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8 21:59:14| 人氣7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電影--細數中國六代導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細數六代導演

前陣子一連幾個星期談了中國新電影﹐其中涉及第五代與第六代導演的論述。有讀者來電郵詢問﹐究竟中國導演的“代”是怎樣劃分的﹖中國電影史為甚麼分了六代導演﹖這個疑問﹐也許是很多關心中國電影的人所共有的﹐所以這次藉覑本欄解答這個問題。

二十世紀初的二十年﹐是中國電影的形成期。這段時期﹐中國電影已確立了其藝術地位與商業地位﹐電影這個由西方傳來的新藝術媒體﹐與中國民族藝術結合。《難夫難妻》是中國的第一部劇情片﹐這開拓期的導演是中國的第一代導演。到了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有驕人的發展。這時期被稱為“進步電影”的作品﹐與時代的呼聲結合﹐以注重生活實感的手法﹐表現了中國人在亂世中的生活面貌。其中的《神女》﹑《十字街頭》及《馬路天使》等作品﹐都是這時期留下的中國電影瑰寶。孫瑜﹑費穆及蔡楚生等導演﹐是為第二代導演﹐他們在電影美學上強調意境的創造與情景的交融﹐形成一種氣韻生動﹑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質。

到了一九四九年至六六年﹐中國從解放到文革﹐政治對電影創作的干預比較多。濃厚的政治氛圍與鮮明的時代面貌﹐是這時期電影的特色。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如《林則徐》等取得一定成就﹐而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祝福》﹑《青春之歌》及《林家舖子》等也有不少優良作品。但是﹐基於政治因素﹐這時期的電影對人物內心揭示不足﹐電影手法也不夠多元化。這時期的導演﹐以謝晉為代表﹐是為第三代導演。

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中國電影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第四代導演謝飛﹑吳天明及鄭洞天等相繼登場。這時期的中國電影特徵是文化藝術功底厚實﹐創新的步伐穩健﹐表現了對歷史的反思以及對現實生活和群眾命運的關注﹐在手法上追求紀實風格。《青春祭》及《城南舊事》等作品是這時期的代表作。

再來﹐就是大家熟悉的第五代導演了。八十年代中期﹐好幾個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拍出了叫中外影壇讚嘆的作品。張藝謀﹑陳凱歌及吳子牛等名字﹐相信不需要我多作介紹了。第五代導演﹐成了從八十年代延續至九十年代的世界電影神話。到了今天﹐在張藝謀及陳凱歌等導演仍活躍於創作之時﹐中國的第六代導演又已進行了風起雲湧的電影變革﹐並把當代中國的面貌作出鮮活的描繪。張元﹑張揚﹑婁燁等新名字﹐拉開了中國另一個電影時代的序幕。世界電影跨過了百年歷史﹐中國電影史也正在撰寫輝煌的新一頁。



台長: Pan
人氣(7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