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5 23:29:35| 人氣3,32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行綱繹大解《轉載自宗教寶書》,修行法要及十善與菩薩道六度萬行法及當世修行得生西方佛國淨土或生天堂(天界國土)之法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綱繹大解《修行法要》』寶書其是各教各派各道修行寶典【各教修行者人人必看,以早開智慧明真理除諸障早悟道修行成就】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扶鸞書《轉載自宗教寶書》

 

修行綱繹大解  目錄

著書玉旨

元始天尊 降 前言

彌勒尊佛 降 序

大勢至菩薩 降 序

第一章

A〉:()對修行認知與概念。()對修行信念與實踐。()對修行堅定與精進。()對修行根本與基本下功夫。()對修行規劃行持

B〉:()修持的必要。()修持的規劃。()修持的克守與戒規。()修持要懂覺悟、解脫。()修行要反觀自省。

C()修行需深信因果。(二)修行要持戒(三)修行學習慈悲喜捨(四)修行多聞法參悟(五)修行福慧圓滿

第二章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二).(三).(四).(五)

尋找適合自己修行法門

依教規作修之師

修行需有明師教導

修行需茹素

修行要懂得轉念求得心靈解脫

修行需多持誦佛號、經咒

從經藏參悟了義作修之本

修行需有善智明辨的心

修行需求修究竟解脫法門

修行需要由根本心根本性作修

總綱語錄().().()

本堂主席 關 結語

南無阿彌陀佛 降 跋文

完書玉旨

頒宣助印寶書【修行-綱繹大解】功敘玉律《上天所特賜助印本書之殊勝條例》

註:本書由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扶鸞著作 歡迎翻印流傳廣種福田

 

 

本堂主席 關登台  九十六年五月一日丁亥年三月十五日

聖示:恭接著書玉旨,命本堂副主席濟公禪師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副主席觀音菩薩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勿失禮儀。

 

欽差大臣太乙真人 降

詩曰:著書珍寶示人間,法益渡善馨香延。德行開悟證功果,齊返原鄉聚瑤天。

聖示:綬命頒宣寶書著作玉旨,特降聖堂開讀頒宣,寶書殊勝珍貴,研閱者得以慧明解脫,世人福音,玉旨頒宣,神人伏俯。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昭曰:

 朕居凌霄,統領大千,日理萬機,無時不以蒼生是念,末法世道人心迷茫,身心靈無不遭受各種物慾迷惑,更因染著惡習昧心亂性,天賦俱來之清淨光陀自性,漸予蒙蔽,身行受制難克,亦使造作諸惡業果報,導致生生世世輪迴不息。時值大道普傳,應運普化啟迪,顯化各種方便殊法,指引世人修行,終達開悟解脫。

今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聖威遠播,關卿慈悲不忍世人沈淪,奏呈開著寶書,以指引世人得悟修行。慈願恭邀聖佛天尊慈憫垂降聖堂,為寶書著作先師,聖願蒙鑑,核准呈敬恭邀元始天尊、彌勒尊佛、大勢至菩薩慈降開著寶書『綱繹大解』著作聖師尊佛,化筆作為此次著書靈筆,冊名命顏為『修行』,每逢星期二鸞期著作,為期一年半,寶書著作堪珍,神人各當用命,護持寶書著作完功,書著圓功延世,當予論功申賞,寶書開著擇定丁亥年三月二十二日,玉旨頒宣昭告,三曹共鑒。

欽哉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丁亥年三月十五日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五月八日丁亥年三月廿二日

聖示:為『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前言

『修行』顧名思義是將好、壞、對、錯、是、非兩極端分辨清楚,再經由智慧從中理出正知正念,身行端正,將錯誤的、不正確的,種種後天諸般惡習去除,加以改變、改進。

一般世眾,在從不知與未慧明覺悟之際,往往對修行有著過之而不及心態,更有存著我心不害人,為什麼還要修行?這是未從覺達致有所悟者而言。

然人身隨業降生世間,都是由各自因緣果報成熟契合,而塵界一切假相總是迷惑人心,以致人心受到這些假境萬象所吸引,誤認短暫假相是永恆實相,故心念伏動,生起無明的貪、嗔、痴、慢、疑,自然隨著一切境景造作諸般的業,對這由心發起的萬般念頭要非常謹慎,因為身、口、意、念、行都是由『心』帶動驅使,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明白修行非僅只於外相,身行;修行首重將心安撫不受外力諸境迷惑,能從心著手,身行定是入道,為人之正剛。天運丁亥年三月廿二日

 

 

彌勒尊佛 降  九十六年五月十五日丁亥年三月廿九日

聖示:為『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序

『修行』淺繹來解說,是由心身和合正念取義,而身行正規禮儀,再淺解其義就是。

在家居士首重『弟子規,人倫綱常、仁義禮智信』,而在學教育首重『道德觀念、四維八德』,這些都是修行基本。要知每一個人,每天都是在修行當中,何以故?如家中長輩教導下一代,所有言行皆是下一代效仿目標,就因如此,家庭教育『弟子規儀』需以身作則,將正知、正念和合身行教育下一代,舉手投足皆是修。

再論及學習教育『道德觀念』也是修行,對四維八德需要有正確的認知,能守住心念道德觀,自然不會去造作諸惡因。人世間皆由虛空的無中相應各種因緣果報孕化,既已得人身在世,當要能正立天地之中。修行緣機非止於人,但人賦靈性甚高,因而不能偏離基本為人之道,甚至背道而馳。

『修行-綱繹大解』一書將由淺白的分析大解其義,寄期世人閱聞有所開悟。天運丁亥年三月廿九日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六年六月五日丁亥年四月二十日

聖示:為『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序

『修行』一辭,不外乎在正知理解上取得正見、正行,由心的知解身行融合作為。

現今對修行有著正解者略少,大多只是求於形相示現,難真正入髓參悟。在一般修行者而言,最基礎也需要能俱足人天福報,了脫三惡道,而這基本修行則是需要先俱備深行十善業以除十惡報。

再則『五戒十善』的修行,對一個修行者而言是必備條件,大體而言,殺盜淫妄、惡口綺語、貪嗔痴都是最易淪落罪業之源。故要有明徹其源進而修行持戒,以圓基礎斷因。

綜多修行法門與教義不同,但始終離不了專精,更要有堅信持恆,若能在十善業作深修,自也尚能圓滿人天福報與三惡道絕緣,是以修行重於參覺開悟,聞閱寶書重由心去覺悟,方得真正效益。天運丁亥年四月二十日

 

 

修行綱繹大解《修行法要》

第一章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六月十二日丁亥年四月廿七日

A〉:()對修行認知與概念:時下凡眾對修行都未有正確認知與正確概念,故只要一提到「修行」,就有各種不同聲音甚至是激烈反彈,種種情形都是因為世人對修行沒有認知了解,導致難予體會,是以今吾將修行的概要略述,以使世人更加明瞭修行的重要及為何要修。所謂修行概要,在「修正」〈即端正所行也就是修正你的不好習性行為令其導正為良為善〉與「修理」〈即修正你的偏差邪見邪知等不好想法心念及改正你的品德令其慈悲柔和〉,將這兩字深悟不難理解修行,一般人往往會在心念有了對知的見解不同產生知見分歧,又在世代的教育與週遭人事物一切造作影響事情對錯認知,各種不一牽引心念產生對錯分辨不同,這等視之為正知、正念與否,常有人會因為一點芝麻小事爭得頭破血流面紅耳赤,這等何不是在知見不一下產生分歧爭端?又在這時對理的認知領域不同,更是爭論您有理、我有理,致使是理、非理都難分辨在心了,起爭端是心已迷惑迷昧,面對此際什麼是正知、正見已都不知道了,何故?成迷端在心念受到不淨之染,而這不淨就是每天耳聞眼觀入識執著,久而久之,心受不淨深染自然身行隨著心意之動,導致一切身行都與心念共同起伏,善與惡、對與錯很自然都是由一舉手一投足中的心行分辨出,而這正知、正見也是帶動善惡造作與否關鍵,「修行」二字實為淺義明白,要我們對自己的心念身行負責,有言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指明自己只要好的或要更好的,那又怎能將不好的、不要的施於別人,先了解這個道理,很自然對修行的必要性就會有正確認知、正確概念,則能對修行更加用心去理解精進。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六月廿六日丁亥年五月十二日

()對修行信念與實踐:前述:在修行認知概念,這回來談信念與實踐,在修行的認知概念上若已了解那就要有實確的力行,一般在還沒有對信念有初步的認同者要力行修行甚多困難,因而在此多加以言述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以便更加了解。所謂「信念」如同「信心」般,一個人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是經由信心的奠立行以實踐才能達到成功目的,是以信念又有何不同?如果能對修行有著正確心念看待,自然就不會對修行有著另類別異觀感,其實修行自古以來多少聖賢德者,常是借用各種方法來表述為人處世真章,有者利用飛禽走獸,例如:虎毒不食子、羊知跪乳感恩種種,又有用各種俚諺與詩詞,來表彰出人性天賦與人心身行諸般善惡,還有在教育上做為開導為人處世正確、正規、正舉行為。話說至此,理應對修行信念更加增長信心,那實踐就需要分秒不退的去實行了,實踐修行非難事,只是大都把修行意義誤解,因此明淺將綱繹釋白,希更多有情善眾得以開悟。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七月三日丁亥年五月十九日

()對修行堅定與精進:對修行有了初步了解,再來就必需要有著一顆堅定的心。一般修行人往往容易因自我的怠惰與放縱,導致修行中斷或沒能真正實踐,要知道心念的堅定是圓滿一切要素,甚多失敗都是因為沒有堅定的心念導致半途而廢,好比一個人心想在事業上有所一番作為,但卻常在遇到逆境時退卻了向上的心,亦或如參加比賽,因自己的怠惰不知精進砥礪,漸漸的失去如當初參加的堅定心,那在比賽時又如何能如願得勝呢?是以修行俱足認知實踐時特別要把持堅定心、精進心,始能在自我道程受益圓滿,世眾對於修行有了初步了解,接著就需入心開悟了,心與身行同步不偏不移、不怠不惰,有了這自主心力行堅定心深入參研,如此一來基石逐漸奠立,自然對修行就不會有不解之處。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七月十日丁亥年五月廿六日

