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5 01:44:16| 人氣1,01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病友找資料由此入 — miao的憂鬱症留言輯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需要看醫生了嗎?】

你做過憂鬱症量表嗎?這個量表,我想不管用任何一個網路搜尋引擎,只要打入關鍵字,都可以找得到。在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就醫的時候,它多少可以發揮判斷的功能。

當然,它有它的誤差,因為心情不會停著不變。出門玩耍的當兒,和曲終人散突然冒上來的寂寞,做出來結果就差很多,這可能還是幾個小時之內的事。

憂鬱症最最初步的一個判斷,就是時間超過兩星期。另外有一個,我自己覺得影響判斷的因素,就是女生的經前症候群。如果你排除了經前症候群,低落時間又超過兩星期,可能就要留意了。

其實談起戀愛來,又碰到可能分手的困擾,你的難受很可以理解。我不是專業人員,也沒有辦法很專斷的說,喔你就是需要就診,或者你根本不需要。只要你覺得這個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就可以去看醫生。

看醫生並不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或許你擔心,是因為『精神科』使然。想想,假使今天你牙痛,你會因為擔心『是蛀牙?不是蛀牙?』『要治療?還是不要治療?』而忐忑不安嗎?我想你還是會進入牙科,很自然的張開嘴,信任醫生的專業判斷,不是嗎?

有或沒有,只有醫生才知道。而醫生也很難第一次就知道,畢竟情緒方面的事不像驗血,有清清楚楚的數據可以看,總是需要多聊幾次。至於需不需要治療,要怎麼治療,需不需要吃藥,除了醫生的看法,你自己也是可以參與意見的。

無論哪一科醫生,都不是一次定生死。你覺得這個醫生胡說八道,下次就不要掛他。而藥物由輕至重有千百種,醫生一般會從中等量開始,看反應調整(我再說一次:你可以選擇不吃藥。)並不是說,今天一個醫生說你有憂鬱症,你就死定了,百分之百有憂鬱症了,那不一定。醫生只是從他看你的這幾十分鐘,和你自己的敘述裡去判斷。如果敘述得誇張,醫生也很容易被誤導。

如果你跟醫師說:我想自殺,已經想了一個月,天天想。不管你是不是在開玩笑整醫生,他都會立刻叫你住院。

是或不是,沒有那麼決定性。憂鬱也並不是說,今天量表做了20分,就是憂鬱症,19分就不是。『常常如此』和『偶而如此』怎麼能絕對的二分呢?有人一星期哭兩次覺得偶而,有人一個月哭一次就覺得是驚人的常常,前所未有了。只要你覺得很不舒服需要幫助,都可以去掛號,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標準或者杞人憂天,這也不是我們自己能判斷的。

至於就醫,你可以先找距離你最近的醫院,從網路上找到他們精神科的門診時間表(有些醫院另分出身心科,如果有,可以從身心科先看),挑一個你看得順眼的醫生就好了。你也可以到這裡http://www.psychpark.org/specialist.asp。這是網路心靈診所的醫師名單,點一下名字,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專長和服務醫院,也可以去掛號。但是基本上憂鬱症只要是精神科專業醫師都可以處理,未必需要去掛太有名氣的,說不定反而看不到幾分鐘。

希望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


【非吃藥不可嗎?】

吃藥可能對你而言,是很不好的經驗,對我也有部分是。但是我傾向於鼓勵有情緒困擾的人就醫,而在就醫時跟醫生說清楚:我不想吃藥,可以提供我藥物之外的緩解方法嗎?或者我的程度是屬於非用藥物治療不可的嗎?

台灣的醫生的確是很輕易開藥,所以病人對於用藥細節,最好用力給他問下去。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就算是非用藥不可,醫生也有義務解釋理由。

(假如有混蛋回你:『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那就可以走人了,這個醫生不夠格,另請高明吧。)

不過以我個人經驗而言,我的命是藥物救回來的,即使恨透了無感生活,也不能否認那些抗憂鬱劑是我的再生父母。

你有一段話我百分之百同意:藥絕不是一直吃下去就會好,個性和認知不改變,遇到挫折永遠都會掉進原來的反應模式裡。藥物只是建個小屋子給你躲,讓外面大雨打不到你,可是外面不會沒有壞天氣,你也不可能一輩子躲在小屋子裡。訓練自己強韌,不至於一淋雨就大病,也許才是斬草除根的方法。

