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1 18:05:13| 人氣6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評】縫合時間的記憶碎片,以及關於影像的獵捕(上)

縫合時間的記憶碎片,以及關於影像的獵捕與文字的造愛

柯品文(國立高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本文刊登於”現代美術”雜誌第133期,2007年8月)

確是這樣的。當我興起照相的念頭,帶著相機出門時,我就變成了一個獵人。我與世界的對應關係立刻被改變了。

~~摘錄自侯俊明《The Rain of Rice Gusk.Affairs:穀雨.不倫》之序言

的確,侯俊明在《The Rain of Rice Gusk.Affairs:穀雨.不倫》這本攝影集中所企圖展現的正是一位影像的獵人。

在這一整個系列的攝影與書寫創作的並置,不只是一種對當時自己失婚狀況的反思宣告,也是面對當下自我孤獨處境的一種認知宣告,從這本攝影集的創作與出版意圖進行審視,就如同我們閱讀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的領略,其中作者藉以書寫的企圖不只是要向讀者交待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屬於小說中的種種諸多記憶罷了,更重要與強大的部份是要透過書寫的過程,並且藉由作者進行書寫當下的思考,去追尋關於記憶內裡一切過去種種已發生的事情,回過頭以現在自身的當下,重新再一次審視並試圖從中獲取(或體認)出一些新東西。

開始學會從先前婚姻裡對前妻的過度依賴當中,以書寫、以攝影這種拉開自己與世界對應關係的操作模式,進而釋放對前妻無限眷戀的私密情感,從中懂得學會讓自己獨立並能夠像一顆樹成長屹立起來,不單以藝術創作做為表述自我釋放與獨立的手段,更透過以攝影與文字書寫去一點一滴累積起失婚狀態中自我重生的生命能量。

一、以「照片/文字」的並置進行「影像/記憶」的對位辯證

侯俊明從一九八五年「工地秀」作品系列開始,一九九0年發表個展「極樂圖懺」、一九九四年結婚接著創作發表「世祭圖」等版畫、一九九九年離婚創作「六腳侯氏世紀末性愛卷」、二000年發表藝術個展「以腹行走─侯俊明的死亡儀式」、二00四年的「阿麗神宮」、二00五年「六腳侯氏心靈圖誌」到二00六年後「芭蕉鞭」系列等創作作品。

對侯俊明而言,由台北這座異鄉城市的生活經驗重新回到苗栗苑里自己所生長的家族去檢視思考與面對經營創作「婚姻/生命/家族」的三條線軸連貫的生命史記錄脈絡,其所展現的不只是一種面對自我「私密/情感」、「回憶/再現」、「個人/家族」……等等多重交疊層次的拼貼、拆解、重組與建構,每一階段的藝術創作猶如將侯俊明成長記憶中的景物碎片進行縫合,且每一段似乎都在創作的當下回過頭一一撿拾回來。

於是,當我們在這本《The Rain of Rice Gusk.Affairs:穀雨.不倫》的攝影與情書文字互文對照組件的作品集中,侯俊明不只將當年1999年的「世紀末春雨」屬於攝影影像的語言進行重現,更透過「書寫」與「攝影」的這分別屬於「意象」與「影像」的兩者相互疊合,進而帶出關於侯俊明藉以攝影補捉的各種物件與其意指的可能指涉。

侯俊明在這本攝影作品集中所不同於其《三十六歲求愛遺書》用日記式文字的心情記錄書信創作,以書信的表現穿插在文字與作品各幅作品內,所進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與圖象並置,包含著以文字進行圖說的呈現創作方式,藉以表露先前婚姻裡,做為侯俊明創作守護神的前妻,彼此間的失婚事件正凸顯出侯俊明生命關卡中的他自己,像是隻失去保護且深深受傷的幼獸的心情記錄。

但在這《The Rain of Rice Gusk.Affairs:穀雨.不倫》二十七件互文參照的攝影影像與十六封情書文字裡,其作品中所被意識與補捉拍攝到的「物件」(包括海洋、墳墓、鐵軌、神像、街道、交媾中的娃娃、山洞、、、等),對應於身體的某部位器官如:女性的乳房、眼睛、穿著女性蕾絲內褲的男性下體、女性的乳頭、男女的交媾、握著男性生殖器的手、、、等,這些作品中各「影像物件/身體器官」所牽涉到的是藝術創作中「影像物件」與「身體器官」之間互文參照的各自角色關係究竟為何?

論及攝影的這拍攝者與被攝對象的關係時,其中「攝影的真實性」、「照相機的影像暴力」、「記憶與照片」、「影像與意象」......等問題,與其喚起讀者對視覺可能性的想像,進而導引出觀賞與閱讀所觸及到各種指涉,如JOHN BERGER在《影像的閱讀》一書中所言:「照相機分解了現實,使它成為可以掌握的曖昧不確定的東西,它提出了一種否定內在關連性的、不連續的觀點來看世界,但卻賦予每一刻神秘的特質。(註一)」確實,誠如侯俊明於本書的序言中所寫:「我其實並不喜歡照相。我覺得在我動心起念間,世界被異化了,變得更不真實,更難與之合一。(頁2)」以及「沖洗出有什麼特別吸引我的照片,我就拿著它去尋找它的另一半。在榻榻米上攤開所有的照片,沒有預設立場的一張換過一張,直到「對」的另一半出現,粘貼起來便算大功告成了。有點像在對意象做直覺的訓練。(頁2)」面對拍攝的「照片」有一極重要的特色便是留住「此曾在」的影像,然而對侯俊明而言重要的並不是這個「此曾在」的影像,而是進行粘貼起來尋找另一半「對」的出現,這種拼貼的隨意與隨機,便造就出所謂「對意象做直覺的訓練」中照片影像所牽引出來的「身體」、「記憶」與「影像真實性」的問題,也使得這本攝影集中的「照片與文字」、「身體與記憶」與「真實與虛構」(且所謂的「真實」本身即是一種極為晃動搖擺的議題)間的關係更顯得曖昧與多重。

