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9 01:19:15| 人氣1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油價高企漁業急劇萎縮 人才技術缺失振興無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報記者王白石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三十五期 18.06.2008

  說起澳門的過去,大部分人都會聯想起「漁村」。
  澳門從前是個發達的漁港,受益於地理之便,當時大部分居民都從事與漁業有關的工作。有資料顯示,一九二七年漁民人數就佔全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澳門魚獲年產量有八千多噸,漁業在澳門的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捕魚業作為澳門古老的經濟活動,大部分的漁船均為家庭式小規模作業,一家人一艘船,世代在海上生活,以漁船為家。三年前上岸定居的周伯兩兄弟,便是捕蝦超過六十載的傳統澳門漁民。
  今年六十四歲周伯和現年七十一歲的兄長在船上出生、長大,自小隨父母出海工作,婚後他和兄長各自擁有自己的蝦艇,與妻子在珠江水域捕蝦維生,據周伯介紹,澳門的漁船九成以上都是在珠江口及廣東、廣西沿海一帶作業,由於澳門填海造地、不少碼頭又已改建,因此漁船日常很少回澳,甚至一年才靠岸一次,目前經常回澳的只有十多艘。周伯從前也出海也不是經常回澳,魚獲大多在大陸沿海地區及香港出售。
  對於漁民來說,船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飯碗,由於近年油價急升,周伯兄弟感到入不敷出,最終決定賣掉蝦艇,到岸上定居,周伯說:「澳門漁船入油都在香港,而從前一大桶柴油才一兩百元,現在已升近一千二百元,差不多是十倍價錢,出海的話每個月要用百多桶油,單單是入油就要十多萬。」加上海水污染、過度捕捉等因素,周伯近年每次出海一天只能捕撈到一至兩擔蝦,每擔的賣價在約千餘至兩千元不等,要視乎蝦獲的質量,由於賣蝦的收入連一天的油費都不夠,如遇每年六、七月的休漁期,就更不用提「賺錢」這兩個字了。
  望著佈滿浮萍的內港,周伯搖頭感慨地說:「我們都不是第一批上岸的漁民,十年前就有朋友上岸轉行,油貴、人工貴,漁獲又少,情況今年最明顯,我們算是留守得比較後的了。」面對澳門經濟發展,周伯慨嘆百物騰貴,傳了三代的蝦艇也最終保不住要出售。周伯說初時移居陸上十分不習慣,但三年時間過去了,一切都已適應,不過每天他都會到內港碼頭一帶與朋友見面,偶爾有漁船泊岸,他也會到船上去探望老朋友。據周伯和他的兄長估計,澳門十年前漁船有近千艘,漁民數千人,但現在八成漁民都已上岸,餘下船隻僅約四十艘,澳門漁民連同船上的大陸漁工約剩下四百人左右。周伯說:「現在連蝦欄都沒有了,剩下的數間魚欄售賣的大部分都是從大陸經水路或關閘陸路進口的魚獲。」昔日內港魚欄林立,婦女們在街邊剝蝦殼的情況已不再,澳門漁業正急劇萎縮中。  
  除了油價高企,人工成本增加亦是周伯決定上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他說:「澳門的漁船大部分都是由夫妻家庭式經營,有些漁船會在廣東沿海雇用漁工協助船上的工作,數年前一個漁工的日薪約六十元,三年前已升到八十元,現在人民幣升值成本就更高了,以一艘船十個漁工計,不計伙及其他津貼,每個月人工方面的支出就超過三萬。」
  由於漁獲減少、營運成本不斷增加,繼續堅持出海作業的漁船唯有盡量節約減省成本,如慢速行駛,減低耗油量,以免虧本。澳門特區政府為協助漁民,亦有設立援助基金,讓從事漁業的居民申請免息貸款,減輕因災害、休漁期而導致的經濟困難,而船主更可免息貸款高達五十萬元,以維修漁船及更換設備,好讓以較先進的捕魚器、航海儀、冷藏櫃等輔助作業,提升競爭力,但是像周伯這樣年過六旬長期生活於水上,本身學識水平又不高的老一輩漁民來說,即使有資金購置噸位及馬力較高的新漁船,有條件轉戰遠洋捕魚,但未曾受過有關方面的專業培訓,又要重新學習使用精密的導航儀器和深海作業的網具等,都有一定難度,況且遠洋捕魚本身的風險也不少,因此從事遠洋捕魚的澳門漁民並不多。
  家庭式作業,主要靠家庭成員維持,周伯靠他的蝦艇哺育了九名子女,但九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兒子願意留在水上生活,其餘的孩子由於要上學接受教育,年紀很小便已經移居陸上,寄居親戚家中,因此周伯的妻子必需經常水陸兩邊走,以照顧船上的丈夫及陸上的兒女。目前,周伯還有兩名約二十歲的女兒正在攻讀大學,其他的仔女都已在投身社會,並從事漁民以外的行業。周伯說:「九個仔女只有一個仔是漁民,從前他和媳婦在我的船上幫忙,蝦艇賣了他們亦到岸上謀生,現時在賭場裡工作。」
  內港碼頭旁邊便是十六浦,從前岸邊也有金碧,但周伯深感現在的博彩業與昔日的博彩業大不相同。周伯說:「澳門現在賭場可多了,賭權開放對漁民沒有直接影響,間接影響比較多,最起碼拉高了物價和人工,間接令經營成本上升。但最矛盾的是,現在我的子女卻又在賭場裡上班,算有不錯的收入,解決了後生一代的生計。」周伯說像他兒子這樣三十餘歲的漁民轉行從事博彩業的也很多。
  對於漁業的前景,周伯和他的兄長都說不樂觀,澳門沒有經營養殖場的條件,要振興近岸漁業和發展遠洋捕魚政府似乎又已盡力以金錢協助,但無補於事,漁業發展仍受制於人才缺乏、技術落後等諸多的客觀因素。像許許多多的老行業,捕漁業都因社會發展及經濟形態的轉變,而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但行業到底能否因此而受到廣泛關注闖出生天進一步發展,還是靜悄悄的無聲無息死去,大眾市民似乎只能被動的靜觀其變,但無論如何,澳門人都會記得漁業曾在這片土地上有過光輝的歲月。
休漁期漁船回澳停泊內港碼頭     本報記者攝
周伯(左一)與兄長(右二)雖然經已賣船上岸,但每天都回到內港碼頭與老友聚頭,談起水上生活,他們都感觸良多     本報記者攝
內港魚欄已不復當年繁華,也少有從前借錢予漁民修船或進船的互助做法     本報記者攝
不少漁船設置簡單,僅能應付近岸捕魚,若要遠航,必需重金購置精密儀器及深海捕魚工具     本報記者攝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18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百業浮沉專訪 |
此分類下一篇:教師尊嚴受挑戰 政府政策欠妥善

三毛
請多d外勞搞掂!
2008-06-23 10:38: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