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字藝術而言,《睡美人》應是川端康成作品中之最佳,但日人似未自拍。
太色了吧!
那谷崎潤一郎的《鍵》怎就拍了(後評)?故應是文字藝術不易影音化!
川端康成電影另參本館《山之音》《伊豆的舞娘》 《古都》《雪鄉》
川端康成版《睡美人》
《睡美人》爲川端康成晚期作品。它的荒誕內容使讀者感到困惑。探討《睡美人》的深層內涵又是把握川端康成整個創作不可缺少的。如果我們聯系《睡美人》之前的整個川端創作,了解他在其他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反複演奏的主題,理清其發展脈絡,我們會清晰地看到這篇重要作品的坐標。川端從創作伊始就存在的“戀母情結”、“處女崇拜”,在20世紀50年代對“入魔”、“入佛”的闡釋,貫穿一生的“生死輪回”思想都在這篇不長的作品中作了川端式的詩意抒發。作品散發現代主義的頹廢情調,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它又體現了川端以東方文化傳統對人生哲理的獨特思考,全篇充滿禪理,爲此它又是一篇不容忽視的川端的典型作品。
這篇小說在中國的評論中,仿佛沒有什麽具體的文字留下來,最多寫一下是描寫“變態心理”的,要“讀時具有批判的眼光”。“變態心理”是確實存在的話題,爲什麽入了小說便成了應注意的地方呢?至于“批判的眼光”,本應時時具備的,而評論時則做了轉意,完全可以作爲另一種理解。
小說的文字很淡,讀時的感受如置霧中,見霧氣的浮動。也許是川端的風格,也許是東方的一種風格。很喜歡這種文字,讀時心情是寧靜的,在寧靜中飄動的思緒。同樣,連小說的情節也很平淡,幾乎沒有大的起浮,只是在浮動中的變化,至多在結尾處有些變動(而且也幾乎見不到痕迹),都仿佛如平靜的現實生活,而不是“小說”。
在小說的幻想中構設一個環境,讓年老的人面對青春時思考,行爲等。寫出青春與年老、美與醜、生與死、人性與獸性、回憶等話題。不知是作者什麽時期的作品,也許也需要人在人生和某個時期去讀的。或許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這樣風格的文章很少能讀到,卻很想去讀。在書城中尋找。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71.html?tp=0_00
川端康成の睡美人(誠推)
在一個沒有人的空間中,只有你和一個昏睡不會醒過來的裸體美少女,你會如何過一晚呢?
如果這個你已經是七十多老人或老到失去男性雄風的老頭,也是只有你這老頭和一個昏睡不會醒過來的裸體美少女,你又會如何渡過如此妖魅的一晚呢?
有一間如此的秘店,女店家可以安排令人安心的老頭去跟昏睡不會醒過來的裸體美少女同宿一宵。老人江口在友人介紹下光顧此店。
故事於是展開了,這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1961年寫成的〈睡美人〉,當時太前衛並未得到充分矚目,但這可能是川端康成的頹廢文學中之極品,書中劉黎兒寫之導讀喻為逸品,我覺得她更能表達出比極品層次更深的形容。
下段也是節錄她導讀中一段:〈書中隱含的各種課題如幻想文學、戀童癖、戀屍癖、老人情色論、密室機能論以及娼婦性、處女性、母性在六十年代尚無法讓評論家正視......〉。這是相當震撼性的作品,主角 江口時常在性幻想中交織著厭惡;在讚揚生命同時也否定,正與邪的思想在交戰,獨自面對少女身體反而呼喚出老人一生身邊女性的回憶,似死亡前之思索,也不時在憧憬與禁忌之掙紮和想像。
這書看到令人透不過氣來,薄薄142頁令人一口氣讀下,全書綻散著似完熟將爛之果實香味。
http://kendo1231.blogspot.com/2005/08/blog-post_112393666778777699.html
《睡美人之宅》Das Haus der schlafenden Schoenen
埃德蒙60多歲,參觀一個神秘的“大宅院”,這是專爲超過80多歲老人准備的妓院。在這裏老人可以和美麗的女郎同寢共枕,通宵在一起快活,女郎不會醒來,她們服了藥。老人們擁抱著年輕的女郎,感覺溫暖舒適。漸漸的,埃德蒙向年輕女郎的身體誘惑投降。面對自己的年紀和美女的身體,他落入了自己往日生活的記憶裏……
德國瓦迪姆蓋咯納導演根據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說拍攝而成。
這是一部非常悲觀厭世的電影。雖然算是情色電影,雖然有大量美女露點裸體鏡頭,但是毫無色情感。
http://baoquan2006.blog.sohu.com/96539293.html
迪斯尼動畫《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1959)
導演:克萊德傑洛尼米 Clyde Geronimi
主演:( Mary Costa) ( Bill Shirley) ( Eleanor Audley) ( Verna Felton) ( Barbara Luddy) ( Barbara Jo Allen)
迪斯尼第16部經典動畫,奧羅拉公主一出生就遭到黑巫婆的嫉妒下了可怕的咒語,說在她十八歲生日當天將被紡錘刺死,後來即使三位仙女極力幫忙,卻仍然擺脫不了事實的發生,奧羅拉公主因此長眠不醒,後來與公主互生情愫的菲利普王子爲愛劈荊斬棘,克服萬難打敗黑巫婆,才用真愛破除了魔咒。
《睡美人》舞劇
《睡美人》講述的是發生在17世紀法國王宮中的一段神奇的故事。