面對因時間不斷進行而造成記憶的斷裂(rupture)使做為主體人的記憶產生變異,進而讓記憶成為非穩定的連續線,處理方式之一即是試圖重構認知主體,並建立更完整的系統,把如同脫軌的時間重新接駁起來進行縫合,例如以攝影拍照進行保存此曾在的照片影像;另一種則是面對無法縫合的記憶空間,提供一個新的契機,使主體得以反省其缺陷和局限,並藉此打破既定的範圍與格式,進行分拆從而另尋可能性以開闢新境地,如同侯俊明透過不同非記憶場景的影像照片,拼貼並置起其寫給戀人的情書文字,藉以來構建記憶之真實與虛構的對照與辯證。

因此可以這麼說,記憶不完全是關於過去的,而是關於未來,且最重要的是,尋找未來的可能性,其實也是在追溯往昔,所以可以發現到,侯俊明刻意透過這本攝影作品進行對記憶裡真實建構的懷疑辯證,更讓觀者(或讀者)看見對應於照片影像與情書文字中「時間」做為一個破壞者的表現,不但致使青春與美麗趨近於毀滅並走向死亡,相反的,「時間」也可以被照片影像與情書文字馴服,從而把生命對記憶的諸種物件當作是一個「時間」構成的整體,透過影像與文字參照性所串聯起的記憶去重獲生命經驗的意義,因而賦予得以重新思維的詮釋。

但是,雖然「身體器官」與「記憶」裡的影像畫面確實可以透過「照片」來彌補遺忘或進行記錄,但值得思考的是,侯俊明為何拍攝這些「物件」、這些「身體器官」?又為什麼將「某物件」對照「某身體器官」?

以及包括「某物件」對照「某物件」和「某身體器官」對照「某身體器官」等等的互文參照?猶如歷史的記憶就是這許多偉大的人物和事件所參照構成的,對於個人記憶裡的情感,極大的部份就是文字和影像的疊合、參照與對話,且其中不可忽視的是,在侯俊明的其所安插的照片與情書文字的本身,都確實承載著著者強大的回憶(或說是追憶)的部分情感,不論那些多麼深邃難解,或屬於「悲憫」、「狂喜」、、、等等,又或者屬於「某種不知名的事物」在創作者複雜的心中與記憶底,藉由觀者觀看照片的「探尋」意圖,在文字與照片中相互交疊顯現所隱隱流露的那個部分,仍然可以透過被攝影的影像而緩緩流洩出來。

於是可以發現,這時所帶給讀者(或觀者)的閱讀感受就不單只是平面的影像而已,所包含的還包括有立體的人物、所處環境背景以及記憶中故事情節的點點滴滴,而這些所謂的「點點滴滴」的追憶部份,自然也飽含著攝影照片中各部細節所傳遞出來的物件或符號象徵訊息,例如:照片中眼神對應參照大樓並列的窗戶、女性下體和墳墓參照的指涉、無限延伸的鐵軌參照男女正在交媾的影像等等之間的角色對位關係,以及對應於部份照片旁邊的情書文字的關係,與其互文參照意涵的多重指涉。

二、關於影像中「人物/物件/景觀」真實與虛構的拼組與共構

侯俊明所拍攝照片中物件所牽聯起的,恐怕不只是照片影像本身畫面所欲傳達的指涉,甚至還包括著創作者自身投射所賦予的情感與記憶,於是一種關於「時間之化為像」、「在」與「不在」...等攸關這些問題的交錯疊合,以及其中所牽涉造成某種程度上想像與虛構性的異化與疏離,便就揭示出侯俊明於其序言中所記錄的兩段文字之心情:

平常散步的小徑,會因為我拿著相機而變得不尋常,突然間我會看到很多我平常視而不見的東西,彷彿它們之前並不存在似得。而且,我再也看不到平常散步的小徑了,那個平常我以散步的心情所感受到的小徑消失了,我只看到我當下最想搜尋的景物。

我變成了一個耳聰目明的新鮮人,在觀景窗的方裡,世界被我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大來看,來品嚐。同時,我也變成一個濫情(或絕情)的、盲目的人。被我自己冀望中的影像牽著走。

從中可以發現,「時間」不但對記憶的畫面景象產生暈眩,且足以以一種波浪的搖擺姿態,把一個做為主體經驗的人(攝影者本身)分成兩個(我與他者),也造成一種內在認知差異的分化(註二),不僅是屬於侯俊明做為攝影者身上「單一」或「個人」的現象,其所呈現的照片內容物(包括人物、物件與景觀等)對觀者而言,更是一種屬於照片與物件的社會集體記憶。

......未完接(二)

台長: 柯品文
人氣(6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