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2 15:46:52| 人氣4,8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賭博的心態對期貨交易的啟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賭博的心態對期貨交易的啟示

賭博的目的,並非純為了贏錢,因為它還是一種富有吸引力與刺激性的娛樂,能夠滿足精神上的需要,站在賭博上的立場而言,賭博者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取我勝利,即是沒有金錢上的輸贏遊戲,參加者也總是渴望能夠獲勝並打敗對手的。

  這種渴望獲勝的心態,充分反映了人的好勝天性,是無可厚非的,可是,人們常說:逢賭必輸,也就是說賭博獲勝好像是不可捉摸的東西,未必如此,如果我們深入地研究一下,不難悟出其奧秘,“賭博”本身具有兩種特點,一.是鬥智或數學,二.是機會或賭運。

  賭本控制

  穿越乾旱的沙漠,要準備足夠的飲水,始能走完全程。進入賭場,也需準備足夠的賭本,才能從容應戰,走在沙漠中,一定口乾舌燥,需要喝水解渴,但是每天飲水,必須要有節制,否則尚未到達終點,就已人仰馬翻.要將賭本分配到每一單位賭局中的另一個原因。

  時間控制

  賭場經營,無分晝夜,且全年無休,所以安排進場與出場時間,必須心平氣和,從容以對。通常每次戰局以不超過3小時為原則,每局中間應休息1小時以上,保持精神飽滿,士氣才會旺盛,財富總是隨著氣勢而行,況且清醒的頭腦,才能計算出正確的機率。至於資金的規劃,應根據在賭場停留總時間來作分配。譬如說:預計停留5天,就應將賭資分成5份;每天可以動用的賭資,再依照每日局數分配,而注碼的調整就是根據每局賭資的多少來運作,從積極面來看,好的注碼控制是創造更大財富的關鍵,從消極面來看,實施分配製的注碼控制,是避免失敗的防禦武器。

  自我控制

  進入賭場,進行賭局之前,首先必須針對自己實施心理建設,其目標是要在自己冷靜的時候,明確地提供自己一些限制,這些限制包含賭資上限,注碼上限,時間的運用,贏的策略,輸的策略,以及一些自我的限制,唯有在頭腦冷靜的時候,才能充分主宰自己的命運,儘量避免在慌忙之中任意行事。

  要讓注碼有所依據,其他的限制與規則就必須事先設定,不論總金額的大小,都有其固定的比例。每個賭客財力不同,所設定的目標自然也會不同。來自不同地方的賭客,停留在賭場內的總時間更會有所差異。如果都使用固定模式,就會顯得乏味而毫無藝術與技術,更遑論與賭場一爭長短,非得等到失敗臨頭,才發覺破解之術登場已晚。

  當你走進賭場,首先就應該告訴自己,這一切的主宰就是你自己,要贏多。贏少或是輸多輸少,要繼續要停止,全在你一念之間。想達到贏錢的夢想,你必需要認清自己與生俱來的特徵,它可以引導你突破重重障礙,達到顛峰,進入一個超越你固有想像範圍的境界。

  急躁易怒之人

  過度緊張之人

  患得患失之人

  沒有節制之人

  意志不堅之人

  拼命三郎之人

  不聽勸告之人

  得意忘形之人

  乍看之下頓覺蕓蕓眾生的缺點,幾乎全在榜上,換言之,未經改造之人根本不適合參與這樣的投資行列,平凡之人怎會是賭場的對手?當然這意味著為什麼賭場總是最後贏家的原因。

  人們為了達成生活上的某種目標,必須付出自我改造的代價。在求變的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方式,透過賭來求變也不失為最佳的途徑之一,只是閉門造車的代價往往過高,吸收別人的經驗來改造自己,就成為既省時又省錢的快捷方式了。

  情緒控制

  生命中又有多少像這樣的投資理財機會?

  第一個階段是先存滿四十萬元的存款,為了有效地培養失敗的體驗,你得先提撥二十萬元的學費,以最壞的打算來進行磨練自己,雖然你已經很小心很謹慎地與賭場週旋,但多半的結果是你仍然無法保住手上第一次提撥的二十萬,為了使初期的二十萬發揮最高的效能,你必須以時間來換取空間,以小投資或倣真操作來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曾經有過演講經驗的人都知道在初次上臺演講之前,不論你在鏡子前面練習了多少次,一旦真實臨場仍然無法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緊張的情緒,賭場的經驗也是如此,若是未經真槍實彈的廝殺終,將淪為紙上談兵的空想。

  為了孕育一個突破首先你得開始存錢,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將多餘的閒錢用時間去累積,它眼前看似不甚理想的工作,卻顯得無比的重要在沒有獲得更好工作前,你必需沒有抱怨地從事眼前的工作,因為你得靠錢過日子,在這個階段中你要養成節檢的習慣,否則你將永遠無法出發,金錢是很奇妙的東西,只要你能照計劃去執行,你所預期的數位就會適時展現在眼前,通常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存錢的人,都可以成功地得到滿足。

  首先你得建立一個投資理財具有風險的概念,如果不能忍受失敗的風險,就應退出這場競賽,得失心太重的人將無法順利完成突破性的工作。

  懂得放棄追求不應得的富貴,才會擁有原先屬於你的事物。如果不是心存貪念,又怎會捲入這場讓人身心備受折磨的賭局!前面曾經提到為什麼新手上陣常常贏錢?因為新手上場只為好奇、好玩,沒有患得患失之心,在貪念還沒有滋長之前,不會迷失;所以要成為贏家,首先得把自己訓練成為沒有感覺的機器人,為了防止在桌上流露真情,又必須再找一個陪打監督。人是很容易與自己妥協的動物,試想帶著老婆去逛花街,怎可能出軌?當你弄明白其中的訣竅時,你還會輸這麼多嗎?

  優勢與劣勢

  面對賭場要懂得掌握優勢,避開頹勢。將優勢不斷的串連與累積,就能取得致勝的先機,而所有的劣勢,我們也得學習去認知和處理。

  先談什麼是優勢:

  賭場全年無休的24小時服務,賭客則可選擇好時機進場及出場;但賭場確不能因獲利而停止賭局。

  賭客可以選擇性的下注,更可以任意的加減注碼。

  爭取高退傭及賭場附帶的優惠條件。

  有時賭客可以賒欠賭場,而賭場卻得付現給賭客。

  再談劣勢:

  賭場的籌碼無限,賭客的籌碼卻很有限。

  賭場有三班制,個人體力卻無法持續。

  賭場沒有情緒,賭客的情緒卻難以控制。

  賭場懂得運用組織,賭客卻多是單打獨鬥。

  充份地去掌握賭客的優勢,卻讓賭場的優勢無法得逞,我們只要有耐性,冷靜地遵循趨吉避兇的法則。賭場裏的財富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輸的策略

  如果閣下很失運,一進賭場就受到打擊,輸光了每局的基本配額賭資,則應內心等待時間過去,尋求在另一局重新開始,如果在贏的過程中,任何一次最新資本額遭遇失敗,也應毫不猶豫地結束賭局,微笑離場,絕不可動用已裝入口袋的原始資本額,這就是輸的策略。

  贏的策略

  平常應以小注碼投入,50元至500元之間皆可,如果牌路不錯亦以基本注碼。每當判斷機會來臨,要以總注額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投注,也就是說大注碼為三佰或四佰元,如果幸運,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贏得壹仟貳佰伍拾元的每局資本額,一旦擁有了總額二仟伍佰元時,應將原本的原始資本額收入口袋。用贏來的壹仟貳佰伍拾元成立最新資本額,繼續用最初的投注方式,同樣地,機會來臨時,應以三分之一的新資本額來投注。如果又很幸運,再次贏得另一個資本額壹仟貳佰伍拾元。此時應提撥壹仟元投入口袋算是初步獲利,留下壹仟伍佰元成立最新資本額,像這樣階梯式的向上發展,如果一路順風,不但原始資本額不斷,最新資本額也會同樣成長,隨著新資本額的成長,最大注碼會一直升級保持在新資本額三分之一的比例。當然,每一位賭客設定的獲利滿足點不一,因此,在贏的階段中,可以隨時喊停,獲利出場。這就是贏的策略。
 

真正的技術分析

A買入人的理由:調整到位,上升趨勢保持良好

  賣出人的理由:頭部巨陰放量

  B買:不是有效突破,下檔強支撐

  賣:可能破位下行

  C買:突破下降通道

  賣:反彈減磅

  D買:有可能衝擊前期高點,紅三兵

  賣:上檔拋壓重,反彈結束

  E買:底部形態

  賣:跌勢不止

  F買:雙底形成

  賣:再創新低

  H買:有效突破頸線

  賣:量能不足

  J理由同A
 

成為一個短線“殺手”的超級盤面教程

短線殺手這個稱號是每天掙扎于股市的投資者追求的投資境界,如何做好短線是職業投資者都在研究的問題。

  首先做短線不等同於今天買明天賣,或者隨意追買上升浪型運行完畢大幅上揚過的強勢股。短線的買點,它指的是一個短線的技術低點並且在圖表上可以清晰地預計隨後將展開一系列的上攻動作。這才是我們追求的最佳走勢狀態。所以筆者更願意將短線理解為“限時投資利潤最大化”。所以,弱勢股的完全轉強是我們購入的最佳時機;強勢股的初期弱化的表現將是我們賣出的最佳理由。

  其次,從道斯理論來看,儘管做短線是短期行為,但是短期行為不是對長期走勢的否定,對一個短線品種的把握應該是看長做短,通常筆者將一個圖形分解為周線,月線,日線,60分鐘線來觀察,只有那些四種週期同時處於波浪理論中上升三浪的股票才是短線安全與收益最大化的保證。當然同時滿足以上條件的股票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如何取捨其中的輕重對於一個短線炒手來說是一個需要把握的問題。

  最後,一個短線炒手同時應該是個基本面分析高手,由於基本面的分析牽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識結構,所以平時的博識應該是每個炒手的自修課程。

  分析一個股票首先從它的形態入手,短線炒手拒絕任何的失去上攻動力的股票,也就是說一隻真正值得介入的股票,其上攻的形態一定要完全完美,這種形態的完美不是僅僅表現在日線圖表上。應該將其展開看成各種週期複合狀態下的攻擊形態。

  最重要的是分時報價震蕩圖上的上攻狀態與上攻氣勢,關鍵技術點位是採取壓單突破還是輕鬆突破。這都是必須考核的指標。從現行券商主力運作的習慣來看前者運用的比較多。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問題是關於上攻的浪型的如何判斷完畢?筆者沒有完全分析清楚,只是提出一些解決途徑:

  第一,大盤的見頂決定了個股的上攻浪型運行完畢。板塊的回調加速了浪型的完畢。

  第二,沒有擊穿前期一年之內頂的股票可以認為是上攻浪型沒有運行完畢。

  所以筆者經常做的股票是一些在前期高點下蓄勢突破的股票。如何判斷一隻股票能夠有能力穿過前期高點這裡面牽涉到一些分析盤面的真功夫,如主力的試盤,夾板,逼倉,壓盤,震倉,倒倉和反技術的高級技術騙線等等。以後的論述中將進一步的闡明。

  主力運作背離與同步在價量等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統計,數學計算,繪製圖片方法是技術分析方法的主要手段。通常技術分析分為五類:指標類,切線類。形態類,k線類與波浪類。這是一個初學者必須掌握的實戰基本技能。我們將著重分析其中的可利用性。
(1)所謂指標類技術分析是指考慮市場行為的各個方面,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給出數學上的計算公式,得到一個體現市場的某個方面的內在實質的數字,這個數字叫指標數值。例如傳統的kdj,macd。大家知道了指標是如何產生的便知道所謂的萬能指標是不復存在的。那些企圖利用某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指標黑馬擒拿術證明自己的指標如何萬能是自己欺騙自己的鬼把戲。

  股市的未來預測性決定了指標是來實戰的,不是靠幾個做了手腳的數據遊戲來安慰自己。這個通病在現在的股票軟體開發商身上很流行。有很多善良的投資者在初入股市的過程中不注意指標的特定範圍和含義,盲目的利用指標進行投資。結果得出了一個指標無用論的論調。其實在我們新興的市場裏主力莊家常利用廣大股民對指標的一知半解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指標一般分為預測型、訊號型指標、交易系統型指標三大類。我們做短線的時候應該知道指標的適用期限才能夠將十八般武器全部使用靈活,達到每戰必勝。

  (2)切線類指標是比較強調趨勢的,趨勢簡單的說便是股票價格運行的方向,某種趨勢形成之後若想改變的話是要有足夠影響它的外力。所以一旦股票處於加速上揚期間的話,持有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當然這種趨勢應該是從長期去把握。切線理論中比較重要的是一些趨勢線與黃金分割線的技巧,這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很重要。適當的應用江恩回調帶的理論可以對你有極大的幫助。

  (3)形態理論與周線理論:由於現階段主力運作週期的加大,長莊股的粉墨登場。日線圖上揭示的傳統理論資訊容易被主力騙線。所以在這裡我引入了一個周線理論。從周線上我們可以以戰略者的眼光觀察股價現在處於何種狀態之中。形態理論的效用才能達到完美的體現。如果只注意所謂的短期日線形態,你將飽嘗主力騙線的苦果。如主力成本區域內做的m頭。從日線看形態極其惡劣。但是從周線看便恍然大悟了,主力的欲擒故縱之心躍然“圖”上,投資者可以大膽堅決吸納。

  (4)波浪理論,這是天才掌握的理論。非一般投資者所能夠把玩。儘管波浪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如同一千觀眾的心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很難達到共識。有個簡單的辦法,實際上可以用周線來劃分個股。只尋找股票的上攻趨勢浪,具體哪一浪我們不管。在上攻浪穿過前期頭部以後慣性漲過數天后,如果有走軟或者滯漲就堅決出局。由於創新高的股票大多數市場人士都看好,主力容易反做。所以對一些創新高的股票要堅決小心對待,一味的看多創新高的股票只會受到莊家無情的戲弄。

  (5)k線理論。這個技術分析常常被主力用來作為騙線。為什麼很多主力喜歡用呢?在與一操盤手的交談中得知,由於大部分股民用的是錢龍盤,對於一個股票的判斷多是基於對k線組合的一知半解,其他的指標多半不看。

  那麼現階段主力是如何騙線的?請首先相信這一點——“市場上都認為百分百**的技術時往往意味著這種技術便開始失效了”。越是人多知道越是容易被主力反運作。舉個例子,上影線反做,由於傳統的理論上影線是代表股價拋壓大,是做空信號。現在好了,主力將其常常用來震倉洗盤,成為逼散戶出局的信號。

  如何區別這種騙線?具體是掌握主力的倉位和成本價位,仔細判斷主力現階段可能做的技術動作,從而不被它所騙。

  蓄勢突破的股票是你的銀行

  筆者觀察了股市的股票運行圖,發現漲的最快又穩的最佳介入時期是前期頭部向下6%的價格區域,這個區域往往是不引起市場投資者注意的地方,大家翻翻每天的漲幅榜,大多數股票是在過頭的時候走的無比堅挺。那麼我們可以在前期頭部以下建倉介入該股票,突破頭部的股票往往會出現一個加速上攻的過程。這是主力為了快速脫離成本區域提高賬面利潤。那麼好了,我們賺上6%之後再來一個5%左右的利潤,每次短線進出10%應不成問題。
這樣比什麼2.5%可要偉大多了。現在問題出來了,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夠突破前期高點,如何判斷順利突破呢?下面來一一介紹。

  1,先決條件:現價格離主力成本區域不遠。如何判斷主力的持倉成本,在分析家系統和指南針系統中有一個移動成本分佈指標基本揭示了主力的成本轉化的過程。具體的運用參考有關分析家實戰技巧的書。第二種方法目測法,是根據密集成交區域的底部放量判斷。一般“元老派”股評都會使用該方法。第三種方法,由於主力的成本往往高於實際成本,並且主力在拉抬股價的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高低不同所耗費的資金又不同。所以筆者製作了一個成本無敵指標,比較準確地揭示了主力的動態成本。實際上很多主力在洗盤中洗到動態成本線軌道處便止跌了。這是肉眼和其他指標無法比擬的。並且一個要突破的股票它的成本線與壓力線是慢慢收斂,充分地揭示了主力在偷偷建倉。只有拿的籌碼與主力成本基本一致,在隨下的一系列短線運作中勝算才能很高。

  2,必勝決招——突破前主力明顯的各種試盤動作。一個主力為了成功的將前期頭部的壓力帶順利突破,往往採取以下各種卑鄙的手段:

  第一高開低走大陰線。這種圖形往往是場內控盤主力早盤高開後快速打壓以至昨天的收盤價附近,使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心態不穩導致出局,以消化前期頭部的壓力。

  第二,上攻未果——眼睛蛇,主力在前期高點附近地區常常利用人們對所謂壓力的“耿耿於懷”,早盤對敲衝高後,尾盤通過幾筆大單將其打下,造成所謂的主力資金實力有限的假像,過了幾天之後又急衝衝的梅開二度,再來一波.

  第三,偷量持續上攻形組合。主力為了達到低位大幅度建倉的目的,常常連續性放量在前期頭部以下地區造成敲山震虎的目的。以便以後完全放量過頂,如果能配合籌碼穿越指標,擒黑馬簡直是易如反掌。

  第四先上後下,有的主力的心思更壞,為了消化前期頭部壓力,達到兼震倉的目的。先向下洗盤再往上做。以上的四種試盤+洗盤的組合方式大概可以將大部分主力的欲穿越前期頭部前的跡象歸納完畢。其他的變化也逃離不了這幾種方式,請讀者爛記於心。

  3,緩慢的上攻趨勢線,通俗點說就是跑道線,在股票進行大幅拉升前都會有一個助跑期,一個能順利通過前期頭部的股票必然會有這一表現。所以這點對把握股票上攻的節奏很有幫助。

  4,特色指標的特殊判斷,筆者自己製作了一個指標是易子成本無敵指標,專門揭示主力的成本區域值,一般成功突破的股票往往是動態壓力線與動態成本線趨於一致,證明主力提高了上攻的步伐,如果再配合程峰的msd指標或者邱一平的威力雷達的話,那真是妙到毫釐。

  短線炒手的心態與素質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做股票炒的便是心態,確實良好的心態是取得短線搏殺成功的前提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心態比技術更重要。提高個人素質則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基本素質低下的人是不會成為頂尖高手的。

  要想成為頂尖高手需要加強自身的修養,這其中的捷徑是多讀有關的文化典籍如《金剛經》,《易經》、《孫子兵法》等等修身養性的作品。如《金剛經》中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皆是如來,”意思是只有你具備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時,才有可能把握規律,把握真理。在股市的征戰中謀略也很重要,孫子兵法有雲: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趨下,兵之形避實擊虛;水因地制流,兵因故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引用到股市裏來,便是要學會變化投資策略取得勝利!”

  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多的。在實戰中我們還要了解各行各業的經濟動態和周邊經濟局勢等等,最終達到戰無不勝。

技術分析的奧秘

市場中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經常出現,多數市場參與者也常有非理性的行為。技術分析交易者的優勢正是通過對股價變動的分析,發現少數資訊優先者的行為,而比其他投資者更快地做出反應。

  技術分析法試圖利用股價過去的行為對其今後的走向做出預測,它認為決定股價的根本因素是股票在市場中的供需關係,而不是其內在價值。在自由市場幾百年的歷史中,一代代投機者把技術分析當作致富的法寶。華爾街的技術分析師大談諸如“支撐和抵抗線”、“頭肩圖”、“50日均線”、“ 波動論” 或“週期論”等等技術名詞和理論,但他們對市場的評論總給人“紙上談兵”和“事後諸葛”的感覺。  學術界早就徹底否定了技術分析法的效力, 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隨機行走論”和有關的“有效市場假設”,從理論和歷史數據中似乎“證明”了技術分析法不可能為投資者帶來優於綜合股指的長期回報。美國大多數職業投資者也只以基本分析法為基礎,他們對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的任何因素都感興趣,但對技術分析師所關心的股價行為卻不屑一顧。

  然而對於包括作者在內的許多短期交易者來說,技術分析法是交易決策的基礎,是長期盈利的保證。我們多年的經驗可以說明,股票市場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可利用的規律,其成功率之高和穩定性之久,遠遠超過了“隨機行走論”可以解釋的範圍。與“有效市場假設”相反,市場中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經常出現,多數市場參與者也常有非理性的行為。技術分析交易者的優勢正是通過對股價變動的分析,發現少數資訊優先者的行為,而比其他投資者更快地做出反應。人類貪婪和恐懼的心理永遠不可能改變,技術分析交易者可以從股價的變化中,發現多數市場參與者改不掉的習慣,進行逆向操作而獲得超常回報。

  為了找到技術分析法的秘密,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凡是在市場中普及的技術指標和交易模型必然已失去了效果。每一個依靠技術分析法的交易者都必須通過自己的摸索發展出一套個體化的、以統計學為指導思想的交易系統。根據對歷史數據的檢驗,交易系統的每個買賣信號必須同時估計出信號正確的幾率,正確時的平均利潤和錯誤時的平均虧損,以及信號出現頻率和相應的年收益率。

  在找到了一個成功的交易模型後,交易者還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資金管理(money management)方法,確定在每一筆交易上投放資金的適當比例。技術分析者對股票的合理價值沒有把握,因此對每一筆交易都要有明確的止損(stop loss)條件。進入交易後,一旦股價到達止損點或其技術狀態受破壞,就必須立即出手,絕不能猶豫。“勝敗乃兵家常事”,技術交易者長期盈利的關鍵是勝時多賺,敗時少虧。發現交易決定有錯後卻不願止損出手而被越套越深是交易者的大忌,是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了充分利用交易模型在統計意義上的優勢,技術分析交易者必須進行頻繁的短期交易,因此交易成本對盈利情況有巨大影響。目前美國股票交易佣金基本為零,也沒有印花稅,交易成本主要是買賣差價,特別是交易者自己的買賣單對股價的瞬間影響。交易資金量越大,股票的流動性越低,短期交易對市場的影響就越大,相應的交易成本也就越高。技術分析交易系統一般更適合於資金量不大、運作靈活的交易者,這是規模較大的共同基金無法有效利用技術分析法的真正原因。

  對於流動性差或交易成本高的市場,技術分析交易系統很難有效。例如目前中國股票市場的交易成本極高,包括佣金和印花稅在內,一次來回買賣的交易成本可以高達交易資金量的0.6%以上。中國股市關於漲跌停的規定又使技術分析交易者無法有效進行關鍵的止損操作。這些特點將使任何技術分析交易系統很難在中國股市長期盈利,技術分析法只能被當作評論市場的語言。

  多數美國投資者只相信基本分析法,使得許多技術分析交易模型可以長期有效。事實上,因為短期交易是個“零和遊戲”,技術分析交易者的超常利潤正是來源於沒有資訊優勢和有非理性行為的其他投資者。技術分析交易者的短期運作加快了資訊傳播的速度,抑止了非理性行為的發生,最終提高了市場的效率,而能在市場中長期盈利正是他們對市場貢獻的象徵。 (作者為美國空時對衝基金總裁)

  技術分析運用關鍵

  將各種指標生搬硬套牽強使用或者閉門造車自編自演的做法在技術分析中是大忌。

  技術分析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其有效性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現,技術分析必須與基本分析相結合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技術分析是投資成敗的利劍,但前提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合理的支配資金,嫺熟的投資技巧,沒有這些條件的技術分析就是99次成功,最後一次失敗也會輕易把你擊倒。

  技術分析,究其本源是相對於基本分析而言的。基本分析法著重于分析基本經濟指標的分析和判斷,以此來研究走勢運行方向和空間,衡量定價的高低,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對圖形技術形態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過去和現在的市場反應,推斷未來價格的走向,與基本分析相比技術分析更側重於研究對象的市場自身特點,而不考慮市場外部比如經濟環境、政策背景等。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價格、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得的。

  一、基本分析判斷長期趨勢準確性較高:由於經濟週期、政策調整等對市場的影響時間跨度相對較長,一旦形成趨勢後,方向比較明顯。基本分析這種根據對影響供需關係種種因素的分析來預測價格走勢比較客觀。所以儘管存在上述缺陷,但只要抓住關鍵因素往往後市預測還是比較可靠的,所以可以用基本分析來把握大的方向。

  二、技術分析判斷短期走勢:技術指標由於其設計上更貼近市場,對價格變化的短期波動比較敏感,所以對短期投資的指導意義比較大。兩者結合,用基本分析確定方向,用技術分析確定買賣點,其準確率才能有效提高。

  技術分析精髓

  1、 市場包容一切:能夠影響價格的任何因素——基礎的、政治的、心理的等等因素——實際上都反映在其價格中。既然影響市場價格的所有因素最終必定通過市場價格反映,那麼研究價格就足夠了。

  2、價格沿著趨勢移動: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的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準備的揭示,從而達到順著趨勢交易的目的。

  3、歷史會重演:技術分析和市場行為學與人類心理學有著關係價格形態通過特定的圖表表示了人們對某市場看好或看淡的心理。過去有效,未來同樣有效。“上漲——下跌——再上漲——再下跌”,週而复始成為價格走勢的特點。

