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4 02:00:42| 人氣3,7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編京劇〈曹操與楊修〉淺析──以典型理論為出發點(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理論的設計、界定與相關釋疑

‧本論

分析這篇文章所運用的方法,將從劇本對兩位主角塑造的性格與命運走勢中
,找出其獨特的定位,我們稱之為「典型」。並以此典型作為論述此劇在劇
情構思上及劇本文學性上的價值。

‧界定

將劇中人物視為不同的典型並加以探討,需要幾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劇中主要的人物性格,是否有一定的差距。既然要有「差距」則勢必要有
比較,既然可以比較,則「主角」便不只有一,而是多個主角。在多主角、
各主角性格皆有一定差距,這兩個基本條件下,方可將人物分析並定義出其
典型,然後加以比較,作為本劇在劇情上的主要分析方向。比如〈曹操與楊
修〉一劇,便符合上述所有條件。而類似像單一人物做劇情鋪陳的,如〈國
父傳〉則較不適運用此法做分析。

‧相關釋疑

1.問:既然是典型的比較,有沒有可能轉化為從單一主角的一生中,因其思
想性個上的轉變,而劃分為各階段,以此也視做「不同的典型」,來加以比
較呢?

答:恐怕不適合,並不是無法使用,而是不適合。既然是「典型」,則必定
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兩者構成絕對的衝突與對立。這種衝突與對立是不得
不然的,有其獨特的際遇再加上不同的人格特質而塑造成的。而單獨一人、
不同的思想階段,雖然似可作為不同的典型,但由於此種典型的轉變並非一
時造成的,且是有脈絡可依循的。再加上表面上縱使看起來,是不同的人生
態度與思想性格,但無法彼此在「同時間」造成衝突與矛盾,進而有足供比
較的價值,因此與「多位典型的同時比較」終究是不同的。

2.問:分析此劇本時,由於被分析者是歷史人物,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運用歷
史上對他們的了解,來作為分析的參考呢?

答:不可以完全運用歷史上對他們的認識來做分析。由於一般劇作的劇本編
寫,除非特意考究,否則常常會為了某些原因而對史實加以刪改,如:演出
時間無法太長、觀眾的滿足心理、編劇者為了加強其角色、劇情需要等等。
然而,這事實上也就是我們在分析歷史劇時,到底該採取歷史本位的角度來
作分析的憑據,還是要採劇本本位的角度?很明顯的,當採取劇本本位的角
度。

然而我們不能忽略掉一點,亦即歷史知識對編劇者創作意識的影響。編劇者
除少數狀況外,不可能對歷史劇的編寫有大規模、甚至完全相反的改變。不
論編劇者所想表達者為何,其在構思時勢必以其對歷史的了解作藍圖,至於
後面的修改或増刪,也將以此藍圖作基礎來進行編寫。因此,關於對歷史的
了解功夫我們仍然不可以偏廢。由此必須採取折衷的立場,亦即以劇本的構
思作主要分析,而劇本構思上若有與歷史人物其精神基本相同處,則可採取
歷史上的描述與認識,來幫助或補充我們在分析劇本的人物典型時,有更周
密的思考和精確的判斷。〈曹操與楊修〉在人物性格的描寫上,與歷史上的
曹操與楊修是相差不遠的,因此我們可以以歷史對曹操與楊修兩者的敘述,
作為一個背景,然後再與劇本分析時兩者的典型互作對照,與劇本相違者則
去之,與劇本相合者則可酌之。比如歷史上對楊修的敘述大多偏重在其賣弄
小聰明,而劇本中的楊修則添増了許多憂國憂民、為君主所不解的美麗與哀
愁。因此,我們在分析時便不可只以小聰明的賣弄作典型分析,而是必須以
憂國憂民的正面形象為主,而參入「不知其才畢露」的元素,互作分析,才
能構成針對此劇本最完善的典型。

3.問:請問此種批評理論是否有模仿其他文學批評理論?

