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20 23:14:18| 人氣3,797| 回應0 | 上一篇

【電影】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實也說不上來什麼動機促成我想看的意願,二月份在網路上看到先行的文字預告時就相當有興趣,卻還是敗給了懶惰;前陣子發現家附近的二輪片正在上映,算了算時間好像有空去看,趁著今天放假就衝了。
  我非常喜歡這部片,不只是因為它讓我哭得非常爽快。開始沒多久就有了想哭的衝動,真的落淚是在Alice看了女兒日記後的隔天兩母女的原諒,之後便斷斷續續地哭完了整部片,還好電影院夠黑,而且我是自己一個人去看的(抹臉)
  劇情其實相當平順,不像《Wit》那麼戲劇性,《Still Alice》很平順地帶出查覺異常、確診、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但因為病情實在發展得太迅速,也讓整部戲的步調剛好,甚至稍嫌緊湊了點。
  電影的重點除了敘述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病況外,家人的凝聚力也是相當重要。劇中的Alice因忘了家中廁所位置而隨地便溺、因害怕無法正常社交而用遺忘拒絕與上司的家庭聚餐,但他的家人們都選擇了包容與原諒;在外人恐懼Alice會失手摔傷新生的嬰兒時,是他的女兒相信並給予他機會證明他還是可以做到的。這些在我看來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因為此類的慢性疾病是最容易消耗照料者的耐心,但他的親人們仍對他不離不棄。或許就是查理那句「我們要記住原本的Alice,那個不希望增添我們麻煩的他。」
  另一亮點是主角的演技,精準到位且淋漓盡致,完全演活了一個飽受疾病之苦的大學教授,對自己、對自己的病是如此憤怒與無助。
  我無法不把這部片和《Wit》做比較。《Wit》除了在描述對疾病的憤怒與無助外,還提到了人對於生命看得見的流逝是如何地恐懼與接受;但《Still Alice》不但描述了面對失去記憶的恐懼外,在失去記憶的終點是忘記了自己失去記憶這件事。就戲劇性來說,前者起伏跌宕,但後者則留下無解的懸念。
  既然提到《Wit》,也讓我想起另一套和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書:《瘋狂的時間》,雖然再看這部電影前我還有想起他,但觀看的時候完全沒在想到書裡的任何內容,或許也是因兩者的主題調性有差,以致於讓人無法聯想吧。
  如果有機會我也會想收這部片的。



  其實也說不上來什麼動機促成我想看的意願,二月份在網路上看到先行的文字預告時就相當有興趣,卻還是敗給了懶惰;前陣子發現家附近的二輪片正在上映,算了算時間好像有空去看,趁著今天放假就衝了。


  我非常喜歡這部片,不只是因為它讓我哭得非常爽快。開始沒多久就有了想哭的衝動,真的落淚是在Alice看了女兒日記後的隔天兩母女的原諒,之後便斷斷續續地哭完了整部片,還好電影院夠黑,而且我是自己一個人去看的(抹臉)


  劇情其實相當平順,不像《Wit》那麼戲劇性,《Still Alice》很平順地帶出查覺異常、確診、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但因為病情實在發展得太迅速,也讓整部戲的步調剛好,甚至稍嫌緊湊了點。


  電影的重點除了敘述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病況外,家人的凝聚力也是相當重要。劇中的Alice因忘了家中廁所位置而隨地便溺、因害怕無法正常社交而用遺忘拒絕與上司的家庭聚餐,但他的家人們都選擇了包容與原諒;在外人恐懼Alice會失手摔傷新生的嬰兒時,是他的女兒相信並給予他機會證明他還是可以做到的。這些在我看來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因為此類的慢性疾病是最容易消耗照料者的耐心,但他的親人們仍對他不離不棄。或許就是查理那句「我們要記住原本的Alice,那個不希望增添我們麻煩的他。」


  另一亮點是主角的演技,精準到位且淋漓盡致,完全演活了一個飽受疾病之苦的大學教授,對自己、對自己的病是如此憤怒與無助。



  我無法不把這部片和《Wit》做比較。《Wit》除了在描述對疾病的憤怒與無助外,還提到了人對於生命看得見的流逝是如何地恐懼與接受;但《Still Alice》不但描述了面對失去記憶的恐懼外,在失去記憶的終點是忘記了自己失去記憶這件事。就戲劇性來說,前者起伏跌宕,但後者則留下無解的懸念。


  既然提到《Wit》,也讓我想起另一套和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書:《瘋狂的時間》,雖然再看這部電影前我還有想起他,但觀看的時候完全沒在想到書裡的任何內容,或許也是因兩者的主題調性有差,以致於讓人無法聯想吧。


  如果有機會我也會想收這部片的。



台長: berrycat
人氣(3,79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心得 |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NTSO:北歐風情畫 苗北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