在爲公主奧蘿拉舉行洗禮儀式時,惡魔仙女卡拉包絲由于未受邀請心中嫉恨,于是對公主念了毒咒。爲了使毒咒不生效,公主的教母丁香仙女隨之把這種能置人于死命的毒咒轉換成了百年的長眠。當公主奧羅拉長成爲一名美麗的少女時,惡魔仙女卡拉包絲的毒咒應驗了,丁香仙女的解咒也隨之生效,百年的長眠使公主奧羅拉免于一死。
在這百年的沈睡中,丁香仙女不遠萬裏爲公主尋覓神聖的愛的力量,來喚醒沈睡的公主。最後英俊瀟灑的王子菲列蒙德在仙女的指引下,遇見了沈睡的美麗的奧羅拉公主,並一見鍾情愛上了她。在偉大的愛情力量的幫助下,他戰勝了重重困難,並以神聖的一吻喚醒了沈睡百年的公主。整個王國蘇醒了,在一場盛大的婚禮中,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特色與地位
《睡美人》的編導是俄國最傑出的芭蕾舞大師馬留斯?彼季帕。彼季帕以他那非凡的舞蹈創作能力和音樂闡釋能力,及他那用人體動作舞蹈造型來表達人們豐富情感的獨特藝術手段,使得《睡美人》被贊譽爲“古典芭蕾的巔峰之作”。在芭蕾舞劇《睡美人》中有許多經典的舞段,像第一幕中《玫瑰慢板》及以後的《婚禮雙人舞》、《藍鳥雙人舞》、《花環華爾茲》等。有些段落一直是國際芭蕾比賽上的必選節目。它們充分顯示了芭蕾藝術的氣韻與動感、協調與平衡,給人們以無限的美的享受。
《睡美人》的音樂也同樣精彩至極,它的作曲是大名鼎鼎的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在寫給好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說道:“……我似乎認爲這部芭蕾音樂是我最佳的創作了。主題是如此富有詩意,如此富有樂感,我以極大的熱誠寫它,一部有價值的樂曲就需依賴這種熱誠。”正是基于這種熱誠,《睡美人》的音樂才可以流芳百世。比如選自第一幕的那段圓舞曲已成爲世界最著名的圓舞曲之一。
另外,芭蕾舞劇《睡美人》不僅舞蹈優美,音樂好聽,而且還以服裝、道具、布景、燈光奢華輝煌著稱。尤其是這次演出所選擇的英國皇家芭團的版本,在舞美和服裝設計上極其講究,與整個的音樂舞蹈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盡顯皇家貴族豪華之氣。絕對可以讓你在優雅的舞蹈藝術之外享受一次視覺的盛宴。
一百多年來,芭蕾舞劇《睡美人》以其震撼人心的音樂,氣勢恢弘的舞蹈,雍容華貴的服裝,奢華燦爛的布景,創造出了空前絕後的劇場舞蹈奇觀,吸引了各國的舞蹈家和觀衆們。《睡美人》雖屬于“古典芭蕾”的經典代表,但經過現代的包裝與演繹,使得這部有些凝重的芭蕾舞劇,又平添了華麗的現代氣息。傳神地表達了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戰勝邪惡及對忠貞愛情的謳歌,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相信當你看過這個版本的芭蕾舞劇後,會對《睡美人》在芭蕾藝術史上的不朽地位,有一個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認識,還會盡享其帶給您的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
《睡美人》童話故事
以前,有個國王和王後一直沒有孩子,他們爲此非常傷心苦惱。有一天,王後正在河邊散步,一條小魚把頭浮出水面對她說:“你的願望就會實現了,不久你就會生下一個女兒的。”過了一段時間,那條小魚所預言的情況真的實現了,王後真的生下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國王高興得時時刻刻愛不釋手,決定舉行一個大型宴會。他不僅邀請了他的親戚、朋友和外賓,而且邀來了幾乎所有的女巫師,讓她們爲他的女兒送來善良美好的祝願。他的王國裏一共有十三個女巫師,而他只有十二個金盤子來招待她們進餐,所以他只邀請了十二個女巫師,留下一個沒有邀請。
盛大的宴會結束後,各位來賓都給這個小公主送上了最好的禮物。女巫師們一個送給她美德,另一個送給她美貌,還有一個送給她富有,她們把世人所希望的,世上所有的優點和期盼都送給了她。當第十一個女巫師剛剛爲她祝福之後,第十三個女巫師,也就是那個沒有被邀請的女巫師走了進來,她對沒有被邀請感到非常憤怒,她要對此進行報複,要獻上她惡毒的咒語。所以她進來後就大聲叫道:“國王的女兒在十五歲時會被一個紡錘弄傷,最後死去。”所有在場的人都大驚失色。可是第十二個女巫師還沒有獻上她的禮物,便走上前來說:“這個凶險的咒語的確會應驗,但公主能夠化險爲夷。她不會死去,而只是昏睡過去,而且一睡就是一百年。”
國王爲了不使他的女兒遭到那種不幸,命令將王國裏的所有紡錘都收上來,又把它們全部銷毀。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巫師們的所有祝福都在公主身上應驗了:她聰明美麗,性格溫柔,舉止優雅,真是人見人愛。但恰恰在她十五歲的那一天,國王和王後都不在家,公主單獨一個人被留在王宮裏。她在宮裏到處穿來穿去,大小房間都看完了,最後,她來到了一個古老的宮樓。宮樓裏面有一座很狹窄的樓梯,樓梯盡頭有一扇門,門上插著一把金鑰匙。當她轉動金鑰匙時,門一下子就彈開了,一個老太婆坐在裏面在忙著紡紗。公主見了說道:“喂!老媽媽,您好!您這是在幹什麽呀?”“紡紗。”老太婆回答說,接著又點了點頭。
“這小東西轉起來真有意思!”說著,公主上前也想拿起紡錘紡紗,但她剛一碰到它,立即就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以前的咒語真的應驗了。
