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1 08:26:50| 人氣6,05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鐘樓怪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上找有關雨果小說《鐘樓怪人》原著的資料,全是美國卡通版和法國音樂劇版的花邊新聞,少見對原著的文學史和文字意義的分析。

是嗎?那我抄段遠景版譯者鍾斯的導讀<雨果的時代及其《鐘樓怪人》>給你參考:

「德國文學一向是法國文學的附庸,即至拿破崙率領法軍橫掃普魯士境內,才把他們從昏夢中震醒…因而掀起一陣『狂飇運動』…這股狂飇旋風也吹到了法國…1827年,青年雨果開始公然地向霸佔法國文壇的古典主義挑戰…《鐘樓怪人》1829年起稿,1831年脫稿。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不但結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人物的刻劃尤其生動突出,極富戲劇性…全書充滿人道精神及烏托邦的理念

但是浪漫主義者的雨果對於市民貧乏單調的生活並沒興趣,他嗜好的是特殊和異常的人與事,因此中世紀、東方、沒落而成為叛徒的貴族、墮落的教士、娼妓、私生子等被他大量採用在作品裡。新興市民成為文藝作品的主角,必須等市民確立了政治、經濟、社會的支配權…寫實主義文學才是市民自身的文學。」

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文學真能如此二分?現代讀者誰還興趣去理一、二百年前的西洋文學史的派別之爭,尤其那大部頭小說裡繁瑣文字的景物描述,再怎讀也不如電影改編一目了然。至於作者對當時的社會、政治、軍警及宗教等學問之賣弄,還不如直接去讀當時的史籍或相關的研究。

「《鐘樓怪人》除了具體且生動地描摹了1482年法國的社會情形之外(這方面即使小說的文字描述可能不如影劇的影音),在人性的層面上也提出了深刻而嚴肅的問題──美與醜、善與惡、自由意志與不自由意志(這方面可是文字更擅長)」

尤其對「克羅德‧孚羅諾(神父)為知識、理性所誤(浪漫主義輕理性重感情),由聖者墮落為魔鬼;愛斯梅‧哈爾達(吉普賽女子)因追求花花貴族法比虛無飄渺的感情而難逃絞繩的套索;(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為追隨永恆的愛而化作塵土」等心路歷程的深入描述,更非著重影音感官的影劇所能取代。

你是說原著第四卷有關神父與鐘樓怪人的描述?整部影劇才約二個小時,那像小說單他倆就有幾十上百頁的篇幅可供發揮:
「實際上克羅德‧孚羅諾並不是一個鄙野的人…
他是一個憂鬱、嚴肅、陰沈的孩子,他讀者很認真,學習很勤快…
十八歲時,他已渡過了種種困難,對於這個青年,生命彷彿只有一個目標:學習…
從(收養加西莫多)時候起,他覺得自己已經負荷著責任,因此生活變得更加嚴肅。小兄弟不僅是他的慰藉,而且是他研究學問的目標…
不久他在研究和修煉上都有了卓越的成果…有些人甚至稱為巫術家」

夠了!再引就成萬言書了。
 
上評未免太有「文字中心主義崇拜」了!現在尤其後現代是影音多媒體時代,影劇也可以很有藝術品味:

「《鐘樓怪人》的大獲成功,除了戲劇感人外,音樂是最大功臣。音樂劇的表演方式,不走英美喜愛的華麗佈景路線,反而走德國表現主義的現代風格,服裝雖不考究四百年前人們的模樣,以現代搖滾綜合波希米亞的頹廢流浪韻味呈現。音樂也是一樣,流行和搖滾的特質,但融合了歌劇的合唱、法國香頌、音樂劇、波希米亞民謠風以及小酒館的抒情、滄桑旋律,戲劇性的音樂和雋永的歌詞讓人意猶未盡。」

不只!還有音樂劇史的意義和法美較勁的意味可供探討:

  「漫長的歌劇時代,英國實在排不進歌劇國家之列,他們對華麗的義大利、法國歌劇並不熱衷,少數自創歌劇也都冷硬而缺乏光采。然而當十九世紀末,大歌劇走到終點,英系輕歌劇卻開始獨領風騷。我們無法為「音樂劇」(Musical Comedy)找到某個明確起源,但愈來愈多研究認為,英國民間喜歌劇如「乞丐歌劇」是這類作品的鼻祖。這些原本屬於英國中下階層社會的娛樂,充滿上流貴 族所沒有的草根氣,率直、譏諷而充滿娛樂性,內容不外描寫雞鳴狗盜、娼妓姦夫……,本來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隨著現代社會變革,貴族品味變得脫離現 實,反映寫實生活的庶民文化抬頭,這樣一來,英國輕歌劇便鹹魚翻身了
  英式喜歌劇傳入美國,與黑人音樂、通俗音樂結合,以「音樂劇」型式大行其道,成為美國藝術重大潮流之一。經過數十年演化,現代音樂劇被 稱為音樂劇場(Musical Theatre),不再強調嬉鬧幽默的成分,可是絕大多數的主流音樂劇仍刻意保有喜鬧的部分,例如〈歌劇魅影〉的劇場經理、〈悲慘世界〉的房東夫婦、〈西貢小姐〉裡的皮條客,乃至於迪士尼作品中必然伴隨在主角旁的丑角群等。我們可以在知名的一九九六年迪士尼動畫〈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中,找到所有這些典型音樂劇要素。」(楊忠衡)
  「早期的音樂劇,可以說幾乎完全是美國作家的天下。雖然過去也曾經有【孤雛淚】(Oliver!)等來自英國的作品受到相當大的注意,但是直到英國籍的安德魯洛伊韋伯崛起之後,情況才真正的開始有所改變,而到了亞倫波布里爾和克勞德米榭荀柏格挾著【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也獲得了世人的喜愛。另外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跟 【悲慘世界】一樣改編自雨果名著的【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又在國際上引起了熱烈的迴響。1998年九月在巴黎正式推出的這齣音樂劇,短短不到一年內就售出了兩百萬張門票和七百萬張CD,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打破了過去由【悲慘世界】所締造的紀錄。隨後,它前往加拿大公演四個月,也創下了三十萬張的驚人成績。接著,它在法國、比利時和瑞士各地巡迴演出,更累積了超過一百萬人次觀賞的亮麗票房。」

著名音樂劇詳參【圖博館】:音樂劇:表演藝術11 )
 
安德魯洛伊韋伯音樂劇《歌劇魅影》
音樂劇《鐘樓怪人》
音樂劇《悲慘世紀》

 

 百老匯音樂劇《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j1ZAuuujE&list=PL565A9E4C2067C344

本土音乐剧《钢的琴》欲PK经典中文版《猫》

倫敦西區音樂劇《西貢小姐》 

英國最早的喜歌劇及輕歌劇是1728年在倫敦上演《乞丐歌劇》 

 

法國輕歌劇《浪漫的巴黎人》 

image 

image


個人覺得對電影《媽媽咪呀!》有點失望

 

我對電影、舞台劇、音樂這三大元素都非常喜愛,而這類舞台劇搬上大螢幕的片子正好將這三大元素融為一體,但其中比例如何拿捏,這真的是個很大的學問

電影總歸是電影,還是要給觀眾一個上電影院看它的理由,否則有機會去看舞台劇就好,我何必專程上電影院去看大螢幕上演的舞臺劇呢?

  這也正是媽媽咪一片最大的問題,它將舞台劇的元素原封不動的搬上大螢幕,片中充滿毫無意義的唱歌跳舞,配角們一堆不知所謂的情緒反應。沒錯,我愛看舞台劇,我知道那些在舞台劇中都是必要的元素,但這終歸是電影,不該只是一個場景變大的舞台劇,否則意義何在?

  對這部電影失望的主要理由還在於這部電影的大牌演員不少,演員陣容堅強,相較之下電影腳本的程度讓人太過失望。

  講難聽點,媽媽咪呀一片完全是將音樂劇的元素原封不動的搬上大螢幕,它只是在大螢幕上上演的音樂劇罷了。但音樂劇本身因舞台有限,它所呈現的空間思維是相當抽象的。電影則不同,當你將場景放到現實空間中,你就該有適當的改變,否則難免就會出現格格不入或是不知所以的感覺。這點rent和瘋狂理髮師都處理的很好,這兩部片確確實實能被稱做電影,也都是成功的電影。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60067


(楨:似前評《香水》是部空前地以文字影音呈現嗅覺本能而與道德等無關之作,提姆波頓的《瘋狂理髮師》也是部空前地以影音呈現復仇殺人本能而與道德等無關之作。全世界所有音樂劇的通病,大多為了以歌舞說故事,難免會損及歌/舞/故事三者之原創性和藝術性,但藍祖蔚一貫重情要意+樂之評則不然。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語言與力》《鐘樓怪人》 )


《媽媽咪呀!》:梅莉的魅力  by藍祖蔚(楨:藍一貫重情要意+樂之評)

 

《媽媽咪呀!》是一部不用大腦觀看的電影,快樂地聽歌,是主要且唯一的訴求,事實上,希臘小島的美麗風情,以及眾家影星既歌且舞的場景,都實踐了這個美麗的夢幻。ABBA合唱團的歌曲在1970年代風靡全球,如今在21世紀重新復活,重新傳承舊日美好,有何不可?事實上,演員在詮釋每首歌曲時,的確都灑下了歡樂愉悅的種籽,在不景氣年代裡看《媽媽咪呀!》確實是逃避苦悶的暫時解脫。 

《媽媽咪呀!》就聽歌吧,想那麼多做啥?電影技法只是讓《媽媽咪呀!》的歌舞場面轉換得更華麗而順燦,演什麼像什麼的梅莉史翠普早已証明她是當代最偉大的演員,看著她在床上彈跳的歌舞場景,你很難想像她明年就要六十歲了,超乎想像就是電影最神奇的魔法,《媽媽咪呀!》正因為找到了梅莉擔綱,才讓電影有了畫龍點睛的活力,梅莉的肉身神話真的只能讓人高呼一聲:「媽媽咪呀!!」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99&eid=v199107


法國歌劇 比才的《卡門》 

義大利歌劇威爾第《阿伊達》 

台灣音樂劇

 

台灣首部音樂劇可追溯至1987年的《棋王》(張系國原著)

 作曲家鄧雨賢 音樂劇《四月望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UZv0F0AQ0&list=PL9A43BF6746D4B171  

作曲家李泰祥 經典歌曲音樂劇《美麗的錯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n6gK00cJk 

畫家陳澄波 音樂劇《我是油彩的化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bJxZTPGK8 

廖風德原著 音樂劇《隔壁親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Gnfiamae0&list=PL8BC8D5F20F5BF7BC

賴聲川 音樂劇《夢想家》(詳參【圖博館】:夢想家翻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50RmLcef7o 

各國歌舞團


羅特列克與紅磨坊康康舞(詳參【圖博館】:羅特列克:世界百大畫家40)

約1886年在紅磨坊的羅特列克與康康舞女郎

羅特列克的「紅磨坊之舞」

紅磨坊接待廳111.5×132.5公分1894年典藏於Albi羅特列克美術館

妮可基嫚紅磨坊(詳參【圖博館】:《紅磨坊》)

妮可基嫚主演電影《紅磨坊》的故事背景。

巴黎紅磨坊歌舞團(詳參【圖博館】:《法國康舞》)


東京寶塚歌舞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HE3jvFK3k

File:Takarazuka grand theater01s3200.jpg

寶塚的根據地為兵庫縣寶塚市,在東京都千代田區也有一座東京寶塚劇場

日本寶塚歌舞團來穗演繹日本版梁祝

2013年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 - 新聞 & 演出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1T3LfX-5c


台北/高雄藝霞歌舞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oSMfIfY8k&list=PL4B276C91EAF317B7

上海東方歌舞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a9_yS5Slk

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歌舞团精彩演出照[高清大图]

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歌舞团精彩演出照[高清大图]