其實我常覺得,有很多憂鬱來自年輕。以前我也是狂悲狂喜,覺得不這樣不叫活著。現在,我連狂這個字我都不用了。心境問題而已。


【鎮靜劑,像個避風港】

我覺得那是可以理解的,感覺消失,在心情低落的時候的確很誘人。藥物可以讓眼睛,耳朵,心靈,被厚厚的大毛巾包起來,讓你感覺平和而安全。

我在感覺變清晰之後,也要一些力量,才能控制自己不伸手拿抗憂鬱劑,或是多一顆鎮靜劑。

可是這是因為我知道,這些殘存的尾巴是暫時的。如果我感覺到風暴又來,我也不會硬要咬牙撐過去。

這場病讓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裡。什麼地步可以當作復健練習,什麼地步要求救。

你有自責的習慣,從過去的留言至今,都是。就算想回到沒有感覺的時候,也不算『很悲哀』。因為你會,我也會,很多人都會。不要看輕自己,這時候只是你選擇讓自己好過一點,收起來的能力有一天還是會拿出來的。生活沒有那麼多是或否對或錯,不需要這樣鞭打自己。


【忐忑的斷藥最後階段】

大家的道賀實在讓我有點緊張。萬一,萬一是曇花一現怎麼辦?重鬱的復發機率畢竟不低。

在決定說之前,自我檢視了大約兩個月。上次嘗試斷藥,不到一星期就撐不住。接著,在恢復隔天吃一次最低劑量一週後,改成四天一次,這已經是接近安慰劑的劑量,然而兩個月內,除了幾次胸悶呼吸困難之外,情緒仍然是穩定的。

等到再去複診,醫生說,其實我連四天一次都不需要了,這樣的間隔,藥效其實很小很小,只看我自己想不想試。兩週沒問題,就沒問題。

我等到三週,才算是給了自己一個確定。

這當中,最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轉成躁鬱的可能,結果是沒有。沒有high,沒有超級創作力,沒有覺得自己是救世主(真可惜),食慾睡眠也一如往常。

再來就是,這只是一個舒緩期嗎?藥物全斷三週情緒還沒有下滑,Effexor的完全分解時間是一週,所以也可以排除。

最重要的反而是很主觀的,感覺不一樣了。看事情,甚至只是看到景物,感覺都跟服藥時不太一樣。可是我沒有辦法說得很精確,只能說,像是螢幕調得更清晰了。

這些瑣碎的東西,如果有病友在看著,也許可以作為將來斷藥的參考。


【斷藥三個月】

這些東西都是舊文,原來只是想讓自己做點事擺脫壞情緒,沒想到有這麼多位病友,前病友和病友家人出聲。這讓我有點難過,卻也有些欣喜。難過的是受憂鬱折磨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重貼舊文,能讓人在首頁看見標題的時間不過一兩小時,就有這麼多同病相憐的人。可是大家不再覺得憂鬱症是不可告人的疾病,已經在去除污名的路上跨了一大步了。

對照我第一次去精神科,那種覺得烙印上身,一切都完了的感覺,這真的是很大,很大的轉變。所以我相信,未來,對精神疾病有誤解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少。

我會不會感謝憂鬱症?說實話,我到現在還不能下結論。它讓我知道大腦完全黑暗的狀態,知道絕望之下還有絕望,知道再下去就沒有力氣了結自己所以要趁早下手——這一切,我不知道將來如何,但現在,斷藥三個月了,我還是對過去的發病感到害怕。如果生不生病是可以選擇的,我絕不希望有這樣的經驗。

將來會怎麼看這段日子,我不知道。

還在十七八歲的時候,憂鬱兩字似乎有浪漫的意味。寫寫詩,掉幾滴淚,在憂鬱的時候對事物的敏銳度總是特別高。可是一旦成了病,就不好玩也不浪漫了。

我不要哭,它要哭。我不要厭食,它要厭食。我不要躺在床上,它不讓我站起來。我聽見嚎叫從我喉嚨裡發出來,那不是我控制得住的聲音。

我很不成熟。我沒有辦法感謝憂鬱症。目前。

當然它讓我知道了家人的關心,知道他們或許耐心會有限度,卻絕不會因此放你一走了之。讓我知道即使有過數不清的生不如死,我還是有潛力爬回來。

深淵很深,很深,但是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這話實在是陳腔濫調,但這是我學到最重要的事。

不要自己躲著發抖,找醫生,找朋友,找諮商人員。忍耐可以熬過一時,但隨時記得,覺得熬不下去,有人可以幫你。

不管是病友,前病友,或是病友家人,我們都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我生氣了】

終於生氣了,非常生氣。

去看了一位因為輕度憂鬱症治療了三個月的台長的新聞台,翻翻留言版,看見有病友說,醫生突然換藥,心裡有疑惑。

這位台長居然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析,說,第一,某藥物應該要加藥量而不是換藥。第二,那換的藥好像是很新的藥,應該拒絕做醫生的白老鼠云云。

