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7 07:08:19| 人氣2,816| 回應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攻擊的秘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單看《攻擊的秘密》(張老師,1996)的書名和作者勞倫兹,就知又是本替雄性暴力合理化的書。

勞倫兹和威爾遜雖是社會生物學的二元老,但別先入為主,勞氏在書中所引具攻擊性的動物不乏是雌性的。

少來了,我早就看穿了這些人的陰謀,舉一大堆其他動物的案例,終極目的還是要為父權社會合理化。

那是演化的事實,有演化論之科學為依据,而不是機械性比附的「比較心理學」,曾志朗在書序<達爾文和動物行為研究>說道:

「時至今日,行為主義者所建立的王朝漸失光芒,比較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也日趨衰退,甚至到了無可立足的境地…生態動物行為學卻有異軍突起之勢」,勞倫兹的生態動物行為學和威爾遜的社會生物學都是以演化論為基礎。

那又怎樣?曾氏不是說:「在此我不擬討論這場爭論背後的政治意義」──「他們譴責威爾遜是男性至上的大沙文主義者,是種族歧視者,更是極端的資本主義者。」

別被這些滑頭的邪者耍了,旣已接受了演化論的前提,社會生物學的結論不就比較有說服力了!就好比:「按照動物行為學派的說法,人和獸都有四種基本的動物本能──饑餓、繁殖、恐懼和攻擊。這些衝動是生存的要素…勞倫兹解釋道:『人們必須去探詢的第一个問題是『適應的目的何在?』是為了交配,或是防禦領土,或是找尋食物,或是保衛幼小的安全』。 (p.3)他反對別人說他的攻擊理論是對暴力所作的一種合理化解釋(p.9)。」

相反,他認為:「人的社會組識非常像老鼠,在自己的族群裡是個愛社交且和平的生物,但是對待那些不屬於自己團體的同類種族,就完全換成一付魔鬼嘴臉。」(p.212)
為了彼此的生存,借控制人的攻擊性,產生了禮儀、道德,和笑及友誼(p.79,103)。

那不是成了荀子的性惡論之「禮樂說」?

非也!本能無善惡,性善惡之爭乃唯心論(p.198)。

又裝了,四大本能「饑餓、繁殖、恐懼和攻擊」不就是性惡論者最常拿來依据的論証嗎?

難怪勞倫兹會質疑美式愛的教育,認為縱容反而會造成子女無法面對社會壓力,變得神經質。(p.58)

他也反對透過優生學的計劃(當時還沒基因改造)消除人的攻擊性(p.245)。

這樣的話,勞倫兹憑什麼結論:「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自然淘汰的壓力將賦予我們的後代一種特殊的能力,俾使他們完成最偉大和最完美的誡律──愛全人類。」(p.262)

許多科學家都有類似的自欺欺人之信仰。
 
另參本館: <男遭家暴>《校園暴力》 《他們為何殺人》 《惡夜執迷》 《二度傷害》 《騷擾》 《該隱的封印》

 
論雄性暴力   by林珊如
 
總統府於八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公佈家庭暴力防治法,目的是要「促進家庭和諧,防治家庭暴力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然而從八十七年施行至今,我們的家庭真的免於暴力的威脅了嗎?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的資料統計,93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次數,共為53044次之多,而92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次數統計次數為42988(統計期間:92年1月1日至92年12月31日),平均每天都有接近150次的暴力,發生在我們認為應當最親密、最安全的家庭中,而這驚人的數據,還不包含沒有通報的次數。家庭暴力防治法公布至今已經七年多,家庭暴力發生的次數依然高的驚人,家暴、性侵,虐兒的新聞時有所聞,仍常憾動我們的心靈,從鄧如雯殺夫事件,到最近喧騰一時的王靜瑩家暴案,每個家暴案例都不斷在提醒我們,家暴問題在臺灣依然潛在埋伏於每個家庭裡。傳統社會認為,這是屬於家庭內的私事,通常在「家醜不外揚」的隱忍下而默許。
除了家庭暴力,隱藏在社會各角落的暴力事件也不斷的上演,舉凡謀殺、打架、攻擊、搶劫,甚至擴展到國與國間、民族與民族間的戰爭、恐怖行動,皆在彰顯著人類社會上的暴力事件從未真正消失、中斷過。為何在一個看似如此現代、有理性、尊重人權、彼此講理的社會裡,依然有這麼多的暴力事件發生?本文將試著論述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大猩猩之間的雄性暴力,是否可以推論到人類的暴力?而導致暴力的原因為何?是天生基因、賀爾蒙導致,或是後天文化、社會養成,抑或是兩者交互影響的結果?
不同於珍古德對黑猩猩溫和的描述,在雄性暴力-人類社會的亂源這本書中提到,存在於黑猩猩社群中的暴力時有可聞,在自然界,動物同類間的互相殘殺少之又少,然而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黑猩猩卻與人類行為相同,會殘殺同類。當所屬的雄黑猩猩團體遇到落單的雄黑猩猩時,在完成勝利、失敗的機會評估後,團體中的雄黑猩猩群則會對落單的受害者進行殘殺,沒有理由,甚至在進行虐殺的情境中,興奮的又吼又叫。許多動物對自己的領土勢力範圍都有強烈的防禦行為,當領土被侵入時,總是上演頻繁又激烈的戰爭,但是這樣的戰爭不同於黑猩猩致命的攻擊行動,在防禦時,一旦敵人放棄了,通常就會放他們離開,而不是致於死地,多數的動物看到對手掉頭離去時,便心滿意足,而不再追究了。然而只有黑猩猩與人類相同,經常有殺害同類的攻擊行為出現,且除了暴力攻擊外,還有其他的罪行-虐待及強暴也經常上演。紅毛猩猩經常有強暴的行為,「強暴成為某一種動物的尋常行為,暗示著在這些動物的生理過程中,強暴已經是動物針對某種因素所產生的適應演化,而這更帶出了一個驚人的問題:人類的強暴行為是否也是為求生存的適應性表現?這種想法非常嚇人,有些人擔心,他悄悄吐露出罪惡的藉口」。
當科學家還在為了「強暴」是否是一種適應行為-為了受精繁殖成功,而討論時。不仿聽聽女性主義者長期的論證,女性主義者認為強暴是以宰制對方為主要目的,強暴是要讓雌猩猩知道強暴者有宰制他的力氣,而使雌猩猩心生恐懼,以使未來當雌猩猩最有可能受孕的時候接受他,以達到繁殖的利益。然而,我們無法得知,雌猩猩是否會真的因此害怕而接受,但在人類的強暴案例中,真是以繁殖為主要目標的加害者又有多少?強暴犯者是為了逞自己的獸慾?還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對方更有力氣?藉此以達到心理與生理宰制對手的滿足感?
長久以來,都被誤以為與黑猩猩是同種的人猿-巴諾布猿,則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社群特徵,巴諾布猿雌雄兩性的體型差異也與黑猩猩相似,但巴諾布猿團體中很少出現暴力事件,雄猿並不會像雄黑猩猩一樣的攻擊雌性,根據研究資料,巴諾布猿雌性的力量是制衡雄性暴力的主要原因,在巴諾布猿的社群裡,若有雌猿遭受攻擊,則其餘的雌猿將會組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協助他免於攻擊,於是,科學家訝異於巴諾布猿在遺傳上是如此相似於黑猩猩,卻發展出接近和平的生活方式。是否雌性的力量真的阻擋了雄性暴力的產生?抑或是因雄性巴諾布猿有較低的暴力基因?
此外,若是以為動物界中只有雄性才存有暴力又顯得太狹隘,不是只有雄性才有暴力行為,斑點鬣狗就是其中一個例外,根據生物學家的估計,四分之ㄧ的鬣狗寶寶會被手足殺害,在出生之際,第一隻出生的寶寶會將第二出生或是比較瘦弱的手足與以殺害,以維持自己的生存權。然而科學家認為雌鬣狗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攻擊性,是因為雌鬛狗體內有高濃度的雄性荷爾蒙,而雄性荷爾蒙是讓雌鬛狗維持高攻擊力的原因,真正與她們的暴力行為有關的是雄性荷爾蒙而非雌性荷爾蒙。
綜合上述,似乎都把暴力指向男性,且起因是因為雄性身體構造較雌性適合戰鬥,並有較高的暴力基因所致。究竟暴力的原因為何?在雄性暴力-人類社會的亂源這本書中,藉由觀察充斥著雄性暴力的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這些與人類基因接近的物種社群中,來推論在人類社會-「男性亦應為社會的暴力付出較高的責任」,這樣的推論是否過於簡單?在人類社會中,男性的暴力犯罪率確實是女性暴力犯罪率的好幾倍,然而存在於人類的暴力中,單純只有因為基因或是賀爾蒙的影響嗎?雖然有研究指出,被收養的孩子,其犯罪比例與原生父母較為相似,但社會文化、教育制度是否也是助力之一?以台灣為例,每年的性侵害犯罪及家庭暴力次數仍居高不下,根據93年度台閩地區性侵害犯罪統計,性侵害嫌疑人男性就佔2509人,女性嫌疑人則為26人;而性侵害被害人男性佔80人,女性被害人則有2823人之多,而家暴更高達五萬多次。性侵與家暴大多是男性與女性的關係,更多是男性施暴於女性,是因為男性擁有較多的暴力基因?或是社會的默許?認為男性可以隨意宰制女性甚或懲罰女性?
人類自詡為理性的動物,認為我們與動物最大的差異,在於人類會思考, 可經由理性來判斷,但人類理性的發展才區區幾百年,而情緒則是自古皆存在於動物當中,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社會中的戰爭、衝突、暴力從未消失,柏拉圖的烏托邦社會,陶淵明的世外桃園至今仍在尋找。「理性思考」真的替人類做出適當的決定嗎?曾有研究指出,腦傷的病人,當大腦無法連結情感價值時,竟然也喪失了做決定的能力,由此可知,人類的頭腦幫助我們分析事件的合理性,提出理性的想法,但是做決定的,仍必須仰賴著情感來決定行動方向。
還記得以前對強暴防治的教導,是要求女性不要穿著暴露、不要在夜晚獨自行動、不要在男生面前露出對對方的興趣,所有的教條,都是指向女性,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一旦不幸遇到,社會對被害者不是關懷,而是質疑,更令人不捨的是,許多的侵害案件,都是發生在周遭親人的身上,前不久才發生兩女兒遭受繼父性侵,而作為母親的,為了維持婚姻,卻是希望女兒原諒父親,甚至希望忽視。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常把妻兒視為自己的財產,因此,造成現在社會常會發生父母帶著孩子自殺,或是虐妻兒的案件層出不窮,這難道不是對加害者的縱容嗎?
藉由了解動物來反觀人類雖然可以知彼知己,然而,動物與我們的共同點,即使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卻不能替任何事辯護。遺傳在人格特質上似乎扮演著極大的決定性角色,尤其,在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這本書當中,甚至認為,除非極端的教養方式,否則遺傳佔人格的極大影響力,若真是如此,站在教育的立場上看來,還真是令人灰心。然而,在現今的社會中,教育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價值,價值在於釐清彼此的權利與責任;價值在於教導彼此尊重;價值也在於對人類有較高的自我期許、自我追尋,期許我們有一個更包容、更和平的社會。
 
參考書目
行政院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網站:http://www.moi.gov.tw/violence/
林秀梅譯(1999):雄性暴力:人類社會的亂源。台北:胡桃木文化。
洪蘭譯(2004):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台北:商周。
 
