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5-02 00:43:43| 人氣1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幻化觀點;與海親近的日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忽然想起了海。有好長一段日子沒有聽見海的聲音,只在靜靜的夜裡,偶而會想起過去一段隻身在後山生活的日子,某日友陪著站在山巔上看海的畫面:海就靜靜地躺在遙遠的腳下,浪兀自翻動著,耳邊只聽見沙沙的風聲,不知名的大鳥在枯乾的枝頭上整理自己飛翔後凌亂的羽毛。就像是配錯音的紀錄片,隔著遙遠的距離看海,耳畔卻聽不到任何與海有關的聲音。

黃春明的小說《看海的日子》,或許就記錄著母親對海獨有的心痛。而廖鴻基筆下的海洋,生機盎然卻仍有著將遭破壞的危機感。我之所以看海,也只在享受那片刻的寧靜,除了海的聲音以外,什麼都不會再有,包括緣自於生活的煩惱與壓力。

離開後山將近兩年,與海有關的記憶也隨著生活中和海總是無緣見面的結果,而漸漸轉淡。就算與友人提起是不是能利用空閒的時間,再去看看海,都會顯得有些奢侈。我是都會的住民,與海、與大自然,永遠存在著不應該有的疏離,像極了遠離自己所賴以生長茁壯的原住民。

當然,另外還有一個與海親近的方式,就是透過錄音。當年聽陳建年唱海的感動,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他拿到最佳男歌手大獎時的靦腆與羞澀,只想興奮地與在後山的朋友說:走!現在就去看海!

陳建年的專輯《噢!海洋》剛發片時,就帶去給後山當記者的朋友一起聽,與他談及如果可能的話,該去採訪這個本職是警察的原住民歌手,並在他的聲音裡,找到一些與主流音樂不同的聲音,更與土地貼近,更能撼動心靈的單純的聲音。那是個原住民音樂開始受到重視並展開有計劃採集的年代,其實也不過是因為國外的媒體漸漸注意在遙遠東方的美麗之島,居然有這麼美麗有如海洋清亮的聲音。

發現陳建年,在當時的生活中,有了另一番對後山文化的認識,雖然陳建年的音樂還是有許多西方音樂的遺緒。聽著陳建年的歌聲,記憶裡與海有關的畫面,就全湧了上來。不再拍岸,只剩下吉他輕脆的敲擊,遙遠的太平洋,也飄動著微微的細波,隨著節奏,隨意地舞動起來。

那段與海親近的日子,也是與自己最親近的時刻,孩子在妻細心的呵護下,安心地成長,雖然我們人隔兩地,一週僅有兩天相聚的日子,反而讓我們更親近。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第二個孩子也滿三個月,每次聽陳建年的音樂,就想起海,就想起那段時時與友在後山來來去去的歲月。能不感動嗎?不單單原住民的聲音終於得到商業市場該有的尊重,也伴隨著自己生命中的某段刻苦的經歷。

原載於《幻化意識電子報》第65期,2000年5月2日出刊

台長: 徐江屏
人氣(1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