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4 17:55:13| 人氣2,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愛裡相遇》 蔡穎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9.2.4)『教養的路上,能適用於不同家庭的完美準則從不曾存在;我們只是透過別人的經驗來檢討或激勵自己,而不是尋找教養的配方』,正如作者所言,教養方式沒有一定的標準,而我也藉由閱讀,借取筆者的好方法,轉換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著~
晚餐,一直是我們全家聚合的時間,雙薪家庭的我們生活忙碌,雖然如此,我仍選擇每天回家做晚餐,也許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一定是營養健康的食物。孩子一回家總是搶先的跟我分享學校的點滴,我總是一邊做著晚餐一邊靜心聆聽,適度的回應著。藉由互動也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況,也珍惜她們的分享。
閱讀、寫作,也是我的學習和紀錄的方式,跟孩子分享,書本對我而言是啞巴老師,常在我疑問時為我解惑;也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是我舒解壓力的心情出口。做媽媽的沒有軟弱的權利,在孩子的眼中總是跟隨的指標,所以只能繼續往前。

 在愛裡相遇: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平)

 (圖片出處博客來網路書局)
以下是重點整理,書中摘錄:

*「能自律的小孩比較幸福」,自律是一種反映生活秩序的精神管理
有幾個理由使我反對父母常常帶孩子外出用餐。因為往往打亂生活的節奏,這使孩子失去童年生活需要的規律性與安全感;另在餐廳,中往往人聲雜沓,父母要如何好好地跟孩子談話、分享一天所得?親子共處最美好之處,並不在於父母特意挪出時間、精心規劃一場家庭旅遊或活動,而是盡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達關懷與照顧
如果,一位忙碌的母親還能想要把一道菜為孩子燒得特別好、或擺得特別漂亮,相信她的心情大概不會是紊亂不平的。那種穩定,決定了一個家庭和樂的氣氛與心靈的安全感。因此,家事不再是家事,而是一種生活的秩序

*孩子在應付各種緊張狀況時,我就會特別鎮定,如果我也緊張起來,整個家的感覺就會更躁動不安。我喜歡跟時間好好相處,不讓它來逼迫我,所以許多事更要提前準備
我發現,孩子睡前如果有愉快的話題,睡醒後精神通常都非常好。如何與她們保持愉快、內容豐富的談話,成了我常常主動思考的生活習慣,尤其在她們壓力非常大的時段。

*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妳能陪著他一起做家事,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他們也能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

*在照顧孩子的生活中,有兩件事對他們很重要:「足夠的安靜」與「好的食物」──精神的環保與身體的環保。

*為什麼社會大力推行的環保運動與教育中,「安靜」並不是很重要的項目。喧囂與吵嚷所帶來的生活污染,我們似乎忍受得十分習慣與自然。我把生活中的安靜視為家庭氣氛中必要的品質,多年來,我也覺得這帶給我兩個女兒某種沈思的習慣與力量。人在安靜中,才能審視自己、與內心對話。
我也覺得只有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積累一項豐原的生命財富。
我所謂的「靜」,指的並不完全是把孩子閉鎖在一個無聲、與外隔絶的世界,而是允許孩子有一個心靈自處的空間。比如說,當一個小小孩拿著一本繪本,父母除了指引的共讀之外,也應該給一段沈思的時間。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他盯著一個畫面在發呆,但並不需要急急去檢查,或憂慮他是否在浪費時間。現代的家庭不能給孩子「安靜的滋味」,除了外在的聲響與干擾太多之外,還有因為時間總是緊迫而造成的「急躁感」。比如說一大清早就開始匆忙用餐、趕趕趕,放了學,接來送去、繼續趕,直到一天的終了。

