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30 06:00:00| 人氣2,7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梅爾維爾:世界百大作家2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赫爾曼•梅爾維爾

File:Herman Melville.jpg
赫爾曼•梅爾維爾(1870年)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是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也擔任過水手、教師,最著名的作品是《白鯨記》。其作品《泰皮》(Typee)獲得社會大眾相當多的注意,成為暢銷書,他也籍此在19世紀40年代後期快速取得文學上的成功。然而,他的人氣於在19世紀50年代中急劇下降,再也沒有上升。
當赫爾曼•梅爾維爾在1891年去世時,社會大眾幾乎完全遺忘他的存在。直到20世紀早期「梅爾維爾復興」後,他的作品獲得廣泛的認可,尤其是《白鯨記》,它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一。
生平
赫爾曼•梅爾維爾在181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 ,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他的父系、母系祖先分別是蘇格蘭及荷蘭的望族,隨後移民美國,祖父托馬斯•梅爾維爾(Thomas Melvill,曾參加波士頓茶葉事件)及外祖父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望,父親艾倫•梅爾維爾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赫爾曼•梅爾維爾及其兄弟姐妹則從其母系所信奉的長老會。
赫爾曼•梅爾維爾於麻薩諸塞州居住的農莊
艾倫•梅爾維爾讓赫爾曼•梅爾維爾進入紐約公校(哥倫比亞大學預科學校)就讀。因為財政過度擴張及情緒不穩定,艾倫為了重振聲勢,於1830年全家移居奧爾巴尼,於當地從事皮草進口事業。然而新的合資公司並不成功。因為1812年戰爭的緣故,企業無法將商品販售至海外,艾倫•梅爾維爾被迫宣布破產。不久之後艾倫•梅爾維爾便去世,全家一貧如洗,當時赫爾曼只有12歲[2] 。
梅爾維爾從1830年10月至1831年10月就讀於奧爾巴尼學院,他從1836年10月至1837年3月間於該學校學習許多文學經典[3]。因為家境轉壞,15歲離開學校,做過農夫、職員、小學教師等職務。他於1837年搭乘帆船出航,前往英國利物浦。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41年成為捕鯨水手,從麻薩諸塞州費爾黑文出發。捕鯨船航行過合恩角,於南太平洋一帶活動。1842年7月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4]與泰皮族接觸,他於8月在一條澳大利亞商船上擔任水手,因故被囚於塔希提島,11月,越獄成功,在一艘捕鯨船上從事投叉手四個月之久。赫爾曼•梅爾維爾在1843年8月加入了美國軍艦美國號(United States)服役,後來於1844年10月在波士頓上岸,居住在麻薩諸塞州。
後來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45年開始從事小說寫作,1846年在倫敦發表小說《泰皮》(Typee),隔年又發表小說《歐穆》(Omoo)。他在這期間認識小說家納撒尼爾•霍桑,開始閱讀莎士比亞作品,並仔細閱讀霍桑的小說《紅字》,1849年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獲得好評。
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47年與伊麗莎白•蕭(Elizabeth Shaw)結婚,於加拿大度過蜜月[5]。他們育有4名子女,男女各半。他們在1850年在皮茨菲爾德定居,赫爾曼•梅爾維爾在這裡居住13年之久。1850年2月,他開始以其海上經歷為依據來創作《白鯨記》,前後花費了17個月,最終於1851年夏完稿,同年出版。赫爾曼•梅爾維爾將《白鯨記》致贈給霍桑[6] 。
赫爾曼•梅爾維爾夫婦的墳墓
《白鯨記》這部小說日後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但是在第一年竟然只賣出5本,這部史詩之作在當時非但沒有引起轟動,並惹來許多的非議,使他十分失望。梅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霍桑手邊曾有一本赫爾曼•梅爾維爾致贈的《白鯨記》,梅爾維爾和霍桑的創作皆帶有神秘和悲觀的色彩。不久之後出版社發生火災,大批庫存被燒毀。他於1866年開始在紐約擔任海關檢查員。梅爾維爾晚年轉而寫詩,1866年以後他自費印行詩集《戰事集》、《克拉瑞爾》(Clarel)、《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里昂》,出版商拒絕繼續讓他預支稿費。
他曾寫信給霍桑:「激動我的心靈,促使我寫作的東西,我寫不成了──因為它「無利」可圖。可是要我改弦更張,不這麼寫,我辦不到。」
1891年9月28日,赫爾曼•梅爾維爾於紐約逝世(死因是心臟肥大[7] ),窮愁潦倒以終。他葬於紐約布隆克斯木草坪墓園(Woodlawn Cemetery)。他的小說《比利•巴德》於死後33年(1924年)出版,後來被改編成劇本。
評價
《白鯨記》首版封面
《白鯨記》直到出版後七十年,才獲得社會大眾廣泛的重視。英國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對《白鯨記》的評價遠在美國其他作家愛倫•坡與馬克吐溫之上。他的作品還包括短篇小說,例如《書記員巴特子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說《比利•巴德》(Billy Budd, Sailor)。赫爾曼•梅爾維爾的詩並沒有獲得高度評價,一些評論家認為他是美國首位現代主義詩人,但是有些評論家則認為他的作品更富有後現代主義的色彩[8]。著名桂冠詩人羅伯特•潘•沃倫則認為赫爾曼•梅爾維爾是美國最偉大的詩人。
紀念
梅爾維爾鯨以赫爾曼•梅爾維爾來命名,因為論文作者都是該小說的愛好者,希望把發現向赫爾曼•梅爾維爾致敬[9][10]。
作品
《白鯨記》
《泰皮》(Typee)
《歐穆》(Omoo)
《書記員巴特子比》
《比利•巴德》
《戰事集》
《克拉瑞爾》
《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
《梯摩里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5%AB%E7%88%BE%E6%9B%BC%C2%B7%E6%A2%85%E7%88%BE%E7%B6%AD%E7%88%BE