()對修行根本與基本下功夫:在認知修行初步,那要如何著手呢?此處就可先由根本與基本來著手,根本為心、基本為行。所謂在世為人必需克守為人處世基本原則,山河大地、四季變化都有一定的依循,人身處世自然也有一定的依循,基本而言,為人身行,需守三綱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基本修行,若難克守則亂方寸,身行若偏離為人處世之基本,自然是辜負了為人之先天優勢,故根本與基本修行的重責大任將影響深延至教化下一代,對這基本修行解繹,主要是要讓世人知道,一切身行如無依止定難正身處世,更易萌起另一植業因緣。再論根本,心是為本,世人都知道家裡環境髒了要打掃,但往往是根本的心受到污染卻沒時間沒辦法去打掃一下,以致這圓陀無染根本的心逐漸沉淪,心一沉淪則難找到自性,而自性一失則落業海,業纏則自性迷茫無明不止,何以言自性不明則心念迷茫?因一切境景難以捨棄,更使身行難以正行,這根本的心遭受無明外在的迷惑,終必影響身心進而漸離正道,修行對這根本與基本是需深入不可過於忽視輕心。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七月十七日丁亥年六月四日

()對修行規劃行持:對修行基本上都已有了正確認知,接著就是要行持了。談論行持,則要注意到能否深行不退,這功夫不容易,故方便行持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訂定規劃自身行持方法,嚴格來說,其實行在當下,實在不用再著手規劃,但人的心性是最容易放逸起伏,因此,方便法即是心行守一規劃行持而修,在修行初步規劃,可自我針對修持去認識了解,修持與修行互動與必要之處能先了解,再修持一切規劃中儀軌,自然不會在半途隨著心的放逸修來無功。行持是一種推動力,若在修行上沒了行持動力,那必然是無所了脫,終也易成半途而廢,如同創業,沒有了上進努力堅持心,成功自難成就,道理相同,故種種對修行淺繹過程重點,皆連繫著修行是否真正踏實,一步一腳印,要知道修行簡單,深行亦難,至希聞閱有所開悟。

 

 

彌勒尊佛 降  九十六年七月廿四日丁亥年六月十一日

B〉:()修持的必要:修行乃端身正心,而修持則是將端身正心昇華。現今末法針對修行各宗教門皆有弘揚推動修行法門,而一般修行者以在家居士佔大多數,也因為在家居士凡業略深,因此在修行這條路必然會隨諸等因素導致修行半途而廢,亦或無法撫平心識不受外在因緣因素牽擾,身行則無法立處於端身作為,故修持就是要把持身心不退卻,加以恆心啟動內心的力量,「持」字是恆遠無缺,若論一切成功要訣,就在一字「持」,任何修行法門若無修持堅恆的心,那在修行過程中總會因此修持心念不堅固必致修行退卻,在家居士於修行與修持理論、理念上需要明確去認知,如此修持一切自能圓滿無礙。

 

彌勒尊佛    九十六年七月卅一日丁亥年六月十八日

()修持的規劃:修持重在「守堅定」,不管修持何種法門,如無守堅定心,修行則必功虧一簣,在家居士的修行,因牽繫諸多凡務雜事,使修行怠惰更易放逸,因此修持是要固守這「心」,一般修持方便法首重在規戒持守,當然各宗教門皆有殊法傳承,方便修行者依法修持,但無論何種法門都只是方便,論修持,初接觸者對自身的修持要有規劃性,因為身心易在不知不覺當中隨外境產生對修行退卻,而規劃是一個安守的指標,可作為提醒作用,若能把持,依規劃而行,自然修行有所得,在家居士於修持上要認知「持」為何?又「持」什麼?各需隨著因緣入法而持啊!

 

彌勒尊佛 降  九十六年八月七日丁亥年六月廿五日

()修持的克守與戒規:所謂「萬法由心起,亦由心滅」,言「法」實無一法可得,各種法門都是相應眾生因緣而生,世人生存在大地上,因各個生長環境與言行造作不同,必然產生各種不同的思維,行為就會有正偏對錯分別,而這種分別如果沒有制定道德標準促使所有人們去克守,那自然會形成紛亂而毀滅,如今法律就是一種規範克守的法,而修持者所認知遵守修行之根本,人倫綱常、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也是法的基本,需知規戒從「心」下手才重要,一般而言,在家居士能擇守持戒,也是不離五戒作守殺、盜、淫、妄、酒,正符合儒道的仁、義、理、智、信,因此戒的修持是要有很大的恆心、毅力才能辦到,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各條道路要如何走才能到達目的地,這過程才是重要,應知道「持」字在「守」,若身為人而不能克守為人基本倫理綱常,安住靈心自性持守而行,那要如何立足在為人之聖土修行,修持一字有別,但其精髓在「心」去悟,略作淺繹大綱,希世人有所徹悟。

 

彌勒尊佛 降  九十六年九月四日丁亥年七月廿三日

()修持要懂覺悟、解脫:修行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清修者,都需要從修持上的經歷以達「覺」,淺言覺是經由修持的歷練發覺,此是慧根智珠的啟蒙,如是一般人在自己造作錯誤事情而當下就能發覺錯誤。再說「悟」更是由覺中理出正知正見,恆做修行,此就好比知錯而馬上改過不再犯錯的道理。「解脫」一詞也是說既明白能覺至悟,就需放下無所對錯善惡的束縛。人身深藏八識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阿賴耶八識的攝受,轉換成業的種子,平常眼所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覺、身所受、意所想,此六識是相對在六根六塵,也是在塵境一切虛幻非實,因經由此六識產生了攝受,修持則要從這點有所覺,因若一直不悟進而延生出來,就是將六識全藏在八識藏庫難脫輪迴,天地間萬物一體兩面,修行就是要將這一體兩面,分析的清清楚楚,看得透徹,無受虛幻障礙慧根慧命。

 

彌勒尊佛 降  九十六年九月十一日丁亥年八月一日

()修行要反觀自省:一般人都對自身所作行為難能自省,其實若說修行每天都有位好老師在教導,何以說?但看每天從日出到日落分秒當中,一切身所接觸,眼觀、耳聞,再再諸景象是非對錯,正或邪,善或惡,都一幕幕在眼前,修行有了這麼好的教導老師,日復一日教導何不開悟呢?人總難反觀自省,導致自己隨著境景造作錯誤與承受業愆,在此方面,修行者眾,「反觀自省」這門功夫是一定要修的,因為如不自省,安撫這心,恐隨各種境景影響墮落,正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就是明白述說人總因不自省,反致迷失,是以在修行這條路是需要非常小心,因一時不注意就有可能落進塵障苦淵,反觀自省乃修程必備功夫。

 

 

大勢至菩薩    九十六年十月二日丁亥年八月廿二日

C〉:()修行需深信因果:塵世人眾大都是在不知因果與不信因果當中造作業因,為何如此說?其實只要稍用智慧就可明白,凡眾在日常生活中為追求物質上的、慾望上的貪求,必會有所作為,而作為就會有出現是否正當與不正當行為分別,人自出生就有貪的慾望,看那嬰孩自幼小就知道爭寵、求貪取,這種貪慾、妄念隨著年齡增長,以致人生過程皆與貪為伍,經由六根所染,執著於人間假境,貪念不息又在不信因果下,自然容易在無知中造作錯誤罪業。修行為何需深信因果?簡單來說,信因果者能根除與避免再造業因,更可排除受到果報諸苦牽纏,現今一般世眾對因果論皆有大體概念,如果用時下觀點分析,應該更能明白因果相繫的關聯性,好比居家環境,總是凌亂不堪,每個人都只會製造髒亂,不注意環境衛生與清潔,日久環境污染累積滋生細菌,居住者皆身體不健康,容易生病,這關聯性何不是前因所種,不愛清潔下身體受前種的因而得生病的果報。如此述例,主要是希望修行人或明智者能了解,「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道理,要知道,不易造作罪業的人,就是善良深信因果的人,因為當下的造作會成為什麼樣的果,皆明明白白在心中,再深入來說,深信因果的人,自然能脫離果報諸業、遠離三惡道,修行者亦或善知識聞閱深悟啊!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六年十月廿三日丁亥年九月十三日

()修行要持戒:「持戒」這門課題,是修行中非常重要功夫,佛門以「戒」為師,而在家居士也必需持戒而修,為何修行一定要持戒呢?吾將分析為二:第一人心容易隨著環境起變化,也會隨著無明(業力)而生各種心念,又身處人世必會執著假相,導致心生貪嗔痴,心一有了這些染指,就容易隨著執著、迷惑造作惡業,而戒就是止斷造作惡業最好方法,可言持戒渡惡業,在明白修行為何需要持戒後,就更要明戒克守,如此才能在修行過程圓滿至善之德,遠離罪業束縛。再來言說第二部份的解繹,以加強了解持戒要義,在每一個國家皆有制定法律規範,而人民都需守法,如有人觸犯法律自有法律制裁,為何要作如此說?來作為與修行綱繹解釋,此乃是同一道理,守法亦守戒,守法是將群體制定一個戒律,而修行乃是由個體制定戒律,如此說來應更能理解修行持戒的重要,當知心是分秒在變,如不持戒以制,則恐受這萬變之心影響,添增罪業造作,修行者不得不謹慎。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六年十月三十日丁亥年九月二十日

()修行學習慈悲喜捨:在對修行有初步行持,接著更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喜捨的心,此點在一般未接觸善法薰陶者,較難顯露作修,而對已接受善法薰陶者,自然顯露法喜行持,那為何修行需要學習慈悲喜捨呢?這點道理非常簡單明瞭,世間萬物源出共境其實都本一體同源,因此不論有緣無緣、是相非相,都同繫一體,人為一小宇宙而又相連大宇宙,然此之相對當然聯繫密不可分,既明白這點,就要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來觀看對待萬物萬相,論慈悲乃將人性至善昇華,以個體付諸萬體,至善分享整個宇宙空間無有別差。而是相非相則將慈悲付出非止在相而已,非相慈悲則是心念的付出,身與心整個小宇宙都能盡達普及十方法界通達大慈願行,慈悲由德養性,自對萬物無有分別差異喜捨,很自然的流露它是性德可容天地宇宙直至永恆,它是超越每一時空,修行就是要將這個找出來,不受非實之境給束縛,言說至此,再將慈悲喜捨縮小到人間,人間萬物各隨因緣果報而孕化降生,這源地就是共同體無有差別異分,對這點修行者亦是生存同一境域都需要對這境域萬物付出,對萬物慈悲一視同體無有分別的喜捨付出,簡單的說見苦如身受無有差別,喜捨付出亦如身受其苦而自救一樣,再淺繹的說己受之時,應有反觀之見,如此喜捨自然無有牽障,述解作繹。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六年十一月六日丁亥年九月廿七日

