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5 11:55:37| 人氣1,7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19-20 《奧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魔光週推影片

希臘羅馬神話專題

 




 



 

奧菲

Orphée

 


 

導演: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

法文發音中文字幕

 


 

放映時間:5/19(三)、5/20(四) 18:30-20:30

地點:中央大學法文系魔光實驗室 文二館C2-220




 

 

 短片: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96id3_trailer-orphee-marais-cocteau-1950_shortfilms

 

 

 

關於本片:

導演:尚.考克多 JeanCocteau

編劇: 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
製片:André Paulvé
片長:95mins
類別:劇情片
出品:法國
語言:法語
年代:1950

 






 

 

演員陣容:

 



故事大綱:

這部片是考克多的奧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本片將神話放入現代的巴黎,戰後一代的文藝青年出入的圈子。片中年輕的詩人奧菲正處創作低潮,某日在露天咖啡座見一位年少莽撞的詩人Cégeste與人爭吵,又被飛車騎士撞死。奧菲被一位神祕的冰山美女要求同行並擔任目擊證人,不料車子竟開入一座城堡,而奧菲也愛上了這位美女:她事實上就是死亡之神。不久,Eurydice如神話所言,意外死去,奧菲在死神的司機引導下,前往地府試圖拯救妻子,卻惑於對死神的愛

 

 






影片評價:


毫無疑問地,要討論當代歐洲電影,絕不能不談及考克多的《奧菲》。它不僅是考克多作品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詩意電影的先驅,而這個風格影響了下面一整個世代的年輕電影人。這部片是考克多一生中奧菲神話的創作頂峰,美國知名影評Pauline Kael曾說:「在《奧菲》中,考克多將詩人的夢與狂喜以及對於未知的執迷發揮得淋漓盡致。」

 

《奧菲》表現了最完整的考克多的哲思,它同時也是《奧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第一部《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是一部謎樣的超現實創作。法國電影大師,同時也是新浪潮與《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的創始者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曾經給過這部片「想像的記錄片」 (“documentaire d’imagination”)這樣的稱號。而最後一部片《奧菲的遺言》(Le testament d'Orphée)則是他自己詩意的追求的一個擬人化重現,在這部片中,考克多自己在片中扮演詩人一角。

 

考克多認為,「詩人」一詞意指有創造力的藝術家,而希臘神話中的奧菲,里拉琴、詩與歌曲之神,正是考克多心目中的謬斯(註:靈感的泉源)。對考克多而言,永無止盡的探尋真理與永恆是詩人一生的課題,為此詩人的生命充滿著磨難與殉道似的試煉,這些試煉本身猶如無數個死亡。在介紹《奧菲》時,考克多曾說:「詩人必須經歷無數次的死亡以獲得重生。二十年前,我在《詩人之血》中發展了這個論調,在那部片中我僅以一支手指彈奏這段旋律,而在《奧菲》中,我用一整個管弦樂團來表現它。」








這部片承繼自考克多1925年舞台劇作《奧菲》,內容環繞著詩人奧菲、他與妻子Eurydice的衝突,以及「靈感」(inspiration)的未知世界對他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中。在這部片裡,未知被擬人化為一位美麗的公主。如同神話中奧菲必須潛入地府,考克多的奧菲則必須深入未知世界。在這一景,考克多並未真的重建一個人為的場景,而是在Saint-Cyr轟炸棄毀的軍事基地中拍攝的。

 

考克多的這部現代寓言,脫離了歷史場景後,變得像一部偵探推理片。考克多自己便稱它:「一個神話與超自然現象交織的偵探故事」。為了表現出片中的超自然氛圍,考克多使用了許多電影手法,其中許多都來自於電影大師梅里耶Méliès,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一大缸的水銀去描繪他的鏡子。然而,他並非影像魔術師,這些裝置都只是為了表現出跨越人間、地府等不同界域所使用的機械手法。

 

雖然有為數不少的影評視考克多為藝術玩票著與玩弄視覺的人,因此未給予《奧菲》太多關注與正面評價,然而筆者認為他們的敵意乃源自於他們自己的「恐同情結」。除了這少許缺憾,這部片的確獲得了威尼斯影展的國際影評人獎,並且在經過了數十載的今天,仍在電影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Ronald Bowers