  每種技術分析方法都有假設條件,使用場合和時機以及對反映的市場狀況都有所不同。“觀其大略精於一技,取眾家之長補一己只短處”,選擇幾種重要指標仔細研究,掌握規律,多種指標綜合研判。每種指標都有優缺點,揚長避短結合判斷,會極大的提高準確率。

  技術分析再好也是客觀事物,其主宰者還是人,正如艾康老先生所說不懂心理控制、資金管理、投資技巧的人,單存依靠技術分析只能是一條腿走路。面對技術作業系統,最好是保持健康懷疑的態度。在劇烈波動的證券投資市場中,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克服盲目投資的毛病,獲取正常利潤就是成功,並非一定要成為什麼大師。在投資過程中,保持正確的投資理念和良好的操作心態往往比技術分析更為重要。

玩賺期貨:贏家七大心法

用期貨賺千萬財富的操盤心法期貨與股市不同,股票投資會隨著企業成長、盈餘配股,使每個股東都賺錢,但期貨則是標準你虧我賺的零和遊戲。這就好象是場擂臺賽,每個人要繳交報名費當賞金,前幾名的贏家才能將賞金通吃。想從別人口袋裏淘金,技術分析的功力只是基本配備,更需要正確的觀念與心態,以下提供贏家心法供有心者參考:

  心法一:累積實戰經驗

  經驗是投資或投機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累積經驗難免要繳學費,為了避免學習過程中虧損過大,建議可以採取倣真下單或小臺指做為起步。

  心法二:賺錢前先學停損

  停損也是基本課程,除了用技術指針、均線、前波高低點做為停損依據外,資金停損更是關鍵。例如100萬元的資金,實際下單不能超過20萬元,虧損30或50點就先砍出再說,如果累積虧損達五成還不能掌握獲利之道,最好自認不是這塊料,尋求其他致富管道比較妥當。

  心法三:攤平只能一次

  以做多為例,有時擔心行情已激活,會追價搶建第一口基本倉,價位或許不太理想,如果後來又有回測支撐到原先想進場的理想價位,是可以用股票攤平的觀念,增加多單攤平成本。不過,這種攤平動作頂多只有一次,再跌破表示看錯,先出場為宜。

  心法四:沒有獲利避免押大倉

  即使對行情再怎麼有把握,也不要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押大倉。說起來容易,但筆者也曾犯下這種錯,在認為盤勢賣壓很重,許多現象與以前的回檔下跌相似,誤判應該有100點以上的回檔,在盤整的過程中,不斷加碼放空,後果自然是被迫停損出場。

  心法五:用賺來的錢加碼

  加碼技巧是期貨操作的藝術,也是門大學問,無法在此一語道盡。但有一個大原則,加碼主要是要將波段行情的利潤放至最大,但行情上漲之初,誰也不知道這是波段行情抑或只是區間的震蕩,因此最好是處於獲利狀態才加碼,心理壓力才不會太大。加碼時不要一口氣加足,而是一口一口慢慢加,可參考15分鐘、30分鐘或60分鐘K線圖,每根K線收盤價不破前低(以做多為例),才可加碼,否則觀望即可。

  心法六:想想趨勢向哪走

  投資人可以將季均線視為大方向的趨勢,像目前指數處於季均線之上,盤勢一直屢創新高,但未聞屢創新低,所以盡可能採先買後賣的策略。只是現在漲了2000多點,創新高後追高風險大,盡可能在拉回急跌時,找重要支撐買進做多比較適合。

  心法七:賺錢要適時落袋為安一旦成為能獲利的期貨贏家,守住獲利是門新學問,可以採取帳戶定額制,如設定300萬元的最高投資金額上限,超過部分即提領存至銀行。或是每個月設定只能投入50萬元,賺到錢的部分才拿來加碼。
 

巴菲特和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資原則

巴菲特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資原則,被許多投資者奉為金科玉律。但我們誰也不曾聽說過巴菲特有什麼管理學的理論。但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他的投資原則,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原則也是企業家應該遵循的原則。我相信,用這些原則指導我們做企業,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驚的成績來,就像運用巴菲特原則投資股市會取得超常的結果一樣。
·原則1:找出杰出的公司。這個原則的基礎是這樣一個常識: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原則2:少就是多。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巴菲特認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夠了。他的理由同樣是基於一個常識:買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購入一些你對之一無所知的企業。而通常你對企業的了解越多,你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
·原則3:押大賭注於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原則4:要有耐心。他有一個說法,就是短於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
·原則5: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他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它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產生高於平均效益的股票,將你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昇,堅持持股,穩中求勝”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思想。

悶聲發大財——股神巴菲特新傳

1) 飲水思源
  1951年的一個週末,一位美國大學生敲響了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以下簡稱“蓋可”)的大門。敲了半天,終於有警衛前來開門。由他引領,年青人拜見了當天唯一在辦公室的公司副總裁——大衛。年青人詢問了很多問題,大衛則用了四個小時講述了蓋可公司的特點,好好地給年青人上了一課。
  45年后,這位已近70歲的“年青人”仍滿懷感激地在致伯克夏股東的信中提及93歲的大衛:“自從我認識大衛后,他一直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而他確實也從未讓我失望過,大家必須了解如果沒有大衛在1951年那個寒冷的星期六的慷慨解說,伯克夏就絕對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多年來私底下,我已不知感謝過他多少次了,但是今天在這里我依然覺得應該籍著年報代替伯克夏所有的股東向他致上深深的謝意”。
  1999年,“年青人”又籍著致公司股東信的機會,宣告96歲的大衛將出現在伯克夏的股東大會上。
  “年青人”的感謝是有理由的,因為哪怕是2003年的現在,他仍接受蓋可公司和當年入門保險業奧妙的恩澤。
 
(2) 投資初戀
  這位“年青人”就是巴菲特,1950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巴菲特之所以產生拜訪蓋可公司的興趣,是因為他崇拜的老師格雷厄姆是該公司的董事。
  蓋可創建於1936年,創建人古德溫是一位保險會計師。公司的主要特色有二:第一,公司的客戶是政府雇員,盡管汽車事故比較頻繁,但政府雇員作為一個整體,駕駛汽車出事的概率要比其他人低得多。第二,公司的產品直接通過郵寄直銷而不是通過保險代理商來銷售,這樣可節省保險費的10%—25%。
  1948年,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以72萬美元的代價買下了蓋可的50%股份。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強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將持股比例下降10%,這是《投資公司法》的規定。格雷厄姆只得把股份轉讓給雇員,后來,蓋可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十幾億美元資產公司時,那些員工都成了百萬富翁。
  當時的巴菲特也是蓋可的受益者。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幾個月后,他回到家鄉奧馬哈擔任經紀人。巴菲特把重心全部擺在蓋可這只股票之上,他做成的第一筆生意就是把它介紹給自己的阿姨。
  由於初出茅廬,巴菲特推銷蓋可並不成功,於是1951年他自己分四次買進蓋可股票,總共持有350股,成本為10282美元,但這筆錢占了巴菲特當時身家的50%以上。1952年,巴菲特以15259美元出清。
  看似賺了筆錢的巴菲特事后深深后悔,因為20年后,他所賣的蓋可股票價值1300萬美元。
 
(3) 終成眷屬
  但,巴菲特對保險業的偏好沒因拋出蓋可股票而停止。他投資過堪薩斯城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州人壽保險公司等保險業股票。投資公司伯克夏(巴菲特夫婦擁有公司39%的股份)在1967年3月出資860萬美元購買了奧馬哈的兩家頭牌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和火災及海運保險公司的全部流通股。至此,伯克夏公司拋離了原本的紡織主業,開始了保險帝國的營造。
  巴菲特收購了保險公司,也取得了業內的真經,比如,巴菲特從國民賠償公司創始人杰克·林沃特學到了很多保險業的經驗和原則。
  20世紀60年代后期,保險業本身就是個相當賺錢的行當。僅1968年,國民賠償公司保費收入2000萬美元,稅后利潤達到220萬美元。而巴菲特又利用了保險公司穩定的現金流進行證券投資組合操作。伯克夏公司在1967年收購上面所說的兩家保險公司時,它們擁有2470萬美元的債券和720萬美元的股票,兩年后,該組合的價值就達到4200萬美元。
  整個70年代,巴菲特一共購買了3家保險公司,並另外組建了5家保險公司。
  60年代是蓋可公司的黃金時代。而70年代初期,在公司董事長大衛退休后不久,繼任的管理層犯了一連串嚴重的錯誤,他們低估了保險理賠的成本,使得公司對外銷售保單的訂價過低,此舉導致公司幾乎面臨倒閉的命運。所幸后來杰克·拜倫在1976年接手公司,並採取緊急的補救措施,才使得公司幸免於難。
  蓋可公司股票的價格也從1972年的曆史最高點每股61美元跌到1976年的每股2美元。
  就在這時,巴菲特出手了。伯克夏在1976年下半年買進大量的蓋可股份,之后又小幅加碼,到了1980年底,巴菲特總共投入4570萬美元取得該公司33.3%的股權。在往后的15年內,巴菲特並沒有再增持股份,不過由於蓋可不斷地回購自家公司的股份,伯克夏在蓋可的持股比例逐漸增加到50%左右。
  到了1995年,巴菲特同意以23億美元買下蓋可公司另一半的股份(1951年,蓋可公司的總市值不過700萬美元)。巴菲特向股東解釋出“天價”收購的理由之一是:“蓋可擁有兩位相當優秀的經理人,一位是專門負責保險部門營運的托尼,一位是專門負責投資部門營運的辛普森”。
  巴菲特對辛普森的投資天份評價極高:“1980年的這段期間,蓋可的投資在辛普森的管理下,年度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22.8%,同期標普只有15.7%。辛普森在蓋可所採取謹慎保守專注集中的投資方式與伯克夏一致,有他在,對伯克夏來說絕對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他的存在同時也使得伯克夏可以確保查理(伯克夏的副董事長)跟我本人萬一要是有任何突發狀況時,能夠有一位杰出的專業人士立即接手我們的工作”。
  這並非溢美之詞,辛普森一直做得很出色。2003年2月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還談到,在幾年乏善可陳的投資記錄后,伯克夏終於有了起色。但這不包括辛普森,因為他為蓋可公司管理的證券早已持續領先標普指數,
  同樣,蓋可公司也是巴菲特每年必須評點的“好學生”。蓋可仍保持了公司創始時的保險直銷定位,該公司的競爭優勢完全拜其超低成本的經營模式所賜。巴菲特對此的介紹是:“低成本代表低售價,低售價自然能夠吸引並留住優良的保險客戶,而整個營業流程在滿意的客戶向他們的朋友推荐蓋可時划下完美的句點。靠著客戶的推荐,蓋可每年至少因此增加100萬張保單,占新接業務量的半數以上,也使得我們新接業務成本大幅下降,從而又進一步降低我們的成本”。面對2002年的蓋可業績,巴菲特用略帶夸張的口氣說是仿佛在做夢,必須用手掐一下自己才能相信這是真的。
  蓋可在1996年被巴菲特全面收購時,獲取的保費是29億美元,2002年這一數字上昇到69億美元,該公司的2002年稅前承保利潤達4.16億美元,幾乎是2001年2.21億美元的兩倍。比較有意思的是,蓋可的保險直銷因特網業務前景也看好,新業務2002年增長了75%。
 
(4) 伯克夏價值之門
  任何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取決於(1)資產報酬率;(2)負債的成本和(3)財務杠杆的運用(也就是其運用負債而非股東權益來配置資產取得的程度)。
 多年以來,伯克夏在資產報酬率一項表現優異,讓人艷羡。不過,正如巴菲特自稱,“然而在另外一方面由於資金成本極低,也使得我們受惠不少,這點就比較鮮為人知”。
  伯克夏資金成本之所以可以壓得很低,主要是由於公司用很有利的條件取得“保險浮存金”(float)。
  對大多數非保險業內的人士而言浮存金是個很生僻的詞兒,但它對理解包括伯克夏在內的保險業實為重要。唯其如此,巴菲特在每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都會用幾乎標準格式化的詞語解釋“浮存金”:
  “浮存金是一項我們持有但不屬於我們的資金。在保險公司的營運中,浮存金的產生原因在於保險公司在真正支付損失理賠之前,一般會先向保戶收取保費,在這期間保險公司會將資金運用在其他投資之上。當然這樣的好處也必須要付出代價,通常保險業者收取的保費並不足以因應最后支付出去的相關損失與費用,於是保險公司便會發生承保損失,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
 “而當一家公司取得浮存金成本,就長期而言低於其他管道取得資金的成本時,它就有存在的價值;一旦保險事業取得浮存金的成本遠高於市場利率時,它就像是一顆酸檸檬”。
  1967年伯克夏進軍保險業以來,公司的浮存金每年就以百分之二十多的復合成長率增加。2001年底浮存金是355億美金,去年底已增至412億美元。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浮存金大部分時候的成本為零,甚至是負的,也就是說光持有這些資金就能讓巴菲特賺錢了。2002年伯克夏的浮存金成本也只有極低的1%。
  如此低的成本並非伯克夏僅靠保險業的“壟斷”得來,它需要經驗、直覺和勇氣,還要加一點運氣。
 
(5) 巨災保險
  巴菲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保險業所發生的意外,通常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有時候伯克夏的浮存金成本也會突然大幅上揚,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司從事巨災保險業務,本身屬於保險業中變動最大的一種險種。從事這類業務,伯克夏將保單賣給其他保險公司與再保公司以分散其面臨超大型意外災害所可能承擔的風險。
  由於真正重大的災害並不是每年都發生,所以伯克夏的巨災業務極有可能在連續幾年賺大錢后,突然又發生重大的損失。換句話說,公司的巨災保險業務到底有多吸引人可能要花上好幾年才有辦法看得清。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重大損失的年頭不是可能會發生,而是肯定會發生,唯一的問題是它什麼時候會降臨。
  這類險種如果未經過仔細的核算價值,很可能會形成極高的風險。巴菲特曾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二顆骰子要擲出十二點的機率約為三十六分之一,現在假設我們一年只擲出一次,每次可以收取100萬的賭注,但一旦擲出十二點時莊家必須支付5000萬美元。或許剛開始莊家會以為這100萬美元得來全不費工夫,甚至有75.4%的機率保證他在前十年都不必付出一毛錢,最后他會發現就長期而言,接受這樣的賭注對莊家來說實際上是虧大了,甚至有可能讓他傾家蕩產。
  不過,正如證券投資一樣,知道是一回事,具體行動又是一回事。不少保險業者總會抱僥幸心理,把上述的“十二點機率”的三十六分之一看成是一百分之一,以為輪不到自己倒霉。這樣,在保險業界也會出現市場泡沫,大量資金競逐有限的保單生意,使得保費出現不合理的下降,然后幾年之后吞食苦果。
  巴菲特多次表示不打“價格戰”,因為“早在1970年代初期,伯克夏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犯下類似的錯誤,結果在往后的二十年內,因為那個年代錯誤所付出的代價,造成理賠損失的帳單不斷地涌進本公司,而我有預感我們將會為20年前所犯的錯誤繼續付出代價,一張糟糕的再保合約就像地獄一樣,進去容易但想出來可就難了”。
 
(6) 飛來橫禍
  巴菲特沒想到的是,他20世紀末又進入了一次地獄。
  在90年代中期之前,伯克夏的巨災保險進行得還是有聲有色的。負責巨災保險的伯克夏的再保險業務的掌門人阿吉特·杰恩生於印度,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為IBM公司和麥肯錫公司工作,爾后加盟伯克夏公司。在他的主持下,公司在1996年承攬了佛羅里達的颶風險,又和加州地震局簽約,金額都相當龐大。另外,阿吉特·杰恩還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案子,如當時拳王泰森的生命險以及保證中國衛星的發射及在軌道上周轉一年,結果都獲得成功。
  1998年12月21日,伯克夏完成了對通用再保公司(General Re)220億美元的購並案。通用再保是美國最大的產物險再保險公司,並擁有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再保公司科隆82%的股權,兩家公司合起來可接受所有保險險種的再保險,並在世界124個國家設有營業網點。
  巴菲特在當年致股東的信中,對通用再保贊不絕口:
  “幾十年來,通用再保是再保業界品質、正直與專業的保證,而在Ron Ferguson的領導之下,這個招牌更加獲得肯定,關於通用再保的專業,伯克夏實在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給他們,反倒是他們應該有更多的東西可以教我們”。
  收購通用再保,巴菲特也有情感因素。那就是該公司在1976年蓋可東山再起的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巴菲特曾以智者的口吻嘲笑過很多失敗的購並。如,他講過一位擁有跛腳馬主人的故事。那主人牽著病馬去給獸醫看,說:“你可以幫幫我嗎?我實在是搞不懂為什麼這匹馬的表現時好時坏”。獸醫的回答正中要害,“沒問題,趁它表現正常的時候趕快把它賣掉”。在購並的世界中,這樣的跛腳馬也往往被裝飾成聖物到處行騙。
  而通用再保就是一匹跛腳馬。
  2003年2月,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對收購通用再保做了反省。
  巴菲特終於承認,1998年收購通用再保時,他的估價“完全錯誤”。“此公司當時嚴重夸大了自己的價值,而伯克夏的管理層,包括我,對此並不了解。另外,通用再保還積累了很大的風險,如果發生災難,比方說恐怖分子在襲擊美國時引爆了幾顆大型原子彈,那麼這種風險會是致命的”。
  巴菲特還承認,“如果9·11事件世界貿易中心遭襲時,通用再保還是一家獨立的公司,那麼單單這次襲擊就會威脅該公司的生存”。
  在回顧伯克夏的保險浮存金成本向來是零甚至是負的時候,巴菲特卻提到2001年的浮存金成本驚人,達到12.8%,其中約一半可歸於世貿大樓的損失(當然,伯克夏在1983-1984年,也曾經曆過更為糟糕的年份)。
  通用再保在2001年虧損額是37億美元,2002年已減至14億美元。“去年,我們花了很多精力,以使該公司恢復元氣,我現在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巴菲特說,“通用再保目前已做好準備,將為伯克夏提供巨大數額的無成本的‘浮存金’,而且那些致命的災難風險因素已被消除。通用再保仍然有我在過去概述的極強的競爭能力。去年,它獲得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因為其過去被評級為AAA的三個世界最大競爭對手各自被至少一家評級機構降級了”。
 
(7) 再保險業有麻煩
  巴菲特在反省通用再保時,還說了一段話:
  “最近,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一家經常由主要經紀人推荐給一級保險人的公司——已經停止償付包括有效和到期在內的索賠了。該公司對數百家現在面對巨額銷帳的一級保險人欠下數十億美元的債務”。這當然引起了世界財經媒體和保險業界的關注。盡管其他保險公司管理人士稱,巴菲特的聲明是出於突出通用再保AAA實力的自身利益考慮,夸大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們不得不承認再保險業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至少再保公司支付保險金的速度遠遠低於近來任何時期。
 我們知道,再保險商作為一級保險公司的保險人,為分散風險提供至關重要的途徑。再保險商的存在使得一級保險商得以承保數額巨大的保單,因為再保險商同意支付由這些保單引發的部分索賠。如果再保險公司不支付索賠,一級保險公司仍需承擔責任。因此,對於一級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說,最關鍵的因素莫過於再保險公司支付賠款的能力和意願。
  例如,在百慕大注冊的保險商Ace Ltd於2003年1月宣布,公司撥出22億美元的準備金以支付石棉案相關的索賠,其中有18.6億美元將來自再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在2003年2月提高索賠準備金時,有7億美元將來自再保險公司。如果目前的再保險公司出現大量的拖欠情況,對一級保險商的營運打擊會非常沉重。
 
(8) 伯克夏的機會
  這種狀況可能給巴菲特以機會。
  巴菲特多次介紹過伯克夏再保險業務的三項競爭優勢。第一,伯克夏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讓保戶得到百分之百的立即理賠,通用再保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第二,當一件大災害發生后,保險公司最迫切需要重新辦理投保時,可能會發現很難再找到新保單,在這個時候,伯克夏保證絕對可以提供任何服務。最后一項優勢是,伯克夏能夠提供別處得不到的單一最高的投保上限。
  上述優勢只有在再保險市場蕭條的時候才能充分發揮,因為這時“廉價”的保單對客戶不再有吸引力。他們會尋求與最強的再保險商打交道。伯克夏的子公司蓋可也深受“廉價”保單之害,德國再保險公司Gerling在2001年年底拖欠了蓋可4700萬美元,數額超過其他任何一家再保險商。另外幾家再保險商都拖欠蓋可的保險金不還。巴菲特在2003年致股東的信中介紹道,這些都是蓋可公司管理人員在1981年-1983年間為了貪小便宜造成的損失。
  那麼,向來關注“安全邊際”的巴菲特為什麼要從事如此不確定性的再保險業務呢?
這與巴菲特的自信和經驗有關,即他擅長做“模糊的正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之事。
  為此,巴菲特有一段很精彩的見解:
  “大家一定會問在保單有效期間我們最后真正必須支付理賠的機率到底有多大?老實說我們實在是不知道,而我們也不認為用電腦運算出來的結果可以幫我們什麼忙,基本上電腦做出的預測根本就是垃圾,它們反而會讓做決策的人誤以為得到某種確定的假象,從而使得他們犯下了大錯的機會大增。過去不管是在保險或投資業,這種離譜的情況屢見不鮮,看看投資組合保險在1987年股市大崩盤時所造成的慘況,有人開玩笑說,當時應該跳樓是電腦而不是那些被它們所愚弄的人”。
  巴菲特認為,雖然伯克夏無法準確地評估風險到底有多大,不過公司卻還是可以合理地接下保單,就像是你並不一定要真的知道一個人的實際年齡,才能判斷他是否可以去投票或是一定要知道一個人幾公斤重才認為他該不該減肥。同樣的,伯克夏在接下保單時,心里早有預備,準備把90%的保費收入花在損失理賠與相關費用之上,慢慢的一段時間下來,公司就會發現,這樣的訂價是否合理,這絕對需要時間來證明。
  《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一書的作者哈格斯特朗曾採訪過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查理告訴作者,集中投資與從事巨災再保險業務的思路是相似的。巨災保險定價之所以棘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汽車保險可以依賴大量資料資料,而颶風和地震發生的次數卻不足以建立可靠的統計資料。也就是說,再保險商不能僅憑過去的經驗推斷。例如,如果“全球變暖”真的發生,災難發生的概率就會改變。因為氣象條件的每一絲細微變化都會對天氣情況產生巨大影響。巴菲特曾介紹:“最近幾年,人口的膨脹使海岸保險的價值劇增。沿海地區是最易受襲擊的地區,而颶風又是巨災的罪魁禍手。20年前,由颶風引起的Χ美元的賠償現在很容易成為價值10Χ美元的賠償”。
  而集中投資也是低發生頻率、高發生效果事件環境的典型範例。集中投資者很少下注,一旦下注就押在高概率事件上。如果管理得當,集中證券投資的失敗頻率較低,但失敗真的發生了,后果將是慘重的,證券投資會遭受高於平均水平的重創。像國內機構投資者重倉持有“銀廣夏”等股票的失敗教訓是很好的例子。
  由於巴菲特及伯克夏公司不管在巨災再保險和集中投資方面都有過人之處,相信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日子的再保險市場的狀況會給他們機會的。
 
(9)保險帝國將重新上路
  在2002年,伯克夏旗下所有保險業務的經營利潤為26億美元,扭轉了2001年虧損12億美元的局面。能取得如此成績,除了蓋可公司外,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寫道:“阿吉特的再保險部門是我們去年籌資成本如此小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要在伯克夏年度報告上放一張照片,它將是阿吉特的照片,而且一定要彩色的”。
  阿吉特業務的再保險部門在2002年創造了5.34億美元,超過了蓋可公司的4.16億美元。巴菲特強調:“我們在阿吉特的業務中承受了風險,它遠遠大於世界上其他的保險人所持有的風險”。
  但正如巴菲特每年幾乎一定要對股東說的那樣:
  “我們會不時地遭受重大損失,但是查理和我願意去接受這種波動較大的結果,以換取長期的優良收益,而用其他的方法是不可能取得這麼好的收益的。由於多數保險商選擇平衡的戰略,我們被賦予了這種競爭優勢,我們試圖盡量最大化我們的優勢。換句話說,我們寧願要波浪起伏的15%也不要四平八穩的12%”。
 