*我每天早上,總比孩子早一點起床,然後把窗戶完全打開,歡迎晨光與空氣到屋裡來,再進房去叫孩子。喚醒孩子有好多方法,但只要把床上的孩子想成自己,我們自然會知道哪一種方法,最能使熟睡中的孩子喜悅一天開始。我常常只是輕喚一聲,然後坐在床沿摸著她們的臉頰與頭髮,就能使她們微笑地睜開眼睛
安靜地走到他床邊牽起孩子的手,對他輕聲一兩句,有時候五分鐘都不到,但那些聲音卻往往可以影響他面對一天的心情。
在急促紊亂的腳步中,孩子一定很難感受到「安靜的滋味」,所以父母在繁忙的生活中為孩子示範一種穩定、安詳的生活態度,是帶領孩子感受安靜的好方法。我相信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也比較有穩定自己的力量。

*我們總是過度高估物質條件帶來的幸福,但我認為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擁有穩定愉快的情緒,喜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如果這個基礎的穩固的,即使在困難中也會看到希望的光,孩子自然也會比較樂觀向上。

*我覺得讓孩子把話說出來,比反應快更重要。語言是表達心思的工具,它還會從工具演變一種藝術,無論如都應該允許孩子慢慢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只求反應快,會抹煞掉許多真話產出的可能性,非常可惜。我相信孩子的每一句話都是一種創造,如果我們在小時候就不允許他們創作,長大才要用各種各樣的學習來引發所謂的創作力,似乎是一種繞遠路的做法。
願意等待的父母,心情自然是比較恬靜的,因為這份等待中充滿了「期待」,期待那個小小的心靈自己發聲、自己表白。

*曼谷國際學校的老師們無需聲嘶力竭,就能讓一百多個孩子從混亂到安靜?她說:「一個輕輕的口哨音、或一個小敲擊聲。總之,這是從小就訓練起來的默契。」她特別強調,大家之所以看到老師們做手勢就會跟著做,而後安靜下來,是因為從小就被教導「安靜地聽別人講話是一種必要的『尊重』。」而彼此尊重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很多就靠著這個觀念而運作順暢。
跟孩子相處時,眼神有時候比聲音還重要,一個總是溫柔、關注的眼神,是教導過程中不可缺的要素。老師與父母都相同,穩重安靜的心情與神態,通常可以贏得愛戴。如果父母與老師希望孩子聽話,自己的心情無論如何都得先安靜下來,才會有引導的力量。

*錯過的何止是一餐飯,晚餐時刻,兩個孩子總是搶說著各自的一天所得,而每個人不管寫什麼,家人又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校稿者。這些習慣使得孩子雖然去了大學,我們仍能以課業為話題中的一環,來進行另一種親子溝通。

*希望的羽翼,我想要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裡佔有寧靜的一角,渴望和她們擁有許多尋常卻豐富的記憶。和孩子們一起讀詩的時候,愛和希望總會紛紛起落在我的心中。

愛蜜莉.狄金遜的《希望》
希望是長著羽翼的小東西
它棲身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一路唱著無言的歌 永不停息…

*孩子流淚的時候,做母親的總難免心痛,但孩子的眼淚讓我想得更多的不是「憐惜」,而是「了解」。我但願能在孩子哭泣時,不只陪在她們身邊,還希望能在她抹乾眼淚之後,引導重新看見──挫折無損於價值、黑暗無損於光明的希望。

*讓生命穩穩流動,衝突會存在多久?會不會繼續發酵?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確有左右結果的能力。我們的生活感覺特別平順的理由,並非是過程沒有顛簸,而是對於可以解決的事努力管理自己,不讓誇大負面的情緒淹沒溫和美好的可能。

*孩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忱和使人愉悅的本質,他們雖然在行為上應該常常被規範、教導(太自由任性,往往影響了別人而不自覺),但善良的本性是應該被保護、鼓勵的。

*跑吧!星期一,我相信歡喜工作是一種最好的身教,讓我們以盡力工作的身影,來作為孩子喜歡學校生活的活典範
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在我的邏輯裡,因為工作日全力以赴於該完成的事,所以休假日正好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其他事。對我來說,不一定是讓肢體或腦力無所事事才叫停頓,「轉換」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休憩與再出發。