然而,她並沒有死,只是倒在那裏沈沈地睡去了。國王和王後正在這時回來了,他們剛走進大廳也跟著睡著了;馬廄裏的馬,院子裏的狗,屋頂上的鴿子,牆上的蒼蠅,也都跟著睡著了;甚至連火爐裏的火也停止燃燒入睡了;燒烤的肉不炸響了;廚師此刻正抓住一個做錯了事的童工的頭發,要給他一耳光,讓他滾出去,他們兩個也定在那兒睡過去了。所有的一切都不動了,全都沈沈地睡去。
不久,王宮的四周長出了一道蒺藜組成的大籬笆,年複一年,它們越長越高,越長越茂密,最後竟將整座宮殿遮得嚴嚴實實,甚至連屋頂和煙囪也看不見了。
于是,關于這個王國流傳開了這樣一個傳說,一個漂亮的正在睡覺的公主的傳說,人們所說的公主其實就是國王的女兒。從那以後,有不少王子來探險,他們披荊斬棘想穿過樹籬到王宮裏去,但都沒有成功,不是被蒺藜纏住就是被樹叢跘倒在裏面,就像是有無數只手牢牢地抓住他們難以脫身一樣,他們最終都痛苦地死去。
許多許多年過去了,一天,又有一位王子踏上了這塊土地。一位老大爺向他講起了蒺藜樹叢的故事,說樹籬之內有一座漂亮的王宮,王宮裏有一位仙女般的公主,她的名字叫玫瑰公主,她和整座王宮及裏面的人都在沈睡。他還說,他曾聽他的爺爺談起有許許多多的王子來過這兒,他們都想穿過樹籬,但都被纏在裏面死去了。聽了這些,這位王子說:“所有這些都嚇不倒我,我要看玫瑰公主去!”老人勸他不要去試,可他卻堅持要去。
這天,時間正好過去了一百年,所以當王子來到樹籬叢時,他看到的全是盛開著美麗花朵的灌木,他很輕松地就穿過了樹籬。隨著他在前面走,身後樹籬又密密地合攏了。最後,他到達了王宮,看見大院內狗躺在那兒沈睡,馬廄裏的馬在沈睡,屋頂上的鴿子將頭埋在翅膀下沈睡。他走進王宮內,看見牆上的蒼蠅在沈睡,廚房裏的廚師向上舉著手,似乎是要打那童工一耳光,一個女仆手裏抓著一只黑母雞准備拔毛。
他繼續向裏尋去,一切都靜得出奇,連自己的呼吸都清晰可聞。終于,他來到古老的宮樓,推開了玫瑰公主在的那個小房間的門。玫瑰公主睡得正香,她是那麽美麗動人,他瞪大眼睛,連眨也舍不得眨一下,看著看著,禁不住俯下身去吻了她一下。就這一吻,玫瑰公主一下子蘇醒過來,她張開雙眼,微笑著充滿深情地注視著他,王子抱著她一起走出了宮樓。
此刻,國王和王後也醒過來了,王宮裏所有的人都醒過來了。他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互相凝視著,似乎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馬站了起來,搖擺著身體;狗兒歡跳不止,汪汪吠叫;鴿子由翅膀下擡起了頭,昂首四顧,振翅飛向田野;牆上的蒼蠅嗡嗡地飛了開去;廚房裏的火又竄起了火苗開始燒飯,燒烤的肉又吱吱作響;廚師怒吼著扇了童工一個耳光;女仆繼續給雞拔毛,一切都恢複了往日的模樣。不久,王子和玫瑰公主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典禮,他們幸福歡樂地生活在一起,一直白頭到老。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560.html?tp=0_11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1899-6-24—1972-4-16)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複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爲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爲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沈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爲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勳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生平】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輩爲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後遷于東京,其父親習醫。2歲喪父 ,3歲喪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養;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于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郁、扭曲的性格。上學後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8歲時祖母去世,12歲時姐姐也去世了,16時歲祖父亦亡,最後被接到外公家扶養,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涼,也對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産生了巨大影響 。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續過世,這種對于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的影響是一生的。孤獨的川端康成一邊拒絕現實中的熱量,一邊在文字的世界裏繪制著想象中熱量,那個時候他開始閱讀《源氏物語》,在他的一生中,這本書是另一個重大的影響,評價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語》。中學時,川端康成對于《源》還僅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體會到的感覺,他開始嘗試自己寫作。
