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20 05:52:11| 人氣2,565| 回應5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和諧社會導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若說前評溫鐵軍的《三農問題》太政治化,那傅志平的《和諧社會導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更政治化!

沒辦法,誰叫「三農」和「和諧社會」是胡錦濤的兩大政策(京津高鐵「和」諧號、京奧開幕式活字印刷表演之「和」字)。

比起來,「和諧社會」可比「三農」更虛大。

「和諧社會」「虛」嗎?那《文明衝突》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313625/20080426055852/

衝突論似較有國際市場?

西方自古尤其地理大發現(掠奪?)之後,便透過衝突論殖民全球!

衝突論是真小人啦,那像中國自古便是和諧論的偽君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291992/20080730062325


   《和諧社會導論》約25萬字,包括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和諧社會的古今解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和諧社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新構架,人與經濟和諧——以人爲本的新價值觀,人與社會和諧——充滿人文關懷的新圖景,人際和諧——用誠心與愛心牽系新人際,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互動的新格局,中國和平發展與全球化的新趨向,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等11章。 本書縱論古今,涵蓋中外,研究比較紮實、深入,文筆比較生動、形象,是一部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學術專著。

序 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
一、和諧:社會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
二、和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三、和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四、和諧:人民群衆的根本意願和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進方向
五、和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六、和諧:中國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徑
第一章 和諧社會的千年演繹
一、和諧狀態的中外詮釋
二、“和爲貴”的現代闡釋
三、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
四、以和爲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二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
一、目標指向:自然、社會與人和諧發展
二、路徑選擇:“三大文明”共建
三、動力系統:改革、發展與穩定
四、價值取向:公平與公正
五、制度保證:秩序與法律、道德
六、衡量標准:以人與社會的發展度爲標尺
第三章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和諧社會建設
一、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
二、以人爲本:貫穿和諧社會的紅線
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統籌兼顧: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
五、國際流行的幾種發展觀
第四章 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新構架
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曆史軌迹
二、世界面臨的生態環境難題與中國經濟增長付出的環境代價
三、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綠色GDP
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
第五章 人與經濟和諧——以人爲本的新價值觀
一、擺脫“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慣性
二、效率與公平並重
三、合理、有效地整合與配置社會資源
四、擴大經濟中的知識與人文因素
五、在一個好的市場裏爭取互利共贏
第六章 人與社會和諧——充滿人文關懷的新圖景
一、重視人的權利要求
二、把公平寫在社會的旗幟上
三、爲人的和諧發展優化社會結構
四、縮小社會階層間的貧富差距
五、編織完善的社會保障網絡
六、構建和諧社會從創建和諧社區做起
第七章 人際和諧——用誠心與愛心牽系新人際關系
一、和諧社會需要人際和諧
二、對愛心與誠心缺損的檢討
三、打造一個現狀誠信社會
四、在愛的呼喚中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五、合力構建社會主義道德大廈
第八章 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互動的新格局
一、主人與公仆的實踐定位
二、“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協調互動
三、搭建公民參與的“陽光平臺”
四、主文化與亞文化的互動/253
五、把政府行爲置于公衆的視野之中
第九章 中國和平發展與全球化的新趨向
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二、中國的和平發展與走向世界
三、中國的發展:威脅還是機遇
四、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
五、文明共存:和諧世界的展望
第十章 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一、能力生于憂患:高速發展中的警醒
二、在政府角色准確定位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三、在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中提升能力
四、在完善社會調控手段中提升能力
五、在社會關系的協調過程中提升能力
六、在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中提升能力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通常簡稱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2004年提出的一種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指的是一種和睦、融洽並且各階層齊心協力的社會狀態。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隨後,在中國,“和諧社會”便常作為這一概念的縮略語。
2005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將“和諧社會”作為執政的戰略任務,“和諧”的理念要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背景
2004年,中國共產黨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社會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戰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孔子提出了一整套人文和社會思想,經過後來的發展,被稱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人群倫理和社會秩序方面的思想達到了高峰,其中的“仁”、“禮”等要素,成為古代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國家信仰。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諧社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推行“階級鬥爭為綱”為主的政策,導致社會動蕩不安。
1978年鄧小平按照著名的“白貓黑貓論”的實用主義進行改革。執政黨的重心由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會出現轉型。
2004年,中國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是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來治理中國社會的一個構想。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這項主張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信仰的回歸。
但是,中共現時宣傳的理論所提到的和諧社會也有鬥爭,是以和平方式鬥爭,如同腐敗、違法犯罪的鬥爭。只要是危害人民利益的行為都要鬥爭。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不會放棄,只會更加完善。[來源請求]

解讀
和諧社會的提法,旨在為陷入迷茫的改革方向,指出為各界接受的利益共同點。在此之前,人們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反復爭論。無疑改革開放之初,中共的方針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結果就是在取得建設成就的同時,產生了社會不公,問題更已阻礙改革的深入。中共認為應該避免“公平”和“效率”之爭分裂改革的力量,中國歷史上宋朝王安石變法就是一個典型的新黨舊黨相爭而誤國的例子,為此中共以自身的威望提出了一個新的改革目標,即建立公平效率並重的“和諧社會”,以圖統一各界力量,弱化分歧。
有人認為,“和諧社會”是對“小康社會”的繼承和發展,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前者除了在經濟上的要求,和諧社會還對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新的定義。
和諧社會對當前中國社會是相當有針對性的,包括教育、醫療、社保等社會熱點在內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比較敏感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拓寬社情民意表達管道都是和諧社會理論的具體內容。
另一個解讀是,中央之所以提出“和諧社會”,是因為現在社會出現了不和諧。相應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階段的機遇和挑戰都是空前的。《決定》認為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目前中國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所以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同時也承認改革開放以來產生的社會問題和不和諧,並認為這些不和諧是可以在社會主義制度內解決的。
但事實上,和諧社會的提法廣泛的背景是中國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快速的通貨膨脹和高房價,高物價和低收入的鮮明對比。因此中國提出“和諧社會”試圖解決問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8%B0%90%E7%A4%BE%E4%BC%9A

和諧社會概念的提出和地位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隨後,在中國,“和諧社會”便常作爲這一概念的縮略語。
2005年以來,中國共産黨提出將“和諧社會”作爲執政的戰略任務,“和諧”的理念要成爲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爲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爲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和平、發展、合作成爲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同時,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政治長期保持穩定。同時,我國正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任務艱巨而繁重。特別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産、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一些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産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爲,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爲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曆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産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到二0二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
--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範化,逐步形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人民群衆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三、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爲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強化支農惠農政策,增加國家對農業和農村投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加大扶貧力度,完善扶貧機制,加快改善貧困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比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嚴控制征地規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補償標准,探索確保農民現實利益和長期穩定收益的有效辦法,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産業結構,推動各地區共同發展。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扶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重點用于中西部地區,盡快使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改善,逐步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以及糧食主産區、礦産資源開發地區、生態保護任務較重地區的轉移支付,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支持。支持經濟發達地區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産業轉移,扶持中西部地區優勢産業項目,加快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擴大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和民族地區的對口援助,形成以政府爲主導、市場爲紐帶、企業爲主體、項目爲載體的互惠互利機制。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開發開放。建立健全資源開發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對資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難地區經濟轉型實行扶持措施。
(三)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把擴大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積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深化戶籍、勞動就業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人員流動政策,規範發展就業服務機構。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加強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指導和服務。擴大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健全再就業援助制度,著力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嚴格執行國家勞動標准,加強勞動保護,健全勞動保障監察體制和勞動爭議調處仲裁機制,維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合法權益。
(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農村並逐步在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面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長,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鼓勵社會捐資助學。規範學校收費項目和標准,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師資特別是農村師資水平。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師生思想道德素質。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五)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責任,嚴格監督管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爲群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加強醫學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爲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經費保障措施。實施區域衛生發展規劃,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雙向轉診、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制度,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推進醫療機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推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範收支管理,糾正片面創收傾向。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産和流通秩序,保證群衆基本用藥。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衆健康安全。嚴格醫療機構、技術准入和人員執業資格審核,引導社會資金依法創辦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有資質人員依法開業,方便群衆就醫。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
(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衆文化需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爲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共同發展。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先安排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善文化産業政策,培育國有和國有控股骨幹文化企業,鼓勵非公有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産業,以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發展,推動集約化經營,提供價格合理、形式多樣的文化産品和服務,增強文化産品國際競爭力。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加強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七)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以解決危害群衆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爲重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優化産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産,節約能源資源,依法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生産能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統籌城鄉環境建設,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加快環境科技創新,加強污染專項整治,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搞好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産業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建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和補償機制,強化企業和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嚴格環境執法,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狀況信息,嚴肅處罰違法行爲。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等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四、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一)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各個層次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深化政務公開,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發揮社會自治功能,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公民權利和自由。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推進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規範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監督。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加強和改進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全體公民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三)完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堅持司法爲民、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完善訴訟、檢察監督、刑罰執行、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司法考試等制度。加強司法民主建設,健全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等制度,發揮律師、公證、和解、調解、仲裁的積極作用。加強司法救助,對貧困群衆減免訴訟費。健全巡回審判,擴大簡易程序適用範圍,落實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制度,方便群衆訴訟。規範訴訟、律師、仲裁收費。加強人權司法保護,嚴格依照法定原則和程序進行訴訟活動。完善執行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執行工作。維護司法廉潔,嚴肅追究徇私枉法、失職瀆職等行爲的法律責任。
(四)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調整財政收支結構,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加大財政在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再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享稅分成辦法,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轉移支付規範化、法制化。保障各級政權建設需要。完善財政獎勵補助政策和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著力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增加國家財政投資規模,不斷增強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加強收入分配宏觀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通過擴大就業、建立農民增收減負長效機制、健全最低工資制度、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標准等舉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健全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規範地區津貼補貼標准,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實行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發揮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價位、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對工資水平的引導作用。規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收入,確定管理者與職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壟斷行業改革,調整國家和企業分配關系,完善並嚴格實行工資總額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權益。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強征管和調節。
(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衆基本生活。適應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就業方式多樣化,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保證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強化保險基金統籌部分征繳,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積極推進省級統籌,條件具備時實行基本養老金基礎部分全國統籌。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建立以大病統籌爲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發展社會醫療救助。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加快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對困難群衆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特困戶救助、災民救助、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制度。完善優撫安置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爲重點的社會福利。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老齡服務。發展慈善事業,完善社會捐贈免稅減稅政策,增強全社會慈善意識。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設,規範和加強經濟適用房建設,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五、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産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提倡勤儉節約,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和諧的內容,形成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範和行爲規範。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
(三)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要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爲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新聞媒體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衆情緒,搞好輿論監督。健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機制,及時發布准確信息。加強對互聯網等的應用和管理,理順管理體制,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使各類新興媒體成爲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以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爲主攻方向,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文學藝術要弘揚真善美,創作生産更多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豐富群衆文化生活。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
(四)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著眼于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群衆參與,推動形成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社會氛圍。以相互關愛、服務社會爲主題,深入開展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建立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六、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一)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爲人民服務是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全體公務員的基本准則。按照轉變職能、權責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機構設置,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爲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創新管理制度,爲群衆和基層提供方便快捷優質服務。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及時發布公共信息,爲群衆生活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完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推進政事分開,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二)推進社區建設,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全面開展城市社區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把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完善居(村)民自治,支持居(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發揮駐區單位、社區民間組織、物業管理機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促進流動人口同當地居民和睦相處。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開展社區群衆性自助和互助服務,發展社區服務業。
(三)健全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功能。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爲的作用。發展和規範律師、公證、會計、資産評估等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興辦民辦非企業單位。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功能,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發展和規範各類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發展。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
(四)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衆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各方面群衆的關切。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推行領導幹部接待群衆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幹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衆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把群衆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健全社會輿情彙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衆權益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更多采用調解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著力解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産、涉法涉訴中群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衆利益的行爲。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群衆利益和社會穩定。
(五)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爲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按照預防與應急並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的原則,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精幹實用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完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加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提高公衆參與和自救能力,實現社會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的整體聯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完善安全生産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嚴格管理,強化監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群衆安全感。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爲主、專群結合、依靠群衆的方針,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到基層,確保社會治安大局穩定。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著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堅決遏制刑事犯罪高發勢頭。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積極推行社區矯正。加強對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的關心教育,強化吸毒人員感化和管理,改進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工作。完善政法保障機制,加強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層基礎建設,改革和加強社區警務工作,打造服務群衆、維護穩定的第一線平臺。堅持執法爲民,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確保政法隊伍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始終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七)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保障國家穩定安全。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科學、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有效應對各種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全面推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抓緊做好軍事鬥爭准備,提高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努力爲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爲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爲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爲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安全統一和領土完整。加強武裝警察部隊全面建設。增強國防意識,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機制,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七、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一)增強全社會創造活力,形成萬衆一心共創偉業的生動局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發揮人民群衆的首創精神,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堅持人民群衆是曆史創造者的觀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都要從人民群衆的創造性實踐中汲取智慧、經受檢驗,都要依靠人民群衆付諸實踐、取得實效。堅持發揮生産力作爲最活躍最革命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堅定不移地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各種障礙,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健全現代産權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才能得到發揮,保護創新熱情,鼓勵創新實踐,完善創新機制,寬容創新挫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弘揚自力更生、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精神,倡導自主創業、艱苦創業、和諧創業,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環境,共同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二)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發揮統一戰線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獨特優勢,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發揮協調關系、彙集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加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的團結和諧。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包括新的社會階層在內的全體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信教群衆同不信教群衆、信仰不同宗教群衆的團結,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團結,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團結港澳各界人士,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圍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推進兩岸直接“三通”,盡最大努力爲兩岸同胞謀和平、謀發展、謀福祉,使兩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做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工作,凝聚僑心、彙集僑智、發揮僑力。
(四)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積極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注重加強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八、加強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一)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工作分工,搞好協調指導,增強政治敏銳性,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注重培養選拔熟悉社會建設和管理的優秀幹部。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認真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把領導社會建設的績效列爲考核內容,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激勵幹部真抓實幹,加強檢查監督工作,確保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加強社會建設理論和社會政策的學習研究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開展群衆工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發揮聯系群衆、服務群衆、教育群衆、維護群衆合法權益的作用。
(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企業、城市社區、機關和學校、科研院所、文化團體等事業單位黨建工作,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做促進社會和諧的表率。牢固樹立群衆觀點,一切相信群衆,一切依靠群衆,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衆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千方百計把群衆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以增強社會服務功能和提高社會管理、依法辦事能力爲重點,大力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加大對城鄉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的投入。緊緊依靠廣大基層幹部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制定和落實定期輪訓、考評激勵、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嚴格要求、真心愛護基層幹部,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做好關心照顧老勞模、老黨員和幫扶困難黨員工作。完善公務員錄用制度,注意從基層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各級黨政機關,鼓勵年輕幹部和大學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三)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爲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確定職業規範和從業標准,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加快高等院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抓緊培養大批社會工作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充實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配備社會工作專門人員,完善社會工作崗位設置,通過多種渠道吸納社會工作人才,提高專業化社會服務水平。
(四)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黨風正則幹群和,幹群和則社會穩。反腐倡廉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和諧的緊迫任務。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以思想道德教育爲基礎,加強黨章和法紀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幹部黨性鍛煉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做道德表率,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以正確行使權力爲重點,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形成群衆支持和參與反腐倡廉的有效機制,健全防範腐敗的體制機制。以保證廉潔從政爲目標,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把黨內監督與各方面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實效。嚴格要求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率先垂範,自覺做到爲民、務實、清廉。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嚴厲懲治腐敗。堅持糾建並舉、綜合治理,切實糾正損害群衆利益的不正之風。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鞏固和發展全黨動手抓黨風廉政建設的局面,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幹群關系。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于社會主義的最爲基礎的理論創新價值,就是實現了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者的成功銜接。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就在于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實現了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在銜接。之所以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主要基于兩大曆史法寶:一是我們黨從來都主張並且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二是我們黨從來都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論者。因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科學理論,又是一種科學實踐;既是一種崇高理想,又是一個曆史過程;既是一個遠大目標,又是一個具體任務。我們就是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狀態中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地存在著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條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共産黨的領導,是堅強的政治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是堅實的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地位的確立,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堅實的思想基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中國共産黨人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既堅持遠大理想、又一切從實際出發。