巴黎聖母院目錄>百度百科
 
【1.巴黎聖母院】法文名稱:Notre-Dame de Paris 英文名稱: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1.1基本資料〗
  教堂所在地:法國巴黎西岱島東南端
  建造時間:1163~1345
  建築風格:哥特式;在13-15世紀的法國,形成了一種叫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建築高大華美。
  簡介:聖母院可以說是古老巴黎的象征。盡管原名上並不帶地名,但我們卻習慣于稱它爲“巴黎聖母院”。不少法國的天主教教堂都以“聖母院”(Notre-Dame)命名,卻沒有哪一座的名聲和地位能與巴黎聖母院媲美。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西岱島被譽爲巴黎的頭腦、心髒和骨髓,是司法、治安和宗教的中心。
  〖1.2詳細介紹〗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納河城島的東端,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裏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曆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對鍾塔,主入口的上部設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中庭又窄又高又長。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鍾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爲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爲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曆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爲中央部分,兩側爲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爲樸素,幾乎沒有什么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盡管教會竭力把教堂建成神秘的地方,實際上像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大教堂在當時正反映了城市力量的興起。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裏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爲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巴黎聖母院廣場上有法國公路網 “零起點 Point zero” 標志,從巴黎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公裏,是從這個“原始點”開始測量的;從什么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裏,也是指的到達這個“圓點”的距離。
  〖1.3旅遊信息〗
  交通:搭乘地鐵4號線在Cite站下車
  開放時間: 教堂 周一至周五8:00-18:45;周六和周日8:00-19:45
  塔樓 10月1日至3月31日10:00-17:30 9月1日至9月30日9:30-19:30 7月1日至8月31日9:00-22:00
  友情提示:據說去巴黎聖母院有人說最好從North Portal步入,一進門就能撞見絢麗奪目的3個玫瑰畫窗。另外巴黎聖母院兩邊的商店也很有名氣,可以買到很多精美的紀念品。
  【2.同名小說】 《巴黎聖母院》
  〖2.1創作背景〗
  《巴黎聖母院》(創作于1831年)(又稱《鍾樓怪人》)是法國作家,詩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爲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産,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爲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小說封面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爲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産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産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曆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爲奸壓迫人民群衆,人民群衆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蔔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爲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2.2內容梗概〗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城沈浸在“愚人節”的狂歡的氣氛中。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來自埃及的吉蔔賽少女愛斯梅拉達以動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熱烈地喝彩。她把人們給她的賞錢,分給窮苦的孩子們,並對他們說:“把這些錢全部拿去,你們去過節吧!”孩子們問她:“那你怎么辦?”她說:“別管我,我天天都在過節。”
  在衆多的觀衆中,一個面色蒼白的中年人,穿著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後面,也在偷看愛斯梅拉達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煉金術士克洛德?弗羅洛。當他看到色藝雙全的吉蔔賽女郎邊唱邊跳,她那輕快的舞步,絕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欲念突然喚醒了。他無法自控,無法把俘虜了他的靈魂的魔鬼趕走。爲了排遣心中的煩悶,他到廣場上驅趕正在叫賣的攤販,聲言不准在教堂前面胡鬧。這些小販哪裏把他放在眼裏,群起而攻之。正在這時,從教堂內沖出來一個相貌奇醜、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男子,他推開衆人,救回了神甫。此人名叫卡西莫多。原來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弗羅洛出于憐憫把他撫養成人,因終日敲鍾而震聾了耳朵。狂歡的人們正在物色“愚人教皇”,愛斯梅拉達一眼看中了又聾又醜的鍾樓怪人卡西莫多。人們給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還給了他一支口哨,讓他坐在高高的轎子上沿街遊行。卡西莫多正高興地吹著哨子,忽然看見臉色陰沈的弗羅洛站在轎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聖母院。
  傍晚時分,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節日的廣場。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著。行至廣場旁的一條小巷,忽然孚羅諾和加西莫多躥了出來,欲將愛斯梅哈爾達強行搶走。少女大呼救命,甘果瓦嚇得不敢動彈。正在危急時刻,路過的王家侍衛長弗比斯救下了少女。孚羅諾趁衛隊與加西莫多爭打時溜走了,伽西莫多被衛隊擒獲。從此,愛斯梅拉達愛上了弗比斯。
  在這“奇迹王朝”統治下的“黑話王國”裏,乞丐王克勞班正在審理不懂切口而誤入“王國領地”的窮詩人甘果瓦。按照王朝的規矩,他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跟絞索配對,要么跟王國中的女人攀親。可是幾個老女人都嫌他過于單薄,沒一個人肯要他。這樣,甘果瓦只能被吊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愛斯梅拉達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這樣,兩人當場舉行婚禮。善良的少女同意與他結爲夫妻,只是爲了救他一命,把他帶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與他同房。
  犯了強搶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審理後,被帶到廣場上當衆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過的鍾樓怪人口渴難熬,他向士兵和圍觀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卻是一片戲弄和辱罵。這時,美麗的愛絲美拉達撥開衆人,把水送到伽西莫多的嘴邊。心中充滿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飽含熱淚,不住地說:“美……美……美”
  廣場上,窮詩人幫助愛斯梅拉達上演小山羊認字的節目。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陽神弗比斯的名字。這時弗比斯正在廣場旁邊的王宮中向王後和她的女兒獻媚取寵。公主百合花讓法比到廣場上,趕走愛絲美拉達,以證實他對她的愛情。弗比斯騎馬來到廣場,大聲轟趕著正在演出的藝人,小聲和愛斯梅拉達訂下了今晚在老地方見面的幽會。
  心神不寧的弗羅洛聽說甘果瓦和姑娘已結爲夫婦,怒火中燒十分生氣,當得知他們只是名義夫妻,又轉憂爲喜。他在街上遇見喝得爛醉的侍衛隊長弗比斯,聽他說要去和姑娘幽會,立即正言勸阻,聲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婦,但弗比斯反駁說:“你何必把愛情和婚姻混爲一談。”他徑直向那家旅店走去,弗羅洛像影子一樣緊隨其後。
  弗比斯來到旅店的小樓上,愛斯梅拉達正坐在床邊等著他。當他們熱烈地吻抱時,弗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給姑娘,姑娘順手把它抛出窗外。恰巧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竊聽的弗羅洛的眼前。當這對情人再次熱烈擁抱時,弗羅洛拾起匕首,從窗外把它刺進了浮比斯的後背。
  在審判愛絲美拉達的法庭上,旅店的侏儒老板作證說,看見一個渾身硫磺味的黑衣人,像魔鬼一樣,把銀幣變成了幹樹葉。坐在審判席上的弗羅洛說:“是魔鬼,而不是這位姑娘刺殺了衛隊長。”無辜的愛斯梅拉達只關心衛隊長的生死,因爲弗比斯可以證明她把匕首扔出了窗外。可是法庭告訴她,衛隊長不僅活著,而且對被害經過一無所知。他絲毫不肯爲姑娘開脫罪責,這使愛斯梅拉達十分失望。在酷刑之下,姑娘屈打成招,供認自己施用魔術驅使黑衣魔鬼刺殺了衛隊長。法庭判處姑娘絞刑,次日執行。
  卡西莫多敲鍾之後,在塔樓上看到弗羅洛神色緊張地注視著聖母院門前的廣場。穿著白色死刑犯袍子的愛斯梅拉達站在夜間匆忙搭起的絞刑架下,絞索套在脖子上,平靜地等待著行刑的時刻。伽西莫多不顧一切地從門內沖出,把姑娘搶進了巴黎聖母院。行刑的士兵驚魂甫定,目瞪口呆地看著鍾樓怪人獨自一人劫持了法場。因爲聖母院避難權的原因,士兵們不敢擅入。
  伽西莫多把姑娘藏在自己的住房裏,他像守護神一樣睡在房門口。他把愚人節得到的哨子交給姑娘,告訴她遇到危難時,一吹哨子,他就能趕來救援。
  弗羅洛到郊外像發了瘋一樣,亂跑了一陣之後,回到了聖母院。他發現愛斯梅拉達不但未被處死,而且就在身邊。他跟隨她走進了卡西莫多的房間,愛絲美拉達發現這個人就是刺殺弗比斯的黑衣人,十分怒火。當弗羅洛正要強奸她時,她吹起了哨子。卡西莫多聞聲而至,趕走了昔日的恩人,並告訴姑娘那次搶她的事,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懷有無限的感激和純真的愛慕之情。他快活地看著熟睡的美人,突然醒來的姑娘被他的醜臉嚇壞了。卡西莫多急忙逃走,跑到鍾樓上用自己的頭拼命地撞擊著大鍾,低沈的鍾鳴如泣如訴。愛斯梅拉達來到他身邊,卡西莫多用手蒙住臉,喃喃地說:“我的臉很醜,總讓人害怕。”爲了安慰他,姑娘爲他跳起了節奏歡快的舞蹈。興奮異常的卡西莫多,像打秋千一樣,用身體的重量爲姑娘敲響了聖母院的大鍾。他爽朗的笑聲充滿整個鍾樓。卡西莫多在鍾樓上牽著繩子飛來飛去,爲愛斯梅拉達采摘盛開的鮮花。突然姑娘發現了在廣場上的衛隊長,她叫他的名字,但他頭也不擡看她一眼。她讓卡西莫多去找他,可是他爲了得到公主豐厚的陪嫁和位于聖保羅的領地,對姑娘的請求不屑一聽,策馬而去。善良的卡西莫多覺得自己辱沒了姑娘的使命。
  對姑娘強占未成的弗羅洛懷恨在心,跪到國王那裏,請示如何解決聖母院避難權問題。國王請教了一位尚在獄中的老學者,終于決定可以不顧避難權,強入聖母院捉拿女巫。伽西莫多趁弗羅洛外出時,把教堂的大門緊緊關住。
  乞丐王克勞班聽說聖母院避難權將要結束,率領成千上萬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來攻打巴黎聖母院,營救大難臨頭的姐妹。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怎容這些人沖入教堂,他從樓頂上扔下巨大的石條石塊,翻倒灼熱的金屬液體,企圖驅散衆人。勇敢的乞丐終于攻破大門,救走了愛斯梅拉達。不料嚴陣以待的國王士兵已從後門進入教堂,雨點般的箭刺向愛斯梅拉達和流浪漢們。乞丐王也在混戰中被人殺死。伽西莫多站在樓頂上,看著心愛的姑娘又被吊在絞刑架上,痛不欲生。當他發現弗羅洛正在鍾樓上對著愛斯梅拉達獰笑,就把這個道貌岸然的野獸舉過頭頂扔了下去。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伽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爲塵土。
  〖2.3小說評價〗