【圖博館】:《白鯨記》

想了解鯨豚,沒必要看梅爾維爾厚達七八百頁的小說《白鯨記》(遠景,1981),看圖鑑比較省事又可靠。
那也沒必要看《白鯨記》電影,探索、地理頻道的鯨豚節目多的很。
大不同,電影是藝術,節目是生物記錄片,二者怎比?
那電影和小說也不能比啊,前者是影像,後者是文字。
所以我才說看電影就夠了,小說裡的廢話太多至少可砍掉七八成,尤其那些賣弄鯨魚知識和捕鯨業內幕的八卦,與《白鯨記》所想表達的文學主題根本不相干,真不知作者以何心態寫進去?充篇幅嘛,只會加重成本坏了賣相;當知識嘛,很快又過時;成文學嘛,又不能有機地與主題結合在一起。
沒必要針對這點大肆發揮吧,當時的小說不是如我們現代的純文學觀點,要批評的話,許多文學名著都難免,《唐吉訶德》即是,更不用說中国的章回小說,至今的武俠、歷史、偵探…等的小說,不也又臭又長。
問題是《白鯨記》是文學名著,如此良莠不齊,名實不符嘛。
那你就看電影寫小說,將《白鯨記》改寫成類似《巴黎最後一支探戈》,簡潔又有力。
坊間不是有不少青少年文學名著精華版的讀物嘛,字體大大的還加注音符號。
那些只能叫糟粕,什麽精華版,不知怎麼改編的,只剩故事情節,有魅力的文字全删了。
這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繪本如何?
等而下之,哄騙小孩的玩物。
那電影裡捕鯨船造型的教堂和誇張講道的牧師,不是更破坏了原著文字的想像力?
我不同意這種老套的評論,誰說具体影像一定會限制抽象文字的想像力了,有鑑賞能力者自然會有所新相,再說原著長達十五頁的描述(p.51-66),我不認為會比電影更令人印像深刻。
船長對白鯨的愛恨呢:「對我來說,那頭白鯨就是那堵緊逼著我的牆…牠虐使我;牠重壓著我;我在牠身上看到一股兇暴的力量,看到還有一種支持著那種力量的難解的惡念…不管白鯨是走狗,還是主犯,我都要對牠洩恨雪仇。」(p215)。影像能表現這種內心戲嗎?
更能,反而是文字限定死了影像所能呈現的內心世界無窮報復之可能性,這就是影像之魅力,此種魅力也表現在船長綁困於鯨身上、隨漩渦同他船沈入海龍冥府,僅存的只是說書人靠著、長相突出的異教野人釘出的木棺、浮於空盪海面,這影像多鮮明啊!意義呢?隨人想像發揮。
以上純屬影像新生代之見,還望文學老師不要當了他。

