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1-11 15:36:32| 人氣1,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徒兵追憶(波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感謝麗真打字

一、紅單來了
民國三十四年(按,西元一九四五年,即日本昭和二十年),我們全校(按,台北第二商業學校)學生,突然接到奉召入伍的紅單。

當時二次大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台灣遭受美軍空襲一天比一天猛烈,台北市進行燈火管制,夜校的我們晚上上課,教室窗戶全部以黑幕密閉,外面看不到一點燈火,悶在裡面上課很苦,因此當獲知被召去當學徒兵,我們心裡確實高興。這件事現在想來,已經是五十六年、半世紀以前的事了。入伍後的種種,雖然大都印象模糊,不過回想起來,有很多難忘的事情。

二、枕頭山偷桃記
我們在學校裡換成戎裝,背著笨重背包,走到火車站,搭火車到宜蘭,再走到三星鄉枕頭山。

枕頭山滿山都是桃林,樹上長滿桃子,這一群學徒兵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桃子,雖然桃子尚未成熟,有一點澀,但仍可入口。好不容易等到晚上,或輪到自己的休息時間,學徒兵就偷出兵營,採果去了。果園主人發現有人採桃,前來追趕,我們很快逃回營裡,若無其事的在營裡休息。

果園主人不甘心,向中隊長(連長)加藤少尉告發,加藤少尉原來是我們的英文老師,他馬上召集全體隊員排列整齊,請果園主人認人,但是因為每個兵員都剃光頭,穿著同樣軍服,乍看之下,臉孔好像都一樣,認來認去,實在無法認出是誰偷了桃子。果園主人無奈,只有請隊長嚴加管束學徒兵。隊長向果園主人一再賠不是,並答應管束。果園主人走後,隊長對大家訓了幾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空襲陰影
學徒兵掛的領章只是紅板條沒有星,依照日軍規範,當兵一入伍就是二等兵,掛一顆星,昇一等兵掛兩顆星、上等兵掛三顆星,至於學徒兵,則連星都沒有。我們這群學徒兵自稱是三等兵,因為尚未成為正式士兵。學徒兵配備是每人一支短三八式步槍,另有輕機關槍班。因為在校已受過軍訓,部隊整齊劃一,紀律嚴明,不亞於正式軍隊。

駐屯枕頭山不到一個月,就移師小南澳山下。新駐地三面環山,離太平洋約一公里處,每天早上七時前後,可以看到美軍空襲台北的飛機飛越,但對紮營山凹的學徒兵部隊是安全的。飛機有B25重轟炸機、P38輕戰鬥機、克拉慢戰機等,各種飛機聲音不同,一聽就可分辨其機種。聽說宜蘭外的龜山島說有監視站,可將敵機種類、數量報到台北,作為空襲警報之用。

當時美軍一大群一大群敵機,如入無人之境,飛往台北進行空襲。我們自身雖然安全,但想到台北遭殃情景,大家都覺得有莫名的恐懼感。果不其然,我復員後回到台北住的地方,發現原來好好的家,已經被炸成了一個大窟窿。


四、四五中隊訓練有別
部隊由兩個商業學校學生合併,分為第四及第五兩個中隊,我屬於第四中隊,很安全,中隊長又是自己老師,每天過著愉快的生活。

第五中隊的同學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們駐營海邊利澤澗(現稱澤澗、台塑六輕預定地,六輕沒有建成),敵機來襲時常常對其進行掃射。由於來襲的P38是輕型戰機,機翼長,滑翔距離也遠,敵人常把引擎停下來滑翔,沒有聲音,等地上見到飛機時,人還來不及逃,機關槍就掃過來,因此第五中隊過著緊張危險的日子。等掃射過後三、五分鐘,甚至十分鐘,敵機飛走很久,始鳴空襲警報。(小編按,依周明德所敘新竹空襲之情形,美軍空襲台灣時,為躲避雷達之偵測,軍機會在台灣海峽上空下降飛行高度為300m,而設於大屯山頂之電波警戒乙型防空雷達,則需高達1000m以上之飛行器活動才能測出。周明德,<新竹空襲>,《台灣風物》50:2,2000年6月)