16歲時,川端預感到祖父將不久于人世時,就決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記錄來。于是他寫起了《十六歲的日記》。這既是作者痛苦的現實的寫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現實內裏的詩情,在這裏也顯露了康成的創作才華的端倪。可以看出這種不幸的經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獨。他還在中學讀書時即傾慕《源氏物語》等日本古典小說和散文等,這對他後來的創作影響極大。上中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把過去所寫的詩文稿子,裝訂成冊,從這裏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開始具有文人的意識,最初的寫作欲望已經萌發。
中學時代,他無數次投稿石沈大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創作天分,認真考慮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爲文學家。在1916年作爲中學四年級生,在大皈《團欒》雜志上發表了習作小說《肩扛教師的靈柩》,他就經常給《文章世界》寫小品、掌小說。《文章世界》舉辦投票選舉“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對于立志當作家的少年來說,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紀念的一年。他在大學預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許多志向文學者,他們一起談論文學,議論文壇現狀和探討當時日本很流行的俄羅斯文學,使來自農村的他頓開茅塞,受益匪淺。這期間,他在學校的《校友會雜志》上,發表了習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同三個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戀愛故事。
1920年9月 ,他進入東京大學英文系,第二年轉入國文系。在大學期間,熱心文學事業,改革和更新文藝,複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處女作《招魂節一景》,描寫馬戲團女演員的悲苦生活是比較成功的,受到文壇老前輩的稱贊。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文藝年鑒》上,標志著這位文學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壇。
川端發表了《招魂節一景》以後,由于戀愛的失意,特別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約,他感到幸福的幻滅,經常懷著憂郁的心情到伊豆湯島,寫了未定稿的《湯島回憶》。此後他爲了訴說和發泄自己心頭的積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筆,爲雜志寫出短篇小說《林金花的憂郁》和《參加葬禮的名人》。與此同時,他在愛與怨的交織下,以他的戀愛生活的體驗,寫了《非常》、《南方的火》、《處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說,有的是以其戀愛的事件爲素材直接寫就,有的則加以虛構化。川端這一階段的創作,歸納起來,主要是描寫孤兒的生活,表現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與哀思,以及描寫自己的愛情波折,敘述自己失意的煩惱和哀怨。這些小說構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個鮮明的特征。這些作品所表現的感傷與悲哀的調子,以及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憂郁的心緒,貫穿著他的整個創作生涯,成爲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調。川端本人也說:“這種孤兒的悲哀成爲我的處女作的潛流”,“說不定還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潛流吧。”