我國目前正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使現實的和諧社會的發育程度不可能達到高級的程度,但它同時又較好地具備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從而爲實現更高級的和諧社會准備了條件。一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積極體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與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定相統一,和諧社會的原則要求和基本特征必然要貫穿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體部署和具體工作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必須體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另一方面,初級階段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初級階段。正如社會主義本身要經曆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要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才能達到較高程度。我們應當從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依據生産力的發展程度,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途徑,確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地構建和諧社會。

從總體上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使社會和諧成爲與社會主義基本政治框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居于同等地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內涵的一個嶄新層面。也就是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充實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並使其更加健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命題的提出,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拓展爲包括和諧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和諧社會內容的加入,爲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和處理現代化建設的各種問題,提供了更完整、更科學的坐標系。

面對史無前例的社會變遷,我們黨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經濟成分多樣化、利益關系多樣化的曆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協調好多元力量之間的利益關系,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力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爲了探索一種與此相適應的新的社會運轉、社會服務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際上是一種整體性思考方式和理念的確立,從而把治國理政的事業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等各個方面,並統籌解決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的問題。

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社會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戰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孔子提出了一整套人文和社會思想,經過後來的發展,被稱爲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人群倫理和社會秩序方面的思想達到了高峰,其中的“仁”、“禮”等要素,成爲古代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國家信仰。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68.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2,565) | 回應(5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觀念代差》
此分類上一篇:《三農問題》

顯示全部56則回應

圖博館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軍委副主席2015-3-14就轟炸事件警告緬甸 要緬甸給交代
外交部就缅甸炮弹致中国边民受伤事件等答问 中方已提出严正交涉
緬甸2015-3-15對邊界中國民眾軍機誤炸5死8傷「深感難過」
缅甸总统吴登盛2015-5-11在内比都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杨晶
缅甸大佬来华递投名状:中国布局下届领导人
内因外因博弈不断增加缅甸大选对中国是个好机会
缅甸炮弹打破警告再次光顾中国尴尬谁?
緬甸2015-5-18稱14日落入中國境內邊民5傷的兩枚炮彈為果敢叛軍發射
揭秘缅甸难民营:年轻一代崇拜中国的年轻偶像 搜狐2015-4-29
缅甸人不欢迎中国远征军将日军视为解放英雄 搜狐 2015-5-11
北東協互聯互通緬甸寮國大橋2015-5-12通車
钰诚集团2015-5-28在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成立东南亚联合银行 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緬甸克倫族的故事:很多緬人只知翁山蘇姬,卻不知邊境戰火從未停歇
緬甸總統2014-11-1破冰首晤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競選總統無望2014-11-10轉而拉攏軍頭 支持者訝異
歐巴馬2014-11-13暗挺翁山蘇姬選總統
翁山蘇姬2014-12-25籲西方鼓勵緬甸改革
翁山蘇姬化敵為友2014-12-26與軍政府合作期盼順利角逐總統大選
緬甸總統2015-4-7接見反對派翁山蘇姬赴約 翁促修憲
翁山蘇姬2015-5-3若不修憲不排除抵制大選 (翁配偶為外國人無法角逐總統)

缅甸2015-5-23出台新法 婦女隔3年才能再生:緬甸強硬派佛教和尚遊說國會於4月通過這項法案,是為了抑制信仰穆斯林的洛興雅族等少數族裔人口 …
緬甸之恥:洛興雅船民危機
不滿國際譴責 緬甸300人2015-5-27在最大城市仰光抗議高喊「別侮辱我們的國家」和「緬甸境內沒有羅興亞人」等口號
助緬甸難民達賴2015-5-28籲翁山蘇姬出面
解決羅興亞穆斯林難民須從緬甸自身著手
來自緬甸的洛興亞穆斯林難民們,以及手足無措的東南亞各國
想活下去,請坐上「海上棺材」:東南亞難民的生存悲歌
2015-05-29 08:59:10
圖博館
彭波:中美之間修昔底德陷阱是個謊言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2017-05-16