  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曆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們的手中。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美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鍾人卡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美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于同情心,樂于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鍾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蔑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産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鍾人卡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加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淩。在愛斯美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美拉達的身上,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爲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爲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說寫到這裏,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發。
  作爲浪漫主義文學的裏程碑,這部小說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是雨果把善惡美醜做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種對照卻不是按傳統的方式不美與善,醜與惡分別集中在兩類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回避醜怪的一面,而是讓他們互相交錯:外表美好的,其內心未必善良;外表醜陋的,其內心未必不美,未必不善。敲鍾人卡西莫多醜的出奇,而且顯得非常凶惡,但他心靈的美和善則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而愈益突出;副主教的外表何等令人肅然起敬,但心靈卻是多么邪惡毒辣!沙多倍兒是花花公子的典型,正人君子是否定他的,但單純的少女卻容易對她一見鍾情。天真貌美而心地善良的街頭藝人啦。愛斯梅拉達用極其純真的愛情去愛那個浪蕩子,而且至死不渝,但她對加西莫多崇高的感情卻偏偏視而不見。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居住著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助祭長克洛德和敲鍾的畸形人卡西莫多;內心實際上邪惡的克洛德對街頭跳舞賣藝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臘達動了淫念,夜間打發卡席莫多劫持少女,被少年英俊的衛隊長孚比斯救出。姑娘愛上了孚比斯,滿懷嫉妒的助祭長趁他二人幽會之際刺傷軍官,卻嫁禍于愛斯美臘達。她因而被判處死刑,在臨刑之際被暗中愛慕她的卡西莫多救出,把她安頓在聖母院內避難,但克洛德唆使教會把她看作女巫,法院不顧聖母院享有聖地避難權,決定予以逮捕。巴黎下層社會的好漢們前來營救姑娘,卻被敲鍾人誤以爲是官兵來抓愛斯美臘達,拼命抵抗,國王路易十一調兵遣將來攻打聖母院,上下夾擊,一場混戰中,克洛德把少女劫持出聖母院,威逼她滿足其獸欲,遭到拒絕,便把她交給官兵,蹲在聖母院鍾樓頂上眼瞅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義憤填膺,怒氣沖沖,把撫養他成人的助祭長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則到公墓裏面找到少女的屍體,死在她身旁。幾年之後,人們在一處地穴裏發現一男一女的骨骼,那是卡席莫多緊緊擁抱著吉普賽姑娘!
  命運,命運,命運!
  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其他兩部是《悲慘世界》(被稱作“法律的命運”)和《海上勞工》(“事物的命運”),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傑作僅僅用了150多天于次年即已完稿,不愧爲曠世奇才!我們可以從研究古希臘悲劇中,把雨果的前輩古人所說的命運大別爲三類,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決,三是人與社會的或自然之間的沖突不可調和。固然,《巴黎聖母院》所敘述的命運,一個重要的側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穢、叛教,不信天主教誨,偏信煉金邪術,爲淫欲所支配,終于導致他自己以及他所愛和所不愛的人們統統滅亡——這是悲劇之一。而敲鍾人卡席莫多由于天生畸形,特別是他的既瞎又聾,阻遏企圖營救愛斯美臘達前來攻打聖母院的義民于前庭廣場,終至被他與國王派來捉拿這吉普賽女郎的軍隊上下夾擊,代表著黑暗中世紀鮮見的正義力量——那些下層社會的賤民全部被消滅,這是又一悲劇。無辜的跳舞姑娘不僅是一切慘遭統治歐洲長達一千年的歐洲愚昧黑暗勢力摧殘的可憐百姓中間的一個,也是他們的楚楚動人的形象,無論她怎樣辯白,無論人們怎樣出于義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脫被絞死的命運——這是悲劇之三。所有這些正是上述悲慘命運的三大契機或動因一齊發揮作用的慘烈結果。《巴黎聖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筆觸刻畫的就是那黑暗時代幾乎全部平頭百姓不可逃脫的這樣悲慘的命運。國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後面,他卻正是雨果拿出來示衆的血腥屠殺的元凶大憝!無辜慘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殘的民衆就是這部悲劇的真正主角。然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仍然要求我們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們抛灑眼淚的同時,要像雨果那樣“我睜開眼睛,看見了燦爛的晨星”,是的,應該永遠樂觀:“相信白晝,相信光明,相信歡樂”。雨果高唱著這鼓舞人反抗壓迫、沖破黑夜的詩句,奮勇前進,向人類廣布他的人道主義呼聲,從30歲起進入了法國乃至全歐的浪漫主義創作更高更盛的時期。
  巴黎聖母院,威嚴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視著滾滾河水、芸芸衆生,曾經是多少人間悲劇、人間喜劇的見證!在雨果的這部小說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氣息,庇護愛斯美臘達,證實克洛德的罪行,悲歎衆路好漢嘗試打擊黑暗統治而英勇獻身的壯舉,驚贊卡席莫多這“渺不足道的微粒塵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劊子手踩在腳下的俠義行爲;它甚至與卡席莫多合爲一體,既是這畸形人靈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異軀殼的依托。在雨果的生花妙筆下,它活了起來,同時也以它所銘刻、記述並威武演出的命運交響曲增添了偉大作家的光輝。美麗的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建築藝術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時代就對建築藝術——尤其是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及至青年時代,他至少進行了三年的准備,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屢次親身鑽進聖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時廣泛閱讀有關資料,掌握了法國人引以爲榮的這座建築物所有的奧秘,便于1830年7月著手寫稿。他假托在那兩座巍峨高聳的鍾樓之一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說是這個支配人類的命運,事實上支配那愚昧時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確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就是爲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席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沖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沈重的黑暗制度與掙紮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沖突,終于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死光的慘烈結局。我們在這部巨著中看見的命運,就是在特定環境即中世紀的法國首都,愚昧迷信、野蠻統治猖獗的那個社會之中,發揮其橫掃一切的威力。《巴黎聖母院》作爲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正是由于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主義死板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3.法國1956年同名電影】
  導演:讓?德拉努瓦 Jean Delannoy
  演員 :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 Gina Lollobrigida .....Esmeralda
  安東尼?奎恩 Anthony Quinn .....Quasimodo  
  這部雨果名著曾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1939年的美國版被廣泛認爲是最佳版本,其中的德國表現主義布景尤其值得稱道。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爲了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艾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約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艾斯美拉達作爲嫌疑犯被送上法庭,並判處絞刑。奇醜無比的巴黎聖母院的撞鍾老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了出來,並帶進教堂避難,卡西莫多一直深愛著她。在一次混亂中,艾斯美拉達被國王衛隊 的亂箭射死,悲痛欲絕的卡西莫多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凶手也就是弗洛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之後與艾斯美拉達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一起化爲了塵土。
  ◆幕後制作
  本片根據雨果名著改編。正是由于這部電影,巴黎聖母院從此名揚天下。在影片中,巴黎聖母院被描述得陰森恐怖,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卻永恒淒美,讓觀衆感受到愛情的偉大。這部影片拍攝于1956年,影片忠于原著,蘊含深刻的思想內涵。時至今日,依然被作爲傳世經典爲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收藏。
  該版本是改革開放初在我國上映過的版本,上影廠的配音也足足陶醉了整整一代人,但影片本身被專家認爲是冗長、缺乏靈感、缺乏原著風味和規模之作,奎恩的誇西莫多被過分的化裝壓得喘不過氣來。
  ◆人物形象
  愛斯梅拉達
  愛斯梅拉達純潔無邪,熱情天真,對愛情充滿憧憬和渴望。正因爲她以爲世人都像她一樣的真心實意地待人,所以當弗比斯在巡邏中偶然救了她後,她就把愛情獻給了他。正因爲她純潔無邪地追求純真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愛著弗比斯,絲毫沒有懷疑他會欺騙和背叛自己還幻想他還會再來搭救自己,其純真令人心痛欲裂。
  愛斯梅拉達不畏強暴,品格堅貞。當她被誣陷而關在死囚牢房裏時,當弗羅洛把她從聖母院鍾樓騙出來時,弗羅洛幾次讓她在死亡或屈服中選擇,面對弗羅洛的淫威,她寧死不屈。臨刑前,弗羅洛以生爲條件引誘她就範,她望著絞架斷然回答“它還沒有你那樣使我害怕”、“討厭的肮髒的妖僧!”“我要扯下你那可惡的白頭發,一把一把往你臉上扔去!”“滾你的吧!”她寧願選擇絞架, 不屈服于卑鄙的僞君子弗羅洛,再次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人格。
  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最後,卡西莫多在衆人的嘲笑聲中戴上了“醜人王”的花環;他誓死保護愛斯梅拉達卻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幫凶;他剛在鍾樓上目視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嫁給了“絞架”,卻又不得不再將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爲一部浪漫主義著作,戲劇性的場面即給我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間和自身內心和的矛盾沖突表現得淋漓盡致。
  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曆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爲奸壓迫人民群衆,人民群衆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蔔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爲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1月6日是西文傳統的愚人節。1482年的這一天,整個巴黎城沈浸在歡樂的氣氛中,人們從四面八方向舊城區湧去。聚集在通往司法宮的幾條路上的群衆尤其多,這裏正在進行“愚人之王”的選舉,選舉的規則是誰長得最醜陋、誰笑得最怪最難看誰就有望當選。
  當大家把幸運的愚人之王帶出來時,驚奇和贊賞到了最高點。只見他長著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獨眼,駝背,跛子,身體的高度和寬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兩腿從前面看,好象是兩把鐮刀,刀柄同刀柄相連起來。在他的種種畸形裏,卻有一種不容懷疑的堅定、嚴肅、勇敢的態度,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加西莫多,人們給他穿戴上用硬紙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擡上繪有花紋的轎子向格雷弗時廣場走去。
