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30 10:47:06| 人氣2,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共學二 70回 舍利弗坐在這個華嚴會上,是如聾如啞--原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共學二 70


如聾如啞  佛光大辭典

又作如聾如盲。據六十華嚴經卷四十四載,佛陀為教化大菩薩而說華嚴經教時,舍利弗等聲聞雖列席在座,然不了解佛陀高遠之教說,如聾如啞;以其有耳卻不得聞圓頓之教,故稱如聾;有眼卻不得見如來莊嚴之身,而未能讚歎,故稱如啞(如盲)。以之譬喻聲聞、緣覺二乘之人,對大乘菩薩圓頓之教說難以理解。

〔舊譯華嚴經性起品、新譯華嚴經出現品、華嚴五教章卷下〕 p2380

附錄

 

漸、頓、圓三教  亦可參閱宣化上人講述

圓教  佛學大辭典  維基百科

()指究竟圓滿之佛教。於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五,有為善財童子說圓滿因緣修多羅之記載。在我國,將諸經典內容體系化,以作教相判釋,而稱究竟圓滿之教為圓教。

()北魏慧光判立漸、頓、圓三教,而將華嚴經列入圓教。

()隋代智顗大師判五時八教,其中化法四教即包括三藏教、通教、別教和圓教;其中圓教之「圓」即不偏而圓滿之意。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五載,若就教理義門之大小而言,則通、別二教為「小中大」,圓教為「大中大」;若就教相之偏圓而言,則藏、通、別三教為「偏中圓」,圓教為「圓中圓」;若就教義之圓滿究竟與否而言,則通、別二教為「半中滿」,圓教為「滿中滿」;若就權實而言,則別教為「權中實」,圓教為「實中實」;若就頓漸而言,則別教為「漸中頓」,圓教為「頓中頓」;若就諦理之真俗而言,藏、通、別三教為「俗中真」,圓教為「真中真」;若就義法之了義與否而言,藏、通二教為「不了義」,別教為「不了中了」,圓教為「了中了」;若就經典之判釋而言,於華嚴、方等、般若之說法中,雖亦皆說圓教,但均屬未開顯之圓,而非純粹之圓教,僅有法華經方屬純圓

()唐代法藏判立小乘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等五教,而將華嚴經列入第五之圓教。圓教即一乘教法,分為同教一乘、別教一乘二種。但以別教一乘超越諸經,乃說華嚴經之圓融無礙,故圓教又特指別教一乘。

()唐代元政判教,以真言密教為一大圓教。日本天台之密教亦採此說而發展,並且設立教判。

()日本天台圓宗,如圓(頓)戒,在天台宗為超越一切之差別,而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圓頓戒之本意乃依於法華開顯之妙旨,授與梵網經所說之十重四十八輕戒。此戒本為我國天台大師智顗所倡,後由日僧最澄傳入日本。迄今此一教說頗受一般重視,而為日本天台宗徒所特崇。〔華嚴經旨歸、金剛頂經疏卷一末、四教義卷一〕(參閱「五教十宗1146

 

何謂頓教?何謂漸教?有何差別?---佛學大辭典

如來(梵語tathagata)演說佛法,觀機逗教,眾生跟機深厚者,智慧利器,皆以頓教法門以開導眾生,令機緣成熟的眾生契入甚深法義,乃至證悟無上菩提;若眾生根機淺薄,愚昧無知者,如來有無量權巧方便因實設權接引眾生,普令眾生成熟善根,逐漸步入菩提(梵語bodhi)

所謂頓教者,又作大乘頓教,乃不立言句,只辨真性,不設斷惑證理之階位,為頓修頓悟之教。不依次第,快速到達覺悟之教法,稱為頓教。


法華經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所謂漸教者,以說法之內容而分長時間修行而候到達悟境之教法,稱為漸教。或循序漸進到證果之教法稱為漸教。或自淺顯內容次第講說進入深奧內容者,則稱為漸教。

法華經云:「更以異方便,助顯地一義

(梵語paramartha-satya)。」

由以上所顯示,即可明白頓教所得,漸教成熟方有頓教可成,離漸教無別頓教可得,畢竟,由漸而頓故。

此外,我國禪宗南北二系於證悟過程之旨趣互異,南方慧能系主張速疾直入突極之悟,世稱「南頓」;北方神秀系則強調依序漸進之悟,世稱「北漸」,此即禪宗之頓漸二教。

法門正確,修行久了,功夫成熟,因果圓滿,說是頓教;剛發心修行,根機尚淺,善根未熟,說是漸教,只是因(梵語hetu)與果(梵語phala)的差距問題,時間長短問題,法門問題,差別何在乎!

台長: deepmind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