伯克夏金箴

不少投資人和管理者都表示,閱讀巴菲特向哈薩韋公司股東大會提出的報告時得到的教益,勝過任何一本金融教課書。每次在年報里,巴菲特總要講述他對市場的洞見和對局勢的感悟,來和股東們分享,並逐年修正自己的觀點。這部分的內容通常由巴菲特自述,莊諧並呈,目的是要幫助股東“了解我們(他本人和蒙格)的經營、目標、哲學及其限度。”巴菲特將自己的投資經營理念整理為十三條原則,坦誠相教,不稍偽飾,的確是混沌商界難得的一股清泉。這些原則無不能切中管理中常見問題的症結,因而被投資界推重為“金箴”(oracle),令人擊節稱賞。以下是我們的意譯摘編:
  一、“我們雖為公司法人代表,但和股東的關係有如合伙人,我們不過是經理合伙人 (managing partners) 而已。股東而不是公司才是資產的最終所有者,不論股份大小,凡是哈薩韋公司的股東,大家都是風雨同舟的伙伴。既是這樣,我們對投資持長期態度,而股價的短期波動於我們就是無關宏旨的。除非時機成熟和價格特別有利,否則我們是不會增加投資額的。”
  二、“作為風雨同舟的伙伴,董事會的每一位成員都把自己大部分財產投入公司,以示禍福同系。巴菲特家99%,蒙格家90%以上的財產都投在公司里。雖然不能保證投資穩賺不賠,但我們把全部雞蛋都放在這個籃子里的做法至少可以使大家放心,我們將全力以赴。同時我們也不會多拿,所有的贏利都將嚴格按股份比率分配。假如經營失算的話,我們也會按同一比率承擔虧損。”
  三、“我們從不用單純的規模增長來衡量公司的績效,而是以每股的成長來衡量。雖然我們知道隨著資產的擴大,每股的成長會日趨緩慢,但期待成長率應超出美國大公司的平均水平,否則我們將深感失望。”
  四、“對於收購公司,我們認為熊市似乎更能帶來有利的機會。首先在熊市會壓低價格,對收購有利;其次是比較容易找到買進的機會,以划算的價格收購經營出色的企業的一小部分,或者增加我們已經擁有的股份;第三,我們已擁有股份的一些公司會趁股價低迷之機進行股票回購,好處更顯著。總之,從長遠來講,在股市下挫時我們往往獲利更多。因此各位在股市下挫時毋需驚慌或悲傷,對公司來說這反而是個好消息。”
  五、“公司以參股形式持有一些大公司以及百分之百地擁有其他一些公司,但是會計準則所要求的合並報表的數字常常未能充分揭示這些營業實體的經濟含義。為此,我們特別再提供其他一些重要資料,並且逐一分析各個所屬企業的強弱,使大家能夠理解我們真正的業績和狀況,並做出各自的判斷。”
  六、“財會報表的結果並不能影響我們的運作和資金分配的決策。由於整個企業界總是把贏利情況在報表里全部列明的企業評估過高,高出那些將贏利數字隱含不報的企業通常有一倍之多。所以,在收購價格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寧願收購贏利2元但隱含不報的企業而不去收購贏利1元卻全部計入會計報表的企業。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就總體和長期言,前者的贏利能力終將通過資本增值全部反映到企業的內在價值上。”這是巴菲特投資術中最獨特之處。他聲譽卓著,且握有控制股權,所以能從長計議,不必在乎當期的業績數字以取悅股民大眾。巴菲特的內在價值,即“透視贏利”(Look through earnings)和他的“風險快取帶”一樣,是理解他投資經營哲學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透視贏利”方法和統一會計準則對於凈收入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簡括地說,大致等於已記錄在會計報表中的公司經營所得,減去資本增值及收購時的會計調整(Purchase-accounting adjustment),再加上參股投資的那些子公司的盈余公積金部分。巴菲特堅信,象可口可樂這樣經營良好的公司,不派分當期紅利而以公積方式保留利潤,其實際的邊際回報率更高,長期獲利必將更加豐厚。這類公司也必須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篩選的標準之一就是其經理隊伍精干盡職。巴菲特把它們稱為“早晚一定會成功的公司(inevitable firms) 。”考慮到安然、世通等案子所揭露的當今企業普遍存在的會計把戲,巴菲特的“透視贏利”不但在技術層面、而且在道德操守上也是高出一頭一肩的。
  七、“我們盡量少告貸。假如必須借錢,我們會選擇長期固定利率,不會因為一些借貸機會而改變資本結構,以至於舉債過度。”巴菲特聲稱不願拿自己家族和股東的財產去冒風險,與其貪圖一些低利貸款來粉飾眼下的股東回報率而擔驚怕險,不如心里踏實睡得安穩。
  八、“在組合投資時我們並沒有自己的偏好,用你們和我們自己的錢來投資,標準只有一條,看該項投資能否增加公司每股的內在價值。”
  九、“我們時時以投資結果來檢驗自己的良好意願。我們定期評定公司的盈余公積的績效,每元公積的市值至少得超過一元,即要求新投資的邊際收益不遞減。過去我們比較容易通過這個檢驗,但隨著公司的擴大,今后要達到這個目標會困難一些。”巴菲特對經理把紅利留存不派放給股東來支持擴張,而不問其效率如何,最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判別經理是否誠實和能干的試金石。
  十、“我們只以公平的價格來發行普通股。”在發行B股時,巴菲特坦誠地告訴股東,其價格並不便宜,一反證券市場吹噓粉飾來促銷的習俗。
  十一、“大家必須知道我們的投資理念,即使它有時會削弱公司的財務業績。我們擁有好的企業,不管別人出價多好,我們都不會出售;對於低於平均水準的企業我們也採取容忍態度,不輕易割舍,盡量設法使其扭轉虧損為盈。即使我們明白要拯救一個坏企業通常是徒勞的,經常重組資產卻不是我們的風格。”一個有力的例證就是哈薩韋本身。在被收購之初,哈薩韋是個紡織品公司,經營了多年仍不見起色,巴菲特也是虧損了二十年,扭轉虧損無望之后,才停辦了紡織品部門的。
  十二、“我們一向主張對於股東,公司主管要知無不言,把有利和潛在的不利情況都據實報告。一個總裁如果誤導大眾,那麼他最終也必誤導他自己。”
  十三、“作為上述原則的補充,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好的投資機會十分難得,好的投資策略更為寶貴,因此在競爭的環境中,我們不會將股票的具體買賣和盤托出。要是外界有流言揣測,我們也只能‘無可奉告’,除非法律要求必須說明。雖然我們不願談具體操作細節,但就經營投資之道我們還是盡量和各位分享。各位大概已經知道,我從格拉罕姆的智慧中學到極多,他是金融管理史上一位最偉大的導師。”
 

多疑和恐懼是通往失敗的道路

約翰·坦普頓,20世紀最偉大的價值投資者之一,1937年開始其華爾街生涯。坦普頓創建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坦普頓共同基金集團。他被美國《Money》雜志譽為“20世紀全球最偉大的股票與基金投資人”,1992年他將坦普頓基金賣給富蘭克林集團。
  由於他的卓越成就,坦普頓1987年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勛為爵士。
  其成就之一是頒發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坦普頓獎,自1972年起,每年頒發給在信仰上貢獻卓著者。

  一個夏天的傍晚,一個男人獨自坐在自家的后院里,這個后院緊緊地挨著一片清幽的森林,他坐在一張搖椅上,想要享受靠近大自然的那份寧靜和純潔,洗滌身體的勞煩和心靈的汙濁,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凈化。當夜晚徐徐降臨的時候,他似乎覺得起了風,於是他開始擔心剛才的舒適晚景會很快消失,有“山雨欲來”的感覺。接下來,他隱約覺得有奇怪的聲音來自密林深處,於是他開始想象有凶猛的野獸正從密林中走出來,向自己的院子靠近。很快,他的腦袋里就裝滿了各種恐怖的想法,使他變得越來越緊張,終於,他站起身害怕地回到了屋子里。但我們知道,他開始的目標是想享受一個美妙幽靜的山林夜晚,結果呢,他未能實現這一微小的願望。這個男人的事例向我們展現了布萊恩·亞當斯(Brian Adams)提出的一條生活法則——多疑和恐懼的想法是通向失敗的道路。

  “多疑”和“恐懼”這對孿生“妖妹”常常導致人們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任務,這兩個否定的力量常會阻礙我們虔誠地相信生活和享受生活,也會阻礙我們積極地想辦法克服短暫的困難。如果將它們驅逐出我們的靈魂,會讓我們產生神聖的力量。關於這一點,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為我們作出了詮釋:“沒有懦弱的靈魂是我的,這個暴風雨侵擾的星球也沒有顫抖,我看見天堂的榮耀發出光輝,還有信念在閃耀,把我從恐懼中武裝起來。”赫里克(Robert Herrick)說:“永遠不要懷疑,你會發現,沒有真正的難事。”

  我們來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總是整天恐懼一場即將到來的考試,結果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最后真的會考得很糟。我想這樣的例子不止在一個學生身上發生過。懷疑和恐懼招致失敗在動物身上也不乏其例,比如,一匹奔跑的馬在懷疑有意外情況和恐懼的時候會突然停蹄不前,不敢繼續奔跑,這會讓騎馬的人感到更恐懼,只能從一次有意義的旅行中撤退。我們看到,懷疑和恐懼就像搶奪歡樂寶貴片刻的小偷,它們會給我們帶來疾病、貧乏和紊亂等不和諧的音符。

  為了避免失敗,思想必須定位在正確的方向,成功的運動員為此作出了實證。專注於完成每一項運動,成功就是必然的,觀眾的一路支持也使運動員更為專心。在職業高爾夫比賽中,周圍的觀眾使球員更加專注,觀眾屏息著直到球員擊出球。

  1914年,一個醫生建議塞利格·格瑞斯吉爾(Selig Grossinger)從紐約市的快節奏生活中抽出身來作一次休假。三個星期以后,格瑞斯吉爾從山區回到城市,顯得精神抖擻,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在Catskill山為全家買一個小農場。但他買下的這個農場布滿了岩石,在沒有電力和室內水灌設施的情況下是不能耕種的,更別說帶來什麼收入。於是,他決定從那些到山區來尋找新鮮空氣和安靜環境的寄宿者中尋求幫助。在這個原始的農場里,到處都是些粗重的笨活,但主人的善良和意志使參與者越來越多。不到五年的時間,格瑞斯吉爾在附近買下了一個更大、更現代化的地方,把它建成了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格瑞斯吉爾(Grossingers)旅館,現在他的整個家族都在為當年他的那個冒險的夢想日夜忙碌。他們那時沒有讓懷疑和恐懼毀滅他們的遠景和信心。

  相信以上事例讓我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思想是道路,而積極的思想是向上的道路。當我們的思想被恐懼和懷疑所阻礙的時候,我們常常會不戰而退,不戰自敗;而當我們無畏和勇往直前以及充滿美好憧憬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懷疑與恐懼擊得粉碎,成功的曙光最終會到來。

投機珠璣集

科斯蘭托尼(1906-1999),是20世紀歐洲的老投機家,曾遭遇兩次破產,仍著迷於外匯和證券。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和《金錢游戲》等書,風靡世界。

  股市上有用的詞是:也許、但願、可能、會、盡管、雖然、我想、我認為、但是、大概、這看起來…,所有人們想的和說的都是有條件的。

  債務人找到好的債權人,比債權人找到好的債務人更重要。

  當今金融市場的最大危險是,太多的錢掌握在不懂行情的人手里。

  懷里只剩兩分錢的貴族還是樂觀者,擁有滿滿保險柜財富的小人物還是悲觀者。經常有投資顧問說:“我擔保……”但誰為他們擔保呢?

  舉世聞名但對股市一無所知的匈牙利作家默納極其貼切地定義了放空投資者:“一個為自己掘墳,卻讓其他人掉進去的人”。

  誰是最完美的投機分子?那些每到一個地方先問:“孩子們,這里什麼是被禁止的?”的人。

  當銀行家對一項建議說“不”的時候,他是想說“也許”;當他說“也許”的時候,他是想說“是”;但他如果立刻回說“是”,他就不是好的銀行家。當投機者對一項建議說“是”的時候,他是想說“也許”;當他說“也許”的時候,他是想說“不”;而他馬上回說“不”,那麼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投機者。

  人們議論富有的笨蛋總像議論一個富人,而議論窮人則像議論一個笨蛋。

  在經濟政治中正確的駕馭無非是對現實的適應。

  一句話:“股市是沒有音樂的蒙地卡羅”。而我的斷言是:“股市是有很多音樂的蒙地卡羅,但人們必須有天線接收這些音樂並聽出其旋律”。

  如果強盜懶惰而笨蛋少說話,經濟生活將多美好啊。

  在股市中常常要閉上眼睛才能看得更清楚。

  對投機者來說,反復思索而不採取行動,比不假思索而採取行動好。

  任何投機者都經曆過“突發性的時刻”,若不充分利用,便不會再有新的機會,所以我的建議是“出擊”!

  如果商人以100%的利潤賣出商品,被稱為欺騙;但股市投機人以雙倍價格賣出股票,卻很平常。

  著名作家施德哈爾的墓碑上寫著:他曾經生活、寫作、愛。不幸投機者的墓碑上則是:他曾經生活、投機、失敗。

  人們經常談到銀行危機。這令我聯想到最近的威尼斯之行,這個季節馬庫斯廣場每個晚上都被海水淹沒,但第二天早上卻看不到任何水位的痕跡。有些銀行的財務數字也是有一段時間“泡在水里”,過一段時間又恢復過來,甚至可以付更高的紅利,那時便沒有人再談論銀行危機,過往的一切都被遺忘。這種現象我在過去的五十年里經曆了幾次。“倒閉”一詞雖然因銀行而生,但現在銀行是不可能倒閉。因為這個世界不僅有一個社會網,還有一個貸款網,每個債權人都是另一個債權人的債務人,而另一個債權人也是債務人。如果債務人不付款,那麼他可以享受延期償付,這個邏輯對鎖鏈中的其他債務人同樣有效。

科斯蘭托尼(1906-1999),是20世紀歐洲的老投機家,曾遭遇兩次破產,仍著迷於外匯和證券。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和《金錢游戲》等書,風靡世界。

  游戲是一種激情,有享受也有痛苦。一個游戲者最大的享受就是:贏。第二享受是:輸。游戲者最大的興趣是贏和輸間的差距。沒有輸贏,就沒有差距,也就沒有享受。

  莫里哀曾寫道:知道太多的傻瓜比無知者還愚蠢兩倍。這個說法也適用於股市。

  人們不能跟著趨勢跑,必須面向它。

  投機者生活的五分之一是股市,賭徒則是五分之四。

  老經驗的股票族能夠失去一切,但不會失去經驗。

  克里蒙梭曾說過:戰爭是一件嚴肅的事,不能將之交給軍隊。今天人們也可以說:經濟是一件嚴肅的事,不能將之留給教授和經濟學者。

  股市中最危險的是意外,只有極少的股票族能保持鎮靜和客觀。股市產生危機的原因多半不是因客觀的思考,而是大眾的情緒反應。一個很小的問題,卻可能像野火般蔓延。

  人不必有資本,但要有零用錢,有些人甚至認為零用錢比財富更重要。

  許多資本家把三分之一的生命用於創造資本,另外的三分之一用來保本,最后的三分之一則思考如何傳給繼承人。

  每個經紀人都受畸形的智慧之苦。甚至最智慧、最誠實、最負責任的經紀人也被買賣合約和回扣腐化了。

  古老的股市真理:行情不能繼續上漲時,就必須跌。

  人們對股市趨勢的描寫是強是弱,完全取決於人們的立場。同樣的行情,一個說強,另一個卻說弱。

  作多傻瓜能承受股市下跌的損失,卻無法承受股市上漲而得到的獲利。

  一個沒有思考、證據、動機的股市游戲者,和輪盤的游戲者一樣都是賭徒。

  人們無法教授經濟,而是必須親自經曆並生存下來。

  在行情低落時捧著現金加入股市的人,和正往餐廳路上飢餓的人是同樣的享受。

  對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行情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決定不是太晚就是太早。

  買股票時需要想象力,賣股票時需要明智。

  我們在晚上必要有主意,早晨持批評觀點,而中午就要作出決定。

  股市,其實是一個劇院,總是上演同一出戲,但卻掛上不同的劇名。

  我們這些老投機者最大的不幸是:積累了經驗,卻失去了勇氣。

  視覺商人和超視覺商人的差別,前者買賣所有看得到的東西——商品、房地產、折舊資產等;超視覺商人只買賣其他人沒看見的東西。機智的股市投機者也屬於這一類,他們買賣股票、有價證券,他們的機遇其他人都看不見。

科斯托蘭尼(1906-1999),是20世紀歐洲的老投機家,曾遭遇兩次破產,仍著迷於外匯和證券投資。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和《金錢游戲》等書,風靡世界。

  有次我坐在兩個經紀人之間,一個抱怨今天沒有做成生意,另一個為了一大筆傭金笑逐顏開。“那是幸運多於理智”。第一個說。另一個回答道:“上帝給我幸運多,理智少”。

  有時我能從金融規則或法律條文的錯誤用詞或印刷錯誤中牟得大利。

  我們有時會被錯誤的意念引入歧途,以致一生停留在錯誤中永遠無法認識真相。

  許多人對股市的變化感到驚訝,那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股市。

  在薩爾斯堡藝術節上我碰到一位股友,沒想到他也對音樂感興趣,問他在這里做什麼,他回答:“我等待結束”!當我的朋友詢問我對投機的看法時,我給了他同樣的回答。

  沒有任何部長比法國財政部長德莫斯能更精準地描述國家的困境:“先生們,國庫空了”。

  富有是比相同環境中的其他人更有錢。

  工程師在工作時不許受酒精影響,而對投機者來說這卻是優點,因為它能解除某些障礙。在股市上、生活中和專欄里,我經常有正確的答案,只是必須找到對應的正確問題。

  男人生來為掙錢,女人管帳;理想的狀態是男人輕率,女人吝嗇。我有很多朋友可以證明,我父親給母親最漂亮的禮物,得到的卻是對他浪費成性的斥責,“為什麼”?他回答說:“這總比把錢送給葯店老板好”。

  德國人無法適應金錢的陰謀,這個浪漫者、哲學家、音樂家的民族,在與金錢相關的事物中並不浪漫,而且失去全部哲理,尤其是想像力。

  所有今天的行情在1%或2%之間的有價證券——破產的股票、陷入困境的國家債券——都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極適合做墻上的裝飾品。

  人們經常稱我為“股市專家”,這個贊譽我不接受,因為我只知道今天是什麼、昨天曾是什麼。但這就已經很多了,因為大多數專家連這一點都不知道。他們還不知道,多數情況下是行情制造新聞,新聞被傳播出,而不是新聞制造行情。

  也懂笨蛋語言的股市投機者是智慧的。

  通常在政治和經濟中有害的不是獨裁體制,而是獨裁者。

  我寧願贊同多數股市同行的意見,也不願意與他們爭論。

  純粹的投機者只購買他認為能賺三倍或四倍的證券,也有可能是十倍(我有許多這樣的經曆)。

  如果沒有蠢人,股市會怎樣?如果有一台超級電腦什麼都知道,股市又會怎樣?我對這兩個問題回答是:“那就不是股市了”。

  人們因巧合做出最幸運的蠢事。

  人們不應該用眼睛關注事態發展,而是用頭腦。

科斯托蘭尼(1906-1999),是20世紀歐洲的老投機家,曾遭遇兩次破產,仍著迷於外匯和證券投資。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和《金錢游戲》等書,風靡世界

  對一個真正的投機者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贏錢的快感,他要證明他有理。投機者的工作與記者相近,都是透過分析事件而得出最終結論:記者的結論是評論,投機者的結論則是行動。當然。記者分析錯了還可以繼續當記者,投機者一旦犯了錯,就必須立刻改行。

  投機者,能夠最精確地判斷行情是否過高或過低。官員、工程師、技術人員、經濟學家或企業管理人,甚至集團公司的領導人物,是最沒有能力診斷股市行情的一群人。

  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曾經說過:“當人們忘記一切時,剩下的便是文化。”股市的道理也如出一轍。如果你能夠拋棄所有經濟學家死死盯住的預算、匯率、統計數字和其他廢物:簡單地說,拋棄所有儲存在電腦中和布滿灰塵的圖書館里的資料,剩下的才是股市的知識。

  很久以前,大學里一位求知欲極強的學生曾經問我:“您希望兒子也做投機者嗎?”我的回答是:“如果我只有一個兒子,他將成為音樂家;但若有第二個兒子,我將培養他成為畫家,第三個兒子培養成作家或記者,而第四個兒子一定要做投機者。因為總要有一個人養活他三個窮哥哥。”

  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輸掉財產——最快的方法是賭輸盤;最愜意的方法是和女人在一起;最笨的方法是買股票。

  成功的投機者必須是敏銳的政治分析家,又是訓練有素的大眾心理學家,因為他同時有兩個謎要解:政治事件和公眾的反應。

  股市的老格言說:“在槍炮聲中買進,在悠揚的小提琴樂曲中賣出。”這些話在今天已經過時了,因為股市中人人皆知的道理便已算不上知識。凡事都要靠投資人自己去衡量。

  我自己在孩提時,就已深切體驗到,不能跟著當天的新聞做投機買賣。

  知道得太多最后會有害處。這與辦案相似:雖然證人曾在現場,但他不具備必要的實際知識;專家具備這一領域的科學知識,但他在案發時不在現場又有什麼用?

  外匯市場的所有變化,純然是人們心理的反應,也就是一窩蜂的現象。只要有人在外匯交易所喊一聲“著火啦!”保證所有人都會拔腿往外沖,甚至造成傷亡,但實際上連根火柴都沒點著。

  我要給外匯商和投機者一個忠告,不要跟著這類消息跑,因為真正的內線消息你們是得不到的,應該深刻地思考貨幣背后代表的含意,把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銘記在心:“我思故我在。”但我想修正一下:“我思故我投機。”

  通貨膨脹是一大弊端,但與通貨緊縮相比,通貨膨脹卻只是較小的弊端,通貨緊縮最后必然導致社會資本主義。

  商人對通貨膨脹的恐慌症和社會大眾歇斯底里的反應,同樣糟糕和危險。每次通貨膨脹期間,民眾的慌亂氣氛總是使我想起蜂窩被捅時蜂群的表現。蜜蜂是勤儉的象征,一旦儲存節省下來的一切所築成的蜂巢被摧毀時,自然會瘋狂地嗡嗡飛撞,不僅蟄傷他人,也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準備。

  我曾經為通貨膨脹下過定義:“它是一場舒適的溫水浴,但如果不斷加熱,浴盆最后就會爆炸。”在下一次爆炸中,首先受傷的當然是坐在浴盆里的人。

坦普頓15條投資法則

 約翰·坦普頓(John Templeton)被喻為投資之父,這不在於他的91歲高齡,還因為他是價值投資的模範,以及讓美國人知道海外地區投資的好處。坦普頓自1987年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去傳福音,還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人生哲理。他的投資法則,可說是由宗教與哲學混合而成。

  禱告有助投資:投資前先禱告,你的思維會更加清晰和敏銳,犯錯的機會因而減低。要冷靜和意志堅定,能夠做到不受市場環境所影響,一定要有宗教信仰。
  謙虛好學是成功法寶:那些好像對什麼問題都知道的人,其實真正要回答的問題都不知道。投資中,狂妄和傲慢所帶來的是災難,也是失望,聰明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成功是不斷探索的過程。
  要從錯誤中學習:避免投資錯誤的惟一方法是不投資,但這卻是你所能犯的最大錯誤。不要因為犯了投資錯誤而耿耿於懷,更不要為了彌補上次損失而孤注一擲,而應該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轍。
  投資不是賭博:如果你在股市不斷進出,只求幾個價位的利潤,或是不斷拋空,進行期權或期貨交易,股市對你來說已成了賭場,而你就像賭徒,最終會血本無歸。不要聽“貼士”:小道消息聽起來好像能賺快錢,但要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專注於小道消息而忽略踏實的預測終會失敗。
  投資要做功課:買股票之前,至少要知道這家公司出類拔萃之處,如自己沒有能力辦到,便請專家幫忙。
  跑贏專業機構性投資者:要勝過市場,不單要勝過一般投資者,還要勝過專業的基金經理,要比大戶更聰明,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價值投資法:要購買物有所值的東西(Buy Value),而不是市場趨向或經濟前景。因為無論什麼市場也是由獨立的股票構成,由股票造就市場,而並非市場造就股票。
  買優質股份:優質公司是比同類好一點的公司,例如在市場中銷售額領先的公司,在技術創新的行業中,科技領先的公司以及擁有優良營運記錄、有效控制成本、率先進入新市場、生產高利潤消費性產品而信譽卓越的公司。
  趁低吸納:“低買高賣”是說易行難的法則,因為當每個人都買入時,你也跟著買,造成“貨不抵價”的投資。相反,當股價低、投資者退卻的時候,你也跟著出貨,最終變成“高買低賣”。
  不要驚慌:即使周圍的人都在拋售,你也不用跟隨,因為沽貨的最好時機是在股市崩潰之前,而並非之后。反之,你應該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沽出現有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沒有,便應該繼續持有手上的股票。
  注意實際回報:計算投資回報時,別忘了將稅款和通脹算進去,這對長期投資者尤為重要。
  別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要將投資分散在不同的公司、行業及國家中,還要分散在股票及債券中,因為無論你多聰明,也不能預計或控制未來。
  對不同的投資類別抱開放態度:要接受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的投資項目,現金在組合里的比重亦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一種投資組合永遠是最好的。
  監控自己的投資:沒有什麼投資是永遠的,要對預期的改變作出適當的反應,不能買了支股票便永遠放在那里,美其名為“長線投資”。
  對投資抱正面態度:雖然股市會回落,甚至會出現股災,但不要對股市失去信心,因為從長遠而言,股市始終是會回昇的。只有樂觀的投資者才能在股市中勝出。
 

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他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去世時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祕訣帶走,現在祕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祕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只保險箱里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之后,《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的信件,有的罵巴拉昂瘋了,有的說《科西喜人報》為提昇發行量在炒作,但是多數人還是寄來了自己的答案。

  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是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有了錢,就不再是窮人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好時機,股票瘋漲前沒有買進,股票瘋漲后沒有拋出,總之,窮人都窮在背時上。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了窮人,就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每個黨派在上台前,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然而上台后真正愛他們的又有幾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窮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爾·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報》,是總統的職位,是沙托魯城生產的銅夜壺等等,總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打開了那只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祕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問答見報后,引起不小的震動,這種震動甚至超出法國,波及英美。前不久,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台的採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特效葯,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葯的弱點,即缺乏野心。

成功逃頂的一道坎 放棄二種機會

提要:逃頂難在人性的貪婪,其主要表現為不肯放棄風險很大、捕捉難度很高的機會。把握造頂階段機會,把握逆市下跌個股機會的難點……。建議投資者放棄對這二種機會捕捉,從而先人一步實施逃頂計划。

  逃頂是很難的,在這個市場上很少有人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其原因就在於人性的貪婪。而這種貪心在頂部時主要表現為:不肯主動放棄一些風險很大、捕捉難度很高的市場機會。

  這樣的機會主要有二種:一種是指數造頂階段的機會,另一種是逆市上昇的個股機會。

  而主動放棄這二種機會,就是誡除貪念的具體表現。每一次投資者逃頂失敗都會說:罪在貪心上。而在具體操作上這種貪心就表現為:不肯主動放棄難以把握的機會!