  在格雷弗廣場上,靠街頭賣藝爲生的吉蔔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帶著小羊加裏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圍觀的群衆,不時贏得人們的掌聲和叫好聲,愛斯梅拉達正在一張隨便鋪在她腳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輕捷、飄逸、快樂,所有圍觀的人都目不轉睛,大張著嘴,被眼前燦爛的景象迷住了。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個中年人雖不引人注目但與衆不同。他一雙貪婪的眼睛直盯著愛斯梅拉達,嘴裏卻在發出冷漠的幾乎無人能聽得見的咒語,那神情著實令人望而生畏。此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格德?富洛婁。
  富洛婁向來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世俗的享樂。但今晚看到翩翩起舞的愛斯梅拉達,卻立即爲她那無雙的姿色所傾倒。他身上潛伏的淫欲像一頭沈睡多年的野獸突然猛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雖然他懂得若不加以收斂必將陷入極其可怕的深淵,但欲望似乎是無法抗拒的。他分明看到眼前擺著兩條路供他選擇:或者不惜一切代價占有她:或者置她于死地,以求自己靈魂的安寧。此時,第一種選擇占了上風。
  廣場一角的荷蘭塔內,女修士居第爾因自己的女兒在15年前被吉蔔賽人搶走,正用一種虔誠的、憎惡的聲音呵斥愛斯梅拉達快走,愛斯梅拉達深爲副主教和女修士的詛咒感到驚駭和不安。
  當愚人之友會的會員擡著加西莫多來到廣場時,一下子成了人們注目的新熱點。衆愚人擋住蜂擁過來的群衆奮力保衛自己的愚人王,而當得意洋洋的加西莫多一眼見到富洛婁時卻又溫順得像一頭羔羊。原來在16年前,身爲畸形兒的加西莫多被人遺棄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前,副主教出于憐憫之心收養了他,並爲他取名加西莫多。加西莫多慚慚懂事,對富洛婁大人感恩戴德,惟命是從。
  傍晚時分,愚人節聯歡高潮已過,人們漸漸散去。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了節日廣場,行至廣場旁的小巷,授命于富洛婁的加西莫多准備劫持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奮力反抗,高聲呼救。就在這時,國王的近衛弓箭隊隊長弗比思帶領他的士兵途經附近,聞訊趕到,解救了愛斯梅拉達,擒獲了加西莫多。愛斯梅拉達被弗比思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動,問過了這位年輕軍官的尊姓大名後,便飛快地跑回了流浪人和乞丐們的聚集地——“奇迹王朝”。
  “奇迹王朝”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居住著下層人民,他們中有法國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國人,他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這是一個奇幻的世界,是一個地獄的詩的境界。愛斯梅拉達在這裏具有很大的魔力,她回來時,男女乞丐都溫柔地排列著,他們凶狠的臉色因爲見到她而開朗了。此時,該王朝的乞丐王克洛潘正在審判誤入這裏的窮詩人甘果瓦。按“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將被絞死,除非有人願意嫁給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甘果瓦性命難保。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出人意料地站了出來,宣布願意與此人結爲夫妻,這樣甘果瓦免除一死。
  第二天,格雷弗廣場上搭起了臨時刑臺。昨天還是愚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卻跪在轉盤上任人鞭笞。富洛婁路經此地,目睹此景,他當然知道加西莫多因爲什么才落到這種地步,但爲了保全自己的身份,他竟無動于衷,聽之任之。加西莫多看見了人叢中的富洛婁,他心中一喜,但是這個當年收養他的義父卻慌忙逃避了他的目光。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加西莫多口渴難忍,他憤怒的吼叫:“給我水喝!”圍觀者不但無人理睬,反倒是一片戲弄與咒罵聲。   這時,只見手提水罐的愛斯梅拉達撥開衆人,走上刑臺,把水送到加西莫多嘴邊。可憐的敲鍾人發現此人竟是昨晚自己劫持的姑娘時,羞愧和感激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這也許是這個不幸的人平生第一次流出的眼淚。大家都被眼前這一動人景象迷住了:一個漂亮、純潔、嫵媚、纖弱的少女竟然這樣垂憐一個如此可憐而又難看和凶惡的人,被感動的臺下的群衆大聲叫好。但荷蘭塔裏的女修士連聲詛咒著:“可惡的吉蔔賽女人!可惡!可惡!”
  受完刑法的加西莫多依然回到聖母院當敲鍾人,幾個星期過去了,愛斯梅拉達巴赫維廣場跳舞,加西莫多在聖母院鍾樓裏欣賞她的舞蹈,他的眼中充滿了溫柔可愛的目光。
  愛斯梅拉達與甘果瓦結爲夫妻僅僅是保護了後者的性命,自從那位年輕的軍官闖入她的記憶中後,愛斯梅拉達可以說無時無刻對他都在念念不忘,並用兩個月時間教會了小山羊拼寫軍官的名字弗比思。可是,弗比思出身于貴族家庭,是個花花公子,他早和表妹訂了婚,當他得知愛斯梅拉達對他一片癡心時,就約她在一個小旅館約會。
  這天傍晚,富洛婁無意中得知了這個消息,便喬裝打扮暗中尾隨其後,隱藏在暗室中。純真的愛斯梅拉達一片深情,而風流瀟灑的弗比思卻是逢場作戲。富洛婁妒火中燒,理智蕩然無存,他從房中竄出,用隨身攜帶的匕首刺入弗比思的胸膛,跳窗潛逃了。
  國王的近衛隊隊長竟遭此毒手,此事在王室的宗教法庭引起了軒然大波。檢察官一口認定是愛斯梅拉達串通地獄的勢力,憑借魔法,刺殺了弗比思。愛斯梅拉達起先拒不承認,後在酷刑面前屈打成招,供認出自己施展巫術、妖法、賣淫以及刺殺衛隊隊長等全部“罪行”。等待著她的命運是在若幹天後被送上絞刑架。
  愛斯梅拉達在漆黑的地牢裏,虛弱極了,一天夜晚,副主教富洛婁來到監獄,跪在愛斯梅拉達面前坦言他已墜入撒旦的羅網無法自拔。“姑娘,可憐可憐我這個不幸的神甫吧!現在跟我走還不晚,待我把你救出以後,你還有充足的時間愛我!”然而,愛斯梅拉拒絕了他的“好意”。愛斯梅拉達問他現在弗比思怎么樣了,富洛婁對無法打動愛斯梅拉達的心深感失望,于是便惡狠狠地說了一聲:“弗比思死了!”,便被趕了出去。
  其實,弗比思的傷勢並不嚴重。兩個月後,他正站在貢德洛裏耶府邸的陽臺上,與未婚妻德麗絲談情說愛呢。這時,押著愛斯梅拉達的囚車由遠處緩緩駛來,囚車在教堂正中那道大門前面停下來,教堂響起了悲涼的贊美詩,路過此地的人們都停下腳步虔誠地傾聽奮鬥目標。當愛斯梅拉達擡起頭,無意間看到了陽臺上的弗比思,弗比思卻快地一閃,躲進了玻璃門裏,他不敢出面證明她的無罪,愛斯梅拉達再次遭到沈重的一擊,此時她別無所求,只希望能早一步離開這冷酷的世界。
  就在劊子手要動刑時,加西莫多從教堂沖了出來,只身劫了法場,搶走了愛斯梅拉達,將她帶進了教堂——不受法律管轄的唯一地。並用可怕的聲音叫道:“聖地!”見到這一壯舉,群衆中爆發了一陣歡呼,他們被加西莫多的熱情感動了。這是多么感人的事:一個如此醜陋的人保護一個如此不幸的少女,兩個極端不幸的人是如此互相拯救,互相幫助。
  從此,加西莫多成了愛斯梅拉達的忠實朋友。他對她懷有純真的愛慕之情,甘願爲她而赴湯蹈火。不久,宗教法庭揚言教堂聖地不容女巫褻瀆,要無視避難權予以捉拿。巴黎的流浪人和乞丐們聞訊後,在克洛潘的帶領下,于某晚前來攻打巴黎聖母院,營救愛斯梅拉達。耳聾的加西莫多不明“奇迹王朝”臣民們的意圖,孤身奮戰,全力阻止流浪人和乞丐們進入教堂。
  混戰中,富洛婁通過甘果瓦出面勸說,悄悄帶領愛斯梅拉達從教學後門渡河逃走,愛斯梅拉達再次落入富洛婁的魔爪,她抓起甘果瓦的衣袖請求他的幫助,但甘果瓦只忙著撫摸她的山羊,她並沒有瘋狂的愛著那女郎 ,他差不多更愛她的羊兒。
  富洛婁把愛斯梅拉達帶到格雷弗廣場的絞刑架前,脅迫愛斯梅拉達在他與絞刑架之間選擇其一。愛斯梅拉達寧死也不就範于副主教,氣急敗壞的富洛婁把愛斯梅拉達暫交給荷蘭塔的女修士看管,自己去叫官兵。
  這個女隱士15年前丟失了可愛的女兒,至今仍保留當年女兒的小鞋。當愛斯梅拉達也拿出自己保存的另一只同樣的小鞋時,女修士發現愛斯梅拉達就是自己15年前丟失的女兒,母女相識悲喜交加,但相逢的激動變成了訣別的哀號。富洛婁帶領官兵趕到,母親爲保護女兒,劊子手把母親推倒在絞臺下,頭部著地身亡。
  愛斯梅拉達的性命亦危在瞬間。當鄶子手將絞索套套到愛斯梅拉達脖子上的時候,在教堂頂樓觀看這一幕的富洛婁發出了猙獰的狂笑,加西莫多發現愛斯梅拉達不見後,急得四處尋找,也奔上了教堂的頂樓。當他意識到這一幕的導演者就是富洛婁時,一怒之下把他的“恩人”從高高的頂樓上推了下去。富洛婁像一塊掉下的瓦片一樣, 跌到街石上,沒了人形。
  在愛斯梅拉達被處以絞刑的第二天,她的屍體被人收走。此後,加西莫多便失蹤了。兩年以後,人們在隼山的墓窖裏發現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體,一具男屍脊骨彎曲顯然是個殘疾人。當人們試圖把這兩具屍體分開的時候,屍骨便立即化成了塵土。
  【4.同名音樂劇】
  當代罕見的曠世巨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 Plamondon譜詞,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于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卷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于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臺布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沖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占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沈淪與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基本資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英文作詞:Will Jennings
  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導演:Gilles Maheu
  編舞:Martino Muller
  布景設計:Christian Ratz
  服裝設計:Fred Sathal
  燈光設計:Alain Lortie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
  □創作背景
  當鮑伯利和勳伯格以《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雨果這位被譽爲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他的一生經曆了漫長而動蕩的曆史時期,當時法國文壇正處于古典及浪漫主義沖突之際,他力主浪漫風格,以磅礴的氣魄、豐富的想象力、華麗的詞藻傲視文壇,更以曲折離奇的情節撼動讀者心弦。《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擔任全劇“主述”的遊唱詩人葛林果,是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Esmeralda)有名無實的丈夫,艾斯梅拉達出于同情心,爲了讓他免于被族人處死才允諾和他結婚。天生畸形、被巴黎聖母院收容而擔任敲鍾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聖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與侍衛隊的隊長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美麗的艾斯梅拉達。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愛是神職人員的禁忌,仍然難以自拔。而腓比斯雖然已有嬌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爲伴,卻因爲生性風流而意圖染指艾斯梅拉達。他們三個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國單曲市場創下了300萬張的傲人成績。加西莫多自慚形穢,只敢把愛意深埋心中。艾斯梅拉達愛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著艾斯梅拉達與腓比斯幽會時,刺傷了腓比斯,然後嫁禍給艾斯梅拉達,要脅她以身相許,否則就要將她處死。她拒絕服從,被送上了絞刑臺。加西莫多奮不顧身到法場劫人,把她藏在聖母院中。不久,吉普賽人的領袖克婁潘率衆攻打聖母院,意圖解救艾斯梅拉達。腓比斯率領衛隊擊潰了吉普賽群衆,克數潘被殺,葛林果取代了領導人的地位。自知無力對抗軍隊的加西莫多,讓弗侯洛把艾斯梅拉達交給腓比斯,因爲他以爲腓比斯是來解救她的。未料及腓比斯由于不敢再觸怒未婚妻,而宣布將艾斯梅拉達處死。悲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從鍾樓頂端推下,然後去解救艾斯梅拉達,只可惜爲爲時已晚。他哀求劊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達的遺體,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裏,爲艾斯梅拉達以死殉情。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爲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出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于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說是因爲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爲不平。這出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于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回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脫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回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出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准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迹。
http://baike.baidu.com/view/89540.html?tp=0_11
 
