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0 15:11:17| 人氣54,09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鴛鴦魚

           鱟的外型如同軍人的頭盔,所以有人叫牠「鋼盔魚」。但是,如果你從側面看,略去尾巴不看,鱟的身體像個馬蹄,所以,鱟又有「馬蹄蟹」之名。有時候,你會看到成雙入對的鱟,一大一小,緊緊依附,不棄不離,至死方休。因此,又有人叫牠「鴛鴦魚」。

對鱟,我有特殊的樂趣。

在面對升學壓力的年齡,談戀愛並不被允許。即使少數友人敢挑戰禁忌,也不願公開戀情。情侶只好選擇偏僻的地點幽會,比如海邊或公園。然而,家鄉久為戰地,遊憩地點不多,總是會被熟人碰見。那時,我們常說,去某地「掠鱟」,意取「掠鱟掠一雙」。

 

對鱟,我有特殊的命名。

小時候住在泗湖,常常看戰車移防。總覺得鱟的外殼長得像戰車砲台,長長的尾巴像砲管,怎麼沒聽過有人叫牠「戰車魚」?當然,這只適用在形單影隻時的鱟。有些人在落單時也像戰車,火力十足,橫衝直撞,不知是否在掩飾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對鱟,我有特殊的記憶。

你看過拇指般大小的幼鱟嗎?我看過。你看過雙手在胸前合抱般大的成鱟嗎?我也看過。不僅如此,我嚐過牠的肉,但滋味已不復記憶。甚至,還聞過鱟的屍臭:在某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烈陽下,一陣令人作嘔的屍臭鑽進我的鼻孔,暫時停止呼吸,搜尋「毒氣」的來源。原來,水溝旁丟棄若干成鱟的屍體!

這些,都密封在十八歲以前的記憶罐裡。

 

對鱟,我有特殊的感情。

金門家中書櫃藏有以鱟為造型的陶瓷品,而我現今租賃處窗戶,裝置著以鱟為造型的鑰匙圈。

陶瓷鱟是金門陶瓷廠出品,鑰匙圈是李淵涵先生的作品。先生與我父親是多年舊識,所以我以「阿伯」相稱。

他所做的鱟造型鑰匙圈唯妙唯肖!簡直是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市面上還有其他以「鱟」為造型的鑰匙圈,然而,這些產品只有一個用處:把他的天工之巧襯托出來、彰顯出來。

我想,一樣以鱟形塑,但天份有高低,功力有深淺,尤其是手工製品,每隻鱟有每隻鱟的神情姿態、無法複製。

在漸漸模糊的記憶中,我常常看他工作,他老人家工作時不多說話,由我唸小學到我唸研究所,數十年來皆如此。研究所一年級的寒假,是我最後一次看他工作。那一次,他卻暫停手邊的工作,離開工作台,拉了把椅子,陪著我喝茶、說話。他記得我唸的科系,也有意尋些相關的話題。不過,多半的時間,我只是喝著茶,聽他說話。

去年過年期間,我一如往年去拜訪他,只是,這一次不是在他家,而是在醫院。他已經中風一段時間,無法開口說話。這一次,我也沒有說話。

從那天起,我不再輕易送出他的作品──我手中尚存的十三個鑰匙圈。

這些記憶,在得知他仙逝的消息後,頓時清晰、鮮明。而那些十八歲以前的記憶,也瞬間破罐開啟。

 

 

          【圖:李淵涵先生作品──鱟】
 
 
 
【圖:金門陶瓷廠出品】
 
 
 
【圖:租賃處窗戶
 
〔註〕
一、本文稍事修改後,已發表於《金門日報.浯江副刊》2009.5.20〈三〉 
 
 

二、2009年2月14日〈六〉下午,與國中同學謝偉先到古寧頭走走看看,巧遇李伯母。李伯母現在在「金門國家公園雙鯉溼地自然中心」前的廟口販賣紀念品,其中,或許仍有部份李伯父的作品。如果您到金門玩,記得去看看。

台長: 無名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4,093) | 回應(4)|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消逝,卻依舊存在 |
此分類下一篇:

霜霜
真特殊的收藏癖好
原來它叫鴛鴦魚
2009-05-23 10:37:32
版主回應
鱟是寒武紀時期出現的劍尾類,距今已有五億七千萬年〈一說:四億年〉的歷史,是當今地球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目前瀕臨絕種,如今在台灣已經不容易見到,僅金門及澎湖潮間帶偶爾可見。
2009-05-23 21:24:59
Samatha
請問無名先生
『鱟』...如何拼音
若非您沒鎖右鍵
我應打不出這字

懷舊 睹物思人 不鑿痕跡
2011-09-23 10:25:18
版主回應
「鱟」音同「後」

閩南語發音類似「有效」的「效」
2011-09-23 14:14:29
Duncan Lee
謝謝,前陣子google我爸的名字,看了你大學時的文章,很感動!
2011-11-09 20:31:51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回饋
這篇是研究所時寫的^^
這篇文章對我有特殊的意義
除了透過鴛鴦魚紀念令尊與傳達不離不棄的夫妻情義外
這是我第一篇堪稱成功的抒情文
是我第一篇獲PChome嚴選好文的文章
也是我第一篇投稿金門日報且獲刊登的文章
2011-11-09 20:47:56
Duncan Lee
好文啊,一開始我猜不到是你,只是想到你用的抓鱟跟坐下來與我爸聊天,就知道是你的風格了,謝謝你勾起些許回憶,連結些畫面,出自內心的抒情文,特別容易打動人,尤其是貼近這故事的人。
2011-11-10 08:54:06
版主回應
「在人生的過程裡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或輾轉知道你們的故事;……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
2011-11-10 20:02: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