()修行多聞法參悟:修行為何要多聞法?因為在俗世中眼見耳聞易受諸境所牽擾影響,種種見解知見易隨境侵蝕心念,靈智容易產生差別異分,這易致修行落入惑障,故修行就必需要多聞法,聞法可由法義中得到真正的心靈解脫,何以如此說?這猶如小孩在求學時,老師教導正確規範,又如父母教導子女正確行為,而萬法善巧方便,何不是也借由傳法教化,以使聞法者盡達覺悟、開悟。聞法是啟發智慧重要一環,一旦智慧昇華自能入參法義精髓,由參悟得覺,而這一覺萬般皆豁然開悟了,參法是參研諸法,需明白「法」實無一法可得,因若過於執著,法則也是會阻礙修行的精進,多聞法是要修行者由無知到知,由參達至解脫,對一個修行者來說,是要有正知正確觀念,正確修行是聞法開悟,絕非是聞法而執法不悟。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丁亥年十月四日

()修行福慧圓滿:福者德俱。一般人在福報認知上較偏著重於外在、外相身受,如食衣住行比別人享用的多,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連代步也要好的,認為這種身所受用才算福報實為錯誤。世人往往都忽略了一件事,世間的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如果沒能體悟到這一點,那必然會深陷因貪享這些身受,漸漸使心靈貪妄不止,而又因這個貪念慾妄不息,自然會衍生種種的煩惱,這猶如擁有財富卻害怕遇盜匪,又怕擁有財富容易在外尋花問柳,財富易使人心迷戀豪賭,諸種等等不是煩惱苦障嗎?「福慧」是修行很重要的課題,真正福報俱足是由德生福,何以說?因為修行是由心生德、德延福,身行於外,必是善念行為由心發出那份真實自然反射回來,善之俱備既善既福無有災禍,另因修行無諍無執,有所開悟,當對一切身受享用,不起貪求,知足是福,這種無相不貪清靜才是福報。再說修行要有智慧,因修行如無智慧無法判斷,對任何事情就無法分辨是非對錯,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下造作業因,這就是因為智慧未提昇圓通,知也,覺也,智慧是可由每日見聞中參悟提昇深研入理達至圓滿福慧,福慧俱足都必需要真正去行持栽種,去做修行,應有此認知啊!

 

 

第二章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十一月廿日丁亥年十月十一日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現代人知識水平居高,然在基本的為人處世皆略有些許缺失,有待好好改善一番,修行對在家居士而言,首先第一個課題就是「孝」字為先,一般人對長輩或雙親都難能恆持孝道,何以言?看現今社會晚輩與其親友年長者很少有聯絡互動,就連長輩是否身體安康、是否尚在人間根本就不知道,總是經由別人口中方得知長輩近況與生死,昔日賢者教導敬長者視如親,但看現今此之教導可說是漸漸沒人知道了,再說孝道為何是在家居士不能不修的題課,正所謂「百善孝為先」,若只知言善,而孝心孝行難實踐怎能說善呢?時下很多人難能體恤父母養育之恩,常使雙親憂煩,更有那不知珍惜身體、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導致父母傷心欲絕帶給雙親痛苦,這些行為何能說善、說孝呢?還有那為圖利取財而行孝的人,一旦獲得所要利益就將扶養父母的責任推來推去,只想著如何能卸下扶養責任,更有不孝子女讓雙親無依無靠孤寂而終,世間為人子女當需想到,總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倘若立場互換,一朝子女也如似對待,心中的煎熬何其苦啊!自古孝行事蹟美德,經典傳記皆有記載傳世,昔日聖賢以自身行為告誡教導後人亦是有跡可尋,羊知跪乳、烏鴉反哺況乎人的智慧高居萬物之首,如要言修,實應拿出為人需盡之本份,甚希世人言修善行定要能先圓滿孝道的修行。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十二月四日丁亥年十月廿五日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前述已有講到在家居士基本課程第一要修在於孝,現在再來說居士們在家修行第二課程學修什麼?從古至今不論從小接受教育亦或家裏,父母教育下一代皆常引用聖賢事蹟作為開導,而上敬下孝的觀念來教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如敬重師長、長輩等,自古以來是為人基本品德,但直至今時人心漸漸受環境影響與迷惑,塵世假境諸等因素導致人們難能克守美德了,因此在家居士需有深刻的體認,看看現今社會還有幾個人尚能知敬長輩、知敬師長呢?又有多少人是真心行孝道呢?看那與長輩疏遠、與師長衝突,甚至棄養雙親的不孝行為,這些種種問題何不是現代人品德不良嗎?講到這裡就要知道如何去修,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要有以身作則的觀念,有道是言教不如身教,要知道教導如不能以身作則,子女每天隨身在側有樣學樣,看的、聽的耳濡目染,倘若所看所聽都並非是正確的作為,如此身難正行要如何教導子女學習正確觀念,是以在家居士自身責任非常重要,這個角色如難扮演得好,將會影響自身,更會遺害下一代,還可能因教導不當牽累了整個社會,慎啊!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丁亥年十一月二日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在家居士在修行基本上要懂得積福修善,何以故?因為現今新一代年輕人略難懂得惜福,略多是過度的奢侈浪費,以致形成只知貪求,消耗福報。想想農業社會期間,資訊科技未發達,為了生活三餐溫飽,每天一大早就忙碌個沒完,辛勞下自然懂得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絕沒有過度貪求妄想,而再看看現代社會,大家都尚可在中康家庭生活過日子,但因家中生育的少,就對小孩過度溺愛,致使小孩在沒有受到辛勞苦果環境下,一遇事就難能處理,反而影響父母,更糟的是影響了整個社會,這好比如那生長在土地上的花木,有經過風雨惡劣環境的肆虐,雖其外表折創多損,但生命力卻韌性十足,而栽種溫室花木外表雖好看豔麗,但絕難受得起在風雨惡劣環境下生存下去,二者相比,自能了解為何在家居士需要惜福、積福了。惜福知足是積福起源,亦若更懂得實踐於布施,不論身行或外在資助能施財施,那福報很自然能延綿不斷,再來說「修善」這個題目,實是簡單道理,家中成員共居,而我身又處於社會大環境當中,很自然自己行為舉止都必然影響週遭,身所行、口所言、思維造作,哪個不在子女亦或週遭人們眼前演出呢?就因如此,我身我行一切言行舉止都與整個家庭社會關聯,故修善必要性是很清楚了,凡一切至善利益他人沒有造成他人痛苦煩惱疑惑皆為善,在家居士都是影響整個大環境善惡開端的鑰匙,當要勤克而努力作修。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丁亥年十一月九日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修行基本從圓滿人道功夫學起,講到人道的基本,就有很多修行人不能圓融與實踐做到的,若要說修行這門基本課程是修行的基礎,那何以說人道是修行的基本課程?要知道人自出世,是在多種因緣聚會才會來到這個世間,凡萬物各生有其因緣果報,如一花一草都也是聚合因緣而生,為人當然也不例外,就因為因緣果報的聚會來到這個世間,經由父精母血孕育,在天地萬物給予培養成長始賦生命延續,人的靈性高居萬物之首,智珠通達,故在人生的過程中,自然有賦先天之格(),德之性乃根本之性,賦予在這假身就自然有其原本作用,人道廣義淺說,就是為人要知為人處世道理,看現今週遭每天所見所聞,不是不孝父母就是夫妻失和或是兄弟鬩牆,諸等人道基本道理都沒能安守住,怎能將原本根性顯露?修行就是要找回人性原點,生命歲月中如能在人道的基本習修圓滿,所顯露的德性自然通達天賦先天根性,這何不是已通達天道,修行法門各殊廣益,但不論何等法門,在家居士深修就必需先習修圓滿人道。

 

元始天尊 降  九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丁亥年十一月十六日

()在家居士習修基本課程:前述說在家居士所需要修的基本,今日再來探討基本處事原則,以往「敦親睦鄰」這門基本功夫是非常克守的古有美德,但如今這門功夫已是無人能再堅守作修,實為之可惜,說到「修行」其實是由基本的為人處事來做為開端,要知道友之交重情義,人與人交往,若不能用坦然真誠、真義交往,則易失為友之義了。看現今多少交友者只都在表面上作功夫,而真正的心態卻是私下暗心謀略,這等何成友之義呢?其實凡眾可靜思回想,以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結識交往,是那麼的單純,付出真情真義,又左鄰右舍遇到好、壞事,都是情義相挺、相互幫助,絕沒有其它別思,但看現今的人心是隨著外境、外緣影響,心念、心態若不能克守,是很難不受諸貪妄迷惑,在家居士有別於清修,何以故?因每日所接觸都是與自身關聯又與親友鄰居較有機會聯繫交流,因此處事上需圓融,不能別心對待他人,要知道一個人的德行能由最基本的言行舉止看個清清楚楚,而若真正習修到了功夫,自然在這門課程上得到真正的修行根基,德者不孤啊!聖賢者由凡境修來,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如何去修,端看一心下功夫。

 

 

彌勒尊佛 降  九十七年元月八日丁亥年十二月一日

●尋找適合自己修行法門:前述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入門修行,今日再來針對修行之人需要尋找適合自身的法門,首先要知道為何需要尋求法門來作進階專一修行,這好比求學要師承教導一樣,因為「人」生活在這假相、假境,諸般誘惑太多,又心靈很容易受到這些外境迷惑,導致心靈迷失,是以尋求適合自己資質習修的法門是必要的事,而在求法修行第一要素則是先在觀聞身行都能夠入法才來作取法精進,好比現今修行各宗(釋道儒耶回等宗教)修行法門皆有殊勝教義,這是給予現今世人善巧方便法門,欲修者可試著先接觸,多聞、多聽、多參與其各項習修活動,漸次能在沐法後有所認知,心靈都能得到法被安祥,這時就可擇取法門作為精進專一修行了,一般修行不論是經典、文字妙法,都還是需要從教義殊法中得真開悟,很多修行者在基礎未奠就分心,如似投石問路沒有堅定的心,常是失去道心主見,又常有初修習法者,遠山求仙無法定心定性一門深入專一不退終還是難能成就,宜知諸事先要有心求法,這是修行者需明白與警惕。今末法時期大道普降,殊法方便應運而生,世人修行可說依止非常容易,就怕自己無有堅心、無有恆志,要明白處處皆有危機,身心若不能時刻把持,修行很易墮落,慎啊!

