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7 11:54:31|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漢經學與古代學術體系的轉型(秀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課名:學術流變史10/22 系級:國碩二
學號:92422003 學生:郭秀琦
篇名:兩漢經學與古代學術體系的轉型
作者:葛志毅 出版: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摘要:
三國之際是中國古代學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大轉折點,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治學方法上各異,後來由於今文經的衰蔽和古文今學的隆盛,此差異最終成為中國古代學術體系的遞嬗變化因子。
訓詁考據之學自春秋戰國以來已顯示其端倪。這些訓詁學知識,主要是漢代的古文經學家在促使今文重口說之習向文獻學研究轉變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漢代古文今學的興起,實源於對古文經書的解讀。秦代焚書,意在滅絕古文。漢代隸書的推廣及今文經學的流行,導致漢代古文字學的研究,從認讀秦篆開始。
漢代文字學的發展同宣帝時關係密切,王莽時對古文的研究最為系統集中。對古文的整理,與古文經學王莽時立於學官事相應。古文經學體系亦當由此獨立。東漢時繼續了對古文的這種研究。古文經學的發展,乃配合對古文經傳的整理,同時加強古文字學的基礎性研究。從王莽時代至賈逵時代皆如此,故古文經學家多為小學家,並成為一種傳統。
漢初以來,儒家古文經傳的陸續復出,促進了文獻校勘學的發展。但民間對於古文經傳的研究始終未曾間斷。漢代校勘學的發展,主要是利用古文經傳於考校研究的結果。它充實了文獻考據學的內容與方法,有助於促使長期據口說傳習的今文經學在著於竹帛之後,轉向文獻學的嚴謹研究。
古文經學的成熟,以古文大家馬融遍注群經為標誌。自馬融等古文家為經作注始,改變了原來經文家解經重口說的積習。包括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方法在內的文獻考據學。既因古文經學的發展而起,其廣泛推行必有待於古文經學之大盛。
古文經學自三國時代開始取代今文經學的官學講習,與之相關的文獻考據方法亦必從此取代今文口說而獨行於世。今文口說及師弟,父子相傳的師法,家法等陳舊保守的學風傳統,必由此被摒除。
札記:
一、古今文經學的消長發展與學術體系的轉型息息相關,這乃是一個重要的觀點,作者仔細地將古文經的發展與自春秋戰國而至三國的學術型態轉變作一連結關係的探究,從而得出古文經學的興盛對漢代校堪學,考據學的助益很大,作者同時也指出了民間對保存古文經學的努力是未曾間斷的,這將提供我們一個思考方向,就是民間都用什麼方式為古文經作保存的功夫?這其間的時代背景或社會狀況又是如何的對保存的品質與廣度作影響呢?

台長: runs534
人氣(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