1924年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踏上社會,就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他積極與橫光利一等人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並發表了著名論文《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和創作了《感情的裝飾》、《春天的景色》、《淺草紅團》等少數幾篇具有某些新感覺派特色的作品,並無多大的建樹,他甚至被稱爲“新感覺派集團中的異端分子”。後來他公開表明他不願意成爲他們的同路人,決心走自己獨特的文學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兒的氣質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憂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機會,偶遇巡回藝人一行,與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對待,並說他是個好人,他便對她油然産生了純潔的友情;同樣地,受人歧視和淩辱的舞女遇到這樣友善的中學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他們彼此建立了真摯的、誠實的友情,還彼此流露了淡淡的愛。川端將這段經曆化爲藝術,便是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小說《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發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劇本《瘋狂的一頁》也被拍成電影,獲得贊譽的川端康成並沒有停留不前,其寫作風格從新感覺到新心理主義,又到意識流,1931年的《針、玻璃和霧》可以說是其中一個的代表,接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佛教空、無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開始寫《雪國》連載,3年後出了單行本,並獲得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
1936年,川端康成因爲對于戰爭的反抗而宣布停筆不寫文藝時評類文章,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廣泛參加相關活動。
1940年,川端康成參與成立日本文學會。
1941年受關東軍邀請訪問中國滿洲等地,訪問結束後他自費留在中國,並將妻子一同接到中國,兩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編輯了《滿洲各民族創作選集》。
1944年以《故園》等文章獲戰前日本最後一屆菊池寬獎。
1947年,曆經13年《雪國》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千只鶴》開始連載,195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同年獲得文學勳章。
1968年10月17日,憑借《雪國》、《千只鶴》及《古都》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曆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也是繼泰戈爾、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二位後第三個獲此獎項的東方人。當他在瑞典科學院領獎時朗誦了論文《美麗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這篇論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幾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詩詞,來抒發自己對于日本,日本這個民族的審美體驗。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只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但他早在1962年就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創作作品】
川端康成一生寫了100余部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此外還有許多散文、隨筆、講演、評論、詩歌、書信和日記等。他的創作,就思想傾向而言是相當複雜的,並且經曆了一個頗爲曲折的發展過程。