答:其實此種典型分析理論,有點介於文批中「傳記批評」和「原型批評」
兩者之間。但又非兩者中任何之一。就傳記批評而言,我們是純粹就劇中對
人物的描寫作典型定義,而不考慮作者的生平是否對這樣的劇本描述產生什
麼影響,因此文本詮釋意味濃厚。就原型批評而言,一來我們只是以單一作
品中的人物來作比較,而非以「作品」為單位來做不同作品的比較;二來原
型批評法有精神分析學的背景,其背後自有一套定型的理論作支撐,而本理
論則傾向於沒有一定型的理論作為分析時的背景理論。而是純就人性表現上
作一種分類的觀察與分析,並加入作者自己的體會與心得,因此在見解上也
比原型理論下所產生的論點,更具有多樣性。這是因為作者並不需要被一種
背景理論所制約,而是每個作者用他自己的思想和概念來作分析。所以「典
型分析理論」是一種不重視背景理論,而重視分析者在掌握分析原則後,如
何以自己的觀點,對所歸納的典型作出自己詮釋的一種方法。


二、歷史上的曹操與楊修

曹操與楊修這兩個人,若不是熟悉三國歷史的學生,想必最主要的印象是來
自於《世說新語》才性篇中,那才幹「乃覺三十里」、機智卻不掩鋒芒的楊
修,以及讀完後自能感覺到一嫉妒背影的曹操。

先來談談曹操。曹操父系本性夏侯,因其父拜入東漢大宦官曹節為養子,所
以改姓曹。東漢末年雖然因十常侍橫行,獨攬朝政喧騰一時,但在重視氣節
的那個時代,如此的出身卻是會為人所鄙視的,特別是以太學生為主體的知
識分子。家事背景如此的不被時局清流所認可,就連天生的相貌身材,也不
給曹操有任何揚眉吐氣的機會。相傳曹操身高大約五尺,略胖,其貌亦不揚
。「四史」之一的《三國志》中,作者陳壽對當時英傑的外貌都作過一定的
描述,如孫策、孫權、周瑜、諸葛亮乃至曹操的玩伴兼大對頭袁紹等,唯獨
刻意漏掉對「魏武」外貌的描寫。另外專記人物的《世說新語》也不忘來一
段「床頭捉刀者真英雄」的故事,透過崔季珪的「雅望非常」來對照反映曹
操的其貌不揚。由此我們可知,曹操先天的外貌條件是十分不好的。

在家世和外貌都不被看好的情形下,身處在已基本具備品評人物風氣的東漢
末年,對曹操可言,可謂是一項打擊。然而上天卻給了曹操成就一代霸業最
重要的東西:智慧、熱情與勇氣。曹操在智慧上的突出表現已不用多說,他
兼具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甚至經學家等多種學者身分,同時熟稔兵法、
通曉武藝,能親自上最前線打仗,又有過人體力奔赴各戰場,而好謀的他卻
沒有多謀者寡斷的缺點,歷史上的他善決斷且能用人。如此集眾多優點於一
身的,卻也是曹操。

外在條件是絕對的差,假如《世說新語》的資料是正確的話,曹操確實也為
了自己的外在條件感到自卑。重要的是,接見匈奴使者時的操曹已經成就一
方霸業,照理說此時的曹操應已能忘情於此「身外之物」,但卻不然。足見
此種自卑的心理應跟隨曹操不少的日子,有可能至死如此。如此自卑的心理
,或許多少能解釋曹操為何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這絕非天份造成。曹丕曾
經講到自己的父親時說,曹操即使在外打仗,也是手不釋卷,尤其是重要愛
看的書籍如:《孫子》、《商君書》等,更是一看再看。曹操曾對曹丕說,
人老了記憶力難免會衰退,因此更須時常看書,加以平衡。諸葛亮稱讚他為
當世《孫子兵法》運用最好者,絕非偶然。後天的如此努力,大概是想對於
先天條件不佳的彌補吧。

