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5 23:54:06| 人氣64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評】孤獨者的呢喃絮語,以及自我的誠實召喚術(下)

孤獨者的呢喃絮語,以及自我的誠實召喚術:
論侯俊明繪畫靜心作品裡圖像與文字中潛意識的物件語彙(下)

◎柯品文(國立高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本文刊於侯俊明,《頭份靜心》(台中:月臨畫廊,2007年10月)


「回看我自己從七歲至今的作品,很顯然的,很殘酷的,我是那種沒有才華的創作者,但我卻一直在創作!當我可以像羅洛.梅所說的那樣,在創作中迎向自己的遭遇時,有可能可以做出好作品(可與人共鳴的)。但也經常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是遭遇的強度強過了對藝術形式的掌握。可是如果我迴避了我自己,那就一點機會也沒有。(註一,頁6)」在此,侯俊明進一步提出面對創作時的省思,「如果我迴避了我自己,那就一點機會也沒有。」雖然藝術創作有其表現的技藝與語彙,但真正的核心問題在於藝術創作者面對創作時處理自我問題時那一份「誠實的勇氣」。

事實上,藝術的人格特性便是獨創性,且由於創造就是探索前人所未曾發現的真理,因此它的創造性就帶來了它的超前意識,畢竟一般人僅只能了解現實已經存在的東西,因此往往具創新意識和有獨創性格的藝術家難以受社會群體的大眾接受其獨創的創作與觀念,然而孤獨有兩層意義,一是就生活方式而言,一是就內心而言,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固然不能創作,一個在現實中把感情發揮殆盡的人,也同樣不能創作,也就是說滿懷感情又鬱積未發的心理狀態正是進行創作的最佳狀態。

對侯俊明來說,真正的孤獨來源,其實是來自於藝術家自己無法了解自己,甚至是不願正視與面對內在那個真正的自我問題,與那一個自我的真實靈魂。
從『繪畫靜心』的作品中的一幅主題為「存在」作品中「圖像」與「文字」來檢視侯俊明究竟如何透過靜心此一過程進行與自我孤獨內在的彼此對話:
陽光愈是燦爛。投射在人身後的陰影也就愈是黑暗。這倒不是說就不要迎向光明了。而是,不要一心向善就以為陰影不存在。陰影必然存在,而且會讓事物更有景深。年輕時的阿明哥喜歡待在陰影裡,在暗處有滋生萬物的可能。黑暗可以保護人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但現今阿明哥想曬太陽。因而不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在陽光下,人要純潔,否則會很難看,會被陽光傷害。但別以為純潔就什麼都不能碰,不可以用髒。粹煉過的純潔是不怕被干擾的,弄不髒的,而且要記住,陰影終究是陰影。不是生命的本體。
六腳侯氏 2004.12.14.存在(註三)

從這幅名為「存在」的「圖像」與「文字」參照作品中,事實上,這個抽奧修禪卡的遊戲只是適巧提供了侯俊明一個藝術創作的觸媒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禪卡的圖像與禪卡的牌意名稱都恰恰成為一把供侯俊明啟動藝術創作的鑰匙,這把鑰匙的功能,便如同一把鋒芒畢露的匕首可以割開「自我」與「他者」(另一個自我)平日虛偽相連相屬的假面縫隙,並藉以去挖探自我深層內在那個不甘寂寞,且渴望強大溝通企圖的另一個自己(也就是那個自幼便一直躲在內心中的孤獨小孩)。

於是,文字中所出現的「阿明哥」對照於書寫者的「我」,而「陰影」與「陽光」便成為兩個終極辯證的思維語彙,造成兩相對比的象徵手法,再結合圖像中那看似岔路又像分歧的樹枝與立於交岔點的人形並置共構,以一明(光明)一暗(陰影)的顏色構圖,進入這個「存在」的主題意識中的對話辯證,使他自己的作品彷彿像是某種悲劇演員的獨白,或一為自語叨叨的孤獨者正呢喃絮語。

又如在另一幅「信任」的作品裡寫道,「阿明哥從飛機上被踹下來。他緊抓著降落傘。可是這降落傘似乎也不怎麼靈光。他聽說要信任『存在』。冥冥之中自有一股支持他的力量。事情就這麼發生必有它的道理。每個人都會適得其所。阿明哥實在不相信會有這麼好康的事。所以他活得戒慎恐懼。不敢安適快樂的過日子。當自己覺得很無助的時候。也只好在恐懼中信任存在了。六腳侯氏 2004.9.23.信任」同樣也進行著外在自我與內在自我對話的圖文辯證呼應,這也就是為何當侯俊明面對他人審視它自己作品時曾回應:『當有人批評我的作品太直接時,我卻認為它們很複雜,因為轉折很多。』也因為孤獨經驗的產生,依賴於渴望被他人和自我理解,與這個渴望不能實現的矛盾,侯俊明的孤獨並非「拒眾」更非「拒己」,亦不是為孤獨而孤獨,由於忠實於自我和自我的情感,藉創作營造自我反思的最佳氣氛。

