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7 06:40:53| 人氣4,714| 回應3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此的二次金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該好好省思台灣甚至兩岸(含金融的)民營化自由化了!

這樣的金改》治理瑕疵 政商好沒關係【聯合報07.06.16記者賴昭穎】

扁宣布重啟二次金改後,先是彰銀老董張伯欣「自動」請辭,台新金控可望在今年底完成合併彰銀大計;開發金控則是在財金主管機關的放水疑雲中,讓中信辜家取得經營主導權。這證明,只要政商關係夠好,不管公司治理有沒有瑕疵,都能夠在國內的金融版圖擁有一片天。

上個月,台新金對轉投資事業管理不當,被金管會罰款六百萬元;前年底更因為外匯部位超過限額,遭金管會處以罰款一千萬元。同樣的,開發金去年也因為子公司的缺失挨罰一千萬元。這兩家金控都被金管會抓到公司治理和稽核內部控制的問題。

但台新吳家在開疆闢土時,積極拉攏和綠營的黨政高層關係,結果也有不錯的回報。外傳第一金原本要許配給台新,高層才安排由台新出身的謝壽夫到第一金當董事 長;但後來因故生變,台新出高價標彰銀特別股,成為彰銀第一大民股;原本合併計畫被張伯欣這顆大石頭擋住,但在張伯欣辭職後,未來台新金合併彰銀之路應可 平順許多。

同樣的,原本中信辜家因為中信金違法插旗兆豐金,成為財團化的指標,也搞到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現在還有家歸不得。但同樣是中信辜家的老二辜仲 就聰明多了,去年前開發金董事長陳木在下台後,力抗難搞的林宗勇來接任、張開雙臂歡迎綠營金主林誠一來當「門神」,辜、林兩人也搭上二次金改復活的列車,雙方各取所需,成功將公股勢力邊緣化,搶下經營主導權。

財政部曾說,未來還是要依照公股釋出原則,逐步降低公股銀行市占率,以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競爭力,發展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只不過,這些公司治理有瑕疵的經營者入主後,究竟會發展出那門子的國際競爭力?著實令人拭目以待。

【經濟日報╱記者夏淑賢、邱金蘭07.06.16台北報導】

開發金決戰 辜家大勝 公股不甘

開發金昨(15)日改選董監事,中信辜家大獲全勝,拿下董事會三分之二席次,林誠一在中信支持下續任公股代表董事長;公股則慘敗,喪失制衡力量。財政部宣布,對辜家取得經營權仍有疑慮,將去函金管會要求繼續追查大股東適格性、委託書等問題。

三年前,公股結合中信擊退前開發金董事長陳敏薰家族,讓開發金進入「公、民共治」局面,昨天中信跟公股翻臉,成功打破「公、民共治」,開發金也將進入辜家獨攬經營權時代。

開發金昨天召開股東會,由於公、民股協商破局,昨天董監改選,各自搶票。這次應選15席董事,包括三席獨董,原本公股要藉前天通過的保險法修正案,突擊一席辜家的獨董,讓公股獨董上兩席,但因中壽持股全投給獨董,公股策略未奏效。

改選結果,中信取得八席一般董事、兩席獨董,達到實質過半,含獨董更拿下三分之二席次,徹底擺脫公股三年來牽制,公股則是一般董事四席、獨董一席。

股東會後召開董事會、常董會,選出林誠一續任董座,常董會也是由中信主導過半席次,五席中拿下三席。

由次公股席次不足以支持董事長候選人,公股未提名公股董事長,林誠一是在民股支持下獲選,財政部長何志欽對此表示尊重。

針對選舉結果,開發金高層表示,中信有實力拿下12席,選前雖未與公股達共識,但中信仍禮讓公股,否則以公股掌控股權應選不到五席。以第一高票當選董事的開發金策略長劉紹樑表示,選舉結果符合預期,相信公民股應該都會滿意。

中信在選後改派兩席法人代表,分別由現任公股推薦的獨董廖龍一、現任董事蕭峯雄,取代原規劃的王克捷、王貞海,廖龍一並當選常董。

昨天開發金股東會出席率衝高到91.42%,比三年前的87.73%高,再度刷新紀錄。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財政部執行公股退出原則第一案就失敗,財政部昨(15)日表示,將檢討公股退出原則中的公股反制時間與手段,至於開發金,既無主要民股達到公股退出標準,未來三年公股暫時不會賣股退出。

<開發金,官股爭什麼>中國時報 07.06.16周添城(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長)

中華開發金控董監改選在昨天落幕。一如先前媒體的預測:公股全面退敗,辜家取得三分之二席次。其實,這場官股與民股的董監爭奪戰,官股輸的不是席次的多寡,而是輸在弄不清楚在民營化過渡階段政府到底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由於種種原因,公營事業或金融機構在民營化過程中,會有一段「法律上已民營,實質上政府還擁有相當控制權的過渡。這個階段究竟政府應該如何行使股東權利及其衍生的經營權與統領權。政府向來就沒有一貫或堅定的立場,以至於民意一有反應,官股管理當局就會搖擺,並常常出現不同個案而有不同處理原則,甚至在官股董事席次,董事長究竟代表民股或官股的立場上也常有出入。

相對於民股股東對董監席次的重視,對經營權的堅持,其實官民股的這種戰役,可以說註定埋下敗因。除非民股大股東有什麼把柄在政府手上,不敢造次,否則,官鬥不過民是必然。輸,那裡有什麼意外?

官股之所以被輿論逼得要捍衛董事席次,背後壓力仍然是圖利財團,這也正是台灣民營化政策中政府迄今還不敢大力為自己政策辯護的痛處,甚至民營化與財團化劃上等號,或者被汙名化過程中,政府選擇的往往是辯論無力,甚或在經營權、統理權的立場上出現與民營化目標背道而馳的作法:被迫出來與民股作對抗,甚至上演董監爭奪戰的戲碼。

回顧政府對開發金、華南金、兆豐金、國票金等董監席次的爭奪戰役中,所顯露出來的疲於奔命,或者由政府角色轉換為市場派作風,爭取委託書,乃至席爭奪吃了敗仗,甚至在過程中也常指責對方違反法令,結果都阻止不了對手。為什麼?

根本性的問題是缺乏「為何而戰」的理念。金融主管有所謂「大股東適格性」的原則,那請問官股管理單位是否符合?否則有什麼理由要取得過半主導地位?這是不是也違反主管機構所設下的原則?民股即使未達「大股東」門檻,那麼官股就自然取而代之?又金融機構必須明確交待其購買其他金融機構的動機──究竟是財務目的或長期投資。那麼官股管理當局又是何種動機繼續持有官股?總之,政策要民股遵守,官股又何能例外?

除了裁判兼球員的問題外,官股管理當局真正說不清的還是既要民營化,又何苦要介入經營?為什麼不儘速釋股?不論一次或二次金改,讀者大多認同國內金融機構有整併必要,但整併必須碰觸民營化的議題,卻總未見政策推動者把輿論的質疑說清楚,講明白。這一點不釐清,官股到底要爭什麼的議題,就難以擺脫民粹式的答案。

正本清源,我們期許政府勇敢面對民營化政策被汙名化的現象,在政策宗旨、理念上要加以開釋,以及執行層面要建立一貫、堅定與透明化的機制,重拾社會對此一政策的支持,才能走正途而不會再陷入必敗的泥淖中。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714) | 回應(3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聯經的農改內戰
此分類上一篇:如此的三次農改

爛到底
中國時報 2007.06.26陳鳳英/特稿
 
府院備戰 忠誠當頭 勝選掛帥

這波新人事,只是一個開始,而且完全無關乎經營績效,考慮重點只有一個:忠誠、勝選。

對明年總統大選,府院積極整軍備戰,欽點「扁營大掌櫃」林文淵回鍋中鋼,並徵調「綠營財經老將」吳榮義由期交所轉戰證交所,大動作啟用對民進黨政權高度忠誠的林吳兩人,卡占中鋼與證交所兩大肥缺,隱身幕後運籌帷幄,擔負募集糧草的重責大任。而已放出風聲要換人的台電董事長,亦有同樣的考慮背景。

身為國內鋼鐵龍頭,中鋼家大業大,伴隨國際鋼鐵景氣自二○○三年由谷底攀升,中鋼不理會董事長人事更迭快如走馬燈,近五年盈餘都在四百至六百億之間,今年獲利還有可能再刷新六五○億的歷史新高,集團員工逾八千人,堪稱南台灣最重要的票倉。

而監管全台六百多家上市公司的證交所,董座年薪超過六百萬元,不但油水多,藉由接觸上市公司的機會,還可廣建財經人脈,政經戰略重要性不言可喻。

備受阿扁信任的林文淵,任職中鋼期間,由於調兵遣將運用得宜,收編高雄在地各派系,被地方尊為「南霸天」。謝系立委私下透露,林文淵處事圓融、面面俱到,「除了中鋼員工分紅爭議外,還真想不起來,有誰跟他特別不和。」

而被迫退位的江耀宗,雖然以經營績效認為「沒有理由換我嘛」,不過,這次人事原來就只考慮忠誠與勝選,與績效毫無關係。更何況,拜這幾年全球鋼鐵景氣火熱,林文淵任內中鋼就已大賺錢,誰來當董事長,大概都不會差太多。

過去林文淵曾相當自豪地表示,他辭職離開中鋼,是為中鋼爭取乾淨的空間,期盼中鋼維持「沒有政治和宗教,只有比較和績效」的經營環境。諷刺的是要中鋼維持「沒有政治」的林文淵,如今再度因高層的「政治考量」回鍋。他要如何以「昨日之我挑戰今日之我」,力保中鋼經營環境不受政治干擾,各界都高度關注。
2007-06-26 10:38:58
金融業西進
五大管道摸黑前進 台灣金融業西進布暗樁實錄

今周刊 2007/07/02 【撰文/劉俞青】

「快一點,想辦法多給我五百萬元的額度,立刻就幫我加碼買進,」電話這頭是台北某家上市券商的大客戶,而另一頭,則是該家券商駐上海辦事處的首席代表。

時間是今年五月中旬,當時A股行情正酣,台股卻是相對落後,台灣熱錢顧不得央行的層層阻擋,想盡各方管道,企圖鑽進A股,為了好生伺候這些VIP大客戶,國內各大券商緊急加派人手,無論是不是上海辦事處登記有案的員工,先以觀光名義飛進上海,設法滿足大客戶的需求再說。

管道1:繞道錢進/QFII 額度轉賣台灣大戶

這些加派的人手一飛上海,個個疲於奔命,急著和開大門走大路進上海、手上握有大筆可用投資A股額度的外資券商,攀盡關係,無論如何都要多擠出一些QFII(境外合格投資機構)額度出來,以滿足台灣島內的大戶需求。

不過,這些「A股加班工」因為妾身未明,一切只能低調行事,即使人在上海,平常也不敢進出當地辦事處的辦公室,有的券商老闆甚至專程為這些人,臨時加租一 間小型辦公室,免得當地員工突然看到陌生臉孔湧現,嘴巴不緊亂講話,引發上海證監會的注意;等到三個月的簽證到期前,再飛回來。

尤有甚者,還有券商以大股東個人名義,在當地直接成立財顧公司,台面上辦事處底下只有三名員工,但實際上卻可能有三十名員工,財顧公司和券商駐地員工的名片掏出來,相似度竟然高達九五%,兩者間的「血緣關係」,不言可喻。

財顧公司的員工雖然常駐上海,不用飛來飛去,但行事一樣低調,服務的不是台灣大戶,而是上海當地台商。這些員工拿著和台灣券商logo幾乎一樣的名片,四 處拜訪台商客戶,比較守規矩的券商,謹守分寸只做A股基金;大膽衝撞一點的,把A股代操做得不亦樂乎。今年以來,台灣有一家以英文字母命名的券商,多次被 舉發違法做代操,據說就是因為「搞得太大張旗鼓了」!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台灣法令尚未開放金融業正式登陸,或者,雖准登陸,卻不能做業務之前,台灣業者早就透過多重地下管道,一舉跨過台灣海峽界線,提早布 局了。這些持觀光護照跨海而去、不能具名、沒有身分的「金融地下工作人員」,成了在兩岸當局各有限制條件下的另類奇觀,他們在無奈等待開放的被動中,成為 掙脫束縛、尋求出路而積極部署的「兩岸金融暗樁」。

這種見不得光、在對岸低調行事的暗樁有多少?實在很難有明確的統計,一位台資銀行香港分行的負責人,曾經也是暗樁之一,他說,暗樁數目會隨著大環境、機動 性改變,上海資本市場越好、台商越賺錢,暗樁身影就會越常見,有時候,同在一個飯局,大家掏出名片,彼此相視會心一笑,就可以默契十足地顧左右而言他了。

A股熱,讓最近半年來證券業這種「來回奔波」的暗樁,一夕暴增;據說國內還有一家券商,當初因為合併後存有太多「二軍」,沒地方塞,就把這些人發配邊疆,派到大陸當暗樁,沒想到A股暴紅,這些當初的二軍意外打下戰果,自己的身價也因為就近投資A股,全都賺得荷包滿滿。

管道2:借殼操作/披當地銀行外衣招攬生意

隨著大陸股市越來越熱,這種過去被當作苦差事的暗樁工作,愈來愈多人躍躍欲試。但事實上,更早之前,台灣金融業早有一批先遣部隊登陸,透過不同戰術布局,無非想要幫台灣總行「多做一點事」,甚至不惜賭上生命風險。

在台商聚集的珠江三角洲,常可見一群手提公事包,穿著西裝筆挺的年輕人,在東莞、惠州、中山一帶出沒。他們其實多是台灣金融機構派駐香港的行員,他們也是最早一批進中國,鞏固台商金融業務的業務人員。

他們主要的工作,多是維繫台灣既有客戶,從台灣的客戶名單中,篩選出已在珠三角投資的客戶,行有餘力再拓展新的業務。這樣的形勢一路發展至今,台灣金融機構派駐香港的,除了要負責華南一帶業務外,還要地毯式的開發台商新客戶,並兼做台商的財富管理業務。

兆豐金總經理蔡友才之前擔任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時,就常飛香港和一些台商客戶博感情,有時即使只是吃一頓飯,他也會抽出空來飛一趟。他很自豪地說,有很多客戶就是這樣吃出來的。

這種比較正規的方式,不但吃力而且效益有限,因此,在業績壓力下,一些金融業有了走偏門的作法。大約三年前,台灣有一家經營績效不錯的民營銀行,和當地銀 行談好合作,派了一批暗樁進大陸。這些暗樁打著當地銀行招牌,拿著當地銀行名片,積極招攬台商業務,但拿到的放款業務不是給這家當地銀行,而是透過管道, 灌回台灣,由台灣總行撥款承作。

因為台商資金需求龐大,這家原本在國內企金就做得不錯的銀行,因此頗有斬獲,越做越順手,暗樁幾乎變成明樁,上海電子業的台商,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群人,披著當地銀行外衣,做台資銀行的生意,也樂得與他們打交道。

不過,情況突然有了轉變,因為暗樁不夠「暗」,引來當地銀監會的高度注意。據當時人在上海的金融同業轉述,銀監會接連二次警告未達效果之後,有一天突然下 達抓人指令,接獲通報的這批暗樁,據說幾乎是在「連行李都來不及回飯店收拾」的倉卒情況下,直奔虹橋機場出關飛香港,才驚險逃過一劫。

經歷過這場當時被視為「驚天動地」的抓人大戰之後,很多台灣銀行業都暫時按兵不動,暗樁人數大幅減少,即使還派人在上海,活動也變得更低調,「幾家過去台商經常出現的餐廳,都不再看到拎著公事包、開口放款利率、資金調度的『自己人』了。」

管道3:技術輸出/人才進駐,訂合作密約

但「賠本買賣沒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過了一陣子銷聲匿跡的生活之後,國內又有業者前仆後繼,改頭換面以「技術輸出」的方式,派遣高階人力赴對岸傳遞「台灣寶貴的經驗」。

這些人名義上是辭掉台灣工作,赴上海的銀行就職,表面看來似乎已經不算暗樁,但本質上還是銜命在身。根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這批暗樁的任務不僅僅是帶回台商業務那麼單純,而是有類似購併等更艱鉅任務在身。

這批暗樁當時雖然敲鑼打鼓赴任,但實際上兩邊人員來來去去,身分也跟著變變變;飛過去是當地某家國營銀行的高幹,飛回來,台灣這家民營銀行又重新雇用。

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前中信銀行消金部門副總仲躋偉,於二○○二年西進出任中國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一事,引起各方最多關注。
雖然中信銀對相關報導多有否認,但據大陸媒體引述招商銀相關報導,指中信銀與招商銀簽有合作密約,雙邊先進行技術合作,並待時機成熟後,再做更進一步的合作。

然而,這批新一代暗樁最後任務有沒有成功的案例?業內人說,這只要看後來台灣有沒有業者成功購併或入股上海當地銀行,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據在上海的台灣金融業轉述,其實到頭來台灣業者是被「擺了一道」,台灣金融業在妾身未明的不平等條件下,大陸銀行只想借著台灣經驗迅速壯大,一旦兵強馬壯之後,一轉身就翻臉不認人。
事實上,台灣金融業所派過去的暗樁,就像變形蟲一樣不斷演進,從來沒有制式的身分。每隔一段時間,隨著時空環境變化,業者對對岸金融市場的企圖心不同,暗樁的「樣子」就跟著變了。

管道4:購併銀行/買控股公司,免除法律問題

最新一代的暗樁,做的不像過去技術輸出這種既勞心勞力,又是長期付出的工作。這一次,暗樁人數不多,但卻是離達陣最近的一次。

這次台灣某家大型金控派去的暗樁,專長不在金融,而是商場上的談判高手,這一小撮人飛到對岸,看準購併目標,就像盤旋天空的老鷹看準地面上的小雞一樣,俯 身而衝。不過,直衝下去的目標不是小雞,而是控制這些小雞的母雞。也就是說,這群暗樁談購併,不是直接買銀行,而是拐個彎,買了控制這家銀行的控股公司。

因為根據當地法令規定,只要該銀行股權本身沒有移轉變動,可以不要申報。換句話說,如果台灣業者買下控股公司,銀行股權就算沒有變動,就有可能不會驚動官方。

這批暗樁找到這家控股公司,連買賣價格、細節都談好了,合約攤在桌上,就只等大老闆飛過來簽名蓋章,任務幾乎就要達成了。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據說是因為 大陸當地人員沒有「業務機密」觀念,「到處講,很多那邊台灣人都知道合併案快成了,結果當地媒體一披露,消息就曝光了,」一位當地台商說。

管道5:投顧代操/多以銀行大股東名義成立
近來A股漲翻天,暗樁的身分一下子從銀行業轉變為證券業為主,一位大型券商國際部主管說,光是應付台商委託代操A股的需求都不夠了,根本沒時間應付台灣這邊的需求,「只好不斷加派人手飛過去,能做多少是多少」。

看準商機驚人,不單只是金融業者派人過去,台灣很多金融個體戶乾脆自己飛過去開立投顧公司,不過礙於法令規定,外資還是不能個別成立投顧,因此很多業者都以人頭戶的方式成立公司,在當地進行A股代操,形成另一種景觀的暗樁。

台灣某家大型券商上海辦事處的樓下,就有一間台灣人自己開的投顧。這家投顧去得早,十年下來,代操部位已經有十幾億元人民幣,全部都是台商資金,他在同一棟樓的國泰君安證券下單,據說,光靠他一個人下的單,就足以撐得住這個據點。

看到這種熱度,難怪台灣券商心癢難耐,據說,之前被檢舉並科以罰金的台資券商,換了一批暗樁,還是繼續衝業務,連過去守規矩的券商都準備摩拳擦掌,跳進來大幹一場。

一道法令阻絕了多少商機?台灣傳統產業在對岸找到另一個春天,電子業也在這裡發光發熱,惟獨金融業始終被五花大綁,上不了岸。

不過,台灣金融業即使被綁住了身體,但手指頭勉強動一下,暗樁大隊便大舉登陸,這些人沒有身分、不能曝光,但業績照樣做得有聲有色。只不過,這部分業績只 能噤聲做,業者永遠不會承認,也不會反映在股價上。台灣金融業的競爭力,也像這些暗樁一樣,摸黑前進,雖然外界不知道,但其實,一點都不輸人。
2007-07-03 12:14:00
誰力霸
法官批官員:賊不辦,贓款還減半【聯合報07.07.18 蘇位榮