五中隊也有輕機槍班,他們操練嚴格,每天早上一早就完成作戰準備,看到敵機滑翔過來,就向其開槍射擊,連射五發後(當時機槍一次連射五發就要重新裝彈),人員必須立刻逃到防空壕裡,以免被敵機掃到,所以射擊成果為零,不過反之,我方人員也沒有傷亡。

五中隊長名叫ツジ少尉,學校軍訓教官,現役軍人,訓練特別嚴格。我們可憐五中隊太辛苦了,但他們認為四中隊沒有嚴格訓練,烏合之眾罷了,同學聚會時互相取笑。

五、軍隊裡台日問題
部隊裡有配屬兵四人,都是上等兵,他們是關東軍成員,被派往南洋作戰,但因為運輸船被敵軍擊沈,無法前往,就留在台灣,配到各部隊教導作戰技術。關東軍是日本駐在滿州的部隊,年輕力壯、訓練精良,日本人稱之為「虎の子部隊」,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由於他們是在日本出生,腦裡根本不會分日本人與台灣人,當時台灣人要進入中等以上學校會受限制,成績特別好的始能考上,因此在校時成績當然較日本籍同學好,在訓練時,台籍學生領會力也比較強,配屬兵不知不覺中較喜歡台籍同學。

部隊裡日、台籍學生約各佔一半,日籍學生灣產(在台出生)較多,有部分人很看不起台灣人,在校唸書時看不出來,但在部隊裡朝夕相處,生活習慣不同,問題就浮現。日籍學生常罵台灣學生是「支那人」、「チヤンコロ」(清國奴)、「支那へかへれ」(滾回中國)等,因而雙方打起架來。配屬兵詢問打架原因,大都認為日籍學生不對,因而修理他們。被修理的人,心有不甘,就找小隊長(排長)替他們出氣,小隊長為伍長(下士),也是體育老師,是灣產日人,當然替日本學生撐腰,會把台灣人打得很慘。(不過不要誤會,我從不打架,沒被修理過)

六、聯合演習強行軍
部隊生活中,印象最深刻難忘的是聯合演習。演習時,進行三天三夜的強行軍,全幅配備,背著笨重背包,帶足夠的水、乾糧,五人一排,手挽手不停的行軍,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鐘,三餐吃所帶乾糧、喝所帶的水,沒有睡覺時間,要邊走邊睡,由於大家手挽手,入睡也不會倒下。

我們從蘇澳出發,完全在隧道裡行軍,分不出日夜。隧道裡,路不小,但很潮濕,一部份路段有水,靴子進水,綁腿濕了,腳底皮破了。走出山洞後大休息時,大家睡了好幾個鐘頭。我因為這次聯合演習而得到香港腳,到現在還沒好。

七、一級戰備防美軍登陸
在初夏,美軍軍艦大量集結在太平洋宜蘭東邊外海,有攻打台灣態勢。我們部隊下達一級戰備,晚上也不能脫下軍服,穿著整齊睡覺。中隊長宣佈:美軍在登陸前,必先有猛烈艦炮射擊,所以全體人員必需有心理準備,炮擊一開始,應聽從指導,有秩序的躲到艦炮打不到指定之山凹,以保生命,不可慌張;如果美軍登陸,需照指揮官命令進退,上第一戰線,以抱持為國光榮犧牲的決心勇敢應戰。但要光榮戰死沙場之前,一定要殺幾個敵人。聽了這些話,部隊全體緊張到了極點。

幾天後,傳來消息:美軍攻打琉球,並在琉球登陸,大家才鬆一口氣。琉球戰況之劇烈大家都知道,如在台灣演出,台灣的歷史一定跟現在不一樣。

後來才知道,召集學徒當兵,真正的目的是要學生避開台北空襲,保持學生生命,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原來日方估計,美軍絕對不會在宜蘭登陸,所以我們部隊配備每人一把短式三八步槍,根本無法打戰。後來美軍敵艦來到宜蘭外海,是日方意外中的意外,如果美軍真的登陸,我們必成炮灰無疑。