翻譯自:http://www.filmreference.com/Films-Or-Pi/Orph-e.html

 

 

 

 



關於導演---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








資料彙集者:林峻賢

1889年7月5日出生於法國的Maisons-Lafitte, Yvelines。一個靠年金度日的富裕家庭,家人都是藝術愛好者。在三個孩子之中他最年幼。自從父親自殺身亡後,他幾乎成了母親唯一的兒子。母親是一個行為乖張的女人,但對神童幼子的奇思怪想卻毫不阻撓。考克多很早便涉足音樂藝術界,與演員、藝術家交往。在20世紀的現代主義和先鋒藝術史中,幾乎每個領域都繞不開這位身形瘦高、舉止優雅的法國人的影子。 在詩歌,他的處女作出手就獲得一片好評。在繪畫,他的線描和構圖雖時能看到畢卡索的影響,卻也自成風格。在舞蹈,他是最早與Diaghilev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的先鋒藝術家。在戲劇,他創作的《可怕的父母們》等作品,以及改編索福克勒斯的”伊底帕斯”系列,是至今仍時常上演的劇碼。他甚至還可以算是一位音樂家。另外,他還是重要的文學評論 家和贊助人,是他一手發現和扶持了可謂20世紀最驚世駭俗的文學怪才的Jean Genet,並設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學獎,他被當時評論界譽為才子!在電影,他和Bresson是對新浪潮一代最為關鍵的法國導演,甚至是直接促 使Jacques Rivette走上電影道路的人。他的電影如詩,故有電影詩人之稱呼。




電影作品特色:

超現實:從他的影片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精神困擾所做的懺悔和持續不斷的自我尋求。這些影片有很強烈的潛意識描寫,‭ ‬具有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


詩意:事實上,考克多更為認同的身份是詩人,他認為詩歌在藝術形式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這個藝術上的多面手無‭ ‬論在從事何種創作的時候,都不自覺的展現著他獨特的詩人氣質。他作為詩人所獨有的抽象思‭ ‬維能力和對”意像”敏感的感受力使他的藝術作品充滿夢幻的詩意。


神話:在他的一生中,他總是試圖返回伊底帕斯和奧爾菲這兩個人物形象。隨著生命歷程的進展,他更多地把經典神話‭ ‬與他的個人神話混淆在一起:伊底帕斯和奧爾菲被轉換成現代人物,摻雜了他自己生活中許多人的性格特徵。


死亡:對死亡的迷戀幾乎貫穿了他所有的作品。考克多作品中的死亡總是戲劇性的–自殺和毒殺相當普通–但它也是直‭ ‬接的、在場的,有一種可怕的真實。


奇幻(The Fantastic):在歐洲,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大‭ ‬多數時候,幻想‭/‬荒誕並沒有像在美國那樣與低俗小說和大眾娛樂聯繫在一起。Cocteau的幻想‭/‬荒誕與由歌德、柯‭ ‬勒律治、波特萊爾等引領的詩歌幻想的非敘事傳統密切相關。Cocteau常常運用電影的技巧,直接追隨十九世紀末由梅裏耶開創的電影傳統。考克多‭ ‬認為,幻想必須根植於現實中,所以美女的姐妹們要晾著衣服,死亡天使騎著摩托車。




重要電影作品年表
1930‭ ‬ 《詩人之血》
1946‭ ‬ 《美女與野獸》
1948 ‭ ‬《可怕的父母》
1948‭ ‬ 《雙‭ ‬頭鷹》
1950‭ ‬ 《奧‭ ‬菲》
1960‭ ‬ 《奧‭ ‬菲的遺囑》


引用自:
http‭://‬ctl.tnua.edu.tw/blogs/worldcinema‭/%‬E8%A9%A9%E6%84%8F%E5%AF%AB%E5%AF%A6%E4%B8%BB%E7%BE%A9‭/‬jean-cocteau‭/‬






台長: 魔光工作團隊
人氣(1,7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希臘羅馬神話專題 |
此分類下一篇:5/26-27 《傾城佳人》
此分類上一篇:5/12-13 《米蒂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