力霸案昨天再度開庭,台北地院傳訊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棟樑、鍾慧貞作證,林棟樑和審判長槓起來,法庭氣氛火爆。審判長李英豪當庭說「我要辦你圖利罪是很合理的」、「你欺騙法院,我還會辦你偽證罪」。

陪席法官曾正龍看不下去,當庭舉例說「你們發現小偷偷錢,本應移送法辦,卻和小偷私下和解,還准許小偷將贓款分三年償還,再將贓款減半」。他痛批官員這麼做,甚至可以構成國家賠償。

合議庭決定在評議後,於判決書中交代官員涉嫌圖利力華票券的違法事實,並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鍾慧貞等六名銀行局官員昨天出庭作證,審判長提示中央銀行的金檢報告及財政部函釋,質問銀行局當時為何不處理力華票券違法放貸,甚至還同意力華票券展期收回貸款。

林棟樑說,銀行局當時是顧慮金融市場安定,否則企業倒閉,銀行會吃呆帳,「不能只要求法令,而不管企業經營問題」。審判長又問他,銀行局是否曾去調查這些虛設子公司的業務,林回答:「根據法令,銀行局沒有權力去查。」

審判長搬出票券金融管理法,指銀行局有權對票券商放貸給同一關係企業進行了解,林棟樑說:「那個法律,我很懂。」審判長當場痛罵:「你有公權力,卻連法條都搞不清楚」「依照法令,你應該去檢查,為何不去做?」

林棟樑改稱銀行局人力不足,又辯稱他從不知道力霸子公司是空殼公司。審判長聽了更生氣地說:「照你這種講法,公務員不用檢查,那就沒人犯罪了。」審判長並提示銀行局公文質問:「你們白紙黑字寫著這些公司是空殼公司,還敢推得一乾二淨。」

審判長又說,央行金檢報告每年都列出力華票券放貸的這些公司,並未營運,銀行局為什麼沒看到?林棟樑回答,這些是「常見缺失」,「不見得違法」,檢查局也沒說要移送力華票,銀行局才未移送。

審判長氣得當場連環罵,「萬萬有錯,就是銀行局不會錯」、「你們對力華票券未免太貼心了」,直指林棟樑「欺騙社會,還想騙法院」,「我會在判決書上寫出你在法院騙我的說詞」、「我會辦你偽證罪」。

鍾慧貞對於關鍵問題也讓審判長不滿意,例如合議庭問她「力華票券放貸給空殼公司是否違法」,她答稱:「我沒看到授信資料,無法回答。」

誰決策? 官員作證:政院指示【聯合報07.07.18 蘇位榮】

力霸案在法院高潮迭起,法官查出銀行局發函配合力華票券,給予各項優惠,甚至在力霸集團子公司沒有還款時,仍一再同意力華票券展延授信;決策者到底是誰,官員們都不說,合議庭揪出影武者後,真相就可大白。

力霸案多名在押被告都說,王又曾透過上層關係運作,主管機關才挺力霸。合議庭曾詢問作證的多位銀行局官員,有沒有受到上級機關指示?他們都說沒有,但對於決策者是誰,卻又始終答不出來。
不過,有銀行局官員作證時提到,銀行局九十一年四月發函准許力華票繼續貸款給力霸集團子公司,並同意力華票分三年降低放貸比例,當時是受到「行政院的指示」。

律師團抓住這段話,追問這位官員是誰的指示?他回答,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及央行總裁在八十九年七月要求所有金融機關開會所作的結論;另外,陳水扁總統在九十年六月要求所有公民營金融機構負責人,全力消除金融緊縮情況,銀行局才會在九十一年四月發函。

合議庭審理至今,認為如果力華票券違法放貸案在八十九年就快刀斬亂麻的話,只是幾十億元的掏空,但銀行局不積極處理,讓力霸集團搬完力華票券的錢,又以同一招數去搬亞太固網、中華商銀及友聯產險的錢。到了力霸案爆發,掏空金額已經高達一千億元。

律師團在法庭上言之咄咄,指這些銀行局官員作證都在推責,「主委不敢講院長,副主委不敢講主委,副局長不敢講局長」,還質疑說:「能阻擋王又曾違法掏空的,只有財政部和金管會,但他們卻配合王又曾。」

公權力是這樣被玩完的【聯合報07.07.18 黑白集】

「公權力就是這樣被你們玩完了!」力霸案審判長李英豪當庭痛斥金管會官員的這席話,必將永遠深烙在國人的心版。因為,這話不但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而且直接指明了在上位者濫權違法的根由。
被痛斥的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等人認為「誤會大了」,聲稱只是循例授信,並未圖利力霸。但在審判期間金管會高層居然致電審判長「關切」,要法院不得向他們調資料;若非心虛,豈會如此惶急?
即使其中有人未參與圖利,但明知「上面」有人要違法徇私,卻佯作視而不見狀,難道不也是在糟蹋公權力?至於金管會前主委龔照勝、檢查局長李進誠、委員林忠正等,則終於東窗事發,身陷囹圄。而無論主動犯案或被動配合,公權力被他們玩透透,總是事實。

但若謂龔照勝、張秀蓮這般等級者真能把公權力「玩完」,卻也未免高估了他們。試想,若非陳水扁剋期要完成二次金改,府院權貴均奉命急於星火地推動,擺明了大家上下其手,五鬼搬運,區區金管會又怎能一手遮天,竟敢對眾所周知的問題企業如力霸縱容至此?

進而言之,扁為了拚選舉而不擇手段,固不足為奇;但張內閣受命要營造「一周一利多」,以致濫權違法、圖利財團已到不遑掩飾的地步;相形之下,金管會這些利益輸送的作為,未免小巫見大巫。

但主政者公然將國家資源當作一黨私產在揮霍的作為,卻不僅使得公權力就這樣被「玩完了」,且連政府財政、國家前途,都可能被玩完!

陳敏賢:引進外勞 因政治力介入【聯合報07.07.18曹敏吉

高雄地方法院昨天審理高雄捷運引進泰勞弊案,檢察官懷疑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陳哲男影響勞委會,才開放外勞引進,昨天以證人身分傳高捷前副董事長陳敏賢,但陳敏賢指高捷引進泰勞與他和陳哲男都沒有關係。

高雄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王俊力、檢察官何景東,昨天針對陳哲男與陳敏賢等人的泰國與韓國行詰問陳敏賢;陳敏賢辯稱,他們是單純去旅遊。

被告陳哲男出庭時,對陳敏賢的證詞「沒有意見」,其他均委由律師發言。針對梁柏薰前天出獄時要求法院好好審判陳哲男司法黃年案,陳哲男也避而不答,匆匆搭計程車離去。

陳敏賢作證說,高捷公司的主體是中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處長都由中鋼指派,他擔任副董事長,在董事會只是「區區一席」,將他和高捷公司畫上等號,有事要他一人承擔,並不公平。

他還說,勞委會原本禁止高捷引進外勞,後來開放引進,是政治力介入所致,當時勞委會要求國對國引進,這是「政策的要求」,考慮引進的國家除了泰國,還有越南、菲律賓和蒙古。高捷引進外勞的案子要送市長、副市長,他沒有決策權,他只開過一次會,卻說他「包山包海」。

陳敏賢並指出,「泰勞的錢誰A走了」,「凡走過必留痕跡」,「我委曲很久了」,「我完全不認為我是『最有力人士』」。

檢察官掌握新事證,指陳敏賢在九十四年泰勞發生暴動前,曾帶陳哲男到高捷泰勞岡山營區視查。陳敏賢說,原先只是帶陳哲男到岡山吃羊肉,順便去營區參觀。陳哲男是以個人身分前往,如果是以總統府副秘書長的身分,高捷公司會安排接待。
2007-07-18 11:24:53
離職潮
金管會爆離職潮…天天徵人【經濟日報07.07.23李淑慧、邱金蘭】

金管會官員引爆離職潮,銀行局去年一年就走了四、五十人,創下紀錄,招人速度來不及補上缺額,力華票券案後更多人想找工作,監理人力嚴重流失,中階主管也面臨人力斷層。

今年7月,金管會成立滿三年,這三年來不但高層人事異動頻繁,換了三任主委、走了三位局長,最近連基層人力也明顯鬆動,出現嚴重離職潮,令外界擔心金融監理是否會出現空窗。

最近金管會網站上三不五十就張貼徵才公告,今天是銀行局要找科員,明天是保險局找人,隔天又是檢查局要找研究員,尤其是以銀行局需才孔急,最長不超過一周,就貼出新的徵才啟事。

金管會是全國最高金融監理機構,照理說應該是很多公務員的第一志願,人員卻怎麼補也補不滿。

尤其是肩負監理銀行重責的銀行局,員額有203人,目前實際只有188人,不斷招人補缺,但缺額好像一直補不完,最近台北地院審理力華票案,一口氣傳訊13個官員,且審判長在庭上的嚴厲措詞再度重創官員士氣,又有不少人在找工作。

金管會官員表示,銀行局去年的確走了不少人,有些同仁是因家庭因素,有些則因工作壓力沈重,已在密集補足人力,絕不會有外界擔心的監理空窗期問題。

不少基層官員說,金管會成立以來爭議事件頻傳,形象受損,監理官愈做愈小,士氣低落,加上工作時間長,不少人抱著不如歸去的心態,另謀出路。

原本還有不少人想到財政部,但現在財政部情況也好不哪裡去,乾脆離開財金體系。證期局、檢查局去年也走了15人,編制較小的保險局則走七、八人。

除了基層人力流失外,金管會中高階主管更有嚴重的人力斷層。依金管會組織法,委員應該有九人,現在只剩七人。四大局唯有證期局長吳當傑是三年來始終不變,其他三局局長都是換人作,銀行局長更已空缺長達六個月還找不到人。

中階主管更興起退休潮,銀行局副局長楊柟上個月剛退休,這個月證期局副局長陳惟龍也辦退休。加上去年退休的證期局副局長吳裕群,這些人都是剛過50歲,仕途一片看好,卻急流勇退,選擇一走了之。

一位金管會中階幹部不諱言,這三年來金管會出現諸多弊端,使得「金管會」的招牌黯淡,「在外面我不會主動跟別人說我在金管會工作。」彷彿在金管會工作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這把金刀 出了什麼問題?【經濟日報07.07.23李淑慧、邱金蘭】

94年7月,金管會14樓會議室,官員一字排開風風光光宣揚成立周年政績,媒體鎂光燈卻對著捲入禿鷹案的檢查局長李進誠此起彼落,本是金管會宣揚政績的場合,意外被弊案陰影籠罩。

95年7月,主委龔照勝遭停職沒多久,出席兩周年記者會的官員大為減少,外界關注的焦點仍然未放在金管會的政績上,而是新主委人選。

96年7月,金管會成立三周年,沒有政績發表記者會,似乎連金管會在內,大家都忘記這件事。在此同時,台北地院法官質疑官員在力華票案中是否圖利業者,金管會士氣跌到谷底。

三年了,金管會高層捲入弊案頻傳,形象受損,基層人力流失,中階主管斷層,讓人不禁要問:「金管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全國最重要的金融監理機關,的確存在很多的問題,最近引爆官員請辭潮,只是冰山一角。監理架構紊亂致權責不符、監理自主性喪失及監理威信漸失,都讓官員大嘆不如歸去。

金管會從一開始設立,監理組織就架得不穩,加上未能慎選首任主委、委員,使得問題叢生,讓金管會未能建立良好的監理文化,這是金管會的第一個問題。

金融監理從首長制改為委員制後,一度造成內部不適應,隨著委員「地位」滑落、業務局受重視後,已漸改善,但權責不相符問題仍未解決。

委員會是金管會決策中心,但有權卻不必負責,以這次力華票案為例,金管會同意力華票授信違規展期的公文,一串官員被傳喚,公文上卻未見委員簽字,委員也都置身事外。

三年了,委員會的功能為何?利弊為何?此時或許該是檢討的適當時機。

金管會第二個問題是,監理自主性喪失。不斷有利益團體、政治壓力干預金融監理,這從中信金申請投資兆豐金案、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理,都看得到這些政商勢力運作的痕跡。

不少官員感概:「現在業者有事都直接找上面,才不會理我們。」尤其是金融重建基金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時機,受到來自各黨各派民代、政治人物壓力牽制,更為明顯。

監理威信漸失,是金管會第三個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

首位主委龔照勝因案被停職、首屆委員林忠正涉入收賄案、首任檢查局長李進誠捲入禿鷹案,一一打擊金管會形象。

處理開發金拒提處分名單案,一拖再延,更讓監理機關威信遭踐踏,還有處理彰銀前董座張伯欣被檢舉案與開發金大股東適格性案,態度明顯不一,獨立機關的中立性也被質疑。

法官在審理力華票案時提出的質疑,讓不少官員驚覺,他們儘管沒有決定權,出問題時卻有行政責任,還要負法律風險,在金管會工作簡直是「高風險、低成就感」。

再這樣下去,金管會的人力荒恐怕愈來愈嚴重,最高監理機構的危機,也是金融市場存在的危機。
2007-07-23 10:59:17
為錢權
台灣金控所為何來?【經濟日報07.08.18社論】

為 配合行政院二次金改,財政部日前宣布儘速規劃成立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納入台灣銀行、台灣土地銀行及中國輸出入銀行,並採分階段方式完成整併。台灣金融控股 公司成立後,將成為台灣具有個金、企金、外匯及財富管理等多項核心業務的國家級金控公司;預估存款市占率為18.8%,放款市占率為19%,總資產預估為 1,588億美元,為亞洲銀行排行第18大、全球銀行排行第89大,在台灣的分行家數也將達308家,銀行通路更為綿密外,也將擁有美國等16個海外據 點。
台灣金控公司的推動,落實了陳總統二次金改並未失敗,只是尚未完成的說法;不過,基本上台灣金控公司的成立,也只是二次金改的一小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就陳總統在6月份受邀參加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致詞時表示,工商業界高度關切的「二次金改」,將可使我國銀行的服務水準與國際接 軌,全面提升台灣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他也指出,金融機構的整併不但是當前國家重大政策,也是提升台灣金融產業國際競爭力重要的工作,除了引進國外金 融專業技術與金融商品,更鼓勵外資投資我國金融機構或進行策略聯盟。
由陳總統的說詞可知,二次金改的最重要目的在於我國金融業與國際接軌,並引進先進技術,提升我國金融業之國際競爭力。但試問以目前台灣金控公司的規劃,可 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邏輯為何?一個合併案,倘若連所有員工都獲得保證不裁員,甚至還要拉高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薪水,那麼我們就不知道,績效壓力所由何來? 倘若二次金改的其他目標也達成,例如另外兩家超過10%占有率也成立,甚至有一家擁有外商管理團隊,那麼,的確可以因為彼此競爭壓力而力求效率,但現在完 全不是如此。
但又有一樂觀的說法是,因為台灣金控公司的成立,必將引發其他金控公司的合併潮,進而形成良性競爭。我們認為,未來台灣金融合併及國際化,是不可逆轉的趨 勢,但這卻非肇因於台灣金控公司的壓力,而是台灣未來資金需求型態與國際業務需求擴增所致。因為,在沒有競爭壓力、人員無法調整下,台灣金控公司除了可在 國內大型聯貸案壓低價格外,我們不覺得還有什麼會因為合併而提升競爭力。
其他亞洲國家也有國營超大型的金融機構例子,例如,新加坡的淡馬錫;不過淡馬錫的業務重點可不是在新加坡國內與其他銀行搶生意,而是在亞洲各國透過併購的手段,擴大其在亞洲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並將業務拉回新加坡,以確保新加坡為亞洲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事實上,台灣及台商在亞洲甚或全球經濟活動中,一直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因此照理說,台灣金融業也有機會在亞洲扮演一定角色才對;雖然我國金控公司在國際 大型聯貸案、海外公司債或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比不上國際金融企業,但台灣金融業對於國內外台商的瞭解及對國內創新環境與企業的認知,則遠比外資金融業者來得 熟悉,外資一波接一波想要併購台灣金融業所為何事?不就是因為台灣新創企業能力,與台商對中國及亞洲產業的瞭解。日前,金管會主委胡勝正又再一次闡述台灣 成為亞洲那斯達克(NASDAQ)的概念;未來台灣金控公司,若真能促成許多優質台外商來台上市,或協助台灣新創事業走出去,那才是最大的貢獻。
總之,如果未來新成立的台灣金控公司,只知利用其超大規模,勇於國內內鬥而不積極跨出國門開疆闢土,那麼,恐怕這非但不是達成二次金改的目的,反而是災難 的開始。因此,我們建議在國內還未有其他相當規模金控公司出現前,政府應明確訂下台灣金控公司具體績效目標,尤其是國際業務目標;同時也請收回保證不裁員 的承諾,以國家資源保證無論優劣的國營企業員工,不僅有違企業併購及經營原則,也對台灣其他一千多萬就業者不公。
2007-08-18 09:41:45
高保護
高門檻不等於高品質【經濟日報07.09.10社論】

新設金融控股公司的大門再次打開了,但高砌的門檻將絕大多數的金融機構摒於門外,只有台銀、土銀及輸銀三合一的台灣金控跨得過去。政府的態度很清楚,除了負有政策任務的台灣金控,擺明就是不想再發出任何一張金控許可執照,甚至還要求已在門內的現有金控向新標準看齊。然而,高門檻不等於高品質,更隱含保護既有金控利益的意圖及不利競爭的效果,政府應另為妥適之議。
政府於民國90年11月28日發出第一張金控許可設立執照,並於兩年內發了14張。經過近六年的發展,14家金控所整合的銀行、保險、證券及其他金融周邊 事業有91家,合併資產規模近20兆元;但相對於國內約600家的各類金融機構、約38兆元的資產總額,這樣的整合成果顯然與藉金控機制以促進金融整併的 政策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因此,政府於四年前關上金控新設大門;並以二次金改之名,加大整併壓力,惟成果並不顯著,甚至爭議四起,也導致二次金改的策略 一變再變。
一開始,政府是以公股金融機構及金控的限期減半為目標,運用公股釋出做為觸媒,以民營化帶動金融機構的大型化,進而累積國際化的能量,全面提升我國金融產 業的競爭力。但是,這種一廂情願、忽視市場力量的策略很快就被證明行不通,並遭政治權貴乘隙而入;二次金改也在避免財團化的汙名後改弦易轍,不但停止民營 化,還規劃成立占有市場二成以上資源的純公營金控,金控新設的大門也因此重新開啟。
可是,從金管會預告的新設金控標準來看,這個開放之門是虛開實掩的。金管會共訂了六項審核標準,包括資本適足性、跨業範圍、實收資本額及資產規模、守法 性、經營計畫書及增進公共利益審酌等,除跨業範圍外,都高於現行標準;尤其是非屬行政裁量的資本額與資產規模,申設門檻分別訂在600億元及7,500億 元,約相當於現有金控的中間數,凸顯出金管會對大型化的偏好。
新標準更是個高門檻,不僅七家既存的金控達不到,須提出提升規模與經營綜效的計畫,包括自行發展或與其他金控合作等;非金控的金融機構中,也只有台銀、土 銀與輸銀三合一後的台灣金控跨得過去。果若依此標準開放,將只有政府政策推動的台灣金控進得了金控窄門。因此,實難認同金管會開放金控新設的誠意,也難怪 業界發出新標準是為台灣金控量身訂做的不平之鳴,並計劃爭取金管會調降門檻。
依金管會的說法,從高訂定金控新設的標準,是因為金控是提供業者跨業整合、經營整併的平台;為增加整併的動能,進一步促成金融機構及金控的整併,同時兼顧 市場自由與新設金控相對於現有金控的競爭力,故而要以高門檻,鼓勵(或謂篩檢)體質良好的金融機構申設金控,以對現有金控形成良性競爭的壓力。
可是,許多實證都指出,小有小的利基,大有大的煩惱,規模大小與經營績效高低之間沒有絕對的正相關;高資本、高資產或擁有競逐市場的籌碼,但相對也承擔了 高風險,甚至有不夠靈活的問題;高資本、高資產等於體質良好,是金管會在此政策上的第一個迷思。更何況,由三家純公營銀行組成的台灣金控,即使規模夠大, 但其發展本質原就存在政治干預的障礙,又須肩負國家政策任務,在專業經營不易、盈虧責任又難以釐清下,期待這樣的一家金控引入良性競爭,無異是緣木求魚。
再者,真正的競爭壓力來自市場,這也是經續會決議開放金控新設的原始動機,讓市場有進有出,才能經過優勝劣敗的競爭,產生優質的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為經 濟發展提供最佳支持。然而,金管會從高訂定新設門檻的作法,卻是以高標準阻擋其他金融機構的進入機會,反而是在降低市場的競爭性,甚至是保護現有金控的既 有競爭優勢,實非促進競爭之正道。
台灣金融機構絕對需要長大,也沒有人反對金融機構擴大規模,關鍵在於企業成長有其一定的過程,不是政府強推可及;金融機構還需要成長的環境,這才是政府該認真去做的事,政府別再捨本逐末。
2007-09-10 08:21:36
為入聯
為入聯 捨金改【經濟日報07.10.23 邱金蘭】