八、米糧充沛飽食健康
戰時民間物資極度匱乏,政府採配給制度,大家吃不飽,但是在軍隊裡米糧充沛,飯都可吃到飽,只是買不到青菜,每一個禮拜到羅東買一次菜還是不夠吃,大家就被派到山上採野菜、野冬荷之類,直接放進飯裡,鹽放多一點,很能下肚。隊裡有一棟乾糧倉庫,竹子墻壁茅草屋頂,很大間,裡面堆得滿滿的,不知什麼時候,什麼人在倉庫墻下挖一洞,大家肚子餓了就從洞裡偷乾糧吃,長官們不知道有沒有發覺,但是從未警告說不可偷吃戰備糧,所以每個學徒兵都養得健健康康,沒有餓過。

九、八月十五終戰茫然
我從懂事以後,世局一直擾攘不止,當起了學徒兵不久就想到,戰爭不知道何時終了,如果一生都要在戰爭中渡過,就很淒慘了。想到這裡,心裡就覺得苦悶。

八月十五日早上四點左右,突然被臨時點呼喇叭叫醒。集合後,部隊長宣佈:上午政府有重要事項宣告。之後匆匆用完早餐,每人分發全新軍服,穿著整齊,全體集合在收音機前等待天皇廣播。八時左右,廣播開始,天皇親自播出終戰敕語,戰爭終止了,日本投降了。之前大家深信日本一定打勝戰,突然之間,卻知道戰敗了,而且是投降,一時心理上實在無法接受,日本人都哭了。我呢?突然間想到自己不是日本人,將來會變成怎樣?心裡一片茫然。

終戰後,沒有馬上復員,我們幫忙燒毀各種文件,此外,也到別的地方去搬運米包、武器等物資,繼續搬了一個月;聽說日方存有三年份的戰備糧食。

十一月初,部隊下了解散命令,全員集合聯隊部聽訓。鈴木少將聯隊長說:他是大正末年昭和初年(按,西元一九二六年左右)長大的人,當時自由主義最流行,終戰後,國家會回復到自由浪漫的社會,勸大家心裡要有一把尺,不要被自由的巨浪捲沒了。現在想想,他的話還真值得深思。

十、小南澳之歌
在部隊裡音樂老師勝山兵長(兵長係上等兵及下士之間之兵種)曾作了「小南澳小唄」,特附錄做為紀念:

一、東風がそよ吹きや 穗芒搖らぐ 搖らぐ谷間の岩清水
松の翠が日に照リ映ヘる 夢の山里 小南澳
二、迴る山蔭水汲む乙女 農家ちらほら茅の屋根
小道通うはタイヤル娘 響く喇叭は學 徒隊
三、山の日暮らし聲一頻り 嗚いて夕ずく小南澳
朧月影田圃に搖れて 佗し無言を蛙鳴く

小編試譯(壞譯文請容忍)
一、 東風輕撫 芒草穗搖 谷間石上清泉裡
青松映日照 如夢之山村 小南澳
二、 山影迴轉汲水少女 農家點點茅草屋頂
泰雅姑娘行小徑 學徒兵隊響喇叭
三、 日暮時分聲乍起 鳴向夕陽小南澳
朦朧月影田圃搖 落寞無言唯蛙鳴
=============================================================
小編後記:關於台籍日本兵的研究及口述資料,已有周婉窈、蔡慧玉、鄭麗玲等諸學者在中研院台史所、台北縣立文化中心等處出版,但其中多與軍夫及軍屬相關,學徒兵的部分似較少,波波此份追憶,可算是學徒兵一手史料,具有其意義。

依鄭麗玲之研究,學徒兵之動員,係一九四四年四月,基於「台灣決戰非常措置實施要綱」而頒布「學徒動員要綱」,其中規定中等以上學校,都要依其所學科類別到工場、事業場或在軍事防空單位進行「勤勞動員」,這群中等以上學徒兵,在戰爭最後一年被動員到各地軍事單位服勞役,是一批為數頗為可觀的後勤工務部隊。一九四五年三月,台中州也將台中中等學校學生編成防衛警備團,預備以之防備美軍登陸。(參見鄭麗玲,<不沉的航空母艦>,《臺灣風物》44:3,1994年9月)波波文中亦提及學徒兵服勞役之情景,但以終戰至接收前之時間為主,戰時似仍以訓練為部隊主要活動。

本文所採照片,取自薛化元,《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七月。該書圖片係轉引自謝森展編著,《臺灣回想》,臺北: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2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