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6 11:53:59| 人氣14,272|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立冬閱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初冬悅讀:24節氣「立冬」

「立冬」,十月節,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間 ,恰逢孟冬時節,蓋始於公曆十一月七至八日間。黃經二百二十五度。「立冬」的到來代表著冬天的來臨秋去冬來,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的立冬,在古代農業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禮記》說:「立冬盛德在水,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立冬」這一天,在臺灣有一個習俗,就是所謂的「補冬」。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進補以恢復元氣。 此時水稻收割已結束,「稻成熟,入冬田頭空」。 除了冬令進補農人還會以立冬當日的天氣來預測來年是否豐收,『立冬先封地,風雨受人忌』,立冬當天若有風有雨,那麼來年可能歉收。
 
所謂的「春蟳,冬螃蟹」意是指立春之後的蟳和立冬的螃蟹,肉肥蛋黃甜美可口,在立冬時分,啖蟹黃,品醇酒。肥美的秋蟹,是饕客不會錯過的秋天美味。國內常見的蟹,以海蟹居多,其中又以蟳、旭蟹(琵琶蟹),以及三點蟹最為常見。 活跳跳的蟹,清蒸最能嘗到它的鮮甜,以酒生醃或焗烤、炒炸等,也有不同的滋味。但醫師及營養師提醒,吃蟹時,要特別留意鮮度,不新鮮的螃蟹含大量組織胺,吃入體內可能出現過敏症狀,嚴重時還會嘔吐、腹痛或腹瀉。
 
體內藏汙納垢 避免生食
紅樓夢裡的中秋螃蟹宴及詠蟹場景,是秋天吃蟹最有名的例子之一。螃蟹性寒、味鹹,且以小生物、腐食為生,鰓及胃腸裡暗藏髒汙,應去除乾淨且避免生食,烹煮時,加入薑絲及醋,一方面去除寒性,還兼具殺菌功效。 秋蟹多膏、黃,因含有性荷爾蒙,有補腎、強壯筋骨之效,但因膽固醇含量高,不能吃太多。在古代,螃蟹還能用來外敷,治療皮膚接觸漆樹所生的漆瘡。
 
易過敏體虛寒 少吃為妙
也因為螃蟹性寒,孕婦、容易過敏、體質虛寒、胃腸功能較弱的人,最好少吃,嬰幼兒的肝臟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也不可食用。 吃蟹後容易腹脹、起癢疹的人,蒸蟹時放些紫蘇葉,或食用螃蟹後吃一點紫蘇葉,可以中和蟹的寒性、解蟹毒。
 
柿子含有鞣酸忌與蟹食
古書裡記載,螃蟹忌荊芥,荊芥是一種中藥材,可以治風所造成的頭痛,像川芎茶調散裡,就含有荊芥。服用荊芥後再吃螃蟹,會影響藥效,最好避免。 螃蟹不只跟荊芥相剋,也不適合跟柿一起吃。柿子裡含有鞣酸,加上屬性偏寒,在效果加乘的情況下,更容易腹瀉。不只如此,跟香瓜、梨子、橘子、泥鰍及冰水等一同食用,也會寒上加寒,最好錯開食用。
 
高蛋白食物 與肉類相當
蟹肉為高蛋白質食物,每100公克帶殼螃蟹,熱量有141大卡,蛋白質含量有20.9公克,跟肉類不相上下。 除了高蛋白,蟹肉還含有鈣、鉀、鈉、磷、鋅等礦物質及甲殼素等。海鮮的鋅含量比較淡水蝦貝類來得高,而甲殼素雖有減重效果,但因不可能連殼食用,幫助不大。
 
膽固醇超高,一天別超過1/4隻
蟹肉味美,但它也是高膽固醇食物,100公克帶殼螃蟹的膽固醇含量多達296毫克,比一顆雞蛋的200毫克還多,顯見它的膽固醇量有多高了。營養師通常會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00毫克,換算下來,大約只能吃90公克,即四分之一左右的螃蟹。  
 
節氣與民俗
台灣一入十月即有「謝平安」的宗教活動,就是「建醮」,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豎燈篙、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而普施時,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台灣民間相傳,水仙王在此節氣內,由高麗將白腹魚、烏魚、土魠魚驅趕過來,讓漁民豐收。故具有保護神性格,保平安,助收穫。
 
節氣與諺語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無青菜」: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補冬補嘴空」:台灣人的習俗,立冬日要進補,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   
初冬悅讀:立冬「補冬」
 
立冬進補,要根據體質
中醫說,「補」也是預防醫學的觀念,但應針對個人體質不足的部分補強。常見的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麻油雞、燒酒雞等,有助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卻非人人都適合,像體質偏燥熱,如果吃多了羊肉、薑母,會口乾舌燥、便秘,甚至流鼻血;體質過虛,因為「虛不受補」,不宜大補,另外小孩子吃進補藥膳,份量也得減半,最好請教中醫師或合格的中藥商拿捏藥材份量。
 
中醫師建議,進補的藥材,分成補氣、補血、補腎等類,對症調理,補氣藥材可增強免疫、肺氣,若應用不當,會引起胸悶腹脹、食慾減退等症,另外像是罹患感冒、急性腸胃炎、腹瀉時,都不適合吃補。
 