  5月14-15日,“一帶一路”高端峰會在北京舉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日本、韓國等均派代表團參加。此前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之後約定的中美經貿“百日計劃”成果也一一公佈。這些行動說明一個問題:世界老大美國,與新崛起的中國之間,並非不能共同發展,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運用於中美兩國關係。
  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是當代人編造出來,並不符合歷史演變的真實情況。
近幾年, "修昔底德陷阱"成了一個流行的詞語。尤其常常用於指代中美關係,炒作中國對美國的挑戰。
  面對西方國家的炒作,2014年1月22日,《世界郵報》創刊號刊登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針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這樣的舊霸權國家發生衝突的擔憂,習近平在專訪中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祇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定內涵
據說,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古代希臘曾經爆發過一次涉及整個希臘世界的大戰——伯羅奔尼撒大戰,當時希臘世界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強爭霸。
從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雙方進行了長達27年的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和雅典的慘敗而告終。對於這次大戰的原因,當時擔任過雅典海軍統帥並親自參與指揮的史學家修昔底德曾經這樣總結,“……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對於修昔底德這句話,當代的國際關係學家進行了引申,指代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兩者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並進而提出在當前的國際社會當中,美國是現在的領袖,而中國也在快速崛起,兩者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無論東方西方,政治家們都非常重視歷史經驗教訓。因此,這一說法提出來之後,對於中美之間可能會發生如當年雅典和斯巴達兩國之間那種激烈的擔憂就成為了牽動人心的問題,也成為中美兩大國領袖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問題。
2017-05-17 19:45:04
圖博館
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
但是仔細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過程及結果,再分析修昔底德的原話,可以認為並不存在上述引申含義,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用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來比擬中美關係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國家挑戰傳統強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什麼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大國引發的衝突,而是兩個同樣古老的強國之間的戰爭。
一般認為,雅典城邦於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建立,並成為古代希臘的核心城邦之一。
從公元前594~前593年梭倫(Solon)改革開始,中間經過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隸主民主制度過渡。最後經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公元前429)的改革,達到當時民主制度的頂峰。
在這個過程當中,雅典逐漸強大。並於公元前6世紀到4世紀長達將近200年的希波戰爭當中,多次領導希臘城邦抵抗外來侵略,在擊敗波斯帝國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就是雅典的傑作。更加著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固然了不起,但是在軍事上其實是失敗的。最後領導戰爭取得勝利的,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擊潰了波斯海軍,才在根本上扭轉了戰局。
  斯巴達更不是新崛起的大國。斯巴達城邦於公元前10世紀就已經建立,公元前8世紀左右就征服了周邊地區,成為南部希臘地區的霸主。而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於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因此,在爆發直接衝突的時候,這兩個城邦都是古老的國家,長期是希臘並立的雙雄,沒有哪個是新崛起的。只不過斯巴達陸軍更強,而雅典海軍更強。至少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之前,雅典的國力是長期強於斯巴達。
  (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雅典與斯巴達共存了將近4個世紀,兩者之間沒有發生衝突。而且,在雅典真正崛起的時候,在綜合國力實現對斯巴達的赶超,並且把斯巴達越拉越後的時候,兩國之間也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
  一如修昔底德所說:“在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們的帝國日益強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自己國家的權勢。斯巴達人雖然知道雅典勢力的擴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製止它;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他們仍然保持冷靜的態度,因為在傳統上,他們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戰的時候,他們總是遲遲而作戰的;”
2017-05-17 19:46:02
圖博館
只是到了後來,如修昔底德所述:“最後,雅典的勢力達到頂點,人人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了;同時,雅典人開始侵略斯巴達的盟國了。在這時候,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決定發動現在這次戰爭……”
  因此,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曾經長期共存,兩國直接的衝突並非不能避免。只要雅典不是把斯巴達逼到無路可走,雙方的直接衝突原本是不會爆發的。
  事實上,即使在戰爭爆發之後,兩國之間依然存在和平解決矛盾的機會。
公元前421年,長期戰爭之後,雙方都筋疲力盡,雅典與斯巴達簽訂了《尼西阿斯合約》。根據該合約,雙方恢復了戰前的疆界,實現了和平。但是僅過一年,雅典內部的民主派領袖得勢,再次挑起了雙方的衝突。最終在羊河之戰當中,強大的雅典海軍全部覆滅。自恃強大,一再挑戰對手、挑起戰爭的雅典不得不最後投降。
一帶一路峰會中美關係中國一帶一路美國
  (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具可比性
歷史上,雅典土地貧瘠,無以為生,是一個以工商業為主的國家,貿易利益遍及地中海世界。而斯巴達則是一個農業國家,利益局限於伯羅奔尼撒半島之上,少有海外利益。兩者之間在經濟上雖然沒有競爭,不存在任何利益衝突,但也沒有任何合作。
現代的中美兩國則不然,兩國之間存在全方位的經濟合作與互相融合。在貿易上,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在金融方面,中國長期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國。因此,當代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重要的衝突,但是在更根本上是合作的關係。
另外,當前世界上,美中是屬一屬二的大國。而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時候,雅典與斯巴達在當時的世界上只能算是比較小的國家,周圍比他們強大的國家還非常多。雅典與斯巴達的強大,只是在希臘世界而已。
所以,雅典與斯巴達的衝突,僅僅在局部地區有意義,對其他地區的衝擊較小。而中美之間假如發生衝突,影響是世界性的。因此,中美兩國之間,必將更加慎重,受到的製約也將更多。
  (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
據說: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在這些例子當中,一戰常被用於證明“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
2017-05-17 19:46:48
圖博館
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但是這個例證並不成立。因為當時首先挑戰英國的並不是德國,而是美國。在當時的世界上,美國的經濟實力才是世界第一,而且早在1890年前後就超過了英國,而且是全面超越,然而兩國之間卻並沒有發生衝突。
而德國不但超越英國在美國之後,而且對英國造成的壓力也遠不能與美國相比。
外交學家們多對歷史一知半解。除德國的例子之外,其他例子如英國挑戰荷蘭等等,仔細考察歷史,也多不成立。
  “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
如前所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說法。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的確不是修昔底德本人提出的,而是當代的美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防部長特別顧問,與美國政府關係緊密。他為了給美國壓制中國的發展尋找理由,特意杜撰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如修昔底德自己所說,並非新興強國挑戰原有強國,而是兩個現有強國之間的衝突。而且前提是雅典不斷侵略斯巴達的盟國,逼迫斯巴達不得不反擊。
必須說明的是:修昔底德本人是雅典人,還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擔任過雅典的最高官職將軍,親自指揮過雅典的海軍。他對戰爭的了解及解釋應該是最為客觀和真實的。
也正是格雷厄姆•艾利森用德國挑戰英國歷史案例來證明“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如前文分析,這個例證同樣不成立。
大致可以這樣判斷: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無非是給美國壓制中國的戰略製造理由而已。這是美國一貫的國際戰略,也是當年大英帝國“打擊最強對手”戰略的延續。而美國向來是將自己標榜為大英帝國的繼承者的,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國際平衡戰略。
2017-05-17 19:47:29
圖博館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國際關係背景,與當代中美關係不具有可比性。用“修昔底德陷阱”並用來比擬中美關係並進行炒作,是政治家和外交家不懂歷史的一種表現。當然,也是某些人別有用心的表現,本身又是美國大國戰略的一部分。
對此,中國政府具有清醒的認識。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再次提到:“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令人高興的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國際戰略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偏向於意識形態轉為更加務實。假如中美兩國在交往中均首先強調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則兩國之間難以找到共識。
  但是如果雙方均立足於經濟利益,考慮到兩國在經濟上的融合程度,則爆發直接衝突的概率相當小。雙方的爭執,無非是在共同做大蛋糕時候,誰分得多一點,誰分得少一點而已。
當下,“一帶一路”高端峰會的召開,中美取得全面經濟對話框架下的早期收穫,在雙方各自讓步的基礎上達成了十項共識,及美國、日本、韓國都派出代表團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峰會,均說明中美兩國已經暫時達成和解,雙方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稱,除了此次的十項初步協議,未來中美兩國還會出台更多協議,“有500項,甚至超過500項內容可能會被討論。”在中美雙方進行越來越深入的談判,達成越來越多協議的過程中,中美之間經濟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高,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低。
參考文獻:
1、《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人民日報》,2016年4月17日。
2、錢乘旦:《“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北京日報》,2016年9月5日。
3、[希臘]修昔底德著,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
2017-05-17 19:48:10
圖博館
回應
簡單地逐條逐點反駁作者:1、(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雅典與斯巴達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無法用來論證新興大國不挑戰傳統強國。以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為例,馬其頓崛起滅亡波斯,羅馬崛起滅迦太基,大金崛起滅遼宋,大元崛起滅金宋,不勝枚舉。說明在不同文明中,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都是共性與常態。2、(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並非不可避免”,已經說明了作者也承認衝突是大概率事件,不衝突是小概率事件。3、(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可比。a,一戰前英國與德國也相互經濟交融,皇室還是親戚。b.古代交通不發達,對於雅典與斯巴達來說,希臘世界對他們來說就幾乎是整個世界,兩國間的戰爭對他們來說就是世界大戰,但他們仍然決定戰爭。4.(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英美全球霸權的和平轉交是國際關係中的特殊現象,有太多的偶然性。中美之間的關係,相比英美,更像英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蘇同盟尚且兵戎相見、牢不可破的聯盟尚且不攻自破,中美亦敵亦友,現在就自信滿滿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最終肯定會希望破滅;只有時刻警惕“修昔底德陷阱”,才能使得雙方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合作的大船才能不翻。
 逐條反駁一下你的觀點:1. 就算在冷兵器的古代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是常見現象,到了熱核武器時代,誰還敢輕言戰爭?馬其頓遼金元這些短命文明不說,就算羅馬與迦太基,與今日中美這樣偉大的超級文明有可比性?2. 衝突必然有,關鍵是可否控制,失控的衝突是大家都全力避免的小概率事件。3. 雅典與斯巴達,英國與德國能夠爆發全面戰爭,是因為他們相信勝利者終將得到整個世界,俄國與美國,中國與美國不會爆發大戰,是因為沒人相信勝利者還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世界,更可能得到的是地獄。4. 日本人說中國像一戰前的德國,用心何其毒也?你一個中國人,也拿英德來說事兒,你是哪頭的?作者批駁修昔底德陷阱,就是為了破解人家給我們挖的坑,你卻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談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正好掉坑里嗎?
http://www.guancha.cn/pengbo/2017_05_16_408595.shtml
2017-05-17 19:50:06
圖博館
中國高鐵最新版:“復興號”動車組今將首發亮相

  2017.6.26,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將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標準佔84%
  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此外,“復興號”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中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兩種型號,車型線條更優雅
  列車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7.5%-12.3%,列車在350公里時速下運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跑起來更節能。
  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里及以上
  “CR”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英文縮寫,“400”為速度等級代碼,代表該型動車組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里及以上,持續運行時速為350公里。
  2500餘項監測點全方位實時監測
  “復興號”全車設有2500餘項監測點,能對軸承溫度、冷卻系統溫度、制動系統狀態、客室環境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列車出現異常,就會自動報警或預警,自動採取限速或停車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遠程數據傳輸,地面能實時掌握車輛狀態,對列車進行同步監測、遠程維護。在車頭部和車廂連接處,還增設碰撞吸能裝置,在低速運行中出現意外碰撞時,可通過裝置變形,提高動車組被動防護能力。
  設計壽命更長,車內隨時充電、連WiFi
  為適應中國地域廣闊、溫度橫跨正負40℃、長距離、高強度等運行需求,“復興號”進行了60萬公里運用考核,比歐洲標準還多了20萬公里。最終,整車性能指標實現較大提升,“復興號”的設計壽命比“和諧號”的20年提升了10年,達到30年。
  此外,“復興號”的列車高度增加到了4050毫米,車內空間更大,車內噪聲明顯下降,座位間距更寬敞。
  備受乘客關注的充電和上網問題,在“復興號”上也作了改進。據媒體報導,在車廂內,乘客不僅可以隨意充電、連WiFi,還能通過照明控制模式獲得不同的光線環境,過隧道或者列車交會時耳朵不舒服的感覺也能減輕不少。
  助推中國高鐵“走出去”
......
  回應
和諧變復興了麼..哈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和諧”到“復興”!意味深長啊~
這些年所謂的和諧就是沒秩序.和諧的提法沒錯,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把和諧變成了妥協(比如醫鬧、拆遷糾紛),縱容導致了無理取鬧者的大肆生長。
http://news.sina.com.cn/o/2017-06-26/doc-ifyhmtrw3912460.shtml
2017-06-26 10:43:17
圖博館
港媒:中國的機場世界領先——但為何老是延誤?

  香港《南華早報》2017.6.24文章,去過中國的外國人最有可能對該國的現代化機場、高速鐵路、地鐵和高速公路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遊客,因為其國內的基礎設施日漸破舊。中國的機場更令人驚嘆。比如北京國際機場的3號航站樓,這座龐大的玻璃和鋼鐵建築被譽為世界最大的機場航站樓。所有這些硬件令中國人自豪、外國人羨慕,但在管理和服務等軟件方面卻存在落差。在這方面,中國還有不少要學的,甚至從基礎設施已然破舊的美國那裡取經。
  國際上的調查顯​​示,從準點率方面講,美國機場和航空公司總是排在前20位,而排名墊底的10位多屬中國的航空公司和機場。
  航班起飛時間一拖就是幾小時,卻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乘客與航空公司和機場工作人員之間的爭執正變得日趨激烈。據官方消息,去年內地約1/4的航班延誤。最嚴重的延誤常出現在最繁忙的航線,如香港、廣州和深圳至東部沿海的上海和北京的航線,那裡有中國最現代化的機場和最大的航空公司。北京與廣州或深圳之間的航班​​不超過3小時,推遲兩三個小時已是司空見慣。
  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據中國民航稱,航班延誤的最大原因是天氣。天氣占到2016年航班延誤的56%,高於2015年的29.5%。因天氣導致延誤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似乎已成為管理和服務差的一個方便藉口。在3號航站樓,連小雪或小雨都能引起長時間的延誤,這不禁令人納悶東京羽田機場2016年(連續第二年)是如何做到準點表現高居全球之首,以及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排名為何總是在北京前面。要知道,東京的雪多得多,新加坡的雨也是多得多。
  更糟的是,航空公司和機場人員如今更喜歡用航空管制來搪塞沮喪不滿的乘客,因為大家都不懂這個系統是怎麼運行的(不過中國民航局稱去年航空管制原因造成航班延誤不到10 %)。面對機場晚點的問題,政府似乎正加大力度新建機場來分擔航線壓力,但有專家指出,更加細緻的管理和服務或許能更高效地解決延誤問題。
2017-06-26 10:45:08
圖博館
回應
 安全第一,非要爭著幾小時,送了命,然後又有人要來噴。
 不坐飛機坐高鐵。
 中國的空域是歸軍隊管的,留給民航的空域非常狹窄,不巧的是中國最繁忙的幾個機場(如長三角地區機場)又是前線機場,航線非常密集。至於說的天氣原因造成延誤,就我這幾年坐飛機的感覺,在部分情況下可能只是航空公司的托詞。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還不是因為美國軍機環伺,沒事就給你來個特大空情。落後就要挨打,挨打就得立正。航空公司只敢抱怨軍管,不敢抱怨美爹。
 拉屎拉不出怪馬桶沒吸力
 我認識幾個老飛行員,給大家增加點小知識,中國航班經常延誤,有兩個重要原因:1、航空管制,線路、飛行高度、通行時段等條件開放沒有國外的度,別問我為什麼,軍方要求的,這幾年傳聞要適當放寬空管,具體不知。2、中國的飛行條件是雙向要求:起飛地和將落地必須雙邊都滿足飛行條件,比如北京飛深圳,如果深圳颱風或者暴雨、大霧等不適航,北京的航班就不能起飛,而國外很多都是單向要求,去了再說。這回大家明白沒?中國人除了事業單位,都是很講效率的,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壓力也很大,沒誰會傻坐著故意延誤。而在機場和地勤吵、打、砸、鬧的,對上述知識幾乎不懂。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7-06/10896076.html
2017-06-26 10:45:53
圖博館
打破隔代接班 習近平不設接班人2017-10-26聯合報