  一、把握造頂階段機會的難點。

  一般地說,在主昇段結束之后大盤都要走一段造頂性行情,即常說的二次見頂、三次見頂,等。——只有一次見頂、單日反轉的情況是比較少的。這就形成了造頂階段的市場機會。

  這種機會的特點是:時間短、昇幅大,但是在暴跌中造就的暴昇,常以個股行情為主,更多熱點的從冷門股里突然跑出。

  也就是說,捕捉造頂階段個股機會的難點有:

  其一、必須先在指數第一次見頂時成功逃頂。——當大盤走完主昇段之后,都會先進行一次洗盤、即造頂性洗盤。它多數是以暴跌方式出現,而二次見頂的機會就是在這一次暴跌之后產生的。如果事先未能準備預測第一次見頂、回避造頂性洗盤,捕捉二次見頂的機會其實只是一句空話,只是一種主觀願望。——根本就沒有低位買入的資金,根本就不具備捕捉這一個機會的物質條件。

  其二、必須準確判斷階段性底部。造頂性洗盤的特點是:大幅、急促,而且見底后往往立即就反彈,底部停留時間很短,必須心狠手辣地操作——短時間內滿倉。因此準確判斷、及時出擊的難度很大,沒有很深研究的投資者是很難成功操作的。

  其三、二次見頂的熱點往往都是前期的冷門股,大都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其選股難度極很高。

  所以說,要捕捉二次見頂、三次見頂的獲利機會,是很不容易的。

  其四、捕捉這一機會的風險很高——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操作,選錯股就要虧損、甚至大虧的操作。

  指數二次見頂后就要步入階段性的回調中,再繼續持股就要出現虧損、甚至是重大虧損。與大盤主昇段時買入股票,在指數不斷上昇的過程中,絕大部分股票都是不斷上昇的,只是上昇幅度大小問題,只是賺多賺小的問題。情況截然不同!——前者面對的是賺多賺小的問題。后者面對的是賺不到錢就要虧損、而且可能是重大虧損的問題。

  這就是二者在風險上的根本區別。

  從實戰看,絕大多數人在一次見頂時根本就沒能跑出,二次見頂最多只能成為其逃命機會。根本就不具備捕捉的前提條件。

  所以,我們認為要成功逃頂,就應該主動放棄對二次見頂、對造頂階段機會的捕捉,就應該把這一階段性機會更多地作為逃命機會看待。

  二、把握逆市下跌個股機會的難點。

  在指數見頂回落的過程中,大盤也仍然會有相當多的個股機會。尤其是象目前大盤走得這麼瘋狂,完全可以預計,即使在調整中也會有不少的逆市上昇個股機會。

  這種機會可以捕捉嗎,真的是有個股上昇就有獲利機會嗎?

  我們說,捕捉這種機會要面對的是:

  其一、成功率很低。在指數上昇、甚至是大幅上昇的時候,個股上昇的概率是比較高的,而在指數不斷下跌、甚至是大幅下跌的時候,雖然也有少部分個股上昇,但其概率是很低的。

  而在指數不斷上昇的時候,在個股上昇概率相當大的時候,很多的投資者都賺不到錢,甚至還要虧本。在指數不斷下跌、甚至是大幅下跌的時候,找到那末幾只絕無僅有的上昇的股票,談何容易?我們認為如果沒有非常過人的技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其二、風險巨大。與二次見頂時面對的風險更嚴峻,捕捉下跌中逆市上昇的個股,更要承擔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后果。——如果捕捉失敗,就要面對重大虧損!因為指數是在大跌的,不是逆市上昇的股票,都在下跌、甚至是大幅下跌。

  風險十分巨大,利潤卻不見得特別好。——有撿到芝麻的可能性,但成功率很低,一旦失手就要丟西瓜。風險與收益極其不對稱,為什麼還要操作呢?

  三、從實踐看,許多投資者就是貪戀這二種機會,而導致重大虧損的。

  從實踐來看,許多投資者都很想捕捉這二種機會,但成功捕捉的少之又少,甚至沒有見過最終的成功者,而因為貪心招致重大虧損的,則比比皆是。

  因為:有股票上昇就有獲利機會,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而實際上:

  其一、未見有成功的戰例。證券業也有不少成功者,但並未見到有是靠捕捉造頂階段和逆市上昇機會,而取得成功的。即使是各種擂台賽中,選手們在大盤下跌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虧損的,尤其是在大跌的時候,虧損少的就算是贏了。並未見在大跌時能賺到大錢的選手。

  其二、連有關的經驗總結都很少見。在圖書館里有關股市的書籍很多,但沒有發現一本是談如何捕捉造頂階段和逆市上昇個股的書。甚至在網絡上也沒有發現有捕捉這些機會的經驗性的文章。這說明,證券研究在這些方面還處於空白。

  沒有理論、連成功經驗都少得可憐。投資者又憑什麼能捕捉技術難度特別大、操作風險特別高,的市場機會呢?

  其三、從很多投資者捕捉這些機會的實踐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虧損的。其結果都是小虧就很不錯了,大虧很普遍。

  所以我們說,有上昇的股票就有獲利機會,只是理論上的說法。由於證券研究目前還拿出成熟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連最初級、最基本的,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要成功捕捉這些機會,是根本不可能的,其結果只能是自討沒趣,自招重大虧損。

  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主動放棄對這二種機會的捕捉,把誡除貪念落實到實處,從而先人一步實施逃頂計划。

  當然,探討逃頂是為后面暴昇之后暴跌做技術準備的,並非是不看好近期的后市。

吉姆羅杰斯為投資者解決11道難題

本文為重溫羅杰斯2004年5月北京之旅會議紀要,整理而成。
  
  1.投資並不是一項容易的事情,要想成為成功的投資者,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並成功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關注周圍所發生的一切變化。
  
  2.關於投資組合多元化問題,他認為,投資組合多元化會阻礙對事物真實情況
  的了解。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專注於所了解的領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一種
  盲目投資。對於新事物,可以先學習、了解新事物,再對其進行投資。
  
  3.成功的投資者為自己做研究。談到投資體會,羅杰斯說一個重要的體會就是
  不要聽同行的話。自己研究,自己投資,收獲會更大,要在自己看好的公司投
  資,而不是他人看好的領域。投資銀行和基金的研究報告都不可信,相信他們
  會讓你輸掉一切。
  
  4.關於投資慘敗。談到失敗的經曆,羅杰斯在一次外匯交易中失去了一切,認
  識到自己並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然后重新開始。他認為,作為投資者應該
  有一兩次失敗經曆(盡管沒有人希望用犯錯誤的方式去學習),並且在投資生涯
  早期發生更好。他說他曾虧掉的錢比很多人的投資總和還多,多到超過大家的
  想象。
  
  5.投資者應具備的素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投資,應判斷自己的心理狀態
  是否適合投資,能不能避免從眾心理;當與周圍人的看法相反的時候能不能堅
  持自己的判斷,獨立投資;當開始賠錢能不能忍受並堅持下去;成功的時候會
  不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賺錢的時候能不能冷靜一些,想到自己並
  不是最聰明的人,具備了上述基本素質后,還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學會控
  制風險(千萬不要認為想象中的一些風險不會出現),學會耐心等待。
  
  6.如何判斷頭部和底部?當每一個人都對金融市場表示樂觀,許多人放棄原來
  的工作加入投資行列,大學畢業生紛紛進入金融業,新聞媒體充斥著好消息的
  時候,尤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牛市可能到達頂峰,要找到市場的頂點是非常
  困難的,但出現了上述情況,應該考慮賣出了;隨后市場的下跌可能會持續很
  長一段時間,快接近低部的時候,到處充斥著投資者破產的報道,大學生都不
  願進入金融行業,市場低迷,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理智的投資者應該密切關
  注證券市場,必須屏棄從眾心理,因為大部分人會認為市場非常糟糕,而他們
  在大部分時候都是錯誤的。
  
  7.投資的時機選擇。吉姆·羅杰斯說,盡管對中國的前景表示樂觀,但不會現
  在購買股票,因為政府已開始對過熱的經濟進行降溫,因此在未來的4——16個
  月市場將會走到谷低。與其他市場一樣,接近谷低的時候可能會有激烈的下跌,
  甚至出現恐慌性拋售,這個時候,成功的投資者將會表現出足夠的勇氣,許多
  人會認為情況很糟糕,西方會放棄中國,那時他會開始購入中國的股票。
  
  在國際投資中的一個體會是:當外資進入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好的時機,因為
  外資實力雄厚,必然抬高了一些股價,這也是短期中國股市並不看好的原因之
  一。
  
  前景看好並不意味著市場一帆風順,市場的修正和回調是正常的,在過去兩百年
  中,美國在迅速發展中也經曆了15次經濟蕭條。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挫折甚至是
  嚴重的挫折,不要驚慌,應當有足夠的判斷力,生存下來,更多的買進。
  
  8.如何選股。他認為,首先應仔細閱讀公司財務報表,了解其曆史記錄,如果有
  可能,應當親自試試它的產品、了解業務伙伴及競爭對手的看法;其次,應當分
  析公司所處的行業發展狀況;再次,應了解公司所在國家的經濟狀況及其政策;
  他一再強調,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9.市場未來機會。談到投資行業,他認為,中國正經曆高速增長期,各種原材
  料、自然資源需求巨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急需大量的原材料,
  因此投資者應該在中國短缺的資源上進行投資,比如銅、石油、棉花、大豆等
  資源供需缺口巨大,應密切關注,相關產品的期貨交易將日趨活躍。與之相關
  的行業(如機械制造也等)也將呈現高速增長。
  
  在中國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男女比例不均等、婦女地位不斷提高帶來了巨大
  商機(歐洲曾發生過同樣的變化),女性服務行業(如化妝品、服飾等行業)前景
  光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旅游業發展非常迅猛,交通運輸業及其相關行業增長
  迅速。
  
  在中國和遠東交界地區是他最看好的投資地區,因為西伯利亞具有極其豐富的
  自然資源,而中國資源缺口巨大,未來該地區貿易前景非常廣闊,可以投資的
  行業包括自然資源、交通、旅游等。中國的許多地方存在好的投資機會,許多
  公司在新疆等地尋找自然資源,一旦如願,該地區將是很好的投資區域。
  
  10.對於當前焦點行業的看法:不看好銀行和房地產。中國的銀行業過度擴張,
  不良資產比例過高,並且有一些政策性貸款,政府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房地產業過熱,現在不是好的投資時期,1——2年后時機比較成熟。必須記住的
  是:當大多數人都認為一項投資很賺錢,這樣的投資一定會有問題。
  
  11.見底時機大膽買入。中國政府正在對經濟採取緊縮措施,許多行業投資過
  熱,羅杰斯贊同政府採取的措施,這些措施將發揮作用,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明
  年,存在一個好的買入時機,如果手頭已有股票頭寸應該考慮賣出,至少應將
  那些高負債、虧損公司的股票賣出。等待經濟進入谷低的時候再大膽買入,除
  非對整個中國缺乏信心。

主力洗盤和提高市場成本的基本原理

 實盤中主力操縱股價時洗盤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謂洗盤就是主力準備拉抬股價之前或者是拉抬股價中途的一種震倉欺騙行為。洗盤最重要的行為目是通過各種欺騙手段讓部分流通籌碼在目前位置充分換手。充分換手最大的好處是能達到提高整個市場非主力之外的持股成本。在主力做莊過程中,非主力持有的籌碼平均成本越高越有利於減少主力拉昇時的壓力和有利於主力拉高后的出貨操作。

  下面以舉例的方式介紹主力為什麼要在準備拉抬股價之前,拉抬股價中途洗盤和提高市場成本的基本原理!

  例如:某個股票現階段總體市場成本為10元左右【包括主力成本】,主力從10元開始啟動拉抬股價,目標是20元。當股價拉到12元時部分流通籌碼就產生了20%左右的盈利。在拉抬股價達到12元時肯定有部分籌碼在股價上昇中途就獲利出局了。而按照市場籌碼的持股性質分布,股價從10元拉高到12元時肯定有部分籌碼在盈利達到20%的情況下還是一直持股的。在股票市場里有這麼一種心態,投資者持有的個股的帳面盈利越大,心態就越穩定,主力洗盤時就越難把這部分投資者震出來。在整個主力做莊拉昇過程中,有部分這樣心態穩定的投資者主力是歡迎的,因為這相當於主力找到了一批長期願意幫他守倉的資金。這對主力拉抬股價的過程避免過大的拋壓造成過高的拉昇成本是很有利的。但如果這類型的投資者過多,或者資金量過於龐大,當他們的籌碼在獲得豐厚利潤時這對主力拉高后的出貨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部分資金獲利豐厚當,主力進行出貨時一旦被他們覺察到,這部分資金往往會以更低的價格大量賣出,這樣的局面不但會打破主力的出貨計划而且會令主力非常難堪。大量獲利豐厚的籌碼以更低的價格大量涌出,如果主力不去接下這些籌碼,股價必然大幅下跌。如果是這樣,主力拉高股價即前功盡棄。如果主力去接下這些籌碼,那麼主力拉高后出貨的計划不但沒有實施完成反而在高位接了別人的貨。這相當於主力為這部分資金做莊了。這兩種局面沒有那一個莊家願意看到。

  在實盤中,大部分個股主力在股價每拉昇一定的幅度后就會展開洗盤。洗盤的目的就是把之前在低位買入的籌碼在讓他們已經盈利的情況下把他們趕出去。在低位買入的籌碼在賣出的同時也就是有人在這籌碼接下,在這個交易完成后,無形中這籌碼的成本就提高了。簡單的說:某股票A投資者以10元價格買進 10000股,在股價上昇到12元時他的成本是10元,當股價拉到20元時他的成本仍然是10元。但如果A投資者在10元價位買進的10000股在12元賣出了。另一B投資者以12元價格買進這10000股,那麼B投資者現在持有的這10000股成本就是12元。假設該股后市上昇到20元時,B投資者的成本還是12元而不是10元。這就是通過換手【改變籌碼持有者】提高籌碼成本的最基本原理。實盤中主力進行洗盤時通過股價反復震蕩促使大部分籌碼在震蕩中換手。這樣就能達到了提高整體市場籌碼的目的!

  同一個股票,現價是12元,持有者的成本是10元的和另一持有者的成本是12元的在心態,操作計划等是不相同的。這一點作為主力操盤手比我們自己還要清楚我們自己的心理!

  心理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想法,比較正確的應該叫思維!思維一般情況下只停留在單純想的階段。但部分思維在外界一定的環境條件影響下會轉變為行為【動作】。

主力操作盤手就是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心理學家。他同時是一個可以制造和引導其參與目標股票者的心理學家。洗盤時,操盤手憑經驗認為盤中將股價打低—5%就能達到洗盤洗出想要洗出去的籌碼,這是經驗豐富的體現。因為他知道怎麼做才可以達到洗盤的目的,所以說操盤手經驗豐富。如果他盤中將股價打低—5%沒有達到他洗盤洗出想要洗出去的籌碼的目的,他可以將股價打低到—8%甚至跌停板價位。這樣他就能達到了洗盤的目的。這說明什麼?說明操盤手如果憑經驗操盤達不到目的時他還可以憑自身的資金實力【籌碼,資訊等】優勢確保達到洗盤的目的。這就不難看出主力操盤手的經驗優勢和資金實力在心理上很大程度優於普通者。操盤手在洗盤時通過制造出貨的盤口等讓該股持有者產生要賣出的思維想法。然后打壓壓股價,盤中大賣單砸盤等方式創造出使普通投資者“腦袋先是產生的賣出思維轉變為賣出的行為【動作】”的共鳴點,市場環境。在股價的波動幅度大小上,橫盤的時間長短上,股價日常的逆向走勢中等等手段中。操盤手在自有的經驗和資金實力對股價的操縱總能制造出讓普通投資者“把腦袋賣里產生的賣出思維轉變為賣出的行為【動作】”環境!這和我們的生活同樣,如果你想讓一個悲傷者更悲傷,可以給她講更悲傷的事情。如果不行那一放一曲悲傷的歌曲給她聽,她的情緒與悲傷的歌曲產生共鳴時她一定更悲傷!如果這一曲子不能令她更悲傷就換另一曲,肯定有令她心碎的一曲!

  主力在洗盤的時候對普通投資者何尚不是這樣?無論怎樣,操盤手總能拿出讓你對該股先是失望然后是絕望而離開的手段!看盤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從本質上,原理上認識這一點!

  在實操過程中主力洗盤的手法多種多樣,主力的實力不同,市場環境的不同,操盤手的操作計划不同,操盤手的性格不同等等這些造就了各種洗盤的手法差異的原因。但其洗盤的目的的原理是始終不變的,只要清楚認識主力洗盤的本質所在,分析其手法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

  本課先從基本上認識主力洗盤和提高市場成本的基本原理!后面將會以之前的經典實例和實盤戰例介紹主力洗盤各種手法!

目標價位的確定方法

賣股票是最難的事,從某種程度上講,何時賣股票甚至比何時買股票、買何種股票更難,而且更重要。雖然有關於股票目標價位的種種理論,但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把握以下幾點:一、前期阻力位;二、大盤是否見頂;三、量度昇幅是否達50%或100%等。
  所謂前期阻力位,是指當股價接近前期阻力位時,如果不能再增動量,則躍過此阻力位的難度會非常大,投資者不妨出局或減倉。股價運動過程中,每次高點的形成都有其特殊原因,而這一高點一旦形成,將會對該股后續的股價運動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則是該點位附近被套的籌碼在股價再次運動至此時會產生解套要求,再則是股價行進至此時投資者會產生心理上的畏懼,獲利回吐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如果前期阻力位,特別是重要的阻力位沒有被有效突破的話,或者投資者此時對股票的定價存在疑惑的話,則可以考慮減倉,如果正好處於市場的高點,則有出局的必要。
  在通常情況下,個股與大盤的聯動性還是非常強的,大盤處於昇勢時買股票賺錢的概率遠遠超過大盤處於盤勢或跌勢時,如果大盤見頂,則差不多90%的股票都會隨之下沉。故判斷大盤是否見頂是考慮是否賣出股票的一個重要指標。按這種方法操作有幾點需注意,一是對大盤的見頂跡象和信號能有一定把握,其次要承擔另外不隨大盤表現的10%股票此時繼續上昇的風險。也就是說。這一方法要求能看對大盤,另外,也要有“舍得”的勇氣至於量度昇幅的方法,有幾點特殊之處:首先,這一方法不是所有股票都適用,一般用在強勢股上更為有效;第二,量度昇幅的股價起始點需要小心處理。如果不能很好把握,最好不要使用該方法,否則,會誤導自己或別人。
  除了上述的三種方法外,有經驗的投資者還有其他很有效的方法,如指標法,該法既可用於日線,也可用於周線或月線;平均線法,看股價是否跌破某一均線;頂底背離法,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種方法都有不完善之處,使用時不可過於機械。另外,在最高點賣出只是奢望,故不應對利潤的不圓滿過於計較,以免破坏平和的心態。在市場里,如果過於苛求的話,到頭來都只剩一個“悔”字:悔沒買,悔沒賣,悔賣早了,悔倉位輕了……所以,在投資上留一點余地,便少一份后悔,也才有可能小錢常賺。
 

學習莊家

 莊家除了在資金和資訊方面的優勢外,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莊家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與散戶有極大的不同。 
  
  一、莊家用幾個億、十幾個億做一只股票,散戶用十萬、幾十萬做十幾只股票。 
  
  二、莊家做一只股票做一年甚至幾年,散戶做一只股票做幾周甚至幾天。 
  
  三、莊家一年做一、兩只股就大功告成,散戶一年做幾十只股、上百只股還心有不甘。 
  
  四、莊家喜歡集中資金打殲滅戰,做一個成一個;散戶喜歡買多只個股作分散投資;有的賺,有的賠,最終沒賺多少。 
  
  五、莊家在做一只股票前,對該股的基本面、技術面要作長時間的詳細調查、分析,並制訂了周密的計划后,才敢慢慢行動;散戶看著電腦屏,三、五分鐘即可決定買賣。 
  
  六、莊家特別喜歡一些較冷門的個股,將其由冷炒熱賺錢;散戶總喜歡一些當前最熱門的個股,由熱握冷賠錢。 
  
  七、莊家雖然有資金、資訊等眾多優勢,但仍然不敢對技術理論掉以輕心,道瓊斯理論、趨勢理論、江恩法則等基礎理論早已爛熟於胸;散戶連K線理論都沒能很好掌握,就開始宣揚技術無用論。 
  
  八、莊家總是非常重視散戶,經常到散戶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動向,做到知己知彼,並謙虛地說:現在的散戶越來越聰明了;散戶總是對莊家的行動和變化不屑一顧,並說:這個莊真傻,拉這麼高我看他怎麼出貨! 
  
