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5 22:07:14| 人氣1,78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見證。邱妙津:愛欲的原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邱妙津是個備受爭議的作家。她描繪女同性戀的愛欲,塑造強烈鮮明的T形象,以及T-婆的關係。她的小說以女同志為主題與主體,締造了九零年代台灣女同志書寫的里程碑。《鱷魚手記》裡的敘事者「拉子」已成為女同志的認同和代稱。她藉「鱷魚」批判異性戀社會,亦使「鱷魚」成了某些女同志自我認同的身分。然而邱妙津的意識形態毋寧是保守的。在她最著名的《鱷魚手記》與《蒙馬特遺書》兩長篇之中,字裡行間皆表現出強烈的男性/陽剛認同,以啟蒙者、書寫者、藝術家的身分企圖操控情慾、生命和文學的文本,追求絕對的愛與美。
 
  從邱妙津的作品中也可讀出她內化了社會歧視,以邊緣人、畸零人自居,使同性愛欲成為禁斷之愛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地陷溺於愛情大悲劇的想像,製造撕扯之間張力滿溢的美感。在人頭馬身的自我心象,與迷戀悲劇之愛的美學信仰,兩者交互作用之下,邱妙津遂不可自拔地旋起死亡之舞,最終甚至以肉身證成書寫。
 
 
愛欲的原型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鱷魚手記,頁十)
 
  邱妙津的心理學背景,使她的書寫援用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式的語言,而呈現出關係中介乎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種種幽微複雜的互動,同時許多意象與符號也皆是從學術概念與術語轉化而來。「原型」(archetype)此一概念正是源於C. G. Jung分析心理學的理論。Jung認為人格原型包含著「陰質」與「陽質」,亦即人格中男/女性的層面,而非關於生理性別。在邱妙津較早期的短篇小說〈馬撤羅瓦解斷簡〉裡,她也將這個意象化為虛構部族的徽誌,中間有著男女合生圖形的「杜綠」:
 
  (「我超出種族之外了……據尤克拉說只有初生時才看得到杜綠,它慢慢地從女性的半邊圖徵流過紅色到男性圖徵這一半。我的杜綠裡是完整的紅色圖案,叛徒。」)
 
  完整的紅色圖案代表著同時具有男女兩性,是否象徵著雌雄同體?而雌雄同體者,是為異端、叛徒。邱妙津如此審判著小說裡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也是自我定罪。在《鱷魚手記》中,T敘述者拉子在遇到水伶之前,只是「預期著將幹下與女人肌膚相親的滔天大罪」,但水伶出現,愛欲有了「指名性」的對象,遂無比確實、無法逃避/否認了起來:
 
  「水伶不要再敲我的門了。你不知我的內心有多黑暗。我根本不知道我倒底是誰,隱約有個模糊的我像浮水印在前面等我,可是我不要向前走,我不要成為我自己。我知道謎底,可是我不要看到它被揭開。……你將成為我開啟自己的鑰匙」(《鱷魚手記》,頁二四)
 
 
人面獅身的心象
 
  台大時期,邱妙津的作品雖同時展現了對生活、政治、學術、社會價值批判等的關懷,「愛情」仍是貫穿眾多文本的主線。《鬼的狂歡》、《寂寞的群眾》二書內集結的短篇小說,她以異性戀、甚至男男關係,描寫具有某種心理缺陷的男性主敘者面對愛欲的心理扭結:如〈臨界點〉以「歪嘴」、〈囚徒〉以幼年目睹母親與男子媾和而對性接觸產生不潔感的男子李文。唯一「女性」的主角則僅有〈柏拉圖之髮〉裡的羅曼史小說家。
 
  邱妙津早期的書寫,美麗與醜陋的兩極意象使文字飽漲痛苦的詩情,但與晦澀的心理描寫及迂迴的情節合看,又暗示著同性禁斷之愛的絃外之音,而成為「衣櫃中」(closeted)的文本,也旁證了此時期的邱妙津,尚有無法將自己的T身分、此種「類似希臘神話所說半人半馬」Sphinx式的心象公諸於表的障礙。
 
  邱妙津筆下的第一人稱敘述者,常認為只有T才具有真正的女同性戀身分。這顯然是因為在異性戀社會裡,性愛皆為男-女的模式,同時各有二分式涇渭分明的性別準範,T遂順著此一既有腳本,自以為「像男人般地」愛欲女人,而認為婆則仍是個「社會蓋印下的正常女性」:「你愛我仍是以陰性的母體在愛,你的愛可橫跨正常的男性,基本上你與一般女性不同的只是多出包容心,在我們的關係裡質變的是我,是我被你撕露陽性的肉體.....你並沒有被拋出來」(《鱷魚手記》頁一五五)。T背負不男不女的特殊身分,被拋擲於分類的格線之外,而欲尋求一個確切的形象以自我認同;邱妙津則使T認同採取順著「男性版腳本」走的途徑。
 

台長: 百色
人氣(1,78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2:06: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