金融改革是民進黨執政七年來最引以為傲的政績,如今卻為入聯公投捨棄金改,置公股銀行經營績效不顧,要授信客戶配合輔選,還要卡公股銀行的油,出錢配合入聯宣導,公股銀行的競爭力如何能提升?
金融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跟民營銀行相比,公股銀行壓力原本就很大,現在又得揹負額外的政治包袱,幫忙執政黨候選人安排輔選餐會,找授信大戶來捐款,銀行找來客戶又找來政治人物聚餐,說與政治與關,說不會影響對客戶授信的公正性,如何具說服力?
金融體系向來被視為重要資源,執政者多少都會利用這項金融資源,配合打選戰,只是現在的公股銀行,不但要輔選,還得從預算中挪出經費,幫忙打入聯公投的宣導政策。
以配合政府整體施政宣導為名,財政部一個公文下來要求公營事業,繳交宣導業務費給新聞局,公股銀行哪敢不從,但銀行是營利事業,比政府更需要業務費用從事廣告、行銷,如果把錢挪給新聞局,不要說是否符合預算法規定問題,銀行的業務推展當然也會被排擠。
公營銀行唯一大股東是政府,國庫通黨庫也就算了,像第一銀行這種已民營化的公股銀行,公股為了配合政策,卻不顧其他民股股東的應有權益,實在說不過去。
更離譜的是,連存保公司也在上繳業務費用名單中,存保公司的經費是用來處理問題金融機構,實在很難跟入聯扯上關係。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推動金改,提升公股金 融機構經營績效,現在眼看著外商銀行都到台灣本島來搶台商客戶,政府還要公股銀行玩這種政治把戲,公股銀行綁手綁腳可見一斑。
2007-10-23 08:53:10
自肥
各公營銀行董座 反應不一【聯合報07.10.29羅兩莎

行政院擬調高國營事業董、總薪資,各公營銀行董事長反應不一。有人說:「這對我們不重要。」有人則認為,與在具公股色彩的「民營銀行」比較,純公股銀行董事長薪資的確較吃虧,適度調整符合公平原則。
目前只剩台銀、土銀、輸銀、台灣郵政等四家純公股銀行,各銀行董事長及總經理薪資差距不大,董事長月薪都在十六萬元上下。
行政院計畫為國營事業董事長將公股事業董座月薪上限,自目前的十八萬元,調高到上限三十萬元。某大銀行董事長說,他的月薪還未達十八萬元上限,另一位董事長則說:「這些對我們來說不重要啦。」
但另一銀行董事長則欣然接受行政院的好意,他說,除可增加實質收入外,基於公平原則,公股銀行董、總薪水確應調整,尤其是公股派到公股和民營銀行的董事 長、總經理,薪水差很多。例如,目前官股派到兆豐金控、第一和華南銀行等「民營機構」的董事長,月薪比公股銀行高出一倍。
2007-10-29 08:25:14
忠誠至上
五毛錢一斤的忠誠>中時小社論 07.10.31 

 距離總統大選不到五個月,民進黨最近卯力動員金融人脈。一堆官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宣示效忠,或大力捐輸入聯宣傳費用,或引介企業大頭與候選人見面。
 不宣示效忠不行,殷鑑不遠,血跡斑斑,誰敢不從?二○○四年三月十七日,「全國金融界挺扁後援會」登廣告,十二位銀行頭頭簽署。這一堆人裡頭,包括陳木在、李勝彥、林明成、張伯欣、蔡哲雄、謝壽夫、呂桔誠等。
 但土銀董事長魏啟林、合庫董事長梁成金、合庫總經理曾銘宗、台企銀董事長王榮周,都拒絕列名。
 選後馬上算帳,魏、梁屆齡退休,不按慣例安排去路;曾銘宗遭撤換。王榮周,降調為台灣金聯公司當董事長。今年六月,王做完一任,依慣例,可以延一任,而且年齡也不到退休,但硬遭拔除。
 那些列名的,可就發了,或當財政部長,或當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一路往上衝。這批人裡頭,有人受過李國鼎提拔,有人受過謝森中栽培,有人在初任公務員自傳裡寫著「立志報效黨國」,有人曾當過連戰選舉操盤手。國民黨時期,他們一片湛藍,等民進黨執政了,卻又一片翠綠,顏色變得比變色龍還快。
 又到總統大選,又見官股董事長、總經理宣示效忠。這些人的忠誠,五毛錢一斤,功名重要,利祿為先,哪個顏色當總統,他就是哪個顏色。
2007-10-31 08:17:05
補貼
《台灣共犯體之析判》第六章 近代中國與台灣 一 中國的經濟與文化(一)中國的金融3 台灣的金融貨幣政策:

台灣光復初期,因日據後期損失慘重,戰後工商重建及代中央墊付軍政等費用大增,舊台幣發行額由民35年的53億,增至171/36、1420/37、5270/38,到38年6月15日被迫以十足準備金發行2億新台幣(其中有從大陸偷盜而來的黃金,但李登輝下台後,為了台獨,他竟然說任內曾徹查沒這些黃金,不過李是个說謊成性的政客,事實也証明如此。),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但2億元到年底即用完,之後又以各種名目超額發行新台幣(三五四p69-71)。
  為抑制通貨膨脹(35至38年物價上漲千倍,38至41年上張8.3倍,三六三p49)進而發展經濟,國府除控制貨幣發行外,還直接管制物價,包含軍公教實物配給、民生必需品定價定量配售、重要民生品限價、政府掌握及拋售重要物資及糧食(三六三p50)。
  除此之外還運用複式匯率,發展省產原料加工出口和代替進口之工業,控制公私進口所需的外匯數量,對重要物資及民生必需品的進口以優惠關稅及優惠匯率(即高估新台幣與美元的比為38.6:1,以便購得更多進口物資),對能爭取外匯的出口產品則低估新台幣(47.4:1)以利對外競爭和出口。如此即變相地課出口稅補貼進口(三五九p32,三六0p130-1,三六三p64),亦即是種對外輸血。
  但此種人為操縱的複匯率導致錯誤的外匯分配、行政腐化、權力濫用、進口商暴利、出口萎縮等(三六0p131)。故當通貨膨脹控制後,進口替代發展到某一瓶頸,需大力推動出口替代時,必須廢複匯率改行固定匯率,經多次改革到48年固定比為40:1(三六0p133)。依美國赫德森研究所研究,此低估現象如能改善,中美貿易順差將縮小35~63億美元(三六四p227)。
  低估的新台幣給台灣帶來巨大外匯存底(從民60年之後,除63、64石油危機入超外,年年大幅增加出超,三六四p159,至民84已破千億美元)。外匯出超在民66年達15.6億美元,造成新台幣發行增加460億。蔣碩傑首先注意到此現象,他主張應實施浮動匯率使匯率自由化(三六一p26)。
  蔣氏依以下論證認為自由市場的實質高利率和減少貨幣供給(應控制在經濟實質成長率的1.5倍內),能有效地壓抑通貨膨脹。民39年3月,公告月利率上升至7%接近當時的物價水準,這使通貨膨脹由每月10.3%跌至4%。但政府唯恐緊縮過度又在7月將月息降為3.5%,而造成物價再度迅速上升(p161-2)。到40年3月不得不將年利率由36%升至64%,這使41年3月的儲蓄存款增加2.71億,物價回穩。民61、62年貨幣供給額年增38%、49%,石油由民62年每桶2.59美元升至63年1月的11.65美元,消費者物價由63年的8.1%升至64年的47.5%。政府除正確地反映石油成本外,還透過高利率(63年1月年利率15%),使儲蓄率由62年的21.5%升至63年的37.6%,這使物價到64年穩定為5.2%(p163)。但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民67年出超23.35億美元,貨幣供給額增加34%,石油由67年的12.7美元升至69年的40美元,但中油並未充分反映成本,加上利率仍維持在68年8月的13.5%,故造成69年19%的通貨膨脹(p180)。
  蔣氏依上述分析,批評王作榮等民間經濟學家(民間某某家因欠嚴格的自我學理或實證要求,常常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再加上為迎合閱讀對象之心理,尤其常陷於某種自以為是的時潮中,這些均可在美國專欄作家,台灣民間學者、評論家或研究者看到,不幸的是這些意見領袖往往能左右輿論)、報紙、及大企業家們所主張的降低利率、貶值新台幣,是種製造造貨幣的「竊盜行為」,是種「五鬼搬運法」(p124-5)。這點連中共也知,中共煀抑制90年代初的高通膨,也採取了宏觀調控,控制人民幣供給、壓縮政府支出、大幅提高利息,到1997年成功將通膨由二位數減主个位數,但經濟成長仍違百分之十,外匯存底居世界第二。中共趁勝出擊由朱鎔基任總理負責進行金融及国企改革,如果成功,將能再次面對東亞金融危机和加入WTO後的衝擊(結果大体成功,使得中共第四代領導胡溫体制更有經政軍的实力來面對內外挑戰。)
  王作榮展開反擊,他認為利率對控制通貨膨脹無效(三六二p23)。認為民40年前後控制通貨膨脹的方法主要在增加物資供應及提高生產力,而非控制貨幣供給額(p25)。認為兩次石油危機時的通貨膨脹是各種進口物資成本增加所推動(p27)。認為台灣的利率和匯率根本就受政府操控,故其整調應以有利於企業發展為優先(p57,24)。
  王氏反擊並無堅實的學理及實證基礎,是將次要的相關因素看成主因。蔣氏觀點如除去貨幣學派學理之爭及長期來利率有利於國府外,更可從多國比較(台灣第一石油危機處理如前述分析故通貨膨脹比美日韓低,但第二次則相反,三一六p99-107,三六一p35-42)、及台灣民70年代後期的金融貨幣危機得證。
  其實王作榮並無一貫的立論,而是在每一時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比如早在民50年代就認為為了國家富強,台灣應由政府學南韓的不均衡發展,而批評蔣氏的均衡性自由經濟(三六二p58),但由後述析判可知王氏謬;到60年代又為企業發展的目的不擇手段,這由企業不會如其所願回饋社會,反在70年代後期大肆從事金錢投機及政商勾結,可知其謬;到民80年代為了李登輝掌權的目的,王氏更不斷地對李之對手展開污蔑及抹黑並盲目地支持李,報酬是先後分到考選部長和監察院長。王上台後唱和李的「掃白」,但王卻不敢掃「李」本人之「白」(參見一0一0),反而在86年「國發會」之後,因會中減削了監院權力,王終遭李棄,之後王便不時批李,由此可知王之投机性。
  本來如果利率和匯率能自由化的話(當然這只是經濟學上的空想,連資本主義始祖老大英美都不斷操弄双率,只不過台灣更甚,在自由化後仍有二种地上的高利息,一是軍公教的优惠利息,一是銀行的循環利息,在活期存利近零的台灣,存在此種二位數的利息,與地下錢莊的高利貸有何別?銀行同樣会透過討債公司討債,若非為討好選票和金主,怎会如此?業者還辯稱,不会比英美日等先進高,問題是人家是依信用而有不同的利息,但台灣則一律高),就能避免雙元利率(政府利率偏低,民間利率偏高,造成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和雙元匯率(新台弊低估,外匯存底不斷增加),所導致的貨幣供給額過大和通貨膨脹(三六五p171)。無奈台灣經濟賴以發展的利率和匯率之管制,常受限於政治目的、少數政商勾結的特權分子和大多的中小企業。到民70年後期持續的外匯及貨幣供給之巨增,產生國內大量游資及國外熱錢湧入,在解嚴後激烈的政社變動環境中,造成了股市狂飆(至78年突破萬點)、房地產投機(75至80年平均約漲四、五倍)、地下投資公司橫行、大家樂六和彩賭風(開獎之日全台電話占線、工人不上工)等「貪婪之島」症候群。
  接著而來的當然是一連串的危機--股市狂跌(至81年跌至三千多點)、房地產跌至谷底(至84年全台空屋超過八十萬戶,預售屋銷售率不到三成,而政府又以台糖土地大力興建住宅與民爭利,加上將至的立委和總統選舉,中共對李又文批武嚇,李政權被迫召開全國建築會議圖謀對策)、投資公司倒閉、社會動盪不安、國民黨78、81年立委選舉相繼失利(社會上盛傳84年底立委及85年初總統將與北市議員市長一樣,三黨不過半。若非在台灣民主族主義下尚需李登輝情結來對抗外省集團及中共,李政權在如此的弊政下,斷然沒理由能再執政。同理,二千年後不但繼續前任爛經濟政策,且在反核四台獨二大神祖牌下、變本加厲的陳政杈,在經濟負成長和高失業率下,也沒理由可以連任,但卻──,這只能用結構使然來替民府合理化嗎?(一三七一)。以美國為例,布希憑著波灣戰績,仍因經濟未見起色而下台)、金融弊案(導因於金融安全檢查因官商勾結而流於形式,使得銀行內部人員才得以盜取近一百三十億投資股市失利後,才爆發的彰化四信案及國票案)。
  李政權的解決之道仍不走正途(正途是要以經濟手段,以法制來健全股匯市、銀行、及房地產),而是以政治力量強制央行及郵局釋出數千億台幣、進場操作匯市以免新台幣貶值、大幅放寬重貼率,又強制合作金庫等公營銀行承受四信及國票等,集合黨政商資金組成「股市穩定基金」進場操作股票(使得股市與整體經濟表現成反向,一路上揚,至86年8月突破萬點,但台幣卻貶至近29比1美元,其間股市在李政權、黨營投資公司及財團種種利多利空的抄作下,使得股市大起大落,而這一切皆只為三者謀利,絲毫不顧股市的公平及法制)、放寬外人投資股市限制、放寬營建業及購屋信貸限制,以上皆讓政商勾結的特權分子得以對人民的納稅錢及國家財產再「五鬼搬運」一番。此种倒行逆施當然会嗜苦果,於是股市從十月開始一路下挫,到八七年六月跌至近七千點,滙率則貶至三五比一美元。荒謬的是台股怎麼大起大落,倒霉的總是散戶大眾,政商怎麼操作股市都沒事,名嘴呢?當替罪羊。到陳水扁政權時,不但圖利金控公司,連他老婆也下場玩內線,立監委都奈何不了她,即使迫於大選壓力,查了下,贏後便秋後算帳,不提名參加調查的續任監委,至今已民九四年六月了,名單還僵在府院間,陳還想以癱瘓監院的方式來要脅立院通過那份爛名單。
  但當人民要求李政權主其事的政務官應負政治責任時,李政權則回以不要泛政治化,甚至說動輒要求負政治責任是台灣獨特的政治文化,而只對事務官員處以申誡記過等不痛不癢的處分。由此可知「只要聽話,一切由主子作主」的李政權之官僚,已無恥到連二蔣時代都不如了(蔣經國時的十信案財經部長曾下台負責,但後來又獲李政權重用,其實李用人之道皆如此,只問忠心不論才德,凡願為李衝鋒先陣者皆可獲重用,即使因弊政而下台,亦可明降暗升,或假以時日而高升;相反,如有違李者,即使權重位高且深獲民意支持,亦遭廢棄,如省長宋楚瑜。而這一切,不論用廢,全是權術,皆無善終),更遑論民主政治基本要求的責任政治。
  李雖以上述財政金融性賄選贏得總統寶座,這不但付出了一百多億美元外匯流失的代價,使台灣的外匯存底排名大陸之後,由原來的世界第二掉至世界第五,當局還自欺欺人說什麼以個人計算,台灣的外匯仍是世界第一,殊不知香港等的平均個人外匯還多於台灣。至於失業率和經濟成長雙雙惡化成九年來最高和最低,亦屬當然之事。更使台灣的競爭力在瑞士洛桑學院的199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大幅下跌至第十八。為此,背信違憲由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的連戰,繼十二項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等之後,又提出至2000年提升台灣競爭力到第五的政治口號(一0二一)。只是屆時李連政權又不知會搬出什麼阿里不達的評估標準,說已達到,或以一貫的謊言來粉飾。果不其然,搞了一年的提升台灣競爭力,結果卻被1997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狠狠地打了一耳光,排名由18掉至23,大陸則升至27,台灣的競爭力可能會像外匯一樣,很快又會被大陸超過。對此,連戰等官員當然是忙著找些托詞來替自己開脫,說什麼競爭力下降是因省府效率不佳(廢省藉口之一),其實競爭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李政權的黑金政治及台獨走向,造成了行政效率低落、政治社會失序、兩岸關係緊張,連帶地也使得亞太營運中心幻滅。病因人人皆知,問題是李政權得以掌權之因正是病因所在(這好比本書多處析判的各文化、各帝國、各王朝、各國家等的興衰之「共因」一樣),故吾人無法理性地認為台灣這些問題將獲解決。似乎都要成為在野才能理性面對,問題是此時的連戰蘇起等又以何立場來談呢?難怪陳政權会批之逢扁必反,當然反之亦然‧畢竟自己在朝在野時也是與李共犯的,只是善忘的台灣人和媒体好騙易操弄而已。
2007-11-10 11:55:56
金控
金控發展的第三個三年【經濟日報社論07.11.26

有一首描寫離久生怨的老歌,歌詞這麼寫著:「左三年,右三年,這一生見面有幾天」,「橫三年,豎三年,還不如不見面」。對照國內金控產業當前的處境,大概也 有這種「左三年,右三年」,總是等不到政府興利大政的怨懟。甚至,偶爾還發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牢騷;怕只怕,政府還要業者再等個三年或更久,但金 控的發展還能再等三年嗎?
自財政部於民國90年11月28日發出國泰、華南、富邦、中信、永豐(前身為建華)、中華開發等六家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准設立執照迄今,我國的金控發展史本 周就要屆滿六年了。其間,國內金控的家數維持初時的14家不變,但已有建華、復華兩家更名、經營權易主,預計明年1月則會有第15家金控──由台灣銀行、 土地銀行及中國輸出入銀行三合一的台灣金控加入戰局。此外,金控整合了88家金融機構,14家金控集團的資產總額也擴增至20兆元,約是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1.6倍,凸顯了金控集團在國內經濟活動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不過,金控產業的設立、推動與發展,是否真為台灣經濟注入了新的成長要素?或至少強化金融服務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活血功能?這個答案,卻不是那麼肯定,而且 有很多的但書。回頭看看當初政府發展金控的目標,一是因應國際金融體系跨業經營、資源整合及大型化趨勢,以開放銀行、保險、證券跨業經營及提供租稅誘因, 鼓勵金融機構合併;二是促進資源整合運用,提升我國金融產業的經營效率及競爭力。當上述兩個目標都達成,最終則是走出純粹的價格取向,為台灣經濟提供質量 兼具的金融服務,進而帶動整體的競爭力。
經過六年的努力,整體金控的資產規模變大了、資產品質改善了(如逾期放款比率下降)、營收結構調整了(如手續費收入比重上升)、新金融商品或服務的研發也 更活躍了等等。但是,如果非正式調查民眾對金控公司服務品質的主觀評價,相對於社會對金控變大應變好的高度期待,恐怕多半還是停在「有待加強」的階段;諸 如缺乏服務熱忱、作業流程依然冗長、個別信用差異與服務品質間的聯結薄弱、與世界的互通不足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世界經濟論壇(WEF)連兩年將本國銀行 健全度的評比置於百名之後,也正映射出這樣一個期待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更多的客觀指標也顯示,國內金融產業的發展近年進展有限,甚至有些退步,金控的跨業整合成效未如預期。其中,屬於多數金控主體平台的銀行,其平均資產報酬 率與淨值報酬率多不若以往,整體本國銀行資產占GDP比率近三年也下降,金融服務業所占產值比重多年徘徊於10%的水準,距離2008年升抵13%的目標 還有得追。此外,台灣金融服務業的潛力未獲肯定,14家金控的股價淨值比多不高,只有國泰金超過兩倍,卻有三家還不到一倍,除了台股投資氣氛不佳,也某種 程度反映了市場對其成長性的保守態度。
國內金控發展了六年,卻得到這樣的成績,除了個別金控的經營策略出了問題,也終須面對市場的決定之外,政府的監理、發展政策態度搖擺、牽延、畏事,絕對是 最大的問題所在。在金控發展的六年間,前三年是成軍期,各家金控透過合併收購、組織再造、資源解構重組的過程,架構金控大傘下的產品、通路及服務平台,建 構自有的商業獲利模式,想要見到成果也不易。
第二個三年原應是擴張成長期,卻因陳水扁總統莫名其妙地在93年底宣布了二次金改限時限量減半的四大目標,在缺乏透明公平的規則下,不但未實現大型化,反 而讓多家金控被貼上壟斷、財團等標籤,金控形象大壞。加以雙卡風暴肆虐、金管會新成立後全力除弊又陷入禿鷹關說醜聞、跟隨客戶登陸投資也總是受限於兩岸政 策等等,讓金控的第二個三年幾乎成了一個亂局,要談大步成長也很難。
如今,金控要進入另一個三年了;業界在等待政府的二次金改完整修正版,也在等待政府引領金融服務業走出去的策略,更在等待政府在除弊之後的興利作為,大家才能好好想想,下個三年怎麼走。
2007-11-26 08:24:02
金控
金控六年綜效不明 沒有更賺錢【經濟日報╱李淑慧07.12.24  