再者,就某種程度來說,侯俊明並無意救贖躲藏在他自己內在的那個孤獨的小孩,相反的,侯俊明所具備的藝術家孤獨經驗恐怕正是自取的,從「靜心繪畫」或之前創作作品那一系統屬於圖文並置或相互參照的作品當中,侯俊明一再而再的採以更強大的孤獨姿態,與對話絮語長久餵養著他的生命,因為不願改變這個以誠實觀看自我的個性,對他而言,喪失這個誠實面對的個性所造就的痛苦遠遠要超過面對自我孤獨的痛苦。

三、藉由「圖像/文字」並置挖掘潛意識裡生命物件的語彙意象

探討侯俊明藉由團體聚會與參與靜心課程所創作的「繪畫靜心」這一系列30張圖像與文字並置的作品,無論是「圖像」或者是「文字」,其實都蘊藏著侯俊明以藝術進行「自我投射」的創作意圖。

在「自我投射」的創作意圖中被召喚與挖掘的便是潛伏在自我意識的閥限之下的潛意識,從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思考,潛意識不容易被創作者這個主體的本身所發現,且自我意識雖然否認或壓抑潛意識,卻不可能達至完全成功,於是若要召喚或挖探潛意識,便不得不以曲折或反向作用的方式滿足潛動機的要求,完成窺探自我潛意識的創作活動.

所以,侯俊明在〈不曉得你對於你現在之所以是這樣的你有什麼感覺?〉一文中述及這批『繪畫靜心』的作品時提到:「當我們給予別人回饋時則像是墨漬測驗。談的分明是別人的作品,卻也在談話中無可避免的將自己投射出去,暴露了自己。在團體動力下,愈是能夠誠實的在作品中自我揭露,也就愈能碰觸到生命裡的核心問題,否則就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註一,頁7)」的確,投射自己同時也暴露了自己,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能夠誠實的在作品中自我揭露」,但筆者從侯俊明這段話中進一步要探問的是,究竟要「揭露什麼?」、「為什麼要揭露?」以及「揭露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

西方學者中弗洛依德與阿德勒等人都強調,無論是對兒童、青少年或成人,其人生各階段之心理創傷性經驗(指的是某人在生命某一階段,所受到包括肉體或心理創傷而引起的失衡並在潛意識留下傷痕),都可能成為某種畫面與情節而殘留在無意識的深處,作為殘留物或陳跡物留在心靈深處,靜默的等待作為一種記憶痕跡成為潛意識之創作驅動力,進而開闢了許多可能性,且容易轉化成一種隱喻或象徵突顯在其作品當中,對藝術家之創作具有深層影響。

潛意識有時是一種直覺力的體驗,或一種無意識心理活動,並採以隱喻的間接作用,創作的主體往往創作的當下不自覺的用藝術上「變形」的隱喻或象徵手法,把自己的本能欲望寄託在幻化出來的文字或圖像裡,將潛意識召喚或趁機宣洩出來。

回過頭來檢視侯俊明這批『繪畫靜心』的作品時,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無論隱喻或象徵的有生命或無生命物件,一一浮現在這30張作品當中,例如:「雷電」與「可能性」中手的圖象、「壓抑」與「冒險」中樹枝的圖象、「叛逆者」與「可能性」中鳥的圖象、「信任」中飛機與降落傘的圖象……等,不可否認的這些物件確實具備某種誘發力,誘發潛意識從腦海中透過圖象顯形,更使得藝術創作成為一種內指性的活動,藝術家的內在需要必須具備某種可以滿足性,是意識對於自身心理狀態的反向把握,也是「創作的主體」將自己內心世界作為「觀照的客體」來並置對話。

在不可理性意識的潛意識思維中,創作的當下往往正是直覺的把握與創造(註四),侯俊明將自我本能的欲望移轉成為圖象裡諸種物件的符號,而展示在圖象之下的文字話語便成為其藝術論述的表述舞台,使得侯俊明在「繪畫靜心」這30張結合圖像與文字上,透過直覺力衍生圖象與文字的符號建置。

所以,當筆者從「繪畫靜心」這批作品來思考侯俊明所謂「自我揭露」的問題時,在其圖像與文字並置對話的操作模式中,存在作品中那些屬於侯俊明生命的各物件,便游移在「主體/客體」的互換與對話,對潛意識所被召喚出而形成的心理圖像與文字語彙中那些自我分裂的辯證,便成為象徵符號代替了侯俊明現實中所遭遇的欠缺經驗,藉由此一靜心繪畫如同藝術創作的召喚術般,侯俊明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亦為外在與內在那個游移於主體與客體的分裂自我進行藝術創作的縫合。









註一:侯俊明,〈不曉得你對於你現在之所以是這樣的你有什麼感覺?〉,《嘉義生猛藝術家聯展》(嘉義:嘉義縣政府,2005年)
註二:參考自奧修大師著,謙達那譯:《奧修禪卡:禪宗超凡的遊戲》(台北:奧修出版,1996年)
註三:參考自侯俊明編:《六腳家族心靈圖誌:陳水錦侯淑貞侯俊明向內聯結的藝術行動》(嘉義:天晴文化事業,2005年),頁27。
註四:參考自魯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譯:《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20-21。

台長: 柯品文
人氣(64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4:30: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