不過,也有中醫師提醒,這幾天天氣依然炎熱,還不適合盲目進補,可考慮改選平補食品,如四神湯。中醫指出,過去立冬進補主要為了調理身體,預防感冒,目前若要進補,可選擇夜市、小吃攤都有的四神湯,常見藥材包括蓮子、苻苓或是山藥;他強調,像麻油雞屬燥熱,其實麻油是「性平」,卻加太多酒及薑母,若只加一兩滴酒提味,使用生薑,即能避免煮出燥熱的麻油雞。
 
中醫表示,此時節吃龍眼粥同樣可預防感冒,不過亦屬燥熱,建議改以杭菊、枸杞、紅棗與糯米煮粥,有清肺、補腎及明目的效果。
 
立冬與進補  
立冬伊始,天氣逐漸寒冷,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處於冬眠狀態。但人的生活壓力並未減少,仍然早起晚睡緊張工作。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斷減弱,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引起大腦皮層機能障礙,血管收縮,局部血液供應減少,體溫調節發生障礙,慢性病患者加重病情甚至發生意外。如何度過冬三月,固然與生活起居相關,而食療養生已成為人們議論的重要話題。
 
怕冷增加「鐵」;火鍋、砂鍋禦嚴寒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 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環境,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0℃左右,糖轉化為脂肪的速度加快,隨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減少散熱,故應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從而溫養全身組織,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強壯,有利於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類、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維生素和纖維素主要從蔬果中攝取,多吃蘿蔔、青菜、木耳、香菇、海帶等蔬菜,常吃蘋果、香蕉、棗、梨、柑橘、核桃、杏仁等果品。冬季少食生冷,吃熱飯熱菜,喝熱水,由於各地氣溫的差異,高寒地區應用大溫大熱之品及甘潤生津之果蔬。
 
中國人善於烹飪,舉世聞名,冬令吃火鍋相沿成習,涮羊肉、什錦鍋、白肉鍋、毛肚鍋、雲吞鍋、海鮮鍋等。冬令還流行砂鍋菜如砂鍋狗肉、砂鍋鴨、砂鍋豆腐、砂鍋獅子頭等。此外,餐桌上的熱粥,也是冬季的美食,臘八粥在全國流行,如在熬粥時,添加肉禽蛋類、水產類、蔬果類、蕈類等配料,就能達到葷素搭配,營養平衡。這些熱乎乎的食品,適量食用,暖意濃濃,禦寒強身。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不足是人體虛弱和致病的原因。扶正祛邪、扶正固本,著力於調節機體的機能狀態,增強體質,防止邪氣入侵。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中醫的扶正祛邪學說,與現代免疫學的「機體的防禦功能和自我穩定功能及免疫監視功能」學說不謀而合。
 
利用補品培養正氣,驅除邪氣。凡用於治療各種虛症,具有滋養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的藥物和食物即為補品。 主張「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國人對食補情有獨鍾。「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令尤為重要,利用食補藉以養生。補虛損,抗寒冷,復元氣,預防疾病,「冬令進補,明年打虎」。
 
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採用不同的補品,歷代本草中記載了多種扶正祛邪的補品:氣虛者用人參或西洋參,兩者均含有多糖類等多種活性物質,有大補元氣之功效;血虛者服阿膠,含有膠原和水解氨基酸及鈣等,能促進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生成;陽虛者用鹿茸,富含氨基酸及鈣磷鎂,有壯腎陽、強筋骨之功效;陰虛者服枸杞子、百合,均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及多種生物鹼等,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等功效。上述補品已製成多種保健食品,貯存、攜帶、服用十分方便。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書名: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作者:高希均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執教,逾三十年。一九九八年後為該校名譽教授,並獲威斯康辛州州長傑出服務獎。曾於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四年後為美國百人會成員。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近年又擔任國立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及國內外民間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二○○二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的有二十餘種,在大陸出版的有六種。
 
內容介紹: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的高希均教授,一九四九年隨父母來台。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九五九年獲得獎學金赴美讀書,從此跨出了再學習的第一步,即本書的寫作原點。
 
本書是高教授多年來提倡閱讀、傳播進步觀念,以及自述學習、為人、做事的文章結集,也兼及他對親人、師友的憶念,對年輕一代殷殷的叮嚀。七十篇短文概分為:卷一投入閱讀;卷二親近典範;卷三深耕大愛。處處可見一位具有遠見的知識份子,兼具了溫暖的心、冷靜的腦,和無比的熱情。
 
他主張: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在新世紀人類越趨激烈的競爭中,有持久的能力學習得更快、更徹底,就是「閱讀救自己」的根本。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序言:閱讀救自己
五十年前秋天去美國讀書,正是尼克森與甘迺迪競選美國總統前夕。他們在一年多的競選中,讓我親身經歷了第一次的民主洗禮;尤其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使來自一個落後地區的年輕人看得興高采烈。選舉結果是四十四歲的甘迺迪變成了美國最年輕的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他的二句話打動了無數人心:「不要問政府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政府做什麼。」甘迺迪的號召使在冷戰中太空計劃已居劣勢的的美國年輕一代警覺:我們真有本領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嗎?
 