加入金控真的比較好嗎?金控成立六年來,金控旗下券商成績並不突出。主因金控的跨業櫃台可經營的業務範圍限制仍多,效果不彰。(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開放金控設立已滿六年,一口氣成立的14家金控,儘管政府揮舞減半的政策大旗,金控仍是一家未少,依然在市場上辛苦地存活。
金控成立的目的,外界耳熟能詳,為的就是綜效。但這六年來,金控真的發揮綜效了嗎?金控賽跑的結果,導致金融市場產生何種結構性的變化,金控林立對企業乃至於對消費者來說,又從中獲得什麼效益?
當初選擇加入金控的業者是否開始後悔,未加入的金融機構又是如何生存下來?開放金控的這項政策究竟是對是錯? 一連串的疑問,本系列將深入探討,試著解答。
小莉(化名)是某家金控的忠實客戶,有天她要換證券存摺,想到住家附近的這家金控旗下銀行,藍底白字招牌的下面,寫著某某證券,她心想,現在有金控真方便,到銀行就可以辦證券業務。
當她走進銀行大廳,接待者卻告訴她,「不好意思,這裡無法換證券存摺,你可能要到證券公司辦…」,小莉心裡充滿疑問:金控不是標榜one-stop-shopping(一站購足)嗎?怎麼銀行、證券,還是分得這麼清楚啊?
很多金控都有相同的情況。國泰金策略長李長庚說:「目前法規對跨業行銷有很多限制,跨業櫃台只有成本支出,毫無效益可言,我們推展跨業銷售遇到困境。」
有壽險者 績效較佳
金控法立法旨意之一就是要開放跨業經營,發揮綜效,觀察六年來金控市值多半成長,規模確實變大了,獲利與成本的表現,卻多數不明顯。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說,「這的確跟當初預期的有落差。」
根據台大教授沈中華、陳業寧、淡大教授黃河泉及實踐大學教授彭金隆,對金控做的經營績效評比,三年來只有少數有壽險的金控表現相對較佳。這樣的結論,與財金單位內部研究不謀而合。
這是金控同業間的比較,若比較加入金控的前後,情況不一定讓業者滿意。根據中華信評資料,國壽加入金控以來,總資產明顯增加,ROA(資產報酬率)卻不佳。
曾參與金控法草擬的彭金隆說,跨業行銷對金控子公司來說,營收增加的成效是有的。以國泰金為例,六年前,每個客戶購買國泰金商品平均為1.9件,現在是2.75件。
營收增加,但考量成本後的淨收入不一定成長,因整合需要成本,影響獲利的變數又多,彭金隆說,這部分相對不明顯。換言之,餅做大了,但有沒有賺錢?成本有沒有下降?還是個問號。
金控子銀行方面,也只有極少數一、兩家,在加入金控後,ROA 、ROE(淨值報酬率)與節省成本方面,都明顯比加入前好,其餘銀行的表現則仍有起伏,這可能與91年、95年的大環境不佳及雙卡風暴有關。
金控券商 成績平平
金控開放初期,為了達到「跨業」才能設金控的目的,券商成為銀行或保險搶「婚」對象。但六年下來,金控券商的成績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以群益證為例,沒有金控的金流作後盾,但在承銷領域上表現仍出色,今年在IPO(新上市)或SPO(上市後現金增資)上,件數與金額都是市場第一。加不加入金控,對券商來說差異並不大。
金控的跨業櫃台可以經營的業務範圍,雖比非金控多,但因限制仍多,效果不彰。
到營業大廳看一看就很清楚,有些設在銀行的「證券專屬櫃台」,人潮寥寥可數,看盤的人並不多。
一位在股海浮沉十幾年的菜籃族謝媽媽說:「到號子除了看盤外,跟同好聊天交換訊息也很重要,銀行的證券櫃台人又不多,我幹嘛去。」
金控的Cost-saving(節省成本)不明顯,也讓綜效難呈現。中華信評金融業評等分析師黃俊榮說,金控還因多了母公司的辦公室、員工,讓成本提高。
成本還包括風險,一位官員說,金控前台跨售業務衝再多,後台若未做好風險管理,如何賺錢?如何產生綜效?
中信證董事長陳冲一語道破,多數金控綜效不明顯的癥結,他說,六年下來,金控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原本就應成立金控,有總管理處的跨業金融集團,這是少數;另一種則是,不該成立而成立的金控,「這類金控一出生就很勉強,要怎麼談綜效」?
顯然,金控並非最佳選擇,也不是綜效的票房保證。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6月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首度提出將金控分拆的想法。他說:「我們曾經篤信金融超市。現在,我們正認真重新思考。」
國際上一流的金融機構,也已興起一股分拆風潮,如花旗、瑞士信貸等,紛紛出脫全部或部分保險業務,以便聚焦於核心銀行業務。龔天行說,銀行與保險合流,的確是一個「question mark(問號)」。
分拆退出 重新思考
有人要分拆,也有人要退出。資產報酬率有五年出現負數的日盛金,最近就傳出有意出售的消息。
一位金融圈人士說,日盛金如果當初不成立金控,命運或許大不相同,日盛證券至今仍可以做得很好,不會被體質較弱的日盛銀拖累。
經過六年的賽跑,金控已明顯出現前段班與後段班,沈中華說,未來差距會愈拉愈大,金控是虛擬單位,經營者應提出更好的策略、布局,才能擺脫掉落後段班的命運。
可以預知,在下一個六年,不論分割、出售、併購,想要退出金控市場者會愈來愈多。
2007-12-24 08:23:45
鄭深池走人
令不出16樓 鄭深池走人【經濟日報╱夏淑賢08.01.01  

2007年結束倒數前三天,兆豐銀行旗下中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宗勇,和兆豐銀行董事長蔡友才這對老搭檔,相約打小白球;2007年最後一天,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閃電請辭,盛傳人事角力是導致鄭深池走人的主因。
到底是鄭深池的好友、前財政部長呂桔誠,將接下鄭深池的棒子?還是蔡友才與林宗勇合力,由其中一人坐上董座大位?兆豐金控的高層人事布局,充滿濃厚政治味。
鄭深池與蔡友才兩人在2007年陸續傳出位子不穩,鄭深池主因中信金入股兆豐金風波,傳出他在當時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的壓力下,寫下辭呈,而當時林宗勇已經因為派往開發金遭封殺,蔡友才成為公股派在兆豐金的排名第一代理人。與鄭深池交好的董事說,那陣子鄭深池非常失意,兆豐金大小事情都是蔡友才說了算。
隨著內閣改組,蔡英文下台,陳水扁總統度過紅衫軍風暴後,扁系勢力重新抬頭,鄭深池也度過辭職低潮期,反而是蔡友才因為被指與藍營過從甚密,極度禮遇在兆豐任職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夫人周美青,當時就盛傳呂桔誠將取代蔡友才,進入兆豐金襄助好友鄭深池。
蔡總說了算虛位董座處境尷尬
只是呂桔誠進兆豐的阻力太大,因此蔡友才獲得「留校察看」機會。
蔡友才為了努力修補政治關係,兆豐銀的中銀基金會,大力贊助綠營助選大將、名導演吳念真的舞台劇;蔡英文轉戰生技業、擔任董事長的宇昌生技,兆豐銀也大力支持。
這些資源的動用權力都在兆豐銀,鄭深池使不上力。但是他還是努力幫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引見企業界友人,為謝的大選布樁。鄭深池與蔡友才、林宗勇,在政治關係上可說是各顯神通。
但是今年總統大選藍綠廝殺嚴重,外界盛傳鄭深池可能在大選變天後,被握有過半席次的公股拉下馬,因此鄭深池乾脆先辭,走得漂亮一點。
除了政治考量,兆豐金內部議論紛紛,認為鄭深池長期被架空,成了「令不出16樓(董事長所在樓層)」的虛位董座,應該也是主因。
中信金事件地位瞬間跌落谷底
兆豐金內部流傳,有幾個指標可以看出鄭深池被架空,一是重要公文大多由總經理蔡友才「代勞」簽署,第二是就連兆豐金尾牙要摸彩,也因蔡友才反對而作罷。蔡友才之所以能與鄭深池對峙,與鄭深池捲入中信金案脫不了關係。
鄭深池曾是綠營金融領域的頭號人物,當年他以銀行公會理事長之姿,再出任金融總會創會理事長,統領所有金融產業公會,在金融圈到達其生涯巔峰。不料,因為中信金事件,他連續交出銀行董事長、銀行公會與金融總會理事長三個大位,地位瞬間跌落谷底。
從專任兆豐金董事長開始,鄭深池比以往沉默、低調,更選擇了在2007年的最後一天,投下請辭這枚震撼彈。

黨政高層:沒實權 鄭鬱鬱【聯合報╱記者鄭任汶
 
與執政黨高層關係良好的兆豐金控董事長鄭深池,昨天下午對外宣布請辭董事長,據悉,府院黨高層早已掌握此情勢發展,一位黨政高層表示,鄭深池只掌管金控的部分,沒有什麼實權,可能是鬱鬱寡歡,請辭應該是個人因素,與執政黨的關係良好與否無關。
黨政高層指出,鄭深池出任交通銀行董事長後,雖然主導兆豐金控的成立,但是,在蔡友才接任總經理後,只管理到金控的部分,並沒有掌控銀行實際業務,這可能是請辭的原因之一。
黨政高層表示,在上周二兆豐金控內部尾牙聚餐時,鄭深池就為了金控成立這四、五年來,都沒有好好替員工加薪,向兆豐金控內部員工致歉,當時就了解到鄭深池萌生辭意了。
鄭深池與綠營層峰關係良好,與總統府高層、部分府方核心幕僚也頗有交情,不但往來密切,更是綠營高層們少數在金融產業界的往來對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幾位黨政人士昨晚對鄭深池的請辭都不表示意外,並沒有太過驚訝的回應。

鄭深池 人如其名 心如深池【經濟日報╱夏淑賢
 
兆豐金控董事長鄭深池選在2007年最後一天請辭,但他的辦公室早已逐步搬空,由他親自操刀的簡短聲明稿,還是維持一貫的鄭氏作風,「決定的事就會做,不必多說,不能說的,也永不會說」。
在宣布請辭前,鄭深池找來幕僚,期勉他們繼續努力,面對部屬問到他為何選在此時離開,鄭深池瀟灑地說:「我辭職很久以前就傳過了,也不是什麼新聞,所以在跨年前宣布,不需要太在意」。
鄭深池人如其名,心如深沉池水,很難從他的表情看出他的情緒。鄭深池任內六年多來,公開場合唯一顯露心情的一次,就是他因為中信金事件備受責難時,公開為自己辯護。據在場人士形容,他一字一句地咬牙說出想講的話,甚至從側面還可看到他臉部青筋隱約抽動。
直到昨日宣布辭職為止,鄭深池一直為他努力做事得不到肯定,被視為「金融門外漢」而忿忿不平。就此揮別兆豐金,對於外界一再揣測他想盡辦法保住民股董座大位,也算以實際行動表達他無心戀棧。
鄭深池善於經營人脈關係,反映在經營上也特別重視人和,這是他和交銀工會關係良好,銀行合併後連中銀工會都對他讚不絕口的主因。
此外,人事上,兆豐金各子公司高層臥虎藏龍,他也都能妥貼安排,即使一時不察,事後接獲對方的「後台」關切,也一定會力求補償,可見鄭深池手腕細膩。再加上他直達綠營天聽的能耐,使得兆豐金快速從當初的交銀,快速壯大成股本最大、重量級子公司最多的金控,民股不論是寶成集團還是後來的中信金,也都支持他續任董座。
經歷從長榮集團出走、並走過政治大風大浪的鄭深池,下一步會從哪個地方再起,也許和他突然請辭一樣,令人意外。

選前快閃 鄭綠不再麻吉?【聯合報╱陸倩瑤、
 
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昨天無預警宣布將於本月十五日去職,接近鄭深池的人士指出,原本被視為綠營金主的鄭在立委選舉前夕宣布辭職,凸顯走人決心,但也可能衝擊選情。鄭與綠營的關係可能出現裂痕,未來是否會漸行漸遠有待觀察。
外傳前財政部長呂桔誠、存保公司董事長董瑞斌兩人都是熱門接任人選,不過黨政人士說,鄭辭職太突然,總統府事前雖知情,但府院黨仍措手不及,目前並無具體腹案,除了呂桔誠、董瑞斌之外,也不排除黑馬人選出線。
至於鄭深池本人去向,根據友人轉述,鄭深池暫時不可能回去長榮集團,也不大可能留在金融業,新職尚不明朗。但這半年來,鄭與長榮集團的關係改善,短期雖還不會回長榮,未來則不無可能。
兆豐金子公司兆豐銀行前身中國國際商銀(ICBC),是國內最大外匯銀行,也是央行穩定匯市的頭號助手,被稱為「小央行」。央行向來「關心」兆豐金高層人事問題,未來誰接任鄭深池遺缺,除了政策考量之外,也可能參酌央行意見。
昨天一傳出鄭請辭消息,兆豐金總經理蔡友才將高升的說法甚囂塵上,未來蔡友才是跟著下台或順勢代理董事長,也成為金融圈另一關切的話題。
鄭深池辭職一事昨天震驚金融圈。鄭十五日去職,立委選舉投票日為十二日,按時間推算,鄭深池選後宣布辭職也不遲,但他提前半個月公告,引發不少政治連想。
接近鄭深池的人說,鄭曾被稱為最接近陳水扁總統的紅頂商人,行事低調冷靜、處世圓融,這回卻甘冒「影響選情」風險走人,凸顯他非走不可的決心,也多少預示鄭與綠營長期友好關係隱然生變。
據了解,呂桔誠被視為國王的人馬,董瑞斌則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子弟兵,兩人都是綠營專屬的財經人士;去年六月,高層擬撤換蔡友才,由呂接任,最後因考量「社會觀感」緊急喊停,呂桔誠與兆豐金總座擦身而過。
九十五年六月兆豐金董監改選,鄭深池雖然如願以自然人的身分連任兆豐金董座,卻在行政院壓力之下辭去兆豐銀行董事長一職,鄭深池大權旁落形同「無牙老虎」,「倦勤說」早已傳遍金融圈。
消息人士指出,鄭深池多次高層表達辭意,每次都被慰留,高層希望鄭留任至總統大選後,再另做打算,不料鄭深池仍堅持選前辭職。
2008-01-01 09:28:27
邱毅擋下
台新金喊撤 與彰銀合併案煞車【經濟日報呂淑美08.01.16  

台新金與彰銀換股合併案昨(15)日出現戲劇性轉折,台新金無預警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撤銷去年底提出的換股合併案,強調由於公股與台新金對換股內容歧見仍大,全案將等適當時機再推動。一般預料,3月總統大選前台新金將不會再推換股合併案。
彰銀上周五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換股合併案,由於公股無法接受台新金版本,加上民股董事反對,彰銀決定延期到1月31日再討論。昨天台新金卻突然決定踩煞車,讓台新金與彰銀換股案戰線拉長。
至於何時雙方會重啟談判?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說,沒有時間表。他指出,這是「無限期停止」而不是「暫停」,與上次不一樣,財顧都已打包回家;未來如果還要談合併,將會「一切重新開始」,包括聘選財顧等。
財政部高層則表示,雙方財顧對於換股合併案內容談不攏,一直拖也不是辦法,對兩家金融機構也不好,只好暫時不推,「公股尊重台新金的決定」。昨天台新金在召開董事會前,已將這項決定正式告知財政部。
據了解,公股與台新金在換股比例等條件上,差距相當大,單是換股比例,至少有近40%的落差。
台新金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經過多日的努力,雙方財顧對換股條件的協商一直未能獲得進展,台新的外資大股東基於換股應在合理條件下進行,才能兼顧雙方股東權益,上周正式向台新金建議撤回換股提議。
林克孝強調,此案停下來的主因是新橋對1股彰銀換1.3股台新金,原本就是勉強同意,但彰銀財顧評估的結果又有落差,使得新橋最後決定撤銷。
林克孝說,在外資大股東眼中,台新金算是體質改善很快的金融機構,只是剛走過雙卡風暴,很多績效沒辦法立即顯現,未來等數字表現更好時,應該更有談判籌碼,所以不必急於在此時硬與彰銀談換股。
至於1月31日彰銀董事會,在台新金決定撤案後,將不會再開

新聞分析》拉長戰線 台新金忍痛停損

從上周六立委投票日到本周一,台新金跟彰銀財顧仍試圖拉近雙方底線,但雙方歧見過大,加上藍營掌控新國會,讓台新金與彰銀換股合併案闖關難度大增,台新金只好忍痛踩煞車,暫時結束兩軍對峙情勢。
實際上,上周四公股無法接受台新金版本時,台新金早有心理準備,換股案很難在上周五彰銀董事會過關。甚至有人當時便主張「不要玩了」,取消彰銀董事會。但台新金考慮過後,擔心消息提早曝光,可能影響上周五台新金股價,加上有人認為雙方財顧還可再談談看,因此董事會照開,這幾天財顧也還在談,前天財政部還接獲彰銀財顧回報的資訊。
但因雙方提出的底線,一直無法拉近,讓這起換股合併只好暫時宣告破局。據了解,財政部提出的底線,條件並不嚴苛,除換股比例跟台新金提出的版本相較未逾40%,且在換股方式上,只要求修改特別股條件,包括年期從六年減為兩年、有投票權、股利發放採較確定的累積性等,並未依公股代表建議要求百分之百用普通股。
但對台新金來說,在卡債等壓力下,眼前已無多餘實力可以提供讓步空間,台新金大股東要不要拿錢增資,增強跟彰銀談換股的實力,也不是吳家單方面說了就算,還要看新橋等大股東的臉色。
台新金跟公股談不攏換股條件,加上立委選舉後拿下國會主控權的藍營立委,已警告台新金不要在選前硬推換股案,在台新金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強硬推動合併換股不一定可以過關,萬一520後真的換黨執政,台新金政治風險卻可能因而更大,也讓台新金決定暫緩此案「停損」,希望拉長戰線,事緩則圓。
相關人士便指出,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因彰銀合併案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去年因而一度說「台新金合併彰銀暫停」。但相較先前是台新金經營團隊碰到換股阻礙而喊停,這次撤回換股合併案因為是經董事會通過,未來必須要再經董事會通過才能再提換股。
台新金合併彰銀,從當初的信心滿滿,到如今處境進退兩難。儘管台新金內部評估,投資彰銀的收益高於台新金發債籌資利息支出,這門投資目前仍「穩賺不虧」,且身為彰銀最大單一民股,台新金未來仍享有合併彰銀的主場優勢,但在國內政經環境多變的情況下,台新金此次對彰銀合併換股喊「卡」,究竟是事緩則圓或夜長夢多,恐怕還有待觀察。