於是我去寫了留言:

******

有段時間沒有來你的台,翻了翻留言,我想說一些話。

許多知識是可以查閱到的,但即使說明是自己的看法,最好也不要涉及醫療上的判斷。畢竟我們只是有經驗的病患,而不是受過醫療訓練的醫生。

有病友被醫生換了藥,也許疑惑,也許感覺不好,建議請教其他醫生是對的。然而說『根據你的看法是應該增加藥量而不是換藥』,『Effexor是很新的藥,應該拒絕當白老鼠』之類的話,就超越了『建議』的範圍。

你如何知道是『應增加藥量』?可否告訴我醫學根據?而病友所被換的Effexor,也並不是『很新的藥』,它至少已經上市兩年,而我也服用這藥超過一年,目前已經接近完全斷藥。

那麼,我是否應該『以我親身經驗』告訴大家都來吃一樣的藥?不。

它對我很有用,然而我不能推薦。每個人吃的反應,用藥史,只有醫生看在眼裡。

我們說了什麼,我們並不直接負責,而電腦那一端是一個人的健康,有人可能因為這樣的話拒絕了救命的機會,他也許是在這裡說話的朋友,更可能是潛水的,看了之後就選擇不吃某些本來應該很有用的藥物。

說藥物,藥物機轉有何不同?不同體質的人適用什麼藥?劑量計算,與其他藥物的加成作用,都不是單從網路上找資料可以決定的。

醫生,藥師至少還簽下了名。我們說完話之後呢?

話並不中聽,應該說,很不中聽。對於熱心想分享經驗的你可能像是一盆冰水,但經驗分享,不要忘了責任。

******

今天看到的回應是:

******

謝謝你的建議 ,事主XXX小姐,現在也不能再給當初的那個醫生看病了,她現在搬家了,所以新的醫生至於如何建議她, 那我也不清楚了, 我建議她去多看幾個醫生, 要不要吃藥是她個人可以決定的事, 我們或是醫生告訴她的事, 最後決定在她, 您別激動嘛...

******

是啊,說了不負責任的話干擾人,最後說那是人家個人可以決定的事,如何能不負責任至此,匪夷所思!

這不是挑一件衣服,選一家餐廳,如何由得三姑六婆式沒有醫學根據的亂講!

分享治療心情,是一回事,亂說藥物用法,就是拿著別人的健康在手上玩了。自己是病友,難道不知道憂鬱症患者對於外來資訊的干擾最為敏感嗎?

幸好你現在不清楚對方吃什麼藥了。阿彌陀佛!

那我也可以隨便說,你最好不要吃這個藥喔,因為我沒聽過,你要來吃我這個藥,因為我吃了很好。

這跟路邊賣大補丸的有何差別?最不應該的,卻是披著對藥物極精通的外衣,精通到可以與醫生藥師平起平坐去指導用藥量,卻連一個已經上市好幾年的藥物也沒聽過,就這麼信口開河。

大家都不用激動,反正要說的隨便說,不用根據,即使是健康問題,那也是病人最後自己決定自己選擇的。至於亂說嘛,誰叫他要相信?

網路很自由,但是這樣子,我真的要發詛咒,會有報應的!



【世上沒有永遠的事,快樂是,痛苦也是】

嚴重時不能言語吃飯和日常自理,我也是。但我也許更糟糕,因為我有用自殘自殺去逃避痛苦的壞習慣。

可是你看,我好了,我現在可能比很多所謂的正常人都好。我當初也無法想到今天。

同樣都是以為過不去的關卡,以為忘不掉的人,有一天才猛然想起,什麼?已經過去了嗎?

快樂沒有永遠的,其實痛苦也是。世上不會只有那個人,現在只是用短暫劇烈的疼去交換一輩子的慢性發炎。對一個不夠珍惜你的人,不必拿一生去拼。

憂鬱是很真實的絕望,但是當我們的感覺開始慢慢恢復,世界是會變顏色的。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01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路人
先看一下陳威廷的故事吧!
精神醫學目前還是在黑暗時代,
我在網路上 google時,看到有位護理長說,
她30多年來從未看到有誰吃藥吃好的。
2011-01-12 23:16:26
passenger
不推陳威廷的故事
做直銷又形容誇張
2011-06-26 00:19: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