鍾樓怪人
 
Music By Alen Menken and Lyrics by Stephen Schwartz
1996 Walt Dysney Records   
  坦白說,如果迪士尼卡通不願對一些陰沈的,晦暗的人性黑暗面做描寫,那麽<鍾樓怪人>顯然不是迪士尼卡通應該改編的題材,結果就是注定要毀了這個故事,<鍾樓怪人>的光明面與人性的純真,是由它的黑暗面與人性的扭曲對比出來的,迪士尼在處理這個故事時,如果只打算塑造一個深愛愛斯梅拉達的加西莫多,卻不願意面對在歧視與鄙夷下,也充滿憤恨與委屈的加西莫多,如果只打算將孚羅洛打造成自私邪惡的魔鬼,甚至將孚羅洛改編成加西莫多的殺母仇人,讓加西莫多殺死孚羅洛的結局合理化,如果只打算呈現一個完美體貼的愛斯梅拉達,而修改愛斯梅拉達重視美好外表更甚于美好內在的無知與短視,如果只打算塑造一個幽默英俊的法比隊長,而刪改法比拈花惹草,欺騙感情的行徑,如果狄士尼打算做的就是這些,那麽,恐怕就難以呈現<鍾樓怪人>真正的感動與震撼,如果你真的相信這部卡通就是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鍾樓怪人>原名),那麽恐怕你會懷疑這麽刻板與公式化的平凡故事,是怎麽變成”世界文學名著”的,所以在視覺與美術上,狄士尼的<鍾樓怪人>固然重現了故事中幾個相當撼人的場面,不過本質上,這是一次很差勁的改編.
  至于在音樂上,可以聽的出來,Alen Menken試圖寫出”史詩級鉅作”的強烈野心,雨果的<鍾樓怪人>也的確就和<悲慘世界>一樣,有蛻變成經典音樂劇的潛力,不過既然Alen Menkey寫的是狄士尼化了的<鍾樓怪人>,那麽這份野心恐怕就己經輸在起跑點上了,如果由”原著”的觀點出發來討論這部電影音樂,對Alen Menken其實並不公平,因此認清這是狄士尼的<鍾樓怪人>,不是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那麽才能對這部配樂有比較客觀的看法,而在這種觀點之下,也可以看出Alen Menken的創作雄心,仍然困在一個公式化了的故事窠臼中.其實80年代的狄士尼卡通即因爲陷入公式與窠臼中而漸漸式微,反而讓史匹伯的安培林以<美國鼠譚>另辟格局,直到90年的<小美人魚>才又讓狄士尼卡通電影東山再起,Alen Menken在90年代初期爲狄士尼卡通帶來全新的氣象,不過隨著密集的産量,Menken與狄士尼的的故事則又陷入另一種窠臼裏.
  總之,我們來看看狄士尼和Menken的歌曲所塑造出來的加西莫多,憑前幾部作品的經驗,看電影之前,大概就可以想像這位加西莫多絕對是渴望有一天能離開鍾樓,站在陽光下,因爲,不滿當前的處境,一心夢想著要脫離,是Menken筆下所有卡通主角的共同點,也是每一個主角行爲的原動力,Menken一定也要寫一首抒情明志的歌曲,來說明這份希望,這回我們有了一首Out There,完全意料中事的歌曲,套一句丸尾末雄(參見卡通<櫻桃小丸子>)的名言:被我猜中了吧!!不過坦白說,一聽到這樣的歌,實在是一方面覺得這首歌不錯聽,但又對這種刻板的安排感到失望不已,我的感覺是,Menken寫了過多這種保守的作品,他將人物與情境都改編成一種自己善長經營的型式,然後在公式中發揮自己的優點,一種可以避免犯錯的作法,但漸漸令人感到不耐煩(不過顯然對金像獎評審還是很管用).
  至于另一首加西莫多的自白,則是溫柔而充滿純真夢想的”Heaven Light-天堂的光芒”,很美的一首歌,雖然很短,不過是這部配樂中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而且也最接近原著中加西莫多的若幹心境,不論加西莫多有多凶悍,對于愛情,還是充滿期待,卻又充滿自卑與無奈,Menken以相當柔美純真的手法處理加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那份單純,無能爲力,卻又可以付出一切的愛意,這首曲子穿插了一段愉悅,幸福的鍾聲主題變奏後,進入一段虔敬的中古聖詩合唱,然後歌曲由加西莫多的Heaven Light轉入孚羅洛的”Hellfire-煉獄的烈火”,相當精彩的對比手法,愛上愛斯梅拉達的加西莫多,因愛獲得了靈魂的救贖,而同樣愛上愛斯梅拉達的孚羅洛,則因愛陷入靈魂的煎熬,甚至由宗教上的罪惡感,扭曲成陰森的恨意,在Hellfire中,孚羅洛陰沈的歌聲,交織著審判意味濃厚的宗教合唱,效果十分突出,影像上的烈焰魔舞,是狄士尼延襲舊作<幻想曲>中”荒山之夜”的景像而來,將宗教道德與誘惑欲念的掙紮,表現的相當激烈生動,同時Hellfire這首歌也運用了鍾聲的主題,藉著這個鍾聲的主題旋律,將加西莫多,孚羅洛,愛斯梅拉達與巴黎聖母院的命運串連成一體,是意念上相當扣人心弦的作法,基本上,Heaven Light/Hellfire是我個人認爲這部配樂最了不起的作品.
  加西莫多是<鍾樓怪人>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愛斯梅拉達則是最讓人心醉神迷的角色,她純真無瑕,纖塵不染,是一切美好的結合體,她的美源于她不經世事禮教的單純與自由,基本上加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有很相似的性格特質,特別是在愛情上,一樣的熾熱無悔,一樣的愚忠(一個愛上永遠不會愛上他的女子,一個愛上不值她愛的男子),也一樣的以悲劇收場,不過外觀上的天壤之別,讓加西莫多成爲不成人形,人人嫌惡的鬼怪,愛斯梅拉達則是炫目閃亮,人人垂涎的寶石,而在Menken的筆下,愛斯梅拉達的性格要比原著來的更成熟而且悲天憫人一些,愛斯梅拉達的God Help The Outcasts即展現了一份宗教性的犧牲與寬厚胸襟,是一首很優美的禱文,基本上,以原著來說,這樣的改編太過矯情,也偏離了這個角色的重點(事實上在聖母院中避難時,愛斯梅拉達一心只思念著心愛的法比隊長,渾然不知法比早在別的女人懷裏逍遙,把她忘的一幹二淨了),但以這首作品本身來說,是旋律很柔美的抒情歌曲,不過給我的感覺,這同樣是Menken投機的一種創作手法,避開複雜爭議的描寫,拿這種最不會犯錯,”教化世人”的宗教歌曲大作文章.
  至于其他幾首插曲,則由巴黎下層社會”神奇王國”的領導者克羅平擔任故事的述說與串場,在電影中這個角色時而像旁白或者說書人,但也是故事中的配角,這個角色實際上是原著中,落魄的流浪詩人甘果瓦,與乞丐頭子克羅平的結合體,The Bells Of Notre Dame,Topsy Turvy與Court Of Miracles都是這種型態的作品,其中以開場的The Bells Of Notre Dame聲勢最浩大,以中古世紀的聖詩合唱揭開序幕,然後轉入鍾聲的主題旋律,再帶入克羅平說故事般的吟唱中,是一首不錯的開場曲,結尾的鍾聲主題表現的十分有力,之後這個樂句在配樂中貫串全場,成爲聖母院與巴黎的象征,故事到了結尾的終曲,也是以這首作品及鍾聲的主題做前後呼應式的收場.Topsy   Tursy同樣也是帶吟唱色彩的作品,不過在風格上增加了吉普賽式的民謠氣息,以及節慶的狂歡氣氛,銅管的運用手法卻神似<阿拉丁>的配樂,The Court Of Miracles基本上是有些古怪滑稽的作品,描寫巴黎怪異混亂的下層社會,充斥著遊民,騙子,匪徒,吉普賽人與竊盜的所謂”神奇王國”,實際上是在巴黎地下陰暗角落,以自我法則運作的法外之地.這幾首歌曲在電影中還不錯,不過電影外,即使是音樂劇式的歌曲,聽起來仍不是那麽有意思.
  至于三尊石像的搞笑耍寶歌A Guy Like You,音樂風格像<小美人魚>裏,法國大廚師的殺魚歌,或者是<美女與野獸>裏的Be Our Guest,基本上Menken要寫輕快的,帶法國聯想的歌曲,聽起來大略都是一個樣子,這首浪漫了一點,不過仍是可有可無的作品,至于另一首插曲Someday,在電影中是配樂上常用的主題旋律(如And He Shall Smite The Wicked),不過並沒有以歌曲的型式出現在電影裏,在原聲帶中收錄了由美聲合唱團體All For One演唱的版本,滿好聽的流行歌曲,不過對電影的幫助不大,另一首流行版的作品,則是由唱將級的Bette Midler演唱愛斯梅拉達的God Help The Outcasts.
  在配樂的部份,Menken展現了比過去更強烈的企圖心,除了一如過去的作品,將幾首主題曲的旋律,如加西莫多的Out There,愛斯梅拉達的God Help The Outcasts,象征孚羅洛的合唱,以及代表聖母院與巴黎的鍾聲主題等,運用到配樂中作爲人物的主題外,比較特別的是在音樂中運用了大量富有中古世紀色彩的合唱,來加強宗教勢力與中古時代的氣質,如Humiliation,Paris Burning,Sanctuary!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體氣勢相當飽滿浩大,其中以Sanctuary!是我個人覺得在樂曲完整性與氣氛上比較成功的作品,其他各段作品雖也有不錯的演出,但較爲零散,比較美中不足的一點是這些合唱作品雖然成績不錯,但並沒有像<王者之劍>,<第一武士>,或者<星際大戰首部曲>那樣,出現一首獨立性很出色的表演作品.不過這部作品在配樂部份的發揮,確實要比Alen Menken其他的卡通電影音樂來的更精致,且更富挑戰性.
  整體而言,不論在配樂的表現或歌曲的成績來說,這仍是一張水准不錯的作品,但故事的刻板與簡化,讓Alen Menken只有機會表現音樂技巧上的企圖,沒有辦法呈現音樂情感與故事深度上的企圖,也讓Alen Menken錯失了一次創造經典音樂劇作品的機會,尤其是不久之後,法國推出了曲風完全不同,但情感上完全忠于原著的音樂劇<鍾樓怪人>,一時橫掃歐洲,可見這是一個情感上多麽有力撼人的傳奇故事,奈何它在狄士尼的改編之下變的俗不可耐.在<鍾樓怪人>裏,加西莫多從絞刑臺上救出愛斯梅拉達,藏匿在聖母院中,他對愛斯梅拉達照顧的無微不至,甚至回避與愛斯梅拉達碰面,以免自己恐怖醜惡的形貌驚嚇了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爲心愛女子的窗臺放了兩支花瓶,一支是粗糙簡陋的陶罐,放滿了清澈的水與一朵生機盎然的花,另一支是晶瑩閃亮的水晶瓶,只是瓶底破損,滴水不剩,瓶中的花朵也枯萎淍零,但愛斯梅拉達卻整日抱著那支幹涸的水晶瓶和枯萎的花,從來不看那支陶瓶一眼...似乎,狄士尼改編<鍾樓怪人>,也和愛斯梅拉達一樣,只算給觀衆一支閃亮耀眼,卻殘缺空洞的水晶瓶.
http://www.loyalwise.com/notre.htm
 