邱毅:觀察一下 暫不辭彰銀董事
 
台新金昨(15)日突然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撤銷與彰銀換股合併案。擔任彰銀民股董事的立委邱毅表示,過去台新金也曾說過暫緩合併,結果董事會沒多久就通過換股案,所以他要觀察,還不會辭掉彰銀董事。
除此,對於台新金這項舉動,也有部分民股董事擔心,台新金會否將戰線拉長到年底彰銀改選董監事時,再藉由徵求委託書把民股董事清出董事會,以順利推動換股合併案。
一直主張總統大選前換股合併案須暫緩的邱毅,昨天對於台新金決定撤案表示:「很好啊。 」他說,依他的個性,在任務完成後,就會辭掉彰銀董事,但民股跟他說,之前台新金也說過要暫緩,結果董事會還是通過,所以他要暫時觀察,還不會辭。邱毅說,檢調單位已經開始注意台新金跟彰換股合併案推動過程。
對於台新金撤銷換股案,彰銀民股董事第一個反應是:「這不會又是煙幕彈吧!」「會不會以後又改口說,這次董事會通過撤銷與彰銀合併換股條件,因為不是在董事會召開前七天通知的,所以無效。」
財政部官員則表示,這次台新金董事會已經通過撤案,也正式通知財政部,所以短期內應不會再提,不致有民股質疑的情況。至於換股合併案若拖到年底彰銀董監改選,財政部官員說,公股還有18%股權,會依股權爭取應有的席次,至於台新金能拿多少董事席次,公股並不清楚。
2008-01-16 09:47:04
萬泰銀
許勝發父子 涉掏空萬泰銀百億【經濟日報張宏業08.01.26

台北地檢署偵辦萬泰銀行掏空等弊案,查出前董事長許勝發、副董事長許顯榮父子至少以虛偽交易、購買商業本票違法放貸、出售不良債權等三種手法,掏空萬泰銀行資產上百億元,檢方已將許勝發父子列背信罪等被告,並限制出境。
檢察官昨天向法院聲准25張搜索票,指揮調查人員前往太子汽車集團總部、許勝發住處、萬泰銀行子公司萬榮行銷、永美汽車等關係企業搜索,並向萬泰銀行調取放款資料,約談九名財會人員到案,移送四人複訊;許勝發、許顯榮將另約談到案調查。
據調查,許勝發、許顯榮共被檢調查出三大違法弊端。首先,檢調發現許勝發、許顯榮在90到95年間,利用太子集團旗下永美汽車、盛富公司等十餘家關係企業,以製作循環假虛假交易等方式,向萬泰銀行冒貸8億元,鉅款都流到父子口袋,造成萬泰銀行損失。
調查發現,許勝發、許顯榮在93到94年兩個年度,向太子汽車集團旗下子公司永美汽車,及多家孫公司買進高達40億元商業本票,但萬泰銀行提供的擔保品都不足,甚至還有偽造文書嫌疑。檢調查出,許勝發、許顯榮父子也將林口、桃園的多筆土地,拿去向萬泰銀行重複質押借款,貸款的價金遠超出土地實際價格,有鑑價不實弊端。
專案小組指出,拖垮萬泰銀行最後一根稻草,主要是萬泰銀行出售不良債權部分。調查顯示,許勝發在93年間,將萬泰銀行150億元的不良債權,卻只以10億元賣給子公司萬榮行銷,而萬榮行銷半年內卻只付3,000萬元款項,相較於萬泰銀行出售不良債權給台灣金聯等公司,萬榮行銷的付款條件相當寬鬆。
檢調還發現,許勝發、許顯榮在94到95年間,為打銷萬泰銀現金卡的龐大呆帳,將可能逾期的130億元現金卡放款金額,以辦理小額信用貸款理財優惠專案方式,將逾期三個月的現金卡客戶,轉為中期放款正常戶,但卻未重新辦理徵信。

冷眼集》為何司法總是慢半拍?【聯合報╱ 陸倩瑤】

檢調昨天大舉搜索萬泰銀行,令人不解的是,從中興銀、中華銀到如今的萬泰銀等多起弊案,都在銀行被接管標售、或易主經營後才現形,為什麼司法總是慢半拍?金融弊案連環爆,全民(國庫)損失數千億元,這筆帳該找誰算?
不管是過去的財政部或現在的金管會都宣稱,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到高度監理」,然而看似天羅地網般的金融監理機制,始終無法遏止金融弊案連環爆,究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還是金融監理網漏洞百出,主管機關失職怠惰?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肖大股東掏空銀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力霸王家長期掏空中華銀四、五百億元,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坦承,力霸案「十年前就知道」;花企、東企人謀不臧,金融重建基金列早已列管,寶華銀浮濫放款早在國民黨時代已疑雲重重。
前年卡債風暴發作,市場早把以現金卡起家的萬泰銀列為「高危險群」,太子汽車集團財務、業務不佳的耳語傳遍業界,萬泰銀與太子汽車間異常關係人交易,金融業界更是時有所聞。
這些列入「黑名單」的銀行統統倒閉,也都演成金融弊案疑雲,主管機關事前無法防範,事後無力善後,監理不當的後果由國庫(全民)埋單,握有監理大權的金融機關主管官員該怎麼「辦」?

保汽車本業 超完美切割生變【經濟日報 陳信榮】
歷經大半年的萬泰銀行風暴,在外資入主後,看似雨過天青,昨(25)日檢調突然大規模搜索約談行動,讓保有一線生機的太子汽車集團,再遭重擊。太子汽車董事長許勝發、執行長許顯榮父子的「超完美切割計畫」:切割萬泰銀行、力保汽車本業正常營運,因此帶來重大變數。
以「喬治瑪莉卡」打開知名度的萬泰銀,在雙卡(現金卡、信用卡)盛行的年代,風光一時,不僅取代汽車本業,成為太子汽車集團的金雞母,更吸引國內各大金控上門求親。
沒想到,這個許氏父子從日本取經學來的現金卡,卻也成為壓垮萬泰銀的主因,步上日本金融機構後塵,在雙卡、泡沫經濟中,龐大呆帳讓萬泰銀受傷慘重,甚至最後要將銀行賤價出售。
萬泰銀的這把火還延燒到太子汽車集團的汽車本業。由於過去太子汽車公司為萬泰銀大股東,並以萬泰銀持股質押,向其他金融機構貸款;側面了解,資本額20億元的太子汽車公司,貸款總金額超過百億元之多,也因此當萬泰銀發生問題、股價暴跌之際,立即遭到債權銀行追繳擔保品,讓太子汽車面臨營運危機。
在事件爆發後,許氏父子很快擬定「棄車保帥」的對應方針,將汽車事業與萬泰銀進行切割,已退居第二線的許勝發,更親自站上火線,兼任太子汽車總經理,一一親自拜會太子汽車的債權銀行,爭取債權銀行不收傘,同時許勝發也提出包括三年內處分太子汽車名下最值錢的四塊土地償債。
許勝發的誠意的確發揮效果,債權銀行暫時不抽銀根,太子汽車得以喘息。加上政府協助處理,找尋買家接手萬泰銀,一切似乎已穩定下來。
檢調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搜索行動,讓許氏父子力保汽車本業的構想,再度遭受嚴厲挑戰;太子汽車的債權銀行若因而雨天收傘,太子汽車集團的能否繼續營運,恐怕會有重大疑慮。

Fed緊急降息 興業銀促成的?【經濟日報╱陳家齊08.01.26

對法國興業銀行來說,柯維耶(Jerome Kerviel)是個行事魯莽的員工,但對股市投資人來說 ,讓興業銀行虧掉72億美元的柯維耶卻是大英雄,因為他可能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2日緊急大幅降息的導火線。
當然,避險基金、其他銀行交易員更要感謝這名的年輕交易員,拜他之賜,72億美元流進與他對作的期貨投資人口袋。
法國興業銀行上周六(19日)才獲知,柯維耶操作股市指數期貨失利,累積鉅額的虧損部位,據報導,這些期指虧損的部位可能高達740億美元。
法國興業銀行21日開始急速軋平這些龐大的期指部位,幾乎可以確定導致歐亞股市連兩日重挫。當天德國DAX指數崩落7.2%、巴西股市重挫6.6%,香港股市也跌掉5.5%。
美股21日休市,但期指顯示道瓊工業指數22日開盤將重挫546點。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1日晚間特別召開緊急會議,並搶在22日美股開盤前宣布大幅降息3碼。
換言之,法國興業銀行軋平虧損部位的舉動,引發全球股市大跌,可能使聯準會亂了方寸,才會錯誤地提前按下大幅降息的按鈕。Brown Brothers Harriman匯率策略師錢德勒說:「這中間可能有關連,這引發許多有意思的問題。」
儘管市場有諸多揣測,但聯準會一位決策官員告訴彭博資訊記者說,他們事前並不知道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員造成72億歐元虧損的情況。該名官員表示,聯準會去年12月就認為經濟局勢告急,必須大幅降息。
但法國央行總裁諾耶(Christian Noyer)24日表示,至少在四日前她就獲知這項消息。法國央行已就此案展開調查。
Miller Tabak+公司股市策略師波克瓦說:「柏南克沒有其他理由提前在22日降息,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已經排定在下周集會,而先前並沒有什麼新的經濟數據出爐。他是根據市場狀況作決定,而非依照經濟狀況決策。」
2008-01-26 09:48:09
只一家
參股陸銀開跑 富邦金有望搶頭香【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03.13

趕在總統大選前,行政院會昨天通過,開放國內銀行以海外子銀行參股大陸銀行。富邦金控可望拔得頭籌,以富邦香港子銀行投資大陸廈門銀行約百分之廿股權。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這項政策最大的突破點之一,是未來國內銀行可以循同樣模式,從美國或其他第三地投資大陸;此外在特殊情況下,我方官員可以進入大陸執行金管業務。
陳明通表示,「這個議題磨了足足兩年」,主要是透過香港投資陸銀,必須達成「三方監理」機制磋商。香港方面不斷向北京請示,直到農曆年後,才通知我方北京同意「三方監理」機制,再經過約一個月國內行政作業,才能在昨天公布。
金管會表示,各部會將儘速配合修正辦法,一周內即可放行,金管會也將訂定事前審查及事後管理機制,有效控制風險。富邦金控昨天表示,希望最快今年底前完成。
另外,行政院會昨天還通過,大幅鬆綁本國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及海外分支機構辦理兩岸金融業務,取消銀行業對大陸台商無擔保授信百分之十上限,改由銀行自行承擔風險。金管會估計,這項鬆綁至少可增加銀行業對大陸台商貸款額度四千八百億元。
目前我國對大陸台商的授信,包括OBU及海外分支機構對中國大陸台商授信不得超過資產淨值合計數的百分之卅上限,及無擔保授信不得超過百分之十。
行政院長張俊雄強調,國銀間接參股陸銀,將採三方監理合作機制;但因開放國內銀行直接「登陸」尚待兩岸協商金融監理合作事宜,所以現階段透過金控公司、海外子銀行投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較可行。
金管會金融局副局長鍾慧貞強調,間接參股的三方監理機制是通案,並非替富邦金控量身訂做;目前國銀在海外設有子行包括美、加、印尼、越南等,只要銀行業者有需要,金管會就可來談監理機制。
但據了解,因大陸對參股者門檻規定相當高,目前除香港子行外,其他地區子行都未達標準。
行政院會通過開放本國銀行間接參股大陸銀行後,保險、銀行業都可投資大陸當地保險公司和銀行,只剩證券商還無法登陸投資。金管會研擬,下一步推動券商間接參股大陸券商,但因還須與香港方面研商,希望透過香港與大陸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比照銀行間接參股陸銀模式辦理。

界看:「能登陸的只一家 算開放嗎」【聯合報╱記者孫中英
 
行政院開放本國銀行可透過海外子行參股大陸銀行,富邦金控是目前金融業唯一符合資格者。富邦金控昨天表示,將積極準備,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登陸。但其他金融業者認為,如果只有一家銀行能登陸,這種「開放」意義不大。
外傳政院是為富邦金「量身定做」,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昨天說絕無此事,但富邦金控在四年前買下香港港基銀行,並改名富邦銀行(香港),現在看來的確有遠見。
外傳富邦金控參股大陸銀行的對象就是廈門商銀,但龔天行到昨天為止都不願證實,他表示,富邦金會在第一時間向金管會提出參股陸銀申請,但目前富邦金沒有和任何一家大陸銀行簽署任何協定。
富邦金控登陸大陸銀行業可望搶頭香,富邦銀行(香港)昨天上午股價上漲逾百分之四,但在台灣掛牌的母公司富邦金股價昨天小跌。
據了解,在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前年到大陸拜會福建省長黃小晶後,大陸和香港媒體即不斷報導,富邦金將參股廈門商銀。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富邦金與廈門商銀簽訂的初步協議,是以人民幣五到六億元(約廿一億五千萬元台幣),取得不超過廈門商銀百分之廿的股權,富邦金將取得介入廈門商銀日常運作的權利。
據了解,富邦金控一開始相中的是「福州商銀」,福州商銀規模比廈銀還大,但福州商銀極受外資青睞,雙方條件在短期內談不攏,富邦金控因而改與廈門商銀談判。
但據了解,國泰金控前陣子已與福州商銀有接觸,雙方高層也互相拜會;大陸媒體報導,國泰金控將規畫國泰世華銀行與雷曼兄弟合作,共同投資福州商銀。
其他也想積極登陸的金控,包括國泰金控在越南有子行,中信金控在美國、菲律賓、印尼都有子行,但兩家金控的海外子行資產規模還未達金管會昨天開放的標準

台商 只等到選舉口號【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
 
台商今年在中國無疑面臨十多年來最嚴酷的生存挑戰;中國政策瞬息萬變,特別稅賦、勞工政策的變化,使台商的獲利率年年降低,經營成本漸漸墊高。台商在中國有生存壓力,在未來4年內,若不積極升級被淘汰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但正值選舉的台灣,不論是藍或綠 ,兩方陣營面對兩岸問題,一個扣紅帽,一個急閃躲,藍綠都說想要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但轉型中的台商希望政府能有更積極開放的兩岸政策,例如開放國銀赴中國,做台商最大的資金後盾。政府能藉此拉台商一把,也多少等於幫助台灣經濟找到喘息出口,讓停滯近八年的台灣經濟環境能有谷底翻身機會。
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商,只要經營一年到兩年出現虧損時,經營上就可能會處於周轉窘境,台商在中國需要的支援,是如何繼續在夠轉型升級,特別是資金調度周轉,人力、以及開發中國內外銷市場等奧援服務,這些困境需要政府提供協助。
在最新公布調查中,29%的台商表達資金不易爭取,如何開放台灣銀行供投資陸銀轉而提供台商資金,進而提供台商更容易取得資金、提供匯率避險等等,這些都是過去數年來都是台商殷殷企盼的,目前採取海外OBU對業者仍屬於資金困難取得,因此台商最希望政府開放金融產業西進。
其次,面對中國市場有巨大政策變化,政府未能夠以開放心態為企業進行收集情報,協助台商能夠在當地做好因應,也讓台商在外經營面臨相當大挑戰,在中國政策近年來變化甚大,台商需要的服務也包括法令變遷諮詢。
而台商想要返回台灣投資,需要政府政策配套,例如 租稅減免、如何取得成本以及法令上的鬆綁,一直都是企業最大需求。過往政府限制台灣資金轉入中國,從戒用忍到「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如何能夠真正落實讓企業資金自由進出兩岸,以及儘速落實開放三通等,才能協助台商更提升競爭力。
台商在全球發展等於台灣經濟力向外拓展,不論是中國市場、東協市場或其他海外市場的開發,台商在外打拼就等於台灣國力延伸,企業在外經營打戰,更需要政府充分支援,在全球走向國際化市場,採取鎖國政策絕對是不利於整體經濟發展。
不過,以過去綠營政府的思維,台商到中國,就等於造成台灣勞工失業,或者掏空台灣,這讓多數企業對藍營的馬蕭的台商政策期待更深。

二次金改喊停?大官閃躲【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立法院財委會今中午通過立委提案,決議金管會應立即停止二次金改,停止各銀行、公司之釋股、合併,違反者撤換相關當事者,凍結預算,並移送檢調。財委會立委要政府520前暫停二次金改。
二次金改在520之前還會持續嗎? 財政部長何志欽及金管會主委胡勝正對此都未正面答覆,何志欽強調,金融改革是長期進行,沒有特定目標,也沒有時間表。胡勝正強調,金融改革成效已經顯現,未來金改仍持續在做,希望改善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體質,提升金融效率。
立委費鴻泰對胡勝正不願對「陳水扁的二次金改是否繼續」正面表態極表不滿,譏諷胡勝正「反正總統大選後,無論是謝長、馬英九當選,金管會主委都不會是你」,胡勝正也強硬回應: 「我也不想當」。
財委會今天針對「二次金改是否停止?」邀請何志欽、胡勝正提出報告並備詢。立委林德福、黃偉哲、費鴻泰先後對二次金改前景詢問,但何、胡兩人都避重就輕,並未針對「二次金改」表態。
胡勝正表示,公股銀行仍會繼續民營化,其他還有很多方向進行,例如金融整併,體質改善。
林德福批評,二次金改攸關全民利益,如果只是傾向財團,就沒有意義,他說,台新金就是活生生例子,彰銀與台新金資產無法相比,卻被台新金,劣幣驅逐良幣。
胡勝正表示,彰銀釋股是公開透明決策,才由台新金進入,而且第一次投標連10元都不到,第二次以26元決標,大家拍手鼓掌,雖然後來整併不順暢,但招標過程非常透明,何況世界各國有很多併也是以小吃小,重要是過程是否透明。費鴻泰要求胡勝正對「是否推動陳水扁的二次金改?」回答,胡勝正還是表示,金融改持續在做,工作金管會提出「金融套案」就是長期性工作,金管會希望繼續推動改善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體質。

冷眼集》說不出口 最棘手【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近四年來牽動台灣金融市場變化的二次金改,隨著總統大選結果揭曉,二次金改未來何去何從,備受關注。只是,322大選過後,政權更替變化大,今天連原本力推的財金首長都不願對「陳水扁的二次金改」表態,二次金改對民進黨政府是正是負,已經不言可喻。
立法院今天安排的議題是「二次金改是否停止? 」但是立委左問右問,就是無法從財金首長口中得到最後答案。只見何志欽、胡勝正口徑一致強調「金融改革」會持續進行,就是避用「二次金改」字眼。最後費鴻泰耐不住性子,乾脆直接問「520之前,會不會繼續推動陳水扁的二次金改?」,得到的答案還是制式的「會繼續改善金融體質」。
從93年陳水扁大張旗鼓揭示「二次金改」四項目標,到距離任期結束只有二個月,財金首長絕口不提「二次金改」四個字,就是金改成績單最好證明。如果二次金改成果輝煌,應該不會有「口難開」情形;如果二次改金仍是可以努力的目標,財金首長沒有理由退卻,更應大力倡導,既然這些都說不出口,那麼「二次金改」未來命運也已經很清楚。
「金融改革」與「二次金改」有何不同? 說穿了就是「市場機制」與「人為操縱」差別。沒有人反對台灣的金融機構規模太小,同質性太高,必須有效整併與改善,但是「市場機制」及透明公平的遊戲規則卻是關鍵,當陳水扁總統在當年提出「二次金改」的各項數字時,就已經註定「二次金改」無法以專業服人,走到今天,也不意外了。
2008-03-13 08:53:58
超貸
張揆子貸款7200萬 高層關說【聯合報╱記者羅兩莎08.04.10