 

 

彌勒尊佛    九十七年一月十五日丁亥年十二月八日

※依教規作修之師:前大解述說尋找適合自己資質的法門,這回來述談入門求修。在對一個剛認識與接觸修行法門的人來講,首先是修行者可入教門研悟習法,然各宗各教必有其戒規給予修行者作為言行心性上的依循,然不論任何戒規皆是為使修行者安撫心靈,不致造作罪業或受誘惑迷失自我導致沈淪,各宗教義殊勝法雖有不一,但萬法歸一實出同源,修行者對教門戒律要先行克守,因人之身心隨境變化如果沒有用戒規來制衡自然易受諸境牽制,修行必定容易犯過,修行者要如何漸次達到修行進步端看戒規守得如何,修行是將正邪對錯、是非取其正理作修,故修行者若已知尋法修行或已入門修行,對這門守戒守規是非常重要,因修行必受諸般考驗,凡若顯諸逆境考驗或誘惑著修行者,就是由戒規的修持破解,是以守戒為師才能修法無礙。

 

 

彌勒尊佛 降  九十七年三月十一日戊子年二月四日

◎修行需有明師教導:在修行的過程中是由凡俗不懂、不解修義下漸次經由各種因緣了解修義,這如同嬰兒剛學習走路一樣,或是小孩剛開始學習認知事物相同,而這初步都是在似懂非懂,逐漸接受親人、老師、周遭人等開導,才得以學會走路、學會了解,故修行若是沒有一位明師的教導,勢必在修行道程遭受諸般迷惑,致使修持難有精進甚至退步,說到明師指導也可說是修行人道程成就很重要的事,如果沒能找到一位好的指引明師,則可能修行道程波折不斷,成就圓滿障礙自多,那為何要明師教導?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人為功名求取,能夠更上一層樓,定會尋找一個可以帶領我們考取心中理想目標的教導老師,如此說就應更能明白,修行求得明師是非常重要,雖說明師指導重要性,但也要知道「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個道理,如果明師教導但個人又不願接納、不去徹悟,就算明師近在眼前亦也毫無幫助。

 

 

彌勒尊佛 降  九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戊子年二月十一日

●修行需茹素:講到修行要茹素,多者甚覺敏感,但這確實是修行者必需實踐的一大要義,何以說修行需要茹素?首先來探討天地賦予生命真諦,凡降生於人間萬物,所賦予的生命皆有與人相對等的生存權利,而這個生存權力非任何人能夠剝奪,而人的靈性為萬靈之首,才能有能力發揮無窮盡靈智,人世間雖賦有其各自因緣福報,奈也因為人靈智高居萬物之首,導致心慾妄貪無止盡,貪圖口慾形成同生共境互相殘殺,這是已違天賦,更是萬物居首之人無明的造作,性德仁德逐漸消減,將原賦根性添下種業之機,實違背了先天靈性,修行就是要返璞歸真,將原本性德找回來,故茹素者才能仁心顯德,要知道修行不茹素不只會落入造作罪業機會,更還會因食葷肉遭其業感反害身心靈,尤其是先天原本靈性會遭侵蝕終致沉淪,萬物既是因緣聚會,必都各隨業而來到這人世間,若食其肉,何不就相對的牽引其業侵身,如此說明道理簡單淺白,但要真正用心去領悟去深行才是智者,修行之人對萬物都需視同一體,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啊!

 

 

彌勒尊佛 降  九十七年三月廿五日戊子年二月十八日

※修行要懂得轉念求得心靈解脫:今特別再來述解,修行要在心念上作「淨化」這一門功夫,修行為何需要淨化心念呢?道理在於一般俗眾生活從居家到外界任何的接觸,都必定會在諸等不同境景產生不同觀感見解,這好比人與人交往,人際相處必定會有不同想法、不同作風,導致心念罣礙,居家生活諸等事情,又何不是有如此之現象?就因心念不能融入其它不同思維,自我之意念執著終使心不得平靜,心一起伏自然不淨(),而又隨著執著罣礙不除延生諸般痛苦,修行非止於外在,端正身心求個解脫這才重要,凡一切動念,心是主,明白痛苦處就不會在無明無知下過日子,世間人總常誤認為身為帝王者衣食無缺無憂無苦是至尊至貴至富,而以為富貴榮華者無憂無苦才是最大福報,誤將窮苦認為是苦,其實是心不得清靜安寧者、放不下者,才是真正的苦啊!如何從修行得到真正的解脫,一切基礎從「心」開始,逢諸逆境、逢諸惡口都要轉念成智,因為一般人都最容易在心念上轉不過來,不從智求悟求解脫必易落入境景諸苦折磨,倘若能從一切事境,用智去判斷,則必能先洞察知因而避免果報形成,意念一轉,心得開悟,怎會有苦受之業,是以修行是在身外感受、心內感受求取不染不著,如此修行可說身無礙、心無掛。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四月一日戊子年二月廿五日

◎修行需多持誦佛號、經咒:說到佛號,瞬間之念就是想到「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一般在家居士日常虔拜供敬,從地方神司福德正神或宮廟主神神司,都各隨因緣結下法緣、善緣,然在一般人祈求、求感應廣在於句句菩薩、句句佛,佛號可說自幼就深根在人們心靈之中,就連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此證實了眾生皆俱佛性,故當與佛相應。而修行為何要持誦佛號、經咒?乃因凡身業報歷劫輪迴,身已繫深宿業,而今輪迴到這人間,必會隨著因緣果報承受,或再造作因果業愆,導致生生世世流轉不息,修行者在這形相無相空間都有可能隨境造業,亦或是難定心性,想要不受世間一切假相誘惑,此若心念無法排除外境諸相與內境諸紊念糾纏恐難得清靜解脫的,而要求得清靜淨土(捷徑),方便法就是誦唸佛號,昔日聖佛開悟都由經文、咒文當中了義証覺,相對修行者如不能加倍在經咒上研參得悟,如何能了脫呢?現今修行法門頗為廣泛,各宗教門皆有殊法傳承來教習初修行入門者,但無論如何修行者要知道,凡眾都已離不開句句佛號深奠在心了,況乎是修行之人,此希切記念念不忘阿彌陀佛。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四月八日丁亥年三月三日

●從經藏參悟了義作修之本:今夜再來述說,修行為何需要參研了義經文精髓,大乘佛法經藏延傳數千年,而佛法將所有精髓都明載經典當中,聖、佛所累積覺悟傳承之於經義,故修行者亦更需從經藏中取義作為修行之本,講到諸佛菩薩示現人間都有應時應運殊緣,而經典傳承世間也是順應時運之法,修行人對經典讀誦常有忽略參研開悟其義,此對修行必然少了一大助力,這是修行者要去了解的事,為何說經義為作修之本?簡單的說法,就是要世人從研修經典中得到破除迷障,從各承傳經藏了義証覺,又在了義中得到真解脫,舉例參研父母恩重難報經,參悟了義後要深行為何?又參研金剛經了義經文,當下覺悟到要破除什麼?凡諸等等經藏都有最殊勝上乘妙法,唯待修行者用心去參、去悟,因為降生人間終究必空,緣生緣滅都在一瞬間,如不能借這假身參透一切,那假身終滅之日來臨時又何不是沉戀人間再次輪迴呢?世人要醒而悟啊!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四月廿五日戊子年三月二十日

※修行需有善智明辨的心:今日講解修行需有善智明辨之心,言修行則需要具備,何故?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無窮無盡的智慧,但往往在一時間難把智慧發揮,導致心靈沈陷諸種苦境當中,好比大家都知道,慾妄心若過大,必貪念不斷,而這心必定延生煩惱不止,為金錢煩惱不斷、為情愛煩惱不斷、為權利煩惱不斷、為行()、為住(房子)、為坐(家居)、為臥(家中居睡用品),諸等等都沉浸在慾妄的糾纏,使心靈難脫苦障放之不下、丟之不了,以上等等問題人人難道不知道、不明白,沒智慧可以去分辨嗎?問題出於何處?在於執著太深,將一切非實非永久的東西,都誤認是自我永久的東西,求的是什麼呢?何不就是求個享受佔為己有而已。修行就是要能明辨這些錯誤的執著,進而用智慧去從中修正,如知慾妄過大會導致煩惱不斷,就要時用清心寡慾的心來破解,再簡單一點解繹就是善用智慧去分辨,世間的任何東西什麼是你()的,實無一物,全然只是暫借所用啊!而又食好、食壞,東西一入肚有何分別?美食佳餚能飽足、粗食淡飯又何嘗不能飽足?住好的、穿好的、睡好的又何嘗不是人在世間時暫用的呢?只要明智去體悟,一旦這身消逝,住的、用的、食的,有什麼能帶得走呢?要明凡心是很容易迷戀人世間一切假相,又因一切假相使心不安,貪求爭奪致使原本靈智迷惑,而修行乃是要破除凡心的種種迷障,斷除諸等煩惱使心靈安住原有光陀,這就是求修的意義,修行能破除一切苦障,故聞法者要用心去領悟、體會,方不淪落苦障深淵。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四月廿九日戊子年三月廿四日

