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05 16:57:39| 人氣1,1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功夫不再像功夫--談《功夫》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功夫不再像功夫    

  《功夫》最令我失望的是:周星馳不太像周星馳,功夫不太像功夫。

  幾年前看《蜀山傳》我就慨嘆徐克竟然把武俠徹底「電玩化」,淘空了戲劇性與俠義精神。《功夫》無疑比《蜀山傳》勝一籌,但創作方向卻是如出一轍。電影雖然有豬籠城寨,但卻似是一個虛擬的電腦世界,沒有香港的草根味道,沒有絲毫生活的質感。電影雖有如來神掌、火雲邪神、蛤蟆功、神雕俠侶等武俠小說的元素,但卻是空有其名的符號,將火神邪神換作東方不敗,將如來神掌換上黯然銷魂拳,根本無關宏旨;就像時下青少年鍾情的電玩,遊戲名稱是「金庸奇俠傳」或「三國誌」都一樣,反正你不會從中思考忠義、江湖、歷史、愛情。

  為了國際市場,《功夫》無意經營本土草根味與俠義之道,周星馳在意的是由特技與功夫結合而成的感官刺激。所以,電影從頭開始就激烈的打打打,然後,為了刺激觀眾漸漸麻木的感官,就越打越誇張,最後只好效法《龍珠》衝上雲霄。至於電影的百寶盒式結構──出場的人物一個比一個厲害,由於缺乏情節的鋪陳,便又淪為好像打機的「升level」層次,無法逼出戲劇的爆發力,無法營造天外有天的驚異。或曰電影還是有小人物的善良與勇敢,或曰電影勾起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回憶,但七八成篇幅的武打特技早已把所有的思考與情懷消滅殆盡。當電影只用三分鐘鋪出愛情線,當電影只用一句話交待主角成為一級高手的過程,對情理吝惜若此,觀眾除了特技還有什麼可看?

  周星馳是會衝出香港的,但這對香港觀眾來說並非福音。像吳宇森,多年來受制於荷里活的制度,除了一部《奪面雙雄》尚有個人風格,其他作品都可謂平庸,一兩個「浪漫到死」的慢鏡只有雕蟲小技之效。又像周潤發,在香港本是演技多變的巨星,但年逾半百的他在彼岸竟成了動作演員,他演刀槍不入的僧侶已夠糟,再來的魔盜王長更是一個令人期待的笑話。不向荷里活的動作片靠攏又如何?陳可辛的《情書》又說明此路不通。過去十年香港影人進軍荷里活的歷程,其實就是他們漸漸喪失個人風格的歷史。他們失了自我,香港影壇失去了台柱,但荷里活卻只是多了個二流明星與導演。

  看《功夫》,我知道周星馳會得到他所想要的,但我們卻似乎很難再看到原汁原味的周星馳了。(周星馳與香港影人的國際化.下)creating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1,1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