生長在抗日戰亂中的大陸,成長在經濟落後的台灣,二十三歲去到優勝劣敗的美國,當時就立刻加深了自己強烈的危機意識:要救自己的國家,先要救自己。救自己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人。靠天生的體力、靠中國人性格中的打拚是不夠的,也無法持久的。西方社會顯示:必須要靠現代方法,才能把每個人化平庸為出色。
 
用經濟的術語說,現代方法就是要把人提昇成具有競爭力、具有生產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人。這個方法就是靠教育。這個橋樑就是靠認真讀書,靠大量閱讀。
 
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國家,教育落後而經濟進步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自己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國會議員也閱讀,媒體人也閱讀,有錢人也閱讀,每個人都是終身閱讀者。
 
因為終身閱讀在西方社會是那麼地普遍,我在那裡相識的朋友幾乎都是我所嚮往的「專業內內行,專業外不外行」。「內行」靠專業精讀,「不外行」靠大量閱讀。自己只做到一半,因此在台灣,我利用所有的場合,特別是對大學生,都強調:大量閱讀對現代人的重要。
 
與年輕朋友交談,我常向他們提醒:不要羨慕那些大官、巨商、新貴;而是要學習那些專業以外也不外行的人!學習他們在專業中,可以沉醉其中;學習他們在專業外,也享有人文情趣。
 
當代管理學者都強調:企業生存最大的關鍵,已不是資源、資金、技術,甚至還不全是人才與創新,而是要有持久的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徹底。企業是如此,政府部門也是如此,個人更是如此。這就是閱讀救自己的根本。要判斷企業領袖或政治人物的成敗,只要認真觀察他們自身及重要幕僚,是否擁有較高的學習意願、較強的反省能力、較大的包容態度、較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持久的閱讀習慣。尼克森就說過:「一個了不起的領袖必定是一個了不起的閱讀者。」
 
今天對台灣社會做出貢獻的那些友人,都是在極度艱困的生活及成長環境中,靠自己不斷的用功與大量的閱讀脫穎而出。他們救了自己,也救了社會:如于宗先、孫震、張作錦、蕭萬長、鄭崇華、賴英照、曾志朗、吳清基、黃春明。
他們提供了讀書、為人、做事的良性示範。
因此我要告訴年輕一代:在所有的選擇中,閱讀最重要。
我深信:讀書不輸;讀書一定強。
這本小書收集了七十餘篇短文,寫作的時間涵蓋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文章的核心思維是提倡閱讀,傳播進步觀念。感謝我們二位優秀同事項秋萍與余宜芳的細心編輯及師大中文系黃昱樹同學的參與,能在極短的時間中編印出來,紀念五十年來自己學習的腳印。
 
高希均
2009年10月10日台北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書摘:新讀書主義
不再為應付考試而讀書;不再為應付就業而讀書。
傳統上,讀書人有他們清高的情操,但是「讀書」的動機,卻蘊涵濃厚的功利色彩。在今天升學主義與考試主義主宰一個人早年的命運時,讀書、考試、就業,就變成了一個痛苦的三級跳。當「讀書」淪落到如此的工具化與世俗化時,怎麼還可能有「讀書樂」?從幼稚園到大學,在二十年的讀書壓力下,誰會不厭惡讀書?

這正是今天台灣讀書風氣低落的一個根本原因。「新讀書主義」,所要提倡的不是消極地從「苦」讀書中得到「新」樂趣,而是全面改變對讀書的心態。不論自己已經就業或者還在求學,首先必須下定決心告訴自己:
不再為應付考試而讀書;
不再為應付就業而讀書。

減少了讀書的強迫性,就增加了讀書的寬廣性。進入社會,再用功的學生也會立刻發現:在本科學業上,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其他知識上,書到用時更恨狹。我們的大學教育中最欠缺的就是通識教育。因此一般大學生對本科以外的知識,從科學到人文,從藝術到宗教,都幾乎是「功能性的文盲」。

「新讀書主義」者,所追求的就是透過全方位的讀書,使自己,使家人,使同事,使朋友成為一個全方位的現代人。

這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對自己,也是對自己所關懷的人的新要求。
讀書是無法由他人代勞的。讀書是要自己投入的。一旦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能自己體會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的哲理。愛讀書的人,一定讀過不少專業以外的閒書,一定讀過不少看來沒有實用價值的書。那些曾經拿過博士學位的首長,常見他們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桿、在宴會席上乾杯、在公眾場合上高歌,就是看不到他們在談書。

讓「新讀書主義」者,來共同提倡,也更要身體力行:
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
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我們也要告訴社會各界:
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1993年11月〉 
書摘: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 ─在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
 
(一)教育是「軟實力」的根源
做為一輩子的教書人,還是希望對那些畢業同學在離開母校之前,再做最後一次的叮嚀。今天有八千多位台大同學畢業,其中一半是大學畢業(4525位);另外有3470位取得了碩士學位,463位取得了博士學位,355位取得進修學士。若干年後,今年的畢業班中一定會有像田長霖、許倬雲、孫震、白先勇、黃達夫、溫世仁、羅曼菲等等這些優秀校友的表現。這是台灣大學對社會最具體的貢獻。
北大人說:「北大的命運,就是中國的命運。」
台大人可以引伸地說:「台大人的成敗,就是台灣的成敗。」