人類社會的亂源──評《雄性暴力》一書   by王惟芬、陳章波,中研院動物所
 
【摘要】
 
當我們發現南方森林中巴諾布猿迷人的兩性平權世界時,對於今日人類社會的亂象難道要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來解釋嗎?《雄性暴力》一書提供人類一次深刻的反省機會,實際上它的出現正是人類雄性族群的一次反省。
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為了保障食物的獲得,以及繁衍後代,老祖宗們以雄性暴力非常成功地開拓資源,繁衍大量的後代,進而佔領地球。這雄性暴力的過度擴展,時至今日成了當今社會的亂源,甚至是我們自掘墳墓的主要工具,在此如影隨形的「原罪」譴責下,我們如何找到讓社會祥和、兩性平等的理想狀態?也許可藉由探討人類的演化史來提供一些線索。
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理查.藍翰及名作家戴爾.彼德森合寫的《雄性暴力》,便是從演化生物學的角度,指出雄性猿類的暴行乃人類雄性暴力之原型,也是造成今日社會亂源的主因之一。而相較於具有和平景況的巴諾布猿社群,人類是否能從這些動物行為的研究中反思,從而尋求邁向和諧未來的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二章,從當前非洲的人類戰爭到坦尚尼亞岡貝國家公園黑猩猩的致命暴力行為,勾勒出樂園之失。為了瞭解人類與黑猩猩的相同殺戮行為,在第二章結合化石、基因以及現代猿類的證據,重建了人類的演化史。根據物種的「食」、「性」兩大要件,及生物的種種適應性的改變,猿類〔含人類〕的演化歷史概述如下:一千萬年以前,從雨林猿的祖先分出大猩猩這一支脈,到了五百萬年以前,雨林猿又分而為二,衍生出黑猩猩與人類兩個支脈;在一百五十萬到三百萬年之間,黑猩猩又衍生出了巴諾布猿。在十五萬到二十三萬年間,智人才終於出現。
科學家明確地陳述了,同為靈長目動物的人類與黑猩猩共享一些獨特的社會特徵:雄性結盟的社群,以及由雄性發動的集體對抗,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男性結盟及各式戰爭活動。而再結合其他的證據可推論出,這些源自人類與黑猩猩共同祖先的特徵,早在我們共同祖先五百萬年分家之前,就已經開始演化了。
有了遠祖的形貌之後,作者在第三章「地下莖」大膽的歸結出:這些演化最主要是起因於氣候的變化,造成棲地植物的改變,進而使得動物的食性改變而以地下莖為食物。再直立行走的特徵出現之後,接著在第四章中比較了黑猩猩、原始人,亞諾馬摩人的生活習性,尤其是突襲行為用於顯現雄性特徵及生殖的功能:沒有從頭到尾參與攻擊行為的男人,可能被視為是懦夫,別人自然可以勾引他們的妻子;而突襲的目標除了殺人外,更是要綁走婦女,輪暴她,在當作禮物送給某人當妻子。由此來看,致命偷襲行為的目的似乎是讓偷襲者能成功地傳遞遺傳基因。
作者在第五章中分別引述了畫家高更、作家梅爾維爾以及人類學家米德對於所謂「樂園」的描述,其共同點竟是:樂園便是沒有男人的境地,正好呼應了本書原名直譯的「為魔鬼附身軀動的男人──人類暴力的來源」。隨後並論及了文化決定論與生理決定論中先天與後天的戰爭,歸納出「當今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天堂」,若我們期望找到更好的世界應寄望在自我瞭解的基礎上。
第六章之後,換了另一個角度來看,暴力是雄性才有的嗎?還是雌性也有這樣的特徵潛能呢?並從現有猿類的各種行為來分析強暴的緣起,人類的行為是否也是為了求生存的適應性行為呢?關於這些問題,作者在各各不同層面上作探討。並且論述自然界各類動物的殺嬰現象,以及在黑猩猩及人類中獨有的雄性主導之殺戮行為,探討雄性結盟的成因,接下來再以性擇的角度出發,檢視雄性暴力如何傳承到人類身上。
在第十章之後,作者為人類指出了一條希望之路,以深具我們所認為的「人性」的巴諾布猿為例:在牠們的生活中,由於食物不缺,再加上雌性猿生殖週期不明確,而且團結一致,對社會產生一種轉變功能,成就了一個和平的世界。藉此說明消彌暴力行為的可行性,並且對人類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警語與願景。
性與兩性平權
女性主義先驅西蒙.波娃曾言:「女人是形成的,不是生成的。」這不僅是在批判父權社會長期以來對女性的壓抑與扭曲,也彰顯著女性可以改變自己的無限可能性。造成今日兩性不平等的情勢,不只是雄性暴力而已,女性共犯的默許也是主因之一。女性放棄不具性別事物的自主權,而以弱者角度來換取好處,甚至物化自己來取悅男性,更加鞏固了沙文主義。反觀雌性巴諾布猿,卻成功地轉變了牠們的社會,消減了不愉快的父權形勢。
人類當然不可能像巴諾布猿社群一樣以性做為社會潤滑劑:性無所不在,性意味即是享受,無論同性、異性間都可以開放的表達,以表達和解、撫慰、感激或興奮。正如同作者所說:「不要浪漫化不實的夢境,這樣的夢只會不斷到退回原始的過去。」
相對於巴諾布猿,人類世界是多元、豐富而岐異的,當然性也包括在其中,而且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若是將人類對於性的欲望一線拉開,兩邊端點一是禁慾的,另一便是縱慾的,在禁慾的這一端,可能是自願的消除性行為及繁衍下一代的慾望,如神職人員將他們的能量轉移在服務上,或是藝術家將能量發揮在創作上;也有可能是被迫的,如在中國古代的宦官或是遭以刑處的囚犯,他們的能量也轉移到不同層面,有如同太史公司馬遷化悲憤為力量完成巨著史記;也有許多宦官,將精神轉移到權力的爭奪上,為禍朝廷、遺害百姓。而在縱慾的這一端,從今日性犯罪居高不下的情況到風月場所、色情書刊與網站的興起,再加上科技的推波助瀾,從保險套、Ru486、威而剛等避孕或是協助性行為藥物的發明與濫用,使人能充分的滿足於性高潮,而不再專淪為生殖的資源,卻也使得人類宛若巴諾布猿一般地向著性高潮的解放快步邁進,回到那原始的過去。
性開放真的能消除男人的暴力惡習,為人類提供走向兩性平權和平世界的解決之道嗎?在人類這樣的物種中,不論是本身的生理構造或是所處社會的架構,都已經不再只是以食、性這最基本的要求在考量一切,也許在最終的分子層次上,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化學物質與其他物種是相似的。但是人類不會只滿足於這種層次上的快樂,因為我們在演化的過程中得到了異於其他物種的大腦,在我們的認知中這當然是天賦異秉。而事實上,這個特殊器官使我們建立了相當龐雜的世界,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主因,生物學家會將在其他物種上所觀察到對於食、性的追求投射在人類身上,並將人類對於這方面的追求定義成生物人的快樂,除此外,我們的大腦也還建構出至少三種快樂的形式,有愛好大自然的快樂,如大自然的獵人之作者威爾森所提出的親生物性(Biophilia);有享受用腦的快樂,如音樂、美術、科學、創作等;更有利他的快樂,如佛教的服務眾生等。
「當智力獲得智慧之後,便能將我們帶離五百萬年的猿類生活。」那會是怎樣的景況呢?樂園還是地獄?或許優秀腦力與雄性暴力真的如作者在書中所提,是為不同因果聯鎖間悲劇性的巧合,再加上時下人類以資本主義方式獲得物質改善生活時,所過渡破壞的自然環境,這樣的生活與環境都是人類所造成的,也是人類所選擇的,當然只有人類智能方可加以改變。如何用最少物質讓大腦充分享受快樂,而讓大家相互快樂,應當是善加利用我們這特殊大腦所思考的問題。
 
結語
 
科學本身是有限的,而演化學或是人類學也只是有限科學中的一小部份,生物學家試圖以演化的觀點來解釋人類的行為甚至是社會亂源的成因,也許只是一家之言,但是當我們發現南方森林中巴諾布猿迷人的兩性平權世界時,對於今日人類社會的亂象難道要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來解釋嗎?雄性暴力一書提供人類一次深刻的反省機會,實際上它的出現正是人類雄性族群的一次反省。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矣,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或許是對的,但是生而為人,我們還有許多的角度可以看自己,尼采是這樣看的: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段跨越與完成。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99/00050353/0024.htm
 
 
亞馬遜叢林部落 只殺不愛【知識通訊評論2009/06/18】
 
 在亞馬遜叢林部落裡,好戰性格較強烈者後裔反而較少,在演化上也不一定佔有優勢,而暴力在社會帶來的影響亦取決於文化脈絡。 
人類學家研究南美亞馬遜雨林的一個最嗜殺部落的行為,看出人類行為改變的模式。
研究人員指出,在亞馬遜叢林部落裡,好戰性格較強烈者後裔反而較少,在演化上也不一定佔有優勢,而暴力在社會帶來的影響亦取決於文化脈絡。
瓦拉尼人(Waorani)是居住在厄瓜多亞馬遜雨林的半游牧民族。一九五八年初次與傳教士,有和平的來往,到了一九七○年代初期生活也相對平靜。
但依據系譜學研究顯示,瓦拉尼人在生活型態改變之前,殘殺率全球居冠,百分之五十四的男性與百分之三十九的女性在同族暴力下身亡。
帶領研究團隊的賓州州立大學文化人類學家貝克曼(Stephen Beckerman)指出,多數人都是因多年世仇而喪命,任何導火線都可能引爆衝突。
貝克曼指出瓦拉尼人並無意外傷害或死亡的概念,若出外打獵,差點遭斷裂落下的樹枝砸中,一定是巫術所致,必然有人得為此負責,他們會殺死該人以及其一家老小。突擊隊會在夜間埋伏攻擊,並以長矛做為武器。
為找出暴力與男性家庭生活的關聯,貝克曼及他的同事訪問一百二十一位年過五十歲的瓦拉尼長者,透過男性本人或親人記憶,取得九十五位戰士的突擊及家族史。
研究發現,男子參與突擊次數若高於平均值,膝下並無較多妻兒。相較於性格溫和男子,這些好戰勇士的子嗣長大成人機率較低。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論文集。
 
反例
 
此項新研究對比另一個亞馬遜部落「亞諾馬莫人」(Yanomamö),這個部族的好戰份子妻兒較他人多。貝克曼以為能從瓦拉尼人文化找出通用規則,結果卻是個反例,證明文化脈絡的重要性。
哈佛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朗漢(Richard Wrangham)表示,對我們知之甚少的亞馬遜領域,瓦拉尼人研究貢獻良多。但他也強調,除了突擊之外,還有其他侵略形式存在,例如脾氣壞。衡量成功繁衍的方式也包括與多位女性生子、手足子姪存活等因素。因此他認為這項研究還不足以成為重要結論的基礎。
夏威夷太平洋大學人類學家波洛夫斯基(Robert Borofsky)指出,與其訪問退休戰士,我們更應該對比現役勇士與平民。
他表示包括瓦拉尼人等多數研究中,資訊多以記憶回溯為主,或根據未必全然正確的系譜學資料,若要超越揣測的階段,唯一方式只有廣泛採用還在世的「活人樣本」。
 
惡性循環
 
亞諾馬莫人的暴力傾向看似低於瓦拉尼人,不過貝克曼提到,兩族戰士之間命運之所以大不相同,關鍵或許在於暴力發生的頻率。亞諾馬莫人的浴血戰大約每隔一代發生一次,讓戰士有時間結婚生子,但瓦拉尼人則無此喘息空間。
為何瓦拉尼人如此暴力?好戰形象既無法在團體內贏得聲望,亦無法嚇阻外敵。
貝克曼指出,瓦拉尼人可能陷入報復循環,他表示當年傳教士抵達時,瓦拉尼人幾乎要走向自我毀滅,故當傳教士說,「上帝希望你們停止殺戮」,瓦拉尼人覺得氣氛終於緩和下來。
朗漢認為,瓦拉尼人的歷史展現人類行為的彈性。他指出這是人類快速改變暴力模式的經典範例。

 
另參本館:
 
《校園暴力》 《他們為何殺人》 《惡夜執迷》 《二度傷害》 《騷擾》 《該隱的封印》《人類本性原論》 《嬰兒戰爭》 《精子戰爭》 男女大不同 《為什麼不殺光》《戰爭的罪行》《暴力十二章》 《猿形畢露》

台長: 阿楨
人氣(2,816) | 回應(3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日軍性奴隸》
此分類上一篇:《男巫‧女巫》

睪固酮惹的禍
「慾望像黑洞」 變性女狂外遇【聯合晚報╱李樹人08.08.07
 
性欲低落的男人需要補充睪固酮,來增加欲望,不過,補充過量,卻可能補出現問題!一名女變男的變性人持續補充睪固酮,男性第二性徵確實比較明顯,但隨之而來的欲望大增,導致外遇不斷,不斷偷吃,與女友之間關係生變。

娘娘腔想變man 脾氣變暴躁

另外,有些娘娘腔的男生,以為補充睪固酮,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更MAN,其實不然。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娘娘腔與睪固酮無關,就算補充太多,只能讓聲音變低沈,脾氣暴躁一點,但個性還是一樣娘,偶爾還是會不小心比出了蓮花指。
該名女變男的變性人年紀約30歲,在完成變性手術之後,持續補充男性荷爾蒙,不僅長出了鬍子,聲音也變低沈了,從外表看確實與一般男人沒有兩樣。
變成男人之後的她,卻也犯了全天下男人會犯的錯誤,那就是外遇!該名變性人向醫師表示,沒有施打男性荷爾蒙之前,對另一半很忠實,沒想到補充睪固酮之後,性欲高漲,甚至有些侵略性。

成男人「才知男人為何好色」

「成為男人之後,才體會到為何男生會這麼好色?」他向醫師主訴,睪固酮讓他變成比較有攻擊性,欲望像個永不滿足的黑洞,性愛次數頻率增加,讓另一半受不了,而他開始在外偷吃。
2008-08-08 08:34:21
版主回應
致命的吸引力 Fatal Attraction (1987)

演員:安妮亞契/葛倫克羅絲/邁克道格拉斯
劇情簡介
這部80年代的約會電影,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亞卓安林恩的最佳導演提名,也為本片奠定了經典驚悚片的地位。丹(邁克道格拉斯)是個婚姻幸福的紐約律師,在妻兒外出度假時和同事亞利絲(葛倫克蘿絲)有了婚外情。
當他決定回到妻子(安妮亞契)身邊時,亞利絲的佔有慾完全爆發,開始跟蹤他們一家,並做出許多不可置信的可怕行為,導演甚至得重拍結局以安撫觀眾,片中的兔子片段更是成為許多人的夢魘!