  九、莊家做完一只股票后就休假去了,說:忙了這麼長時間了,也該讓錢休息休息了;散戶做完一只股票說:又沒賺多少,還得做,絕不休息。 
  
  十、莊家年復一年地做個股賺錢;散戶年復一年地看著指數漲卻賠錢。 
  
  正是由於莊家有著以上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最終成為市場的贏家。那麼假如我們散戶也能謙虛地多向莊家學習,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他們的操盤技巧,學習他們的耐心,學習他們的心態,最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市場的大贏家。到那時,莊家也只能感嘆:“聰明的散戶越來越多了。”
 

神奇的成交量

幾年前,簡凡應美國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邀請,來到了令世人神往的華爾街學習操盤技藝。到華爾街學習一個月之后,他開始第一次模擬炒美盤。憑著在國內學習掌握的嫻熟技藝,買進了一只他看好的股票。他眼力不錯,第二天這只股就開始大漲,第三天一開盤又繼續地漲,但就在尾盤,簡凡看到他應用的KDJ等短線指標出現了“死叉”,便毫不猶豫地拋出了它,獲利了結。可沒想到,次日,這只股在放量創新低的情況下,只僅僅地略微下探,又開始發起了強勁攻勢。 
  他有點看不懂了。去請教一位有經驗的專業經濟師。 
  “為什麼KDJ都死叉了,股票還往上漲呢?” 
  “NO,NO,NO!”那位經濟師搖著頭,“這些短線指標在美國早已沒人用了。” 
  “你懂得成交量嗎?”他反問簡凡。 
  “我知道。” 
  “成交量代表的是什麼呢?” 
  “是資金。” 
  “OK。”經濟師點頭微笑:“那麼,股票市場的趨勢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是由資金來決定的。”簡凡回答說。 
  “既然趨勢是由資金來決定的,你為什麼不去關注成交量的變化,而只盯著那些人為地設定的技術指標呢?” 
  簡凡介紹道:“在國內幾乎所有的買賣依據,都是按照技術指標的超買或超賣來決定交易的。而在國內也很少看到有一本書和系統的理論來闡述成交量對操作的重要性。” 
  導師聽后笑對簡凡:“難道沒有輔導類的書籍,你就不會做股票啦?” 
  簡凡一時語塞。 
  “作為一個專業投資者,只有明白趨勢由什麼決定的,明白影響市場發生變化的本質是什麼,你才能在萬變的市場中頭腦清醒,立於不敗之地。操作的功夫可不能只限於對表面的技術指標的追求上啊!” 
  導師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叩擊著簡凡的心。這是兩種投資理念和兩種操作思路的撞擊! 
  當他要告別華爾街時,他的恩師把自己寫滿了心得的《道氏理論》送給他。並在書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永遠記住:資金決定成交量,成交量決定趨勢,趨勢決定漲跌,趨勢決定投資者的命運,而僅僅按技術指標去運作股票,你將與盈利說再見!” 
  此后數年,簡凡正是傳承了華爾街導師的理念,緊緊抓住影響股價漲跌的趨勢和成交量這一核心,創建出了一套既簡單又實用的實戰法則,尤其是他在司空見慣的“量”中,他發現了其中的“寶藏”,找到了一個能穩獲100%利潤的“制勝法門”,提出了“立樁量”概念,擊破了市場中“見天量就逃”的陳規謬論。 
  2006年9、10月份,記者正在採訪簡凡,當時,他看到蘇寧電器的量逐日在不規則地放大,提醒投資朋友密切關注它的動向,很可能后市“有戲”。一個股民聽后要急急地買進,簡凡勸阻道:“此時尚早,進去后,至少要受十到二十天的折磨!”11月15日,蘇寧電器在小幅回調后跳空高開,當日放出了一根標志性的天量,收盤價為28元,根據他的“立樁量法則”他判斷蘇寧電器的第一目標位將是56元。果然,2007年1月16日當記者再次走進簡凡操作室時,他興奮地說:“你看,蘇寧今天已達到了立樁量增加一倍的目標了!” 
  像這樣天量后伏擊增加一倍黑馬的神奇故事,還有很多。 
  2005年的8月19日,天威保變放出了一根“頂天立地”的天量,超越了前一時期所有的量,是前日量的7倍。當天股價盤中波動劇烈,許多散戶見股價已從前期的5元多漲至7元多且放這麼大的量,疑似主力出貨,紛紛出局。而當過主操盤手的簡凡此時卻沒有一絲慌亂。收盤時,他望著帶有長上影和下影的K線,在實戰日記上記下了該股當日的最高價:7.33元;最低價:6.72元。 
  週一,天威保變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它較前一個交易日低開,不過,簡凡並不介意這一點,他甚至不介意它的基本面的好坏,他唯一介意的,是股價的最高價和最低點。這一天,天威保變股價的前日低點未被擊穿,高點也沒突破,表現平平。 
  週二,是天威保變放天量的第三天。它仍是一個低開,開盤價6.99元。見股價向下砸,上週五放天量出逃的人,慶幸自己明智的選擇。該股在下探之后,卻出其不意地拐頭向上拉昇,7.10元、7.20元、7.30元向上推進,此時,一直處在潛伏狀態、被譽為“股市眼鏡蛇”的簡凡睜大雙眼,似乎呼吸都在停止。 
  “7.34元,突破了!”他大叫一聲,屏著的一口氣終於吐出。瞬間,他迅即敲擊下早已高掛著7.35元買入價的確認鍵。 
  “簡凡老師,這只股都漲了百分之四十了,難道你不怕吃套?”他的學生和許多股友們都有不太理解。 
  “它的下一個目標位是14.66元!”簡凡回答說。 
  回答的如此果斷,目標位說的如此具體,真好像是他又回到了那神祕的做莊密室,在決策著這只股的命運。當時,人們不無質疑。 
  然而,當時鐘撥向了2006年1月23日時,人們終於信服了:天威保變這天的最高價達到了14.70元,比簡凡當初的預測價還多漲了4分錢! 
  驚人的判斷並不僅如此。就在這一天,天威保變再次放出天量,簡凡又斗膽斷言其下一個的目標位仍將翻倍,股價將達到29.40元。 
  已經有100%以上的漲幅了,再翻一倍,可能嗎?望著高高在上的股價,人們望而卻步。而簡凡卻並帶領堅信他的學生們在14.70元一線再度重倉殺入。 
  4個月后,當天威保變在2006年5月19日創出29.60元的新高時,人們對簡凡兩度“神算”贊嘆不已:“絕了,真絕了!” 
  “為什麼你介入的這些股票都有100%的漲幅?”記者問。 
  “是因為它們在上昇途中都出現了巨大的立樁量。”簡凡回答說。 
  “多年來投資者見到放巨量就逃,而你卻把它視為介入的一個良機,道理何在呢?” 
  “的確,一見放天量就逃這種錯誤的理念束縛了人們達10年之久。而我敢於介入,也就在於這根巨量的出現。我把這根在上昇中出現的天量稱之為立樁量。就像蓋樓房,樓越高樁就要打得越深。比如黃浦江畔那直插雲端的88層金茂大廈,它的樁肯定是又深又堅固!” 
  “既然這根量這麼重要,你平時在操作中是怎樣尋找到這類股票呢?” 
  “滬深股市千余只股票,要能即時尋找到出現立樁量的股票,除了每天復盤查看每只股票的盤中走勢外,有一個最簡便的方法是開盤后觀察‘81’‘83’中的‘今日總金額排名’一欄,尋找金額異動的個股。看那只股排在第一,尤其是超越大盤藍籌股量的個股,一定要關注它。若排在前面,其走勢又在其對低位,且后量超過和覆蓋了前期的大量,此量可能就是立樁量。然后再根據三天法則觀察,只要股價突破放巨量當天股價的高點,則立樁量成立,便可果斷介入,此后必獲增加一倍大利!”簡凡回答說。 

如何判斷主力增倉

 五連陽的K線組合,顧名思義就是由5根低開走高或跳躍勢的小陽線組合而成,它所對應的成交量也呈溫和放大之勢。其市場含義代表主力機構積極壓低回補增倉,而又不使股指過於快速大幅上揚的一種較為隱蔽的增倉行為。

  在股價運行走勢中,五連陽K線組合方式,經常出現在股價長時間的下跌后和股價的上昇途中。如果五連小陽的K線組合是出現在股價的上昇途中,它預示著主昇浪行情即將開始。股價在長時間的下跌后,在低位連續出現的五連小陽線,特別是股價經過ABC三浪下跌后,或者在W底、頭肩底即將形成時出現的五連小陽組合,說明股價經過較長時間的超跌后,多頭資金或新增資金開始增倉和回補。這種以連續的小陽線方式增倉、回補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說明是一些志在長遠的主力資金或前期被套的主力資金,開始較為急切地壓低吸貨的一種行為。在通常情況下,當低位出現五連小陽K線組合時,且能有效站上20日均線后,意味著階段性底部的構成和下跌趨勢的改變。

當五連陽出現在上昇途中,往往預示著股價即將開始大幅拉昇,而當低位出現五連陽時,說明主力資金急於補倉,底部開始確立。低位五連陽一般較低位的紅三兵K線組合多二條陽線,說明主力低位吸籌補倉的急切性,因而較紅三兵有更可靠的實戰意義,因此當投資者在低位發覺這種K線組合時,是一種非常好的低位買入機會。尤其要注意的是小陽線上昇時的角度和斜率越陡峭越好,如果連續5根小陽線收盤都在軌道線之上時,是難得的買入機會。但是投資者在實戰操作中也要注意,最好是在下跌行情經過長時間的持續大幅下跌的第三浪,並且股價在反復築底時,走出的這種五連陽組合走勢,另外也要注意區別一些大幅上漲后的個股,在其回調途中,主力莊家刻意做的小陽串組合以吸引短線客的多頭陷阱。在股指充分下跌築底成功后的低位五連陽,其可靠程度非常高,可操作性也非常強。低位五連陽的出現是一些志在長遠的主力資金增倉回補的重要信號,投資者在介入后一般不要輕易地作短線,以免將廉價的籌碼炒掉。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一位真正英雄的人生課程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一位真正英雄的人生課程

 ——讀珍妮特·洛爾《查理·芒格傳》

  查理·芒格是沃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祕密武器”之稱,在外界的知名度、透明度一直很低,其智慧、價值和貢獻也被世人嚴重低估。從珍妮特·洛爾所著的《查理·芒格傳》在國內定價24.80元,我在網上8元錢就能買到可見一斑。
  “我很喜歡讀傳記,”芒格說,“我認為,如果你想把一些偉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給人們的話,傳記是一種更易於使人們將思想創立者的生活與人格聯系在一起的方式。如果你同亞當·斯密交朋友,你會把經濟學學得更好。‘同那些已經過世的偉人交朋友’這聽起來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總是與那些有遠見卓識的‘故人’交友的話,那麼你將生活得更好,更有教養。這比僅僅講一些大道理強多了。”
  現在輪到查理·芒格自己的傳記問世了。我聽從了他的忠告,在珍妮特·洛爾的“引見”下,和芒格“成了好朋友”。歸納起來,芒格以其親曆親為給我上了三堂人生大課。
  財富真義
  芒格和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一樣,都以本杰明·富蘭克林為偶像。富蘭克林是美國19世紀最優秀的作家、投資者、科學家、外交家和商人,還對教育及公益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芒格從富蘭克林那里學到了一種思想,那就是一定要變得富有以便為人類做出貢獻。“富蘭克林之所以能有所貢獻,是因為他有(資金)自由。”他說,“我常想做一個對人類有用的人,而不願死得像一個守財奴一樣。但有時,我離這樣一種思想境界還差得很遠。”要為人類做出貢獻,就一定要變得富有,而要真正地富有,一個人必須建立自己的企業。
  正是這一信念,決定了芒格的人生軌跡。194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旋進入加州法院做律師,並開始投資證券和商業活動。此后涉足房地產,賺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美元。34歲時他遇到巴菲特,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逐步發展為牢固的伙伴關係,演繹了一連串經典的投資案例,從1978年起擔任伯克希爾董事會副主席至今。
  芒格在逐漸變得富有的過程中,果真成就了一番大業。他和巴菲特共同締造了伯克希爾這個如今企業界、投資界的楷模。還在一項鮮為人知的成就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正是他,在多年前發動了那場使墮胎在美國合法化的運動並最終取得勝利。1989年他給美國儲蓄機構團體寫了一封信,抗議該組織不支持儲蓄和信貸業的各項改革並於當年退出該團體,此舉引起強烈反響。果然,儲蓄和信貸業稍后爆發了危機,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金融丑聞之一。
  芒格的傳奇人生給人的啟迪很多,比如對什麼才是財富真義的理解。筆者以為芒格所信奉的這一條偉大的信念,可以成為世上所有追求財富者的“宗教”,一方面它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人們擺脫在追求財富過程中的種種困惑。
  領略財富的真義,接受一條偉大的信念:“一定要變得富有以便為人類做出貢獻。”這是芒格給我上的第一堂課。
  英雄品質
  芒格的個人生活曾經很艱難,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凄慘。他幾乎經曆了一個人所能經曆的所有苦難和不幸。

年輕時草率的婚姻,使他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后就婚姻破裂;剛剛離婚不久,兒子泰迪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巨額的醫療費用、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折磨著他;芒格管理的合伙投資公司遭遇了1973年至1974年的股市大跌,損失過半;1978年,芒格因為白內障手術並發症導致左眼完全失明……

但是芒格並沒有被這接踵而來的苦難和不幸所擊倒。芒格和前妻的一個兒子小查爾斯說:“他就是能夠義無反顧地擺脫了這些悲劇的困擾。”查理和格雷厄姆、富蘭克林一樣,正是那種能夠經由地獄抵達天堂的聖者。
  蘇格拉底曾說:“未曾經曆考驗的生命不配活著。”( Unexamining life is not worth of living.)芒格所經曆的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和不幸,正折射出他的英雄品質:正直誠實、堅韌不拔、積極樂觀。

 在經曆考驗中,磨煉自己的英雄品質,永遠保持積極的人生觀。這是芒格給我上的第二堂課。

天才智慧
  巴菲特和芒格構成了非同尋常的智慧組合,創造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巴菲特的智慧是眾所周知的。但巴菲特的長子霍華德眼睛是雪亮的:“我爸爸是我所認識的人中第二個最聰明的———查理·芒格才是首席。”巴菲特則這樣評價他的伙伴:“查理把我推向了一個不像格雷厄姆那樣只購買便宜貨的方向,這是他真正給我的影響。他把我從格雷厄姆觀點的局限中拉了出來,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
  芒格常常站在投資理論系統之外想問題,他的思維與眾不同,這使他經常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下面是我最喜歡的芒格的智慧論語,也是他給我上的第三堂課:
  ◎我認識一位制造釣鉤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閃閃發光的綠色和紫色魚餌。我問:“魚會喜歡這些魚餌嗎?”“查理”,他說,“我可並不是把魚餌賣給魚的呀。”
  ◎在遭遇一件令你難以接受的悲劇時,你永遠也不能因為擺脫不掉它的困擾、在生活中再屢遭失敗而讓這一件悲劇變成兩件、三件。
  ◎生活就是一連串的“機會成本”,你要與你能較容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結婚,投資與此何其相似啊。
  ◎一個質素良好的企業和一個苟延殘喘的企業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好企業一個接一個輕松地作出決定,而糟糕的企業則不斷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擇。
  ◎如果你的思維完全依賴於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領域,就求助專家建議,那麼你將遭受很多災難。
  ◎我從不為股票而支付內在價值,除非像沃倫·巴菲特那種人所掌管的股票,只有很少人值得為了長期利益投資一點,投資游戲總是蘊含考慮質量與價格,技巧就是從你付出的價格中獲得更好的質量,很簡單。
  ◎不要同一頭豬摔跤,因為這樣你會把全身弄臟,而對方卻樂此不疲。
  ◎如果你把葡萄干和糞塊混合在一起,那它們就都成為糞塊了。
  在一個英雄品質經常會和人氣、名聲搞混的時代,在一個快速制勝的欲望經常會取代持久成功追求的時代,在一個人們為了財富經常會迷失自我的時代,《查理·芒格傳》平靜地向人們展示了一位曆經磨難的勇者的智慧、勇氣、沉穩、恬淡,值得我們用心去細細揣摩。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也曾經和我們一樣不名一文,但他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抓住身邊的機遇,於是,他成功了。他20歲開始領導微軟,31歲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億萬富翁;37歲成為美國首富並獲得國家科技獎章;39歲身價一舉超越華爾街股市大亨沃倫·巴菲特而成為世界首富。


  在比爾·蓋茨的財富后面,還隱藏著一種更為根本的東西,那就是讓他成名或致富的祕密;讓他跌倒后重新站起來的經驗教訓;他經年累月與人與物周旋所摸索出來的黃金法則;他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精神支持……正是靠著這些,蓋茨走到了讓我們無比欽羡的人生巔峰。

    人們很難想像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是什麼樣的,或者顯赫或者平凡。也許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家族會有些淵源,但重要的是他自己健康的成長和努力奮斗。比爾·蓋茨的家族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隨著比爾·蓋茨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遺憾的是,在大學一年級,雖然蓋茨在大學入學考試中數學得了無可非議的800分,可他總平均只是個B。這似乎也成為了蓋茨最終決定離開哈佛的原因之一。也許就是在第一個學期他便發覺自己並非“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這讓本來很想當數學教授的蓋茨非常沮喪。

  比爾·蓋茨有這樣一個觀點:“每張書桌上會有電腦,每個家庭會有電腦。”而“每台電腦都用微軟產品”則是他的夢想。這個夢想源於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具有預見性的創業計划。早在湖畔中學的時候,蓋茨和艾倫就迷上了一台笨拙的電腦終端。這個貴族式學校超前的眼光讓學生還在60年代末就使用上了電腦——事實證明,正是這笨拙的龐然大物對蓋茨的成長創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硅谷稱蓋茨為“軟體業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稱他為“帶你過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蓮花軟體創辦人卡波爾說得比較中肯,“蓋茨代表我們最好或最坏的一面。”究竟蓋茨是魔鬼還是天使,微軟是新科技的締造者,還是商業規則的破坏者,現在還沒有誰能下一個公正的結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蓋茨不是靠幸運取得成功的,微軟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礎上的軟體帝國。

  “你創業了嗎?”這句曾是美國硅谷人見面時的問候語,如今已成為更多人的常用語。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十幾年間這個億萬富翁每年的休息日只有幾天,其余時間全部用在波詭雲譎的商海中拼命廝殺。

  很多媒體對微軟和蓋茨進行了無情地抨擊。但從商業的眼光看,微軟無疑是現代商業的樣板。從1981年成立公司,到1986年成功上市;從1990年推出WINDOWS3.0到2001年新出WINDOWSXP,微軟帝國的形成幾乎可以用“神話般的速度”來形容。

  如今已再也沒有人敢輕視蓋茨和微軟的能量了。有人戲言,蓋茨一拍腦袋,就連上帝也會緊張。根據微軟以往的形式風格,只要微軟決定去發展,並納入到戰略計划當中的項目,就會讓整個市場產生濃郁的緊張氣氛。面對市場,微軟每次都是舍得出手的。

  隨著事業蒸蒸日上,微軟公司創立者兼總裁比爾·蓋茨的財富也隨之風生水起。2004年8月,蓋茨的總資產已增加到480億美元,從而第11次成功蟬聯400富豪榜老大位置自從1986年3月13日,微軟股票正式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以來,蓋茨平均每秒鐘能賺82.83美元,他的月收入約為2.17億美元。若把蓋茨的資產全部換成面額1美元的鈔票,這些鈔票連成一線,長度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19倍。

  比爾·蓋茨創建的微軟帝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0年的曆程。從最初的兩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萬多人,並從屈指可數的資金一躍成為穩居世界首富位置達10年之久,微軟一直創造著知識經濟的奇跡,被稱為“迄今為止致力於PC軟體開發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在當今這個跳槽普遍盛行的時代,為什麼微軟能夠“生產”數以千計的百萬富翁,且對公司忠心耿耿?

  他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軟體行業的不斷昇級換代決定微軟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就必須不斷超越自己,超越競爭對手,時常能勝任巨大壓力下的工作環境,所以微軟比其它跨國公司是一個競爭殘酷的團隊。在微軟一個優秀人才的標準是他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技能,而且應該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並勇於接受新的知識,不斷創新。

  在長達三十年的發展曆程中,微軟公司已經給人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在市場上以大欺小、在法庭上爭強好斗。但是從2002年開始,它在公眾的心目中,形象逐漸好轉起來,在法庭上的形象也開始柔和起來,它一直在積極地尋求和解尚未了結的官司,並為此掏出了50多億美元。尋求合作共贏成了微軟的基調。

  這是一個風險投資的年代,收益往往和風險緊密相聯。但是蓋茨卻始終游走在風險的邊緣。一些別的公司在進行豪賭時,犯了錯誤。但是微軟沒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代,微軟在每個領域都是第二個進入者。一次又一次,每個競爭者都是首先犯了錯誤,然后為微軟的發展敞開了大門。

  資訊產業界都知道,比爾·蓋茨從來都不是專業技術的領先者,但是最終是他成為了世界首富,而並非其他的技術專家。微軟長期以來一直被持反對意見的人叫做貪得無厭的剽竊者,但這也正是蓋茨偉大所在。蓋茨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商機,這一點使他與以往的商業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前的巨子們的威力通常集中在某一行業里,但是蓋茨卻借助軟體的影響,把触須伸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微軟公司的各種媒體產品及其服務的不斷增強,以及公司擁有的財力及技術幅度的膨脹,微軟公司全面轉向新媒體發展。沒過多久,微軟已經由一個單純的電腦公司成功地變成一個新型的大傳媒帝國企業。他的影響力已在經營媒體王國數十年來的梅鋒之上。從軟體大王到傳媒第一大亨,蓋茨只花了不足一年的時間。

  從一個中途退學的小子的軟體作坊,發展到今天的軟體帝國,在微軟之路上,沒有任何權力背景或者家族余蔭,蓋茨憑借的是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正是這一點,使蓋茨成為新經濟的英雄偶像。即使是在被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定為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之后,蓋茨仍然表示,在上訴的同時,微軟的第一目標仍然是創新,“因為,在飛速發展的市場,保持不敗的唯一選擇就是不斷創新”。

  蓋茨和微軟一直都是這個時代的標志。軟體業發展之初,全球只有幾百家軟體公司,他們的產品比較少,價格比較高,微軟就在拼搶市場空間。然而,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涌現出了幾十萬家軟體公司,他們開發出了令人難以置信、多種多樣的產品,可以適用於幾乎所有的行業。但是蓋茨依然是這個行業的翹楚,始終沒有淹沒在這個浩瀚的大海中。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蓋茨並不懼怕這一點。他對於自己的產品有著獨特的情感,為了這些軟體,他常常不惜血本在大眾面前推廣。別出心裁的花樣配合完美實用的產品,每一次的推廣活動都是一場盛大的晚會,永遠都讓人值得去期待,去分享,去回味。

 

職業操盤手的成長曆程

   一個資深的職業操盤手把即日操盤和駕駛飛機作了非常生動的比較。他認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即日操盤手就像成為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一樣,必須經過嚴格的、系統化的訓練,而他也必須為這樣的訓練付出比較昂貴的代價,包括金錢、時間和精力的各方面投入。在我曾經上過的一個操盤手訓練班中,一個資曆非常高深的操盤手講述新手操盤的心理過程,他分析說每一個人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或走上任何一條道路,最原始的動力只有兩個,第一動力是追求快樂、滿足以及成就感,第二動力就是希望離開痛苦,遠離困難和苦惱。有的人同時具備這兩種動力,有的人只具備其中一種動力。一個堅持鍛煉身體的人希望能達到健康完善的身體狀況,這樣他會感覺良好、精力充沛,給他帶來滿足感和快樂,而另一方面也許他原來身體不好,疾病給他帶來很多痛苦,因此他希望通過鍛煉身體遠離這些痛苦,不再有因為身體疾患帶給他的各種苦惱。這是兩方面動力都具備的活動。

    從一個初學操盤的新手來說,也有這兩方面的動力。有的人追求比較高的金錢報酬,他認為較高的收入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快樂和滿足感。有的人也許是因為目前的工作或他目前所走的道路並不使他快樂,於是他想離開目前的職業,遠離目前從事的工作給他帶來的苦惱,寄希望於成為一個操盤手擺脫目前的困境。這兩種動力並沒有好坏之分,這只是人的心理狀態。假如一個初學者的動力足夠強烈的話,那麼他都能在他所選擇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進步。

    但是該操盤手在作報告時說,新手所犯的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錯誤就是,很多人在開始階段沒有看清楚到底應該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們充滿了熱情但是卻低估了初學階段的艱辛,因此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得到自己內心中期望的快樂滿足以及成就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就是說在短時期內他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必須體驗開始的陣痛,才能達到他們的目標。因此當這些新手忽略了他們必須付出的艱苦代價的時候,他們最后不是實現了他們所期望的快樂和滿足,而是不斷地經曆各種挫折和痛苦,絕大多數人因此將操盤行業視為畏途,要麼主動撤離,要麼被淘汰。

    在美國,如果要成為專業電子即日操盤手,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首先要有公司聘用,公司根據一個操盤手的能力、經驗和操盤水平擇優錄取,而且在開始正式工作以前,須通過一系列專業考試,達到各種各樣的規定,而這些考試牽涉到許多法律和政府機構的規定,因此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準備。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操盤股票成功率一般都不是很高。因此,即使進入專業的電子即日操盤公司,從行業的一般概率來說,80%的操盤手最后都會被淘汰掉。

    要成為一個真正能在股票市場穩定賺錢的職業操盤手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許多技巧和知識技能都不是一兩天所能掌握的,因此,從9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許多專業即日操盤公司成立了一些操盤手培訓學校。我也曾在這些學校中學習過,一般時間不長,通常一兩個星期或一兩個月。在完成了首期訓練之后,還有跟蹤訓練,就是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同步訓練。這些“職業操盤手”訓練班學費比較昂貴,有時一星期學費是兩三千美元,甚至到五千元。根據我們觀察,雖有許多人經曆了所謂操盤訓練營的培訓,但成為職業操盤手的概率並沒因此顯著提高。根據行業專家統計,80~90%的新手依然在一年左右時間內被淘汰出局。淘汰率之所以如此高,主要是新手進入操盤行業,沒有很好的思想準備,也缺乏良好的紀律性,許多人把這看成一個能夠一夜暴富的機會,幾乎是像賭博一樣,而以這樣的心態進入操盤業,幾乎每一人都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成為一個穩定而水平良好的操盤手,和做好一個生意或管理好一家公司原理上沒有太大區別,每個人都需要有非常好的計划,在每走一步之前,都要考慮到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情況。從一個對股票沒有太深了解的人,成為一個專業高收入操盤手,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系統的學習階段,而許多新手總認為股票非常簡單,只要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可以發財。這就是為什麼80~90%的新手在一年半載內被淘汰掉的原因。

    操盤股票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你要考慮自己的成本開支,考慮各種商業行動的風險,自己有可能賺到多少錢,有可能花掉多少錢,或者是有多少資金處於風險之中,損失會是多大,大約需要多久才會贏利。所以經營一家公司應該考慮的,特別是財務控制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個操盤手都應該全面的計划和考慮到。許多人在學習做股票時,就是抱有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買準一支股票能夠一夜之間發財。因為大家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上看到聽到的總是這樣的故事,某某人買了支什麼股票從小本經營一下子成了一個大富豪,一夜之間賺了幾百萬、幾千萬等等,這樣的故事使許多人投身於股市中,都希望自己有好運,成為一個大富豪。雖然這樣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從理論上來說是有的,世界上也有一些人確實是這樣發財的,但是這並非一條可靠的致富途徑。絕大多數人如果真正要致富,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操盤手或者一個成功的公司經營者,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才能走上一條穩定發展的道路,這由是比較可靠也是能夠長久的道路。任何一個人在進入股市開始操盤股票以前,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有一個良好的商業計划?有沒有很好的心理準備?對自己所要採取的行動是不是有了周密的思索?如果答案是“No”的話,我勸這些人不要進入股市,因為十有八九,他將以失敗而收場。他開始階段冒的風險比較大,在還沒有真正學到操盤技能前,就已把自己的資金賠得精光。這樣,當一個操盤手最終學到優良的操盤方法、具備掌握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時他已沒有了資金,也就從此失去操盤的機會。在專業的操盤公司,這一點就控制得比較嚴格。一般一個新手進入公司,往往被要求在非常小的規模內進行操盤,如每次買賣股票數量都非常小,直到操盤手達到一定水平,才逐漸增加他的操盤規模,逐步給予更多的操盤資本。但業余選手完全要靠自己的控制,而本身的資金一般又比較小,因此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

