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1 16:06:57| 人氣7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話工作坊」七~深夜的出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深夜的出走~



帶完第一天的課程,洗完澡,或許因為緊繃後的放鬆,所以一直到深夜兩點都還沒有睡著。正當睡意逐漸爬上時,突然手機傳來簡訊的聲音。這麼晚了,怎麼會有簡訊呢?



打開一看,原來是某位學員決定先離開。



一時之間許多情緒湧上…會自責,怎麼沒有敏感到他會有狀況?會生氣,怎麼沒有先告知就這樣退出?會無力,怎麼半夜才發生這樣的事情?會無奈,還以為他已經有力量,可以承接這樣挖掘的力道了,卻又無奈的明白原來還是無法突破他自己的模式!



其實這就是課程的弔詭所在…常常以為自己很「完美」的帶完課程,常常以為每個人的分享裡都很有收穫;甚至在回饋、填問卷或者與朋友的分享裡以為每個人都有瞭解、獲益。可是,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再度挑戰裡,才能驗證自我,才能看看言語間的知道是不是有深入到理解?才能試探每個人是否從「瞭解」、「懂得」到「明白」?



更別說的是,當團體知道他離去,一定又會引發每個人不同的情緒。因為每一次有人「離開」,就一定會有一些團體動力的變化產生。而「離開」本身的議題,就是一種最容易被「注視」的抓取。離開的人本身雖然不在了,但是卻是最有力的一擊!既使他自己本身也沒有那樣「意識上」明白的動機…但是,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他的離去,所有人都會被他的離去牽引,所有的心裡也會開始引發不同程度的聯想:他是因為我而走的嗎?是我做錯那件事嗎?還是我哪裡疏忽了他?我為何沒有多做一些?種種的猜測,不自覺間就會留下對團體的潛在影響…



唯一的方法,就是「盡量」的挑明分享。為了他個人因素的離開,我們卻花了不短的時間來釐清團體之間許多沒說出口的議題。延續了第一天團體分組的動力,有的人自責對他說過一些話,有些人不解他為何要走;有些人擔心的解釋自己的動機,有些人卡住。因為這樣的「離開」,透過分享後,反而讓大家又看到第一天分組時「自己」與「團體」之間的模式。習慣「放棄」的,用「沈默不語」來壓抑自己的,用「退讓」卻轉成「逃避」的,用「控制」想要主導卻又容易「退縮」的….



一個一個生命的議題,就這樣活生生呈現在團體的脈流裡。

台長: 亞輝
人氣(7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