葛倫克蘿絲的致命吸引力 作者:藍祖蔚

葛倫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沒有人會再以豔星來稱呼她,但是她依舊魅力四射,關鍵就在於她的銀幕表現讓人刻骨銘心。
關鍵在於從影四十年來,顴骨偏高,鼻型細尖,眼神凌厲的她總是接演備受愛恨煎熬的角色,她演過兩部經典好戲:《致命的吸引力》與《危險關係》,準確詮釋了憤怒與嫉妒,也讓她成為眾所公認的硬裡子演員。
她在《致命的吸引力》中與已婚男人邁可.道格拉斯有了一夜情,男人只想玩玩,她卻很認真,面對變心又不負責的男人,她決定憤怒報復,寫下了影史最讓人驚心的情婦殺人事件,「我把《致命的吸引力》中的那把刀拿回家,掛在廚房牆上,向所有的朋友宣示:『不要惹毛我哦!』」葛倫.克蘿絲曾經這樣開自己玩笑。
「很多女性團體非常不喜歡《致命的吸引力》,認為我用暴力污名化了單身女性上班族。」葛倫在最近一期的《時代周刊》中坦承她所承受過的壓力,主要是太多人拿政治包袱來看這部備受爭議的作品,她只不過是演出了一位遭遇不平就憤怒回擊的女人,無意以偏概全,讓世人都以為惹上了寂寞的單身女性上班族,就會有血光之災。
她的心情其實點出了很多人觀賞電影時的盲點:以偏概全,把特例當成了通案。
一切都因為人們急於在看電影時尋找意義或者答案,一旦接受到清晰的符號就會無限放大,做出各種解釋。一位身心受創的女人不過是在《致命的吸引力》中以自己的方式遂行報復,就被放大成為時代女性的反撲制裁心聲,太過簡單的邏輯推論,讓戲劇表演承受了太多的外加壓力。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25&eid=1125006

致命吸引力 by吳維傑

幾年前「致命吸引力」這部電影上映時,我的丈夫邀我與他一起去觀賞,散場後他特別問我有什麼感想。
我告訴我的丈夫說,如果有一天,突然跑來一個女人告訴我說她與他有一腿,我一定二話不說,馬上讓賢,並且拜這女人為師。因為我一向認為我丈夫的眼光很好,而她竟然比我有本事可以吸引他…!
聽了我的答案,我的丈夫很生氣,他說:「讓什麼讓?那不過是男人一時的軟弱與失腳,他的感情還是在原配身上啊!」他要我像電影中那個妻子一樣,與他的丈夫併肩作戰,擊退入侵者,我回答他說,若這確是他要的,我是會這麼做。
萬萬想不到同樣的事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我發現到丈夫有外遇的情形,我在愕然中仍然受到極大的驚嚇,情感也受傷極深。
與丈夫在一次激烈的溝通當中,父神提醒我,「愛」是唯一的出路!既然我在婚姻家庭中,就要先服事丈夫與兒女,照顧好他們是我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丈夫曾經抱怨過:就是牧師、傳道人也還有週一的休息日,而我卻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無休的在過活。
於是我與同工們商量,請同工們支持我,讓我安息兩年,好好的過家庭生活,奇妙的是天父上帝藉著這個事件,醫治與恢復了我許多的感知,使我能更愛神,愛自己與身邊的人,這部分若是神許可,以後我會與弟兄姊妹們分享。
最近有人問我這個事件是否已經過去?我要問的是惡者有那麼輕易地放手嗎?有人問我是否還相信我的丈夫?我說我相信上帝!我則待我的丈夫以絕對的尊重,我更相信生活是往前瞻望的,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這就是多加福音雜誌停刊半年的原因。
http://www.dorcas.org.tw/~dfm/images/305/5-04.htm
2010-02-19 07:55:07
夢露荷爾蒙
夢露荷爾蒙 決定妳的吸引力>中時09.01.15尹德瀚

 美德州大學研究發現,雌二醇(oestradiol,一種雌激素)含量高的女性較易有前凸後翹腰纖細的沙漏形身材,也較易產生換男伴的慾望。由於瑪麗蓮夢露正是這種典型,因此將雌二醇稱為「瑪麗蓮夢露荷爾蒙」。

 德州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找來五十二位年齡在十七歲至三十歲的女性,經由唾液測量她們體內的雌二醇含量,並請她們自行評估自己被男人渴望的程度。

 研究團隊另找一群人,請他們透過照片評估這些女性的外表吸引力,結果發現雌激素含量高的女性不但自認更具吸引力,外人評估也是如此,她們對目前伴侶的滿意度往往比較低,也比較傾向於認識其他男性。
2009-01-16 07:10:45
版主回應
惡魔的法則:從校園霸凌到搶奪弒親 (金塊文化 2011)

  內容簡介
  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為什麼社會上會有那麼多的犯罪現象?在同樣的成長條件下,為什麼有的人走上犯罪道路,而有的人卻能遵紀守法?走上犯罪道路的人與普通人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他們曾經有過怎樣的生活經歷和生存環境?在他們經過的人生道路上,究竟哪幾步路走錯了呢?
  犯罪是一種錯誤行為,然而也有著複雜的心理過程,每一個犯罪行為人都有其特定的人生軌跡,有其獨特的心理素質。本書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這些犯罪人心理病變的過程及其病變的原因,這就如同醫生為病人開出診斷證明,為同類型的病人開出救治處方。
  本書將犯罪人放在歷史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中進行全面分析,對犯罪人的心理特徵及其成因進行了專業判斷。由此,我們清楚地看到,正常人變成罪犯,犯罪人形成犯罪人格,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特別與其早年的家庭環境有著重大關係。此外,本書還從認知、情感、情緒、人格、行為等角度進行抽絲剝繭,層層分析,力求對犯罪人犯罪行為的來龍去脈做出最深入的剖析,以期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反省和領悟。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鋒利地將社會切出一個橫斷面來,讓我們看到社會最真實、最殘酷的一面。本書從犯罪心理、犯罪動機、犯罪實例層層解析,為您深入解開惡魔的法則!
  目錄
第一篇 推開犯罪世界的門
Chapter 1 犯罪心理學概述
1.1 心是罪惡之源──從電影《火線追緝令》說起
1.2 犯罪心理VS犯罪行為
Chapter 2 我是誰?──犯罪心理和基本特徵
2.1 為什麼只有我犯罪?──罪犯的心理歷程
2.2 誰是我?──犯罪人認知特徵
2.3 為小事引發的血案──犯罪人情緒特徵
2.4 一切都源自「情不自禁」──犯罪人意志特徵
Chapter 3 事出必有因──犯罪人的需要和動機
3.1 為女兒雇凶殺人──畸形的犯罪結構
3.2 發洩蓄積多時的憤怒──犯罪動機
Chapter 4 犯罪者的人格特質
4.1 犯罪者的氣質特徵
4.2 犯罪者的性格特徵
Chapter 5 犯罪心理的成因和發展變化
5.1 心理的失衡源自生理不足
5.2 迷失的心理
5.3 犯罪心理的質變與形成過程
  第二篇 青少年犯罪
Chapter 1 失落在如花的季節
1.1 兒童犯罪誰之過──犯罪的低齡化
1.2 無知的大人,不懂事的孩子──暴力教唆
Chapter 2 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矛盾
2.1 你我都有的矛盾並不可怕
2.1 青少年的心理矛盾與犯罪
Chapter 3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徵
3.1 綁架殺人的背後
3.2 看他不順眼──犯罪青少年的情緒特點
3.3 犯罪青少年的性格特點──國二現象
3.4 別讓青春的花朵過早凋零──性犯罪
Chapter 4 網路,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劑
4.1 網戀——甜蜜的背後常是不堪的真相
4.2 為錢鑄下大錯
4.3 為好奇心埋單
  第三篇 變態心理與犯罪
Chapter 1 當人心「出軌」之後
1.1 變態心理與常態心理
1.2 變態心理成因
Chapter 2 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2.1 人格障礙與犯罪
2.2 性變態與犯罪
2.3 偷窺狂與犯罪
2.4 施虐狂與犯罪
2.5 精神疾病與犯罪
  第四篇 家庭暴力與傷害
Chapter 1 當愛已不再
1.1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1.2 家庭性暴力
Chapter 2 失去的快樂童年
2.1 推倒搖籃的手
2.2 孟喬森綜合症
  第五篇 犯罪心理診斷及預防
Chapter 1 尋找犯罪的真正原因
1.1 掌握心理因素及人格特徵
1.2 結合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
Chapter2 避免下一個受害者
1.1 犯罪心理預測
1.2 及早發現犯罪徵兆
1.3 艾克森情緒穩定性測驗
2012-05-15 12:41:57
阿楨
大男孩成殺手 自戀式反擊【聯合報╱沈政男/醫師2012.01.10

殺害二位女同學的留日張姓青年,從臉書照片看來只是個青澀的大男孩,為何變成猙獰殺手?
這類感情暴力,是一種典型的「自戀式反擊」。自戀型人格者,自尊極為脆弱,容易將他人的無心冒犯,無限上綱成對自己的侮辱;談感情時,極無安全感,隨時留意伴侶有無不忠,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就懷疑遭到背叛。
自戀者不一定自大狂妄,也可能反轉成羞澀內向,看起來溫和無害,這是感情暴力最難預防之處。這類人的共通點,就是占有慾強、善妒排他,追求異性時全心投入,追到後將對方鎖進兩人世界,唯他獨尊。
身處親密關係之中,人在潛意識裡往往退化成幼兒,渴求伴侶像母親一樣對待自己。多數人很快認清,伴侶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永遠滿足自己,但自戀者因為性格缺陷,像餓鬼一樣需索心理養分,貪得無厭,讓人疲於應付。
伴侶或追求者若有自戀傾向,處理分手問題或拒絕追求時尤須謹慎。當這類人覺得自己被疏遠、遺棄或背叛時,心如刀割,往往激起自戀式憤怒,做出喪失理智的復仇舉動。

張嫌割頸亡 日警輕心釀禍 恐重創形象 2012-01-10 中時

 犯下兩名留日女學生命案的張志揚昨日被日警依「任意同行」帶回附近派出所時,持腳部預藏刀子割頸身亡。此舉恐將重創日警在國際警察的模範形象。
 據指出,日警一般都是確認身分之後,經對方同意把對象帶回派出所調查,再出示逮捕令。所以日警昨獲報在名古屋市一棟大樓找到張志揚、確認身分後,未出示逮捕狀,是在張同意下,以「任意同行」方式將張帶到最近的派出所進行調查。日警雖曾對張搜身,但未察覺腳部藏刀而釀禍。
 台警研判,可能是日警認為張態度配合,導致降低戒心,才會釀成嫌犯自殺的案外案。
 國內法界人士指出,日本警察逮捕及使用戒具規定不像台灣嚴謹,現行犯或所犯三年以上及有逮捕令者,都會施以強制力或以繩索戒護。但有時會為了延長法定留置調查的七十二小時時效,會以任意同行方式帶回調查,而失之加強戒護,此次是否因此惹禍?仍待日本警方進一步調查。
 相關新聞
留日女生命案凶手 張志揚自刎亡
張父痛哭 今早赴日善後
張嫌割頸亡 日警輕心釀禍 恐重創形象
日媒質疑疏失 日警:程序無不當
張死不起訴 被害人家屬難求償
心痛林芷瀅 男友:我很煎熬 姑姑:自殺對林家傷害更大
林朱今守靈儀式 明告別式
2012-01-10 09:29:18
版主回應
看問題/台女命案檢討 社會、媒體、日警? 2012.01.11李鴻典