這是既自卑,又自大的曹操。

接著我們來看看楊修。楊修在史書上展現出的智慧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猜
字謎」。如果史無訛誤,楊修破了曹操不少字謎。比如「門中寫活為闊」、
「一盒酥為一人一口酥」乃至於「絕妙好辭」等,都是所謂字謎模式。這種
字謎模式必須來自於當事人臨場反應能力和對於文字的敏感熟悉,然而對於
建立霸業卻是沒什麼用處了,頂多這樣的能力和行政處理能力有正相關的關
係,這同時也反映了楊修在曹陣營中的職務──主簿。

第二種模式則出現在他輔佐曹植奪位。曹操喜愛曹植的文才和不拘小節像自
己,卻又對於廢長立幼感到猶疑,因此一度使用考驗兩人對於政事的應答,
來作為評判標準。但天生是浪漫詩人的曹植焉能在此項上面佔便宜?於是同
樣也喜愛曹植機敏如己的楊修,便經常告訴曹植要如何應對,並教其暗記之
。此事後來被曹操得知,由是厭惡楊修。這是楊修展露聰明的第二種模式:
「機智問答」。

綜合以上,我們大致認為楊修的聰明既不如周瑜,亦不如諸葛亮。但在小聰
明上面很佔便宜。而很有小聰明的人,通常也不善於深謀遠慮,因此最常犯
的就是鋒芒太露的毛病。當自己顯的太聰明時,同時也就是在羞辱別人太蠢
,楊修不懂這個道理,而往往被他羞辱的那位,正巧就是深具自卑和自傲兩
種性格的曹操。

因此我們可以對楊修的性格作以下結論:懂得事君卻不懂得伴君,能做事卻
不會做人。由此觀之,衍生出後來曹操殺楊修的事件,也就無法稱作是悲劇
,而是理所當然了。

‧案:同樣是聰明人,諸葛亮就比他懂這道理,這也許和他早年流離四方,
見過不少屠殺悲劇的生活經驗有關,因此他曾在〈出師表〉寫道:「苟全性
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而和楊修同例子的,還有蜀陣營的楊儀。楊
儀同樣也是擔任行政職,是諸葛亮晚年最倚重的行政人才。然而機鋒太過,
得罪魏延,最後差點引起蜀內亂。這相同點或許可引發另類思考:擔任行政
職的人,由於處理的是相當多的瑣碎事物,因此必須頭腦反應迅速且清晰異
常。這個優點若用的不當或沒有一種完熟的人生觀在背後作調和,便容易成
為小聰明,也就容易發生楊修楊儀這兩人不幸的結局了。


三、新編京劇〈曹操與楊修〉中的曹與楊

此劇中的曹操形象當然與歷史上的曹操相去不遠,他是真的愛才,卻又嫉才
。多疑猜忌,卻又總是在錯殺賢人後真心懺悔。但劇中的曹操卻點出了一般
人所看不到的溫馨形象,這使得曹操不再那麼的討人厭。比如像他與老妻的
互動,是一個重點。感謝女兒的慰問雞湯,雖然從頭到尾沒有演出那段場面
,只單純由蔣幹敘說,卻也十足溫馨。這便在劇本的角色設計上形成一種平
衡,楊修雖然與歷史記載不同,是較正義的角色,但太重是非、念念不忘,
對照劇中那樣需要溫暖與愛的老人家,就顯得有點過分。至於楊修在歷史上
的小聰明,則大部分化成了雄才大略,不過還是有幾點,編劇者在塑造其性
格時,也不忘記刻劃其才鋒太露的缺失。這裡面足稱小聰明、鋒芒太露之處
的有三:與微服曹操初遇而不點破、用計獻衣、猜孔明詩謎。而事實上,真
正引來曹操殺機的,卻也正是這些小聰明。這不知是劇本與歷史的巧合或是
作者的巧思呢?

這兩人在劇中看似對立又不是對立的角色,就好像太極圖一樣,大白中有小
黑、大黑中有小白,既清晰又模糊。這就是底下要分析的,劇本設計。

台長: 太一
人氣(3,76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3:46: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