金融界人士昨天透露,行政院長張俊雄兒子張志弘以位於北市和平東路二段一百四十二餘坪的房地產,向台灣企銀貸款合計約七千二百萬元案,有來自行政院及銀行內部高層關說,且向分行施壓,內情並不單純。
張志弘重申,他是合法借貸,六千萬元資金是為了自己開公司,對外界質疑,不願多所解釋。
金融界人士透露,民國九十一年八月間,張志弘透過法拍第三拍,以約四千萬元取得這筆不動產;但直到去年(九十六年)十月,張志弘才以每坪鑑價六十二萬餘元,總價約七千三百萬元,貸款成數為八成,向台企取得約五千八百萬元的房屋貸款。
因這筆不動產總鑑價高達七千二百萬元,張志弘另外還以這不動產作為副擔保,自台企銀爭取到一筆約一千四百萬元的「投資理財貸款」。合計張志弘在台企銀貸款金額約七千二百萬元,並非外傳的六千萬元。
台企銀主管強調,張志弘的借款金額「是估價範圍內」,且擔保品是精華地段的樓中樓的房子。
金融界人士指出,當初張志弘透過法拍以每坪約廿九萬元低價取得這筆不動產,近年來,北部房價雖大漲,但張一轉手就從銀行貸出七千多萬元,難免引起外界諸多揣測。
台企銀主管解釋,屬於信用的「投資理財貸款」,主要是視借款人的個人實力,例如年所得、從業行業別,及保證人的身分評定。據了解,張志弘找了兩位年所得各約二百五十萬元、一百五十萬元的年輕友人作保。
據了解,依台企銀規定,貸款金額超過八千萬元才會送董事會,因張志弘總貸款金額約七千二百萬元,只要在總經理權限內階層即可核定。
根據資料顯示,張志弘「眼光精準」,他在九十一年房地產起漲前,向台北地方法院以四千五百六十七萬元標下台北市和平東路的房子,而這棟法拍屋目前市價高達七千萬元左右。

去年10月 房價無此行情【聯合報╱記者林韋任
 
行政院長張俊雄之子張志弘的房子是否違法超貸?房仲業者說,選後房價三級跳,現在該區有裝修的電梯華廈每坪可成交到六十二萬到六十五萬元;但去年十月房市低迷,「應該沒有這樣的行情」。
張志弘的房子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十八巷六號六樓、七樓,北區房屋大安公園店執行長孫國哲表示,這間房子屋齡超過十六年,總坪數為一百十六點七六坪,張志弘是九十一年八月取得,並在去年十月底向台灣中小企銀貸款,設定金額七千三百多萬元,實撥貸款六千三百三十三萬元,銀行鑑價每坪約六十二萬五千元。
孫國哲說,房子是六、七樓打通,加上擁有個漂亮的大露台,採光極佳,又位於生活機能便利的好學區,該區房價在選後相當搶手,以附近沒拉皮翻新的中古電梯舊華廈,每坪可成交到五十五萬到五十八萬元,如果有裝修的,更可成交到六十二萬到六十五萬元之間,最近在復興南路、和平東路有間屋齡廿一年的房子,翻修後以每坪六十二萬元成交。
但不願具名的房仲業者說,張志弘是去年十月向銀行取得貸款,當時經建會剛發布國人房價信心比SARS時期還低迷的報告,很多房子跳樓大拍賣還未必有人敢接手,「這間房子去年十月賣,一坪五十八萬元能賣掉就該偷笑」,台企銀竟能在去年十月的低迷市況鑑出選後三級跳行情的價格,「只能說是未卜先知」。
2008-04-10 09:58:41
全面查扁
央行金管會 全面查扁【聯合報╱記者蕭白雪08.08.20

特偵組為突破清查扁家海外密帳的瓶頸,決定請中央銀行外匯局與金管會協助辦案,全面清查扁家資金來源,甚至擬請外國駐華單位提供協助,多管齊下、全面追查扁家瑞士帳戶七億元真正來源。如清查發現財團在二次金改向扁行賄,會一併偵辦。

檢察總長陳聰明昨天上午到特偵組,針對陳水扁家族涉嫌海外洗錢案召集相關人員開會。除規畫提出海外司法互助事項,並希望藉結合司法與行政機關的力量,從國內查到海外、再將海外資料與國內卷證勾稽比對,以期找出黃睿靚在瑞士銀行帳戶中兩千一百萬美金真正來源。

至於是否一併追查二次金改傳出的弊端,特偵組表示,目前先集中火力釐清黃睿靚瑞士密帳的巨款來源。不過,二次金改的行政及刑事責任,可以同時進行。

據了解,特偵組已花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全面清查扁家族資金、包括國內使用的人頭戶等,但目前尚難與瑞士帳戶的巨款聯結上關係。

辦案人員不諱言,要證明陳水扁家族瑞士帳戶的錢是涉及那個案子的貪汙所得、或那些重大不法犯罪,現在「一點線索都沒有」。

如今特偵組罕見邀請中央銀行、金管會等單位加入辦案,可望藉由這些單位的行政裁量權,要求曾經處理扁家資金的銀行、甚至銀樓業者等,交代曾受扁家委託處理的資金往來、或匯往國外的款項紀錄。

據了解,法務部三天前收到國外相關單位願提供我方司法互助的情資;新加坡駐華辦事處更發布新聞稿,表示願提供我方相關協助,特偵組因此希望外交部協調國外駐華單位,提供偵辦扁家族海外密帳案的必要協助。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二次金改」衍生不少弊案爭議,銜命推動金改的財政部決定自清,自行展開內部調查,將全面調閱當時所有合併案的卷宗和決策過程,了解其中有無不合理之處;檢方若有偵辦需要,也會準備相關資料配合調查。

劉揆籲企業主自首

【記者王長鼎/台北縣報導】前總統陳水扁洗錢風暴越演越烈,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表示,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他不能多做評論,但呼籲企業主趕快出面當汙點證人,勇敢自首就不追究。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說,他尊重法務部司法專業判斷及依法調查,政府檢調相關單位會依法以任何形式查個水落石出。
2008-08-20 06:24:04
無瑕疵有弊案
陳樹發簡訊說明 邱毅要他說清楚【聯合晚報陳志平08.08.23
 
昨天日報報導,金管會主委陳樹表示包括中信金併兆豐金等案,都已調查完成,金管會認為程序無瑕疵;立委邱毅今天指出,昨天陳樹先後以傳簡訊、打電話方式,強調他沒有說過二次金改查無瑕疵,邱毅說,陳樹表示他這兩天會對外講清楚,如果陳樹沒有講清楚,或講的話不符事實,他下周一就要到監察院檢舉陳樹。
邱毅指出,台新金併彰銀期間,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和他會面好多次,「真實情況我清楚得很」,陳樹必須講清楚,為什麼二次金改的時間「配合得這麼好」。邱毅表示,此案確實是程序無瑕疵,但實質有弊案。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針對立委邱毅指金管會主委陳樹以簡訊向他澄清沒說過報紙所刊載的「二次金改查無瑕疵」,陳樹上午強調,金管會日前表示清查二次金改行政流程,初步確定無「行政瑕疵」,但是部分媒體卻以金管會表示「二次金改無瑕疵」,造成社會各界誤解,因此金管會昨天才發新聞稿澄清,重申金管會僅就行政流程重新清查,至於非行政程序的部分,有待司法單位調查。
至於邱毅指彰銀發行特別股、台新金併彰銀是他擔任財政部次長任內通過,後來又到台新金旗下台証證券擔任獨立董事,應該迴避調查案,陳樹表示,彰銀發行特別股、台新金得標等事,都是由財政部公股小組全權負責,他在財政部次長任內完全未參與任何相關過程,「如果大家認為我應該要迴避,對我並不是困難的事」。
2008-08-24 08:47:56
金管會
金管會放話目的何在?【聯合報╱羅兩莎08.08.25
 
扁家洗錢案曝光,二次金改受到矚目。金管會發揮超高效率調查多起併購案,短短兩天半,主委陳樹宣布「查無瑕疵」,引起外界一片譁然。
檢調單位正在追查洗錢案,王建煊稱「助紂為虐也有罪」亦言猶在耳,金管會卻在敏感時刻放話,是企圖掩耳盜鈴?或是想幫財團解套?
當年扁政府未經政策討論,即宣布限時限量進行二次金改,讓各部會全部傻眼,卻也讓財團老闆眼睛全為之一亮。其後,財團各憑本事搭上府、院、官邸高層關係,他們併購銀行的「入門票」一張達數億元的傳聞不脛而走,可憐公股銀行只能任憑宰割。
這次,金管會鎖定台新金併彰銀、中信金插旗兆豐金、中信集團入主開發金、兆豐金併台企銀等案進行調查,表面上看,似乎很夠魄力。但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除兆豐金併台企銀外,其餘購併案都極滋爭議;問題不在行政程序,而是併購黑箱作業存在許多不公不義。
試問,若如金管會所說的「沒有瑕疵」,涉及插旗兆豐金的辜仲諒為何要事先離境?又為何會被通緝?金管會的報告不僅難以服眾,也讓人對新政府感到失望。當年陳樹擔任財政部次長,處理過二次金改的相關事務;此時他該迴避而不迴避,還要利用金管會搶先放話,這豈非球員兼裁判?
雖然政黨再度輪替,但仍有人在協助掩護財團及扁政府的貪腐,有人公開放話說不知和財團間有何利益衝突。這些行為,馬政府都要坐視不理嗎?
扁洗錢案曝光後,各界都呼籲新政府要徹查二次金改弊端,但媒體、名嘴、相關部會官員及民代等都遭施壓,財政部更面臨強大壓力。試問,若併購過程合法,何需施壓?而從最近金管會的動作看,會不會是想掩護新一波「現在進行式」貪腐,更令人擔心。
檢調該立即約談的,是當年負責執行二次金改的財長林全。他應出面交代:假藉「改革」為名的金改,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2008-08-25 06:15:38
檢調搜索金控
二次金改 傷痕累累【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08.10.18

特偵組昨(17)日大舉搜索中信金、開發金、元大金,法務部長王清峰證實,這是為了偵辦前總統陳水扁的洗錢案、貪污案。

檢調講得很清楚,這些金控公司的海外分行,跟扁家都有往來的紀錄。恰巧,這三家金控都參與了二次金改,不是入主金控,就是想要併購其他金控,因此讓外界聯想到與二次金改經營權的爭奪案有關。

四年多前,二次金改中「金控限期減半的措施」,在前總統陳水扁宣示下,沸沸揚揚地展開。民營金控在限時整併的壓力下,展開整併大計。但有部分民營金控覬覦其他業者的經營權,卻不是循正常的市場併購機制,反倒走後門,關於有金控透過扁家取得政策默許合併的傳言更是時有所聞。

在二次金改傳出弊案之前,就傳聞總統官邸介入開發金、國票金、中信金併購兆豐金等,而元大集團入主復華金,更被外界視為二次金改的最佳力作。

雖然這些合併案都未被證實真與陳水扁任總統時介入有關,然而,現在只要跟二次金改沾上邊的金控公司,竟統統引來檢調單位大舉搜索,如今這些金控公司不僅無法併購心目中想併的金融機構,還因為捲入扁家洗錢案而名譽受損。

二次金改弊案重重,改了半天還是一場空,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將台灣的金融健全度,在列入評比的125個國家中列為第100名,可見台灣金融業的狀況有多慘。

政黨輪替後,現在國民黨政府應該要記取教訓的,就是「絕對不要再把黑手伸進金融市場。」

不久前傳出政府想要促成兆豐金合併台新金,接著又傳金管會想要幫富邦金與台新金牽線,雖然政府官員沒人承認,但還是讓人擔心恐怕非空穴來風,拜託政府別再重蹈覆轍,讓市場能回歸正常運作機制。
2008-10-18 07:04:23
二次金改檢討報告
二次金改報告 矛頭指向扁【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9.01.10

行政院「二次金改檢討報告」昨天出爐,直接將矛頭指向前總統陳水扁;報告指出,陳前總統在經濟顧問小組中宣示「限時限量完成金融機構整併」的決定,引發行政部門產生「急促不周延的行政行為」,是爭議源頭。

行政院長劉兆玄非常重視這份報告,昨天下午邀集財政部長李述德、金管會主委陳钶,逐字審酌三十九頁的檢討報告。晚間李述德、陳钶對二次金改公股股權管理,提出十五大疑點,點名六家金控公司,扁政府時期部分政務官移送檢調及監察院調查。

李述德不願公布哪些官員遭移送,但據透露,當時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因為擔任二次金改專案小組召集人,與金管會主委、財政部長等政務官,以及執行二次金改的高級文官,都已移送。

李述德表示,金改政策沒有錯,問題在執行,限時限量的不當手段,扭曲提升競爭力的目的,並產生不周延的行政行為;未來公股管理,將秉持「程序正義與實體合法」、「因事制宜推動整併或釋股」及「強化公股金融機構管理」等原則。

報告點名有問題的金控與銀行,包括中華開發金控轉投資金鼎證券案、中信金控插旗兆豐金、台新金控轉投資彰銀案、中華開發金經營權爭議案、兆豐金控九十五年董監改選案、華南金控九十六年度董監改選案、彰銀辦理私募發行股案、中國人壽參與被投資公司經營等。
2009-01-10 08:31:17
版主回應
二次金改案 前財長李庸三涉偽證 交北檢偵辦2010-06-01 中國時報 李永盛

 針對前總統陳水扁在國泰金併世華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前財政部長李庸三證述前後不一。李在特偵組證稱,扁曾明確希望財政部支持國泰併世華,但日前在法院作證,卻證稱扁只是要他「依法辦理」。特偵組上周緊急比對李在偵審中證詞,認為他有偽證之嫌,發交台北地檢署偵辦。
 特偵組偵辦二次金改弊案,李庸三被傳作證指出,九十一年間扁曾單獨在總統府約見他,後來還打手機給他,明顯希望他能支持國泰金取得世華銀,以及希望財政部指示官股協助。
 本月廿四日,審理本案的台北地院傳李庸三為二次金改弊案出庭作證,他的證詞卻大轉彎,證稱扁只是要他「依法辦理」,沒有具體指示什麼。
 特偵組認為李的證述前後不一,不但涉及偽證罪嫌,更可能影響二次金改案的定罪,因此緊急調取偵審中李的作證筆錄及錄音錄影光碟。上周三並指示書記官及檢察事務官連夜依據光碟內容,將李在特偵組作證的證詞,逐字逐句譯成文字,並與李在法院證述的筆錄進行比對。
 特偵組發現李在偵、審中的證詞,確實有所出入,上周四上午將比對結果送交檢察總長黃世銘。
 據指出,特偵組認為李庸三證述前後不一,涉嫌偽證,因此已發交台北地檢署偵辦,追查偽證罪責。北檢指出,迄昨天下午為止,尚未收到案卷,等收到後將依法分案調查。

“立院”磨刀 涉二次金改弊案財團冒冷汗

  中評社台北2010-3月29日電(記者 黃惠玟分析報導)台灣“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將於本周四審查國民黨“立委”邱毅等人所提出“二次金改善後特別條例草案”,使得沈寂一段時間的二次金改弊案又浮上檯面。由於該草案訂有回歸原狀條款,財委會啟動審查機制,將使涉及二次金改弊案的財團直冒冷汗。
  因扁家介入而失去SOGO百貨經營權的太平洋建設章家不堪損失,經過多年的窮追猛打後,終於促使“經濟部”商業司撤銷遠百對SOGO的增資案,儘管官司還有得打,但“經濟部”的動作,已給了遭二次金改損失的財團一劑強心針,其中曾遭到中華開發金控惡意併購的金鼎證券,夾雜舊恨新仇最是積極。
  除了開發金併金鼎證外,根據“行政院”的“二次金改檢討小組”,一年多前曾經做過的“二次金改檢討報告”,還包括“中信金插旗轉投資兆豐金控案”、“彰化銀行辦理私募發行特別股招標過程”、“台新金轉投資彰化銀行之核准及財務監理作業”等等。其中,台新金轉投資彰銀一案,特偵組早已啟動搜查,其他的案子也正在偵辦當中。
  儘管兩岸有關金融相互投資的MOU已經生效,台灣多家金控也磨拳擦掌等著登陸一展身手,只是過去這筆二次金改的帳也得好好算清,畢竟搞金融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兩個字,這些涉及二次金改弊案的財團,若真的被司法認定違法,而“立法院”又通過“二次金改善後特別條例”的修法,並啟動回復原始股權,這恐怕是台灣金融史上絕無僅有的記錄。
2010-06-01 10:09:24
阿楨
特偵組起訴:2金控合併 扁珍貪6.1億2009-12-25 中時 李永盛

 特偵組偵辦扁家貪汙及洗錢案,廿四日第四波偵結起訴。特偵組認定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等人涉嫌介入金控合併、海外洗錢等四大弊案,連同中信銀前董事長辜仲諒涉及紅火案,檢方一併起訴五大案件,及扁、珍等廿二名被告。
 檢方在起訴書中,痛批扁利用總統職務干預政務,壓制市場自由競爭,嚴重影響金融監理,隳毀元首的崇隆名器,斲傷人民對國家象徵的尊仰信賴,事後洗錢隱匿,犯罪惡性及情節深重,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檢方認定扁介入國泰金併世華銀案,涉嫌向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收賄四億元,扁並由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出面領取賄款。扁涉嫌不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馬永成則涉嫌幫助收受賄賂罪。
 元大併復華金案,扁與珍共計收受元大馬家兩億一千萬元,扁、珍共同利用扁的總統權勢,逼退有意爭取合併復華金的中華開發。特偵組認定扁、珍在兩件金控合併案中,共貪汙六億一千萬,都需追繳沒收。
 在國泰世華銀行總行保管室洗錢案部分,特偵組認定保管室最多曾存放十一至十三億元,保管室是以吳淑珍兄嫂陳俊英名義開戶,實際使用人則是珍,霖園集團特別顧問蔡鎮宇等人知情,特偵組認為涉嫌協助扁家洗錢。在保管室存放的現金,其中有五點七億元是扁、珍及陳致中等人,在元大馬家協助下,層層轉匯到瑞士,特偵組也將涉案的扁、珍、致中及馬維建等企業主,依洗錢罪嫌起訴。
 特偵組查出,珍購買台北「寶徠花園廣場」、「元大一品苑」及高雄「人文首璽」豪宅,都是一買兩戶。陳幸妤涉嫌為寶徠住處,與人簽訂假租約,且知悉購屋款來自國泰世華銀行保管室中的八億元,因此依洗錢罪嫌將陳幸妤起訴。
 扁家另涉及國務機要費及龍潭購地弊案的相關洗錢案,特偵組昨天也一併起訴。
 此外,在元大證券併復華金控案,前元大金控營運長馬維辰因與受土地銀行有委任關係的吳杰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依背信罪起訴。
 而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代為購買一品苑住宅涉洗錢部分,因犯罪事證不明,予以簽結。

另詳參本館:如此的二次金改 雞犬升天 洗錢天堂 洗錢vs洗腎 扁收押 扁起訴 捉放又捉扁 初審扁珍 扁定罪 賴皮扁 政治狼狗 葉盛茂重判10年 馬政治迫害 絕食政治學
2009-12-25 08:05:32
版主回應
吳東亮列貪汙被告 金控首位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2010.02.07

特偵組偵辦二次金改弊案,首度朝「違背職務」的行收賄罪方向,偵辦台新金控併購彰銀案。台新金控的董事長吳東亮,成為第一個被檢方列為貪汙案被告的金控業者。
現行法律規定,「不違背職務」的收賄罪,不處罰行賄者,因此特偵組之前偵辦二次金改案,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等人送錢給扁家,都沒有事,只認定陳水扁、吳淑珍利用職務貪汙收賄。
特偵組清查台新金及相關企業、轉投資公司的資金往來,過濾出不少可疑金流,將進一步釐清;對於台新金併彰銀與吳東亮送錢進官邸之間,是否有對價關係,也會擇期訊問扁、珍。
據指出,陳水扁當初成立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達成「至少促成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市」的會議結論,因此財政部在九十三年針對彰銀辦理現金增資案,認為應以國外金融同業為限,公文呈送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批示「可」。
不料,後來政策大轉彎,彰銀增資案未如規劃,變成以私募發行特別股招標,檢方認為疑點重重;尤其財政部在投標前一天放寬投標標準,引發圖利財團質疑。
據了解,吳東亮前天在特偵組被偵訊四個多小時,面對檢方拋出的問題,他幾度語塞,多次表示要回去找資料再說。
※延伸閱讀》
‧ 陳冲:二次金改涉扁案金控併購 不回復原狀
‧ 政治染黑財團 財團也染黑政治
‧ 台新併彰銀 特偵年後查當年決策官員
‧ 台新併彰銀 吳東亮:捐5千萬政治獻金
‧ 特偵組查金流→台新金錢進扁家逾1億
‧ 二次金改案衝擊 台新金跳空跌停鎖死