台大的畢業生幾乎囊括了各領域大部分的頂尖人才;幸虧還不是「贏者通吃」。去年底,遠見》雜誌在外商大調查中問他們最佩服的企業家,依序是王永慶、郭台銘與張忠謀。
 
他們都不是台大人,這是否更襯托了台大辦學的理想,不全在創造有形的財富?
剛好三十年前(1997年),我到台大商研所教書,「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就是在那一年寫的,當時引起不少討論。這個觀念十分平實,但十分不容易落實。
三十年後的今天,還值得跟大家分享,因為「白吃午餐」還是盛行,這就警告讀書人:要做一個傳播進步觀念的人,就會不斷地遇到挫折。「白吃午餐」是在告訴我們:
(1)什麼事情都要付出成本,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2)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誤以為自己可以一廂情願的占便宜。
(3)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必須要在二者之中做一痛苦的選擇。
(4)追求任何政策目標,不能空開支票,任何政見的兌現必須要付出代價。
(5)即使自己沒有支付,即使這一代沒有支付;也一定有別人以及下一代在為你支付。

近三年來我又在鼓吹另一個觀念。那是哈佛大學奈伊教授(Joseph S. Nye Jr.)所提出的「Hard power」與「Soft power」。「Hard power」是指一國以軍事上的強勢來壓制對方,完成國家政策目標;「Soft power」是指一國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優越性或道德性,展現其吸引力。硬實力的代表是飛彈、潛水艇、人造衛星;軟實力的象徵是民主、法治、人權、平等;更反映在社會開放、藝文蓬勃、生活品質等各層面。
「軟實力」是使別人喜愛、羨慕、學習的一種實力。軟實力的使用是民主政治的特徵。當領導人具有道德情操、文化素養、政治願景,以及切實可行的政策,軟實力就會創造政績。
 
奈伊教授指出:硬實力容易贏得戰爭;但需要軟實力才能獲得和平。「軟實力」當然不是「軟弱」,它是一種「以柔克剛」的實力。現任美國國務卿萊斯過去就說過:美國的價值不能僅靠劍(硬實力),還需要靠橄欖枝(軟實力)。這與美國羅斯福總統在半世紀以前講的話相近:「手上拿了大棍子,又會輕聲說話,這才算是聰明。」 當1980年代「日本第一」的稱讚橫掃西方世界時,歐美學者在驚駭中冷靜地問:「全世界最好的大學、研究所、企業研發中心、科技中心、博物館、交響樂團在哪裡?最好的科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師、醫生、建築師、藝術家、音樂家在哪裡?」答案是絕大部分不在日本。他們得到了一個可以急起直追的結論:「日本的『軟實力』還不強,要變世界第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著1990日本發生了「失落的十年」。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是那些擁有「軟實力」的偉大人物: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莫札特、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恩;他們散發了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芒,他們對後代子孫充滿了吸引力,他們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文學、音樂、科學、民主思想、人權平等。近代中國出現了孫中山、胡適、張大千、貝聿銘、楊振寧、李政道。在台灣我們還可以驕傲地加上林懷民、李安、王建民等。 所有的軟實力,都植基在教育與文化。沒有普及的教育及深厚的文化基礎,一切的進步、創新、發明都變成空談。
 
(二)五個自我要求
面對難以預測的21世紀,在你們成長的二十多年中,台灣經過了三個關鍵性的階段:1980年代開始的「民主化」,199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以及近十年的「邊緣化」。
「民主化」帶來了自由、民主、開放;可惜因為法治的欠缺,也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全球化」帶來了資金、科技、資訊、人才的流通;可惜世界不是平的,產生了贏家與輸家,也更擴大了貧富的的懸殊及環保的危機。「邊緣化」則是台灣特有的現象,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的僵持,當全世界—特別是日本、其他三小龍、東南亞各國—均因大陸市場之崛起共蒙其利時,台灣則逐漸在國際舞台上被「邊緣化」(less relevant)了。
 
2007年的畢業生,經歷了民主的洗禮,目擊了全球化的浪潮,此刻卻生活在被邊緣化的陰影下,那麼,我們要如何自衛?如何突破?我建議五個「自我要求」:
第一:靠自己的專業,立足社會。
第二:靠自己的人品,受人尊重。(比「專業」更重要的是「人品」—「台大人」是人才,更是有「人品」。孫前校長近年來不斷鼓吹「倫理」、「道德」的重要。)
第三:靠自己的終身學習,不落人後。
第四:靠自己的愛心,參與公益。
第五:靠自己言行一致的示範,關心地球,特別是第三世界的貧窮與疾病。
 
(三)跨越五道門檻
一般來說,我們的年輕人最需要自我增強的是:外語能力、人文素養及世界觀。 講得更具體些,我希望現代的年輕人都是杜拉克所謂的「知識人」(knowledge worker)。我要以一位英年早逝傑出的台大校友溫世仁為例。他是1970台大電機系畢業,次年進台大電機研究所,不幸於四年前去世。他的去世,帶給台灣與華人世界極大的損失。台大要引以為傲的培養出了這樣一位有分寸的人,這樣有創意的科技人,這樣慷慨的企業人,這樣一個全方位有成就的人。
 
他在台灣與大陸出版過二十餘本書,多本也譯成英文、日文及韓文。這麼多豐富的著述,是他遺留給人間最大的財富。與他十餘年的交往使我了解到他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跨越了五道門檻。
(1)跨越了科技門檻,進入了人文領域,擁有了人文心。
(2)跨越了本土門檻,登上了世界舞台,擁有了世界觀。
(3)跨越了兩岸門檻,走進了中國大陸,擁有了中華情。
(4)跨越了財富門檻,展開了大量捐贈,擁有了奉獻熱。
(5)跨越了意識型態門檻,變成了新台灣人。
這正是一個出色知識人所應有的格局。在此刻的台灣,「出色」還要有一個新的註解:「出色」是超出「顏色」,或者是「色盲」。這些知識人,不問藍綠,只問對錯。
台大這麼多傑出校友出現在你們前面,一定帶給你們很多的inspiration!
 