*每次,在生活中突遇「不可測」的事情發生在「最不想要」的眼前時,我就跟自己說,不要花任何精神去問「為什麼是我?」或「為什麼是這個時候?」我學著接受所有的結果,然後盡力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我之所以能這樣想,是因為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好事發生,我不能只記得不順利的強度;不管是好的、壞的,都要接受、都要記得──用不同的心情記住。我希望自己看待生活的心情,能越來越像一個合情合理的人──不只是能為發生在我身上幸運的事而喜悅,也不忘記那些不順利所帶來的歷練與成長。

*我會靜坐電腦前,用文字給自己一些鼓勵。反省與記錄也是我動手做的工作之一

*松野宗純先生的〈幸福〉,讀著:「人都是倚靠其他生命的幫助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因此我們應該有感謝的心,而這種心情是從小就要培養的。」店休日在桌前寫稿,心思卻不停飛散,想著:不只是生命,環境與心境的美好也得靠許多人來成全。真的,現在的我更需要!
「禮儀」的意思是把身體教養成美好的樣子;管教最好的時期是三歲到九歲,而最重要的方法是「持之以恆」。森信三先生說,管教不是教孩子去做,而是默默的做給孩子學我也是求女兒不要用嘴巴來教,而用行動來教。「管教」只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實際上卻是一大學問,難上加難,但總歸也是父母自己做人尺度的反映,所謂「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

*「學貴慎乎始」這樣的說法,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承認,家庭所給予孩子的語言教育,成效最廣、時間也最長;終究說來,父母才是那個真正的語言啟蒙師。
跟孩子們說話的時候,不投其所好地運用他們所謂的流行語句,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不管與我交談的孩子年紀幾歲,我總是像尊重一個朋友那樣尊重著他們,並且確定自己在跟他們說話時有口有心、專注關心著我想談論的主題或想法我就發現,孩子也會以我投遞給他們的語言方式來回應我,即使是前一秒還在胡言亂語跟父母耍賴,也會轉換他的說話腔調與態度,語言的確是一種「互動行為」。
家庭在語言教育上所能產生的影響力,除了語言習慣之外,更珍貴的建立言談內涵的廣度與深度

*如果我們能好好說話,語言無心的粗糙容易讓人感到不開心,溫柔善良的言語是生活中的芬芳劑。我們明明有許多字眼,正面比反面來得貼切,但生活中卻漸漸失落這樣的用心。
我喜歡撿拾這些散落在生活裡的美麗句組,它們通常簡短但令人鼓舞,而這種素養,有時在很小的孩子身上會有,在成熟的大人身上卻看不到。

*「教養孩子無非弄清楚,什麼時候該輕拍他們的屁股,什麼時候該撫摸他們的頭。」我真正要花時間的是去「弄淸楚」,而要弄淸楚,就得十分盡心地了解孩子,更要了解自己。

*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在過程中「盡心努力」,是我帶領孩子追求生活的態度,但這些努力所造就的表象成果,卻不是她們用來進入人生唯一的入場券。
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知道每一個步驟然後跟隨,是使教育變得僵化、無趣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喜歡孩子有一些摸索的時間與空間,我也想以這個角度再跟大家談談我對學習的想法。

*我交代她不要提前畢業, 大學是人生非常特別的階段,再利用剩下的兩年去別的學院修課,好好生活,不急著把這段路走完。
我唯一做的事,只是刻意延後了一點時間,讓她的熱情在心智比較成熟的階段直接進入較高階的學習她因此也避免了一些訓練過度的滯礙期。人生的路,究竟哪一種走法才叫捷徑,一定是見仁見智的不同。