◎修行需求修究竟解脫法門:再闡述修行之人,在修持任何法門除需一門深入外,更要取修究竟解脫法門,講解到這裡為何說修行需要求修究竟解脫這門法門?這個道理簡單,末法各宗各教都有殊勝法門來教習求修者,而修行者如何突破自我開慧明悟諸等法門都有其妙義,但也因佛魔同道,故法門也有那偏離正法與使人執迷產生妄想貪求,導致修行之人道程終不得解脫的,例如時下諸法善巧方便,原本旨意是借由方便諸法作為善巧引渡,此好比是藥引一樣,因眾生皆深受宿業之束縳,自較易對修行一時難以契入,但眾生皆具佛性,因而諸善巧方便就是要作牽引把原本的佛性啟發,而這一切善巧方便法只是前導作用,實真要談修就必需從心著手,對修要有明確,第一如何擺脫執相著念,這門修持就夠修行之人費心領悟了,再來就是對凡諸一切相、一切法都要認知,法皆是無一可得,如果修行之人不能對此認知徹悟,那在求法修行必是會由執成貪妄,心靈終究還是不能解脫的,修行要如何取法解脫一切障,就是對境相了徹,對心作用明明白白,隨時都要攝心返照自能解脫,而究竟法是無相無滅無空亦無我,能出離則了義,聞閱者參。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五月九日戊子年四月五日

●修行需要由根本心根本性作修:修行是要在內外都能通達開悟,凡諸一切境相,即使一小動作皆有可使得悟處,若能專心去悟,何有用心而不得悟之理?修行深忌心外求法,這是不對的,如果修行不從根本心去作修,不從根本性作修,自然會離不了識、塵、滅、集,要知道「識」是有著分別,這是一種作用,「識」若不用根本心、根本性去淨化,作用一起必難脫離。修行之人常受自心、自性所牽動,而這自心自性實非根本心、根本性,因為參了「識」執,往往有分別無一平等,故大智修行者在道程求法必是明心見性,知這「心」是什麼?知這「性」是什麼?非是一般心非是人言之心,修行人從始至終都需要不斷著手一個根本心、根本性作修,如此才能漸次了義解脫。

 

 

元始天尊 降  九十七年六月六日戊子年五月三日

總綱語錄()

著作修行一書大綱淺繹,在佛菩薩大釋解說已盡,將修行初入基本明白闡述,書著不分老幼或學歷高低都能參閱啟發而得法益,言說修行這門功夫,覺者、悟者無分別心、無高低心,但往往都是在初習修者很容易在難分辨正知見,非正知見下導致修行常受制在言語文字上,這是有心習修者需要謹慎的問題,修行不是在言語或文字上去爭、去迷、去執著,要知修道非是大談論道,真修唯是一心用功夫,這才是能達究竟,人身難得亦珍貴,當是要對社會國家與全人類有所貢獻,修行就是要為人者知立命,正行不偏,心正不邪,將原有光陀純淨根本性顯露,身行、心念皆會影響慧命,故若難依正心作行這將延生輪迴不斷,而要出脫凡俗入聖若不自心作責作修,何達聖境呢?蓋世眾不論男女老少,只要能在觀閱修行一書用心體會,用心作修法益將佈滿,豁然開朗,修行不難端在有心,無心去一探究竟難脫業海苦淵。

 

 

彌勒尊佛 降  九十七年六月廿四日戊子年五月廿一日

總綱語錄()

闡著修行一書,綜合俗世人性,以最淺白真理來解述修義,說修行實不離觀心修心,而身行如果離開了這基本作修,那恐隨這塵業束縛永難解脫,何故需有觀心修心作修?凡眾可自我回想,這心何不在一切境景之中,如浪波濤、如湖起漣漪,亦若非外力,境景怎能起漣漪?因此心念是每分每秒在轉動,是會隨著萬相(象)延生,迷惑(戀)諸非實,沉落貪嗔痴三毒,而這三毒是毒藥,必定會拉著心念偏離原本純淨心性落入污染,時作觀心就是要從一個「覺」字了義,所謂觀自本性自有其道理,人性本如乃無生無滅,但凡身降生自然隨心使性生滅淪落塵世,明白這道理,修心就不能馬虎、不能不謹慎,如出離這兩個步驟,那就本末倒置了,其實修行廣義深遠,如不深切參悟,也難達究竟,話雖如此說,卻不能不去理解為何要修行,再簡單的解繹基本根本,不作實修要如何出離凡俗境界,書著至今,皆詮繹著為人處世基本修行,再多加述心性修行,雖然不是深奧難解,但功夫要修起來,可就端看是否能明義去修了,語錄言勉。

 

 

大勢至菩薩 降  九十七年七月一日戊子年五月廿八日

總綱語錄()

修行書著將對修行的認知概念統一作規律性、整體性淺繹闡述,其中包含著為人處事應克守的基本,再漸次的解繹出人心、人性的毛病,而淺述方便閱讀者容易明了無礙,今將書著作一語錄,解繹修行最後基礎功夫,這功夫之修就是修持十善業與六度,所謂六度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是謂度慳貪。〈二〉:持戒有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是謂度毀犯。〈三〉:忍辱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是謂度瞋恚。〈四〉:精進有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是謂度懈怠。〈五〉:禪定有身定、口定、意定是謂度散亂。〈六〉:般若有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是謂度愚癡。此六度修行乃修行達至究竟涅槃,故修行不可缺失功夫,凡眾本都具備大智慧,但沈淪在這五濁惡世當中甚久,故將原本光陀智光蒙蔽,又根本心、根本性也隨這塵境污染迷惑,導致難予回歸本如,蓋修行書著乃應因緣,降著延傳來作普化,啟發世人智光萌生,不受塵世假境、假象迷惑,以早修行了脫塵世苦海,再言道修行是要修行者用根本心、根本性去脫離煩惱,達到清淨之境界,為何世人煩惱不斷呢?因凡身接觸假相一切非是永久境、相、物,一味的執假為真,久受污染下心性皆漸難保純真,是以入門修行從基本修行進而認真作修,應隨著最基本漸次體會領悟,然後深行十善業與六度的修行,如此才能真正達至究竟解脫,若依語錄作修,法益佈滿自在無礙,更能尋根歸元,語錄淺述至此,尚寄世人多返觀自照本心、本性,莫再沉戀塵境苦海。

 

 

本堂主席 關登台  九十七年八月十九日戊子年七月十九日

聖示:特為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結語

修行一書直指人心與行為不得偏離正心、正行,既為人就應有為人處世應行應守本份,而人賦靈智遠超各種生靈,居萬靈之首,因此帶領眾生靈回歸原賦應責無旁貸。

再說世人說「修」就需從基礎根本做起,在家融通上敬下孝、夫妻子女和睦、兄弟姐妹妯娌互敬、朋友禮義,這等基本課程,如能把持已不容易。現今末法時期亂象根源頻生,種種都與人心異變『貪嗔痴』三毒侵蝕嚴重,才導致人心迷失,行為舉止都偏離正道、正行,急需世人明悟寶書降著引導重要,故應時應運降著「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主要是借由闡示真章漸次引善啟迪,給予世人明白為何要修?又為何要從基本處世與著重根本心性上作修?書著淺繹能解,但總希世人能明瞭,修行若不從最基礎根本上著手,實難得終至的究竟。

世間都是我執深重,言修論道首先要去除『我執』,不除這些障礙則入門求修難能開悟。吾將修行結語作述為勉,盼世人能閱聞得益。

 

 

南無阿彌陀佛 降  九十七年九月九日戊子年八月十日

聖示:為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跋文

『修行』顧名思義修正不正確的心念,言行舉止,經由初步的修行,再從中領悟真理。

說修行這門功夫可謂簡單,亦又可謂不簡單,何以故?基本上的為人處事,就很難看到修得融通圓滿者,修行在家居士著手之處,就必需克守『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忠孝節義』不離基礎修行,如能堅守恆持不退轉,基本上可入聖賢之境。再說世人迷戀紅塵,將假境認以為真,內心天賦根本心、根本性日漸遭受假境萬相(象)所惑,導致心靈、心性逐漸迷失、迷惑。而起心動念自會輾轉在貪嗔痴三毒當中,心靈遭三毒侵蝕,日積月累下心性必隨境迷失,進而時生無明造作罪愆因果。修行一書應運降著,主旨乃借書著殊緣作一綱繹解說,淺白的將修行基本再延傳精進開悟一途,給予世人研閱參悟,達至『明心見性』不落苦惱業海深淵。

人本俱足『良智、良根、良性』,卻因染著塵障深重,才致本具根性光陀不再,此是諸天仙佛不忍,今寶書降著懿敕賢義堂殊勝道場自有其道理。爾聖堂正法闡教非是一般能及,寶書降著乃經由三曹共議鑑定,始頒旨著作延傳世間,而著作寶書聖堂俱足殊緣是萬中取一,珍而可貴。寶書著作完成福音傳世,世人之福,今特降跋文作結。

南無阿彌陀佛 跋文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戊子年八月初十日

 

 

金闕御史太白星君   九十七年九月三十日戊子年九月二日

聖示:今綬命特降爾堂頒宣助印寶書【修行-綱繹大解】功敘玉律,堂上主席神人綬旨,玉律頒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昭曰:

朕居凌霄統領大千,無時不以蒼生為念,茲爾南瞻部洲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綬命著作『修行-綱繹大解』一書,作為普化啟迪,給予世人知修開悟方便。

寶書淺述意深,是一部能明懂書意,入理求得通達人倫綱常、四維八德,了悟心性珍貴寶書。書著完功關卿奏呈,為期世人助印寶書,延傳廣渡世人方便造功,特請奏頒降助印載功敘錄玉律。關卿慈願,朕心大悅,特降頒玉律昭告。

茲凡助印修行一書達一百本,延法渡世,功載敘錄天榜貳佰大功,福增延添百分之十,釋化重業達至重業輕報,解冤釋結二案,災劫病星除卻二關,元靈樹元辰安固,福蔭際運一年,福壽晉添。

茲凡助印修行一書達至五百本,延法渡世,特載功敘錄伍佰大功,福增延添百分之三十,釋化重大惡疾定業果報達至重業輕報,解冤釋結五案,除卻災星劫禍三關,福星拱照,福壽晉添,上被下蔭親人子孫二載。