音樂劇>百度百科
 
  音樂劇簡介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爲“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于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于一爐,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衆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彙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彙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彙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彙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又稱爲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爲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音樂劇特點
  和歌劇的分別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裏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裏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歎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佩斯(臺灣翻譯「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爲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爲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裏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裏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與歌舞片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爲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爲劇場擅長于場面調度和較爲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衆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于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臺版本成功移植爲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爲音樂劇的例子,例如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爲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爲劇場擅長于場面調度和較爲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衆的想象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于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臺版本成功移植爲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爲音樂劇的例子,例如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音樂劇擅于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于表現主義的。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
  音樂劇結構
  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爲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爲句詩(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爲劇本(book/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裏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爲曲本(libretto)。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爲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複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曆史
  在17世紀~18世紀的歐洲,音樂成了人們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歐洲,各種各樣的音樂都得以茂盛發展,出現了清唱劇和歌劇。但華麗或莊嚴的歌劇或清唱劇並不能完全滿足觀衆,于是出現了被稱之爲“居于雜耍和歌劇中間”的藝術形式。
  曆史上第一部“音樂劇”是約翰?凱的《乞丐的歌劇》,首演于1728年倫敦,當時被稱爲“民間歌劇”,它采用了當時流傳甚廣的歌曲作爲穿插故事情節的主線。1750年,一個巡回演出團在美國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劇》,這便是美國人親身體驗音樂劇的開端。1866年,《黑魔鬼》成爲美國第一部的音樂劇。德國的喜劇,穿緊身衣跳舞的女孩,滑稽的歌曲,以及侏儒和妖精的扮相等等,奇異的場面令人驚異。美國人對音樂劇的興奮和擁護“就像當年米蘭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劇,或維也納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響曲一般”。 
種類繁多的美國娛樂
   19世紀,城市在美國紛紛建立,音樂劇隨之茂盛起來,它們以城市觀衆爲對象,出現了輕歌舞劇(Vandevi11c)及其更爲粗俗的姐妹劇種———滑稽表演(Burlesque)。輕歌舞劇適合每個人的口味,每周的節目單上有雜技,魔術,舞蹈、動物表演。單口相聲(monologist)唱歌和滑稽戲等等。輕歌舞劇的來源很多:合法劇院的幕間特別節目、黑人歌曲表演、英國音樂廳的表演。這種雛形的美國音樂劇還只停留在模仿和沿襲歐洲輕歌舞手法的階段,其中歌、舞、啞劇,滑稽戲甚至雜耍,魔術籌各種藝術手段都可采用,不過,直到1890年,喜劇《唐人街之旅》成爲一個裏程碑,這部戲證明了音樂劇可以有美國的故事,也可以有美國的歌曲,如《巴華利街歌》。這首歌本來是一首很動聽的民歌,一首地地道道的美國歌;更爲重要的是,該劇不僅有美國歌曲,美國故事,而且還有美國人說話的方式,就是說所有的角色們都用俗語說話。  
  小歌劇時代 
   進入20世紀,歐洲的作曲家給美國帶來的一種小歌劇形式。由于多年來受到歐洲歌劇如吉爾伯特和蘇利溫的英國喜歌劇,加上其他的天才如約翰。斯特勞斯的維也納小歌劇,奧芬?巴赫的法國輕歌劇等的影響,使觀衆自動地有了一套評判音樂好壞的標准,而且也影響了觀衆的欣賞口味:有意味的情節,優美的音樂和文雅的歌詞成爲編創者追求的目標。1927,年由吉羅姆,科恩和奧斯卡?雙姆斯特恩所作的《畫舵漩宮》(該劇是至今仍在上演的優秀的音樂劇中最早的一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說來它也是一部真正的小歌劇。它以密西西比河上一艘表演船爲背景,描述船長、船長夫人、女兒木蘭小姐、賭徒女婿、劇團臺柱黑白混血的朱莉小姐、船底黑奴、黑廚娘的故事,還有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情事故、悲歡離合,全劇長達四小時。首演之夜,百老彙的觀衆被嚇呆了,他們不曉得原來“Musi-cal”不是只有歌舞喜鬧劇,竟然可以這樣的“戲劇”!從此,百老彙音樂劇開始了現代劇目的嘗試,音樂劇的編導開始更注意故事情節及歌曲的創作,從而更豐富了音樂劇的形式。
  與小歌劇並存于同一時代的還有Rcvue(時事諷刺劇),在音樂舞臺上它以沒有完整故事的形式和通俗的方式興盛著,這種歌舞雖沒有情節,卻開著冷玩笑,利用這種諷刺的手法把戲劇或歌劇滑稽化,它模擬流行的東西,或對流行的醜聞放冷箭——這些到今天仍然是我們的歌舞的主要材料。  
  爵士樂進入音樂劇 
  爵士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源于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一種流行音樂。從它的身上可以找到美國民歌小調,黑人靈樂怨曲以及各種村音俗韻的身影,風格多樣,動感強。第一部偉大的令人不能忘懷的歌舞名爲《當心你的腳步》,1914年在新阿姆斯特丹劇院上演。對于此事最有貢獻的是艾爾文?伯林。他作出了那種精細的切分音拍子的歌曲,使得美國的音樂劇舞臺與爵士音樂永遠結了不解之緣。“爵士”成爲音樂劇的“音樂俗語”。不少作曲家也將爵士的因素引入創作中。喬治?葛什溫開創的就是一種“交響味”的爵士風。1924年,由葛什溫兄弟創作的《女士,好樣的》就開創了上世紀20年代百老彙音樂劇的爵士舞風格,該劇也使弗瑞德?阿斯泰爾和妹妹阿德勒成爲百老彙首屈一指的歌舞明星。至此美國音樂劇掀開了它的新紀元,作品逐步趨于成熟
  20世紀40~60年代,受歐洲輕歌舞劇和爵士音樂的影響,産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百老彙音樂劇經典劇目。在這期間的作品已經成爲年輕的古典了:如以美國西南部俄克拉荷馬拓荒地區爲背景的《俄克拉荷馬》(1943年),該劇1955年被拍成電影獲奧斯卡金像獎,1964年艾爾文;怕林的《安妮,拿起你的槍》;考勒?波特的根據蕭伯納劇本改編的音樂劇《窕窈淑女》。1956年在紐約首演,1964年被拍成電影並獲奧斯卡金像獎;以及1957年在紐約首演的《西區故事》,1961年被拍成電影也獲奧斯卡金像獎;1964年在紐約首演,反映沙俄時代猶太人命運的《屋頂上的提琴手》,1964年在紐約首演,1971年被拍成電影獲奧斯卡獎。  
  百花齊放的現代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衛劇場的觀念滲入主流作品;搖滾樂、社會變遷豐富創作的素材,歐陸作品進口美國,百花齊放。
  20世紀60年代,甲殼蟲和搖滾樂由英國沖向世界,各國音樂劇作曲家對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漸轉向吸收,英國的韋伯率先在《萬世魔星》這部以古老的聖經故事改編的內容沈痛、主題嚴肅的音樂劇中采用了輕音樂及搖滾樂,使之具有了現代感,歌曲變得活潑,通俗、易于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樂的嚴格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音樂劇,從而加強了它的時代感和表現力。加之由于現代音響廣播設備的更新和普及,許多音樂劇中膾炙人口的歌曲。通過現代傳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風靡世界,成爲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維塔》中的《阿根廷,不要爲我哭泣!》及《貓》中的《回憶》在音樂會及平時街頭廣播中都常可聽見,致使許多沒有看過此劇的人也産生了一睹爲快的期待。
  20世紀70~80年代,“音樂劇”的創作熱潮轉向倫敦,英國創造了與美國風格大不相同的“音樂劇”,出現了一批英國“音樂劇”經典劇目,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尤其是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萬世巨星耶蘇基督》(1971年)、《艾維塔》(1976年)〈貓〉(1981年)《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據雨果名著《悲慘世界》創作音樂劇《悲慘世界》(1980年)、都成了世界各競相上演的保留劇目,它們在音樂和戲劇上都有了突破和飛躍。
  音樂劇的流派
  音樂劇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音樂劇流派的開成和壯大總是與傑出的作曲家和劇作家,尤其是他們的不朽的作品聯系在一起的。
  科恩、羅傑斯和小哈姆斯坦的古典音樂劇流派、勒納和洛維的小歌劇流派、桑德海姆和普林斯的“概念音樂劇”流派、韋伯和萊斯的現代流派音樂劇、勳伯格和鮑伯利的史詩流派、呂克?普拉蒙登和理查德?科錢特的浪漫主義流派和方興未艾的後現代流派音樂劇向世人打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音樂劇舞臺。
  音樂劇名家  
 
  英國戲劇家安德魯?洛依德?韋伯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LloydWebber)1948年出生于英國倫敦。他的第一部音樂劇已表現出了對流行音樂的著迷,結合了迷幻、鄉村與法國小調三種元素。
  70年代早期,韋伯與萊斯合寫的作品是大膽的《萬世魔星》,獲得了格萊美獎。該劇于1971年在紐約上演時,獲得了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樂劇獎,1973年,該劇被拍成電影。韋伯根據T?S?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改編的《貓》正開始成爲迄今爲止韋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
  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回演出團在大城市演韋伯的音樂劇。1995年,《貓》以史無前例的演出紀錄慶祝它在百老彙上演十周年,《貓》、《星光快車》及《萬世魔星》三部韋伯的作品是倫敦戲劇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三部音樂劇。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曆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美國歌劇大師喬治?格什溫 
  喬治?格什溫(GeorgeGershwin)(1898~1937)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的極大熱情。1919年與歐文?凱撒(IrvingCaesar)的合作曲子“斯瓦尼”使他第一次出名。同年他被委任爲《喬治?懷特1919年的醜聞》一劇作曲,其中一些歌曲成爲美國流行音樂中的裏程碑,如“我要建一條通往天堂的梯子”、“有人愛我”等。
  1935年他的民歌歌劇《波吉與貝絲》在波士頓上演,成爲格什溫上演最多的劇目之一。1936年格什溫兄弟轉到好萊塢去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時期。他們爲《我們跳舞嗎》(1937)、《困苦中的年輕女人》(1937)譜爲另一部影片《古德溫鬧劇》(1938)寫曲時,喬治病倒了,不久于1937年6月去世。 
  音樂劇的主要類型  
  1.百老彙音樂劇 
   像“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系一樣,一提起“百老彙”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百老彙”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條大街的名稱。在這條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的中心,因此“百老彙”就成爲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了。百老彙曾經有非常輝煌的曆史,這是與美國商業音樂劇的曆史密切相聯系的。百老彙音樂劇(Broadway Musicals)的前身是黑人遊藝表演、滑稽劇、歌舞雜劇等,比較多地受爵士樂、搖擺樂的影響,其舞蹈有獨創的百老彙風格。1904年,比特爾?瓊斯明確了音樂劇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劇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它綜合地把歌曲、舞蹈和故事情節、話劇表演結合起來。可以說,是音樂劇把美國風格的爵士樂和與爵士樂配合得搖擺性很強的舞蹈成功地結合在一起。《俄克拉荷馬》、《西區故事》、《平步青雲》都是在百老彙相繼走紅的重要音樂劇目。此外在百老彙經年不衰的音樂劇有:《歌劇院幽靈》、《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美女與野獸》等。  
  2.黑人音樂劇 
   音樂劇表現手段從以歐洲爲主移向以美國爲主,就是因爲黑人的襤褸時代爵士樂、靈魂音樂、遊吟和憂傷藍調的流行。再後來的搖擺樂也有強烈的黑人音樂背景。著名的黑人音樂劇包括《演出船》、《波吉和貝絲》、《天空小屋》、《聖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買加》等等。
  3.倫敦西區音樂劇 
   倫敦西區音樂劇更多地受歌劇和輕歌劇的影響。英國音樂劇的發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別突出的改進,這裏的藝術形式的結合是把歌劇、輕歌劇的傳統以及音樂喜劇的傳統與爵士樂、踢踏舞和芭蕾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20世紀70年代,英國出現了兩位音樂劇創作巨匠:安德魯?洛依德?韋伯和蒂姆?萊斯,隨即英國音樂劇就出現藝術上的轉折。在風格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偏重音樂,舞蹈相對較少;在制作上,英國音樂劇著名制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非常注重把舞臺上的各種技術——布景、服裝、燈光等與其他手段結合起來。很快百老彙感到了來自倫敦西區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倫敦西區的著名音樂劇包括《悲慘世界》、《西貢小姐》(1991年才移師紐約的百老彙)、《貓》、《歌劇院的幽靈》(後來移師紐約百老彙)等等。此外,似乎所有的音樂劇從倫敦搬到百老彙都能獲得成功,比如《象棋》、《男朋友》、《奧利弗》、《可愛的戰爭》、《查裏姑娘》等等,無不如此。[2]
  西方音樂劇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a)、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
  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自從1927年演藝船(畫舫璿宮)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這時期的音樂劇多宣揚樂觀思想,並經常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直至1960年代搖滾樂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80年代以後,英國 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彙的盛況。後來甚至出現法文的音樂劇,如悲慘世界(後改編爲英文版,曾在百老彙演出)、星夢Starmania、鍾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小王子等等。
  My Fair Lady Playbill with Julie Andrews and Rex Harrison而隨著英國和美國的音樂劇經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樂劇也開始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流行。參見亞洲的音樂劇。
  發展和著名劇目

  載入史冊的音樂劇——《快樂的少女》
  1893年曾經活躍一時的英國人瓊斯完成了一部後來載入史冊的音樂劇《快樂的少女》,在倫敦王子劇院首演時激起觀衆狂熱反響。劇情故事生動連貫,舞蹈演員即是劇中人物,采用相關的舞蹈動作和話劇式的醜角說白,清晰敘述了這些演員如何千方百計躋身于貴族社會的故事。劇情、音樂、舞蹈、喜劇表演等諸多因素自然組合,令人耳目爲之一新。這種初顯形態的音樂戲劇,吸取了18世紀民謠歌劇和19世紀喜歌劇、輕歌劇的表現成分,融人古典舞、民間舞、話劇表演等多種因素,成爲獨具風采的新型舞臺藝術門類。
  百老彙音樂劇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音樂劇後來傳播到美國,並在美國得到高度冶煉和發展。美國紐約的百老彙,視其爲音樂劇中心,甚至將音樂劇統稱爲百老彙音樂劇。美國音樂劇的內容,偏重于談情說愛及幽默風趣,音樂輕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稱“百老彙音樂劇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誕生于紐約,年輕時曾在紐約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903年赴英國倫敦學習作曲,同時潛心研究輕歌劇、音樂喜劇的創作表演經驗,並參加創作實踐。自1904年起先後創作音樂劇50部,其中《演藝船》(1927)最爲出衆。
  故事敘述了20世紀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個在船上演出的流動劇院演員們在時代變遷和種族歧視的社會環境中悲歡離合的生活景象。船主安迪的女兒馬格諾莉雅與遊手好閑的青年拉威涅相愛,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吉姆。一天,船主發現女婿拉威涅竟是賭棍,將其驅逐,吉姆隨同離去。馬格諾莉雅無奈在夜總會登臺獻藝,艱苦奮鬥了21年,終于成爲著名音樂喜劇明星,最後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敗的演藝船,拉威涅和女兒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終于團聚。劇情中加入了民間歌舞、爵士樂、查爾斯頓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沈感人,以《老人河》最爲著名。在演出中,美國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爾?羅伯遜(1898—1976)飾船工喬一角,成功演唱蒼勁、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揚名世界。