一起兇案、3條殞落的生命;朱、林2位無辜受害的留日女學生,加上可能是「加害者」的張姓男子,讓人悲嘆不已。此事件引發廣泛討論,但也因關係人全都不在人世,真相能否釐清,誰都不敢論斷,只是,這起震驚台日的案件,確實有很多值得省思、記取教訓的地方。
首先,朱、林2受害家屬最想問的,就是兇嫌的動機,犯案原由究竟為何?假如真是張男所為,以死就能泯罪?假如真是張男所犯,張家有沒有責任、台灣社會有沒有責任?
驚爆張男可能就是兇嫌後,毫無意外的,他的背景、學經歷,很快就被翻了出來。家屬、親友口中,他是個資優生、宅男、內性、木訥…也引發台灣只重視「智能教育」造成EQ差的質疑。另外,雖然有聲音認為,張男已是大人,作為必須自負,但,教養出一個只會唸書,不懂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家長真能完全免責?社會沒有責任,更不禁令人要問,假如真是張男所為,這樣的「個案」會不會成為「通例」?
再者,不幸消息傳回台灣後,媒體開始不斷追查、旁清側擊、東拼西湊,在日本有駐地記者的,掌握了領先優勢,沒有的,也趕緊派出特派飛到日本,為的就是不落人後,畢竟,媒體這一行「沒有獨家至少不要獨漏」。
在日警召開記者會說明時,多數媒體都不得其門而入,此時,報導案情之外,台媒開始檢討起日媒壟斷、日警封鎖消息。但,對於命案難道不該嚴謹以對?放任消息亂竄,有助釐清案情?
除了前往日本報導第一手消息外,台媒最擅長的,就是堵家屬、問親友。事發之初堵朱、林2家,等到嫌疑人張男曝光,開始轉移陣地,找上張男父親、其經營的鰻魚飯店…
連日的追逐,讓身為人父的導演吳念真不盡在臉書上PO文,「良心」呼籲媒體「求求你們,明天如果因為工作需要,能不能只拍他的背影?他知道的可能比你們還少,但他想瞭解的卻比你們多太多。至於他的痛,年輕的你們…可能一點都不懂。」吳念真的發文引發熱烈迴響,另一導演林正盛也忍不住在臉書上直批,「冷血的媒體,惡劣的報導」。
至於向來被視為行事較嚴謹的日本方面,當鎖定張男為重要關係人,發布通緝後,竟遲遲無法將他的「疑容照」傳給警署。甚至貼出的通緝令照也可以進行更換。可歎的是,當天抓到張男後,雖有8名偵查員在其旁邊,但竟因其非現行犯、配合盤查,因而未上手銬。
更因所謂「疏忽」,對張男的搜身未徹底,連1支長達10多公分的水果刀也搜不出?猶記得台灣曾發生過因對嫌犯未上手銬,導致員警遭殺害憾事。今天,重要關係人張男是拿水果刀自刎,要是那把刀刺的對象是日警呢?
有人說,養出張志揚這種低EQ的不定時炸彈是台灣社會之恥;記者圍堵受害者家屬是台灣媒體之恥;讓張嫌有機會自殺、對被害者家屬無法交代的日警是日本之恥…這些恥辱,不是誰最該負起責任,而是值得你我好好省思,套一句新聞節目的話「經驗必須記取,做個有記憶的人」,檢討,就從此刻開始。
相 關 新 聞
吳念真臉書:別再追問失去孩子的父親
8人護送沒搜到刀 日警坦承一連串疏失

兇嫌自殺 專家:家屬仍應有道義責任【台灣醒報2012.01.10

震驚台日社會的台灣女學生割喉案,終於在昨(9)日落幕,但兇嫌張志揚在押送過程中自殺身亡,也讓社會一片譁然。對於張志揚以死謝罪,曾任警官、經常出入監所輔導受刑人的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表示,張志揚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卻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雖然他已無法律責任,但家屬仍應付起道德上的責任,以各種方式向受害者家屬致意。
黃明鎮說,雖然面對喪子之痛的張爸爸很可憐,但是該負的責任還是要擔起來,畢竟兩個女孩原本正值青春年華,如今卻遭逢橫禍、客死異鄉,讓兩個家庭傷心難過。雖然他的兒子目前已無法律上的責任,但家屬對受害者的道德關懷一定要有。
黃明鎮也表示,如果家屬願意,更生團契願意探訪三個家庭,幫助他們走出哀痛。但黃明鎮直言,現在談兩造和解很難,雖然有些人能選擇原諒,但也有人一輩子走不出痛苦與悲情。
黃明鎮另外提到,這起事件突顯社會應該重視「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他提及自己輔導過好幾個殺人案例,都是類似的情形。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變成「啃老族」、「草莓族」,沒有抗壓性,愈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情緒失控,很令人憂心。
黃明鎮也強調,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並且從小給孩子磨練,讓他吃點苦頭,嚐嚐失敗的味道;此外,父母的身教、言教對孩子影響也很大,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彼此相愛,懂得愛人也比較能尊重別人,才不會因為得不到一個人,就把他毀掉。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黃明鎮進一步說,就是讓孩子活在真實世界中,而不是躲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在真實的世界多少受到人情冷暖的磨練,對於挫敗也就比較能淡然處之。
2012-01-11 10:35:37
阿楨
論日警與日媒的他山之石【聯合晚報社論2012.01.08(另參本館: 福島事件 媒體殺人)

兩位台灣留日女學生命喪宿舍雙屍命案,震驚國人。日本一向給人治安良好的印象,發生這血案,連日本媒體都感驚訝。我們誠摯希望,我駐日代表處能善盡職責,協助相關人士家屬,好好的料理後事,幫助受害者及其家人走完最後一程。
由於命案兩位女學生正值荳蔻年華,不免引起外界對案情產生諸多猜測。不過,若仔細觀察日本警方、甚至媒體在處理相關事項與新聞時,不難發現,日本社會的先進程度,確實有諸多面向值得台灣借鏡。
從媒體報導可知,日本警方對偵辦進度明顯堅守「不多說」的態度,對命案現場的維持原樣,亦謹守嚴正原則,不因此案牽涉到國外人士,而有太多順應他國人情例外的處理。這種態度,雖令兩位女學生家屬在依台灣習俗要到現場進行招魂等儀式時,多所不便,但是若依照刑事辦案的基本原則看,日本警方依法辦事的態度不能說不對。
此外,日本警方在第一時間即能迅速鎖定相關人士進行偵辦,但對媒體卻不多透露案情進度。因此,當台灣媒體一窩蜂報導某台灣男子涉案、該男子如何失蹤、又如何在某地落網等新聞時,日本警方都不願予以證實。而所謂「兇嫌落網」的報導,最後證實是烏龍一場。這林林總總的現象,若放在台灣,恐怕各電視台新聞部早就扮演「神探柯南」,論斷起案情了!反觀日本媒體,對報導表現相對節制,比起台灣媒體似乎平淡許多;但想想看:冷靜、克制、不煽情的媒體,對受害家屬的心情、對社會大眾的情緒,乃至對警方的偵辦,不是更好嗎?
尤其,台灣媒體一窩蜂強調誰是嫌犯、誰被鎖定,但萬一不是此人所為,誰能還其名譽?就這一點而言,日本警方的低調、日本媒體的克制,都更合乎文明先進國家該有的基本規範。
兩位受害女學生的命案真相,每個台灣民眾都該關切,畢竟誰無子女,在越來越重視國際化的年代,既然我們都鼓勵年輕人多到國外學習,對他們的人身安全當然也要更重視。我們誠懇盼望此案早日偵破,讓死者安息,讓旅日學生心安。
相關新聞
荒唐大笑話(楨:台媒吧) 日舉行記者會 警視廳拒台媒採訪
台女日斷魂 臉書成口水戰場
張志揚沒帶護照 可能負傷 日警憂自殺
日媒:張曾抱怨林女態度變冷
不管死活 張父盼快把兒子找到
鰻魚飯名店小開 宅男竟殺紅眼
2012-01-11 10:40:01
版主回應
臉書留言 朱立婕:又夢到被追殺…【聯合報2012.01.06

朱立婕赴日遊學前,曾在美國洛城留學五年,去年一月廿九日結束美國學業返台前,曾在臉書留言「又夢到被追殺@@好血腥喔」,沒想到一年後,恐怖夢境竟成真。
朱立婕和另一名被害女學生林芷瀅,去年九月廿九日在臉書上互加為朋友,友人說,兩人在日本念書,同是中部人,在異地相知相惜,卻同時遇害。
朱立婕父親是越南知名製鞋廠的高階主管,多數時間在越南。鄰居說,朱日前才回台和家人團聚,沒想到上月廿六日再赴日卻發生意外。昨天朱母接獲消息,就匆匆趕赴機場,臨行前只說「女兒出事了!」朱父則從工作地越南飛到日本會合。
朱立婕在臉書上貼滿她旅遊各地的照片,今年一月一日貼出她開心試穿和服的一百多張笑臉留影;臉書上最後一則貼文,是遇害前一天晚上八時零一分,與臉友分享Adam Levine的歌。
朱立婕在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後,曾留言「God Bless Japan」(上帝祝福日本)為日本災民祈福;去年她突然在美國留言「又夢到被追殺@@好血腥喔」,有人勸她趕快回台灣收驚,她僅輕鬆回應,未說明夢境。
相 關 新 聞
遇害女學生去年赴日 宿舍門禁外人難進
留日女學生亡 父懷疑熟人所為

戳破日本低犯罪率神話【聯合報╱蔡增家/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長2012.01.06

昨日傳出兩位台灣女留學生在東京住所慘遭割頸殺害,這個殘忍的兇殺案,不但打破了外界對於日本治安良好的刻板印象,也揭開了日本陷入失落廿年之後奇特社會現象的簾幕。
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戰後的日本之所以能夠維持低犯罪率,最重要是來自於社會的約束力,而並非法律的約束力。因為在社會約束力大於法律約束力的日本,犯過罪的人在社會上一向是很難立足的,同時這種意識形態也是可以株連九族的,連其家人都會遭到社會無情的排擠。
這從二○○四年一名台灣女大學生在日本河口湖被殺害時,日籍兇手的家人因為受不了鄰居的輿論壓力,而連夜搬家就可以明顯看出。
就是在這種社會的集體約束力下,讓日本人不敢、也不願意輕易地犯罪,同時也是在這種長期低犯罪率的現象下,讓日本警察逐漸失去應有的作戰能力。
但是戰後日本這種對犯罪的社會高度集體約束力,它卻是無法單獨存在的,而必須要建構在兩項基礎上,相互加乘才能產生效果。
首先是經濟的持續高度成長。日本過去在經濟快速成長期,以終生僱用制度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低失業率,但是在一九九○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員工派遣制度逐漸取代了終生僱用制度。
在派遣制度下的員工,其不但無法享有健康保險,也沒有退休的國民年金,成為被日本社會福利制度拋棄的一群,日本社會學家稱這些為數將近三百萬名的派遣員工為「下流社會」。「下流社會」對政府的高度不滿與憤世嫉俗,讓近年來日本出現許多光怪陸離,以及駭人聽聞的犯罪事件。
其次,是必須要在封閉的社會體系下。過去由於日本島國排外,以及優越感的心理作祟,再加上日本大學的獨特學期及文憑制度,因此到日本留學的外國學生人數並不多。
但是在二千年之後,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日本許多私立大學逐漸招不到學生,而面臨即將倒閉的命運。
日本政府為了要搶救這些後段大學,便推出一千萬名留學生計畫,鼓勵各個地方大學招收海外的留學生。
而這些大量招收進來的留學生素質不一,同時還有許多是以留學名義來掩護非法打工,這些為數眾多的外國留學生,也讓日本近年外國人犯罪的比例快速飆升,同時也出現許多新型的犯罪手法。
而就在經濟衰退逐漸瓦解日本社會集體的約束力,以及大量外國留學生逐步衝破日本社會的高牆下,日本的警察制度似乎還沉醉在過去低犯罪率的舊夢當中。
最近在日本竟然出現一位頭號通緝犯要到警察局自首,日本警方不但沒有認出,反而還置之不理,讓他連跑了三家警局,才順利自首的奇特現象,這讓日本警察的辦案能力受到很大的質疑。
當揭開已經陷入失落廿年的日本,我們發現,日本社會早已經出現巨大的改變,但是日本政府似乎還是沒變。
2012-01-11 10:42:50
阿楨
單親媽帶大的男孩 成就較差 2013-05-29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孩子,女孩沒有太大的問題,男孩卻比較難有成就。而且這些男性將來也比較容易離婚,製造再一代的單親家庭。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奧圖(David H. Autor)與研究生魏斯曼(Melanie Wasserman)共同發表了這份報告。不過奧圖強調,他希望這個研究結果不要害女性為了孩子繼續忍受不幸的婚姻。奧圖說,他有點學術成就,都要感謝他的單親媽媽─她當初下定決心離開酗酒又嗜賭的先生。
 一九七○年代,美國的單親家庭占十八%,如今達到卅七%。這些單親家庭,絕大部份都是母代父職,離婚通常是因為先生不爭氣。既然父親不爭氣,兒子往往也不爭氣。報告說,一代又一代的惡性循環就此產生。
 美國的整體變化也印證了這個現象。男性的平均收入仍然比女性高,但是差距逐年縮小。而且女性比較上進,收入也逐年提高。女性上大學的比率屢創新高,男性則沒有什麼變化。卅五歲以上者,女性唸過大學的比男性多十七%;而從大學畢業的女性比男性多廿三%。換句話說,半途而廢的男比女多。

