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6 22:16:49|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e世代的中文人(舊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歲月如巨輪,轟隆隆地從你我身旁滾過;光陰似江水,澎湃地向你我湧來。轉眼間,我們已經身處一個科技發達、資訊暢通的「e」世代,但這「e」不是電子、不是娛樂,而應該是道德、是情感、是有知識的,請注意,我所說的是「應該是」,很可惜並不是……。

在古代,所謂知識份子,便幾幾乎等同於中文人,因為以科舉取士,因為考的全是四書五經、文章詞賦。在當時,知識份子是居於社會領導地位而極受尊敬的,譬如孔子、譬如王安石、譬如紀曉嵐。然而,曾幾何時,到了現在,知識份子卻成了一個古老遙遠而又令人盲從的名詞。專家學者不再站在社會的第一線領導人民,而是窩在書籍裡皓首窮經,尚友古人。這樣的知識份子,充其量只是知識的巨人而已,但在行動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侏儒!其原因之一是政客、富商已經不認為知識份子應該成為一社會之中心勢力,而任由其活在自己所幻想的歷史巨塔當中;利用它們的名聲來愚弄人民。我們該有這種覺悟,而後力圖振作。

這樣的一個看法,套用在中文人身上,也是適用的。基本上,中文人應該本其所識所學,以觀念的傳承、流布為其志業,並秉持其觀念批判糾正一切不公平、不正確、不合理的制度。我們除了該有廣博的學識、正直的品格外,還要有積極的行動力,方堪襯此名。中文人要懂得「逆俗於世,用情於文,問道於師,與友論學」。在一個娛樂資訊管道繁多的社會,我們要有著能「不管別人在流行什麼,而堅持努力於自己的目標」的一種堅持。流行是一時的、表面的,而先賢聖哲所遺留下來的文章典籍,卻能帶給我們心靈上永遠的滿足與感動。畢竟人生不只需要世俗性的東西,更要尋找永恆的價值,藉以在當世的不公不義中,撫慰自己的靈魂。資訊科技的發達,是希望它成為我們的得力助手,而不是被它操控奴役。電子郵件固然方便,不過無可否認的,當我們接到家人朋友親自書寫的信箴時,那份歡喜之情仍然比從電腦中收到一封封電子郵件來得深。當大量古籍都已被電子化而利於檢索時,我們是否仍然鍾情於那泛黃的紙張,輕輕滑過手指的感覺?電腦或者網際網路都應該是我們最好的僕人,而非最壞的主人。運用資訊媒體以擴大文學之影響,才是我們亟須努力的方向。

身為一個中文人,我們要能培養出愛因斯坦口中「享受孤獨的愉悅」。在這份愉悅之中尚友古人,學習他們為中華文化所創造出最璀璨耀眼的那一部份。有了大量閱讀作為我們知識的基礎與後盾,還要練習將所感所得說出來、寫出來。一方面驗證自己是不是完全吸收了,一方面藉以訓練加強自身之表達能力,務使其清楚順暢。其次說到尊師重道,講究倫理輩分,是中文系的特色與傳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的學習很難有長足的進步。只有從師而學,與友切磋琢磨,方能使我們在治學求道的漫漫長路上,走得更順利、更穩健。雖然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這應該要獨指各人在主張、思想方面的差異,因其歧見而有門派之別,此乃理所當然。但在此之外,文人應該相親,始能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也才容易有進步。在校園裡的中文人應該要有一種自覺;即使這樣一個環境妨礙了我們的學習,我們依舊要去創造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小環境。以大環境而言,學校是一個講求自由的地方,不但教學方法各有不同,學生治學之方法亦各有所適,實不應多加約束。

大學,是一個讓夢想起飛的地方。其之所以與別處不同在於它把學生當生物,讓生物生長,而不是把學生當礦物,使礦物定型。學校就是學校,不是工廠,更不是企業!

最後要說的是,中文人的身上尚背負著一種「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說來也許沉重,但誰能說不是呢?除了我們之外,有多少人有能力解讀史冊典籍?只要這種疑慮存在一天,我們的歷史與文化便有中斷的危險。基於此種理由,更顯得古書今譯的重要。使每個世代都有能力直接或透過媒介來閱讀古籍之後,再讓他們以不同的角度與方法去看待古籍,使其能永續流傳;一部紅樓之所以「不倒」就是因為每個世代能以不同的角度與方法去揭露古籍不同的面貌,讓它的可讀性不斷擴增。我們是多麼地不希望一部中國文學史寫到了民國之後,竟是一紙的悵然與空白。

這是e世代的中文人責無旁貸的使命,而目前的我們正在為肩負這種使命作準備。

台長: aztec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