習近平率六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出場序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接任人大主席)、汪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趙樂際(中紀委)、韓正.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調整,結果是「留二進五」,新進五名新血 ,此舉打破隔代接班的潛規則。那些被視為前朝安排的接班團隊,就此風流雲散。外界盛傳六○後的胡春華與陳敏爾是入常熱門人選,並據此推斷可望成為新的接班人選,但昨天名單公布,常委皆為五○後,顯示習打破預排接班人的政治規矩。
  回應
聯合報事後諸葛寫落落長,誰能操控習接班人?「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習圖第三任總書記?
習思想已經進黨綱了,習就是退也是鄧小平了,寧可幕後控制也不可能破壞接班制度,給人口實。
連滿清都知道,立了太子就是給其它皇子樹立了靶子,所以,滿清200多年只有兩位太子,就是為了保護所有皇子。
  相關新聞
中共黨校主任11.9:中共領導不會再有「終身制」
高雄旗山人盧麗安擔任中共19大代表 陸委會:除了盧家人戶籍被砍 其他人也會處理 盧家:政府炒作此案非台灣之福 (回應:綠蛆最愛綠卡,蔡父蔡潔生(日籍)蔡兄長蔡瀛政(美)蔡兩位姊姊蔡瀛如(美)及蔡鳳嬌(美)以下民進黨執政8年擁有綠卡的前官員:... )
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台灣很多賤民不知道大陸多進步,2021中共建黨百年時要成為小康社會,2049中國建國百年時成為世界最大強國。網民怒:抵制東森房屋 (回應:果然是賤民,一講就大反彈. 看賤民玻璃心碎滿地,真爽! )
不只盧麗安 北京台生也想向中共申請入黨(回應:臺灣標榜人權自由,侈談報復,自打嘴巴。)
聯合報社論:台灣願景貧瘠,如何應對習近平的雄圖?蔡承諾給年輕人一個更好的國家,但一年半來青年低薪依舊。相對的,習近平對台灣民眾開出就學、就業、創業與生活等同居民待遇的優惠,福建要在三年內吸納台灣一千名年輕博士師資。蔡保證要讓經濟結構升級轉型,但閣揆換了,產業「五缺」還在緩步尋找解方。蔡英稱要促進公平正義,但只看到假轉型正義之名的政治追殺,和劫貧濟富的全民稅改。蔡說要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但台獨閣揆就讓她的兩岸政策破功。蔡有個2025非核家園夢,只是她絕口不提人民必須付出缺電危機、電價高漲和窒礙經濟為其代價。(回應:中國夢帶來中國強,台獨夢帶台灣去死!)
2017-11-20 09:45:48
圖博館
胡鞍鋼:政治局常委是如何產生的?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2017-10-24

中共中央領導人或接班人的產生,既不是西方國家產生國家元首時像空降兵一樣通過競選一舉上台,也不是像文革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樣搞火箭式上台,而是典型的台階式:第一個台階是擔任黨的省區市委書記。第二個台階是擔任黨的領導集體成員的主要助手,也是集體交接班的過渡期。
  回應
 這種選拔的好處是,無能之輩和生手都被屏蔽掉了。比西方那種選舉要靠譜得多,國家發展可長遠規劃,並且能執行到位。近幾期英美的公眾投票結果,都證明了這種制度的缺陷——參與投票的人,未必知道投票的後果是什麼,無知且不負責任,率性而為。
 選舉產生的,別說得那麼複雜。
 但這個選舉只是最後的一個確認步驟,而且是由懂政治專業、能理性思考、選舉人自己也具有高度治理能力的人來選舉,不是由一幫大部分只會聽誰說得好聽、看誰臉長得好看來投票的人來選舉。
 中國近兩千年來實踐的是選拔制,西方是選舉制。近代以來,中國選拔中加入了部分選舉程序。
http://www.guancha.cn/HuAnGang/2017_10_24_432019_2.shtml

十九大的7天5大議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10.18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期18至24日。
  聽取和審查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審查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選舉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選舉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還有哪些?十九大後反腐是否會弱化?如何杜絕虛假脫貧?針對中外記者的提問,大會一一回應。
  談改革
  黨的十九大將對今後五年和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將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談脫貧攻堅
  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沒有退路。
  談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國也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談反腐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製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2017-11-20 09:47:49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共19大「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趙樂際接手打虎
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章修改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並列的新時代的中共的行動指南: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實現小康社會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2021至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6至2050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四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德學者呂格默爾著書談中國模式:所有階層收入都在提高,中國是唯一做到的國家
Discovery《中國:習近平時代》監製:他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國際領導力的領導人之一
美媒: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支持社會主義 美國會支持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2017年10月民調,58%偏向於資本主義。但35歲以下58%偏向社會主義(44%)或共產主義,42%偏向資本主義。
經濟學人:習近平—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人
外國記者關註十九大:渴望讀懂中國成功故事
國際政要盛讚中共領導力:中國成就舉世矚目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高效且關鍵
多篇誇中國的文章齊出 陸媒《察網》警惕西方可能在捧殺中國:一、中國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的確強大了。二、心理上處於不太願意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的狀態。三、試圖在挑起新的「中國威脅論」炒作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十九大將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看國外輿論咋說
港媒亞洲時報:中國正在全球論壇上填補美國的空白 (回應:地主家沒餘糧,全球戰略開始收縮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美媒:邁入新時代,中國崛起2.0版!
彭博:虛弱的川普vs.霸氣的習近平
亞洲領袖看穿 川普原來是「紙老虎」
對特朗普的亞洲行 中國贏了 歐美媒體這次出奇一致
川普未參加東亞峰會提前離菲 重創美信用
李克強11.14在東亞峰會:推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
德媒:世界將習慣中國領先
中國經濟增長6.9% 給世界驚喜耀眼數據 給中共十九大添光彩
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對世界經濟貢獻31.6%超美歐日總和.
西班牙世界報驚嘆中國製造向質量時代過渡:致力赶超德美日
美國時代周刊稱中將超美的三理由:國有資金,強大支撐。穩定就業,注重民生。技術變革,引領創新。
2017-11-20 09:49:02
圖博館
孔帆:十九大後,歐洲媒體畫風突變(回應:接納中國個頭,不過是要錢!西媒的話,聽聽就好,他們是服實力的。)
專家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以前是有沒有 現在是好不好
五大部委發紅包:十九大報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旺報社評: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提出2020年要達到小康社會目標,2049實現社會主義中級階段,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用台灣語彙,就是要實現富而好禮的中產階級社會。
淡大教授李沃牆: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全球領導者的世界夢
美國學者曼迪斯:中國將迎來物質精神“雙復興”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5大理由:樓市降溫民間投資復甦:農業基本穩定,製造業溫和擴張,服務業、高技術產業保持良好增長,結構調整將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迎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八成43.25萬人)原因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
工信部部長苗圩:2016年工業增加值24.8萬億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 中國選手摘15金7銀8銅 獲歷史最好成績
中共新核心名單出爐 學界、媒體和兩岸關係研究圈猜測的名單和風聲卻大多「失準」:
英國BBC中文網(7中5),命中率71.4%
香港明報(7中5),命中率71.4%
美國馬可波羅智庫智庫(5中3),命中率60%
日本讀賣新聞(5中3),命中率60%
政大國關中心模型(5中3),命中率60%
調查局(9中5),命中率55.6%
英國路透社(6中3),命中率50%
中央社(7中3),命中率42.9%
國安局(2中0),命中率0%
  回應
中共研究方法「失準」
別說「中共研究方法」、就連所有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是以洋學(邪?)者為典範!

林毅夫:西方國家理論不能解釋中國經濟奇蹟2017.10.27人民日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些剛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西天取經”的心態,認為學會西方先進國家的理論,拿來推行,就能夠取得發展和轉型成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幾十年的實踐證明, 發展中國家尚無依靠“西天取經”實現現代化成功的先例,用西方國家的理論也不能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經濟奇蹟。
  以我的專業領域發展經濟學為例,發展經濟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應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自主追求現代化之需,從現代經濟學當中獨立出來的子學科。
2017-11-20 09:49:42
圖博館
第一波思潮是盛行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結構主義,強調市場失靈,主張以政府主導推行進口替代戰略。第二波思潮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的新自由主義,強調政府失靈,主張以休克療法推行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華盛頓共識。二戰結束至今已70餘年,全球20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絕大多數至今依然陷在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水平。少數幾個趕上發達國家的東亞經濟體所推行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從結構主義角度來看恰恰是永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以漸進雙軌方式轉型,實現了穩定和快速發展,如果從新自由主義視角來看卻是最糟糕的轉型方式。
  西方主流理論總結於發達國家經驗,而且經常還是以在發達國家也尚未完全達到的理想條件為前提,拿到發展中國家來運用,必然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局限性。在現代化、全球化大潮中,閉關鎖國不行,照搬發達國家的道路、理論、文化亦不可行,學習參考他人要建立在對自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高度自信的基礎上。
  文化復興是一種文化自信,它意味著文化的綿延不斷。中國文化何以幾千年綿延不絕?首先,需清楚何為文化。我傾向於使用馬林諾夫斯基的定義,他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即生產、生活工具;組織層次,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組織;精神層次,即倫理、價值取向,等等。五千年來,器物層次和組織層次的中國文化都在發生變化,但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體系始終綿延不斷。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都是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延續的體現。
  面向未來,伴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統之一的中華文化,能否與經濟基礎發展相適應並不斷演進,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器物、組織、精神三個層次自洽的文化體系?答案是肯定的。當西方還是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就已是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的社會。在歐洲中世紀,農民是半農奴,依附於土地,而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有相當活躍的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也頗為活躍。可以說,中華文化以及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跟市場經濟體係是共容的。
  從文化自我更新的角度來看,中華文化既能適應經濟基礎不斷提升、政治組織與經濟組織不斷變化,又能保持其精神實質,並以相應形式與變化相呼應。
2017-11-20 09:57:01
圖博館
以儒家為例,孔子所以被稱為“聖之時者”,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他的述而不作是有選擇的,他把過去的經典按照時代需要給予了創新性整理和詮釋,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後儒家文化吸納了佛家文化的內涵,發展為宋明“理學”和“心學”,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承內容的中華文化有能力隨著時代而調整、創新。這一點也可以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礎上實現現代化得到證明。
  文化包含多個層面,當一個文化體跟另外一個文化體碰撞時,就會有強勢弱勢的差別,其決定因素在於經濟基礎。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中國的經濟基礎,也就是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完全有可能不斷提高。而且,只要有意識地實踐、倡導,中國文化也有能力保持其核心倫理價值取向,根據時代的需要不斷地進行上層建築的創新。
  今天,我們迎來了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可以更為冷靜平和客觀地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命運之間的關係。除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65%的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夢想和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夢實現,還因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條件相似,來自於中國復興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很有可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為人類不斷貢獻其理論創新與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關新聞
宋魯鄭:跨過西方模式,看中國未來改革方向
張維為:中國選賢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
胡鞍鋼:中國偉大實踐讓西方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門羅主義”預言破產
  回應
 林毅夫是比較早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理論不適合解釋中國發展的人,在國內一大幫經濟學家指責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要學習西方徹底私有化時,林就是提出不同意見的少數人。現在,好多經濟學家跟著人云亦云,因為事態明顯了,中國完全走的是適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經濟學不能解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現象。然後他們會說:統計數據是假的。
 所以林毅夫永遠都不可能獲得諾獎,但是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將永遠記入人類歷史,他自己明白,西方人也明白。
 但這反而大大加強了林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中國的道路太超前了,這也證明了西方文明所謂的包容性多元性都是假的。
2017-11-20 09:59:00
圖博館
全球治理排名 中國已經比肩美國甩開日本不少

  央視2017.10.19聯合多家機構引用24項國際組織數據,對189個國家的全球治理做出計分排名。
  過去五年間,中國堅定推進全球化,以601的總分提高三個位次,躋身美、法、英組成的全球治理第一陣營,超過第二集團領頭羊日本77分,僅全球決策話語權的分差就達到63分。
  最近三年,中國在聯合國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三,在世界銀行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一。
  世界銀行測算,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在維護和創建“全球治理機制“方面,五年前,在G20內部,中國以170分位居中游。
  五年裡,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發起成立亞投行,開始彌補亞洲每年8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
  “國際會議承辦”是體現全球治理能力的風向標,近三年,中國的得分增長174%,增幅是美國的5倍、德國的19倍。