茲凡助印修行一書達千本以上,特載功敘錄八百大功,天榜核記天福功果為限五十年,重惡疾災劫關,釋化吉星拱照,災除病釋,福壽晉添,重業輕報,解冤釋結十案,福增被蔭自身與上親下子三載元靈樹元辰安固。

茲凡助印修行一書隨喜虔誠者,准敘功五十功撥轉福增吉祥,除卻災禍相應,吉星拱照如意。

律昭頒宣,三曹共鑑成案,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頒宣予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戊子年九月初三日

 

《以上轉載自宗教寶書》

 

※十善:〈一〉不殺生(身口意之戒殺)〈二〉不偷盜〈三〉不邪淫(除夫妻外不與任何男女行淫)〈四〉不妄語(不說謊話)〈五〉不惡口(不粗言粗語說髒話)〈六〉不綺語(不說男女風花雪月事)〈七〉不兩舌(不說別人壞話)〈八〉不慳貪(不吝嗇小器)〈九〉不瞋恚(不怨怒生氣)〈十〉不愚痴。以上相反則為十惡。修以上十善來世可升天堂為天人(神)

 

●濟佛所開示之『十善業道』:《人心之不修,焉能升天成神成聖,老衲普勸世人,須修五戒、十善。世之修者,如若五戒、十善不能修之、持之,即便念破佛號亦枉然,累劫、累世落入六道輪迴,生生世世,求出苦之無期也。
一、不殺生:大凡有生命之物,無不愛其命,何忍殺之?應體上天有好生之德,慈心於物,戒殺放生,以合天心。至少應做到下列數點:1.生日不宜殺生。2.結婚不宜殺生。3.拜拜不宜殺生。4.為我而殺不食。5.聞其被殺之聲者不食。6.眼見其被殺者不食,以長養慈悲之心,以積己之福報。
二、不偷盜:偷、盜皆屬不勞而獲之惡習。天生萬物,一枝草一點露,只要肯努力去工作,上天定不會讓你餓肚子的,何苦造下偷、盜之業呢?當誠正為人,不偷、不搶、不盜,如此方可避免惡業之積也。
三、不邪淫:『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淫又分正淫與邪淫,正淫者乃夫妻之房事,但仍應有節制,不可過於頻繁。邪淫乃夫妻以外之性行為,更是上天所禁止也,違者必懲之以敗三代子孫,世人不可不慎也。
四、不妄語:世人喜炫耀自己之長處,甚或誇大其詞,以滿足個人之虛榮心,實乃造業也。須實言,勿誇言,否則口業一直累也。
五、不兩舌:即不搬弄是非。世人最易犯此之口業,因嫉妒心之起而挑撥是非,讓人口角不和,而達其離間之目的,實乃過也。
六、不綺語:不說黃色笑話,或讓人想入非非之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你若經常開黃腔,引人犯罪,則過加一等,不可不慎也。
七、不惡口:有些人經常三字經(髒話)不離口,一日不說罵人之語,則一日不適。須知罵人者人恆罵之,一手指指人,四手指指己,於己於人無一益處,甚至惹來殺身之禍或口舌官司,口業積累,何苦來哉!

八、不貪:貪字貧字殼,台諺有云:『瘋貪就鑽雞籠(意即:因小失大之意)』。世人之『貪』,甚至為己惹來身敗名裂之罵名,如某人因貪不當之財,而成為全國媒體守候之焦點,每日家門外不斷有好事者、臭罵者湊熱鬧,及大批媒體記者守候,即是一例。貪到最後不但無所得,還賠上一生之清譽,且落入甚深之罪惡淵藪,何苦來哉!
九、不嗔:嗔心之起,來自於心田之不修,一把無名火焚毀功德林,且易墜入阿修羅之魔道也,身體五臟六腑易因嗔恨心之怒火中燒而受損,氣血嚴重逆流,易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及中風一手一腳,嚴重者會活活氣死,可不慎乎!
十、不痴:世人每易痴心妄想,總心想那些不切實際之事,為情痴迷、為愛瘋狂,凡事總是看不破、想不開,此皆是痴之體現也,老衲望諸世人悟破此理,否則有人會因此而想不開,走上自殺之絕路,而成為枉死魂也。
以上十善望諸世人銘記於心,不可違犯,此乃做人之基本者也,亦乃成修、做佛不可或缺之條件也,世之人若於此有違犯,輕者落入三惡道,重者萬劫難復為人,可不慎乎!而勤修十善業道之人,輕則為阿修羅、為人、為天、為神,修上品十善者更可成佛,實乃世人之修行基石與捷徑也,可不努力乎哉!《濟公活佛其早已證無上佛果,其佛號為『南無濟公佛』》

 

 

●菩薩道六度萬行法:

〈一〉布施:即眾善奉行,以金錢財物土地房屋等物質及精神乃至身體等施與需要者,乃明中去暗中來,明地裏幫助別人好像自己少了但暗地裏上天卻賜你家安宅吉人和康樂事業興旺等。

〈二〉持戒:即諸惡莫作不犯威儀心常保『正心善念』。

〈三〉忍辱:即苦行難行能行不瞋恨怨怒。

〈四〉精進:乃勤修勤行諸善法(道)常靜坐修法不怠逸。

〈五〉禪定:去妄存真無執的納一切法於心行菩薩道,遇各境各事能無執無礙常保如如不動心;平時應多參禪打坐屏息諸緣放空心思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惡常保心之清淨以成就無量無邊之第一自性清淨功德力(此自性清淨功德力是行諸善做一切外在功德所不能比的,自性清淨者其心在面對一切時可不受染而清淨消遙自在,其是能直超淨土跳出三界的)

〈六〉智慧:可多念佛持誦經咒常靜坐修法眾善奉行諸惡勿作學佛修無上法而得,並為眾生隨機演說。

勤修以上六度萬行法可證得初地以上菩薩果位命終(來世)往生西方淨土

 

 

●當世修行得生西方佛國淨土或生天堂(天界國土)之法:(此法各教各派各道皆適)

人的『靈魂』位在頭內正中心點(即兩眼間之中心點往內與兩耳往內之交會處)位置(但人在睡覺時靈魂會因護守全身之故而跑到人躺平的心處)是可以永生不滅的,死後靈魂會依生前所做所修所行之善惡業力功德力禪定力為何而下墜地府(凡塵之地府地獄位在地球內部,乃在各陸地及各海底下方的東南西北中所有位置到地球核心中皆是,而地球核心處即是阿鼻地獄之所在)投生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再輪迴或往生天堂、淨土(天堂淨土位在地球以外之上下左右一切虛空中)享福消遙解脫生死輪迴,一般好人或大善修行者死後即會由當地管區之福神(土地公)或其所修法門之神聖等將其(靈魂)接引至當地城隍廟報到除去其陽世戶籍轉登入陰籍然後再轉至地府,若修行已成就天榜已掛名者則在地府報到參觀後即可由金橋直往天界國土,而壞人死後即會由地府之黑白無常或牛馬將軍拿腳鐐手銬將其扣押至當地城隍廟除去其陽籍入陰籍後再轉押至地府之地獄受刑,倘西天已掛名地府已除名之修念佛淨土法門成就者或禪定修行大成就者,則可由其所修法門之佛菩薩尊者接引其直接往生淨土或自行由陰陽界直往天界淨土而不用入地府,因此如何於生前即修成正果了脫生死出輪迴回歸天堂淨土是人生最重要的,其法如下:

〈一〉一生要遵守『人道』之實踐,如『孝養父母.和睦家庭〈家族〉.恭敬師長』等;即敬天地禮神明(禮敬一切仙佛菩薩神聖及祖先),守古訓遵從古倫理道德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三綱(君臣有序父子和順夫婦相敬)五常(仁義禮智信)之實踐,只要信守徹底真誠實行其中任一項到老死皆無退失則命終即可往生天堂或淨土享福消遙自在而了生死,即一生能忠於國家或一生能孝順父母敬重兄弟姊妹師長等且並無大惡,如此死後即可返天,而能不造惡實踐愈多項者其果位就愈高愈能永斷生死輪迴往生愈高層之天堂或淨土(西方淨土)成就男相身(男兒身),此不管是何教派道之修行如『人道』不能修好則其修行必有缺憾而無法圓滿(出家人則是恭敬己師三寶與道場同修僧眾的同心和合圓滿無紛爭且盡力渡眾生為是)此外修行者若能再度親朋及有緣之人念佛學佛修行來離諸苦解脫生死並超拔己之過往親友脫離六道輪迴離苦得樂則更佳更能圓滿人道之實踐。

〈二〉一生要『眾善奉行.諸惡勿作』並常清淨己之身心;即要廣行功德善事利濟人並常保己心己念己身之清淨不亂想亂做多將心念安住在佛號咒語或利眾上,能時時日日常行一生至老死皆無退失則命終即可往生天堂或淨土了脫生死,而能修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不慳貪.不瞋恚.不愚痴)等種種諸戒持戒愈精嚴功德做愈多愈慈心悲願利眾而心愈清淨者,其果位必愈高愈上等愈能永斷生死輪迴出離三界往生愈高層之天堂或淨土(西方淨土)成就男相身(男兒身男佛身)得高智慧高果位。

〈三〉可找一適合自己的正統宗教(佛教)及寺廟道場(佛寺.廟堂.鸞堂.一貫道.教堂等)一生皈依其處修行,然後不退轉的一生在其處(同一間寺廟.道場.一貫道.教堂等)虔誠効勞多布施奉獻做義工眾善奉行諸惡勿作的精修勤修恆行護持,不管遇到任何障礙皆要堅心不退,不要三心兩意到各寺廟道場(佛寺.廟堂.鸞堂.一貫道.教堂等)跑來跑去修,以免引起神魔之障使自己退失,能如此一生至死無退的在同一家寺廟道場(佛寺.廟堂.鸞堂.一貫道.教堂等)精進勤修恆行護持則將來命終即可蒙該寺廟道場(佛寺.廟堂.鸞堂.一貫道.教堂等)之神佛接引往生天堂或淨土了脫生死,而平時能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無造惡做惡能愈精進勤修行者,其果位必愈高愈上等愈能永斷六道之生死輪迴往生愈高層之天堂或淨土(西方淨土)成就男相身解脫生死。