壞牌也能打滿貫2013.06.13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時報最近報導一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男孩比較難有成就,以後也較易離婚,製造下一代的單親家庭。這個新聞令許多單親媽媽恐慌,一位朋友流著淚說:「我沒想到當年的錯誤選擇,害了我孩子一生」。
  這份資料是用統計方式比較一九七○—二○一○年間,美國人口普查中,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在種族、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狀態上的情形,它描述的是鐘型曲線上,大部分人的情形,不是每個人皆如此(楨:廢話,此乃統計常識!)。
2013-06-13 10:50:55
版主回應
  一般來說,這些母親會選擇離婚多半是先生酗酒、嗜賭、吸毒或家暴,就像作者自己說的,他的母親就是因為他的父親既酗酒又嗜賭才離婚。但是從犯罪的研究上知道,這些不好的行為有基因上的關係:同卵雙胞胎一出生就被不同家庭收養,長大後,他們的行為跟生父較相似,跟養父較不相似。
  研究發現有一個暴力基因在X染色體p11的地方,它跟製造MOA-A(單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A)有關。研究者用基因剔除方式製造出缺少這個基因的老鼠,把牠們關在一個籠子裡時,牠們會互相咬到沒有皮、沒有毛,慘不忍睹,但把MOA-A注射回牠們身體,廿分鐘後,牠們就安靜的蹲在成對角線的角落了(老鼠沒有學過幾何,但是牠們知道對角線的距離最長)。
  動物大部分的行為有基因上的關係,人類也不例外。但對人來說,它不是基因決定論,它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這個暴力基因只占暴力行為的百分之廿九,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一是後天環境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結果。孩子從小看著他的父母用拳頭解決事情,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碰到問題,拳頭就先伸出去了。有研究發現,三歲以前,每個月被打過一次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比沒被打過的高兩倍。
  同時,美國女性不論種族,她們的社經地位一直都比男性低,即使念到博士這種高學歷,仍然如此,只是差距沒有像中輟生那麼大而已。經濟資源少,單親母親在維持生計上來說,就比單親父親辛苦,她們平均陪伴孩子的時間比男生少一個小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說單親母親的兒子因為缺少同性的角色模範,所以較不成材,其實,如果這個父親是吸毒、酗酒、打人的話,這種角色模範不要也罷。典範不一定非來自父親不可,任何年長、品性端正的人皆可替代。猶太教中就有「兄長」(Big Brother)的制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兄姐陪伴他長大,有時更可談心。
  當然,孩子更可從書中尋找典範,歷史上有許多單親的孩子都成了大材,例如諸葛亮、歐陽修等等,不勝枚舉。
  回應
  男女和諧 不是男女平權 不要被薪水的數字迷惑了 洪蘭阿姨 現在對女人的關愛都比男人多很多 這沒辦法量化的 女人沒錢不會餓死 男人沒錢 我建議趕快去死!
  應該是 “MAO-A” 的誤排。
  古代單親母親多是會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另有男性長輩照顧,和美國的小家庭社會不同。諸葛亮和歐陽修雖然早年喪父,但諸葛亮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歐陽修投靠叔父歐陽曄。打個插。這個研究倒可以應用在紅樓夢裡的薛姨媽家。薛姨媽丈夫早亡,家中好像也沒有甚麼男性長輩。養成的女兒是才貌兼備,賈府上下誇讚的薛寶釵。但兒子薛蟠卻是個大字不識,游手好閑仗勢欺人的惡霸。再打個插。中國歷代皇帝除了開國的,其後代大多是窩囊廢。這和皇子大多數由母親和太監養成不知有沒有甚麼關係﹖
  壞牌也能打滿貫?是較難,人格都不完整哪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06252
忝為台大校友的館長最近很堵卵,不論看到跟著洪蘭教訓台大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或幫台大說話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
這些人都無知於:
1.依曾志朗/洪蘭夫婦的教改/快樂學習主張,台大學生不樂上的課,當然可以不鳥教授,而自行吃睡玩。
2.故她倆的以下批評是自作自受:
曾志朗的兒子 認為雞有6隻腳 2009.11.07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2009-11-10
洪蘭批醫學生/不上課 「共筆」取巧過關 2009/11/16
台大校慶頒獎 台下學生吃睡玩2009/11/16
3.不只,如果洪蘭質疑皮紋測大腦是偽科學,那麼洪蘭的快樂學習腦神經學也是門偽科學!
  相關新聞
皮紋測大腦?被洪蘭質疑偽科學【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2009.10.26
洪蘭:快樂學習 加速腦神經連結 >商業周刊 曠文琪
學生尸位素餐? 老師也要檢討
評委》洪蘭不應隨便放話
學生》以偏概全 太誇張
短評》大學都嘛這樣?

詳參本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真的《家庭會傷人》《該隱的封印》 《攻擊的秘密》收養棄養
2013-06-13 10:52:25
阿楨
不要啦!杰哥 成了流行語【聯合晚報2013.07.13

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年前製作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宣導短片,手法顛覆政府宣導片刻板印象,被網友上傳網路,在Youtube的總點閱率驚人,片中的性侵主角「杰哥」及劇中台詞「不要啦!杰哥」,意外成了流行用語。國家教育研究院指出,能讓學生看完後還在網路上繼續討論,是很成功的政府宣教影片;且影片腳本經過專家學者審核通過,內容沒有問題。
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秘郭工賓指出,這其實是教育資料館99年拍攝的宣導性別平等影片,除了15分鐘的影片外,還有25分鐘的講解及教師手冊,免費提供給國高中教學使用。之前就掛在教研院的網站上,但沒想到三年後影片會在網友上傳後引起廣大迴響,是當時製作影片時始料未及。
他強調,網路世界本來就很難預料,但能讓國高中生課後還能繼續討論,不管內容是正面或戲謔,至少已經成功地讓學生注意到性侵防治議題。

當政府宣傳被KUSO 2013-7-14中時短評

 由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所製作的宣導影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近來在網路瘋傳;青少年惡評如潮,卻愈罵愈紅,點閱數衝到八十萬,少見政府文宣有這樣的傳播力,但能不能達到宣傳的目標,就是另一回事了。
 該片爆紅並非因為內容寫實感人,而是網友集體惡搞的結果。你只要在谷歌打上片名,就會發現該片被列為新奇好笑影片,網友更剪接加工出跳針版、精簡版,片中演性侵者的「杰哥」意外爆紅,「不要啦!杰哥」成為問候語;結果是,性侵者「杰哥」成為反面英雄,相反的,片中不幸遭性侵的「阿瑋」,反而備受嘲笑,如此一來,原來設定的教育意義全失。
 確實,性侵本來就是高度敏感議題,而長期以來大家對性侵議題的關注,又都集中在異性之間、尤其是男對女的性侵行為,相對的,同性間、特別是男性之間的性侵行為,則極為隱諱,受害者往往不敢聲張,以免二度受害。教育部此次籌拍宣導影片,就是想改變這種現象,用心良苦,但一遭網友「反宣傳」,結果可說是適得其反。
 這一次的宣導短片失敗了(楨:?),被性侵的男性其實更被歧視(楨:此即鄉民正義!)。這是網路時代的政府宣傳所要面對的問題,任何宣傳都會面臨網友的「反宣導」,政府不再能掌握片面的宣導權威。
2013-07-14 11:25:08
版主回應
18歲以下男遭性侵 去年逾千人【聯合晚報2013.07.13

「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宣導片,因國高中生嘲諷、取笑逆向暴紅。不過根據內政部統計,近年來男性被性侵的比率確實逐年升高,其中18歲以下遭性侵的男性人數,更於去年(101年)年突破千人,總共7608位18歲以下的性侵被害人中,男性有1063位,佔比率近14%;但民國94年時,18歲以下性侵受害者男性比率僅占4.6% 。
根據統計,去年一整年1萬2066名性侵受害人中,有1335人是男性,受害年齡層最多的,就是12歲以上18歲以下,達831人,其次是6歲以上12歲以下,有205人。雖然受害男性以青少年、兒童為多,但18歲以上到24歲以下的成年性侵受害人中,也有87人為男性;連65歲以上中老年男性,每年也有一、兩人遭性侵。
內政部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性侵案件通報數從94年的一年內4900件,一路攀升到101年的12066件,其中18歲以下性侵受害者人數,由94年的2786人,增加到101年的7608人;而18歲以下男性性侵受害者人數,也由94年的127人,暴加為101年的1063人。
性侵受害數字從94年到101年暴增近1倍半,18歲以下受害數字增加更多,內政部家防會執秘李美珍表示,不能直接推斷是每年的性侵案發生數變多,也有可能是在通報系統逐步健全下,黑數變少。
青少年被性侵數字和比率都明顯攀升,但內政部認為需要小心解釋,不能直接視同於像教育部影片裡的男男性侵案例。官員說,18歲以下的性侵案件中,有不少是兩小無猜或是曾有感情關係的情侶,但只要雙方有人未成年,就會被視作是性侵受害人。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則指出,外界關注的18歲以下真正緣於性別或是角色權力不對等的性侵,加害人與被害人間可能是師生、鄰居或是陌生人,這樣的案例數確實也逐步成長,一年約有500、600例。
內政部家防會執秘李美珍說,目前家防會僅針對加害人或被害人進行性別統計,在性別多元化潮流下,未來會考慮加計受害者和加害者性別關係的統計數據,讓外界更能掌握,也讓事前防範及關懷輔導等政策更到位。
2013-07-14 12:12:39
阿楨
演化論:邏輯邪9/66

演化論與創造論同是信仰
都無法以科學證實或否證
純屬上帝創造論的邏輯邪

演化論以下的五路證據
使演化論成為科學典範
一、現代遺傳學的基因突變證據。
二、現代地理學的大陸漂移證據。
三、化石的證據:始祖鳥銜接了爬蟲與鳥類之演化史。
四、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的證據:階級愈低則彼此的形性愈接近。
五、發生學的證據:各類之間比如人豬雞的胚胎有其演化的類似性。
以演化論來解釋宇宙人生也很有說服力:
比如宇宙的演化
人為何會生病老化
還有…………………

還有以演化生物學來解釋
男女有別是有其先天的生化基礎
而不是後天父權社會偏見的社會生物學

演化生物學家眼中的性別科學
怎變女權主義者的社會生物邪

這得怪達爾文對自己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理論欠以下反省地批判:
一、雖不同意上帝(God)創造論,但又脫不了自然神論包袱,而變形為造物者(Creator)演化論。
二、不了解演化論與牛頓力學有很大的區別,牛頓力學已完成了天體和物體運動的數學化,演化論只是一套演化原則,因此牛頓力學已遭否證而演化論仍巧妙地在運作。
三、造物者旣然主張優勝劣敗,這導致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演化論的誤用,其餘毒甚至禍及殖民帝國主義、惡質資本主義和種族優越論。
以致於後來者對任何用演化論(如基因改造食物基因醫學)都很排斥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652601
2014-04-30 08:26:00
阿楨
鄧文迪與于美人

  名人家庭分合的腥聞如此多,為何單挑鄧文迪與于美人?
  鄧于皆強勢美人之故吧!
  我還「男遭家暴」呢,該破除「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都來自「雄性暴力」之迷思了,性別差異加上雙方家庭、加劇了彼此傷害!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28249
2014-05-17 08:23:32
圖博館
父性
作者:(意)魯格·肇嘉 2015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內容簡介

人類父親的原型是史前階段帶有攻擊性的雄性動物。成熟的父親是兼有沖動與理性、剛烈與溫和兩種性格特質的復雜形象,這一形象在希臘的古典和神話時代發展到了完美的高峰。隨后的人類歷史經過了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和現代民主文明時期,父親的雄性沖動性格和承擔家庭責任的特權不斷受到殘忍的打擊和削弱。
全世界有無數的孩子是在沒有「父親」的生活中長大的。本書探究了其中的原委,並分析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及心理問題所造成的影響。
《父性》一書通過采用從古典時代到當今時代的父親意象,作者魯格·肇嘉博士從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父性的起源與進化過程。他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穿越歷史而變遷的社會構建。作者研究了由此而導致的結果,思索了今天的「父親」身份正面臨的危機。

目錄

第一部分: 史前史階段
第一章 哺乳動物:父性的退卻
第二章 大類人猿的性活動
第三章 父親的史前地平線
第四章 父性的革命
第五章 露茜長大了

第二部分:神話與古典時期
第六章 父權制與母權制
第七章 父親的歷史地平線
第八章 父親的神話起源
第九章 赫克托爾
第十章 尤利西斯
第十一章 父親作為唯一始祖的神話
第十二章 埃涅阿斯

第三部分:走向現代與頹廢
第十三章 從羅馬時代的父親到兒子,再到法國大革命
第十四章 從法國大革命到工業革命
第十五章 戰爭的覺醒
第十六章 公共父親的顛覆
第十七章 喬德一家的旅程

第四部分:今天的父親
第十八章 父性的枯竭
第十九章 父性的退卻:逃往過去
第二十章 父性的退卻:逃往未來
第二十一章 舉高的消失
第二十二章 作為養家糊口者的父親
第二十三章 尋找父親

第五部分:最后的反思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反思

另詳參【圖博館】:《人類本性原論》 《性演化達爾文》 男女大不同 《搞懂男人》 《男人麥ㄍ一ㄥ啊》 《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 什麼《母性》特質《該隱的封印》 《攻擊的秘密》
2015-08-25 09:30:00
圖博館
冷暴力
Le harcèlement moral
作者: 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 商周出版 2015