環球社評:西方世界怎麼了?這個問題愈發嚴肅2017-11-04

  西方世界怎麼了?一段時間以來這個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出來。歐美國家的選舉、公投不斷形成衝擊西方傳統價值和政治秩序的結果,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方還成為了發生各種恐襲的新的“中心”。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則把分離主義的混亂帶向歐洲,而在美國,“通俄門”也像是在拷問整個執政團隊,特朗普已入主白宮快一年,相當一部分美國精英仍拒絕與他合作。
  這一切很可能不是臨時、彼此孤立的現象,而在昭示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時代的變化正在挑戰西方曾經引以為傲的治理模式,在新的現實面前,西方沒有實現制度的與時俱進,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和槓桿落後了,但仍被教條地堅持著。
  冷戰結束至今,西方的政治基本上躺在“功勞簿”上,藐視世界的多樣性,傲慢地視自己的體制為“人類歷史的終結”。
  西方社會由資本主導,同時又提出“民主、自由、人權”的高尚口號,這兩者之間原本是不協調的,但是繁榮所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將這一內在矛盾搪塞了過去。不過這個問題的病根是除不掉的,它有些時候會兜著圈子發作。西方當下盛行的民粹主義比它表面的那些主張有著更深刻的線索,很大程度上折射了這個病根。
2017-11-20 09:59:54
圖博館
如今攪動西方社會的那些棘手問題在現有體制中基本看不到可以有效應對的槓桿,解決它們需要決心,而形成這樣的決心要求有政治權威和凝聚力。這些都是西方最缺少的,那裡的精英們不是幫助國家塑造權威和凝聚力,而是為社會的渙散羅織合理性。西方的競選中經常出現“改變”的口號,但所謂改變都是形式上的。
  沒有一種優勢是可以靠阻止其他外部優勢的崛起而長期維持的。西方問題的大暴露剛開了一個頭,那裡的政權必須領導人民向內奮發圖強,重新凝聚起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恐怕是西方保持長久繁榮和先進的唯一正道。
  回應
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
任何事物,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消亡的一天,資本主義也不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這一歷史進程.
“普世價值”成了形式主義高尚口號,這話切中要害。
我們自己整明白就行了,哪能把西方叫醒呢?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創新vs.紀律 中國發展大考驗

中國領導人與民眾現在更相信,中共一黨專政是穩定與成長的重要支柱,西方國家的治理焦點已入歧途,與包容式的經濟與社會進步背道而馳,因為民主與專制體制都會滋生貪腐。
  再者,中國的經濟規劃已超越國內成長與發展,還包括擴大中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這些對外計畫引發資源需求,並影響政策選擇。
  近年中國政策架構已更能因應社會與政治緊張,及市場自由化的現代目標。中共仍堅持一黨專政,因此繼續聚焦維持秩序,並將價值涓滴到生活所有層面,不僅主動介入政策爭議,在民間活動與社會事務方面亦然。
  政府也設法讓市場在經濟體系中扮演更具決定性的角色,釋放創業與創新力量,並更有效反應年輕人、知識分子及中產階層的需要與願望。這些人是中國經濟在轉型期間仍能達到經濟年成長6%至7%的引擎。
  一黨專政與市場經濟本質是否一定衝突,雖非絕對,但值得擔心。公部門在基礎研究等領域的選擇確實有重大影響,但創新卻非中央指導的產物。中共高層雖允許內部政策辯論,領導人對公眾辯論及評論仍多所懷疑。
  展望未來五年,中國領導人一方面要使共產黨強有力、守紀律且無所不在,以制定標準並保障公眾利益,同時又要高創新、有空間、有活力的市場,繼續推動經濟邁向未來;如何在兩者間保持平衡,將是中國能否落實各項規劃及因應內部緊張的關鍵。
2017-11-20 10:00:45
圖博館
美媒:孔子學院正培養出一批批會講漢語的非洲人

2017-11-04 00:22:00 環球時報 克萊爾•希弗,陳俊安 分享 參與
  美國石英財經網2017.11.3:孔子學院正培養出一批批講漢語的非洲人 漢辦的孔子學院是中國全球軟實力推廣的關鍵一環。如今已有516個孔子學院散佈於142個國家,非洲就有40多個。落戶於大學的孔子學院和小學、中學的孔子課堂,正為非洲未來的對華關係打下牢固基礎。
  中國的經濟成就是其在非洲的最強大公共外交工具。有抱負的非洲人越來越把學漢語視為成功捷徑。
  “東望”政策最初是應對西方制裁的產物,如今已成為效仿令8億中國人脫貧的政經模式的非洲大趨勢。中國日益擴大的獎學金項目足以吸引非洲學生。赴華留學的非洲學生從2003年的僅2000人增至2015年的近5萬。
  漢辦能使中國的語言、文化火過好萊塢嗎?還不確定。但中國確實為非洲發展提供了真實和想像的工具——這對非洲崛起至關重要。

唱衰中國的人為什麼錯了?港媒:經濟反彈才剛開始

  香港《南華早報》2017.10.30報導,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在報告中說,中國的高槓桿率是由於高儲蓄率,“這並不代表存在信用危機或流動性風險”。梁紅在報告中說,例如,當中國企業的債務不斷累積時,這些企業同時也坐擁大量資金,“中國企業手頭可支配的現金足夠償還這些企業約40%的債務。”與此同時,中國目前也沒有出現住房過剩的情況,因為全國范圍內仍是供不應求。
  報導稱,海曼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凱爾•巴斯2016年年初曾渲染說,中國銀行體系遭受的損失可能會是美國銀行體系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遭受損失的4倍,並且預測人民幣將貶值30%。
  但是那番末日景像沒有成真,相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在今年出現下跌,並且總體增速也已加快。中金公司預測稱,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年底前將有小幅下跌,跌至6.48——2017.10.30匯率為6.65。
  中金還將中國2018年經濟增速預測上調0.2%,至6.9%。這是截至目前主要研究機構所作出的最為樂觀的估計——好於世界銀行6.2%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4%的預期。
  梁紅在報告中說:“2018年消費名義和實際增速可能雙雙加快,尤其是日常消費和大眾消費升級相關產品。”
  報導稱,中國過去兩年的經濟增長讓市場感到震驚——去年經濟增速為6.7%,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9%。儘管不斷加劇的債務問題和持續放緩的信貸供給仍讓某些人有些懷疑,中金相信,某些核心領域的表現仍會很好。
2017-11-20 10:01:44
圖博館
基於有所增加的土地銷售和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建造,中金認為明年的房地產投資將有所增長。這家公司預測稱,明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將增長10%至15%,高於今年8%至9%的增速。
  中金認為,由於有所改善的盈利狀況和政府對創新的推動,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的增長勢頭將會保持下去,但增速將有所放緩——從現在的25%降至2018年的15%至20%。
  但是中金說,考慮到北京想要避免經濟過熱並追求更可持續的增長,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放鬆貨幣政策。
  報告說:“明年重點將放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上。”
  中金說,這意味著將更加強調城市化和對戶口登記制度的改革,並且也將努力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國有企業效率、進行產業升級、鼓勵創新。

李世默:兩岸猿聲啼不住,中國已達“新時代”2017-10-25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和《赫芬頓郵報》以“西方媒體又錯了,中國將繼續崛起”為題,聯袂發表李世默文章
  這幾天,全世界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北京集會,這是中共自1921年建黨以來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和那些時政專家們彷彿著了魔一般,都在臆測“誰進誰出、誰上誰下”。然而,研究中國的各國專業人士卻在逐字逐句分析3萬餘字的十九大報告全文(這份報告是習近平總書記花三個半小時一氣呵成向全世界宣讀的),希望分析出這個全球最大國家的未來走向。但是如此之多的政治術語和如此具體的政策內容,要分析解讀還真不容易。
  不過,要讀懂這份報告,倒確實有條捷徑可以走,那就是先閱讀《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最新出版的關於中共十九大的社論——它的篇幅比十九大報告短得多——然後再反其意來理解就差不多了!
  發行量超過150萬的《經濟學人》被許多人視為最具影響力的時政評論周刊之一,關於中國的誇張封面,是其標誌性特徵
  好吧,還是解釋一下。
1992年10月,中共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經濟學人》發表社論稱,中共在“倒退”(指中國政治經濟改革沒有進一步西方化),認為十四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全是自相矛盾的說辭。
  五年後的1997年,中共召開十五大。《經濟學人》又發社論認為,從私有化到解決就業問題,大會做出的都是“空洞的許諾”,根本不會兌現。它還不忘潑冷水稱,民眾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最後可能導致“內亂”。
2017-11-20 10:03:03
圖博館
200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六大。《經濟學人》社論宣稱,中共面前的麻煩越來越大,此前總能“蒙混過關的策略”今後就不靈了。文中充斥著“危機”、“動盪”等不詳的字眼,彷彿凶兆當頭。
又過了五年,這份雜誌再次盡心盡力地表達了失望,認為中共十七大沒有釋放出改革的信號:“從政治角度來看,什麼都沒做”。
  2012年秋,中共召開十八大。《經濟學人》再次“打鳴”預警。這次它對中國的抨擊力度上升到了新高度,社論借某匿名學者之口稱:“中國的政治現狀是底層失穩、中層失落、上層失控”。
  這還不是最激憤的,看看今年《經濟學人》有多“不爽”。在最新出版的一期中,《經濟學人》發表關於十九大的封面文章,不但誇張地稱習近平總書記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而且危言聳聽地警告世界各國,不要“指望習先生會帶領中國或世界朝好的方向發展”。
  四分之一個世紀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但足夠我們認清一家媒體——哪怕是備享盛名的《經濟學人》雜誌。
  1992年《經濟學人》稱中國在“倒退”,而正是那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啟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從2002年到2012年,也就是《經濟學人》筆下中共“蒙混過關”的十年,可中國的GDP總量增加了4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唱衰中國的媒體遠不止《經濟學人》一家,不過它還是頗能代表主流西方媒體在報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人類重大歷史事件時的“集體表演”。
  中共十九大的特殊意義在於它對當今中國和世界遼闊的前瞻性。按慣例,每次黨代會都會繪製未來五年的藍圖。但十九大製定了中國從今天到2050年的發展目標。這種情況幾十年一遇。上一次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鄧小平把建設小康社會確立為中國的目標。他借用儒家典籍中的“小康”一詞,描繪了國家總體繁榮、社會穩定的圖景。具體而言,作為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爭取到200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要達到800到1000美元。什麼?800美元?即使扣除通脹因素,現在上海一名勤勞的外來農民工一個月掙的錢也不止800美元。然而198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還僅有250美元。收入增加四倍在當時看起來,頗像“麥克白式的不自量力”。
2017-11-20 10:03:49
圖博館
然而,鄧小平不是莎翁筆下的麥克白,他的憧憬已成為現實。今天的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均收入接近10000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銳意進取的社會湧現出大大小小許多領先於世界的互聯網公司,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生活水平等領域都取得了廣泛而迅猛的進步,可謂前無古人。
  在這個歷史的交匯點,中共召開十九大,習總書記在大會開幕當天宣布五年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共和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社會主義在中國何以成功?2017-11-02

  我的答案就是兩個詞:中國傳統和社會主義。對中國數千年文化和政治傳統的繼承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是中國道路成功的關鍵原因。具體而言,可從三個方面來看:國家能力,制度基礎(國家能力,不能是來自於暴力或者是對社會的壓制,而是來自於國家製度所具有的平等性、公共性、客觀性等正當性特徵),第三個條件:代表人民性的、具有主動性、責任感和領導力的先鋒隊.

