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3 07:45:32| 人氣51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乞丐與王子—自心本性究竟在哪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女人14與25的情慾之間》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vekyoto/3/1287449136/20070531124118/#centerFlag,有讀者認為我沒有明白反對婚前性行為,從某個角度就是「默許」,甚至是模糊價值觀。

  我無所答,也無所不答。

  為文闡述並沒有絕對死板的立場,以單面向地贊成婚前性行為與否,來作為一種暴力宣示,因為作者已死,所有的詮釋是交由閱讀者的自心本性,作者只能提出一種思維向度,而閱讀者則是完全自我賦權地思維一方開闊。

  於是,所謂「默許」與模糊價值觀,純屬虛構!

  作者已死,怎能有默許與否的施力?所謂價值,更是成立在閱讀者的直心覺察與自我省思,何來模糊的人為造作?

  為什麼一種閱讀,可以轉向變成「標準答案」的焦慮找尋呢?難道閱讀不能是提著覺知的自我朝聖路,與本心自性同在,憶起有相非相的開闊?

  這個社會已經充滿了教條與制約,而我們甚至自我矮化,將自己的起心動念與真如本性剝離,甘於作一個道德行為加工廠的作業員,在作業線上挑揀所謂「合乎標準」的行為,然後不假思索地把那些歧異性的念頭與做法,給完全丟棄在廢物處理桶裡。

  我們的心已經被低等除役到只需要作機械篩工作,「合格」與「不合格」二元對立的概念,是唯一的思維抽慉。

  我們聲稱自由,卻無意識地服膺一種「標準答案」,難到這不是一種自我奴役?

  記得上華語師資課時,一位教授要我們看著她手上的兒童繪本圖樣,自己編寫一段對話作為教案,當我認真地按照老師手裡翻頁的圖像,窸窣地在筆記上開出對話框時,身旁兩位現職的國文老師,竟然快手地在翻找老師的講義。

「這一定有標準答案的啦!」A老師理所當然地說著,手指頭亢奮地翻閱著。

「標準答案到底藏在哪一頁呀?」B老師卯足全力地尋找,似乎教授是跟我們在玩躲貓貓的遊戲,而她所有的精力就該放在「尋找」。

  我看著他們的迷信「標準答案」,突然心裡有種深深的悲哀,這不就是一種近廟欺神的盲目嗎?

  念頭相續裡,我們幾乎耗費所有心神向外執持追尋,然後將自己投入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標準答案」裡,以尋求安心與自我感覺良好,然後為自己貼上「循規蹈矩」、「有道德的」、「好人」…等等概念化的標籤,彷彿自己的一個標準化行為貼上標籤之後,就是一種自娛娛人的積木塊,我們在個人侷限的知見裡,玩樂高積木般地利用這些積木塊,組合成大象或獅子,以此表徵自我形象。

  我們把自己徹底物化為一種社會產品,運用瑣碎與帶有稜角的積木塊,拼湊自我想像的完形,卻遺忘了自身本性裡,有一種活潑、創意的覺知,能夠超越有形與無形,百變幻化如天上雲彩、自由來去。

  我們像一個不知道自心擁有城堡財富的王子,只是不斷地在外行乞或甚至暴力掠奪,那些看起來珍貴的東西,然後拖著一大袋粗重卻尾大不掉的外物,繼續流浪著。

  為什麼不拋下那些鍍上金銀的虛假贗品,徒步沿路走回家去呢?

  回歸的路上,你會發現那自心的城堡,在覺知的金光之下,正閃耀著五彩的光芒,我們早已富足,只是一時迷失罷了!

  請停止尋找「標準答案」的慣性,真正注視著自己這種撿拾破銅爛鐵的乞丐行為。轉身回家去吧!自心的城堡,有更多的資產等待我們去發掘與提煉,我們已經是俱足的了!

台長: 京都子

阿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覺幸福最重要!
2007-06-03 08:24:10
版主回應
與己同在幸福感
那是份覺知
相信不論遇到什麼
都可以穿越的自信與無畏
2007-06-03 08:27:26
阿夏
荷葉拍的美美的!
2007-06-03 09:43:04
山嵐飄緲
「作者已死,所有的詮釋是交由閱讀者的自心本性,作者只能提出一種思維向度,而閱讀者則是完全自我賦權地思維一方開闊。」

沒想到竟然會看到羅蘭巴特(Ro1and Barthes)這位十九世紀文學批評家的觀點。
要非教授課堂上曾提及,
恐怕一時還看不出個所以然。

不過京都子姐藉由這個問題,
提出了“標準答案的焦慮找尋”
對我而言是一記的震撼!

希望能對於人生有比較完整、圓熟的思想。
“思想”重要嗎?
老師反問我...
2007-06-03 20:52:10
版主回應
我看過他的戀人絮語而已耶
而且是十五年前啦!

思想,是一種有時空限制的知見,破是唯一的作用力。

我努力當中!
2007-06-03 22:28: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