他戰前和戰時的創作,可以大致歸爲兩類:一類是描寫他的孤兒生活,抒發他的孤獨感情,描寫他的失戀過程,抒發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禮的人》、《十六歲的日記》和《致父母的信》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寫的是他本人的經曆和體驗,所以往往具有描寫細膩、感情真摯、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但也由于僅僅寫他本人的經曆和體驗,並且自始至終充滿低沈、哀傷的氣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會意義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類是描寫處于社會下層的人物,尤其是下層婦女(如舞女、藝妓、女藝人、女侍者等)的悲慘遭遇,表現她們對生活、愛情和藝術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節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溫泉旅館》、《花的圓舞曲》和《雪國》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這類作品比較真實地表現了底層人群生活與情感上的矛盾糾結,比較充分地表達出她們的痛苦,作者對她們報以同情和憐憫。一般說來這類作品在思想價值上要超過第一類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國》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戰後的創作尤其複雜。一方面,他仍然沿著《伊豆舞女》和《雪國》的道路前進,繼續寫作表現人們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或表達出對普通人民的同情態度,或流露出 作者積極 健康的審美情趣 ,如《 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稱代表。另一方面,他又寫出一批以表現官能刺激、從《千鶴》、《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這些作品中川端康成獨創的繼承了日本傳統的風雅精神,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而純粹的表現人體的美,以及空虛的幻影的描寫,是日本美的另一種象征。
他在實際創作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傾向。有的作品采用純新感覺派的寫法,極力強調主觀感覺,熱心追求新穎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卻沒有采用純新感覺派的寫法,主要使用樸素、簡潔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義和意識流小說所吸引,相繼寫出兩篇純 屬模仿式的小說——《 針與玻璃與霧 》和《水晶幻想》;但後者中途輟筆,並且其後再也沒有寫過這類作品。由此可見,川端不滿足于單純模仿,不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決心另辟新徑。所謂新徑,就是將日本古典文學傳統和西方現代派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道路。經過長期探索,他在這條路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雪國》起筆于1935年,當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地區、准備發動全國侵華戰爭的陰雲密布時期。在這時期,他們對日本國內加強統治,轟動一時的無産階級文學運動已被鎮壓下去,與之對立的新感覺派文學,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從另外一面受到影響。《雪國》這部作品的發表,足以說明這一嚴酷的現實。《雪國》開始是以描寫各個章節內容的短篇形式分別發表于各種刊物上的,後來隨著形勢更加險惡,從1937年以後即基本上停止發表。直至戰後才又略加修改補充,出版最後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隨日本帝國侵略政策,歌頌侵略戰爭,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爲黨生活的人》那樣。正面批判和反對侵略戰爭,描寫共産黨員和工人階級的鬥爭,它把背景設置在遠遠離開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並以那裏的“五等藝妓”(實際上是妓女)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爲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諸如,列車行駛在皚皚雪原,夜幕開始降落,然而尚未將雪原全部覆蓋起來,大地還留著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車上前往雪國去會駒子的島村。正從車窗欣賞這蘊含著一種神秘感的黃昏美景,忽然一張同這襯景非常調和的影影綽綽的面孔和一雙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無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種無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駒子陪島村一夜溫存之後,清晨時鏡梳妝,紅顔黑發,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島村欣賞著,未免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恍惚。