    根據同行專家觀察,幾十年來成為一個專業操盤手的概率都沒有什麼變化,一般來說,在半年內有80%被淘汰,剩下的20%有一半也會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被淘汰,即一年后僅剩下10%。這也證實了許多人的推測:假如一個人能有良好的計划,在第一年的學習過程中不要賠太多錢,把操盤規模定得小些,使自己的資金能延續的時間更長一些的話,那麼到一年后,等他學到真本事,他的成功率就會非常高,那時再大規模操盤就能夠很好地控制風險。從另一角度來說,成為一個職業操盤手確實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收入一般來說非常高,有些操盤手年收入達到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幾百萬,而這一切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我認識一個操盤手尼爾曼,他來自俄羅斯,在六歲時跟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定居紐約。他高中畢業后在紐約大學念了一個電腦專業,大學畢業后,他希望成為職業操盤手,但許多公司都不願雇他,認為他太貪玩,一玩起電子游戲就不知道個黑白。經過他鍥而不舍申請,最終有一家電子即日操盤公司雇用了他。在短短三年內,他玩電子游戲機的才能在操盤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公司前10名的操盤手。在他成為操盤手的第三年,他的年收入就超過了80萬美元,而他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美國最著名的金融雜志《福布斯》的封面,那時他才27 歲。他的故事不斷激勵著更多的人來追求操盤之夢。

    另外一個作為職業操盤手的優點是,他只是在工作上要與自己競爭,沒有來自其它方面的壓力。一旦成為了職業操盤手,他每天只需在公司的操盤電腦面前買賣股票,公司的老板一般不會對一個有較良好水平的操盤手過問太多。每天操盤的結果由電腦自動打印出來,白紙黑字一清二楚。操盤手不需要有任何人監督他們的工作,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收入完全成正比,自己偷懶,收入則會按比例下降。因此操盤手中最終能獲得成功的都是那些真正熱愛這一工作的人。

    平時他們的工作也不需要其他同事的幫助,至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和其他同事互相合作,雖然操盤手都願意和自己脾氣相投的或是和水平比較高的操盤手在一起。但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操盤手的操盤業績基本上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所以就少了傳統的工作中令人頭痛的人際關係糾葛。作為一個操盤手,我完全以自己的能力來證明我的水平,不需任何人指手畫腳。而作為一個外國的移民,我意識到自己屬於少數民族,在傳統行業要取得比較大的進展,往往要依托復雜的、不公正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中還要看領導臉色行事,費盡心機去揣摩上司的好惡。但作為一個操盤手,就不同了。與我同時被招入公司的十多個新手中,只有我一個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少數民族,其他的人幾乎全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但是一年后,大多數新手都被淘汰出去,而我這個當初不被看好的外國人卻最后成功地成為了職業操盤手。

巴菲特的智與愚

巴菲特的智與愚

(一)
  我坐計程車的時候,經常被某些自認為“藝高人膽大”的司機嚇得膽戰心驚。有一次,在雨中,車子的速度是每小時100公里,我忍不住請司機把車子慢下來:“突然碰上一個人甚至是一輛車怎麼辦?”
  “意外總是有的,走在路上也可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給砸了。”
  這可能是許多司機的想法,但我可不這麼認為。人生有許多意外是避免不了的,可開車時若發生意外,很可能意味著毀滅。所以,盡管有時道路格外寬敞,但我認為還是應該遵守路標上規定的時速駕車。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要點之一也是如此。他曾說過,從其導師格雷厄姆那里主要學到的,就是投資的安全性。
 
(二)
  2000年上半年很富戲劇性。首先是朱利安·羅伯森的“老虎基金”關門讓人震驚。而我相信在前幾年,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十分欣羡“老虎基金”的業績。同時,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A股從1999年到2000年的3月下跌了近一半,每股的賬面價值增長率創下35年來的最低,僅為0.5%。
  但在4月,美國股市開始大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該月中卻賺了5.7億美元。這樣,他也在4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免去了麻煩。因為據《紐約時報》報道,有一名股東原本準備用蕃茄砸向巴菲特的。
  而在前一天,與“老虎基金”同樣大名鼎鼎的“量子基金”也要消失了。老板索羅斯同時宣布該基金的管理人退休。
  “老虎基金”的失敗在於投資所謂的傳統股票,而這原本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量子基金”的失敗在於投資科技股,先是大贏后是大輸。
  很明顯,若我們還是執著於本世紀初有關“傳統股”和“新經濟股”誰值得投資誰是泡沫,就沒把握住問題的重點。
 
(三)
  在馬拉松比賽中,你想跑到第一的前提是必須跑完全程。巴菲特經常用類似的比喻來說明自己的投資風格。“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曾取得過投資市場這個馬拉松的階段性第一,但未跑完全程。
  巴菲特從格雷厄姆在早期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股市大崩潰的挫折經曆中,悟到了股市中形形色色的圈套。
  1919年,格雷厄姆才25歲。那年在他家附近的哥倫布廣場上豎起了一個大霓虹燈。夜幕中先閃出“SAV”(薩吾),然后又閃出“OLD”(奧爾德),最后將它們拼在一起,便組成了“SAVOLD”(薩吾奧爾德)。格雷厄姆一打聽,原來薩吾奧爾德公司準備將生產專利授予各州的分公司,而這些分公司也將一一上市。
  接下來,薩吾奧爾德公司的兩個分公司接踵上市,跟進的格雷厄姆看著股價節節上昇。這時,又傳來了賓夕法尼亞州薩吾奧爾德也將上市的消息,但母公司管理層宣布改變以往的計划——這將是最后一家要上市的公司,並擁有紐約和俄亥俄州以外全國的生產經營權。
  這意味著最后的一次機會。格雷厄姆投入了6萬美元申購。
  賓夕法尼亞州薩吾奧爾德股票規定的上市日期到來了,但交易卻沒有開始。而突然之間,所有薩吾奧爾德股票全線下跌。格雷厄姆被搞糊涂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幾個月后,薩吾奧爾德公司們在市場上消失了,似乎根本沒有存在過。
  到這個時候,格雷厄姆仍對薩吾奧爾德究竟是怎樣一家公司毫無所知。調查之后,他得出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薩吾奧爾德事件中惟一真實的,只有那座矗立在哥倫布廣場上閃爍著公司名字的霓虹燈。”
  很難想像這位后來成為“證券分析之父”的人物在年輕時是如此沖動和孟浪。但正是這些創痛,才讓格雷厄姆和其后的巴菲特對投資圈的反復無常乃至卑鄙惡劣保持警惕,並進行了有力的系統的批判。
 
(四)
  曾擔任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的梁定邦先生在總結巴菲特投資哲學時,將其歸納為三條基本原則:
  第一,時刻牢記一個企業的賬面價值、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是有區別的;第二,投資的基礎是內在價值;第三,作為一個所有者去投資。
  梁先生確實學養深厚,點出了巴菲特言行的要害。
  何謂“內在價值”?巴菲特的定義是:“它是一家企業在其余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而“賬面價值”,顧名思義,便是通過會計方法記錄在公司賬簿上的價值。
  巴菲特曾通過對大學教育作為一種投資形式的分析,來說明什麼是內在價值。教育的“內在價值”(不包括非經濟效益)的表述為:“我們必須估計畢業生在他的整個一生中缺少這種教育時獲得的收益估計值。這給了我們一個超額的盈利數值,因此必須按一個適當的利率將其折現至畢業日。這樣計算出的收益等於教育的內在經濟價值。”
  如何計算“內在價值”,確是每位公司與行業分析員的必修課。當分析報告的結論是內在價值遠高於市場價值時,便建議買入;反之,則賣出。
  如果你閱讀不同分析師有關同一家公司的報告時,有關“內在價值”的估判人言人殊。因為它取決於每個人對未來利率的變化和現金流的估計,而這個差別有時會極大,更要命的問題可能是“公司余下的壽命”。內在價值的估測值與修正值如此頻繁,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自然不可避免。
  所以,“內在價值”的估測頂多半是科學半是藝術,它需要其他外在的調查和直覺。但牢記“內在價值”尤其是它與“賬面價值”、“市場價值”有區別,對投資者的行為是有意義的。
 
(五)
  我在這里舉一個格雷厄姆利用“內在價值”與“賬面價值”賺錢的故事。
  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具有壟斷性質的標準輸油管公司。這個擁有31個公司的巨大聯合體中,有8家公司脫穎而出。當時它們都是很小的輸油管經營者,負責把原油從各個油田輸送到煉油廠。但沒有人了解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它們公布只有一行字的“收入賬”,記載著當年的凈利潤以及一份最簡略的資產負債表。
  有一次,格雷厄姆瀏覽了一份州際商業委員會(ICC)的年度報告,想從中得到一些關於鐵路公司的詳細資料。在這份報告的最后,他卻發現了輸油管公司的一些統計資料。表格上注明這些資料“來源於公司上報給ICC的年度報告”。
  格雷厄姆很快搭上開往華盛頓的火車,到達ICC,進了檔案室,查看這8個輸油管公司1925年的年報。
  使格雷厄姆驚訝的是,所有這些公司都擁有巨額的最好的鐵路債券。其中幾家公司僅這些債券的價值就超過了其股票的全部市值。而且他還發現,輸油管公司總的業務規模較小,但利潤率很高。公司根本不需要這些債券投資。
  以北方輸油管公司為例,它每股股價僅為65美元,支付6美元股息。但它每股股票卻含有大約95美元的現金資產。即使公司把這些資產發放給股東,也不會給它的經營帶來絲毫麻煩。
  於是,格雷厄姆在市場上購買了北方輸油管公司的總共4萬股股票中的2000股,使他成為繼洛克菲勒基金會之后的第二大股東,而洛氏基金會大約持有該公司股票的23%。
  然后,格雷厄姆走進公司總部的辦公室,向管理層提出建議。公司從事與其財務需要無關的債券投資是不合理的。顯然,股東的利益要求分這些財產。但管理層認為,他們比格雷厄姆更懂得輸油行業,格雷厄姆要是不喜歡,可以賣掉手中的股票。
  這確實是當時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不過,格雷厄姆想做一回唐吉訶德。1927年1月初,他參加了北方輸油管公司的股東大會。那次的與會者包括5名公司職員和格雷厄姆。最奇妙的是,公司的年報還沒有準備好,卻有通過它的議程。
  結局可想而知。但格雷厄姆並不沮喪,反而準備了下一年的作戰計划。他一方面買入更多的該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利用了當時不為人知的情況:北方輸油管公司注冊地賓夕法尼亞州已通過法律,要求公司通過累積投票制選舉董事。這樣,通過把所有的代理選票全部加投到一名董事上面,即使只有少數人支持的股東也能確保自己的當選。按照北方輸油管公司的5名董事的小型董事會規模,只要有1/6的股票代理權就可以選一名董事,只要1/3代理權就可以選兩名。
  格雷厄姆親自向100股以上的股東游說,最終控制的代理權超過1.5萬股。在1928年1月的公司股東大會上,格雷厄姆與三名律師終於讓管理層屈服,股東獲得的每股“市場價值”超過了110美元。

(六)
  我之所以特地將出自《格雷厄姆自傳》的這段故事寫出來,是因為它也許促使了巴菲特用另一種方式來實現企業的內在價值。
  我記得早些時候,《商業周刊》曾有一篇關於巴菲特控股各行各業企業的報道,給人的印象是,他一半是個實業家,一半是個金融家。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巴菲特為控股或100%地收購一家企業與在市場上購買股票沒有什麼區別,但通過控制公司及管理層,他保持了自己的主動權,不必像格雷厄姆那般辛苦和被動。
  巴菲特曾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詳述過自己的收購戰略。第一,對象是大公司,至少有1000萬美元的稅后利潤;第二,經過證明的持續贏利能力;第三,在少量舉債或不舉債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狀況良好;第四,管理得當;第五,業務簡單;第六,明確的價格。同時,他不會從事敵意收購,並偏向以現金方式收購。
  除此之外,巴菲特還對這些標準不厭其煩地解釋。譬如,他在第二條中就強調自己對“預測”未來不感興趣,對“扭轉”局面也不感興趣。我們尤其要注意后者。巴菲特似乎對“扭轉虧損為盈”有種類似美國老兵陷入越戰泥沼后的焦慮。
  巴菲特的確有過自己的“越戰”。巴菲特合伙公司在1965年買下伯克夏·哈撒韋的控制權時,它的賬面資產凈值只有2200萬美元,而且全都投在了紡織廠上。1967年,巴菲特又用紡織業務產生的現金收購了國家賠償公司而進入保險業。隨后,伯克夏·哈撒韋的經營越來越多樣化,紡織廠在整個公司中的比重逐步縮小。
  盡管到了1978年,紡織廠已成“雞肋”,但巴菲特仍戀戀不舍:“(1)我們的紡織廠在其所處的社區中是非常重要的雇主;(2)管理人員在匯報問題時直截了當,在解決問題時勁頭十足;(3)在面對我們普遍問題時,勞資雙方合伙順利,關係融洽。相對於投資,紡織廠應當能產生適量的現金。只要符合這些條件——我們希望如此——盡管有更加吸引人的資金投向,我們仍會繼續支撐我們的紡織品生意。”
  1979年紡織廠還略有盈利,但是從那以后它就一直在消耗大量現金。到了1985年7月,巴菲特終於決定關閉工廠——自1980年以來,美國已經有250家紡織廠關門歇業。
  巴菲特為此下了兩個結論。第一,是他忽略了法國哲學家康姆的“才智是情感的仆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隸”的忠告,而是相信他寧願相信的來源。第二,“一匹能數到10的馬是杰出的馬——但不是杰出的數學家”。類似地,一家能在本行業內富於效率的紡織品公司是杰出的紡織品公司——但不是杰出的公司。
  但這時巴菲特對重倉持有的可口可樂與吉列等大公司具有無以倫比的自信,他依據的是這些公司過去的輝煌業績。在1996年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年報中,巴菲特說自己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100年前的年報(1896年),而那時可口可樂剛問世約10年。當時的總裁坎德勒說道:“大約從今年3月1日開始……我們雇用了10名與辦公室有系統聯系的旅行銷售員,這樣我們就幾乎覆蓋了整個合眾國的領土。”雖然那一年可口可樂的銷售額才14.8萬美元,而1996年已高達約32億美元,但巴菲特對當時領導人的雄心與努力仍是贊嘆不已。
  而且,巴菲特仍認為,這兩家公司在過去10年的巨大的市場份額仍會增強,“所有的征兆表明,在下一個10年中他們會再創佳績。”
  巴菲特不是不擔心“偉大公司的管理人員”會出錯,尤其是當他們失去公司的基本目標時。“一次又一次,我們從導致管理人員的注意力離開正道的傲慢或者無聊的想法中,看到價值失去活力。”他知道,幾十年前可口可樂曾培育過小蝦,而吉列曾鉆探過石油。
  “但是,那不會再在可口可樂和吉列出現——從它們當前和未來的管理人員來看,可以肯定這一點。”
  巴菲特曾反復重申不能僅憑過去看未來,否則圖書館管理員都是大富翁了。不過,他還是犯了錯誤。三年后,即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3月,可口可樂與吉列在美國股市市值五大公司虧損前列:前者虧損名列第一,后者名列第五。
  簡單地將兩家公司的市值虧損歸因於“傳統經濟”失勢,並不妥當。以可口可樂為例,在幾乎保持了20年7%的年收益率之后,1999年公司的全球銷售額只增長了1%,而其營業利潤猛跌20%,僅為39.8億美元。很明顯,雖然可口可樂在這20年間全球化的努力十分成功,但新興市場畢竟有一個相對飽和的時期。而且,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蘇打水市場日益受到瓶裝水、天然果汁等非蘇打水飲料的沖擊,公司卻並沒有做出及時的調整。
  巴菲特曾說過一個故事:他的朋友在看到他的一次重大投資失誤后,問巴菲特:“雖然你很富有,但為什麼這麼笨呢?”
  巴菲特有時確實很笨,但更多的笨卻可以解釋為大智若愚。

超常上漲的股票、股市必定是龐氏騙局

一、經濟活動中的龐氏騙局

凡是被認為可以無限發展的經濟行為:企業利潤、經濟增長、銀行信用、技術發展、虛擬經濟等等,都有類似於“龐氏騙局”的特征。

所謂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Charles Ponzi)的投機商人發明的。1917年,龐齊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各國的經濟帶來的混亂,覺得有機可乘。他開始策划一個陰謀,移居波士頓在那里開設了一家所謂的證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稱該公司將從西班牙購入法、德兩國的國際回郵優待券,加上一定的利潤轉手以美元賣給美國郵政局,以此賺取美元與戰后貨幣嚴重貶值的法、德兩國貨幣的價差。事實上這個計划根本賺不到錢,但還是有些人沖著一個半月內能獲得50%的回報率去嘗試投資,讓那些初期投資者感到狂喜的是,他們如期獲得了紅利。狡猾的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獲得了難以置信的贏利,這一消息大範圍地擴散開去,龐齊成功地在幾個月內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累積獲得的投資就超過了1500萬美元。后來當波士頓媒體的報道造成新投資者對公司的質疑和觀望,使公司沒有新的資金來源去支付先期投資者的利息時,他關掉店門,帶著約4萬名投資人的畢生積蓄逃之夭夭。后人稱之為龐氏騙局。龐氏騙局實質上是將后一輪投資者的投資作為投資收益支付給前一輪的投資者,依此類推使卷入的人和資金越來越多,畢竟投資者和資金是有限的,當投資者和資金難以為繼時,龐氏騙局必然驟然崩潰。

事實上,龐氏騙局既不是起源於龐齊、也不可能止於龐齊,而在人類的經濟活動中廣泛地存在。龐齊的騙局只不過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罷了。

龐氏騙局得以長期延續的方式:無限接近極限、不斷調整騙局標的物、拆東墻補西墻。龐氏騙局形式上不盡相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判斷龐氏騙局的特征:1)鼓吹無極限的單向性增長(尤其是幾何級數的增長);2)增長的基礎建立在“良好預期”,而“良好預期”遠遠偏離現實狀況;3)維持某種持續增長局面的前提是社會公眾普遍持有某一 “信念”,而這一“信念”並無可信的物質基礎;4)當某一“信念”變得脆弱之時,“信念”標的物出現調整,而通過樹立新的“信念”來維持局面不被打破。

 二、經濟活動中的龐氏騙局比比皆是

1.超常上漲的股票、超常發展的股市必定是龐氏騙局

投機性的股票交易牛市就是以龐氏騙局方式制造出來的。通過一輪一輪的自己投入不斷抬高股價,依靠后一輪的資金投入來給前輪的投資者提供收益, 這樣的游戲一直持續著、直至沒有新的承接者而崩潰。NASDAQ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19987月股指為2028點的低位,到20004月一躍上昇到5022點的高位,而到了20026月又下跌到1300多點。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IT概念”下的一個龐氏騙局。

對於單只股票而言,假如公司資產每股投入是2元,為什麼能夠以2.5元發行?是因為人們預期這個公司有前途。為什麼發行之后,它還以漲到3元呢?因為當人們看到它的業績增長之后,提高了預期。但由此而不斷地提高預期,不斷地提高股價到10元、20元,那就完全偏離了現實基礎。公司根本無法憑本身的經營獲得那麼高的利潤來支付股民的紅利,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拿后面投資者的錢去補,至於后面加入的,則靠再后來的加入者的錢去補……這樣一個支付系統就屬於典型的龐氏騙局,其結果注定是要崩潰的。在股市上,莊家形成了 龐氏群體:進入股市的人並不在乎股票本身的未來業績,而是期望吃下家來致富,所以已進入者希望有更多的新進入者。很多股民的心態也類似傳銷者,明知道各種“概念”是一個騙局,但卻希望自己買入后有更多的人進入,自己獲利后再崩潰。

2.商業銀行隨時存在龐氏騙局崩潰的風險

商業銀行獲利的方式是從廣大存款戶那里以較低的利息獲得存款,再以比較高的利息把款貸給需要資金的企業。銀行的風險在於擠兌,當很多儲戶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要求把存款提前取出來,而貸款又無法及時收回時,就會發生危機。尤其嚴重的是,銀行普遍存在大量的信用貸款,所以只要發生一定比例的擠兌,銀行必然倒閉破產,儲戶利益嚴重受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各家銀行均以“信用”為信條,而實質上任何一家銀行都具有顯著的龐氏騙局特征!

3信用經濟的經濟泡沫以龐氏騙局方式貫徹始終

經濟泡沫是信用經濟的必然產物。信用經濟的規模是加速擴張的,而且信用結構日益復雜,在信用貨幣的基礎上不斷衍生出新的金融產品,它們與實質經濟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甚至毫不相關,至此,虛擬經濟已經成為任何現代信用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經濟泡沫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往往造成繁榮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自我強化的機制;又由於形式上虛擬經濟的發展可以完全脫離實質經濟,所以虛擬經濟具有超出實質經濟承受範圍的傾向。當經濟泡沫惡性發展時,結果就會表現為泡沫經濟。所謂泡沫經濟,其一是經濟中虛擬成份的比重超出了實質經濟的承受能力,經濟結構出現嚴重扭曲;其二,在泡沫經濟形成以后,某些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上的預期邏輯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即使價格已經很高,由於需求極度旺盛,大多數市場主體仍然預計價格會進一步昇高;其三,公眾行為的非理性化致使相關市場的不確定性激增,市場規則失效。新興金融市場更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因為新興市場對財富極速增長更為渴望,容易被虛假繁榮所迷惑。最終都無法避免因資金難以為繼而頃刻崩潰的結果。

4.房地產業容易走上龐氏騙局式的發展路徑

房地產業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方面的龐氏騙局:地產價格龐氏騙局。由於土地價格的市場投機炒作,會出現虛漲,土地價格出現成倍、甚至幾十倍的飛漲。如日本的地產價格暴漲就是典型的例證,日本六大城市的地價指數,在1980年代的10年間上漲了5倍,地價市值總額高達4000萬億日元,相當於美國地價總值的4倍,土地單價為美國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價暴跌,泡沫破滅,至今經濟尚未恢復過來;房地供需過程中的龐氏騙局,住房市場容易出現這樣一個循環:從眾的購房理念——帶動住房需求和價格的攀昇——帶動房地產商的利潤期望——進一步推高了房屋價格——消費者作出房屋價格只漲不跌的判斷而不斷地追高購買,這樣供需關係使得價格不斷發散性地提高,直至某一天購買房屋的資金難以為繼時,這一循環就會被打破,房產價格將應聲而落。

三、企業利潤、經濟增長、技術進步都具有龐氏騙局特征,最終承接者是生態環境

企業的利潤來源於產品銷售價格扣除產品生產成本,產品價格是由市場統一決定的,所以企業利潤只能來自於較低的成本。成本的降低,只能是一種尚未被他人認識、無需支付成本的“新技術”帶來的,諸如:在勞動者未知的情形下相對延長了勞動時間、使用了尚未被普遍認識的資源、產生了尚未被他人認識到的“外部性影響”。換言之,企業成本的降低,必定是將在經濟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某種成本,通過某些隱祕的方式,轉嫁給了“外部”。如,跨國企業集團的利潤實現過程中,其轉嫁成本的方式:生態環境影響的成本轉由低收入國家(地區)承擔、轉由全球承擔;勞動者的“育成”成本,由勞動者個人承擔或由勞動者成長的地方承擔,而不是由雇傭勞動者的企業承擔;依賴技術的優勢將風險成本遺留給了整個社會甚至是未來社會。所謂的技術進步,就是這種轉嫁的過程。所謂的技術進步貢獻,就是這種轉嫁的效果。

成本外部化,是企業利潤的根本來源,也是發達者發達的根本原因。在企業利潤的實現過程中,必定存在相應的利益受損者,或者是明知利益受損而不得不接受的弱勢者、或者是未知利益受損而承擔著未來的風險者,或者是特定的成員和群體、或者是不特定的成員和群體,或者是當今階段的人類整體、或者是未來階段的人類整體。

經濟增長,即是經濟活動中增加值的增長,實質上就是來源於微觀企業利潤的加總。企業利潤來源於成本外部化,不難得出結論經濟增長的最終來源就是企業成本外部化的加總。所以,經濟增長伴隨著相應的無成本或低成本的自然資源消耗、無成本的生態環境耗損、未知風險的技術發展,隨著經濟增長導致的人類生存環境不可逆的劣化可見經濟增長的最終承接者是生態環境、是人類整體、是后代人,他們不得不承受由於經濟持續增長導致的人類生存環境不可逆的劣化。