白鯨記  維基百科

Moby-Dick FE title page.jpg
白鯨記第一版封面
《白鯨記》(Moby-Dick),大陸地區一般譯為《白鯨》,一譯作《無比敵》,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白鯨》這個名字說的是一頭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鯨,並不是白鯨這個鯨魚的種。
概要
全書有442頁,共分成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簡述
File:Moby Dick p510 illustration.jpg
莫比•狄克
《白鯨記》故事結構簡單,是一部以海上捕鯨業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龐德號(或譯為裴廓德號或披谷德號)」(Pequod)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
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有十分豐富的航海和捕鯨經驗,對各個大洋的海況和鯨魚的分布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捕鯨過程中,亞哈被一隻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咬斷了一條腿,從此決心一定要捕殺莫比•迪克。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
「裴龐德號」出航時聘僱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嶼)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很好的朋友,並一起登上了捕鯨船「裴龐德」號。對宗教、種族,以實瑪利有自己的認識,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成為文學史上最為著名的開場白之一。
File:Moby Dick final chase.jpg
亞哈伯與莫比•狄克的決鬥
裴龐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或譯「南塔開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納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龐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狄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
File:Queequeg.JPG
魁魁格(季奎格)
評述
捕鯨的百科全書
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學、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龍涎香,藍鯨在《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白鯨記》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
預兆的安排]
《白鯨》小說中安排了很多「預兆」,以增強全書的神秘感和情節的緊張感。例如所住的大鯨酒店的老闆名字里有「墳墓」的意思,航海途中遇到大烏賊,費達拉的三個預言、最後追擊時出現的大量的鯊魚、海鳥等,一次次的都在預示著最終悲慘的結局。
影響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電影不斷地改編拍攝。
世界著名咖啡製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鯨記》中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s)的名字。
魔獸世界在瓦許伊爾區域有一隻稀有精英的鯨魚叫做莫比斯(Mobus)
日本漫畫ONE PIECE中白鬍子海賊團所搭的船的船名為白鯨號(莫比迪克號)。
在《星際迷航》系列中,多次將白鯨記布置在劇情中,包括《星際迷航II:可汗之怒》《星際迷航VIII:戰鬥巡航》等。
莫比•狄克名字的來源
莫比•狄克(Mocha Dick) 是一個臭名昭著的雄性抹香鯨,在19世紀早期住在太平洋,從智利南部摩卡(Mocha)附近水域經常會遇到它。美國探險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諾茲(Jeremiah N. Reynolds)將它的故事發表在了1839年的《荷蘭籍紐約人》(The Knickerbocker)這個雜誌上,題目是:摩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鯨:一片從手稿日報上飄落的葉子」(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 )。與大多數抹香鯨不同,摩卡•迪克是白色的,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就受到了這條白色抹香鯨的啟發。[2]
外部連結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Moby Dick
線上閱讀
古騰堡計劃中收錄的《Moby-Dick》免費電子版本
Searchable full text of Moby-Dick available here
Moby Dick; or, The Whale
Free typeset PDF ebook of Moby-Dick and other Melville novels optimized for printing, plus extensive Melville reading list
《白鯨》中披谷德號(或譯裴廓德號)手繪路線圖
《白鯨》中披谷德號(或譯裴廓德號)捕鯨船大體航行路線
《白鯨》(譯者:姬旭升)(在線閱讀)
相關電影
(豆瓣豆列)根據麥克維爾《白鯨》改編的電影
Study guide
Notable quotations
注釋
1 以實瑪利是《舊約》中的棄兒,在以撒(Issac)出生.亞伯拉罕之妻撒萊起初不能生育,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同使女夏甲所生的兒子。後來,撒萊也生了一個兒子,於是便將夏甲母子逐出家門,任其流浪荒野。然而上帝眷顧這母子二人並為兒子取名「以實瑪利」(即「神聽見」之意)
2.Mocha Dick 英文維基百科的詞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9%AF%A8%E8%A8%98

白鯨記Moby Dick (1998 )




導演:Franc Roddam 
編劇:Herman Melville、 Franc Roddam 
演員: 
  帕特裏克?斯圖爾特 .... Captain Ahab 
  格裏高利?派克 .... Father Mapple 
  比爾?亨特 .... Capt. Boomer 
  Bruce Spence .... Elijah 
  Ted Levine .... Starbuck 
  本片是根據美國名著梅爾維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被多次搬上屏幕,其中最出名的是1956年格裏高利.派克主演的版本了。這個版本是1998年翻拍的電視電影版本,年邁的格裏高利.派克出演其中一個角色。 
  白鯨記Moby Dic)是世上偉大的小說之一。全書的焦點集中于南太平洋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鯨,以及捕鯨船皮廓德(Pequod)號的船長阿哈(Ahab)如何對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阿哈在一次航行中被莫比?迪克咬掉一條腿,立志報仇,指揮皮廓德號環航全球追蹤,終于發現了它。經過三天放下小艇緊追。雖然刺中了這條白鯨,但它十分頑強狡猾,咬碎了小艇,也撞沈了大船。它拖著捕鯨船遊開時,繩子套住阿哈,把他絞死了。全船人盡皆滅頂。只有一個水手借著由棺材改制的救生浮子而逃得性命。整個故事以這個水手伊希梅爾(Ishmael)自述的方式展開。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6721.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7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濟慈:世界百大作家25
此分類上一篇:約翰•鄧恩:世界百大作家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