川端對于作品的文學語言,要求極爲嚴格。據說他寫完一節之後,總要反複推敲琢磨,修改後往往刪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雖然頗爲接近口頭語言,但讀來絲毫沒有囉嗦之感。用語簡明,描寫准確,這又同他對于自己所描寫的對象觀察細致,熟諳于心,有著重要的關系。
總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筆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輕婦女——一樣,具有很強的魅力,這又同他的唯美主義傾向和執著地追求所謂“日本的美”有著難以割裂的聯系。本來,一個作家,既然生活在現實社會,即便是唯美主義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夢囈。這就是說,有時他們也會在現實社會發現比較接近真正的美的東西,如川端筆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學生之間的純潔的感情;然而,很多時候,由于世界觀和思想感情的變化,他們又會以醜爲美。《雪國》擺脫那個萬馬齊喑的黑暗時代的現實,美化封建主義遺留下來的賣淫制度——雪國溫泉旅館“五等藝妓”同嫖客之間的廝混,這就不能令讀者感到滿意。即使日本帝國主義,由于《雪國》所表現的那種令人陶醉的男女關系會消磨所謂“國民的戰鬥意志”,對之也不表示歡迎。
但如果抛棄政治去省視川端康成的作品,那中深刻的日式物哀之美,以及他在東西方文學調試上所做的貢獻是及其巨大的,在探索美的漫長道路上川端先生是無愧的先驅與大師
【主要作品】
《椿》
《十六歲日記》
《名人》
《高原》
《伊豆之旅》
《伊豆的舞女》(いずのおどりこ) 1926年,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
《淺草紅團》 1929年~1930年
《水晶幻想》 1931年
《舞姫》
《雪國》(ゆきぐに) 1935年~1937年
《千只鶴》 1949年~1951年
《山之音》 1949年~1954年
《古都》(こと) 1961年~1962年
《湖》
在中學課本中還選入了他的作品《父母的心》
【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文學院常務理事、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致授獎辭,突出地強調:
“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裏,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
“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藝術手法,表現了道德性與倫理性的文化意識;其二,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精神橋梁上做出了貢獻。”
安德斯?奧斯特林最後宣讀了獎狀題詞:“這份獎狀,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並用您的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
川端在瑞典文學院禮堂作了題爲《我在美麗的日本》的獲獎紀念講演,他通過禪宗詩僧希玄道元、明惠上人、西行、良寬、一休宗純的詩,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的小說,《古今和歌集》、《伊勢物語》、《源氏物語》、《枕草子》的古典傳統,以及東洋畫、花道、茶道的精神,深入細致地介紹和剖析了“日本美的傳統”。其後種端兩度赴美在夏威夷大學和它的分校分別作了題爲《美的存在與發現》的講演和在出席舊金山舉辦的日本周活動期間作了題爲《日本文學之美》的講演。這三篇講演稿也是三篇美文,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日本文學的傳統美,成爲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論、日本藝術論,構成了他的獨特的美學理論體系,在川端文學中獨放異彩。在這些成績、榮譽和地位面前,川端康成在《夕照的原野》一文中這樣敘述自己的心情:“榮譽和地位是個障礙。過分的懷才不遇,會使藝術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連才能也發揮不了。反過來,聲譽又能成爲影響發揮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輩子保持‘名譽市民’資格的話,那麽心情就更沈重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71.html?tp=0_0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