內容簡介

  所謂的「冷暴力」是指長期以隱而不顯的精神虐待或惡意操弄,貶損打擊他人、奪取自尊,使其身心受創的行為,可能發生在感情、婚姻、家庭、職場、社交關係中。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醫師,在這本國際暢銷的開創性著作中,把精神虐待具有毀滅性的「隱藏」現象公諸於世。
  她主張精神虐待雖不像身體虐待那般明顯,其暴力程度卻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更為普遍。加害者藉著打擊他人,掩飾自身弱點,提高自我優越感,以滿足想獲得肯定與讚賞的渴望。要防治他人冷暴力的攻擊,往往很困難,因為不同於肢體暴力,它幾乎是無形的,不容易證明,加上周遭環境對這種暗中為害、既危險又邪惡的暴力行為,往往默不作聲,讓受害者的處境更加孤立無援,雪上加霜。作者便說,冷暴力是一種罪行,它是「對靈魂的實質謀殺。」
  在《冷暴力》一書中,作者描述她接觸到的眾多真實案例,再加上通俗的例證,自好萊塢電影到愛因斯坦的私生活,還有奧維德、卡夫卡和佛洛伊德等人的作品,讓世人了解精神虐待的真實面貌,以及它是如何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整個社會。
  本書深入分析施虐者與受害者的心理,以及這種人與人之間病態的互動形式。作者將精神虐待的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從引誘與洗腦開始,在公開施暴時到達最高點,受害者一步一步被掃進毀滅的旋渦中。
  更重要的是,本書就如何突破虐行的邪惡掌控,提供實用的建議。受害者能從書中獲得希望與勇氣,相信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知道要如何有效求助並對抗。而周遭環境也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不再袖手旁觀,成功阻遏精神暴力的恣意蔓延。
  本書呼籲世人,先承認並了解精神虐待,然後才能戰勝它。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專業著作,深入淺出,是醫療專業人員以及受害者,也是關心此一課題的社會大眾,必讀的經典。
2015-09-05 09:40:37
圖博館
目錄

導言
第一部 精神虐待解析
第一章 發生在私人生活的精神虐待
夫妻間的精神虐待
家庭裡的精神虐待

第二章 發生在職場的精神虐待
何謂虐待?
誰是施虐的目標?
誰虐待誰?
受害者如何失去抗拒能力?
虐待行為如何開始?
坐視虐行的組織
鼓勵虐待作法的組織

第二部 虐待的關係與當事者
第三章 精神虐待的誘惑期

第四章 精神虐待關係中的溝通
虐待關係
拒絕直接溝通
言語扭曲
謊言
利用諷刺、嘲笑、輕蔑
利用矛盾
否定人格
分化與征服
運用力量

第五章 精神虐待的其他階段
恨意表面化
虐行開始起作用
受害者被逼到牆角

第六章 施虐者
虐待自戀行為
自戀性格
由自戀轉向虐待
自大狂
吸血鬼習性
不負責任
偏執

第七章 受害者
受害者代為受過
受害者是被虐待狂?
受害者良心不安
受害者的力量
受害者的天真

第三部 虐待的後果與責任
第八章 「失去行動力」階段的後果
退縮
混亂
懷疑
壓力
孤立

第九章 長期後果
震驚
代償不良
分手
進展

第十章 對夫妻與家庭的實用建議
調整應對方式
行動
心理對抗
法律介入

第十一章 對職場的實用建議
調整應對方式
在組織內求助
心理對抗
行動
法律介入
採取預防措施

第十二章 心理上主動應對
治療過程
精神療法選項
2015-09-05 09:41:11
圖博館
暴力是一種軟弱行為?2016-10-09

一說起暴力,我們很容易想到很血腥的場面。最近有本新書,叫《暴力:一種微觀社會學理論》,作者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這本書從微觀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了暴力的機制,讓我們對暴力有了新的理解。
  書裡說了個二戰之後的調查研究,在接受調查的士兵裡面,朝敵人開槍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沒開槍。有一位隨軍的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不開槍,不是因為怕受傷,而是怕傷害別人。這個聽起來很矛盾的現象,現實中也有。比如說,很多街頭鬥毆,或者騷亂,最終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而且大部分參與的人都不敢動手,實施暴力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從很多暴力的照片和錄像裡也能發現,大部分參與暴力的人,臉上都是那種很恐懼的表情。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常規的理解,人在暴力中的情緒應該是憤怒的,但實際上,人只是在暴力之前憤怒,而且很多憤怒都是能控制的,比如兩個要打架的人,一般都是先拉開架勢,保持一定的距離,虛張聲勢,而不是立刻就動手。所以這本書裡說,憤怒中的情緒,是一種衝突性緊張。人緊張害怕,是因為發生衝突這件事讓人緊張,而不是因為害怕自己會受傷。
  這本書裡還說了個現象:當人對著人瞄准開槍的時候,一般都打不准,子彈會偏很遠,有時候甚至會打到自己人。有調查顯示,士兵和警察打靶的命中率,比直接開槍打人的時候高很多。也就是說,和敵人的距離越遠,就越容易開火,所以砲兵部隊要比帶著小型武器的步兵殺傷力更強。
  為什麼越近越不容易命中目標呢?書裡說,因為你看到對方,對方也看到了你,這一點製造了最大的緊張感。這就是為什麼狙擊手可以百發百中,因為他用的是望遠鏡瞄準器,就算看到目標的臉也沒關係,因為目標並不會看到他。也就是說,雙方不會互相看到是關鍵。所以,那些黑手黨的殺手,一般都喜歡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然後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並且大多是從背後出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避免發生正面衝突。過去的劊子手要戴面罩,蒙面的人會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暴力行為,也是這個原因。
2016-10-17 12:29:50
圖博館
書裡還說了一下生理上的原因。面對面的衝突,能激發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人緊張,心跳加速。心跳到了每分鐘140次以上,舉槍瞄準的協調性就會下降;到了每分鐘170次以上,我們的感知會一片模糊;如果到了每分鐘200次以上,一個人基本上就動不了了。尤其是衝突發生的時候,一般還伴隨著其他的行為,像爭吵、奔跑這些行為,會讓人興奮。這些興奮和緊張混合到一起,衝突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就算衝突真的發生了,因為人這時候控制力是很差的,打也打不准,傷害也不會太大。
  既然這樣,為什麼暴力能成功造成傷害呢?書裡說,關鍵在於出現了不對稱的衝突性緊張。什麼意思呢?暴力發生的時候,如果一方能讓對方進入高度緊張狀態,而自己不那麼緊張,能很好地控制身體,就能佔上風。所以,與其說暴力是身體上的,不如說是情緒上的。如果一個人能很好地支配情緒,就能支配身體。這就是為什麼現實中很多打鬥都很骯髒,佔上風的一方,會對毫無還手之力的一方大打出手。在極端情況下,尤其是發生戰爭的時候,一方心跳超過200次毫無還手之力,一方把心跳維持在140次以下,就會造成一次大勝,甚至是一次屠殺。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主要觀點,供你參考。
2016-10-17 12:30:34
圖博館
優雅不再!天鵝暴力折磨小鴨子併吞食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7.6.1報導,英國男子格雷格•沃倫(Greig Warren)近日拍到這樣的場景:一隻天鵝優雅形像不復存在,嘴銜一只弱小鴨子並將其不斷搖晃、扔擲、再銜起,堪稱殘忍。反复折磨幾次後,天鵝最終吞食了小鴨子。
  格雷格是在划船遊湖時拍下這殘忍一幕的。在視頻開始時,小鴨子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可以想像它就是被天鵝折磨致死的。不知是未察覺小鴨子的死亡還是對折磨遊戲上了癮,天鵝在小鴨子死後仍未停止對其施虐,所以才有了被拍到的這一幕。
  天鵝對小鴨子的施暴行為可以說是有條有理,熟練至極!它先是把小鴨子銜在嘴里大力左右搖擺,然後擲入水中,又立馬伸頭入水找到它,再銜起,再搖晃,周而復始,樂此不疲。不得不說這有點類似變態殺人狂的行徑,嗜虐成性,並從中尋找快感。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反感,格雷格上傳的視頻中並沒有天鵝吞食小鴨子的畫面,但是它確實這麼做了。對於這只天鵝的所作所為,網友們都驚呆了,紛紛表示對小鴨子的同情,本同屬鴨科,相煎何太急。還有網友表示竟不知道天鵝是食肉動物,它優雅的外表實在是太具欺騙性了。
  事實上,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官網顯示,天鵝以食水生植物為主,修長脖頸讓它們得以夠到河床上的植物。同時,附在水草上的軟體動物也是它們的囊中之物,比如說小魚和青蛙。所以視頻上吃鴨的天鵝實屬口味獨特(?)。
2017-06-06 10:34:46
阿楨
他奔走三國性侵殺害11女 主因全是「妻子出軌」 2019-03-11 聯合新聞網

近日發生一起連續殺人案,45歲的烏茲別克男因深信妻子對婚姻不忠,他心生怨念的奔走三個國家,總共殺害了11名婦女並性侵她們。據瞭解,他從童年時期就對女性有一種不信任感,甚至可以說是厭惡女性,因此,他在晚期情緒失控時,犯下種種兇殘罪行。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烏茲別克有名45歲男子巴克提爾(Bakhtiyor Matyakubov),多年前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公園內,姦殺了想搭便車的36歲女子尤裡雅(Yulia Antipova);在2015年初,巴克提爾在俄羅斯另一處公園殺害了40歲艾米拉(Elmira Gusenko)。
他犯下兩起性侵殺害後,隨即逃到烏克蘭,躲避法律的規究。但巴克提爾在烏克蘭短短10天內,又性侵了一名77歲的老婦人及兩名女子,他也在當地襲擊一名賣花女,所幸賣花女警覺性高,抓到時機逃離魔掌。
巴克提爾回到俄羅斯繼續犯罪,他在同年4月4日姦殺34歲的耶希勒(Natalia Yelkina),4天後他到情趣用品店購買商品,並持刀攻擊26歲女店員伯澤諾(Yulia Lebezhina),店員身受20多刀傷重不治,這一切全被監視器拍下來。
巴克提爾犯下多起案件後,烏克蘭警方在一間咖啡廳裡逮捕了他,他表示自己童年時就對女性充滿怨恨,他更向警方表示「如果你沒有拘捕我,我會繼續謀殺且不會停止」。據瞭解,巴克提爾是已婚的失業遊民,有個21歲兒子,他的殺人動機只因他相信「妻子出軌他多次」。
他被逮捕後,調查人員及專家對他進行超過35次的精神鑑定,其中包括分子遺傳學,生物學,心理學,性學和精神病學。根據檢查結果,巴克提爾有著情緒不穩定的人格障礙,像是脾氣暴躁,煩躁,報復和對女性的個人厭惡等症狀。
而巴克提爾在烏克蘭犯下3起殺人案,被判處終身監禁,目前俄羅斯檢方即將做出5起殺人案的審判,而他在烏茲別克也犯了3起姦殺罪行,三國政府會以現行法律對他進行重審。俄國警方表示,他們懷疑巴克提爾還犯下別的殺人案,將針對這部分繼續調查,還受害者公道。
2019-03-13 11:01:31
阿楨
一班47名學生有45人被打 真的只是“磕磕碰碰”? 2019-05-24 觀察者網