(四)哈佛的學風
這一個月也是美國大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日子。如果這是哈佛的畢業典禮,我猜想演講者還是會強調哈佛所鼓吹的學風:
(1)崇真求實。
(2)人際溝通。
(3)倫理道德。
(4)多元智慧。
(5)跨域整合。
這個世界在不公平中還是有公平。
進了哈佛可以學到這些;不進哈佛,何嘗不可以免費學到這些!美國人說,被拒哈佛門外的股神巴菲特,幸虧沒有進哈佛,否則美國社會可能多了一個象牙塔內的蛋頭教授,但2006年就會少了他捐獻的361億美元(相當於11,552億台幣)。
我要送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一首傳誦當代的詩:The Road Not Taken最後兩句給諸位: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前途。
各位親愛的畢業同學,台大人不趕時髦,不湊熱鬧,不一窩蜂;台大人獨立思考,探索創新,奉獻回饋。藍色的海洋與綠色的大地正等待著你們用心的投入。謝謝大家。 
初冬悅讀:如何測量一本書的分量
梁文道
收到Kindle之後,我最意外的是它的外形竟然如此輕薄時尚,完全不像圖片裡所顯示的那麼累贅呆板。就連《青年潮流》雜誌的記者看了都說酷,認為它會成為新一代的「潮物」。就在這具單掌可握的小小白色器具之中,我存放了三十多本書,然後它還剩下一千四百多本的容量。放進書包,帶上飛機,一本書和一千五百本書是沒有任何分別的,於是書的重量就完全成為一種沒有意義的概念了。
 
「擲地有聲」是以前形容一本書分量很重的成語。這個分量首先是物理的,它真的很厚,重得你手一放,地上就要發出一記悶響。然後它是抽象的,你必須要用盡全力,才能逐頁前進,穿透它那難以窺測的深度。當然,一本書的物理重量和它的抽象重量是不必然重合的,我們都見過太多頁數極多但過眼即忘的廉價小說,也知道有些薄薄數十頁卻能窮人一生的經典鉅著。
 
然而,「鉅著」這樣的字眼豈不一直在暗示著我們對於書籍的某種固定想望?我們總是期盼一本書的具體實在能夠配得上它的抽象存在,總是覺得一部著作的尺寸、重量和外延能夠在空間中恰如其分地彰示出它內容上的幅員。更精確地說,每一本你看得見摸得著的書都應該是一座隱形王國的一比一地圖。
 
我還記得大學二年級那年苦讀海德格《存有與時間》的經歷。大概是在進行至一百多頁的時候,我被卡住了,接著整整一個星期我都停在原地,怎麼讀都讀不下去。我走過的那一百多頁和我仍未得見的那三百多頁都是真實可感的。那些頁數不只是一堆數字的系統編碼,還是占據空間的一疊紙張。每天我從宿舍背著它到山上的圖書館,每一天它都要比前一天更重;我心慌亂,直冒冷汗。
 
如今你又應當如何測量一本書的重量?如何探明一部書與另一部書的分量差別呢?王穎曾經在他導演的《煙》裡頭介紹過替煙測重的辦法,那就是先把一根菸放在秤上,然後點燃它,再去看看剩下的菸灰有多重,於是就能得到煙的重量了。所以我將我的Kindle小心放在浴室的磅秤上面,再從檔案裡刪掉《存有與時間》。很奇怪,我發現它的重量竟然是零;輕如鴻毛。
 
初冬悅讀:心的誦讀師
 
書名:
心的誦讀師
 
作者: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1968年出生。現為電腦工程師,居住在哥本哈根。
本書為作者構思長達五年的第一本小說。自幼熱愛閱讀的他,在這本原創作品裡,藉由謎團般的故事情節,探討深埋心中多年的疑問:「如果書會殺人?將會是什麼景況?」他初試啼聲就躍升暢銷作家之列,於丹麥發行之後贏得熱烈迴響與好評,隨即享譽歐洲各國,迅速售出英、美等十七國版權,成為國際文壇注目新星。此書並已售出電影版權。
 
譯者:
呂玉嬋
藝術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債與償》等十餘本書。
 
內容介紹:
如果書會殺人?將會是什麼景況?
試著想像,誦讀師的天賦。他們能夠透過你閱讀時,影響你對文字的感受。他們用奇異的故事引誘你,在虛擬的世界中變幻戲法。只不過,是由他們來決定你在想什麼,是他們透過閱讀,在操縱你。

於是,當你的心靈變成他們的戰場時……
你以為你的心無可撼動,但當你展開書頁,誦讀師便可直奔你不設防的心......
15年不曾見面的父親,現在冷冰冰地躺在棺木裡,喬恩沒有流淚,平靜的面對這場告別式。他對繼承父親路卡的二手書店毫無興趣,但覬覦它的神秘組織「愛書俱樂部」,卻掀開了誦讀師的秘密,讓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生死未卜的冒險之旅...... 
 