  發展中百老彙音樂劇

  20世紀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格什溫的《開始奏樂》(1927年)、《瘋狂的女郎》(1930年)、《我爲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創作的黑人民間音樂劇《波吉與貝絲》,其中的《我爲你歌唱》因爲劇中諷刺了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弊病,受到觀衆的熱烈歡迎,並成爲第一部獲得“普利策獎”的音樂劇。
  自20世紀20年代起,百老彙名家輩出,經典佳作頻頻登臺,商業操作生意興隆,持續鑄造數十年的輝煌。百老彙音樂劇發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溫兄弟等風雲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過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羅傑斯和劇作家哈默斯坦也爲音樂劇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倆合作的《俄克拉荷馬》于1943年3月在紐約聖詹姆斯劇院首演,獲得空前成功。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生活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勞芮做夢的場景,描寫夢幻中與戀人克萊的綿綿情語——雇工加德與克萊鬥毆,勞芮相阻——勞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掙紮……最後從夢中驚醒。德蜜爾在這裏巧妙運用雙人舞、三人舞,與劇情和諧巧妙的結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國化的改革,以區別古典概念的芭蕾舞。《俄克拉荷馬》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實踐了多種要素的完美綜合。此後,羅傑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還有一部中國觀衆十分熟悉的音樂劇。這就是《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後來被搬上了銀幕,作品中的許多歌曲,可謂膾炙人口,流傳甚廣。
  50、60年代是百老彙音樂劇的全盛時期,在強化歌唱、舞蹈、表演、劇情的有機綜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膽革新。精湛的專業化創作技巧和美國作風的音樂舞蹈彙成渾然一體,將音樂劇的藝術品位和演員的多能性表演藝術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制作、伯恩斯坦作曲、勞倫茨編劇、桑岱姆作詞、羅賓斯導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彙首演,標志著音樂劇藝術最佳發展階段的開始。此劇1961年拍成電影,榮獲十項奧斯卡獎。作品從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獲得靈感,地點從維羅那古城變爲現代曼哈頓西區,人物關系由原劇兩個世代宿怨的貴族家族移植爲落後、貧窮的移民集聚地的兩個青年團夥爭奪地盤的惡鬥,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瑪麗亞分屬一個群體,最後以悲劇告終。該劇融會複雜的爵士節奏和富于沖擊力的音響律動,歌曲音調著重深入揭示人物內心情感,將音樂完全置于劇情之中。雖爲爵士流行風,卻不追求聽覺的效果,給了觀衆以細細咀嚼回味的余地。劇中歌曲《瑪麗亞》、《今晚》、《阿美利加》等韻味十足,百聽不厭。
  繼《西城故事》之後,百老彙陸續推出一些風格迥異的音樂劇,《吉蔔賽》(1959)、《音樂之聲》(1959)、《卡米洛特》(1960)、《您好,多莉》(1963)、《屋頂上的小提琴》(1964)、《滑稽女郎》(1964)、《油脂仔》(1972)、《平步青雲》(1975)、《芝加哥》(1976)、《安妮》(1977)、《第42街》(1980)以及紅極90年代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化身博士》《爲你瘋狂》以及心理劇《化身博士》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作品從紐約到世界,從舞臺到屏幕,展示了音樂劇這一獨特藝術品種的千姿百態。

  倫敦西區的《奧立弗》“挑戰”百老彙

  自60年代起,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創作表演正急起直追,不時發起向百老彙的沖鋒進軍,“音樂劇中心”百老彙受到嚴峻的和強烈的震撼。
  1960年6月由巴特根據狄更斯的小說《孤星淚》(即《霧都孤兒》)編劇作詞作曲的《奧立弗》首演于倫敦。1963年進入百老彙舞臺,榮獲兩項托尼獎。該劇沒有舞蹈場面,將創作重點放在戲劇表演、各種形式的演唱和舞臺布景的創新上,采用並行轉臺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社會圖景,讓觀衆直觀感受到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對奧立弗的悲慘命運給予深深的同情。也正是在60年代,倫敦劇壇升起了一顆作曲新星,那就是安德魯?洛依德?韋伯。他具有紮實的古典音樂根基,擅長于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對新潮流行音樂和音樂劇情有獨鍾。1967年他與詞作家蒂姆?萊斯(1944)合作《約瑟夫和神奇彩衣》,此劇1981年在百老彙連演800多場,1982年獲包括音樂在內的托尼獎多項提名。1971年10月他們合作的搖滾音樂劇《耶穌基督巨星》在百老彙首演,此劇取材于聖經故事靈感來自于霍爾本的油畫《墓中死基督》,通過對以基督與猶大爲中心的複雜人物關系折射當代社會普遍的人性命題,寓以深刻的哲理意味。1978年6月他們的又一部搖滾音樂劇《艾維塔》在倫敦隆重上演,故事取材于阿根廷前總統庇隆第二任夫人艾維塔的生活事迹翌年9月在百老彙連演1560多場,榮獲7項托尼獎和紐約戲劇評論界最佳音樂獎。以上兩部搖滾音樂劇爲了使觀衆深入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調動了旁白演唱的形式,《艾維塔》中演唱的搖滾歌曲《如此一個競技場》、《金錢滾滾來》有力地推動著情節發展,而且又十分動聽。這部音樂劇中還有一首並非搖滾的主題歌《阿根廷別爲我哭泣》以其楚楚動人的旋律而風靡全世界。他的驚世巨作《貓》1981年5月在倫敦首演轟動了百老彙。此後又創作了以舞蹈精彩絕倫而著稱的《星光快車》、《劇院幽靈》(1986)和90年代榮獲8項托尼獎的《日落大道》等傳世名劇。
  20世紀80、90年代稱雄世界音樂劇壇的倫敦西區,除了韋伯,還有作曲家勳伯格(1944~)和著名制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1946— )。他們的配合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麥金托什是一位聰明的藝術經營者,用高質量藝術作品贏得千千萬萬的觀衆。他與韋伯合作的《貓》、《歌劇院的幽靈》,與勳伯格合作的《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以及重新制作的許多經典劇目都爲世人所矚目。

  世界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

  根據法國19世紀雨果的經典小說《悲慘世界》改編的同名音樂劇是麥金托什制作的四大名劇之一。由阿蘭?鮑伯利作詞,勳伯格作曲,特裏沃?南與約翰?凱德合作編劇、導演。此劇最早是1980年巴黎演出的法語版本,麥金托什爲其音樂所激動,決定重新制作,由芬頓將法語歌詞譯成英語,並請詩人赫伯特?克萊茨梅對歌詞重新修改加工,成爲通行的英語版本。繼1985年10月在倫敦首演、1987年3月在百老彙隆重推出以來,至今已在33國家、200多個城市用21種不同語言演出過 54種制作版本, 該劇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50多個重要國際獎項。
  2002年6月22日美國國家巡演團在中國上海持續演出22場。上海大劇院的演出廣告用大字寫道:“《悲慘世界》,創造曆史,首部中國上演的百老彙音樂劇。百老彙巨星康姆?威爾金森專程加盟,再度詮釋冉?阿讓。美國國家巡演團傾情演繹,上海大劇院震撼巨獻。”國內外觀衆紛至遝來,大劇院門票告罄,劇場內掌聲雷動,此次演出成爲上海文化生活的一大盛事。《悲慘世界》以逃亡的冉?阿讓與警探沙威周旋,終其一生逃避追捕迫害的故事爲主線,多側面表現冉?阿讓舍己救人,給予苦難中的人們以同情和關愛的人道主義精神,史詩般地反映了19世紀法國三十年動蕩曆程中人間的悲歡離合和人民大衆英勇抗爭的業績。
  《悲慘世界》這部音樂劇貴在寫實,實在難得。其流動的舞臺、巨大的轉盤、豐富的場景給觀衆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音樂劇劇目一覽表 2002-6-21