*教養的路上,能適用於不同家庭的完美準則從不曾存在;我們只是透過別人的經驗來檢討或激勵自己,而不是尋找教養的配方
重視孩子的時間被分割得十分破碎的事實。每四十五分鐘或一個半小時換一個主題,整天趕來趕去,未曾擁有過安定的整大段時間;這種從小養成的匆促步調,將會在稍後看到影響──靜不下來。
任何學習在接收之後都需要消化,而消化需要時間。如果父母一邊抱怨教育只是填鴨,而自己又忙進忙出到處送補習,從時間的分配上來看,孩子的確只是吸收的工具,完全無暇來做其他資料的處理,死記當然成為他應付這種學習與回吐的方式。
小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但父母不要緊張。把眼光多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要常常只看到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之間的差距,讓無謂的比較佔去你可以用來關心孩子的時間與情緒。
如果你相信學習是一生持續的心智活動,請考慮重新建構孩子的生活作息,每天為他們留一片完整的時間,讓他們從小有機會學習時間管理

*雖然我只是個平凡的母親,也沒有可以傲人的專精術業,但作為母親最大的快樂與安心就是:我們永遠擁有比孩子成熟的人生經驗、信心和耐力,在成長的歲月中,可以坐在燈下看著他們長大,記得他們似懂非懂的純真年代。

*寫作變成愉快的活動,要相信能好好說話,就能寫出一定程度的文章。如果從小帶領孩子體會文字語言與完整表達的美妙之處,寫作一定會作為他們生活中的愉快活動,而不是為基測才補習的加強課程。

*母親必得是柔軟、堅韌的,那是我們已有的天份,卻等待在生活中磨練的功課。
上帝創造母親時﹝1978年讀者文摘7月號﹞
上帝在第六天超時工作,創造母親,天使見了道:「祢為這一個可真花了不少時間。」上帝說:「你沒看見訂單上面的規格嗎?她必需完全可以洗,但不會變樣……有一百八十種能動的零件,件件可以替換……可以靠黑咖啡及殘羹剩飯過活……做下去有懷,站起來懷便不見了……一個吻能愈一切,無論是斷腿或失戀都靈……並且有六雙手。」
天使慢慢地搖搖頭道:「六雙手?不可能。」
「使我頭痛的倒不是那些手」「而是母親必須有三雙眼睛。」
「標準模型上有嗎?」天使問道。
上帝點點頭。
「一雙能看透房門,在問『孩子,你們在裡面幹什麼?』的時候,她早已知道了。一雙在腦後,看她不該看而必須知道的。當然,前面的一雙,在孩子有麻煩時,只要看著孩子,不必說話,便等於在說:『我很了解你,我愛你。』」
「上帝,」天使輕輕碰它祂的衣袖說,「去睡吧,明天再……」
「我不能去睡,」上帝說「我現已完成的這個,能在生病時自己痊癒,能以半公斤碎肉讓一家六口吃飽,還能叫九歲的孩子去淋浴。」
天使慢慢地圍著母親模型繞了一圈,嘆道:「太柔軟了。」
「但是很堅韌!」上帝興奮地說,「你無法想像這個母親所能做或忍耐的。」
「她會思想嗎?」
「不單會思想,而且能明理,能妥協,」造物者說。
最後天使彎腰摸摸面頰道:「有一處漏水了。」
「那不是漏水,」上帝說,「是眼淚。」
「用來幹什麼的?」
「用來表,示愉快、憂慮、失望、痛苦、孤獨和得意的。」
「祢真是天才。」天使說。
上帝憂悒地說:「眼淚倒不是我造的!」

*用畫筆說話的小孩,家裡廚房的月曆留言板上,滿是pony圖畫提醒我們重要行事的記號。我是絶不能不懂得「看圖說話」的母親;錯過了圖外之意,就會錯過許多讀我女兒心思的機會。

*我們常常為牆上的行事曆拍照,為她隨手畫下的「閒話家常」掃描歸檔。

*畫畫中的pony,總有一份滿足愉快。我想,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應該有一項可以寄託情感的活動。也許,我們不必才藝來稱呼這些學習,而應該正視他們與活動之情感的流通與表逹自己的力量。