〈四〉要認識『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淨土)』是由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為接引宇宙無量無邊眾生離苦得樂所造就而成的一處永恆光明圓滿世界乃宇宙最殊勝之國土淨土世界,並人人發願往生其佛國土,因極樂世界是一處只有快樂沒有煩惱痛苦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佛國淨土,人的壽命皆無量無邊長也永斷生死輪迴出離三界亦無生老病死,是十方諸佛菩薩所讚歎的人人(不分任何教派)往生最佳去處,其乃全仗阿彌陀佛之願力佛力所助人成就,確立此往生最好目標後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完完全全的相信阿彌陀佛,每天做固定的勤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禮佛持經(誦阿彌陀經或金剛經等)(念阿彌陀佛根本真言或觀世音菩薩根本心咒:嗡嘛呢叭彌吽薩阿,或往生咒.大悲咒等)禪定修法並眾善奉行諸惡勿作且多孝順守諸戒,並將念佛持經咒禪定修法行善之功德全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剛開始修行時可將平時所念佛持咒誦經之功徳及行善所做之種種功德一半迴向己之累世今生一切業障一半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等精進修行五年後再全迴向極樂世界如此臨終較無障礙),能一生如此精進勤行不退命終即可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出輪迴永斷生死,而能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精嚴無造惡勤念佛持經咒愈多禪定修法愈精進愈成就者,其果位必愈高愈上等愈能契入第一『常寂光土』成就男相佛身與佛同處而永脫生死輪迴直了成佛(即身成佛)

〈五〉要嚴守戒律廣發『慈悲心.博愛心.平等心.廣大無量心.利眾大願心.菩提心〈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等並包容善待接受化導一切眾生,且常念『我是佛』,『念念我是佛』(修念以上『我是佛』之法時若心或意念會起排斥或不好的念頭則表示你尚有業障,其乃己之業力所顯阻之故,對此你應更精進的修更應多念佛持經咒迴向己之業障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造功德迴向己之累世今生業障解之則即可漸無礙而清淨了)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不離『我是佛』並多利益群生萬物,且多修身修心養性定心內觀自性常保言行舉止外表之莊嚴無惡無缺失,平時並多訓練自心遇事遇境【即順逆等一切內在(即心內之一切種種無明煩惱)外在各種好壞諸境遇】常保如如不動清淨空寂常住『正心善念』,對一切的好壞善惡美醜名利恩愛皆能看開放下無執無著使心念常放鬆清淨無惱以提升自性佛格,能如此日日時時訓練自心常住清淨空寂進而再漸至無念永住寂淨,則將來(命終)必可契入高層次之天堂或淨土(西方淨土)解脫生死而成就高智慧高果位永斷生死輪迴之男相身。

〈六〉修本尊法(佛)成就自性本尊佛(自己)即日日時時憶念觀想『阿彌陀佛』或自己所喜愛的那尊佛菩薩〈賢聖,如各教教主〉,要一心不亂的深信觀修,觀修時可默念阿彌陀佛佛號或綿綿密密地心持本尊咒,等觀想的清清楚楚後再將自身觀為『阿彌陀佛』或自己所喜愛的那尊佛菩薩〈賢聖〉,使兩者合一融為一體『我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我』,日日時時如是想著『我即阿彌陀佛』,且一切所想所做所言所行要如佛不可違佛心佛意佛言佛行,二六時中能利他無私我之心一切無礙無執而任運自然清淨自在見自本性(空性),使自身一切身口意與佛菩薩〈賢聖〉本尊三密相應成就而『即身成佛』成就自性本尊與佛同,如此時時自觀本尊成就就能擁有佛菩薩及自性本尊之功德力,將來(命終)即可直接契入阿彌陀佛的本尊佛土或自己所喜愛的那尊佛菩薩〈賢聖〉之國土淨土與其同處而永斷生死輪迴成就菩薩地以上之果位的男相身男佛身。

總之不管你皈依(修行)何教何派何道修(如佛教.道教或走靈山之會靈或一貫道.鸞堂.教堂等)或有無修行,只要一生能遵守天理人道之實踐對上(天地、父母、師長及佛菩薩神聖祖先等)以敬、對下(含一切眾生)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真誠無虛偽)的對待善待(利益)一切,或一生在其所皈依修行之寺廟(道場.一貫道.鸞堂.教堂等)虔誠効勞奉獻多布施做義工於單一(同一家)寺廟(道場.一貫道.鸞堂.教堂等)一生不退轉的精進勤修恆行至老死不退轉,並眾善奉行諸惡勿作多守諸戒多行善多孝順,能如此命終即可蒙神佛接引往生各人所修所成就之境界的各天堂或淨土(西方淨土)去消遙自在了;倘平時若有每天還虔誦常念勤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及持經咒並將此念佛持經咒之功德及日常所有行善之功德全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者,則其命終後即可蒙阿彌陀佛或其所皈依修行之神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解脫生死永不退轉直了成佛。

 

 

能助人當世命終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根本真言阿彌陀佛拔度六道眾生根本咒》

●安樂妙寶一書依佛經所譯之『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此阿彌陀佛根本真言乃彌陀大咒為圓滿無缺之往生咒)拿摩喇得拿得喇牙牙、拿麥阿裏牙、彌打拔牙、打他嘎打牙、爾哈得、三彌牙、割三菩達牙、打笛牙他、嗡、阿彌裏得、阿彌裏多德拔肥、阿彌裏打三拔肥、阿彌裏打嘎爾別、阿彌裏打細迭、阿彌裏打得傑、阿彌裏打維割林得、阿彌裏打維割林打、嘎彌餒、阿彌裏打嘎嘎拿、割底嘎咧、阿彌裏打徒姆徒毗、司乏咧、灑爾乏爾他灑達餒、灑爾乏嘎爾嘛、割咧夏、割啥牙姆嘎咧、司乏哈。真言咒語代表佛本尊之ㄧ切,每一字皆含戒定慧三藏,日日常誦勤持能日日圓滿六度萬行波羅蜜功德而滅障成德超凡入聖乃至現世成就無上菩提,此咒其功德法益滅罪除障超拔威神力光明無量無邊非常不可思議,是能令人仗佛力於當世即達即身成佛之最快速捷徑法,若能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不造惡做惡日日精進常誦恆持,則可心開智慧明通達無上真理妙法命終必直超西方極樂淨土世界永斷六道之生死輪迴直了成佛。此咒至誠虔誦五十萬遍或至百萬遍以上迴向己之累世業障則可漸除己無始劫來一切罪(業)障,而要超度任一亡靈(屍身)或任一眾生靈任一嬰靈.胎靈.業障靈或任一胎.卵.濕.化四生動物靈.動物屍等〉時則可一心為其恭念此咒一○八遍以上乃至千遍(愈多愈好)並將此念咒功德迴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助其速超極樂世界斷生死。

※『大藏經之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云:此無量壽如來陀羅尼才誦一遍即可滅身中十惡四重〈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五無間罪五逆重罪,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有比丘.比丘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已,即時還得戒品清淨;此咒誦滿一萬遍以上,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顯現身中皎潔圓明猶如淨月,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與無量俱胝菩薩眾圍遶來迎行者安慰身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

◎『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云:若有眾生得聞此陀羅尼,每日晨朝〈即清晨〉誦二十五遍,是人於千劫中所積惡業悉皆消滅,現身獲得安隱快樂。

●大藏經云:若人用此法門加持淨土作塔,又復書此總持咒安在塔內香華供養,能延壽命及增智慧,若人於此塔前倍興供養日日誦持滿八百遍,發自利利他平等之心,如是依法能消除八難,是人命終不生地獄畜生焰摩羅界,如蛇蛻皮,即生極樂獲大果報受勝妙樂。此之神咒功能〈功德〉利益說不能盡,於晨朝時用楊枝淨口散華燒香,佛像前胡跪合掌,口誦七遍,若二七.三七遍,能滅四重五逆等罪,現身不為諸橫所惱命終生無量壽國,又此咒能轉女身令成男子,其威力不可思議,旦暮午〈早、午、晚〉時各誦一百遍能滅四重五逆拔一切罪根得生西方,若能精進誦滿二十萬遍則菩提芽生,得不退轉,誦滿三十萬遍則面見阿彌陀佛,決定得生西方極樂淨土。

※『淨土十要第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下』云:其中若有宿業所使,願行有虧,常當一心誦此拔一切輕重業障得生淨土陀羅尼,若持一遍即滅身中所有一切五逆十惡等罪,若持一十萬遍即得不廢忘菩提心,若持二十萬遍即感菩提芽生,若持三十萬遍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決生淨土。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往生咒)南無阿彌多婆夜、哆脫伽多夜、哆地夜脫、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諾、枳多迦利、娑婆訶。〈此咒初學佛者在家宜「默念」為佳以免招陰〉

 

 

※化解愚痴和增長智慧之道:1.恭敬師長、尊敬聖賢、信奉三寶。2.敬惜字紙。3.讚歎、受持、讀誦經典或善書。4.親近善知識。5.闡揚三世因果的道理、勸善或講解道理。6.刪除邪說異論。7.誨人不倦或文字佈施。8.不輕視沒有智慧的人。9.助印經典、善書或有益身心修行之雜誌。10.供養精進經藏的出家眾或行者。

阿難尊者有「智慧第一」之稱,乃因累世之間,曾為長者,某日遇到一位小沙彌,知悉小沙彌每日除了工作辛勤之外,尚要外出四處托缽化緣,往返需費頗長時間,但是老住持有規定固定功課之背誦經典,常因時間不夠而挨罵;長者慈憫,令管家每日為小沙彌準備齋食,以免到處化緣而浪費時間;是故,小沙彌得以有空背誦經典,進而精進道業。種此善因,阿難尊者得到記憶無礙與智慧高超之善果報。

 

 

◎濟佛說:『知足』即是福,『清心』即是祿,『寡慾』即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能得到『福祿壽』了,但是如果能時時記住『念佛〈持咒〉』,這種才是大福,大祿,大壽。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修行座右銘:

