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與藍
麗榕帶著阿凱來找我,車程四小時,麗榕累到黑眼圈,阿凱對陌生的旅途和新地方充滿疑慮。不過,到了山城,就被山的溫靜給安定了下來。
全臺最遠的大學校園(火車、飛機到不了),校園中綠色的草坪是個大圓圈,大到讓人望不到另一邊。可以在校園內騎機車,這是全台灣大學唯一的特例,因為在這裡光靠走路的話甚至會讓人走到心慌,還是騎車吧。校園之大,讓停留兩天的麗榕說,都看不到人!兩天裡好像接觸不到十個人!靜極了的校園,可以遠望黛綠的山,以及山上的碧藍晴空。是美麗的綠與藍的調合。
週末一早先到福安宮拜謁土地公,阿凱一放出來,就跑入廟前大涵洞,消失牠的蹤影。還好洞是兩頭可通的,和麗榕一人守一邊,等到走出涵洞的阿凱,見牠鬍子上沾滿蜘蛛絲。我忘了這貓喜歡當清潔工,那兒髒就往那兒鑽,就像牠不喝碗裡水,只找浴缸和馬桶的水解渴。人看牠怪,牠倒挺自在,有分別心的原不是牠。
○黑與白
碰上民族誌紀錄片放映的活動,學校方形劇場為放映場所,看了胡台麗所拍的遇見尚胡許,更沐浴尚的一場〈moi, un noir〉(我,一個黑人)真假紀錄片。
西非尼日的黑人到象牙海岸找工作,是片中的主述者,他們是象牙海岸的外國人,從部落到海口都市尋找工作機會,每日靠勞力賺取200法郎,午飯用去15元,中午休息就找都市屋簷一小塊地方午睡。依賴扛咖啡的他們,從事的是重度勞力的工作,要吃得飽,休息得足夠。他們說扛不完的咖啡袋「像好朋友,永遠等在那兒,跑不掉」,朋友也是他們在外地生活的支柱。原來我們每日起床儀式中的咖啡,有這些人的汗水。
紀錄片中的主角,努力工作,可是他們問:為什麼自己賺得比別人少?信奉阿拉的他們相信神的偉大,又認命地面對自己的命運說:這就是生活。在異鄉,他們有兄弟會同居一處以相互取暖,好朋友同在一起,象牙海岸的海港有電影院,所以紀錄片的人名都是西方或是電影劇情片中西方人的名字,尼日人怎麼稱呼自己?不知道。
他們的週末娛樂有跳舞,去酒吧或是到海邊玩樂。但是他們想擁有妻子、房子、車子的夢想都無法達成。要擁有以上三子,就得有錢,拳擊是最快致富的方式,但這純歸意念想像,無由落實;令他們更挫折的,是找不到要和他們談戀愛的女人。青梅竹馬一同從部落出來的女孩子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反而是當地白人警察是女孩更好的選擇。片中呈現夢想成真,他所深愛的女子在家中等他,下工後的他可以有溫暖的慰撫。但這是演出來的希望,結局終為幻影。不知怎地,看了心頭很是難受。雖然主角說:「我做了所有男人該做的事了」,但是他對富有、成家的想望,無一可以達成。
片尾是懷鄉的念舊了,在故鄉時部落小孩、年輕人,一同在河中浴水的歡樂已不在,在都市中討生活的他們,又得告訴自己說,這就是生活,明天會更好。但是,明天真的會更好?全球化之下弱勢者的處境令人找不到出路。
○灰碑
無法在沉重的想像中待太久,我們騎機車去大潭水邊。
大大的潭,騎車繞行。望著翠綠的潭水,找個碼頭,買支冰棒,就著岸邊看山。山水相映的景致,曾讓席德進畫了又畫,他能用畫布留下這韻與美,我想用話來說,卻發現自己詞窮。
車行過頭社壩頂,〈殉難碑〉吸引住我們的目光。碑有四面,正面書殉難碑,背面載明殉難事由,銘曰: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第六工區工事施工ヲ請負ヒ昭和六年十月著手昭和九年十一月工事事竣工ニ到ル迨不應フ發ノ危機ヲ逸シ不幸故曹立氏外拾貳氏テ此地ニ喪ク
今本工事ノ大成ヲ見ルニ當ク克ク其ノ人於トナリテ悠久ニ燦タル今日ノ建設齍シタル故人殉難ノ跡ヲ思ニ感激ニ堪タス即チ永ク其ノ聖殉ヲ懷ハン茲ニ之ヲ建立ス
昭和九年十二月
鐵道工業株式會社」
茲將當時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第六工區的承包商鐵工業株式會於1934年所立的碑文意譯如下:
「承包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第六工區工事,於1931年10月著手施工,1934年11月完工,因發生意外的危機,不幸故曹立氏和另外12人命喪此地
今本工事建設完成,當使其人垂跡悠久,懷思故人殉難之跡,不勝感激,今日在此建碑
1934年12月
立碑者鐵道工業株式會社」
左右兩側載明殉難者的姓名住所和年齡,由於歲月久遠、風雨侵蝕,有些人名住所的銘刻已經渙散。在花岡岩的碑石上,麗榕和我認真辨認,此時雨來了,打濕碑座,僅認出以下人士,他們的年齡是1934年時的年紀:
姓名 年齡 住所
曹立 42 ?
黃巴 30 ?
黃金運(連) 32 埔里街
朱阿貴 40 竹東郡二重埔
林樹 43 大溪
張景照 26 魚池庄
黃坤琳 44 魚池庄
王文秀 58 魚池庄
黃再添 31 埔里街
胡溫貴 20 埔里街
湯戰 28 魚池庄
莊石枝 23 魚池庄
陳山 28 埠頭庄
在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所之際,曾招募許多台灣工人,這些為建發電所而殞命的無名英雄,就在此留下他們的名姓,如同鐵道工業株式會社所說的,我心中「不勝感激」。
在隨興的一日遊之中,彷彿觸摸到歷史中被遺忘的一頁。雨中,我們騎車回校園,雨打眼睛,好痛,臉上流下的水,已分不清是雨是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