當路卡意外死亡時,他的獨子喬恩律師面對著父親遺留下這間在哥本哈根的二手書店「路卡書林」。自從母親離奇過世,喬恩已經有15年沒跟父親說過話。但是當書店突然遭遇縱火,喬恩不得不去挖掘家族的過去……
 
原來,「路卡書林」長年隱埋著一個令人驚異的祕密。這是愛書讀者的聚會場所,他們維持著一個自亞歷山大圖書館建立以來就存在的傳統,一種宏偉滂薄的力量。如今,有人想要摧毀他們,而喬恩發現他必須為自己和這群誦讀師奮戰!哥本哈根,一位古董書商之死,一股超乎人類思維的巨大力量,將在它最初形成的地方,重新品嚐操控世界的狂喜。
 
關於誦讀師:
誦讀師就像詩人,他們攫取文字的能量,將想像力揮灑為真實。沐浴在文本的能量裡,歷經千百年的淬鍊,終於成為駕馭文字的超凡舵手,他們運用天賦異稟的穿透力,向人們演繹何謂「躍然紙上」。
 
誦讀師的能力分為兩種:
傳訊者,具有魅惑滲透力的朗讀者。他們賦予文字生命,著魔般的煽動力讓聽者心醉神迷,無法分辨是真是幻。收訊者,擁有敏銳纖細的感受力,他們搜尋文字最深層的意義,與書的靈魂對話,並靜默地潛入閱讀者的心中。
 
初冬悅讀:心的誦讀師
 
推薦:誰說書本沒有生命?
 李立亨
他挺直腰桿,閉上眼睛站定不動,深深地吸氣,品味著泛黃紙張與陳舊皮革的熟悉氣味。隨著鈴鐺聲漸漸消失,他就這樣站了好幾秒。然後才掙開眼睛,打開天花板吊燈。其實並沒有開燈的必要,在同一個地方悠遊了將近五十年,他摸黑也能輕易辨識出方向...
 
這是「路卡書林」古書店的老闆到外地購書回來,走進書店門口之後的景象。隨著作者的描述,我們彷彿也走進了這個愛書人的書店,一起聞聞書香,看看暖黃燈下的書架。接下來,應該是有關這個老字號書店的傳奇,店裡發生的愛情,或者是古書蒐購的艱辛過程之類的故事吧。
 
如果,我們可以有聲有影的走進書本天地。不,都不是,接下來是路卡喝起白蘭地,晃晃悠悠的感受著美妙的閱讀時光。然後,他快速的朗讀起一本古書,然後,我的天啊,他從精巧的隔層書架中跌落下來,然後就被埋到書與塵土之中了。
 
路卡的兒子律師喬恩,被父親的長年夥伴伊凡森找回來。已經跟爸爸多年不來往的他,認為伊凡森就是最好的繼承人。其實,就連我們剛剛目睹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讀者們,也都舉雙手贊成這個建議。但是,不行,老路卡不會同意的。因為,路卡是一種可以用心讀到別人在讀的書的「誦讀師」。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可以好好發揚這個特殊的傳統。
 
所謂的誦讀師,他們可以經由特殊的朗讀方式,有聲有影的走進所有作家所描繪的世界裡。感謝丹麥作家米凱爾.柏克嘉,讓我們可以隨著喬恩,從零開始走進這種理想的讀書方法—誦讀—的天地裡。但是,這麼美妙的閱讀方式,當然也會伴隨著其他不美妙的玩意兒。畢竟,這種誦讀方式只允許你用你看到的五彩花朵,去理解整座花園的一切。
 
誦讀師既然可以看穿書中的世界,他也能讀懂閱讀者的心。可以透過誦讀賦予文字生命的人叫做「傳訊者」,可以接收文字最深層意義的人,則叫做「收訊者」。當誦讀者同時具備這二種能力的時候,威力無人能擋。 事實上,路卡的死,就跟這二派人之間的衝突有關。
 
誦讀師的閱讀力,跟馬奎斯有關,和唐吉訶德有染。懸疑小說,或者說,驚悚小說,讓讀者跟隨主人翁去解開謎團的小說,在全球書市一直擁有不少的讀者群。通常,解開謎團的人並不是警察或偵探,所以,我們沒法將之稱為偵探小說。不過,掀開謎底之前的抽絲剝繭,掃除迷霧過程的蛛絲馬跡,的的確確也讓我們的心理處於搭乘雲霄飛車的狀態。
 
閱讀的樂趣,就在我們隨著書中人物穿街走巷,跳躍於歷史及過往場景中,一點一點被累積起來。《達文西密碼》的丹.布朗,以及《天使遊戲》的卡洛斯.魯依斯.薩豐,都是這類書籍當中的佼佼者。「誦讀師」這本來自丹麥的作品,帶我們走進的是,台灣讀者所不熟悉的北歐天地。
 
