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1-26 02:17:31| 人氣3,75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人的好壞?

去年上戴然宋學維老師的雲端課程,聽到他對〈蘋果日報〉的批判,也聽到他對黎智英的讚賞,於是找了《人生不是名利場》來看。這本書收錄58篇散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32篇,以人生境遇隨感為主;第二部分26篇,以時事政局評論為主。這本書沒有介紹信般的〈序〉,也沒有第三方引薦般的〈導讀〉,由讀者與作者對話,自閱讀中重新認識黎智英。

黎智英對照自己跟兒子的七歲,認為No pain no gain的人生哲理只是老生常談的迷信。」(頁25因為沒幾個偉大人物的童年是苦的,重點是,造就一個人的不是經驗閱歷,而是人格特質。有段話在書的封面跟封底都出現:「他們說每個人都有個價格,我不想知道自己值多少,我仍想天真的相信,人不是個價錢。」(頁25迫於環境,黎智英到香港後,十二、三歲起便很少看中文書,因為「學英文有飯吃,有空只會拿著英文書刨,有飯吃緊要。」(頁37「專注、心無二用是我行走江湖給自己的第一條法章。窮小子出身往上爬,無人可依靠,還不醒定自律嚴守法章,開自己玩笑太大了吧。」(頁154批判性思考、功利而不惟利、專注自律,可視為作者的人格特質。

作者自述讀書不多,但某些用字遣詞還是不錯,可列為造句範例。像是「風平浪靜嘻嘻哈哈你看不到一個人的底蘊,只有到了困境逼迫下你才看見一個人性格的真情流露。」(頁209可做「疾風知勁草」的白話改寫例句。又如「與她走在街上路人的注目禮下,我恍若走進時光隧道,聞到四十多年前,紐約心儀的女生透發的氣味。」(頁261堪當視覺與味覺的描寫例句。

在〈自己的聲音〉一文中,作者強調:「別人要看的我做到又怎麼樣?又不是我要說的話,是我裝著說的。說的不是我的聲音,是別人要聽的話。其實我要追求的,是找出自己的聲音。」(頁178但這很難,如果萬事萬物都可以坦白直說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修辭技巧流傳至今了,修辭就是拐個彎說,好好的說,美美的說。

作者談〈機會與時勢〉,認為「機會不等於時勢。」(頁278前者是想創業時有人肯投資,後者是外部環境,如金融海嘯淹沒創業。但淹沒失敗也沒關係,因為失敗可讓人踏實、成熟:「不是到了某年齡,或有多少道行人才叫成熟。不,成熟是你有多謙卑;看不見的寶劍才是真正的好劍。」(頁278

「汽車出現了,馬車有可能復興嗎?」(頁279這是作者看到傳播媒體工具的轉變,紙媒的功能被手機取代所提出的妙喻。就像將來電影院也可能被寬大螢幕的電視機取代 ,何必再去電影院看?「除非電影院變成了人們聚會或社交的場合,就像Starbucks將一杯咖啡變成人們聚會的場合。」(頁290確實,若以社交的角度,電影院對於尚未熟絡到可以請進家門的朋友而言,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社交聚會場所,仍有其不可取代性。

我很久沒有在臉書上貼文摘要,前些天貼出下面這段話,或可做為重新認識黎智英先生的註解:

「也許我們不應對人有成見,人到底不是個形容詞,不能聽人說這人差,這人便一定差。一個人的好壞在於他做過些什麼,和該做的有什麼沒有做。人是行動和行為的結晶,不是別人的宣傳,或自己吹牛可造就而成。」──黎智英,《人生不是名利場》,頁237

這段話看似簡單卻費解,一個人做過什麼雖然客觀可察,但該做什麼卻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而一個人的好壞,除了顯於外的行為結果外,還有隱於內的起心動念。不應對人有成見是對的,但光用外在行為判斷人也不全然對。

 

【圖:黎智英著,《人生不是名利場》。台北:新經典文化,2018430日初版一刷】

台長: 無名
人氣(3,758) | 回應(2)| 推薦 (2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是一種刺激 |
此分類下一篇:先前行,再回頭
此分類上一篇:關於國慶,我想說的事

(悄悄話)
2022-01-26 17:58:42
藍心
初一愉快
2022-02-01 18:58:53
版主回應
新年平安
2022-02-01 19:42: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