節目《法觀天下》在5月22日播出的內容裡,講述深圳某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原因是該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打同學,幾乎所有人都被他打過。學校表示已成立工作組,正在進行處理。涉事學生家長稱孩子只是溝通方式不同,是孩子們之間的“磕磕碰碰”,並拒絕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從小學一年級,該學生就已經有打人的行為,不論男女,在沒有任何衝突的情況下突然襲擊,無緣無故對同學吐口水更是常有的事。同學拿他沒有辦法,向老師舉報又只會落得更慘的下場,但更令人意外的是連老師也拿他完全沒有辦法。有家長表示,該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不定時想離座就離座,想搗亂就搗亂,而且還會跑到黑板前把老師正在寫的知識點擦光,老師也控制不了這位“充滿自由意志”的學生。
校長則向記者表示,目前學校也存在困惑,該學生處於9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義務接納每一位適齡的兒童就讀,校方正研究如何平衡個案學生與其他學生的權益問題,因為怕惡化問題,校方現階段未作出具體的處理方案,如孤立該個案學生。
對此,大部分網友認為無法理解學校的處理方式——
  回應
一個班45名學生的正當權益被一名學生侵害,老師、學校竟然束手無策,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制度就是這麼設計的,不管學校和老師的事。我之前就說過:家長不想管,老師不敢管,員警不能管。結局是大家一起買單。
太講道理也是一種隱患,大到國家,美國現在和中國講理嗎?小到校園,校園惡棍要打你會和你講道理嗎?沒有對等的制衡手段,往往是惡人得利,講理的倒楣。
那麼問題來了,另外那個他不敢動的牛人是誰
我告訴大家,這是教育系統故意為之,廟堂之上亦有呼應,就是要讓所謂政治正確束縛手腳,搞垮公立教育體系。私立學校這種學生早開掉了。現在教育體制不改要禍害中國人百年不止!
瞎扯。這事簡單的很,這打人學生的家長就是個大流氓,兒子當然就是個小流氓,普通人怎可能跟他們正常溝通?!我小時候就被學校一個小刺頭欺負得差點不敢上學,開始不敢告訴老媽,後來老媽知道後馬上殺到那個小刺頭家,當著刺頭的家長,把刺頭狠狠臭駡一通,然後指著他鼻頭告訴他:“你下次再敢欺負我的孩子,我先把你結結實實打一頓,再把你拖到派出所讓員警叔叔收拾你!”從此小刺頭見了我就繞路走,OVER!
2019-05-25 08:47:11
阿楨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2019-06-28 新浪科技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兔子的恐怖故事。女大學生在宿舍養了一隻蹦蹦跳跳、愛吃胡蘿蔔的可愛兔子。偶然一次,外賣裡的炸雞被兔子偷吃了,這給兔子打開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門。它從此只願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長得肥大彪悍。後來主人為了讓它變回原本純良的小兔子,每天只餵食蔬菜。結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絕食”死亡了。
  兔子為肉瘋狂的行徑令人琢磨不透。  即使是人類,恐怕也沒有如此強的迷戀。
  其實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動物也常常出現吃肉的傳聞。
  一種愛吃肉的體型碩大的北極兔
  在印度,一頭名叫拉爾的奶創造下一個月吃48只雞的駭人記錄。
  在人們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
  還有的和人生活較近的鹿,竟也養成了如出一轍的吃牛扒習慣。
  體型巨大兇狠,卻也歸為素食動物範疇的河馬,也不時被捕捉到啃食斑馬的兇殘畫面。
  馬似乎也和牛有著相似的喜好,它偶爾也對雞下狠口,戲稱“馬殺雞”。
  兔子吃炸雞、牛吃活雞、鹿吃兔子、松鼠吃鳥……素食動物食肉的行為一度被認為是動物的一種異食癖。相當於人類長時間對某些物質產生不尋常的食欲。比如有人吃泥土、紙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惡癖。但人們發現,即使是人工養殖且沒有明顯疾病的素食動物,也表現出了吃肉的習性。
  這些現象罕見,卻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實寫照。“素食動物”這個稱號只是人類賦予它們的一種區分方式。但它們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人們,它們並不嚴格呆在這個領域內。這個名稱沒有限制住它們的天性,“素食動物”該吃肉時還是會吃肉。
2019-06-30 14:34:37
阿楨
大熊貓吃竹子的萌態吸引無數粉絲。它99%的食物都來自於竹子,但它其實也不只是吃素的。呆萌熊貓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醜聞”。大熊貓其實是一種處於肉食動物向素食動物過度的雜食動物階段。在兩百萬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動物。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仍然保留著一些肉食動物的遺傳痕跡。它們雖然愛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卻並沒有消化竹子的能力,是它們消化道中幾十種大量相應的腸道微生物幫助分解植物,獲得50%蛋白質,39%碳水化合物和13%脂肪。這種能量比例與野生貓、狼都差不多。研究還發現,大熊貓仍然保留有200萬年前肉食動物祖先的一種特殊消化道,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困境也許是由改變為吃竹子習性造成的。
  但即使這些素食動物也能吃肉,卻不能像雜食或肉食動物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經過漫長的演化,素食動物代謝脂肪的能力已經維持在很弱的水準。要是它們長期吃肉,則會出現心血管問題。
  吃肉顯然比吃素的能量補充效率更高。
  大約1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原本靠吃穀物、果實等素食為生。而從那時起,他們逐漸開始吃肉。後來學會用火之後,經過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發了人類對肉類的追求。研究者認為,人類腦容量的擴增與開始吃肉密不可分。
  既然如此,一些曾經吃肉的動物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大概250萬年前,地球氣候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雨水減少,大部分雨林變成了樹木繁茂的草原。許多高品質植物大量減少,這就意味著素食動物的食物競爭越來越嚴峻。於是,一些植食性動物轉變食物來源,開始吃起肉來。兇猛強悍的物種當然能輕易捕獲獵物,智慧的人類也沒有輸,一部分動物再難吃到肉。為了維持生存,它們只好淪落至吃素的境地。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動物,本質上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而吃肉,也是它們一種正常的進食行為。所以再看到兔子、馬這些素食動物一反常態啃食肉食,不必太過驚訝。

你的良心為什麼會痛?——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2019-06-24 新浪科技

  作者Patricia Churchland在她的新書《良心:道德直覺的起源》(Conscience: The Origins of Moral Intuition)中提出“人若非具有社會性,就不會對凡事都有道德立場。”
  我們之所以有良心,與我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演化出的神經生物學能力有關。
2019-06-30 14:35:18
阿楨
演化生物學領域有一種理論(比如理論生物學家Bret Weinstein所拓展的理論),即道德爭論就其能力本身而言具有社會功能,它能凝聚不同的群體——無論他們爭論的內容或他們各自對道德“正確”的抽象認識為何。此外,我們的許多道德規範——如我們不應背叛朋友或拋棄子女——顯然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以便我們可以更好地在集體中生存下去。其他規範(如互惠的正確性)也頗為類似: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衝動——如果他人施予我們恩惠,假以時日,我們也當以回報。
  Churchland在書中略微提及了曾有研究觀察到其他靈長類(如黑猩猩)表現出類似有良心的行為,並列舉了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曾分析過的行為,比如為了共同目標而合作、分享食物、收養孤兒、悼念死者。Churchland認為這些例子指出了人類良心的演化起源。
  回應
神經生物學基礎?全文沒有提到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到底良心與哪個神經核團或神經回路相關聯?

殺手媽媽?近三分之一的動物母親會殺死寶寶! 2019-06-23 新浪科技

  女人的身體柔弱,但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天性的母愛,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也因此,母親在我們的心目中是特別偉大的存在,成為母親的女性會憑著母愛的本能,為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
  在動物界中,同樣也有很多感人的舐犢之情,但是,最近一項研究調查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哺乳動物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動物媽媽會殺死寶寶。
2019-06-30 14:39:42
阿楨
動物會殺死後代是一個真實的事實,只要雌性動物能評估出這樣做的明顯好處,她們就會殺死幼崽,因為雌性和雄性其實一樣具有競爭力,同樣需要為資源展開競爭。
  總結來說,導致雌性動物殺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自覺無力養活後代
  2、母親身份對雌性來說生存成本特別高
  3、雌性產下後代會與其他個體的資源形成激烈競爭
  當這些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動物媽媽們便準備好了要殺死孩子。
  雖然,動物殺嬰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十分冷血,但這一舉動顯然是出於一種原始的衝動,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後代爭取最好的未來,這是在動物王國中,為了世代統治而做出的一種選擇,雌性動物們為了爭取權力,也是能十分狠心的。
  而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中國歷史中,也曾有武則天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把自己的孩子趕盡殺絕這樣的例子。
  無論動物媽媽是為了鞏固群體地位,還是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殺嬰,似乎都是看起來很黑暗的一種進化特徵(楨:演化!),但其實只是完全遵從著“適者生存”的法則。
  為了更成功地保護和養育後代,動物母親除了會養育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選擇把附近其他同類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育。
  在自然界中,動物母親們總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選擇的壓力,如果一個鄰居的後代必須為了改善自己的命運而死去,那就順其自然吧。
  還好(楨:?),相比之下這個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很少發生,這既多虧了人類在生產力發展後滿足了生存基礎,不再需要為了搶奪資源產生這些極端行為,也是因為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道德的誕生和約束讓人們對弑嬰的做法非常譴責排斥。
  不過,面對自然時,我們不妨抱著更加客觀的態度,才能對自然現象,對動物行為有更全面的瞭解和認知。
  回應
因為生存法則,所以只能留下健康強壯的幼崽,弱小的難以生存的就棄之或食之了,以保存體力。
2019-06-30 14:40:20
阿楨
提醒女性勿夜間獨行被批“性別歧視”,英警方:刪帖並道歉 2019-11-28 觀察者網

英國警方“提醒”女性避免獨自出行的聲明,在英國引起巨大爭議。近日,諾丁漢警方發帖稱,女性不應冒險獨自出行,“尤其是在晚上”,並援引女子夜間出行受侵害的報導用以佐證。
有網友批評稱該聲明是“受害者有罪”論,涉嫌“性別歧視”,並提醒警方不要把思維“禁錮在上世紀80年代”。
諾丁漢警方已將該貼文刪除,並表示僅是“一次笨拙的嘗試”,但本意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
  回應
 員警好好的一句話都能被政治正確,哈哈,希望西方社會一直這麼下去
 咱們這邊也有這種事兒。上次在微博上,有個警方的官方帳號提醒說,女孩子不要穿著暴露在晚上單獨去危險的地方喝酒,比如夜店。因為警方在工作中發現這是強姦案的高發條件。在加了這麼多限定條件之後,那個員警帳號還是被女拳噴了,噴的內容和這條新聞上的差不多:我也是女的,但實在受不了女拳的邏輯。
 你們能用政治正確把員警罵回去,你能用政治正確把夜晚出沒的歹徒給噴走嗎
 不管哪國,不管用意是什麼,這話員警說就是不合適。
 冬天來了,你媽提醒你多穿點衣服!你不,你還是我媽嗎?你為什麼就不能把冬天變成夏天?
當你連續熬夜的時候,醫生提醒你,熬夜傷身甚至會猝死,你說,不,難道你們是吃乾飯的的?你們就不能發明一種藥讓我可以無限熬夜?當中國政府提醒你,你要去中東地區旅遊,因為哪裡危險的時候,你說不,你們不是厲害嗎?為什麼不把佔領中東,讓我們安全?你就是這樣,你不承認客觀事實,你只在乎主觀正確,你學的知識只教會了你如何上綱上線!
 白蓮花有膽子噴員警,但牠們有膽子噴凶徒麼?牠們就是一群欺軟怕硬的貨色。
2019-11-30 07:27:41
阿楨
被家暴的美妝博主:感謝警方! 2019-11-28 觀察者網

微博博主“宇芽YUYAMIKA”爆料自己被前男友陳某家暴的第4天,陳某被行政拘留20日,並處罰款。
宇芽坦言,自己總是懦弱原諒,卻不想這是對方的一貫伎倆——陳某的2個前妻都經歷過類似遭遇,“我十分後悔由於我的恐懼和猶豫,第一次報警時間過晚,一些證明暴力、傷害的重要證據已經滅失,導致施暴者沒有得到他本應得的更為嚴厲的懲罰。”
  回應
 為何要廣而告之呢?家暴原因呢?作為吃瓜群眾,我要求看戲看全套!
 家暴不應該問原因,家暴本來就是違法!難道你闖紅燈還要問闖紅燈的原因嗎?
 打女人的“男人”絕對是渣男!不過應該反思,你為什麼找渣男?難道真的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不要搞受害者有罪論
 喜歡渣男的女人絕對應該反思。找這樣一個離了兩次婚的男人,不應該慎重瞭解一下再深入交往嗎?
 會裝啊。總不能要求人人火眼金睛
 能一眼讓你看出來的還叫渣男?渣男都有偽裝的
 冷靜觀察即可,觀察他她對你、對家人、對同事朋友的方式,別因為一點好感、一點感動、一點期待就給對方帶光環,容易現原形的地方:對服務人員、別人犯錯的時候、她他自己有錯的時候、喝醉時、發怒時,久候時,什麼表現。人最怕的是自我催眠,自己騙自己。
2019-11-30 07:28:27
夜夜久春藥網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0:27:01
阿楨
科學解釋:為什麼線民戾氣越來越重? 2020-05-03 新浪科技

  作者:Lachel,原文:《人類的本性,逃不開黨同伐異》
  從3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5萬年前智人打敗尼安德特人,再到西元2020年,整個人類的進化史,一直都有一個主題:如何在強敵環伺的環境裡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壯大。
  所以,一切基因的進化和演變,都會不由自主地沿著一個方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那些不利於生存的特徵,都會慢慢地被淘汰掉。
  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對情緒的識別和記憶,新皮層負責複雜的理性思考。
  當我們面臨危機或威脅時,我們會感到熱血上湧、心跳加速、全身發冷,整個人立即進入高度的緊張和興奮狀態,這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它繞過新皮層,讓我們的機體進入“戰或逃”的狀態。  這是確保我們能生存下來的本能。原因很簡單:如果當你遇到危險,還要大腦慢吞吞地理解環境、下達指令的話,那這樣的個體早就死掉了。但這一功能到了現代複雜的環境刺激下,我們的杏仁核過於敏感,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讓我們受到情緒的驅動,做出種種衝動、不理性的行為。
  在原始時代,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難以生存的。要存活下來,並保證基因的繁衍,唯一的方式就是抱團,結成部落。因此,黨同伐異的特性,就會印刻在我們的基因裡面,一直保留到今天。
  所以,一個很遺憾的事情是:如今網路上,似乎已經很少有能夠理性交流的土壤了。任何一個稍稍有點爭議的話題,一定會開始有人扣帽子……新皮層中最重要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負責調控注意力、作出計畫、理性思考的部位,一直要等到25歲左右才發育完全。人經歷的事情越多,需要面對的複雜問題越多,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和應對的情境越多,前額葉皮層就會越發達。
  尤其近幾年,黨同伐異現象愈演愈烈。
  一方面,網路的普及,使得許多人都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資訊。那麼,也就更容易構建出一種“想像的共同體”。
  另一方面,近幾年全球經濟的形勢,使得許多人都積攢了不少情緒。拿美國來說,在共和黨的語境裡,失業率攀升,治安下降,大家沒錢?都是民主黨那幫廢物搞的!同樣,為什麼特朗普要拿中國甩鍋了。
  瞭解歷史的朋友會知道,希特勒是如何蠱惑人心的!
2020-05-04 07:42:54
阿楨
狡猾精子“毒害”競爭者,使得其他精子死亡 2021/03/05 新浪科技