文揚:中國社會主義的古文明淵源2017-10-17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中國,是一個晚近的概念,理論上的歷史未超過100年,實踐上的歷史未超過70年,放在5000多年中華歷史的長度上,是百分之一到二,兩者不可能是割裂分立的關係,必然是傳承發展的關係。
  那種認為新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國家,是5000多年中華歷史文化的對立面的觀點,本身就是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表述。
.....
  回應
社會主義與中華文化的內在契合性,那是由中華民族的早熟性決定的:曾經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建立了最現代化的大一統國家製度而獨領風騷上千年,那麼現代中國人自然能夠在初級工業化的前提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儘管還是初級階段,從而再次引領世界。
2017-11-20 10:04:38
圖博館
蘇力: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公民?2017-10-20
——重新理解傳統中國人的家國與正義

歷史中國未產生公民概念,這並非一種智識上或製度的“缺失”。公民概念是城邦的產物,作為一種特權,也是一種區分/歧視。在農耕大國,除極少數政治文化精英外,普通百姓通常只是作為歷史中國的自在但並不自覺的成員——國人,同時也作為其生活村落的更為活躍的成員——村民,這種身份制度是大國的必然。雖然沒有公民以及相應的公民權利制度,歷史中國也還是以獨到的方式,大致公正、系統、有效地處理了百姓在國家和村落這兩個共同體中的分配正義問題,只是沒有依據公民個人權利的概念或話語體系。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
....
  回應
中國人翻譯外國的東西,一向有美化的傾向。公民citizen一詞,源自城市city,citizen直譯就是市民,市民一向是自私的,卻非得譯成公民。明明是自私自利的文人,非要譯成公知。按說,公民應該是天下為公之民,可普世價值宣傳的所謂公民意識公民權利,無非是爭取個人利益最大化,決不為公犧牲自己一點點利益的思想。到目前為止,在民的普系裡,英國日本還處於臣民階段,法國美國雖有所進化,也不過處於市民階段,全球最先進的中國,也不過處於國民階段。真正的公民群體遠遠沒有形成,恐怕到全球化徹底完成,人類實現共產主義,那時的民,才能真正稱為公民吧。

華東師大教授田雷:“兩百年的神話”及其批判

【每當美國人遭遇重大分歧而陷入僵局時,他們總是選擇回到建國者確立的那部古老憲法,以求解決之道。然而,制定於馬車和油燈時代的古舊憲法,難道真的有如此之神力,可以解決21世紀提出的新問題?10月22日,“觀天下”講壇特邀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雷主講《假如林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美國當下的文化內戰?》,探討美國當下的政治文化亂象與美國憲政模式的問題,歡迎大家參加!】
....
  回應
 按中國王朝興亡的周期來看,美國立國200來年,正在步入一個王朝的末期,所以當今美國出現各種反人類的么蛾子都屬正常!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末年,當皇帝想要改革的時候,總會出來一大堆的祖訓來困住他的手腳。美國建國歷史不長,以前沒有類似的煩惱,不過到了今天,他們也終於到了要煩惱祖訓的時候了。
 變不變法的問題,從中國戰國時代就已經在討論了吧?米鍋太嫩了吧?
2017-11-20 10:06:05
圖博館
京東營銷總監徐雷回懟:「這不是數學問題,是邏輯學問題,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後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
「口水戰」熱烈,無損業績飆高;11日股價,阿里漲0.69%,報收186.41美元,總市值4,772億美元;京東漲0.4%,報收39.96美元,總市值569億美元。
  相關新聞
新京報:過度沉迷於算法和數字 雙11不該只是數據的狂歡(回應:京東明目張膽的顛倒是非欺騙消費者!)
北京商報:數字早已不是惟一的意義 雙11千億背後的商業比拼和創新智慧
馬雲:阿里雙11沒怎麼賺錢 就是給消費者帶來快樂 給我們帶來技術提升
京東戳中了哪個G點,惹得阿里老大發飆了by李成東(回應:京東滿嘴謊言被人揭露,11.14股價大跌5.9%,價格只有38.9美元,從高點下來跌幅已超過20%以上。而阿里股價180多美元,這就是差別。)
馬雲的帝國2017-11-13聯合報
  大陸的網購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被人稱頌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而探究這「新四大」當中的網購、支付寶就是由阿里巴巴推動。
阿里巴巴1999年由馬雲等十八名核心團隊創建,廿年不到形成一支年輕有朝氣的七萬多精英大軍。如今公司市值突破四千七百億美元,超過亞馬遜,事業版圖遍布電商、金融、百貨零售物流、音樂影視娛樂、文化媒體等,且不斷擴大中。
  馬雲本身就是個點子王,他不像中規中矩的商界巨擘,他可以騎哈雷、高歌一曲,扮麥克傑克森大跳機械舞,他的太極拳功夫更跨界到拍電影(功守道),他的人生過得太多彩多姿。未來他還將推出什麼新鮮事務,今後的「雙十一」還有什麼驚喜,不僅他的對手,甚至全球都愈來愈關注。

陳經:雙十一對電商IT和快遞業是一種極限測試

許多網民戲稱要“剁手”防止在這一天過度消費,也有“剪斷網線”防備妻子“敗家”之類的玩笑。中國消費者在雙11這天的狂歡氛圍中,像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者衝進商場那樣,無腦地點擊手機填充購物車,會不會是過度消費?
  中國剛脫離物資短缺時代,這種質疑可以理解,但沒有必要。從宏觀經濟大局來說,高速增長的網購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不僅實在地對經濟增長率有貢獻,而且有想像力,可以期待電商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017-11-20 10:06:50
圖博館
打破隔代接班 習近平不設接班人2017-10-26聯合報

習近平率六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出場序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接任人大主席)、汪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趙樂際(中紀委)、韓正.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調整,結果是「留二進五」,新進五名新血 ,此舉打破隔代接班的潛規則。那些被視為前朝安排的接班團隊,就此風流雲散。外界盛傳六○後的胡春華與陳敏爾是入常熱門人選,並據此推斷可望成為新的接班人選,但昨天名單公布,常委皆為五○後,顯示習打破預排接班人的政治規矩。
  回應
聯合報事後諸葛寫落落長,誰能操控習接班人?「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習圖第三任總書記?
習思想已經進黨綱了,習就是退也是鄧小平了,寧可幕後控制也不可能破壞接班制度,給人口實。
連滿清都知道,立了太子就是給其它皇子樹立了靶子,所以,滿清200多年只有兩位太子,就是為了保護所有皇子。
  相關新聞
中共黨校主任11.9:中共領導不會再有「終身制」
高雄旗山人盧麗安擔任中共19大代表 陸委會:除了盧家人戶籍被砍 其他人也會處理 盧家:政府炒作此案非台灣之福 (回應:綠蛆最愛綠卡,蔡父蔡潔生(日籍)蔡兄長蔡瀛政(美)蔡兩位姊姊蔡瀛如(美)及蔡鳳嬌(美)以下民進黨執政8年擁有綠卡的前官員:... )
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台灣很多賤民不知道大陸多進步,2021中共建黨百年時要成為小康社會,2049中國建國百年時成為世界最大強國。網民怒:抵制東森房屋 (回應:果然是賤民,一講就大反彈. 看賤民玻璃心碎滿地,真爽! )
不只盧麗安 北京台生也想向中共申請入黨(回應:臺灣標榜人權自由,侈談報復,自打嘴巴。)
聯合報社論:台灣願景貧瘠,如何應對習近平的雄圖?蔡承諾給年輕人一個更好的國家,但一年半來青年低薪依舊。相對的,習近平對台灣民眾開出就學、就業、創業與生活等同居民待遇的優惠,福建要在三年內吸納台灣一千名年輕博士師資。蔡保證要讓經濟結構升級轉型,但閣揆換了,產業「五缺」還在緩步尋找解方。蔡英稱要促進公平正義,但只看到假轉型正義之名的政治追殺,和劫貧濟富的全民稅改。蔡說要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但台獨閣揆就讓她的兩岸政策破功。蔡有個2025非核家園夢,只是她絕口不提人民必須付出缺電危機、電價高漲和窒礙經濟為其代價。(回應:中國夢帶來中國強,台獨夢帶台灣去死!)
2017-11-21 12:03:19
圖博館
胡鞍鋼:政治局常委是如何產生的?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2017-10-24

中共中央領導人或接班人的產生,既不是西方國家產生國家元首時像空降兵一樣通過競選一舉上台,也不是像文革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樣搞火箭式上台,而是典型的台階式:第一個台階是擔任黨的省區市委書記。第二個台階是擔任黨的領導集體成員的主要助手,也是集體交接班的過渡期。
  回應
 這種選拔的好處是,無能之輩和生手都被屏蔽掉了。比西方那種選舉要靠譜得多,國家發展可長遠規劃,並且能執行到位。近幾期英美的公眾投票結果,都證明了這種制度的缺陷——參與投票的人,未必知道投票的後果是什麼,無知且不負責任,率性而為。
 選舉產生的,別說得那麼複雜。
 但這個選舉只是最後的一個確認步驟,而且是由懂政治專業、能理性思考、選舉人自己也具有高度治理能力的人來選舉,不是由一幫大部分只會聽誰說得好聽、看誰臉長得好看來投票的人來選舉。
 中國近兩千年來實踐的是選拔制,西方是選舉制。近代以來,中國選拔中加入了部分選舉程序。
http://www.guancha.cn/HuAnGang/2017_10_24_432019_2.shtml

十九大的7天5大議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10.18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期18至24日。
  聽取和審查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審查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選舉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選舉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還有哪些?十九大後反腐是否會弱化?如何杜絕虛假脫貧?針對中外記者的提問,大會一一回應。
  談改革
  黨的十九大將對今後五年和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將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談脫貧攻堅
  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沒有退路。
  談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國也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談反腐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製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2017-11-21 12:04:06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共19大「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趙樂際接手打虎
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章修改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並列的新時代的中共的行動指南: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實現小康社會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2021至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6至2050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四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德學者呂格默爾著書談中國模式:所有階層收入都在提高,中國是唯一做到的國家
Discovery《中國:習近平時代》監製:他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國際領導力的領導人之一
美媒: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支持社會主義 美國會支持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2017年10月民調,58%偏向於資本主義。但35歲以下58%偏向社會主義(44%)或共產主義,42%偏向資本主義。
經濟學人:習近平—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人
外國記者關註十九大:渴望讀懂中國成功故事
國際政要盛讚中共領導力:中國成就舉世矚目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高效且關鍵
多篇誇中國的文章齊出 陸媒《察網》警惕西方可能在捧殺中國:一、中國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的確強大了。二、心理上處於不太願意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的狀態。三、試圖在挑起新的「中國威脅論」炒作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十九大將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看國外輿論咋說
港媒亞洲時報:中國正在全球論壇上填補美國的空白 (回應:地主家沒餘糧,全球戰略開始收縮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美媒:邁入新時代,中國崛起2.0版!
彭博:虛弱的川普vs.霸氣的習近平
亞洲領袖看穿 川普原來是「紙老虎」
對特朗普的亞洲行 中國贏了 歐美媒體這次出奇一致
川普未參加東亞峰會提前離菲 重創美信用
李克強11.14在東亞峰會:推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
德媒:世界將習慣中國領先
中國經濟增長6.9% 給世界驚喜耀眼數據 給中共十九大添光彩
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對世界經濟貢獻31.6%超美歐日總和.
西班牙世界報驚嘆中國製造向質量時代過渡:致力赶超德美日
美國時代周刊稱中將超美的三理由:國有資金,強大支撐。穩定就業,注重民生。技術變革,引領創新。
2017-11-21 12:04:51
圖博館
孔帆:十九大後,歐洲媒體畫風突變(回應:接納中國個頭,不過是要錢!西媒的話,聽聽就好,他們是服實力的。)
專家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以前是有沒有 現在是好不好
五大部委發紅包:十九大報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旺報社評: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提出2020年要達到小康社會目標,2049實現社會主義中級階段,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用台灣語彙,就是要實現富而好禮的中產階級社會。
淡大教授李沃牆: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全球領導者的世界夢
美國學者曼迪斯:中國將迎來物質精神“雙復興”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5大理由:樓市降溫民間投資復甦:農業基本穩定,製造業溫和擴張,服務業、高技術產業保持良好增長,結構調整將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迎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八成43.25萬人)原因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
工信部部長苗圩:2016年工業增加值24.8萬億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 中國選手摘15金7銀8銅 獲歷史最好成績
中共新核心名單出爐 學界、媒體和兩岸關係研究圈猜測的名單和風聲卻大多「失準」:
英國BBC中文網(7中5),命中率71.4%
香港明報(7中5),命中率71.4%
美國馬可波羅智庫智庫(5中3),命中率60%
日本讀賣新聞(5中3),命中率60%
政大國關中心模型(5中3),命中率60%
調查局(9中5),命中率55.6%
英國路透社(6中3),命中率50%
中央社(7中3),命中率42.9%
國安局(2中0),命中率0%
  回應
中共研究方法「失準」
別說「中共研究方法」、就連所有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是以洋學(邪?)者為典範!