論確定性及巴菲特投資理論精髓

一.論確定性。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但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性有偶然性,偶然性中也包含了必然性。我們不可能絕對地確定事件變化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卻可以在偶然性中尋找發生概率最高的必然性事件。自然規律使事物運動的一些結果是可以確定的。股票投資就是對一些大概率事件進行判斷,並堅定不移地以向高確定性結果邁進,而忽略期間不可預測的細節。
若一個人從城市的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可以走路、騎車,也可以坐公共汽車,時間可以是早上、下午,也可以是晚上,可以走不同的路線。我們不知道路程中的大部分細節,但能到達目的地這一點幾乎是確定無疑的,除非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突然被襲擊身亡這種低概率事件。相似地,股票市場總體來看是雜亂無章的,個股短期的走勢也是完全不確定的。不可能預測股票的短期價格走勢,我們卻能通過一些基本的資訊,判斷長期的大概率事件,然后等待最終結果的出現。
確定性對於股票投資是最好的安全邊際。2005年底茅台價格約為24元(向前復權后),基於茅台產能的持續擴張、穩步的提價和火爆銷售市場,很容易計算出未來五年茅台的業績將達到3-5元以上,預期市盈率只有5-8倍,那麼這時候買入持有五年,顯然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這一點是幾乎可以說是確定的。而期間股價何時到50元,何時到100元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甚至可以把茅台比喻成為年利率為30%以上的銀行存款,只是利息發放的時間暫時還沒有確定而已。
周期性和科技股票由於產業特性使它們無論是股票價格還是基本面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希望預測它們的未來,無疑是徒勞無功。即使是中集集團、振華港機這些具有巨大競爭優勢的企業,也會由於行業的整體衰退而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如果存在確定性高且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投資對象,為什麼我們還要冒險選擇那些難以預測未來的周期性或者科技股票呢?
二.巴菲特投資理論精髓
1.企業原則

  巴菲特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將我們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經濟分析師,更不是有價證券分析師,所以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盡可能地收集他有意收購之企業的相關資料”主要分為:

  (1)該企業是否簡單以於了解

  (2)該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

  (3)該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是否被看好

  2.經營原則

  在考慮收購企業的時候,巴菲特非常重視管理層的品質。條件當然是誠實而且干煉明確的說,他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2)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3)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3.財務原則

  (1)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

  (2)計算“股東收益”

  (3)尋求高毛利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確保創匯1美元市值)

  4.市場原則

  股市決定股價,分析師依各階段的特性,以市場價格為比較基準,重新評估公司股票的價值,並以此決定是否買賣及持有股票。,總而言之,理性的投資具有兩個要素:

  (1)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2)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大致可概括為5項投資邏輯、12項投資要點、8項選股標準和2項投資方式。

    5項投資邏輯:


1、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2、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4、最終決定公司股份的是公司的實質價。
5、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

 
 
  12項投資要點:


1、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和稅負的避免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4、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有意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5、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7、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快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10、擁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美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2、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作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8項投資標準


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史。
4、經營者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
5、財務穩健。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8、價格合理。

  
  2項投資方式


1、卡片打洞、終生持有,每年檢查一次以下數字:A初始的權益報酬率;B營運毛利;C負債水準;D資本支出;E現金流量。
2、當市場過於高估持有股票的價格時,也可考慮進行短期套利。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20條箴言名句

1.學習投資首先是學習如何保護投資,少虧錢,而不是如何賺大錢。

  2.投資任何項目首先分析在最差的情況下,可能最大的損失是多大,如果事實上超出估計的最大損失時,作如何處理。然后再來分析可能的回報,得出風險回報比。

  3.欲求高回報,就得冒高風險,但反之不然。若冒高風險,就一定有高回報,那就稱不上高風險了

  4.沒有人可以長期成功地預測股市,但是股市卻集中了投資人所有的智慧往往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股市作為政府經濟領先指數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5.對股市大盤來說,所有的投資人都是"小卡"。譬如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每天平均成交量為四百五十億美金,億萬富翁也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世界上最大的投資人華倫布菲特的總資產都不及一天的平均交易量。

  6.股市是"我行我素"的,不管投資的期望、地位、聲望、分析方法等等人為因素,它服一個定律--供需定律。

  7.個人對股票市場的觀點對市場沒有任何意義和影響。投資人應該是順應市場,和市場抗爭最后吃虧的只是投資人的錢。

  8.投資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恐懼和貪婪,對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在應該恐懼(或小心)時而貪婪,卻在應該樂觀時而恐懼。

  9.人的本性是不願意承認錯誤和丟面子,特別是經過自己潛心研究之后作出的決定,但是作為股市投資人,當所投資的股票表現和當時多決定的相反,就應該馬上承認和改正錯誤。著名對沖基金管理威廉姆斯LarryWilliams想出一個好辦法,既然承認錯誤是困難的,那麼干脆在事先承認錯誤,因此他在其電腦的熒光屏上顯明地寫著"我的每一個投資決定都是錯的"。當真的錯誤發生時,就沒有這麼痛苦地來承認錯誤了。

  10.地球引力對股市也適用,即股票上昇時比較慢,下降比較快。

  11.牛頓第二定律(慣性)對股市也適用,即靜止的東西趨於靜止,運動的東西趨於運動。股市的動量可以用股價的變化和交易量變化來定量。

  12.就像樹不會長到天上去一樣,股票不會永遠成長的。一旦成長型公司成長減慢,其股票價格一般會下降72%。

  13.股票下降50%和股票上昇50%不能划等號。股票下降50%以后,要上昇100%才能回本。

  14.領導股市進入熊市的股票,往往不是領導股市進入一個新牛市的股票,因此抱著原來的所謂長期投資的股票,希望奇跡重新出現是徒勞的。
  15.公司的盈利和銷售額成長是推動該公司股票成長的主要因素,公司的凈資產、股息、本益比(或
市盈率)等等都是次要的。

  16.投資人在盤中應該多觀察少決定,盤后研究后的決定不要受股市的表現,分析師意見,券商的等級昇降和媒體"名嘴"而左右。

  17.大盤的趨勢對個股表現的影響力超出50%以上,俗話說大盤弱勢中無強股票。

  18.大盤強勢中強股票更強,而等弱股轉強時,可能是股市上昇的尾聲了。

  19.股票不是你的終身伴侶,因此千萬不要對它產生感情,這樣在"分手"時才不會依依不舍了,下不了決心。

  20.美國上市公司大約有200個行業類別,廣泛觀察所有所有的行業,不要局限於自己熟悉或者偏愛的行業,這樣才不會"吊"死在一顆樹上。

吃魚吃中段的意義

很多股友都有過把一只股票買在最底部賣在最高位的想法。其實這種想法看似簡單,我們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特別是心態和經驗欠缺的朋友。
    底部的操作困難(魚尾):真正的底部是股票自己走出來的。成交量長期萎縮股價跌無可跌。市場惜售明顯。大資金通過對其基本面和企業進行考察研究后才會逐步考慮進場收集籌碼。這個周期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時間成本太大)。到底有幾個人能夠忍受住漫長的等待?相信這樣的人寥寥無幾。
    賣在股價最高位的困難(魚頭):股價運行到遠脫離成本區后。主力會對市場乘接盤面進行嚴密的注意。沒有絕對的高點和低點之分。只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股價達到一定高度則進入逐步派發畫K線的階段。若出現有相當程度減倉的機會(如:大的利好送股 分紅等等)任何主力都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會毫不憂郁的派發手中籌碼。此時股價放量上揚迎來主昇浪到達最高點。若沒有豐富的看盤經驗而想賣在最高點簡直就是火中取栗。當然了魚頭的位置上有一塊最美味的肉。能吃到的人不但要有耐心經驗 還得有一點運氣成分。
    魚中段的意義:刺少肉多  節約時間成本   相對安全。畢竟大多數的主力都不會輕易的把上漲趨勢做坏。魚頭刺多肉少風險大。魚尾 刺多肉少時間成本過高。因此從資金安全和收益的角度考慮:吃魚吃中段既安全資金使用效率又高。
    我個人認為脫離底部持續有資金流入的股票一但上漲趨勢確立。那麼就是堅決買入的時機。此時你只要耐心的吃有股票即可。主力脫離成本區之前的持有是最安全的時期。也是利潤最為穩定時期:成本相對而言比較低廉的階段。一旦股票價格脫離了成本區。主力自然就會用少量籌碼採取邊拉邊派的手段(鎖倉的部分除外)緩慢推高股價。達到一定高度后進行盤整時才是大家追求利潤最大化進行波段操作的黃金時間。除此以外的時間進行波段操作的結果通常是:賣出后就只能追高買回!
 

股民十個階段

在網上看到炒股人的十個階段,感覺很有理,任何人進入股市,都會經曆這些階段,這十個階段就好比是個金字塔,我們通過一次次的失敗后的反思和總結來攀登,這個過程是殘酷的,也是枯燥的。最后終於登上金字塔最上層的人們則鳳毛麟角。

第一階段,彬彬有禮.剛入股市,虛心求教,準備干翻大事業.
第二階段,沾沾自喜.投點小錢,初戰告捷,幻想發財夢.
第三階段,胡言亂語.開始接触技術指標,比較教條的操作.
第四階段,少言寡語.開始刻苦用功,不願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第五階段,豪言壯語.自認掌握了市場的真諦,願意讓別人分享成果,但會把認為最好的,深深埋在心底.(所謂的技術派)
第六階段,聽風就是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反映很敏感的時候,對技術持否定和懷疑的態度.
第七階段,前言不搭后語.開始懷疑自己,是大腦最低級的時候.一般人會在此被消滅.
第八階段,沉默不語.相信錯在自己,用一個局外人的眼光看市場,刻守原則,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善於總結自己.以波段操作,長線投資為主.
第九階段,戰勝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方法,學會了放棄,是心態最好的時候.
第十階段,歡歌笑語.無為而為之,功夫在形之外.股市只是人生的一個小的插曲.

股市必賺寶典

從股市里面賺錢說容易是很容易,很多新股民一無所知,開了戶買了就賺。說難則難於上青天,很多老股民都說假如讓我把本撈回來,就再也不進股市了。

    股市里面每天都有盈利的機會,行情好的情況下,比如近一年多來天天都有上漲7%的股票,按照最理想的估算,每天7%,一個月翻倍,起始資金10000元,一年不到就能超過世界股市總市值。

    顯然上面的理想狀態是無法達到的,所以對於別人的漲停也不必眼紅,股市里面盈利的機會是無窮的,不必抓住所有的機會也能創造財富奇跡。

    股市里最重要的不是快速盈利而是防範風險,小偷可以通過偷東西快致富,但是一旦被抓住,那就回連本帶利都要吐出來。

    短線的股市是不可預測的,曆史上任何自稱能預知未來的“神人”最終都被證明是騙子。所以永遠不要相信某某股票必然上漲,並翻翻這類的預言,這些話有可能是對的,但是可能性與猜大小沒太大分別,並且有可能有個陰險的大莊家散布的謠言,準備在后面收割小股民的錢袋,依照預言下注,失敗概率肯定較大,並且長期如此操作注定是失敗。

    炒股必須握有操作的主動權,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技術分析派或者短線炒手都總結出了一些必漲的“圖形”和技術點,剩下的是資金控制,一般小股民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滿倉唯恐資金利用價值不夠,賺的錢不多,其實我開始已經分析了,股市里的錢就象大海里的水是賺不完了,不用擔心這次少賺了,下次就沒了。

    而滿倉操作,一旦失利被套,馬上陷入困境,割肉虧損太大,等著又可能繼續被套深,想補倉又沒有資金。滿倉被套的結果就是失去了操作的主動權,只能期待主力拉抬幫自己解套,假如介入了一般的股票,從97年到2005年,普遍只剩下30%;即便有非凡的耐性忍了10年06年大牛市至今,還有50%左右的股票仍然套住多數股民。

    資金控制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期貨操盤手。

    基本分析則規避了預測短線漲跌的賭博,但是也需要資金控制,畢竟市場有很大可能比現在提供更好的機會和更低的價格,有了資金就有了操作的主動權。

 

股票買賣倉位控制和資金管理技術

科學的股票投資方法和科學的建倉和出場行為是分不開的,科學的建倉、出場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眾多的風險,使資金投入的風險系數最小化,雖然在理論上來講其負面的因素也可能帶來了利潤的適度降低,但股票市場是高風險投資市場,確定了資金投入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保障原始投入資金的安全性才是投資的根本,在原始資金安全的情況下獲得必然的投資利潤,才是科學、穩健的投資策略。
     一般來講建倉的行為分為三個主要資金投資方式:簡單投資模式,復合投資模式,組合資金投資模式。三種模式具體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 簡單投入模式:簡單投入模式一般來講是二二配置,就是資金的投入始終是半倉操作,對於任何行情下的投入都保持必要的、最大限度的警惕,始終堅持半倉行為,對於股票市場的風險投資首先要力爭做到立於不敗之地,始終堅持資金使用的積極主動的權利,在投資一但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如果需要補倉行為,則所保留資金的投資行為也是二二配置,而不是一次性補倉,二二配置是簡單投入法的基礎模式,簡單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二分制的缺點在於投資行為一定程度上缺少積極性。

二、 復合投資模式:復合投資模式的投資方式是比較復雜的,嚴格講是有多種層次划分的,但主要有三分制和六分制。1、三分制主要將資金划分為三等份,建倉的行為始終是分三次完成,逐次介入,對於大資金來講建倉的行為是所判斷的某個區域,因此建倉的行為是一個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行為。三分制的建倉行為一般也保留三分之一的風險資金,相對二分制來講,三分制的建倉行為更積極一些,在三分制已投入的三分之二的資金建倉完畢並獲得一定利潤的情況下,所保留的剩余的三分之一的資金可以有比較積極的投資態度。三分制的投資模式並不復雜,比較二分制來說更加科學一些,在投資態度上比二分制更具積極性,但這種積極的建倉行為必須是建立在投資的主體資金獲得一定利潤的前提下。三分制的缺點在於風險控制相對二分制來講要低於二分制的風險控制能力。2、六分制是相對結合二分制和三分制的基本特點,積極發揮兩種模式的優點而形成的。六分制的建倉行為具體的資金划分如下:六分制將整體投入資金划分為六等份,六等份的資金分三個階梯。A、第一階梯為1單位既占總資金的1/6,B、第二階梯占2個單位既占總資金的1/3,C、第三階梯為3單位既占總資金的1/2。六分制的建倉行為相對比較靈活,是A、B、C三個階梯的資金的有效組合,可以根據行情的不同按照(A、B、C)(A、C、B)(B、A、C)(B、C、A)(C、A、B)(C、B、A)六種組合使用資金,但在使用過程中不論那一種組合,最后的一組都是風險資金,同時不論在那個階梯上,資金的介入必須是以每個單位逐次遞進。在使用A、B、C三種階梯的資金的同時也可以在使用B階的資金用二分制,使用C階的資金使用三分制,這樣就更全面。六分制是一個相對靈活機動、安全可靠的資金投入模式,在投資行為上結合了上面兩種方法的優點,但缺點是在使用過程中的程序有些復雜。

三、 組合資金投資模式
組合資金投資模式與前面所論述的角度不完全一樣,嚴格講不是以資金量來划分,而是以投資的周期行為來划分資金,主要分為長、中、短周期三種投資模式來決定資金的划分模式。一般現在來講都是將總體資金划分為4等份,即長、中、短三種資金以及風險控制資金四部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來每種不同的資金的划分以及建倉模式應該是多角度的,所以建倉行為是建立在執行者準確的判斷的基礎上,但科學的建倉行為可以更強的控制了決策者的決策風險,因此決策層的決策與科學的建倉行為是密不可分的。建倉行為不是一種單一的模式,每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但相對比較而言,六分法的划分方法是比較科學的,但越科學的方法可能就越復雜,因此在復雜的情況下,我們用六分法來划分資金投資股票,同時用二分法、三分法的控制原理來做資金投入分析就比較簡單化,從而化繁為簡。

     股票買入后,就面臨著出場的問題,票面的價值永遠是虛擬的價值,股票通過虛擬的投入和拋出,從而完成資金的回籠過程,股票出場面臨著幾個關鍵的問題:一個條件下是在有限定利潤的情況下1、在限定(非限定)的時間里完成所預計的利潤2、在限定的時間里沒有完成預計的利潤3、在限定的時間里產生低於平倉線要求內(計划承受範圍內一般為虧損10%做為平倉線)的虧損4、在限定(非限定)的時間內超額完成計划的利潤額度5、限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利潤額度,但無虧損情況等。另外在非限定時間、利潤的條件下的投資行為相對比較少,因此不做重點說明。這些因素對於股票出場來說,幾乎都是要遇到的情況,因此股票的出局行為是比較復雜的,完全按照決策人的決定一次性出局的行為,不是嚴謹、科學投資態度,可能帶來的負面因素就比較多,所以股票的賣出也是要具有嚴謹、科學的方法的,只有將科學的方法運用好,對於股票的科學投資行為才是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理智的投資行為。下面將各種情況下的股票出場行為做以闡述。

1、(1)在限定的時間里完成預計利潤則堅決清倉。
(2)在非限定的時間里提前完成利潤則出場2/3、或出場的股票總體資金為投入的本金。
2、在限定的時間里沒有完成所預計的利潤則堅決清倉。特殊情況下如果行情在決策層的判定下,認為有必要繼續持有,則先出場1/2,以防止判斷失誤可能帶來的不利和被動情況,其余的1/2倉位必須在規定的範圍內出局。

3、在限定的時間里產生虧損,但虧損情況沒有達到預計的平倉線要求,則出場2/3,以防止整體資金虧損達到平倉要求,同時用所出場的資金來適當回補低價倉位。

4、(1)在限定時間內超額完成預計利潤則全部出場。
(2)在非限定時間內提前完成預計利潤則出掉股票的總體資金為本金加預計利潤的總和。其它的可以繼續持有。

5、在預計的時間內沒有利潤也沒有形成虧損則一次性出局。
以上為有條件的股票出場的總體原則,但是具體的出場在盤口上是比較復雜的,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出局行為,一般來講出局決定后其股票的出貨行為大都採用6分制的買入法的的(C、B、A)組合來賣出股票。這樣將股票從資金最多的層次逐步拋出,是比較科學和適用的方法。

     將科學的建倉行為和出場行為有效的運用到證券投資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股票的投資中重要的步驟和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投資的安全和可靠提供了一定技術上的保障,對於建倉和出場行為由於審視的角度不同,觀點也迥異,但一確定了最后使用的方法,在執行的過程中是及其嚴格的。另外,即使再科學的投資手段和方法都有其缺點,這是因為證券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科學的方法也不是處處都適用,但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比如沒有買到或沒有出掉股票,但是在靈活使用上還是要有限度的,不能因為出現特殊的情況就完全改變操作的主題計划。

投資金言、銀言和銅言

把金錢當成你的神,他就會像魔鬼般折磨你。 Henry Fielding(18世紀英國作家)

  投資者的成長可分為七個階段:
  1、單純(Innocence):是最無知的階段;
  2、痛苦(Pain):因投資上的犯錯遭遇損失;
  3、知識(Knowledge):開始學習和研究投資理財資料;
  4、醒悟(Understanding):用平常心對待金錢投資;
  5、活力(Vigor):有明確的目標及投資策略;
  6、眼界(Vision):有長遠目光,投資獲利時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7、Aloha:這是夏威夷的問候語,晉身到這個階段,生活優哉悠哉。

George Kinder(《The Seven Stages of Maturity》作者)

   要決定投資什麼企業很簡單,你可以走到商場看看現在流行什麼產品、看看公園內的青少年穿什麼牌子的衣服,吃什麼公司的食品;你家的長輩吃的葯物是哪些公司的,選擇哪家企業的醫療服務;替你維修的工程師用的材料是哪個企業的……這是Common Sense Approach投資策略。

  不研究資料便進行投資,有如玩扑克牌而不看牌一樣。

彼得·林奇(1977-1990年間管理Fidelity’s Magellan Fund,投資獲利2,700%)

   想發達一定要經過悶這一關,光輝背后,苦悶相隨。

潘玉琪(《決勝股壇》作者、期指期權專家)


  人們對信用卡著迷,持續將他們未來的財富轉變為他們的負債。

Jim Jorgensen(美國著名財經節目Jorgensens on Money主持人)

   我總是在心態上隨時準備面對崩盤的市場。

Mobius Rules(“新興市場教父”、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國家基金經理人)


  散戶投資者要做好“五保”,是為:保守、保本、保持健康以免受到精神上的打擊、保持身心康泰和保障家人生活安定。

  要相信物極必反及“旺久必衰、衰久必旺”的矛盾轉化這一循環理論,因為淡市和旺市是不會永恆不變的,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和發展。

方潤華(企業家、資深投資者)

  不要追隨別人,要讓別人追隨你。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而應該讓金錢做我們的奴隸。

佚名

   要想成為富人,必須站在少數人一邊,只想擺脫貧困的人是不能成為富人的。

朴鐘夏(韓國暢銷書《想法創造富翁》作者)

   對兒女的投資是要一生的。

石鏡泉(《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有人成功,有人不能,有人只是不斷成長,有人卻大起大落,理由很多。長期而言,贏家和輸家之分取決於三樣事情:投入的時間、人際技巧以及單純的運氣。

Michael Bloomberg(全球最大商業即時資訊網彭博通信社創辦人)

   當你儲得第一個十萬元后,你會更容易儲得第二個十萬元。

  不要因為折扣而買入一些你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陳慶生(理財策略專家)

   見報的新聞事實上早已反映在股價中。

Michael Sivy(美國《Money》雜志首席投資策略大師)



  在美國文化中,冒險犯難是備受社會稱許的人格物質,大部分投資者都自以為勇於承擔風險,但事實上他們真正所能承擔的風險遠低於他們所想象的程度。

Robert G. Hagstrom(Legg Mason Focus Frnd行政總裁)

  智謀型投資者具備3個E:
  1、教育(Education);
  2、經驗(Experience);
  3、充足的現金(Excessive cash)。

Robert T.Kiyosaki和Sharon L.Lechter(《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作者)

 

 

  我經常聽人們說:“投資有風險。”我不同意。相反,我說:“無知才有風險。”

Robert T.Kiyosaki(投資家、作家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作者

巴菲特·林奇·索羅斯·羅杰斯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鶴立雞群者,在漫長的基金曆史長河中,在茫茫的基金投資群體中,以下四位基金經理人堪稱人中之王,群中之首,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最輝煌的傳奇人物。他們的投資神話無法復制,他們的財富積累難以企及,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則吸引著全球所有投資者的目光。   

●沃倫·巴菲特視市場波動為朋友   股神沃倫·巴菲特被譽為“當代最成功的投資者”。他是無可爭議的價值投資的倡導者與執行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憑借股票投資而數度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的人,人稱“奧馬哈”聖者。巴菲特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成為20世紀世界大富豪之一。在40年的時間里———從艾森豪威爾時代到比爾·克林頓執政,無論股市行情牛氣沖天抑或疲軟低迷,無論經濟繁榮抑或是不景氣,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非常好。在戰后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卻達到了28.6%的水平。   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成功經典回顧: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曆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伙人,他要隱退了。隨后,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果然,到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昇值為兩個億。   從1965年至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萬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投資名言:   1.價廉物美: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當市場價格大大低於經營企業的價值時,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   2.不犯大錯: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過錯。   3.安全邊際:架設橋梁時,你堅持載重量為3萬磅,但你只準許1萬磅的卡車穿梭其間。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投資領域。   4.獨立思考:逆反行為和從眾行為一樣愚蠢。我們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伯特蘭·羅素對於普通生活的觀察又在金融界中神奇地應驗了:“大多數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去思考。許多人真的這樣做了。”   5.不熟不做:投資者成功與否,是與他是否真正了解這項投資的程度成正比的。   6.覆水難收:重整旗鼓的首要步驟是停止做那些已經做錯了的事。   7.按兵不動:有時成功的投資需要按兵不動。   8.恐懼和貪婪: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9.與好人為伍:一位所有者或投資者,如果盡量把他自己和那些管理著好業務的經理人結合在一起,也能成就偉業。   10.分析師與理發師:永遠不要問理發師你是否需要理發。

●彼得·林奇 有利可圖就買   林奇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受聘的基金經理人,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杰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彼得·林奇在其數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特別是他於1977年接管並擴展麥哲倫基金以來,股票生意做得極為出色,不僅使麥哲倫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到84億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資配額表上原來僅有的40種股票,增長到1400種。林奇也因此而收獲甚豐。驚人的成就,使彼得·林奇蜚聲金融界。美國最有名的《時代》周刊稱他為第一理財家,《幸福》雜志則稱譽他是股票領域一位超級投資巨星。彼得·林奇從其投資經營中,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凡,並以股票天使自居。與巴菲特為代表的著眼於價值股和成長股的長期投資家不同,林奇屬於典型的現代派投資家。現代派投資家是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證券,價值股也好,成長股也好,績優股也好,哪怕是期權期貨(這一點林奇除外),只要是有利可圖就買,一旦證券價格超過其價值就賣。   

投資名言:   1.買進有盈利能力企業的股票,在沒有極好的理由時不要拋掉。   2.投資股市絕不是為了賺一次錢,而是要持續賺錢。如果想靠一“博”而發財,你大可離開股市,去賭場好了。   3.我從來不在我不懂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金錢。   4.一個鐘情於計算,沉迷於資產負債表而不能自拔的投資者,多半不能成功。   5.某只股票比以前便宜不能成為買進的理由,同樣僅僅因為它比以前貴就賣掉也不是理性的方式。   

●喬治·索羅斯   不能孤注一擲   在今日國際金融界,無人能比現年76歲的索羅斯地位更為顯赫。   索羅斯是華爾街曆史以來收入最高的超級基金經理人,1992年個人收入6.5億美元,1993年收入更創曆史地達到11億美元,是至今為止華爾街最高的個人收入。   1979年,索羅斯將1973年與人合作成立的“索羅斯基金”更名為“量子基金”。1984年,在家鄉布達佩斯成立“索羅斯慈善基金會”。至1990年,“索羅斯基金組織”在26個國家設立了89個機構。1992年9月,索羅斯趁英鎊危機,通過他所謂的“宏觀經濟”投資策略在英國炒作英鎊,短短一個月內賺取了創紀錄的15億美元,並以牛津大學主要資助人身份成為該校董事會成員。1993年,索羅斯以11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年收入超10億美元的人。其后的索羅斯名聲大噪。1994年6月,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   1997年7月,索羅斯在泰國大量拋售泰銖,此舉被認為是世人矚目的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導火索。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羅斯為首的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以美資投資基金和投資銀行為主力)聯手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匯市、股市、期貨市場斗法,雙方投入巨資“激戰”約兩周時間,以港府初步勝利暫告一段落。時至今日,許多亞洲國家仍然籠罩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的陰雲中,對他們來說索羅斯簡直是一個陰魂不散的惡魔。   一些平淡無奇的話,在索羅斯聽起來,可能就是重要的買進或賣出的訊號。1972年,有一天晚上索羅斯聽到了國民城市銀行招待證券分析師吃晚飯的消息,這是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雖然索羅斯不在受邀行列之列,但他卻敏銳地認為其中必有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他立即主張買進經營體制較佳的銀行股,他的聯想是銀行業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果然索羅斯買進的股票獲利五成。1992年索羅斯從德國央行史萊辛革的一次演說中聽出弦外之音,便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大賺3億,並借了一大筆英鎊,改換成馬克,又大賺10億美元。   

投資名言:   1.選擇一個行業股票時,要選兩家,但不是隨便找兩家,應選一家最好和一家最差的!   2.錯誤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錯誤已經顯而易見了卻還不去修正!   3.如果你沒有做好承受痛苦的準備,那就離開吧,別指望會成為常勝將軍,要想成功,必須冷酷!   4.承擔風險。無可指責,但同時記住千萬不能孤注一擲!