  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MPIMG)研究了小鼠精子細胞,攜帶t-單體型DNA序列的精子比沒有該DNA序列的競爭精子遊得更直,並且平均遊動速度更快。
  t -單倍型精子(藍色痕跡)可以毒害同伴,使這些競爭對手(綠色痕跡)癱瘓,迫使他們繞著圈遊動,直到死亡。t -單倍型精子(藍色痕跡)可以毒害同伴,使這些競爭對手(綠色痕跡)癱瘓,迫使他們繞著圈遊動,直到死亡。
  精子細胞是無情的競爭對手,基因差異可以使個體精子在生命競賽中具有優勢,從而促進特定基因變異傳遞給後代。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3-05/doc-ikftssaq1429529.shtml
2021-03-06 09:26:27
阿楨
真的存在“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之分嗎? 2022-01-24 新浪科技

  胚胎要想發育成男性,就需要男性Y染色體中的一小段DNA片段、又稱SRY基因。該基因會抑制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同時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成。
  男性的杏仁核大一些,調節對女性費洛蒙的反應等行為。女性“藍斑核”體積更大,調節壓力相關行為及性喚起。這為何男性更容易做出產生致命後果的冒險行為;女性為何更容易產生與壓力及焦慮相關的障礙症。男性進化出更強的攻擊性,可以增加獲得配偶的幾率。
  男性大腦的體積一般比女性大10%,並且更重一些。男女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例如,情緒處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攻擊策略。然而,這些差異往往被錯誤地解讀為“一種性別優於另一種性別”,進一步加深已有的性別偏見。
  1 不同性別的空間認知能力,男性的空間認知能力更強,並經常以此支援“男性更擅長開車”的論斷。
  2 性別與數學能力
  3 性別與情緒,男性的情緒敏感度不如女性。
  回應
男女行為模式和腦生理結構、功能的差別,是幾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為適應生存環境而進化的結果。

華盛頓大學推出“包容性語言指南”,“man”被列入歧視詞彙…2022-01-24

美國華盛頓大學近日發佈了一份“包容性語言指南”, “祖父(grandfather)”“家政(housekeeping)”“少數民族(minority)”“人(man)”等眾多詞彙被列為“問題詞彙(Problem Words)”,因為它們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和“恐同”等意涵。
  回應
國內也有人在喊應該把公眾號改名母眾號
那我可就不服了,憑啥只有航母沒有航公呢?
2022-01-25 09:22:19
阿楨
人類在接下來1萬年間會發生哪些變化? 2022-03-31 新浪科技

  一些科學家認為,文明的崛起意味著自然選擇的終結。
  但進化(楨:演化!)並沒有停下腳步,只不過驅動力不再是“適者生存”,而是“適者生育”,因此“性選擇”比“自然選擇”更重要。城市為疾病提供了易於傳播的環境,我們的大腦體積也變小了。
  人類的壽命會越來越長,進化出抗衰老或抗癌基因就毫無意義了。
  過去200萬年來,隨著我們對蠻力的依賴減少、對工具和武器的依賴增加,骨骼的質地變得越來越輕。現代工作則更多是腦力勞動、而非體力勞動。
  早期以植物為食長有巨大的臼齒和下頜骨,用於磨碎富含纖維的植物。但食肉烹飪之後,下顎和牙齒都開始縮小,智齒未來也可能會消失。
  過去600萬年來,在工具使用、複雜社會體系和語言的驅動下,大腦體積三倍自然選擇的大腦。1萬至2萬年前達到了最大值,之後,大腦就一直在縮小。也許是因為,農耕文明,身體攝取的脂肪和蛋白質大大減少,大腦的耗能相當驚人,可占全身的20%。也許狩獵採集比農耕更費腦力一些。也可能是因為,大型社會中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所以耗費的腦力更少。
  大腦體積其實並不能決定一切。大象和逆戟鯨的大腦都比人類大,愛因斯坦的大腦則小於人均,尼安德特人倒是與我們差不多,但主要用在了視覺和身體控制上,語言和工具並不多。被人類馴化之後,羊的大腦品質減少了24%,牛減少了26%,狗減少了30%。
  以狩獵採集社會,人類需要富有攻擊性,如今,我們要買肉就去菜市場,有糾紛就去警察局或法院。但越來越多的人正飽受孤獨、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的困擾。在這些精神問題從人類基因庫中剔除的同時,我們或許也會失去這些極富才華和創造力的領導者、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
  回應
在病毒面前越來越脆弱

為什麼我們會有不同的血型? 2022-03-30 新浪科技

  所以有不同血型,原因在於瘧疾,O型比其他血型低66%。不同血型可能存在著疾病聯繫,例如,O型更容易患霍亂、鼠疫、結核病和腮腺炎,AB型更容易感染天花、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儘管Rh陰性會導致新生兒溶血症,在過去的進化中存在過某種優勢,使這種基因突變能夠保存下來,但現在優勢消失了。
2022-04-01 10:15:43
阿楨
為什麼說髒話能讓你覺得自己更強大? 2022-04-27 新浪科技

  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說髒話,但大多數人都無法避免,我們的父母也不例外。
  我們應當儘量避免使用髒話。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髒話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在社會交往中,髒話可以增強話語的效果和說服力,還能讓人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不僅如此,說髒話似乎對身體也有好處,幾項研究發現,說髒話有助於減輕疼痛感和增強身體力量。
  在實驗中(這些實驗已被成功複製了多次),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們將手浸入冰水中、堅持得越久越好。他們可以選擇一個選定好的罵人詞彙、一個中性詞彙、或是一個自創的罵人詞彙,然後反復地說這個詞。當受試者選擇現實中存在的髒話時,堅持的時間大約能延長33%,而且要過更長時間才會開始感覺疼痛。有趣的是,受試者自創的髒話並未產生這種鎮痛效果。
  研究人員還讓受試者們盡最大力踩自行車、保持俯臥撐姿勢直到精疲力竭、或者盡可能使勁地擠壓握力器,並在此過程中反復說髒話、或者用平靜的語氣重複一個中性單詞。結果顯示,說髒話能使人們在測試中的表現提升5%至10%。
  那麼,說髒話為何能增強體力呢?一開始認為,說髒話自帶的禁忌屬性會讓我們感到刺激和興奮。然而,受試者的心血管系統或神經系統在說髒話時並未出現亢奮現象,心率、皮膚電傳導和血壓均無明顯變化。
  事實上,原因也許出於心理層面。也許在我們說髒話時,注意力會被干擾,導致對疼痛的感知下降,受試者在騎自行車和抓握測試中的表現提高可能也是由這種干擾造成的,因為受試者更容易忍受踩踏板和抓東西造成的痛苦。
  說髒話一般來說是一種不受鼓勵的行為,因此說髒話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解放”的感覺,會讓我們下意識地突破原本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礙。畢竟運動員都知道,運動在身體和心理上產生的疲勞感並無區別。
  髒話助你成功
  想利用說髒話提高自己的運動表現嗎?研究人員提供了幾點小技巧。
  “最好是心中下意識想到什麼髒話,就說什麼髒話。如果實在想不到,就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髒話。”
  研究人員甚至提出,理療師可以建議想突破身體或精神障礙的患者在馬路上罵罵髒話,這樣有助於患者從傷害中恢復。不過只有在患者和醫生之間關係較為親密時才推薦這麼做,畢竟髒話是種比較粗魯的行為。
  回應
說髒話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 可能惹火燒身!
2022-04-28 09:25:11
阿楨
記者臥底網課入侵群:“網課爆破”污穢不堪,涉嫌違法犯罪 2022-11-05

近日,河南省新鄭市第三中學一名劉姓歷史老師上網課後在家中不幸去世。據劉老師家屬提供的視頻和圖片顯示,上網課時,直播間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樂,有搗亂者惡意威脅,種種話語不堪入耳。目前,新鄭市公安局、教育局、網信辦等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
網課參與者洩露網課會議號和密碼,隨後搗亂者有組織地“入侵”線上課堂,通過強行霸屏、騷擾資訊刷屏,乃至辱駡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入侵者”被稱為“爆破手”。
專家表示,“網課爆破”不僅擾亂了網路平臺的公共秩序,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實際傷害,當下,對“網課爆破”亂象亟待整治、精准打擊。
成員未成年人居多
  回應
抓幾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就直接開除,成年的就進去。亂世用重典
事實一再證明,老師同普通人一樣,也是弱勢群體。
開除內鬼,不想上學就別上了,搬磚去吧
抓到的直接送去上山下鄉接受勞動改造!反正他們不願意過好日子
說了大半天,根源在於網課這種模式,面對面的課堂交流和授課才是真正應該儘快恢復的。
你以為會爆破網課的人現實裡會喜歡上課嗎?
法律要與時俱進了,這種不算犯罪,那王法何在?
2022-11-06 09:11:13
阿楨
蔡英文宣布恢復徵兵 學者憂美持續介入我建軍 2022-12-28 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親自宣布恢復徵兵、義務役期延長為一年,有學者認為蔡此舉展現的正直與勇氣,媲美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有助潛在盟邦協防台灣的意願。但也有學者表示,目前蔡政府的作法,只能暫時緩解來自華府的壓力,相信後續華府仍會持續針對我國防支出、建軍規畫、裝備採購、戰術戰法與役期等項目,進行「關切」。
  相關新聞
防搶提前當兵 明年不徵94年次役男
國軍募兵失敗 青年入營救援
一年期義務役加薪加人加訓練 錢從哪來國防部沒說
  回應
錢從舉債來。
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
男女大不同,女男同酬不同工.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郭正亮:美國台灣政策法/國防授權法激誘中打台耗損中國崛起。美無償軍援跳票 台灣須12年內償還20億美元貸款 (回應:這世上還有逼你借錢的? USA是土匪國家見到民進黨政權不保!) 抗中害台(美國施壓)蔡12-27兵役延長1年。
2022-12-29 06:25:42
阿楨
為什麼父系社會能夠取代母系社會?2023-02-28

母系社會是母系舅權,男人依舊是主要的武力和獲取食物的人,部落實際當家人是舅舅。母系部落通常打不過父系部落。現在仍有一些部落是母系舅權,舅舅把酋長之位和財產傳給外甥。
  回應
父系部落之所以戰勝母系氏族社會,關鍵不在戰爭,而在母子關係是天然的,父子關係是需要確認的,繼而通過父子關係賦予兒女各種權利,由此產生了文明社會的一系列制度,並化家為國,又化國為姓,種種演變,形成了今天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
父系氏族社會淘汰母系氏族社會的根本性動力,不是其他,是生產力的發展。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男女發生了逆轉,父系處於了主導地位。
2023-03-05 08:20:13
阿楨
說下“進化論”最讓人惋惜的地方 2023-03-01

近幾天在觀網風聞社區發了兩個帖子,討論人類要不要恐懼外星人的話題。恐懼的網友不少。他們給出了各種外星人可能霍霍地球人的理由,並執著於用歐洲殖民者殘害印第安人的例子做證據。
但是,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歐洲殖民者能統制美洲,而美軍卻無法平定阿富汗時,蒙古人騎著馬,拿著刀箭就能征服這裡,號稱人類史最強的美軍打了十幾年,卻夾著尾巴逃跑了。為什麼一個貧瘠落後的地方會成為“帝國墳場”?為什麼帝國會從這裡開始折戟沉沙?
當網友們激烈地向我陳述外星人的危險和莫測時,其實他們表達出的是強烈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情緒,偏執地向“效率”,向“力量”,向“財富”跪下去了。
他們崇拜強者,這沒有錯。但是,他們不知道,很多強者之所以不能“恒強”,就是因為沒有明白在“效率”的旁邊還有“豐富性”這個影子。
,我覺得“進化論”最讓人遺憾的地方是,沒有把“效率和豐富性”的辯證關係挑明,解釋清楚,以至於後人對“進化論”做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式”的偏頗解讀與愚蠢實踐,並造成了許多極端的傷害與災難。
有些人比較喜歡用“演化論”而不是“進化論”,認為生命的發展是自由的,往各個方向發展的,所以只有適者生存,沒有進化與否,先進與否。演化論是不對的,是分裂的、孤立的去看生物發展現象。如果用“演化論”代替“進化論”,評判標準沒有了。只有彼此不同,而無好壞、對錯、正誤、美醜之分。實際是有“效率”和“豐富性”兩個標準。
2023-03-09 09:41: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