林毅夫:西方國家理論不能解釋中國經濟奇蹟2017.10.27人民日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些剛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西天取經”的心態,認為學會西方先進國家的理論,拿來推行,就能夠取得發展和轉型成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幾十年的實踐證明, 發展中國家尚無依靠“西天取經”實現現代化成功的先例,用西方國家的理論也不能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經濟奇蹟。
  以我的專業領域發展經濟學為例,發展經濟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應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自主追求現代化之需,從現代經濟學當中獨立出來的子學科。
2017-11-21 12:05:27
圖博館
第一波思潮是盛行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結構主義,強調市場失靈,主張以政府主導推行進口替代戰略。第二波思潮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的新自由主義,強調政府失靈,主張以休克療法推行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華盛頓共識。二戰結束至今已70餘年,全球20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絕大多數至今依然陷在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水平。少數幾個趕上發達國家的東亞經濟體所推行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從結構主義角度來看恰恰是永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以漸進雙軌方式轉型,實現了穩定和快速發展,如果從新自由主義視角來看卻是最糟糕的轉型方式。
  西方主流理論總結於發達國家經驗,而且經常還是以在發達國家也尚未完全達到的理想條件為前提,拿到發展中國家來運用,必然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局限性。在現代化、全球化大潮中,閉關鎖國不行,照搬發達國家的道路、理論、文化亦不可行,學習參考他人要建立在對自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高度自信的基礎上。
  文化復興是一種文化自信,它意味著文化的綿延不斷。中國文化何以幾千年綿延不絕?首先,需清楚何為文化。我傾向於使用馬林諾夫斯基的定義,他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即生產、生活工具;組織層次,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組織;精神層次,即倫理、價值取向,等等。五千年來,器物層次和組織層次的中國文化都在發生變化,但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體系始終綿延不斷。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都是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延續的體現。
  面向未來,伴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統之一的中華文化,能否與經濟基礎發展相適應並不斷演進,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器物、組織、精神三個層次自洽的文化體系?答案是肯定的。當西方還是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就已是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的社會。在歐洲中世紀,農民是半農奴,依附於土地,而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有相當活躍的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也頗為活躍。可以說,中華文化以及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跟市場經濟體係是共容的。
  從文化自我更新的角度來看,中華文化既能適應經濟基礎不斷提升、政治組織與經濟組織不斷變化,又能保持其精神實質,並以相應形式與變化相呼應。
2017-11-21 12:06:07
圖博館
以儒家為例,孔子所以被稱為“聖之時者”,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他的述而不作是有選擇的,他把過去的經典按照時代需要給予了創新性整理和詮釋,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後儒家文化吸納了佛家文化的內涵,發展為宋明“理學”和“心學”,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承內容的中華文化有能力隨著時代而調整、創新。這一點也可以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礎上實現現代化得到證明。
  文化包含多個層面,當一個文化體跟另外一個文化體碰撞時,就會有強勢弱勢的差別,其決定因素在於經濟基礎。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中國的經濟基礎,也就是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完全有可能不斷提高。而且,只要有意識地實踐、倡導,中國文化也有能力保持其核心倫理價值取向,根據時代的需要不斷地進行上層建築的創新。
  今天,我們迎來了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可以更為冷靜平和客觀地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命運之間的關係。除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65%的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夢想和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夢實現,還因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條件相似,來自於中國復興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很有可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為人類不斷貢獻其理論創新與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關新聞
宋魯鄭:跨過西方模式,看中國未來改革方向
張維為:中國選賢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
胡鞍鋼:中國偉大實踐讓西方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門羅主義”預言破產
  回應
 林毅夫是比較早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理論不適合解釋中國發展的人,在國內一大幫經濟學家指責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要學習西方徹底私有化時,林就是提出不同意見的少數人。現在,好多經濟學家跟著人云亦云,因為事態明顯了,中國完全走的是適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經濟學不能解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現象。然後他們會說:統計數據是假的。
 所以林毅夫永遠都不可能獲得諾獎,但是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將永遠記入人類歷史,他自己明白,西方人也明白。
 但這反而大大加強了林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中國的道路太超前了,這也證明了西方文明所謂的包容性多元性都是假的。
2017-11-21 12:07:03
圖博館
全球治理排名 中國已經比肩美國甩開日本不少

  央視2017.10.19聯合多家機構引用24項國際組織數據,對189個國家的全球治理做出計分排名。
  過去五年間,中國堅定推進全球化,以601的總分提高三個位次,躋身美、法、英組成的全球治理第一陣營,超過第二集團領頭羊日本77分,僅全球決策話語權的分差就達到63分。
  最近三年,中國在聯合國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三,在世界銀行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一。
  世界銀行測算,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在維護和創建“全球治理機制“方面,五年前,在G20內部,中國以170分位居中游。
  五年裡,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發起成立亞投行,開始彌補亞洲每年8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
  “國際會議承辦”是體現全球治理能力的風向標,近三年,中國的得分增長174%,增幅是美國的5倍、德國的19倍。

環球社評:西方世界怎麼了?這個問題愈發嚴肅2017-11-04

  西方世界怎麼了?一段時間以來這個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出來。歐美國家的選舉、公投不斷形成衝擊西方傳統價值和政治秩序的結果,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方還成為了發生各種恐襲的新的“中心”。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則把分離主義的混亂帶向歐洲,而在美國,“通俄門”也像是在拷問整個執政團隊,特朗普已入主白宮快一年,相當一部分美國精英仍拒絕與他合作。
  這一切很可能不是臨時、彼此孤立的現象,而在昭示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時代的變化正在挑戰西方曾經引以為傲的治理模式,在新的現實面前,西方沒有實現制度的與時俱進,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和槓桿落後了,但仍被教條地堅持著。
  冷戰結束至今,西方的政治基本上躺在“功勞簿”上,藐視世界的多樣性,傲慢地視自己的體制為“人類歷史的終結”。
  西方社會由資本主導,同時又提出“民主、自由、人權”的高尚口號,這兩者之間原本是不協調的,但是繁榮所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將這一內在矛盾搪塞了過去。不過這個問題的病根是除不掉的,它有些時候會兜著圈子發作。西方當下盛行的民粹主義比它表面的那些主張有著更深刻的線索,很大程度上折射了這個病根。
2017-11-21 12:07:44
圖博館
如今攪動西方社會的那些棘手問題在現有體制中基本看不到可以有效應對的槓桿,解決它們需要決心,而形成這樣的決心要求有政治權威和凝聚力。這些都是西方最缺少的,那裡的精英們不是幫助國家塑造權威和凝聚力,而是為社會的渙散羅織合理性。西方的競選中經常出現“改變”的口號,但所謂改變都是形式上的。
  沒有一種優勢是可以靠阻止其他外部優勢的崛起而長期維持的。西方問題的大暴露剛開了一個頭,那裡的政權必須領導人民向內奮發圖強,重新凝聚起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恐怕是西方保持長久繁榮和先進的唯一正道。
  回應
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
任何事物,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消亡的一天,資本主義也不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這一歷史進程.
“普世價值”成了形式主義高尚口號,這話切中要害。
我們自己整明白就行了,哪能把西方叫醒呢?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創新vs.紀律 中國發展大考驗

中國領導人與民眾現在更相信,中共一黨專政是穩定與成長的重要支柱,西方國家的治理焦點已入歧途,與包容式的經濟與社會進步背道而馳,因為民主與專制體制都會滋生貪腐。
  再者,中國的經濟規劃已超越國內成長與發展,還包括擴大中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這些對外計畫引發資源需求,並影響政策選擇。
  近年中國政策架構已更能因應社會與政治緊張,及市場自由化的現代目標。中共仍堅持一黨專政,因此繼續聚焦維持秩序,並將價值涓滴到生活所有層面,不僅主動介入政策爭議,在民間活動與社會事務方面亦然。
  政府也設法讓市場在經濟體系中扮演更具決定性的角色,釋放創業與創新力量,並更有效反應年輕人、知識分子及中產階層的需要與願望。這些人是中國經濟在轉型期間仍能達到經濟年成長6%至7%的引擎。
  一黨專政與市場經濟本質是否一定衝突,雖非絕對,但值得擔心。公部門在基礎研究等領域的選擇確實有重大影響,但創新卻非中央指導的產物。中共高層雖允許內部政策辯論,領導人對公眾辯論及評論仍多所懷疑。
  展望未來五年,中國領導人一方面要使共產黨強有力、守紀律且無所不在,以制定標準並保障公眾利益,同時又要高創新、有空間、有活力的市場,繼續推動經濟邁向未來;如何在兩者間保持平衡,將是中國能否落實各項規劃及因應內部緊張的關鍵。
2017-11-21 12:08:20
圖博館
基於有所增加的土地銷售和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建造,中金認為明年的房地產投資將有所增長。這家公司預測稱,明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將增長10%至15%,高於今年8%至9%的增速。
  中金認為,由於有所改善的盈利狀況和政府對創新的推動,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的增長勢頭將會保持下去,但增速將有所放緩——從現在的25%降至2018年的15%至20%。
  但是中金說,考慮到北京想要避免經濟過熱並追求更可持續的增長,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放鬆貨幣政策。
  報告說:“明年重點將放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上。”
  中金說,這意味著將更加強調城市化和對戶口登記制度的改革,並且也將努力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國有企業效率、進行產業升級、鼓勵創新。

李世默:兩岸猿聲啼不住,中國已達“新時代”2017-10-25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和《赫芬頓郵報》以“西方媒體又錯了,中國將繼續崛起”為題,聯袂發表李世默文章
  這幾天,全世界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北京集會,這是中共自1921年建黨以來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和那些時政專家們彷彿著了魔一般,都在臆測“誰進誰出、誰上誰下”。然而,研究中國的各國專業人士卻在逐字逐句分析3萬餘字的十九大報告全文(這份報告是習近平總書記花三個半小時一氣呵成向全世界宣讀的),希望分析出這個全球最大國家的未來走向。但是如此之多的政治術語和如此具體的政策內容,要分析解讀還真不容易。
  不過,要讀懂這份報告,倒確實有條捷徑可以走,那就是先閱讀《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最新出版的關於中共十九大的社論——它的篇幅比十九大報告短得多——然後再反其意來理解就差不多了!
  發行量超過150萬的《經濟學人》被許多人視為最具影響力的時政評論周刊之一,關於中國的誇張封面,是其標誌性特徵
  好吧,還是解釋一下。
1992年10月,中共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經濟學人》發表社論稱,中共在“倒退”(指中國政治經濟改革沒有進一步西方化),認為十四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全是自相矛盾的說辭。
  五年後的1997年,中共召開十五大。《經濟學人》又發社論認為,從私有化到解決就業問題,大會做出的都是“空洞的許諾”,根本不會兌現。它還不忘潑冷水稱,民眾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最後可能導致“內亂”。
2017-11-21 12:09:02
圖博館
200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六大。《經濟學人》社論宣稱,中共面前的麻煩越來越大,此前總能“蒙混過關的策略”今後就不靈了。文中充斥著“危機”、“動盪”等不詳的字眼,彷彿凶兆當頭。
又過了五年,這份雜誌再次盡心盡力地表達了失望,認為中共十七大沒有釋放出改革的信號:“從政治角度來看,什麼都沒做”。
  2012年秋,中共召開十八大。《經濟學人》再次“打鳴”預警。這次它對中國的抨擊力度上升到了新高度,社論借某匿名學者之口稱:“中國的政治現狀是底層失穩、中層失落、上層失控”。
  這還不是最激憤的,看看今年《經濟學人》有多“不爽”。在最新出版的一期中,《經濟學人》發表關於十九大的封面文章,不但誇張地稱習近平總書記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而且危言聳聽地警告世界各國,不要“指望習先生會帶領中國或世界朝好的方向發展”。
  四分之一個世紀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但足夠我們認清一家媒體——哪怕是備享盛名的《經濟學人》雜誌。
  1992年《經濟學人》稱中國在“倒退”,而正是那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啟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從2002年到2012年,也就是《經濟學人》筆下中共“蒙混過關”的十年,可中國的GDP總量增加了4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唱衰中國的媒體遠不止《經濟學人》一家,不過它還是頗能代表主流西方媒體在報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人類重大歷史事件時的“集體表演”。
  中共十九大的特殊意義在於它對當今中國和世界遼闊的前瞻性。按慣例,每次黨代會都會繪製未來五年的藍圖。但十九大製定了中國從今天到2050年的發展目標。這種情況幾十年一遇。上一次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鄧小平把建設小康社會確立為中國的目標。他借用儒家典籍中的“小康”一詞,描繪了國家總體繁榮、社會穩定的圖景。具體而言,作為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爭取到200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要達到800到1000美元。什麼?800美元?即使扣除通脹因素,現在上海一名勤勞的外來農民工一個月掙的錢也不止800美元。然而198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還僅有250美元。收入增加四倍在當時看起來,頗像“麥克白式的不自量力”。
2017-11-21 12:09:39
圖博館
然而,鄧小平不是莎翁筆下的麥克白,他的憧憬已成為現實。今天的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均收入接近10000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銳意進取的社會湧現出大大小小許多領先於世界的互聯網公司,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生活水平等領域都取得了廣泛而迅猛的進步,可謂前無古人。
  在這個歷史的交匯點,中共召開十九大,習總書記在大會開幕當天宣布五年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共和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社會主義在中國何以成功?2017-11-02

  我的答案就是兩個詞:中國傳統和社會主義。對中國數千年文化和政治傳統的繼承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是中國道路成功的關鍵原因。具體而言,可從三個方面來看:國家能力,制度基礎(國家能力,不能是來自於暴力或者是對社會的壓制,而是來自於國家製度所具有的平等性、公共性、客觀性等正當性特徵),第三個條件:代表人民性的、具有主動性、責任感和領導力的先鋒隊.