寒冷的地帶,人們似乎比較容易聚集在一起。誦讀師這種可以讓書的生命,躍然於紙上的想法,似乎也很像眾人輪流說故事所會出現的場景。然而,作者還更進一步的深化誦讀的力道:收訊者跟傳訊者合作,可以改變讀者對於書籍的理解,並甚而捏造,或讓讀者完全信服文字所傳遞的指令。
 
誦讀師閱讀邏輯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力,跟馬奎斯的魔幻寫實有關,和唐吉訶德式的天真有染,更與希區考克從細微處探索的態度,脫離不了關係。

讓我們對於書本與文字的生命,有了另一層認識。當文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口語傳播是文化傳承、傳說散播、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每個聆聽者在接收訊息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經驗與回憶來補語言之不足。文字的加入,則讓我們對於書籍所描述的事物,多了想像力跳板的支撐。因為米凱爾.柏克嘉所塑造的誦讀師,使得我們對於書本,對於文字的生命,有了另一層的認識。
 
這層認識,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隨著書籍的一遍遍閱讀,書的能量也會隨之增加,這個能量還會累積到建築物和所在空間裡。相反的,書本如果沒有經過閱讀,這本書就是「死的」。還有就是,人在閱讀的時候,必須隨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閱讀文字,否則,閱讀也會產生失控的狀態。
 
因書開始的因緣際會,最後也要因為書而回歸寂靜。閱讀「誦讀師」而生的心情糾結,後來也就化為了對於文字的溫情與敬意。這趟因閱讀而起的旅程,因為書本而變得精采無比。 
誰說書本沒有生命呢?
 
初冬悅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是一首大文豪蘇東坡寄贈詩作品。前二句對仗工整,表面上只是在寫初冬的景色,其實卻暗遇人生,中年歲月,雖然不像年輕人那樣青春奔放,已不再有碧綠的擎雨蓋,但卻有歷經挫折動燙後人挺立不屈的風骨節操,就像殘菊,儘管容顏不再艷麗,但枝條愈歷寒霜,卻愈見挺拔。
 
而且人過中年,也是收穫的季節,以往在學業上,為人修養上、藝術造詣上的耕耘,只要能堅持不放棄,日日月月的陶冶培育,到中年的階段也都能也所成,正向是橙黃橘綠的成熟時期,豐收在望,後福無量,所以三、四句詩人殷切的叮嚀朋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要朋友千萬珍重,這首詩流利簡明,有寓意豐富,尤其是全首都以寫景為主,並不寫情,但對朋友的深情慰勉卻自然流露,實在是直得我們反覆咀嚼玩味! 
 
宋•趙令穰《橙黃橘綠》
絹本設色畫冊 24.2x24.9 cm
《橙黃橘綠》趙令穰小景山水的作品典型。此幅畫取蘇軾的詩句入畫,詩云:「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斗方的冊頁之中,畫家使用柔和的筆觸與絢麗的設色,營造如詩般清麗、雅致的情景,將蘇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理想發揮到極致。
 
在畫中,畫家採用平遠和對角線的構圖,將橙橘樹、野菊、水禽等母題放在畫面的邊角,中間一帶為開闊的沙洲河曲,此種「近岸廣水、曠闊遙山」的闊遠設計,正是小景山水所追求的空間美學趣味,影響了李唐、馬遠為首的南宋繪畫的發展。
 
畫家以逼近的視點,細心描繪近景的物象。坡岸、橙橘的主幹用墨筆勾勒、皴擦;樹葉、果實、野菊等皆用色直接點畫,墨趣和敷彩交融,絢麗的色彩躍然畫上。畫中另一個吸引人之處,是趙令穰所擅長的大氣氤氳法。為雲霧所遮蔽的樹叢向畫面的右上角延伸淡去,畫家利用它來營造「微茫」、「若隱若現」以及「物象出沒於空曠有無間」的景象,讓觀者的想像力在其中馳騁,塑造一種縹緲、迷濛的詩意氣氛。
 
在兩岸邊際的水渚長滿叢葦和野菊,有雁鳧等水鳥或棲或翔,穿梭其間。這些出現在畫中的母題,與北宋初的詩畫僧惠崇所擅長的「汀渚水鳥」這一類江南畫風有關,因此米芾稱趙令穰「所作多小軸,甚清麗,雪景類世所收王維筆,汀渚水鳥,有江湖意」。此畫的對幅有「內府書畫」、「德壽」南宋內府收藏印,和宋高宗所題東坡詩文一首。宋高宗對蘇軾的文學、書法極為熱愛,他很清楚的點出趙令穰此畫的畫意乃是根據「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詩而來。
 
畫家:趙令穰,字大年,汴京人。宋宗室,太祖五世孫。自幼即好讀書,有美才高行,喜收書畫名蹟。與蘇軾、米芾交往,學東坡作小山叢竹。擅畫山水,多作小幅,畫汀渚水鳥,有出塵脫俗之姿,雪景類王維。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4,272) | 回應(23)| 推薦 (34)|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冬季閱讀: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此分類上一篇:秋季閱讀:閱讀希望,分享夢想。

言輕
喔,立冬了,真好
2009-11-06 12:50:20
讀.冊.人
「立冬」,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的到來代表著冬天的來臨,秋去冬來,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