辜仲諒紅火案重判9年 辜:上訴到底【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2010.10.18

因中信金控投資兆豐金控衍生的「紅火案」宣判,依證交法間接操縱股價罪,及銀行法的背信罪,合併判前中信金副董事長辜仲諒九年有期徒刑。對此,中信金控表示,無法代前員工回應。辜仲諒則透過律師團表示,對判決結果相當遺憾,一定會上訴到底。
合議庭認定,因中信銀與紅火公司僅有形式上的交易,亦未見辜仲諒獲得任何利益,因此在判決中並未宣告併科罰金,另辜仲諒返台後已自動繳交犯罪所得,故違反銀行法背信罪部分,有獲得減刑;至於辜仲諒被控的內線交易罪,合議庭認為,消息成立於張明田募集300億資金完成的94年12月29日,因此,並不構成。
辜仲諒律師團表示,針對透過巴克萊銀行買賣結構債被指操縱股價部分,當時辜仲諒的確有裁示出售結構債,但最後確定交易對象為紅火的簽呈,最後只到辜仲諒妹夫、前中信銀法金總經理陳俊哲簽名同意,辜仲諒並不知情交易對象為何。
另對於合議庭認為辜仲諒與陳俊哲共同侵占紅火案3億元資金,辜仲諒友人表示,「3億元都是陳俊哲私人使用,他(辜)都沒用,被冠上侵占罪名相當冤枉。」
2010-10-20 09:50:20
阿楨
SOGO經營權之爭 還有得吵 2010-04-15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

高院判決太流董事長李恆隆不必返還章家股份,但SOGO經營權之爭還有許多複雜的官司、訴願未完,談經營權歸屬,言之過早。不論法律怎麼判,若要SOGO繼續旺,三方恐需好好會談。
太設總裁章民強與李恆隆間的SOGO太平洋崇光百貨股權信託案,台灣高等法院今天判決李恆隆勝訴,不需返還章家60%太流信託股份;全案仍可上訴。
  經濟部則表示,今年 2月依據法院判決撤銷遠東集團在太平洋流通公司變更登記,資本額回復到新台幣1000萬元的現狀並未改變。
太流是太百的控股公司,兩家公司交叉持股。由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恆隆仍是太百最大持股者。
  高院今天的判決一出,李恆隆再發豪語表示,股權之爭「章家已經出局」,此案發展至今,「對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打擊很大」,因為遠東未持有任何太流股權,目前只是「受太流之託經營太百」,未來遠東集團的經營地位必須再set(定位)。
  遠東集團表示,徐旭東昨天出國,近日不太可能對李恆隆發言做任何回應。不過,徐旭東在經濟部撤銷遠東對太流增資紀錄後曾表示,三方可以坐下來談談。
  徐旭東的話,點出章家、李恆隆和遠東三方的SOGO經營權之爭,恐怕不是光靠法律訴訟就能解決。高院今天雖判決李恆隆勝訴,但這起股權信託案仍可上訴。同時,經濟部也證實,91年 9月21日遠東增資太流的股東會及董事會紀錄,李恆隆及太流董事賴永吉所涉偽造文書的判決仍在進行,尚未定案。
太百改派書解任董事章民強的偽造文書案,也還在進行。李恆隆在法律面能否全身而退?還未定論。章家是否真的出局?還未拍板。
至於遠東集團,目前雖沒持有太流股權,但太百能夠成為僅次於新光三越的全台第二大連鎖百貨,卻是靠遠東集團的經營團隊。撇開法律層面不談,遠東集團對太百的「興亡」可說影響甚巨。
  SOGO經營實力有多強,何以掀起三方角力,也讓政府高度關注?攤開數據,即使去年景氣不佳,SOGO去年營收仍高達360億元,比前年成長 8%,獲利22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有兩位數成長,確實是百貨金雞母。
百貨業界私下討論,就算遠東被迫退出太百經營,曾併購衣蝶百貨的新光三越,恐怕不能再吃下太百,因為合併後規模太大,恐將觸及公平交易法的市場壟斷。
2010-06-01 10:20:50
版主回應
921會議紀錄 撼動SOGO經營權的稻草【聯合晚報╱記者董介白2010.02.04

攸關SOGO經營權的民國91年「921」會議紀錄,被高院刑庭認定偽造,後續引發經濟部撤銷太平洋流通的多項公司登記,撼動了SOGO的經營權歸屬,事實上,高院的偽造文書認定,前提是台北地檢早在95年10月初起訴時的調查認定,並因當時高院已有之前起訴的經營權糾紛案,檢方因此把李恆隆移併高院。
檢方偵辦SOGO經營權案,共分成2部分,一是在93年間,台北地檢署將太設章家父子,以及李恆隆起訴,一審時,被告全獲判無罪,檢方因此上訴二審。
後來,北檢再查太百案,將遠東集團徐旭東、林華德,以及太流公司李恆隆、賴永吉等人起訴,由於李恆隆、賴永吉部分,與繫屬高院的太百案事實基層相同,檢方因此將李恆隆等2人,移送高院併案審理。
據北檢調查認定,林華德為掩飾協助遠東集團入主太東公司情事,在91年9月17日、19日,分別假意與太設章家父子二人,寒舍太代蔡辰威協議,佯稱同意以「太流股權洽特定人承購及讓售」等共識,配合寒舍公司收購太百股權。
此外,林華德另方面又指示賴永吉,逕自解除章民強代表太百公司出任太流公司法人董事的職務,同時當年的9月20日,應遠東集團方面的要求,由賴從太百財務部領取太流公司大、小章,連同太百公司放棄增資認購書。
造成經濟部商業司撤銷太流設更登記的行政處分,正是緣於北檢起訴併案高院審理的調查基礎,高院在去年10月26日改判章家父子和李恆隆有罪,其中,李恆隆被改判2年徒刑。
高院在判決中認定,李恆隆名下的太流公司6成股權,是章民強信託登記在李恆隆名下,同時認定李恆隆與前國票公司董事長林華德、賴永吉等人,偽造太百公司董事會議紀錄,及太流公司增資等股東臨時會議紀錄。
※延伸閱讀》
‧ 921會議紀錄 撼動SOGO經營權的稻草
‧ SOGO股權案相關人員說詞對照
‧ SOGO案 黃.陳.馬三大勢力纏鬥
‧ SOGO案》世紀大騙局 商場現形
‧ SOGO股權案 徐旭東拋和解球
‧ 徐旭東:早知等SOGO倒了再接手
‧ 控壹週刊不實報導太百案 遠百敗訴

另詳參本館: 《一兆元黑洞?》 兩岸金改
2010-10-20 09:50:47
金改弊案 蔡明忠嗆扁律師
2010年8月26日 蘋果日報

【丁牧群╱台北報導】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昨為二次金改弊案出庭作證。扁的律師鄭文龍質疑富邦合併台北銀行是以小吃大,要蔡說明合併過程是否合法;卻被蔡糾正說,富邦是以大併小,完全符合市場規則及法令。蔡還嗆鄭說:「我沒法回答你這麼計算混亂的問題。」
《壹週刊》昨報導富邦金與國泰金密謀合併;對此,蔡明忠出庭前笑著搖搖手說:「絕無此事。」由於扁、珍被控收受國泰蔡家四億元,指派兆豐金控前董座鄭深池等人勸退富邦,使國泰順利合併世華銀行;扁不滿檢方只辦國泰世華案,卻不辦馬英九當市長時的富邦併北銀案;扁堅稱富邦併北銀不合常理、顯有弊端,因此聲請傳喚蔡明忠。
鄭文龍質問蔡明忠,富邦資產才四千多億元,憑什麼合併六千多億元的北銀;還問蔡是否捐錢給馬英九。蔡否認捐款,並當庭消遣鄭:「上市公司價值不是看資產,要看市值,也就是股價。富邦市值遠大於北銀。你去外面問,大家都知道。」
2010-08-26 11:49:08
阿楨
收6.1億無對價關係 扁珍等21人全無罪【聯合報 2010.11.06(另參本館:扁定罪 司法巫師 如此的二次金改

二次金改和扁家洗錢案昨天宣判,陳水扁、吳淑珍和金控業者都獲判無罪。台北地院認定,金控合併並非憲法列舉的總統職權,金控業者付給扁家的六億一千萬元,與總統職務行為沒有對價關係。
判決指出,縱使陳水扁有介入金控合併,約見或致電當時的財政部長李庸三,指示支持國泰金併世華銀,並要富邦金退出;甚至派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要財政部長林全促成元大證併復華金,這只能說明扁逾越總統職權,但不構成犯罪。
特偵組去年底起訴指控,陳水扁、吳淑珍利用金控併購案,向國泰蔡家、元大馬家索賄七億元以上,扁、珍涉犯收賄罪,扁家子女、國泰世華副董蔡鎮宇、元大馬志玲、馬維建等人協助扁家隱匿貪汙所得,涉犯洗錢罪。
審判長周占春、受命法官林柏泓及陪席法官何俏美組成的合議庭認為,總統的職務上行為,牽涉憲法規定,綜合憲法、大法官解釋及國內法政學者論述,我國憲法對於總統職權是採列舉規定,行政院長的職權採概括規定。
合議庭指出,金控合併事項,並不是憲法列舉的總統職權;陳水扁打電話給李庸三、傳話給蔡萬才等行為,與總統職權行使無關。
判決指出,「職務上」的收賄罪,依最高法院見解,必須是公務員法定權限範圍內的行為,扁被控的犯行,既然不是總統的法定職權,也就不構成職務上收賄罪。
至於陳致中、陳幸妤及金控業老闆被控的洗錢罪,合議庭認為,依洗錢防制法規定,被漂洗的錢必須是「重大犯罪所得」,檢方無法證明扁家在國泰世華保管室內的鉅額現金是不法所得,因此判決被告都無罪。
新 聞 提 要
‧ 檢方大嘆:欲判無罪 何患無辭!
‧ 扁拿錢喬事情 非關職權不算罪?
‧ 金管會:金控負責人 不能復職
‧ 新聞眼/判決書大談憲法 算不算僭越
‧ 看問題/影響力遠勝形式 誰可以解釋
‧ 政壇反應兩極 網友譏黑白判「惡例之首」
‧ 周法官請大家「多多指教」
‧ 冷眼集/收錢沒收賄 超完美分割
‧ 閱報秘書/二次金改
‧ 金改案扁珍無罪 府:社會公評
‧ 扁家海角另5億 追討恐生變
‧ 前曾釋扁今判無罪 周占春聚焦
‧ 涉案機構…感謝還給清白
‧ 法界:併購遊戲規則 應速制定
‧ 檢方:要再上訴
‧ 冷眼集/就算判無罪 扁仍難獲釋
[政治異言堂Blogs]
•周占春亂判,台灣就會垮?
•你還相信台灣司法嗎?
•阿扁無罪 占春真神
2010-11-06 12:08:43
版主回應
檢方大嘆:欲判無罪 何患無辭!【聯合報 2010.11.06

特偵組昨天痛批台北地院判決陳水扁二次金改案無罪,法官的認知與一般人落差太大,如果這種見解成立,將會造成憲政災難,總統將可為所欲為,檢方揚言將決戰二審。
偵辦過此案的檢察官大嘆:「欲判無罪,何患無辭!」更有檢察官批評,這份判決書,好像是陳水扁的答辯狀。
特偵組主任陳宏達認為,以法院昨天公布的理由,法官對於總統職權的認知過度窄化,不但與法界實務見解有落差,與一般國民感情落差更大;如果依照台北地院此次的見解,特偵組偵辦中的其他金控合併案,根本就不用辦了。
他指出,法官不應只看憲法條文,更應綜合憲法精神及憲政慣例作全面考量,否則一個法官的見解就可能造成憲政災難:合議庭過度窄化解釋總統職權,等於放任總統為所欲為,反正都不是總統職權,後果恐難想像。
陳宏達認為,其他法官的見解並非如此,即使一般公務員的職權,都不見得是用列舉,台北地院在本案的見解影響太大,檢察官一定會作有智慧的決定。法界人士直言,檢方一定會上訴。
對於檢方調查的事實,包括元大送兩億元、國泰送四億元現金,陳水扁曾在國泰併世華案中指示李庸三等,李庸三也坦承有壓力;檢方質疑,如果這樣還不能證明貪汙?難道法院是要看到雙方明說是要行收賄的錄影帶,才算有足夠證據嗎?

周占春開給陳水扁一張貪汙空白支票【聯合報╱社論 2010.11.06

台北地院周占春審判庭創造了一套「狗咬尾巴」的邏輯,替陳水扁二次金改收賄行為脫罪。這不啻是「恐龍法官」最可悲可恥的一個荒唐判決。
這套「狗咬尾巴」的邏輯是這樣的:二次金改弊案,陳水扁收了六‧一億的賄賂,卻在審判中辯稱「金改非總統職權、所收是政治獻金」云云;周占春在判決中全盤接受。周占春說,總統干涉行政(介入金改)雖是「政治現實」,即使一般民眾或有總統權力至高無上的迷思,但不能「強求司法機關體察該項民意將錯就錯」;亦即法院不能認為金改是總統職權。接著他說,既然二次金改非總統職權,則蔡鎮宇等金融機構負責人的「請託」,即非總統「職務上之行為」,自無成立「職務上行為收賄罪」的餘地。
倘若如此,陳水扁豈不是詐欺了蔡鎮宇等金融機構負責人,以騙取了幾億的金錢嗎?周占春於是說,蔡家等金融機構負責人和陳水扁,均「發生了誤解」;陳水扁是「延續威權統治思考方式誤以為(自己)有干預財政部之權」,蔡家等金融機構負責人則是「基於傳統政商關係想法誤認總統於金融機構合併權限甚大」,雙方因誤解而送錢、收錢。既然是誤解,也就不構成「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了!
這真是恐龍判決的空前之作。陳水扁自辯非總統職權,周占春說對;至於陳水扁若無職權,則有沒有詐騙之嫌?周占春又說,那是陳水扁「誤以為自己有此職權」,所以沒有騙人。周占春這套「狗咬尾巴」的邏輯如果能夠成立,那等於是擔任總統之人可以任意介入政府行政部門的任何決策,並藉勢藉端公然收賄,然後說那不是總統職權,只是一場誤會,所以收了錢也沒罪!這簡直就是開了一張犯罪空白支票給總統!
退一萬步說,周占春至少該說明一下,陳水扁利用二次金改收了數以億計的金錢,那到底算什麼行為吧?周占春對此亦是全盤接受陳水扁的說法,指那些是「政治獻金」。周占春說,陳水扁九十三年五月當選總統連任之後,是民進黨最高公職人員,有義務為民進黨以及台聯黨募集競選經費。周占春認為陳水扁有義務為民進黨募集競選經費也就罷了,但為什麼陳水扁也有義務為台聯黨募集競選經費呢?周占春不交代任何理由,卻逕自如此主觀而霸道地認定。這樣認定之後,周占春就一口咬定陳水扁拿的錢是「政治獻金」。
……………
但是,周占春忘記了,依政治獻金法規定,收取政治獻金必須設立專戶,如果不設專戶就收取政治獻金,依該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要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之罰金。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又規定,政黨的負責人、代表人或代理人,違反這項規定,亦相同處罰。因此,即使依周占春的認定,陳水扁是替民進黨和台聯黨募集政治獻金,那起碼是個政黨收取政治獻金代理人的身分;然則,陳水扁未設政治獻金專戶來收取蔡家等金融機構負責人的「政治獻金」,至少也應該按本法來處罰吧?
其實,陳水扁在二次金改弊案之前遭起訴判刑的四大弊案,有關「總統職權」的部分,第一審及第二審的法官都認為,依目前的實際情況,應採肯定判斷,並且都判決陳水扁有罪。法官依法獨立審判,周占春可以採取特立獨行的見解,但總該想想,這種見解會不會與國民感情與政治現實相去太遠?會不會被社會認為是恐龍判決?
檢察官應該立即上訴,趕緊關上周占春判決造成的總統貪汙巧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57210.shtml
2010-11-06 12:12:59
阿楨
不爽扁案 藍發動北遊行南連署2010-11-07 中國時報(另參本館:五都大選)

 二次金改及扁家洗錢案一審扁獲判無罪,藍軍基層一片譁然、反彈強烈,為避免衝擊北二都選情,國民黨從上到下展開滅火動作,昨晚更確定原本十一月二十一日「為台北而走」挺郝大遊行,將新增「堅定支持司法改革、反貪腐」的訴求,呼籲選民用選票來實現正義。
 國民黨大高雄市長候選人黃昭順昨天也在競選總部發動「阿扁無罪、全民聲討」連署,希望激起泛藍選民同仇敵愾,吸引不少民眾響應。黃昭順說,扁洗錢案獲判無罪是背離人民的情感,也違背社會正義,無異要「大家一起來A錢」,他呼籲全民發出怒吼,力抗「貪腐」再度復活。
 昨天許多藍營里長候選人都成立競選總部,也直接感受到支持者的憤怒與不滿。雖然前晚政論節目討論後,不少藍營支持者已將矛頭指向審判長周占春,但仍舊有不少民眾把帳算到馬英九總統頭上,認為馬英九無力辦扁,強調年底「票投不下去」、「要用選票給國民黨一個教訓!」
 許多藍委一方面認為,扁案激起了支持者的熱情和憤怒,也喚起了民眾對民進黨貪腐的記憶,對國民黨選情可以加分;另一方面又擔心,扁案進度緩慢,一直都是深藍民眾心中的痛,如果國民黨沒有妥善處理,藍營支持者如果轉向責怪馬英九,一定會衝擊五都選情。
 面對藍軍基層的不滿,新黨主席郁慕明昨天率先回應,明確要求國民黨更改原訂的大遊行主題,如果國民黨沒有動作,他將徵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意見,在國民黨遊行的當天另起爐灶,號召民眾上街要求司法改革,「國民黨不辦新黨辦」。郁慕明還強調,國民黨應要求監察院彈劾法官周占春,五都候選人並應簽署當選後不收不義之財的承諾。
 為避免藍軍支持者憤怒情緒反撲,國民黨昨天從上到下極力滅火,文傳會主委蘇俊賓先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喊話,要求兩人對判決表態,祕書長金溥聰也在高雄呼籲司法體系「別辜負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期待」。
 雖然擔心操作稍有閃失,就可能遭到民進黨的抹黑,但黨中央最後仍在晚間拍板定案,將原本以歡樂氣氛為主的一一二一「為台北而走」挺郝大遊行,增加「堅定支持司法改革、反貪腐」的訴求。
相關新聞
扁案兩面刃 藍綠傷腦筋
黃世銘:法官見解「茲事體大」
不爽扁案 藍發動北遊行南連署
評估影響有限 綠營續打治理牌
2010-11-07 11:01:54
版主回應
留言和迴響
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都已經是國民黨的了,選舉投票前還要上街頭抗議,會不會有點太扯?(楨:綠當家時更會上街鬧事!另參本館:)
司法系統還有太多阿扁跟民進黨的暗樁,這些暗樁維護貪腐民進黨不遺餘力,輕者濫行起訴,暗助選舉,重者枉法裁判,縱容貪腐。現在的法令對這些司法官還力有未逮,這個遊行可以告訴這些司法官,人民還是在監督你的,也可以讓貪腐民進黨知所收斂。
這下子綠狗可高興了吧!但他們不能再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了。如果法院是國民黨開的,貪污扁怎麼可能被判無罪?恐怕早就彼判死刑槍斃掉了!我要大聲說司法不公!法院是民進黨開的!幹!!!
問題不在馬英九,而在台灣的法官權力太大,可以為所欲為,把黑的說白的。為了對馬不滿而不去投票,或把票投給支持扁的候選人,就是支持貪腐復辟,台灣將沉淪到底!從審判書的法官論述:「陳水扁逾越職權是受到國民黨長期威權統治的影響」,又舉了許多例子批評馬英九總統也逾越職權,已經可以看出法官的明顯政治立場 --「挺扁反馬」! (另參本館:馬廉能政策 特別與國務費案)
阿扁的司法「無間道」:當初人民把國家各部門的改革工作交付給了陳水扁,事後證明,陳水扁把總統府、外交部、金管會、調查局 ... 都改成了他個人的御用組織。 那司法呢?陳水扁和綠營法界人士會笨到不加以改造得更合他們的胃口和便利嗎?他為了要讓貪錢和洗錢的老婆、兒子毫無後顧之憂,難道沒想到把手伸進司法嗎? 看看周占春審判長的經歷:周占春四十幾歲就曾任司法院人事處長 ( 傳說是政治因素被陳水扁特別拔擢安排 ),然後由司法院人事處長轉任高院法官,後來又違反一般常情,自願回地方法院擔任第一線法官,「恰巧」近年來幾件關於扁政權和扁家的金融貪污的案子,也都由他審理 - 金管會禿鷹案、趙健銘台開案,現在再加上陳水扁洗錢案 ……( 照這個情況,未來特偵組再另案追加起訴,恐怕也非常有可能再併案給周占春審理 ... ) 邱毅曾經質疑周占春是陳水扁安排的暗樁?也許有人認為他的質疑過於偏激,但是現在大家回頭想想,想起來了嗎 ? 那位護航扁家洗錢的調查局長葉盛茂 ? 阿扁會不會也早就安排好司法的退路呢?「重大金融專庭」是扁卸任前一手催生出來的產物,二次金改、洗錢、貪污弊案 ... 跟扁政府有關貪污幾乎都可列入「重大金融專庭」審理範圍,周占春又自願回任地方法院「重大金融專庭」的審理法官,這其間都是「巧合」? 難道沒有可疑之處 ?
「大話」新聞快報:2012 民進黨再度取得政權,「台灣國」終於成立,貪污收賄全面除罪化 …… 大法官兼司法院長:周占春 大法官兼司法院副院長:林柏泓 法務部長:何俏美
大家快醒醒吧,請看清事實:11/27五都選舉,如果民進黨贏了,最後贏家還是陳水扁,表示多數台灣人還是認同挺扁的蔡英文、蘇貞昌、陳菊、賴清德、蘇嘉全,也就等於是認同陳水扁收賄有理,為貪污護航的「周占春法官們」還會越來越多,「民進黨夢魘」又將回來!「愛台灣」=「愛台幣」又將成為社會主流!或許,只有讓民進黨再挫敗一次 ! 才會使「阿扁們 + 周占春法官們」知錯,讓台灣真正改變 !
宋杯杯不是也有政治獻金2.4億元?宋杯杯英明? 自己的副手省府副省長賴英照跑到扁政府當司法院長毫無作為卻要馬英九來擔,記者跟郁慕明 很喜歡吃宋杯杯的豆腐呢!
法官審判的品質低劣 … 怎麼辦 ?球場上裁判如果經常裁判不公或無法即時做出判決,會被停止裁判;醫師如果沒有辦法即時做出正確處方,會被撤銷醫師執照;法官如果無法即時做出正確判決,或是經常被撤銷判決,竟沒有罰則 ...... 我同意曹興誠的建議:凡法官判決遭撤銷三次以上、檢察官起訴三次被法官推翻,就要停職接受調查,需重新訓練、考試後才能復職;復職後若再有兩次以上停職,則永不錄用。
從李登輝當總統起開始逾越總統權限,開啟威權時代。從李登輝當總統起開始黑金政治。從李登輝當總統起開始接受賄賂。從李登輝當總統起開始洗錢。既然李登輝做了這麼多違法違憲的事情都無罪,大家一起來行賄、洗錢、貪污吧!周占春法官,你是保障人民財產權的英雄。
2010-11-07 11:08:30
阿楨
戒除陋習 從「不能送」下手2011-05-24 中國時報