*我是一個字條媽媽,除了苦口婆心之外,還兼寫電子信或留字條給孩子。每次給孩子們留字條時,我從不諱言我對她們的感覺,也相信小小的失望不會打擊她們的信心。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不善不能改」,那父母的教導無異只是耳邊風,我不鼓勵她們這樣做。因此,有些話在講完之後,我仍然寫字條,希望她們靜下來好好想一想。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竉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我聽到爸爸未雨綢繆的教導真是語重心長,他說:「pony!以後如果妳當媽媽,要非常注意孩子的作息。妳跟姐姐小的時候,我們很注意妳們有安定、安靜的生活。」
不同階段對孩子的「了解」,成了我們愛孩子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也成了我們調整對孩子期待的自我檢視
我永遠從經驗中的回顧來了解小小孩。如果我們彎下腰來為他們做事、跟他們講話,在那個齊高的世界裡,就不會常常有不合理的期待

*我想到每個人都很期待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解決問題之前必須擁有的判斷力,我們卻常常不允許孩子表達;或者,根本沒有注意過那種智慧的選擇。因為時間有限、因為情況不允許,我們習慣以自己的判斷為最高指標應付過去或強行改變,於是很少觀察到孩子身上微妙卻神奇的能力。
 
*學到欣賞別人的同時,也要充分地欣賞自己。尤其當我們是以父母的角度出發,跟孩子分享人生價值的觀點時,「欣賞自己」不只是「自信」的意思,它同時展現了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可以是發光點的意義。

*孩子有自己的本性,接納孩子的本性是一種應有的尊重。
「欣賞自己」是母親自我教育的一份重要功課。我們不是從「謙虛自處」轉到目中無人的「自負」去,而是要給自己一個可以發展自我的空間──每一個人都需要的空間。
父母可以從接納作為基礎,再針對各種能力來幫助孩子進步,而不是總體地要求他變成「像某某這樣的人」。如果我們能學習當一個欣賞自己的母親,相信要留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給孩子,一定不會太困難。

*用閱讀培養自己,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會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書與我們之間最美的關係,是你與閱讀產生了一種純然的相知之感。如果有這樣的感覺,便把它記錄下來。

*做個「好大人」,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沒有那麼難以溝通、不受教誨。當一個「好大人」把背後的批評或暗暗的擔心,都轉為積極的引導或勸誡,會為原本可能陰暗仇怨的景況帶來陽光

*為愛捨得,時間因而分割片片段段,工作有時不能超越期望;但請不要說父母就此失去完整的自我在愛裡,孩子和我們同步前進;捨下的不過是有形的片段,得到的卻是無盡的永恆。

*如果妳跟我一樣有兩個孩子,我建議有時候妳要找出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心思意念都只落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時刻,卻像是一種親子關係的「特寫」。在生活的鏡頭裡,孩子被清晰地放大了,我眼裡所看到、心裡所體會到的,有不少是平日裡被匆忙忽略,或驚鴻只一瞥的觀察。

*我的竉愛,似乎每對父母「想給」孩子的東西都不盡能吻合。有的父母能給萬貫家財卻不能給相處;有的能給時間卻自嘆物質不如人;也有些則從未檢視過自己有什麼、或想給什麼。
想著自己對孩子的「竉愛」說起來也真奇妙。希望她們在行為上自律,因此生活的管教有許多嚴格不讓步的地方;但在許多原創的意念上,我又總是看重她們的想法,也願意在生活中撥時間聆聽、陪伴或同工

*「人生最了不起的事,不是你站在什麼地方,而是你朝什麼方向走。駛向天堂,有時順風有時逆風──但是我們必須不斷地航行,不可漂流也不可停泊」

「Bitbit  Café」台北縣樹林市大有路65號1樓T:89705388
              AM10:00-21:00週一休


 

台長: jean
人氣(2,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勵志.教養閱讀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讓天賦自由》-肯.羅賓森,盧.亞若尼卡
此分類上一篇:《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蔡穎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