「立冬」這一天,在臺灣有一個習俗,就是所謂的「補冬」。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進補以恢復元氣。所謂的「春蟳,冬螃蟹」意是指立春之後的蟳和立冬的螃蟹,肉肥蛋黃甜美可口,在立冬時分,啖蟹黃,品醇酒。

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冬季寒冷,需要養生,有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飲食調養更要遵循「秋冬養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食生冷,食用一些滋陰補陽,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不足是人體虛弱和致病的原因。扶正祛邪、扶正固本,著力於調節機體的機能狀態,增強體質,防止邪氣入侵。利用補品培養正氣,驅除邪氣。「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國人對食補情有獨鍾。「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令尤為重要,利用食補藉以養生。補虛損,抗寒冷,復元氣,預防疾病,「冬令進補,明年打虎」。
2009-11-06 13:32:05
讀.冊.人
能勤德業惟良友;有益身心在讀書;
著書豈在求名利;提筆總為益世人。
因為,對閱讀的渴求,我們存在。因為;對書的眷戀,懷抱著無盡希望與熱情,不放棄勇敢向前的機會! 正如靈魂對智慧的極度依賴;貼近心靈快樂,是那知識永恆的追尋。
2009-11-06 13:38:48
小颱風
讀冊人,大師風範
重文化,默默前移栽植讀書的火種,令人佩服!

時令下
盼您知而行之,珍重保重!

午安~
2009-11-06 15:51:52
小颱風
更正

潛移栽植讀書之火種、良苗
2009-11-06 15:54:30
好攝客-------小煌
拜讀囉~
2009-11-06 22:09:12
斷章
這首蘇軾贈劉景文詩我也很喜歡...^^
2009-11-07 21:03:10
Ken
Is it
橙黃菊綠時
or
橙黃橘綠時?
2009-11-10 04:20:29
版主回應
Dear ken 您好:

歡迎您來,感謝朋友細心提醒。
夏已去,荷葉枯,菊花殘,秋意盡,如今正是橙黃橘綠的冬日好景。人過中年,也是收穫的季節,以往在學業上,為人修養上、藝術造詣上的耕耘,只要能堅持不放棄,日日月月的陶冶培育,到中年的階段也都能也所成,正向是橙黃橘綠的成熟時期,豐收在望,後福無量,所以作品中三、四句詩人殷切的叮嚀朋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要朋友千萬珍重,這首詩流利簡明,有寓意豐富,尤其是全首都以寫景為主,並不寫情,但對朋友的深情慰勉卻自然流露。
2009-11-10 11:01:09
昱孚
你的圖片都好美喔!
2009-11-10 18:07:53
Ken
Love your website. I've learned a lot from you. Thank you.
2009-11-10 18:23:13
小壯哥
寫的很棒
讀的有點小累
分開讀可能輕鬆許多喔
老實說
我也喜歡吃螃蟹
不過近兩週自己煮了不少螃蟹
吃到怕怕喔 哈哈
2009-11-11 20:00:09
楊風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2009-11-12 10:50:45
小扉
讀冊人您好,星期五聽廣播介紹一週喝兩三次綠豆當茶葉一樣泡開水,綠豆皮不要破,喝綠水,對皮膚非常好,提供嫂夫人參考
2009-11-15 16:36:44
a_bin
謝謝分享!
2009-11-15 18:17:40
瑪友友
借來向陽的【立冬】,問候讀冊人好~



隨寒風入山,棧道危橋
一路奔逐青苔咬住的地表
飛霧從另一座山的身後
迅即掩住,踩涓細的
水聲,叫醒了冬
又迅即離去。留下
松樹幾株,依舊堅持
不為季候風所動的綠
以及陽光,敲叩著台灣杉
像啄木鳥敲叩著清晨一樣 

像啄木鳥敲叩著清晨,一樣
陽光敲叩在中央山脈的背上
放眼左右,望北向南
百餘座山頭爭相探入
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空
危哉險矣!北風也因而驚懼
岩岸之後是大洋
砂岸之前是海峽
冬,畏畏縮縮在雲中
忍不住叫出:Ilhas Formosa
2009-11-16 17:22:32
小洋子
立冬,萬物收藏也

聽到就覺得一陣感動
彷彿一切的包容全萎縮在它之上...
2009-11-16 22:17:12
旅人
僅僅一次當人的經驗

http://mypaper.pchome.com.tw/wayfarer12/post/1320290776

晚安
2009-11-16 23:38:25
紅軍
不愧讀冊人~
筆觸-處處是文章
口懸-顯顯讀書人
在在灼知良言~ 呵~佩服 感言之
2009-11-16 23:52:46
Lazybone
看到你的小飲食叮嚀
突然想到古早版的農民曆
覺得好溫馨啊 ^^

冬天將至 穿暖些喔
2009-11-17 13:58:42
scflower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宋歐陽修
2009-03-26 10:11:/


"水雲間"已成過往甜美的一個小角落了
歡迎您來我的新居逛逛
很抱歉這麼久才來回覆
謝謝您贈送的好詩

祝您冬日安好
2009-11-17 21:24:51
眼鏡
真希望我有讀冊人萬分之ㄧ的文采
那有多好啊...
怪學生時期不好好打下國文基礎...
2009-11-18 16:00:17
楊風
晚安
再賞
2009-11-18 23:35:35
Benetton
好棒,怎會文筆這麼優?真是讀冊人。
2009-11-19 22:46:3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