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3-25 09:07:16| 人氣963| 回應0 | 上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和上學,是兩件不同的事

自學的首要特質,就是打破框架,所以若有誰批評「這樣也叫自學」、「那樣真的有在學嗎」,都會讓人皺起眉頭。但這樣的質疑與批判並非不存在,常常是化成了自學家長的內心掙扎,悄悄自我審查:對孩子抱有期待是不是不夠「自學」?或是喊著「自主學習」的同時,又害怕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我想說的是,這些猶豫掙扎是完全正常的,因為我們都只經歷過體制教育,被依照年齡分班,坐在固定的教室,接受由上而下的權威教學,還有統一的考試與評分制度;整個社會都告訴我們,教育應與上學畫上等號。

 

但在家長網路社群裡,滿滿是家長對於教育的憂慮與矛盾,有些家長不只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根本是揹著孩子在跑,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每天補美語、在安親班待到晚上八點才回家,期中考前上網徵求「考古題」。這些家長對教育體制內的各種改變,都歸咎於「教改失敗」,無論是試卷文字變多、需要理解的考試題型或是辯論式的課堂活動,都被他們認為是無用的、負面的學習型態。

 

也有些家長,已經發現學校的教育無法滿足孩子未來的需要,教育型態磨損了孩子的主動性、創造力、批判性思考,更不用說一日一日流失的學習熱情。

 

這兩年的經驗,我已經十分清楚,教育和上學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我的孩子在家自學的日子,我觀察到他能專注地畫畫、捏黏土一個小時,花上好幾個月慢慢創作出一本故事書;但這樣的專注與熱情,在有限的課堂時數與被限制的學習方式(例如被規定的繪畫內容與媒材)中並無法展現,我孩子好幾次對各種規定感到困惑,「為什麼不行?」成了他在學校最大的疑問。

 

這些疑問與對規定的挑戰,不只發生在我的家庭,不少家長也會在網路上求助,但總是有人語出諷刺:「帶回家自己教。」由此可見,社會大眾對在家自學仍十分陌生,充滿誤解。選擇自主教育並不是放棄孩子的教育,相反地,父母是擔起教育的責任,積極提供孩子需要的環境,讓孩子盡其所能地探索,引發內在學習動機。相較之下,體制教育中,孩子是被動學習,老師決定讀什麼、做什麼、寫什麼答案,兩種教育方式的壓力孰輕孰重不難分辨。

 

越是投入自學,我越是對當代體制教育仍在培養年輕世代「整齊一致」、「服從聽訓」感到困惑;因為在未來,孩子需要的不是跟機器人搶工作的能力,而是要成為機器人的設計者、新科技的創造者,他們要能發現問題並有效解決。我們不須擔心,孩子如何有能力做到,因為這些特質是兒童與生俱來,一點也不費勁!我們必須擔心的是,這個社會的各種框架和規定,是不是削去了這些能力。

 

閱讀《自主學習大未來》一書,讓我重新與陪著孩子自學的自己對話,深入糾結許久的問題癥結。前陣子我時常懷疑,為什麼我的孩子明知道自學的好,還是會想上學?尤其是今年九月,他決定進入體制,每天上學,承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整日課表與功課壓力,努力適應由上而下的靜態學習,也發現自己一些見解對某些科任老師來說毫無意義。我擔心,他的自然學習力可能就此中止。

台長: kdjoejold30
人氣(9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