  A字部
  《不可無禮》 (Ain’t Misbehavi’)
  《經典巨著》 (A Class Act)
  《小夜曲》 (A Little Night Music)
  《快板》 (Allegro)
  《安妮》 (Annie)
  《安妮,拿起你的槍》 (Annie Get Your Gun)
  《萬事成空》 (Anything Goes)
  《掌聲響起》 (Applause)
  《前世今生的阿伊達》 (Aida)
  《歌舞線上》 (A Chorus Line)
  《困苦中的年輕女人》 (A Damsel In Distress)
  《什么是藝術?》 (Art)
  《一個歡快的姑娘》 (A Gaiety Girl)
  《刺殺》 (Assassins)
  《X大街》 (Avenue X)
  《愛的觀點》 (Aapects of Love)
  B字部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美麗遊戲》 (Beauty Game)
  《鈴聲在響》 (Bells Are Ringing)
  《大河》 (Big River)
  《勁爆的彩繪管子》 (Blue Man Group:Iubes)
  《兄弟情仇》 (Blood Brother)
  《舞廳》 (Ballroom)
  《做個好人》 (Be good)
  《億萬富翁》 (Billion Dollae Baby)
  《鄉村歌手巴底》 (Buddy)
  《再見了小鳥》 (Bye Bye Birdie)
  《南海天堂》 (Brigadoon)
  C字部
  《酒店》 (Cabaret)
  《卡米洛特》 (Camelot)
  《坎坎舞》 (Can-Can)
  《坎戴德》 (Candide)
  《卡門瓊斯》 (Carmen Jones)
  《嘉年華會》 (Carnival)
  《旋轉木馬》 (Carousel)
  《貓》 (Cats)
  《棋王》 (Chess)
  《芝加哥》 (Chicago)
  《飛天萬能車》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夥伴們》 (Company)
  《天空中小屋》 (Cabin in the Sky)
  《稱我夫人》 (Call me Madam)
  《菖與英》 (Chang and Eng)
  《查裏姑娘》 (Charlie Girl)
  《天使之城》 (City Of Angels)
  《從未這樣親近》 (Closer Than Ever)
  《愛的接觸》 (Contact)
  《爲你瘋狂》 (Crazy For You)
  D字部
  《最可愛的敵人》 (Dearest Enemy)
  《沙漠之歌》 (Desert Song)
  《巴黎、紐約、倫敦的愛情與面包》 (Design For Living)
  《大家一起來飛》 (De La Guarda)
  《戴娜?沃斯》 (Dimah Was)
  《荒誕淫亂的舞會》 (Donkey Show)
  《我是否聽見一支華爾茲》 (Do I hear a Waltz?)
  《夢幻女郎》 (Dreamgirls)
  《該死的美國佬》 (Damn Yankees )
  E字部
  《艾薇塔》 (Evita)
  F字部
  《名揚四海》 (Fame)
  《春江花月夜》 (Fanny)
  《異想天開》 (Fantastic)
  《屋頂上的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花鼓歌》 (Flower Drum Song)
  《富麗秀》 (Follies)
  《佛西秀》 (Fosse)
  《滑稽女郎》 (Funny Girl)(又譯《妙女郎》)
  《襤褸時代》 (Finian’s Ragtime)
  《永遠的朋友》 (Friends for Life)
  《永遠的探戈》 (Forever Tango)
  《滑稽面孔》 (Funny Face)
  《春光滿古城》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G字部
  《紳士愛美人》 (Gentlemen Perfer Blondes)
  《金粉世界》 (Gigi)
  《油脂》 (Grease)
  《紅男綠女》 (Guys And Dolls)
  《姑娘瘋狂》 (Girl Crazy)
  《吉普賽》 (Gypsy)
  H字部
  《長發》 (Hair)
  《發膠》(hairspray)
  《你好,多莉》 (Hello, Dolly!)
  《漢斯?安徒生之戀》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高跟鞋》 (High Button Shoes)
  《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上流社會》 (High Society)
  《更高,更高》 (Higher and Higher)
  《花之房》 (House Flowers)
  《財星高照》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I字部
  《我願意,我願意》 (I do,I do)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I Love you,You’re Perfect,Now Change)
  《我娶了一位天使》 (I Married an Angel)
  《我最好是對的》 (I’d Rather be Right)
  《間奏曲》 (Intermezzo)
  《劃線》 (Iuminarscmouth)
  《走進森林》 (Into The Woods)
  J字部
  《傑克與海德》 (Jekyll & Hyde)
  《耶穌基督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
  《約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 (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
  《牙買加》 (Jamaica)
  《傑羅姆?羅賓斯的百老彙之夜》 (Jerome Robbin’s Broadway)
  《龐然大物》 (Jumbo)
  《朱比特》 (Jupiter)
  《簡愛》 (Jane Eyre)
  K字部
  《國王與我》 (King And I)
  《命運》 (Kismet)
  《吻我,凱特》 (Kiss Me, Kate)
  《蜘蛛女之吻》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L字部
  《黑暗中的女士》 (Ladyin the Dark)
  《鳥籠》 (La Cage Aux Folles)
  《傾國佳人》 (La Cava)
  《悲慘世界》 (Les Miserables)
  《獅子王》 (Lion King)
  《小強尼?瓊斯》 (Little Johnny Jones)
  《小夜曲》 (Little Night Music)
  《藝術家的生涯》 (La Boheme)
  《茶花女》 (La Traviata)
  《讓他們吃蛋糕》 (Let’em eat Cake)
  《長夜漫漫路迢迢》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在星雲中迷失》 (Lost in Stars)
  《恐怖小商店》 (Little Shop Of Horrors)
  M字部
  《媽媽》 (Mame)
  《梅恩》 (Mane)
  《媽媽,我要嫁》 (Mamma Mia!)
  《小鬼長大了》 (Madame Melville)
  《唐?吉訶德》 (Man Of La Mancha)
  《歡樂歲月》 (Merrily We Roll Along)
  《西貢小姐》 (Miss Saigon)
  《馬克白斯》 (Macbeth)
  《蝴蝶夫人》 (Madame Butterfly)
  《曼哈頓》 (Manhattan)
  《馬丁?蓋爾》 (Martin Guerre)
  《我與朱麗葉》 (Me and Juliet)
  《我和我的姑娘》 (Me and My Girl)
  《自由小姐》 (Miss Liberty)
  《捕鼠器》 (Mousetrap)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N字部
  《裸男爲您歌唱》 (Naked Boy Singing)
  《九歲》 (Nine)
  《無弦》 (No Strings)
  《鍾樓怪人》 (Notre Dame de Paris)
  O字部
  《孤雛淚》 (Oliver!)
  《俄克拉荷馬》 (Oklahoma!)
  《我所見的你》 (Of Thee I See)
  《噢,凱》 (Oh,Kay)
  《噢,夫人》 (Oh,Lady)
  《在水邊》 (On the Waterfront)
  《曾在島上》 (Once on an Island)
  《錦城春色》 (On The Town)
  P字部
  《太平洋序曲》 (Pacific Overture)
  《睡衣遊戲》 (Pajama Game)
  《酒綠花紅》 (Pal Joey)
  《激情》 (Passion)
  《彼得?潘》 (Peter Pan)
  《魅影》 (Phantom)
  《歌劇魅影》(Phantom of opera)
  《波吉與貝絲》 (Porgy And Bess)
  《油漆你的車》 (Paint Your Wagon)
  《管道之夢》 (Pipe Dream)
  《證明》 (Proof)
  《許諾,許諾》 (Promises,promises)
  Q字部
  《雙倍精神病》 (Quadrophenia)
  R字部
  《爵士年華》 (Ragtime)
  《彩虹》 (Rainbow)
  《安魂曲》 (Requiem)
  《租》 (Rent)
  《女王》 (Regina)
  《笑翻莎士比亞》 (Reduced Shakespeare Company)
  《靈魂韻律》 (Rhythm of the Soul)
  《愛爾蘭踢踏舞》 (Riverdance on Broadway)
  《李香蘭》 (Ri Koran)
  《羅薩莉》 (Rosalie)
  S字部
  《沙拉日》 (Salad Days)
  《星期六晚上》 (Saturday Night Live)
  《醜聞》 (Scandal)
  《秘密花園》 (Secret dardom)
  《蹺蹺板》 (Seesaw)
  《她愛我》 (She Ioves Me)
  《與桑代海姆肩並肩》 (Side by Side by Sondheim)
  《附帶的演出》 (Side Show)
  《雨中曲》 (Singing in the Rain)
  《卓依的咖啡館煙霧繚繞》 (Smokey Joe’s Cafe)
  《如此美好,輝煌,格什溫》 (So Wonderful,So Marvelous,So Gershwin!)
  《挪威之歌》 (Song of Norway)
  《袋中石》 (Stones in His Pocket)
  《聖路易斯的女人》 (St Louis Woman)
  《街頭藝人的敲敲打打》 (Stomp)
  《星幻》 (Star Mania)
  《嘉會良緣》 (State Fair)
  《讓世界停下來,我要下車》 (Stop the World I Want to Get Off)
  《街景》 (Street Scene)
  《奏起樂隊》 (Strike up The Band)
  《紅花俠》 (Scarlet Pimpernal)
  《蘇式狂想曲》 (Seussical)
  《歡樂船》 (Show Boat)
  《絲襪》 (Silk Stockings)
  《歌聲舞影》 (Song And Dance)
  《音樂之聲》 (Sound Of Music)
  《南太平洋》 (South Pacific)
  《星光快車》 (Starlight Express)
  《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理發師陶德》 (Sweeny Todd)
  《生命的旋律》 (Sweet Charity)
  《成功的滋味》 (Sweet Smell Of Success)
  T字部 
  《湯姆曆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搖滾驚奇之旅》 (The Rocky Horror Show) 
  《完美罪行》 (The Perfect Crime)
  《金牌制作人》 (The Producer, The New Mel Brooks Musical)
  《埃及王子》 (The Prince Of Egypt)(迪士尼動畫電影)
  《脫線舞男》 (The Full Monty )
  《幻想曲》 (The Fantastia)
  《畢業生》 (The Graduate)
  《金蘋果》 (The Golden Apple)
  《紫屋魔戀》 (The Witches of Eastwick)
  《學生王子》 (The Student Prince)
  《秘密花園》 (The Secret Garden)
  《蜜莉姑娘—三個摩登女性》 (Thoroughly Modern Millie)
  《你不准!》 (Thou Shalt Not)
  《三個便士的歌劇》 (Threepenny Opera)
  《泰坦尼克》 (Titanic)
  《多告訴我一些》 (Tell me More)
  《男朋友》 (The Boy Friend)
  《西來庫斯的少年》 (The Boy From Syracuse)
  《南北戰爭》 (The Civil War)
  《海角人》 (The Capeman)
  《想變成人的貓》 (The Cat Who Wished to be a Man)
  《晚宴派對》 (The Dinner Party)
  《醉酒》 (The Drunk)
  《仙境》 (The Fairies)
  《魔棒》 (The Fantasticks)
  《幸運的出納》 (The Fortune Teller)
  《古德溫鬧劇》 (The Goldwyn Follies)
  《生活》 (The Life)
  《帝王》 (The Mikado)
  《音樂人》 (The Music Man)
  《神秘故事》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紅蘩蘿》 (The Scarlet Pimpernel)
  《約翰尼?艾弗萊斯特之歌》 (The Song of Johnny Everest)
  《塔夫塔斯》 (The Taffetas)
  《靴面》 (The Vamp)
  《威爾?羅傑斯的生平》 (The Will Rogers Follies)
  《古屋傳奇》 (The Woman In Black)
  《才智》 (The Wiz)
  《踢踏足尖》 (Tip Toe)
  《姑娘成群》 (Too Many Girls)
  《二乘二》 (Two by Two)
  《新綠野仙蹤》 (The Wiz)
  《托米》 (Tommy)
  U字部
  《尿都》 (Urinetown)
  V字部
  《變奏曲》 (Variations)
  《雌雄莫辨》 (Victor/Victoria)
  W字部
  《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
  《迷人的城市》 (Wonderful Town)
  《風中哨音》 (Whistle Down With The Wind)
  Y字部
  《你是個好人,查理?布朗》 (You Are A Good Man, Charlie Brown)
  Z字部
  《佐爾巴》 (Zorba)
  數字
  《1776》 1776
  《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 (1600 Pennsylvania Avenue)
  《四十二街》 (42nd Street)
http://baike.baidu.com/view/9921.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6,05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黑皮與白牙》
此分類上一篇:《秦俑》

小王子來了
音樂劇《小王子》 鋪陳奇幻的星際之旅

PAR表演藝術雜誌 2007/06/23 【文/廖俊逞】

音樂劇《小王子》二○○二年在巴黎首演,全劇機關處處,舞台特效噱頭十足、且融合多媒體技術,打造一個夢幻又科幻的世界,如小王子遊歷的六個星球,以不同 的造型循著隱藏式軌道在舞台上穿梭飛行,小飛船可以自在遨遊於空中,花園的玫瑰花緩緩升起、長大開花。

《小王子》終於來了!挾著《鐘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超人氣魅力,這部堪稱近年法式音樂劇的壓軸之作,改編自法國文學家聖修伯里同名小說的作品, 即將讓法國音樂劇熱在台灣繼續延燒。不過少了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沒有悲慘的社會寫實或歷史描述,《小王子》如何征服觀眾?日前來台探勘場地的亞洲巡演 版導演布魯諾.卡路奇(Bruno Carlucci)說, 長達一二○分鐘的音樂劇,舞台機關就高達三百個,平均每分鐘就出現兩個機關特效,瞬息萬變的舞台奇觀,將不斷帶給觀眾驚喜,同時也讓該劇成為《獅子王》之 後最具創意的音樂劇。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將文字世界真實化

《小王子》自一九四三年出版以來,深受大小朋友喜愛,全球發行語言超過一六○種,在台灣的中文版本超過三十種,相關電影、舞台劇、歌劇不計其數。在法國, 《小王子》有一種特別的地位,迥異於羅曼.羅蘭、巴爾札克等人沉重的社會批判、深邃的哲理思考和華麗筆觸,《小王子》恬淡精緻的文字,讓它乍看之下宛如一 本童書,但聖修伯里巧妙運用法文的節奏,融合「法式幽默」,使《小王子》成為老少咸宜的文學經典。


《小王子》中,小王子遊歷的六個星球,以不同的造型循著隱藏式軌道在舞台上穿梭飛行。(圖/新象文教基金會提供)

卡路奇說,自己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現在,看《小王子》這本書無數次,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觸動,「我從小到大看過無數次《小王子》,最感動的一幕就是小王 子告別飛行員離開地球,奔向他的愛,也就是那朵紅玫瑰。」將《小王子》搬上舞台,卡路奇說,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如何將書中的文字世界真實化,就像一般讀者看 小說《哈利波特》,會開始幻想一些畫面,相信閱讀《小王子》也是一樣的經驗,「我們的工作就是讓讀者驚嘆,就算沒看過書,也會覺得驚豔。」透過劇場,卡路 奇期待觀眾能對聖修伯里從飛行中體悟到的生命課題更能感同身受,並隨著純真的小王子一起發現生命,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音樂劇《小王子》二○○二年在巴黎首演,製作團隊由前巴黎國立歌劇院總監馬提諾帝(Jean-Louis Martinoty)擔綱導演、前衛服裝設計師卡斯提爾巴傑克(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以及《鐘樓怪人》作曲家科香堤(Richard Cocciante)組成。全劇機關處處,舞台特效噱頭十足、且融合多媒體技術,打造一個夢幻又科幻的世界,如小王子遊歷的六個星球,以不同的造型循著隱 藏式軌道在舞台上穿梭飛行,小飛船可以自在遨遊於空中,花園的玫瑰花緩緩升起、長大開花。小王子身穿綠色衣褲綁著橘色圍巾,地理學者的衣服滿掛書籍,點燈 人的穿著不時自動發光發亮,飾演玫瑰演員的行頭更是一絕,可以隨時「開花」和「凋萎」。舞台視覺之繁複,與《歌劇魅影》、《獅子王》相較不遑多讓。

法國香頌與當代曲風進行巧妙糅合

除了繁複的舞台佈景外,卡路奇指出,作曲家科香堤再度發揮他在《鐘樓怪人》當中所展現的創意,把法國香頌與種種當代曲風進行巧妙的糅合,透過精緻優美的旋 律,襯托小王子與其他角色或雋永或寓意深遠的對話。音樂劇來台卡司稱得上一時之選,連續兩次訪台、在《鐘樓怪人》裡飾演待衛長的羅南班將擔綱飛行員一角, 他也是《小王子》法國首演的卡司。卡路奇強調,《小王子》的成功,連同《鐘樓怪人》等劇,印證法國人已經在百老匯之外,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音樂舞台藝術。
2007-06-25 12:00:08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12:03: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