●吉姆·羅杰斯   絕不賠錢 羅杰斯一直成功地扮演著傳奇投資家的角色,這一點在他6歲的時候就已經顯出。當時他獲準在青年聯賽上出售軟飲料和花生,於是羅杰斯向爸爸借了100美元買了個烘花生的設備,5年后,他不僅歸還了當初借來的“啟動資金”100美元,還獲得了100美元的利潤。   從耶魯和牛津畢業后,羅杰斯和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10年里,量子基金的復合收益高達37%,超過了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   1980年和索羅斯分道揚鑣,1982年,羅杰斯開始分批買入當時的西德股票,1985年與1986年分批賣出,獲得3倍利潤。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從1961年一直到1982年8月,西德股市從來沒有出現過多頭市場,完全無視這21年來西德經濟的持續蓬勃發展。因此,羅杰斯認為,西德股市已經具備介入的價值,如果投資西德股市的話,可以確保不會虧損。在確認總體具備投資價值以后,羅杰斯也看到了當時的西德股市騰飛的契機———西德大選。結果,在基督教民主黨贏得大選的當天,西德股市就告大漲,羅杰斯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4年,外界極少關注、極少了解的奧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時,羅杰斯親往奧地利實地考查。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后,他認定機會到來,於是大量購買了奧地利企業的股票、債券。第二年,奧地利股市起死回生股市指數在暴漲中上昇了145%,羅杰斯大有所獲,因此美名遠播,被人敬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   對於投資,羅杰斯給大家的建議是,“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我本人比較喜歡那些無人關注的、股價便宜的股票。但是做出背離大眾的選擇是需要勇氣的,而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扎實的研究和分析。”他一再強調,“如果想要長期地賺大錢一定要腳踏實地。”   

投資名言:   1.“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但我確實非常、非常、非常勤奮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   2.“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3.“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   4.“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5.“平常時間,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地等候投資機會的來臨。”

 

千萬不要嘗試波段操作

要提高潛在的投資報酬率,最大膽的方法是靠波段操作,典型的波段操作者在市場上進進出出,希望在市場上漲時,把全部資金投資下去,價格下跌時,把資金全部撤出。還有一種波段操作的方式,是把股票投資組合,從預期表現會不如大盤的股類中退出,投入表現可能優於大盤的股類。

  如果……

  以1940年到1973年間兩種完美的投資成效為例,進行比較分析時,會讓人感到波段操作的潛力十分誘人,第一種投資是在行情上漲時,百分之百投資股票,市場下跌時,保持百分之百的現金。

  在這34年里,一共交易22次,買進和賣出各11次,以道瓊斯30種工業股價指數作為股價的代表,1000美元會增加到85937美元。

  在同樣的34年里,這個假設的投資組合總是百分之百投資,而且總是投資在表現最好的各類股票中,同樣的投資1000美元,買進和賣出各28次,最后會暴增到43.57億美元!在這段期間的最后兩年,投資人必須膽大過人,必須在1971年元月,把6.87億美元投資到餐廳類股,這樣到年底會變成17億美元,然后再投資黃金類股,到隔年聖誕節會暴增到44億美元!這個例子當然很荒唐———來沒有人達成過這種績效,將來也不可能有人能夠做到這麼優秀。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過去或是未來,靠著“波段操作”,不要說不可能創造上例這麼神奇的成就,連想達成遠低於這種成就的績效都不可能,因為沒有一位經理人能夠持續不斷,遠遠比同行專業的對手精明。

  但是……

  投資經理波段操作的成績令人一見難忘,因為絕大部分都是虧損。有一份精心研究波段操作、但未出版的報告斷定:在計算錯誤和加以成本之后,投資經理對市場的預測4次必須有3次正確,他的投資組合才能損益兩平。

  為什麼波段操作這麼不容易提高投資績效?羅伯特·杰福瑞(RobertJeffery)提出過解釋,原因是在這麼短的期間內,而且在投資人最可能受平凡的共識左右時,發生這麼多的“動作”。一份未出版的研究報告研究100家大型退休基金及其波段操作的經驗,發現所有退休基金都從事過波段操作,但沒有一家能靠波段操作提高投資報酬率,事實上,100家中有89家因為“波段操作”而虧損,而且在5年內,平均虧損高達4.5%。

  因為…… 

  就像有“老”飛行員、也有“大膽”的飛行員,卻沒有“大膽的老”飛行員一樣,也“沒有”靠波段操作一再成功的投資人。貪心或恐懼促成的決策通常都是錯誤的,通常也太慢,而且很可能是反方向才正確。在真刀真槍的金錢游戲上尤其如此,試圖猜透市場或勝過眾多專家,以便“賣高買低”,連想都別想,你一定會失敗,而且可能輸得很慘。費雪·布萊克(FischerBlack)說得好:“一般說來,無論投資人退出市場或留在市場里,市場的表現都一樣好,所以投資人有一部分時間退出市場時,和簡單的買進長抱策略相比,一定會虧錢。”

  結論…… 

  別嘗試波段操作,原因之一是很多很多投資經理的經驗顯示,他們大量持有現金或大量投資時,市場的表現一樣好,反之亦然(事實上,專業投資經理通常互相抵消,在第一段期間,增加現金部位的人數,通常等於減少現金部位的人數)。

  主張長期投資的人說,在行情艱難時仍然繼續投資,才是惟一健全的投資方式,才能享受表現優異的大好時光!
 

投資和投機的游戲

通常市場中有兩種人,投資者和投機者。不過也許還有第三種人,那些即不懂投資理念也不懂投機技巧的人,有人稱之為新股民或新基民。不過其中一些人在交了學費后,遲早也會變成投資者或投機者。

     投資者通常瞧不起投機者,譏諷其為傻錢,遲早要自食投機惡果。有人統計,2006年基金平均收益水平超過100%,而僅有不超過5%的散戶投資者收益好過了100%。假設大部分的基金是投資者而大部分的散戶是投機者,那麼投資者確實給了投機者很大的壓力。重壓之下,有些投機者通過購買基金的方式“棄暗投明”。不過那個所謂的黑暗投機者陣營不僅沒有沒落,反而越來越人聲鼎沸。某些看圖說話者憑借短短幾個月的超額收益,公然向基金經理們示威,著實讓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者氣為之結。當然,找到一只好股票容易,找到100只好股票的難度就是爆炸式的上昇了。而基金本身的規模和投資特點,決定了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要幾何級數的高於普通投資者,才可能保持有吸引力的收益率水平。

     不過就像自然界的很多對立現象一樣,投資者和投機者其實是即對抗又共生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好的拳擊手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比賽才好看,如果拳擊台上只有一個人在表演,不管其動作多麼優美,怕是賣不出一張門票。投資者為市場提供資金而投機者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市場中沒了資金,叫有行無市。市場沒有了流動性,市場會死掉,很多人會沒飯吃。所以,如果政府要監管市場的話,打擊的不應該是投機者,而應該是那些利用內幕消息和其他手段操縱股價的人。前者畢竟還是按規則出牌,而后者才是規則的真正破坏者。

     投機者通常會犯幾種錯誤。

     第一種錯誤就是完全忽略基本面或者企業盈利的變化而過於追逐圖形和市場心理。其實作為一個好的投機者,最不應該忽略的就是企業的盈利情況了。畢竟市場中的大多數人最關注的就是上市公司盈利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本身如果和市場的預期不相符合,投資大眾通常會有過激的反應,從而造成價格的短期大幅波動和市場定價的錯誤。這會給投機者絕好的利用市場波動盈利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像投資者那樣研究企業盈利的變化特別是市場的可能反應,就是在做大眾心理和市場動能等典型的投機功課。

     第二種錯誤就是過於依賴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的假設就是曆史會重復。曆史當然會重復,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些人,十幾年的時間,我們不可能有本質上的進化。不過在今天,確實很多事情的發展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力。誰能夠想到2年前還分不清基金和雞精區別的人今年會幫助創造一個個基金的發行奇跡?曆史會重復,但我們首先得創造曆史。依靠曆史經驗來判斷未來市場走勢的技術分析派,早在以前就開始痛苦了。所以,像投資者那樣做一下宏觀的微觀的市場的政策的一些分析,也許會幫助一些圖形崇拜者看清楚更大的趨勢。

     第三種錯誤就是過於頻繁的操作。頻繁操作能夠提高效率,這是很多投機者的座右銘。不過頻繁操作過於關注市場短期的波動,從而忽略了不可逆轉的大波動。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利文斯頓最深刻的教訓之一就是看對了大趨勢卻賠了錢,因為過於頻繁的操作是把盈利的希望寄托於把握市場的短期波動,這個世界上最沒規律的東西上了。相反,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的變化而不是市場的變化,所以操作的頻率較低,反而更容易把握大趨勢。

     第四種錯誤就是視野太窄。投機者有時很迷信,因為面對太多的不確定性。往往在一些股票上賺了錢后,對這些股票戀戀不舍,就好像這些股票代表著好運氣一樣。一旦這些股票投資機會喪失,追求效率的投機者就做了最沒有效率的事。所以,投資者所運用的分散化投資的理念,也許對於投機者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我自詡為投資者,所以很容易就看出了投機者常犯的錯誤並沾沾自喜。但其實,如果想做一個好的投資者,學習一些投機技巧也是必要的。

     不管是投機者還是投資者,股票漲了才能盈利。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技術分析至少有兩個方面的用處:

     1.幫助尋找更好的買賣股票的時機。即使對於最堅定的投資者來說這點也很重要。如果一只股票在買入后不久就有盈利,投資者就很容易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判斷。如果買入后長時間虧損或者虧損幅度較大,貪婪和恐懼心理就會漸漸影響投資者的判斷能力,從而導致錯誤的發生。而且,投資本身就像其他工作一樣,應該是快樂的。而虧損,即使是暫時的,無論如何也不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

     2.投資者執著於基本面的研究。但做基本面研究並不容易,也許你並沒有掌握所有的重要資訊,也許你對基本面的判斷出現了問題,也許你的邏輯是正確的,但市場就是不買你的帳。正確的邏輯長期終將發揮作用,但正如凱恩斯所說,在長期,我們都已經死了。這時候,技術分析也許可以提醒投資者應該重新審視最初的投資策略。

     另外,好的投機者注重客觀的指標並堅持紀律。他們買賣股票很少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如果投機者買賣10次股票,有6次作對了,他會很高興,因為總體盈利了。而有些投資者,對一個企業長時間的關注並開始對公司有了很深的感情,陷入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緒化中,混淆了投資公司和投資股票的區別;而一旦投資失利,則容易走入另一個極端,把股票選擇上的失敗歸咎於個人能力的問題,自信心發生了動搖。更糟糕的,有些投資者開始陷入思維的誤區,僅關注支持自己判斷的證據和論點,對不利自己的證據和資訊持強烈的抵触態度,從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和概率戰斗,畢竟做到100%正確,此事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慶幸的是,如果按正確的方式做事,我們就會贏得概率,而那輸掉的幾次,無非是概率的一部分,和我們個人的能力無關。

     長期來看,投資和投機,就像黑夜和白晝,像一個硬幣的兩面,表面上對立,本質上依存。只要市場存在,投資和投機的游戲仍會進行下去。而最后,不管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不斷觀察和學習的聰明人才可能勝出。

巴菲特財富哲理:不棄原來僅有就得不到后來更多

當今世界最具傳奇色彩的證券投資家沃倫·巴菲特,曾以獨特、簡明的財富哲學和投資策略,投資可口可樂、吉列、所羅門兄弟投資銀行、通用電氣等著名公司股票以及可轉換證券而大獲成功。在巴式財富哲理中,有三種哲理警示我們必須時刻重視:一是不拋棄手中原來僅有的就得不到后來更多的;二是投資得當才會帶來豐厚的回報;三是擁有很多財富時就會從此不滿足。以下用三則小故事介紹巴式財富的哲理警示……

  故事一:1元和10元

  哲理警示:不拋棄手中原來僅有的就得不到后來更多的。

  蘇珊的丈夫嗜酒如命,蘇珊容忍了許多年,最終作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帶著年幼的孩子離開他。事實上,即便是和丈夫離婚之后,蘇珊和他之間的麻煩依然持續著。蘇珊意識到,除了離開這個城市,自己別無選擇。但一次又一次,蘇珊無法下這個決心,她愛她的房子,她愛她的鄰居,這里的許多東西都讓蘇珊留戀。

  蘇珊找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將她的房子掛在了“待售”榜,並向1400里以外的西雅圖傳去了她的工作申請單。然后,蘇珊回到家中,等待了許多天。一個月后,蘇珊又換了兩家房地產公司,但仍然沒有找到房子的買主。蘇珊覺得,賣不掉房子,她可能就沒有能力離開這個城市了。

  離婚的壓力、生活的艱苦幾乎使蘇珊崩潰,睡眠也因此變得異常困難。事實上,蘇珊能夠很快入睡的唯一地方是在教堂。每星期蘇珊都要到那里,坐在教堂的第三排或者第四排,不長時間便昏昏欲睡……

  春天來了。已經過去了六個多月,蘇珊的房子仍然沒有賣出去。又是一個禮拜天,理查德牧師召集孩子們作禱告。當孩子們在他的面前坐好,他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卷1元的紙幣,在每個孩子手中放上一張。然后,他伸進另一個口袋,掏出一張10元的鈔票。

  “你們也能擁有這張10元鈔票,”他將10元的鈔票高高舉起。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坐著,手中緊緊攥著1元的紙幣,“但是,要想得到這個,你們必須丟掉你們已經得到的紙幣。”

  這真是有趣的一幕。那些孩子中沒有一個願意丟掉他手中的1元紙幣。盡管他們的年齡,已經足以讓他們知道,10元要遠多於1元。最終,理查德牧師將他的10元鈔票又放回了他自己的口袋中。這個小演示,使蘇珊在教堂習慣性入睡之前,思索了好一會。蘇珊突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她正用她的手緊緊攥著一枚硬幣,而這是一枚破舊不堪的硬幣———也就是她太愛她的房子,太留戀她已經熟悉的環境。但是在潛意識里,蘇珊並沒有足夠的把握,在西雅圖就一定有一張“10元鈔票”在等著她。每當蘇珊想到這里,就覺得移居出去,就像在茫茫黑暗中,有一條溝壑,讓她不寒而栗。

  又經過了一些時候的心理磨練,當“1元和10元”的警示不斷出現在蘇珊的腦海中時,蘇珊知道她必須離開了。遠離她多年的習慣,必須作出一次大的跨越。於是,蘇珊告別了那枚破舊的1元硬幣,和孩子在西雅圖開始了新的生活。

  的確,在西雅圖,蘇珊實現了暢銷作家的夢想,盡管這個夢想被延誤了很長時間。它同時也讓蘇珊擁有了一個情投意合的新丈夫,三個孩子以及三個孫子。

  蘇珊的“10元”包含了晚年生活中蘇珊根本無法想象的幸福。但是,蘇珊清楚地知道,在她能夠擁有現有幸福中的任何一項之前,是她毅然張開了自已的手———不拋棄手中原來僅有的就得不到后來更多的。

  故事二:10美分的回報

  哲理警示:投資得當才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雷諾·艾麗絲是位於美國佐治亞州羅馬市的艾麗絲學校的創始人。20世紀初的美國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知名的私立學校,但公立學校卻還是很少。身為教師的艾麗絲深知教育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為了讓窮人的孩子也能有學上,她決定自己籌集資金在當地興建一所公立學校。

  艾麗絲聽說有個叫亨利·福特的汽車商很有錢,而且經常資助一些公益事業,於是她便去向他求助。然而,當得知眼前這個女人的來意后,早巳討厭別人把自己當成捐款專業戶的福特,只是從衣兜里掏出一枚10美分的硬幣扔在辦公桌上,不屑地說:“我兜里就這麼多錢了,快拿著離開這里吧!”

  面對福特的傲慢無禮,艾麗絲並沒有惱怒。她從桌上拾起硬幣后就離開了。回到羅馬市后,她用那10美分買了一包花生豆,然后把它們種到地里。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年后,花生種子已經長成了繁茂的花生園。

  這一天,艾麗絲又來到了福特的辦公室,但這回不是來要錢的,而是來還錢的。她把花生園的照片和一枚硬幣一起交到福特手中,並且很高興地對他說:“這是您去年送給我的10美分,錢雖然不多,但是如果投資得當就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福特看過照片后驚訝不已,他不得不對面前這個女人刮目相看。隨即他便簽了一張25000美元的支票交給艾麗絲,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

  不僅如此,在之后的幾年中,福特還陸續為艾麗絲學校捐築了一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和幾座哥特式建築。當他看到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專心致志地學習時,福特深信正如艾麗絲所言,他的投資勢必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故事三:99族奴

  哲理警示:擁有很多財富時就會從此不滿足。

  有位國王,天下盡在手中,照理,應該滿足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國王自己也納悶,為什麼對自己的生活還不滿意,盡管他也有意識地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會,但都無濟於事,總覺得缺點什麼。

  一天,國王起個大早,決定在王宮中四處轉轉。當國王走到御膳房時,他聽到有人在快樂地哼著小曲。循著聲音,國王看到是一個廚子在唱歌,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國王甚是奇怪,他問廚子為什麼如此快樂?廚子答道:“陛下,我雖然只不過是個廚子,但我一直盡我所能讓我的妻小快樂。我們所需不多,頭頂有間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夠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帶回家哪怕一件小東西都能讓他們滿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樂,是因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樂。”

  聽到這里,國王讓廚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咨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這個廚子還沒有成為99族奴。”

  國王詫異地問道:“99族奴?什麼是99族奴?”

  宰相答道:“陛下,想確切地知道什麼是99族奴,請您先做這樣一件事情:在一個包里,放進去99枚金幣,然后把這個包放在那個廚子的家門口,您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是99族奴了。”國王按照宰相所言,命人將裝了99枚金幣的布包放在了那個快樂的廚子門前。

  廚子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門前的布包,好奇心讓他將包拿到房間里,當他打開包,先是驚詫,然后狂喜:金幣!全是金幣!這麼多的金幣!廚子將包里的金幣全部倒在桌上,開始查點金幣,99枚?廚子認為不應該是這個數,於是他數了一遍又一遍,的確是99枚。他開始納悶:沒理由只有99枚啊?沒有人會只裝99枚啊?那麼那一枚金幣哪里去了?廚子開始尋找,他找遍了整個房間,又找遍了整個院子,直到筋疲力盡,他才徹底絕望了,心中沮喪到了極點。

  他決定從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掙回一枚金幣,以使他的財富達到100枚金幣。由於晚上找金幣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來得有點晚,情緒也極坏,對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責怪他們沒有及時叫醒他,影響了他早日掙到一枚金幣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他匆匆來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樣興高採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頭拼命地干活,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國王正悄悄地觀察著他。

  看到廚子心緒變化如此巨大,國王大為不解,得到那麼多的金幣應該欣喜若狂才對啊。他再次詢問宰相。宰相答道:“陛下,這個廚子現在已經正式加入99族奴了。99族奴是這樣一類人:他們擁有很多,但從來不會滿足,於是拼命工作,為了額外的那個‘1’,他們苦苦努力,渴望盡早實現‘100’。原本生活中那麼多值得高興和滿足的事情,因為忽然出現了湊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個並無實質意義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樂的代價,這就是99族奴。”

投資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技巧

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想,要達到投資技巧的最高境界,一定什麼奇招妙計。可事實上,投資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技巧。有的投資者可能會感到奇怪:沒有技巧如何能在股市中盈利呢?

  其實,很多在股市中成為富豪的人不是靠一時的小技巧盈利的,而是通過正確的投資理念保持穩定收益的。比如巴菲特通過股票投資而成為世界富豪,他炒股就沒有過於花哨的技巧。很多投資者對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不認可,認為巴菲特的方法不過就是死捂股,不叫“炒”股,因為他既不會追漲也不會殺跌,更不會看著盤面變化頻繁短線操作。

  可問題恰恰出在這里。巴菲特死捂股票成了富豪,而股市中的很多投資者學會了“十八般武藝”,每日里全天候操作,買進賣出忙得不亦樂乎,卻並沒有成為一代富豪,甚至虧損累累。這已經說明,投資技巧的最高深技巧就是沒有技巧,也就是能夠超越一般的技巧、憑借著正確的投資理念來獲取長期穩定收益方法。

  簡單最好

  半個多世紀以前,英國著名數學家羅素就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一道題:1十1=?題目寫在黑板上,高才生們面面相覷,卻沒有一人作答。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可以生下一群孩子,企業界的強強聯合將獲取幾何倍數的發展———遇到這類的情況,1加1該等於幾呢?由此看來,如此簡單的問題竟然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答案的。

  羅素給出的答案卻跟許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在等號后面義無反顧地寫上了“2”。他說:“1加1等於2,這是真理。面對真理,我們有什麼猶豫和顧忌的呢?”

  “1+1=2”是一個簡單的真理,絕對不應該等於別的什麼。我們也不應該在面對這樣簡單的問題時無所適從。

  股市投資者常常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其實,簡單的就是最好的。

  股市奇才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也只有22.2%,但幾十年堅持下來,卻成為了世界巨富。巴菲特有句名言:“最賺錢的股經最簡單”。

  熟能生巧

  運用自己最熟悉的理論,在自己最熟悉的市場環境投資自己最熟悉的股票,這是最容易獲利的方法。對那些“故弄玄虛”、“花樣翻新”或者屬於“霧中看花”類的所謂絕技、絕招,則最好不要去碰。

  股票和人一樣,每種股票都有各自的性格。投資者長期炒作某只股票時,往往能十分了解其股性。即使這只股票素質一般,表現平平,熟悉該股股性的投資者也能從它有限的波動區間中獲取差價。但如果某只股票外表一時極為光鮮,投資者貿然買進后由於不熟悉該股股性,在它調整時不敢補倉,在它稍有上漲時就急忙賣出,即使這是一匹黑馬,投資者也很難從中獲得較高的利潤。

  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在股市中,不要懼怕被石頭絆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多數投資者往往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這些投資者的才智慧力是不用懷疑的,但如果失敗的次數太多了,就需要反省和改改原來的習慣了。

  總結經驗教訓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所在,同時也為自己在股市中找準了位置,便於自己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方法實施合適的投資策略。

  成功的投資者在失敗之中善於總結教訓,能夠靜下心來解讀和認識股市,避免重犯錯誤。因此,成功的投資者是不會被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4,8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終結盤口 |
此分類下一篇:亞當理論
此分類上一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