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30 02:47:32| 人氣2,2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6/2-3《尤里西斯歸鄉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魔光週推影片

希臘羅馬神話專題









尤利西斯歸鄉記

Le Retour d'Ulysse

(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音樂:克勞迪奧.蒙台威爾第

義大利文發音‧中文字幕


 



放映時間:6/2(三)、6/3(四) 18:30-21:00

地點:中央大學法文系魔光實驗室 文二館C2-220

 





關於本片

 

音樂:克勞迪奧‧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台詞劇本:喬柯莫巴多若 Giacomo Badoaro

導演:尚‧皮耶 波奈爾 Jean-Pierre Ponnelle

指揮:尼可拉斯‧哈農谷爾特 Nikolaus Harnoncourt

語言:義大利文

片長:153分鐘

演出時間、地點:1979. 2,瑞士蘇黎世 Zurich

 







劇中角色:

 Werner Hollweg ...  Ulisse / L'humana fragilita
 Trudeliese Schmidt ...  Penelope
 Francisco Araiza ...  Telemaco
 Philippe Huttenlocher ...  Eumete
 Janet Perry ...  Melanto
 Peter Keller ...  Eurimaco
 Arley Reece ...  Iro
 Maria Minetto ...  Ericlea
 Simon Estes ...  Antinoo
 Peter Straka ...  Pisandro
 Paul Esswood ...  Anfinomo / Feaci
 Renate Lenhart ...  Giunone / Fortuna
 Jozsef Dene ...  Giove
 Helrun Gardow ...  Minerva
 Hans Franzen ...  Nettuno

 











劇情大綱:

尤利西斯歸鄉記是克勞迪歐.蒙台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寫給嘉寇摩.巴多亞羅(GiacomoBadoaro)的歌劇腳本,原是一部五幕歌劇,後來被修改成三幕,這部歌劇於1639-1640嘉年華季中於威尼斯的Teatro SantiGiovanni e Paolo 首演。故事改編自荷馬的尤利西斯第二部份,說明堅毅與美德如何獲得最終勝利,而背叛和欺瞞最終被克服。自特洛伊戰爭後,尤利西斯在漫長的歸鄉旅程之後,終於抵達了他的國度伊薩卡(Ithaca)。回到他的國家後,他赫然發現三個惡棍篡權掌握了國家,且正試圖誘騙他忠貞的妻子潘妮洛普。透過神的幫助,加上他兒子泰勒馬可以及他的忠實的朋友依尤馬特,尤利西斯終於消滅那些惡人,奪回自己的國家。










關於本片:

尤利西斯歸鄉記是蒙台威爾第生命最後的五年間,為當時威尼斯中產階級所作的第一部三幕歌劇。威尼斯首演成功後,在1640-1641再度回到威尼斯,並且參與嘉年華季演出前,曾在波隆納上演。從此以後,除了十七世紀似乎有一次在維也納宮廷搬演外,並沒有任何其他的演出記錄。一直到二十世紀它才又重新受到重視。這部歌劇在現代之所以能復興是因為十九世紀時找到了當初不完整的樂譜手稿,而這手稿與原先搬演的歌劇劇本多有出入。在1922年手稿出版後,這部歌劇的真正創作者是誰?這個問題便引發廣大的爭議。1950年代後,它重新在維也納上演,而在1970年代早期也變得越來越受矚目,從那之後,它便在世界各地廣泛地被搬演,並且被收錄了無數次。

 



 

尤利西斯歸鄉記與其他蒙台威爾第的威尼斯舞台作品一樣,被視為是現代歌劇的先聲之一,它延續早期的歌劇風格,同時也將流行的詠嘆調、重唱與大合唱放入古典的宣敘調中,展現蒙台威爾第自己的歌劇革新意圖。蒙台威爾第透過多變化的音樂風格,將反差極大的感覺與情緒、神聖與凡俗傳達出來。雖然這部歌劇曾被一位音樂劇評家評為歌劇界的醜小鴨,但它仍是蒙台威爾第殘存的歌劇中,最柔美而動人的一部。也許一開始會使人感到失望,但聽到後面便能聽到出乎意料的聲樂流暢性。


以上翻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Il_ritorno_d'Ulisse_in_patria#Reception_and_performance_history

 

關於本次演出:

 


 

尼可拉斯‧哈農谷爾特重新詮釋了克勞迪‧蒙台威爾第的歌劇。這位奧地利指揮家與尚皮耶‧波奈爾合作,將這部17世紀的歌劇重新以銳利而節奏緊湊的現代語調詮釋,加上哈農谷爾特本身的極端音樂偏好,使得這部舞台作品煥然一新,並且影響了日後蒙台威爾第劇作的再詮釋和搬演。

其中最令人稱道的便是當中的聲樂詮釋。Vesselina Kasarova所飾演的潘妮洛普與Dietrich Henschel所飾演的尤利西斯合作之完美,完美地呈顯出這位令人欽幕的英雄尤利西斯英勇與脆弱的一面。Henschel的極致演出使人明白為何蒙台威爾第是義大利歌劇之父,他特出的創作天才,使台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超越了歌曲甚至是演唱者本身。

 

翻譯自:http://articles.sfgate.com/2003-04-13/entertainment/17487295_1_claudio-monteverdi-mamma-mia-greek-isles

 


 


作曲家簡介

 




  克勞迪奧·喬瓦尼·安東尼奧·蒙台威爾第(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1567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克雷莫納市。從小就接觸聖歌等音樂教育,並在未成年即有作品面世。16世紀末,他獲貢薩加家族資助,與宮廷歌手合作,擔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的工作。1582年發表第一部作品《神怪小曲集》、1587年開始創作牧歌《madrigal》曲集以來,蒙台威爾第這一生總共創作了九冊的牧歌。

  1599年5月,蒙台威爾第與克勞迪雅˙凱塔尼奧結婚。1600年他的事業才正開始發展,獲得宮廷樂長的職位,1607年完成並首演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菲歐》(L'Orfeo),然而在他事業順利時,1607年年底他的妻子卻因病去世,格年,接著發表蒙台威爾第的第二部歌劇《阿莉安娜》(L'Ariana)。

  1612年龔薩加公爵過世後,他的事業有了改變,公爵之子法蘭西斯科(Francesco)繼位,蒙台威爾第遭到解聘,他離開曼拖瓦回到克里蒙那,然而沒過多久,法蘭西斯科即因病去世,其弟費迪南多(Ferdinando)繼位,新任的公爵隨即邀請蒙台威爾第再度來擔任宮廷樂長,然而當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樂團的指揮去世,蒙台威爾第受召前往,在威尼斯接受試聽演出後,隨即被授與樂團指揮一職,一直到1643年去世。

  蒙台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體裁的巔峰,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樂的早期代表。其主要的作品包含歌劇《奧菲歐》、《阿莉安娜》、《唐克雷第與克羅林達之戰》、《尤里西斯歸鄉記》、《波佩亞的加冕》以及牧歌集曲共九冊等。其中歌劇《奧菲歐》不僅是蒙台威爾第的最早的歌劇作品,這部歌劇也是史上最初的傑作,音樂的創作語法中,他成功地結合過去牧歌的傳統以及他大膽的音樂作曲手法,使得他的創作從「文藝復興時期」成功的跨入另一個時期「巴洛克」。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5%8B%9E%E8%BF%AA%E5%A5%A7%C2%B7%E8%92%99%E5%8F%B0%E5%A8%81%E7%88%BE%E7%AC%AC

 



台長: 魔光工作團隊
人氣(2,2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希臘羅馬神話專題 |
此分類上一篇:5/26-27 《傾城佳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