 台灣的紅包文化,小從證照申辯、查驗要塞錢,大到龍潭購地弊案、陳敏薰人事案的決策,都是「收賄有罪、行賄沒事」,長期受到非議;新增訂的「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昨天一讀後,法務部希望這個新增法條能盡速通過,以遏止紅包文化的惡習。
 「收賄有罪、行賄無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因龍潭購地弊案收受辜成允四億元、陳敏薰的一○一董事長人事案收受一千萬元賄款,被最高法院認定是利用職務收賄,判應執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半,併科罰金一億五千萬確定。
 「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修法起源於九十七年扁案發生後,辜成允、陳敏薰等企業家行賄扁家,扁、珍被起訴判刑,行賄的辜、陳等人卻沒事,外界即質疑「收錢的人有罪,送錢的人沒事」,法務部即著手進行修法。
 後來的金改弊案又有國泰蔡家、元大馬家、中信辜家等金融業者涉入,雖然一審認定這些企業家捐給扁家的錢是政治獻金,與扁的職務沒有對價關係,判扁、珍無罪,但也引起不少非議。
 「紅包文化」在尋常社會許多機關行之有年,尤其是存在於辦理證照申辦、核發、查驗的機關,例如海關、監理站、建管單位等,許多民眾為了求方便、快速通關或取得證照,「塞錢」、「送紅包」成了解決問題的捷徑,也造就了紅包文化的陋習。
 法務部為了檢肅貪汙,消除民間積習已久的紅包文化,讓民眾知道申辦公務「不必送」、「不能送」,公務員也「不能貪」、「不會貪」,九十七年底即研議在貪汙治罪條例中增訂「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九十八年八月完成修正草案,經行政院會通過。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表示,依現行貪汙治罪條例,「收錢的公務員有罪,送錢的人沒事」,使紅包文化的貪汙在嚴刑峻法下仍然層出不窮,這對民主法治國家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模糊地帶不少 認定面臨挑戰
紅包完全止步
謊稱辦移民 黃芳彥滯美引渡難

另參本館:欺中怕美 扁定罪 如此的二次金改 A錢共犯結構 臺灣買票文化
2011-05-24 12:08:21
阿楨
金改案二審大逆轉 扁珍重判2011-10-14

 金改弊案出現大逆轉!高等法院十三日撤銷一審廿名被告無罪的判決,九人被改判有罪,其中二人免刑,十一人無罪。合議庭採職權實質影響力說,認定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利用職權介入金控合併收賄五億元,痛斥扁珍「使總統官邸宛如金融交易中心」敗壞政風,依收賄、洗錢等罪,重判扁、珍十八年、十一年徒刑,並追繳沒收五億元犯罪所得。
 另七名改判有罪者,馬永成判刑八年,陳致中、黃睿靚與珍共同洗錢,分判一年、六月;吳景茂、陳俊英,雖有罪因自白犯行,且適用證人保護法,判免刑。元大馬維建被認定幫扁家洗錢,判刑八月,緩刑二年,應向公庫支付卅萬元、杜麗萍幫珍洗錢,判刑三月,緩刑兩年,向公庫支付廿萬元。
 到庭聆判的陳水扁,聽到改判有罪,臉色瞬間垮下,神情顯得失望黯淡,頻與律師交頭接耳,後來透過律師團指稱本案是總統馬英九介入司法,是典型的「政治干涉審判」。司法院立刻嚴辭駁斥「毫無其事」,強調維護法官獨立審判的核心價值始終不變。
 判決指出,扁將總統職務上行為作為牟利工具,換取財團支付金錢,納入私囊,敗壞官箴,背棄民意,事後又以繁複手法將犯罪所得匯洗到國外,實已違背就職的誓言,應受嚴厲制裁。珍身為第一夫人,與企業主私相往來,操弄權勢,失所分際,收受企業給款,億來億去,紅頂商人爭相捐輸,絡繹不絕,一時總統官邸宛如金融交易中心,政風敗壞,其來有自。
 判決指出,總統對行政院的政策、人事均具有實質決定權,金融合併雖非憲法及增修條文所列舉總統職務,但與總統職務具有關連性,因他的職務影響力所及,即屬他的職務上行為。
 國泰金控為合併世華銀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與扁達成期約賄賂,分別在九十一、九十二年,扁派馬永成到蔡宏圖住處各取款一億元,九十三年則由蔡鎮宇親送一億元到總統官邸。
 元大金控為合併復華金控,透過杜麗萍向珍轉達,行賄扁家二億元,陳水扁即在職務上多方協助元大馬家達到目的。洗錢部分,吳景茂、陳俊英等人在珍指示下,將扁家七點四億元從國泰世華銀保險室搬到元大馬家保管室後,杜麗萍、馬維建原不知皮箱內是錢,經馬維建拆開、清點才知道,後來受吳淑珍指示,將七點四億元進行海外洗錢,掩飾扁家犯罪所得。
2011-10-14 10:21:31
版主回應
為什麼?扁機密外交弊案都無罪【聯合晚報2011.08.30

扁家弊案乃至與扁家有牽扯的相關弊案,最近接連出現逆轉翻盤判決,跌破特偵組的眼鏡。特偵組偵辦的秘密外交案,甚至全部獲判無罪,包括扁自身的侵占外交零用金案、以及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涉犯的「安亞專案」金錢外交案,而扁在自己被控的國務機要費案中,也以機密外交用途說在更一審中解套,難道「機密」就這麼好用嗎?
正因為機密外交為其侷限性,知道的人不多,甚至只有扁個人清楚知道有沒有,同時受限於機密案件,法院採不公開審理,既無法旁聽,判決內容又無法完整公開,如何接受檢驗,成了漏洞。
扁在8年總統任內,充分利用機密外交達到政治目的,卸任前,扁因面臨檢方追查國務機要費弊案,也使出總統的機密特權,阻撓檢方的蒐證,當時的司法院大法官也作成解釋為扁背書,讓扁更加利落的玩弄機密特權。
暫不論,國務機要費的預算科目屬性,但公款公用絕對是前提,扁在當時的高檢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時,對陳瑞仁檢察官提出一堆的英文代號機密外交案,結果被抓包,南線專案經查是造假,台北地院一審時,扁的訴訟策略,正是機密外交,他提出更多只有他知道的機密外交案和饋贈、犒賞,但一審審判長蔡守訓,逐一還原不採,重判他無期徒刑。
如今的發展,特偵組追究扁涉犯的侵占外交零用金案一、二審都判決無罪,上午新出爐的邱義仁被控安亞專案詐領旅行支票案,也判決無罪,認為避免在WTO出席代表遭中共矮化具成效,無罪理由猶如霧裡看花,關起門來的法庭攻防,看來拿機密外交當理由,似乎是無罪的絕佳擋箭牌。

總統不干預司法 也有錯?2011-08-28 中國時報 【陳志卿/新竹市(服務業)】

 前總統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被改判無罪,立委邱毅說,這項判決讓藍軍選民吞不下去,要支持馬英九的票也投不下去。
 我發現,馬總統實在很倒楣。始終強調不干預司法,可是藍、綠都不放過馬總統。當阿扁被重判、陳致中被判刑定讞喪失議員資格,以及李慶安雙籍國籍案被判無罪時,綠營都一致大罵一定是馬總統伸出政治黑手在後面操控。
 可是現在國務機要費案大逆轉,陳前總統從無期徒刑變成無罪。卻變成藍營大罵,為什麼馬英九會讓這種判決出現?為什麼不好好管管恐龍法官。所以,馬英九對司法干預也不是,不干預也不是。反正,一定有一半的人不相信。
 大家都說,司法應該獨立,不能受政治所影響,但藍綠選民會因為各項司法案件的宣判結果,來改變其投票行為,就是司法影響政治的明證。由此可見,台灣的民主法治素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留言
當然錯啊,您忘了馬統是叨誰的"光"上台?選前義憤填膺跟獅老大大玩紅衫軍,選後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種憋三政客行徑早該付出代價了。
古時候的皇帝唯我獨尊,所有事情全歸他管。現在是民主時代,馬英九不是皇帝只是總統,法院不歸他管的,拜託選民有點民主常識好嗎?生氣的去找那個判決的綠法官算帳吧!我也生氣,但我不會像那些沒有民主常識的人搞不清楚狀況!
「蔡總統」企圖讓民進黨【扁朝“貪腐”綠官民代集體班師回朝】!擬將釋放貪腐扁!那麼,如何政黨輪替!?如何能司法改革!?分明是打高空欺騙人民,騙選票的「空心蔡」!!

另參本館:《一兆元黑洞?》 兩岸金改 被偷竊的國家 如此的二次金改 捉放又捉扁 司法巫師 扁收押 扁起訴 賴皮扁 扁定罪 被偷竊的國家 A錢共犯結構 馬政治迫害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2011-10-14 10:46:31
阿楨
另參本館:2012大選

(楨:四年前以為台灣人會依「理性專業及事實」的「民主」來監督馬,可惜四年來仍逃不過「理盲又濫情」的「民粹」,所幸關鍵選舉時會稍醒,暫時保住了「民主」此一意識形態之信仰,只是呆歹彎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很快又會恢復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本性吧!另參本館:換馬監督 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台 五都大選)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722232

689萬vs609萬 馬英九贏了92共識贏了【聯合報2012.01.15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天以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六百八十九萬一一三九票,擊敗對手民進黨蔡英文、親民黨宋楚瑜,連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
蔡英文得票百分之四十五點六三、六百零九萬三五七八票。她在國際記者會上承認敗選,並宣布請辭民進黨主席。宋楚瑜得票百分之二點七七、卅六萬九五八八票。
這次總統選舉異常激烈,選戰後期「九二共識」成為雙英主戰場,雖然面臨泛藍分裂的嚴酷考驗,但馬英九仍勝出,等於九二共識的「公投」過關。
馬英九表示,競選過程中,蔡英文和宋楚瑜對他提出很多批評與建議,「他們的意見都非常寶貴,我感謝他們,也會慎重評估研究,只要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我一定會採納」;他承諾連任後至少每半年會邀請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找出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政策。
對兩岸關係,馬英九說,「不急著討論政治問題,現在時機沒成熟」;兩岸關係依目前速度發展是最好的,對兩岸人民、區域穩定與世界和平都有幫助,「不必忙著立刻開啟政治性協商,此時也不一定是最好選擇」。
2012-01-16 11:47:10
版主回應
勝因二/緊咬宇昌 戳破夢幻小英假象【聯合報記者 陳洛薇2012.01.15

高人氣的蔡英文在新北市產生磁吸效應,藍營驚覺不妙,對於蔡吸引選民的原因,藍營高層深入分析:「沒有經過檢驗的蔡英文就像一張白紙,內容可以自己填,讓選民非常好奇,可自行想像又有新鮮感」。
朱立倫差點翻船的殷鑑不遠,這次蔡英文挾「小英旋風」捲土重來,藍營改變策略設定兩岸主張、宇昌案兩大戰線,要讓蔡英文與馬英九一樣接受選民最嚴格的檢驗,戳破「夢幻小英」假象。
馬英九、金溥聰、吳敦義、高朗每周在中興寓所研判選舉情勢,宇昌案揭弊過程發生劉憶如搞錯日期的烏龍,一度傳出高層鳴金收兵,甚至連吳敦義也認為「得分不多」;但馬金不動如山,將這些插曲視為小風波,下達「打到底」指令。
輔選人士指出,從幾次選舉到這次大選的富邦案、陳盈助事件,馬英九早已經歷「被火紋身」的檢驗,當藍營陸續拋出「領十八趴罵十八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有案在身者」、「宇昌案」等質疑時,蔡英文卻一路迴避,不願對選民說清楚。
蔡英文在最後關頭拋出馬英九早就被檢驗過的富邦案,藍營當時就研判民進黨內部評估宇昌案對蔡大傷,才會倉卒出手,開票結果證實藍戰術正確。「去年的蔡英文過於夢幻,今年的蔡英文終於現形」,輔選人士說,大選策略成功,嚴格檢驗蔡英文,「白紙掀開了,看到好多斑斑點點」。

Marvin:蔡英文敗選的四個原因 2012/01/15 文/Marvin

蔡英文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副手選擇錯誤:蘇嘉全一連串弊端絕對是在蔡英文意料之外,而洪恆珠不斷扯後腿的狗屁倒灶怪事一堆,更是讓民進黨無法止血。
二,危機處理失當:面對宇昌案的態度嚴重錯誤,如果事發當時立刻坦率說明承認獲利並全數捐出,外界的質疑將會無以為繼而逐漸降低。但蔡英文卻選擇了迴避,並陷入與劉憶如之間的纏鬥,反而讓宇昌案不斷延燒。
三,對於ECFA的判斷錯誤:蔡英文過去兩年不斷鼓吹ECFA是親中賣台的洪水猛獸,也公開宣稱要以公投廢止ECFA。到了選戰最後階段,蔡英文卻是一步步後退到概括承受,讓人民看到蔡英文自打嘴巴的窘況。
四,製造階級對立:當張榮發先生公開力挺九二共識時,蔡英文嚴重誤判形勢,以為製造階級對立與大扣紅帽子即可化解企業主的表態意願。沒想到此舉反而激起企業主的憤慨,出面表態的人數與規模超過以往所有的選舉,而讓民進黨沒有任何遏止的能力。
當然除了以上理由之外,陳盈助案、富邦捐款案以及兩元柿子都讓人民厭倦了卑劣的選舉伎倆,不想再看到這種「割喉割到斷」的抹黑與誣陷,自然會將選票投給相較之下較為正派的馬英九與周美青。
http://mag.udn.com/mag/vote2012

  相關新聞
宇昌與鐽震 是個案還是模式?(另參本館:鐽震?達陣? 華揚屎威靈 A錢共犯結構 臺電賣官案 新黨國不分 政權移交 非常大膽 )
宇昌風暴 還是令人想到阿扁
扁信挺蔡_指宇昌案是扁案翻版‎(另參本館:扁定罪 )

消毒宇昌案 蔡批「不正當手段選舉」
一句政治打壓 不能釋疑(另參本館: 馬政治迫害 )
「硬拗」之風不可長(另參本館:賴皮扁 賴皮黨 )
是誰躲在幕後?(另參本館:做賊喊賊 )
羅賓漢財通私庫? 蔡英文不掩矛盾
有錢人vs.台灣人民 蔡的惡質語言操弄
蔡英文打階級牌
蔡英文的維多利亞秘密(另參本館: 《布朗夫人》《制作路易十四》
豬小妹也是夢想家(另參本館:馬文化政策 )
宇昌生技與九二共識 蔡都說不清
蔡英文比張忠謀? 啼笑皆非(另參本館:趙耀東迷思 )
富邦案 蔡英文雙重標準(另參本館:偽君子評論 )
逃避嚴格檢驗 馬蔡落差大

富邦比宇昌,馮京當馬涼(另參本館:如此的二次金改 產官學之恥日 產學勾結? 任意門 )
富邦金控董座蔡明忠:馬沒拿我們的錢
馬:富邦案透明化 攻擊我沒有用‎(另參本館:鬥臭馬英九 全家遭殃 雞犬升天 )
馬談富邦案:典範非弊案
拿魚翅打宇昌 兩種層次一場混戰
富邦比宇昌:一隻色厲內荏的烏賊(另參本館:奧步研究所 )
民進黨組人權律師團監督政府是否違反中立(楨:假人權之名!另參本館:《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2012-01-16 11:54:20
圖博館
改革假話,莫過於此2017-09-09聯合報黑白集

許多人聽到「改革」二字就肅然起敬,彷彿光聽口號,即已預見美好遠景。殊不知,有些改革只是政治人物的個人盤算,趁機要脅勒索,藉此壯大。有些改革,則是越改越倒退,例如廿年「教改」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最近在課綱改革的吵鬧聲中,傳出台大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已跌到一九八名的消息,遠遠被新大、北大、港大、東大拋在腦後。有些民眾也許不以為意,認為只要自己好,沒必要「跟別人比」。但如果台大「跟自己比」,七年來它跌了八十多名。如此嚴重失速的下滑,大家還是覺得無所謂嗎?
  最近在課綱改革的吵鬧聲中,傳出台大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已跌到一九八名的消息,遠遠被新大、北大、港大、東大拋在腦後。
  台灣教改推動了廿多年,其間並數度砸下五年五百億的重金,但除了導致大學供過於求外,大學畢業生素質低落又普遍低薪,成為胸無大志的「小確幸」世代。廿多年來,在政治人物的主導下,課程越改越本土取向,目光越來越短淺,標準越來越低,教師越來越手足無措,世代競爭力越來越低。但政治人物仍不罷休,人民只得也任憑他們擺弄。
  再看金融改革。扁時代進行了兩次金改:第一次金改花了一.四兆元,幫金融業打銷壞帳,並准許它們跨業經營,其實純粹是收拾善後。第二次金改名義上要促成公營機構民營化,並推動金融機構的大型化整併;結果,這卻變成扁家收賄的暗道,金融體質毫無改善。好笑的是,金管會正是當時的產物,現在民進黨又派出殺手高喊改革金融了。
2017-09-10 07:28: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