文揚:中國社會主義的古文明淵源2017-10-17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中國,是一個晚近的概念,理論上的歷史未超過100年,實踐上的歷史未超過70年,放在5000多年中華歷史的長度上,是百分之一到二,兩者不可能是割裂分立的關係,必然是傳承發展的關係。
  那種認為新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國家,是5000多年中華歷史文化的對立面的觀點,本身就是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表述。
.....
  回應
社會主義與中華文化的內在契合性,那是由中華民族的早熟性決定的:曾經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建立了最現代化的大一統國家製度而獨領風騷上千年,那麼現代中國人自然能夠在初級工業化的前提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儘管還是初級階段,從而再次引領世界。
2017-11-21 12:10:15
圖博館
蘇力: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公民?2017-10-20
——重新理解傳統中國人的家國與正義

歷史中國未產生公民概念,這並非一種智識上或製度的“缺失”。公民概念是城邦的產物,作為一種特權,也是一種區分/歧視。在農耕大國,除極少數政治文化精英外,普通百姓通常只是作為歷史中國的自在但並不自覺的成員——國人,同時也作為其生活村落的更為活躍的成員——村民,這種身份制度是大國的必然。雖然沒有公民以及相應的公民權利制度,歷史中國也還是以獨到的方式,大致公正、系統、有效地處理了百姓在國家和村落這兩個共同體中的分配正義問題,只是沒有依據公民個人權利的概念或話語體系。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
....
  回應
中國人翻譯外國的東西,一向有美化的傾向。公民citizen一詞,源自城市city,citizen直譯就是市民,市民一向是自私的,卻非得譯成公民。明明是自私自利的文人,非要譯成公知。按說,公民應該是天下為公之民,可普世價值宣傳的所謂公民意識公民權利,無非是爭取個人利益最大化,決不為公犧牲自己一點點利益的思想。到目前為止,在民的普系裡,英國日本還處於臣民階段,法國美國雖有所進化,也不過處於市民階段,全球最先進的中國,也不過處於國民階段。真正的公民群體遠遠沒有形成,恐怕到全球化徹底完成,人類實現共產主義,那時的民,才能真正稱為公民吧。

華東師大教授田雷:“兩百年的神話”及其批判

【每當美國人遭遇重大分歧而陷入僵局時,他們總是選擇回到建國者確立的那部古老憲法,以求解決之道。然而,制定於馬車和油燈時代的古舊憲法,難道真的有如此之神力,可以解決21世紀提出的新問題?10月22日,“觀天下”講壇特邀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雷主講《假如林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美國當下的文化內戰?》,探討美國當下的政治文化亂象與美國憲政模式的問題,歡迎大家參加!】
....
  回應
 按中國王朝興亡的周期來看,美國立國200來年,正在步入一個王朝的末期,所以當今美國出現各種反人類的么蛾子都屬正常!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末年,當皇帝想要改革的時候,總會出來一大堆的祖訓來困住他的手腳。美國建國歷史不長,以前沒有類似的煩惱,不過到了今天,他們也終於到了要煩惱祖訓的時候了。
 變不變法的問題,從中國戰國時代就已經在討論了吧?米鍋太嫩了吧?
2017-11-21 12:10:52
圖博館
龍束鹿:不是“軟實力”,不是“銳實力”,而是“和實力”
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2018-02-02 觀察者網

最近有國際政治領域有個熱詞,叫“銳實力(sharp power)”。這個詞熱到了什麼程度,以下三個事實可以為證:“銳實力”一詞首見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2017年12月初發表的一份主題報告,報告副題是混雜著硝煙味的“上漲中的專制主義影響力”,這份報告長達156頁。第二件事就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此做封面專題,推出長篇文章《中國的銳實力,西方難以擋抵?》;“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爾也不甘寂寞地撰文討論“銳實力”,稱之為“信息戰”。
  一時間,“銳實力”這個名詞開始集中出現在西方的媒體上,成為西方社會對中國影響力擴展方式“羨慕嫉妒恨”的又一次大反彈。
  “銳實力”都是“老套路”
可惜的是,這個詞真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我們的輸入法居然不認這個詞,害的我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找。
  按照NED的解釋,他們標榜的“軟實力”主要是指通過文化、價值觀的吸引力來增強自己的影響力,而“銳實力”則主要是指獨裁或威權政權通過脅迫、操控外國人的態度來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經濟學人》則耐心梳理出了“銳實力三招”:第一招,對影響者施加影響;第二招,耍橫。不惜利用各種伎倆來實現政治目的;第三招,施壓。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向目標對象施加壓力。總結起來就是,過去10年來,中俄這兩個“專制政體”不惜重金在國際上推展文化活動、學術與教育計劃、投放媒體廣告等,以影響國際社會對這兩國的印象,它能刺穿、滲透目標對像國的政治與信息環境,使之“穿孔”。
  但實際上,“銳實力”這個概念不值一駁。
因為它有著太濃重的傲慢和自負。“西方中心論”已持續了數百年、“美國例外主義”以及特朗普總統最近頻頻呼籲的“美國優先”,試想我國敢這麼說嗎?!敢這麼想嗎?!或者說有一天我們有了這樣的底氣,我們會這樣想嗎?!(下面我還會專論此題)。西方或者美國為首的西方,如此赤裸裸地叫囂“例外”和“中心”,那已經大大超出了什麼“實力”的概念範疇,而是赤裸裸地帶有種族意識形態偏見的自我膨脹。在這裡我稱之為“文明傲慢論”。
2018-02-07 11:45:08
圖博館
因為它有著太濃重的冷戰色彩。在他們眼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世界分為“西方和非西方”,西方的一切都具有美學價值,“屎都是香的”;非西方的一切都是愚昧的、落後的、具有審醜價值的。抱歉,這種“冷戰想法”在中華看來是大清國的價值觀,早已被我們扔進了中國人的茅廁裡。我們經常說也經常做的是,充分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當然也包括西方的文明成果。但我們從來沒有聽美西方的精英們這樣說過。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似乎也邏輯自洽,人家都曾經宣布過意識形態終結了!
  理由還有很多,說一千道一萬,我最想說的是:你們能不能好好說話呢?能不能不扣帽子呢?能不能平等對待世界各民族呢?能不能換一副不上色的眼鏡呢?
  我的結論是悲觀的。因為人性的劣根性在於“撞了南牆都不回頭”。這就是一個意識形態高度統一的文明最終卻走向沒落的歷史悲劇,一再向我們印證了的“某某某陷阱(套用西方人喜歡使用的概念模式”。
  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核心價值觀
....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遇之世界大變局”。
其一,科技進步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二,民粹主義裹挾著貿易保護主義,以左或者右的面目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
其三,世界格局伴隨著一些國家內部社會劇烈的社會變遷而發生轉型和變革,美國這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式微,新興經濟體的迅猛發展,使世界力量和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而這種變革所帶來的爭吵和對抗,有不斷升級的態勢,雖然多以貿易爭端和外交爭論為主要表現形式,但誰又能不擔心,這種爭端和爭論的升級會不會導致區域性戰爭衝突呢?!
其四,雖然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精英階層對歷史發展方向性推動誰也不能否認。可惜的是,我們能指望華爾街的精英嗎,他們一個個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能指望華盛頓的政客們嗎?他們要么是善於討價還價的商人,要么就是善於鼓動的秀場高手;我們能指望哈佛、哥大的知識分子嗎?他們多是深受意識形態偏見影響而身陷舊哲學體系的乏味的文人。
2018-02-07 11:46:01
圖博館
所以,在這個分化的世界秩序中,我們需要進行價值觀創新,需要這個世界秩序的各種文明的碰撞和昇華,需要摒棄一切陳腐的、散發著傲慢臭味的思維方式,需要一種具有包容、開放、創新的文明姿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靈魂。
  為什麼說是“和實力”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種整體意識、全球思維、人類觀念,核心在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本質上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戰略目標,是對人類未來發展作出的一項重要頂層設計。
  平等、互利、互鑑、共建、可持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特徵。如果將這些基本特徵高度濃縮,沒有比中華文明綿延崇奉的“和”字更為貼切。
  中國文化自古就認為世界應是一個和諧整體,這個觀念深深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成為中國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國與國關係的重要價值觀:
  中國人民歷來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理念,以和諧精神凝聚家庭、敦睦鄰里、善待他人。和諧文化培育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禀性。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銘刻下中國古人追求同各國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歷史足跡。
  中華民族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接受一切有益的外來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融合,留下了不少對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話。中國人民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觀念,注重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對外待之以禮,實行睦近交遠。
2018-02-07 11:47:01
圖博館
縱觀世界歷史,各個世界大國的崛起的過程中,無不伴隨著殘酷的戰爭和殖民,這裡我就不點這些昔日大國和當今大國的名字了,雖然他們早就忘了那段殘酷的歷史,雖然他們依舊用他們當年崛起的思路來邏輯推演當今中國的發展,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不斷超越一個個昔日強國,但發生過什麼大規模的戰爭和大規模殖民嗎?我們所看到是無私的不攜帶任何政治的、軍事的、領土的,或者意識形態訴求的,有時甚至是起碼盈利算計的經濟和技術、資金的援助。
  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影響力的尊重或者說好感,在某種程度上說,正式基於“和”的“實力”——對“和平”的堅持、對“和諧”的堅持、對“平衡”的堅持、對“可持續”的堅持、對“分享”的堅持、對“雙贏”的堅持、對“平等”的堅持、對“共同性”的堅持。
  在美西方慣性思維者看來,這真不可思議!這就難怪《經濟學人》在《中國的銳實力,西方難以擋抵?》一文中很是不可思議地說:“中國可以表現得更真誠些,可以直接說出來自己的慾望和想法,畢竟,不管哪個國家,強大了後,都想要擴大影響力。但中國,就是不說出來,總憋在心裡,憋坏了可如何是好?!”
  抱歉,我真想教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個中國式的思維方法——你得學著用對方的思維、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中國每個孩子都會被父母教育學會這種思維方法— —這叫換位思考。
  “以己度人”在中國文化里是個貶義詞,“以人觀己”才是正確的方法論。如果你能嘗試以“和”為價值指導,你就會發現,中國的想法真的沒有你們那麼複雜,不過就是請更多的文明真正了解、平等對待中華文明,而已。
  我們說了一百遍,你咋就不理解呢?你咋就還說我們不真誠呢?
  回應
 沒用拳頭把對方打趴下以前,無論你說什麼都是蒼白無力的,說“和”這個字更是一個笑話
 這文章也就中國人能看,西方人如果具有整體的全球觀,它還會殖民世界嗎,還會自認為優等民族嗎,還會自以為世界中心嗎?
 打趴下了,就放下架子反思自己了,西方都是毛病。
 什麼和實力?軍事和經濟實力
 學會看文章再來吧
 和實力的標準就是,敢懟強,樂滋弱。比如為了抗衡那些大國,我們應該給那些中亞小國更多經濟利益。不要只掉到錢裡了,外交要是只講錢,那就會沒有朋友。只有聯合弱小國家,我們才能更加強大
 這話從你嘴裡說出來怎麼就這麼彆扭
2018-02-07 11:47: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