『放下』愈多則自在〈輕鬆〉愈多、無礙愈多、離苦愈多、清淨愈多……

『執著』愈多則束縛愈多、憂惱愈多、障礙愈多、痛苦〈心苦.勞苦〉愈多……

『念佛〈持咒〉愈多則消業愈多、除障愈多、喜樂愈多、功德〈功果〉愈多……

『行善』愈多則康壽愈多、去災愈多、安和愈多、富貴愈多、福德〈福報〉愈多、果位〈神品道果〉愈高等……

 

※菩薩說:各人之『果位』乃修行累積之成果,當修行至某一位階時,其『靈體』便會自動晉升或形成該位階之形象。

 

●人一起『惡心、惡念』便有業過必需慎之,宜時時常〈永〉保『正心善念善行』為佳也才較無業過……

 

 

★修行者不管修何教何派何道,在世若能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勿造惡做惡廣行功徳善事利益群生萬物,並將心性修至無私〈乃沒有私心,即公正無偏私〉無我〈即無自我,乃以眾生之利益為要不自慮自益,無我亦是『清淨空寂.寂靜涅槃』之心性〉無執〈乃對一切皆能看開放下而不執著〉無住〈即心不停留不掛礙於某處使心惱苦〉無念〈即不隨各境起心動念能常住在定靜喜悅中〉無相〈即不住不執於各種境相境遇中〉無有分別等而色空一如淨穢同等,能謙卑博愛心量廣大如虛空般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之上乘境界,則其死後不管是往生天道還是淨土其是皆無輪迴而消遙自在的。

《修行者在世若能修到『無私.無我.無執.無色.無相.無住』等無有任何宗教之別的『大慈愛心.大包容心』如虛空般之量時,則不管其是修何教何派何道死後依各人因緣皆有緣直接契入宇宙高層之天堂或淨土.佛土而永斷六道生死輪迴之苦。》

 

★世人當如何分辨陰廟〈邪廟〉與正氣之廟〈正神廟〉呢?

濟佛曰:如今宗教之亂象頻生,世人為了身體之不適,或遇人力無法排解之事,往往求助於各宮、廟堂。但若主事者心不正,則該堂廟容易為陰魂或邪神所憑依,無知善信到此問事,自然容易受影響而受邪神之憑依作弄。故老衲提供幾點,可做為分辨陰廟與正氣之廟之分野:

一、觀堂主〈即寺廟之主事者〉之為人處世,因一堂之良窳〈窳發音語,良窳乃好與壞〉,繫乎堂主一身,若堂主不正,此廟必被陰魂所佔。

二、入內以身體之感官感受之。一般正氣之廟宇〈正神廟〉,入內應正氣凜然,堂中正氣充滿,必然感受一股很強之熱和氣灌頂,全身舒適無比,此乃身可感知也。反之,若覺全身感到陰冷起雞皮疙瘩,或引起身體不適,即是陰廟〈邪廟〉也,應即離去,並以七罡符〈此符可去一般正神廟向廟事人員求取之〉三道,連續三日淨身,身上邪煞之氣可除,自可無事也。

《若人欲求神問事或祈求神佛保祐平安順利吉祥等宜至香火旺盛之正神寺廟誠心祈之為佳,或至一般領有玉旨或懿旨救世之正神廟亦可,且其亦有辦理解因果等相關事項以利眾之》

 

 

※若出入醫院.殯儀舘.墓地或助念處等在外沾染到穢氣、煞氣、應如何處理才能完全化解

可至香火旺盛的寺廟拜拜祈求該寺廟之神佛化解以袪除煞氣,或回家對杯水虔誦佛號一0八遍以上後再倒入沐浴之水內淨身,或拿一些米及鹽與少許榕樹葉同入洗澡水中連淨身三天。

 

 

●修身修行者若能將一切『忍辱』視作『平常』而無忍於心,則就不會有『忍氣』積壓過久而爆發。

 

 

※『修身』不外行功立德,『養性』不外降伏己之貪、嗔、痴、慢、愛、妄;一個修行者,縱然智慧再高,但若未將其實踐在外,那也不過是內涵而已,一切的功行,皆在於外在之實踐,方稱『功德』。

 

 

●何謂持戒?

戒者,天下師也。釋尊明明開示:以戒為師,又云:末法眾生所行、所為、所思、一舉一動,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是故,末法眾生以戒為師。何以須以戒為師?蓋因末法眾生容易1.因人修行2.依字解經,此二者俱皆容易令人陷入迷思。

 

 

◎所謂「所知障」,為人處事若僅憑自我感覺為主,若全憑自我所知所思為導,那麼必定執著,一個執著心重之人必定自以為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自己高〉,人若存在愩高我慢之心理,將致使道德淪亡、正義罔存,為伍的必將聚集敗德損義之輩,是以故,釋尊開示:以戒為師。

 

 

※戒律是人生之準則,亦為處事之標的,何者該做、何者該言、何者該思、何者該視,俱皆有其標準與適當之限制。「戒」乃出於自我約束之法則,「律」是強制遵守之規矩條例;而戒律之行持,分門別類,大致可分對人、對事、對物;又可分為身、口、意之三大戒律;容易犯戒之人俱皆為自私心重之輩,而容易守戒之人乃為無私之眾,戒又分五戒等,俱皆不出於身、口、意,若是身口意清淨,則五戒不逼而自然守律。由於戒律全為自發心,所以歡喜心守戒,易有成就,而輸誠一志,可明天心神意;由於持戒自然,所以容易圓滿夙願,積行功德周遍法界,足以舉頭昂揚、德霸一方,則戒德恆遠而流傳不朽也。

 

 

●各教各派各道皆當遵循的宇宙永恆不變真理:宇宙的真理就是人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宇宙的因果法則善惡報應的道理真理,乃奉行『忠......義』等之節義的古倫理道德之實踐(如忠於國家、孝順父母、和睦慈愛家人親友、恭敬師長、與人守信用、與友講義理、長幼有序、謙卑有禮、慈愛眾生萬物等)及勤行慈悲(乃不殺生並慈悲對待一切人事物)、博愛(乃廣泛的愛護利益任何一切人事物)、平等(乃一視同仁以平等之心對待一切人事物)、真誠(乃以老實真誠慈柔之心對待一切人事物)、無欺(乃不欺騙不欺辱一切人事物)、謙卑(即對一切謙虛有禮)、包容(即心量大對一切無怨尤)、忍辱(忍辱即不但要忍受一切侮辱,而且還要忍受一切痛苦,更要忍受所得到的快樂,對此一切心皆能平靜皆能不動於心,如此能忍受痛苦、忍受快樂,就能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八風吹不動了)、柔和(即溫和體貼)、清淨【即自心之清淨,乃自淨己意常保己之身口意身心靈之清淨,不受一切污染變壞,心無妄想雜念惡念能常住『正心善念』,常保清淨之心念(如念佛持經咒或利益眾生之念)乃至無念】等之德,及眾善奉行諸惡不作與修身修心養性利益他人廣益群生萬物;以上乃諸佛菩薩各教聖人所教導眾生離苦得樂修行成就果位解脫生死輪迴的必備之法,為各教各派各道皆當遵循不二的修行成就法門,若違此你的信教你的修行恐入魔恐無法返天必需注意,而其也是為人處世利己利人的圓融之法,更是保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法要,如上種種自己能俱備愈多實行愈徹底愈圓滿者,其往生天界國土或生佛國淨土的果位必愈高愈上等愈有大智慧,而其慈容法相必愈莊嚴身心必愈康樂自在愈清淨無礙而愈早成佛,願大家皆能信受奉行以早日成就世界大同的淨土世界。

 

◎守口〈勿造任何口業〉、修心〈即修己之一切清淨心、平常心、貪欲心、邪惡心、平等心、喜捨心、慈愛心、柔和心、忍辱心、天真良善心、博愛心、寬廣心、大無量心、大願心等等〉、平氣〈即淨化去除己之一切不好脾氣習性傲慢嫉妒火爆等之心之氣也〉,能修身(即不履邪地.不去色情場所.不看色情影片.不毀謗不惡口罵人.不做壞事等)養性即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嗔恨、不平、嫉妒、貪求等行善積德愈多越『德高望重』,心性越無私無我無執無住無色無相無有分別心者,則將來其之果位會越高而越能往生越高層之天堂或淨土永脫生死輪迴之苦。

 

 

◆佛說:掌握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掌握六根即心不為六根被外在之六塵所動所影響之意,乃心如如不動不為一切內(即內心之無明煩惱)(即外在之種種境遇)諸境所惑所動所染能常住清淨喜悅也》的人就是統治者,毫無私心沒有德行上缺陷的人即是統治者,而愚痴者是追求感官欲樂的人。

 

 

※諸功德中布施最易行,欲消災解孽以布施為捷徑。

◎諸福報中布施最厚大,欲祈求如願以布施易靈驗。

●諸感應中布施最迅速,欲延年益壽以布施得感應。

 

 

※招來幸福(健康富足安祥喜樂和平)的念波:慈愛心、施捨心、恭敬心、感謝心、歡喜心、報恩心、寬恕心、平等心、開朗心、自信心、自在心、勤勞心、和平心、信仰心、虔誠心、深切心、積極心、無我心、清淨心。

●招來不幸(災厄疾病貧窮落魄混亂)的念波:傲慢心、憎恨心、報復心、不平心、憤怒心、暴躁心、奪取心、背叛心、悲傷心、忘恩心、利己心、冷淡心、失志心、懶惰心、偏狹心、卑視心、恐怕心、猜疑心、固執心。

 

※快樂心經:不埋怨要感恩、不煩惱要樂觀。不記恨要寬恕、不恐懼要安心。不忌妒要欣賞、不計較要寬巨集。不自私要捨得、不氣餒要振作。不貪心要知足、不爭功要分享。不批評要讚美、不衝動要忍耐。不發怒要微笑、不拖延要積極。不自誇要謙虛、不欺騙要誠信。

 

◆相由心生命由心轉: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貧窮直到老。

 

 

※成大事修行成佛必備要件:痛到腸斷能忍得過,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煩到心亂能耐得住,困到望絕能行得通,屈到氣憤能受得起,怒到髮指能息得平,恨到齒切能消得散,急到眉燃能定得安,喜到意滿能沉得下,話到唇邊能停得來,財到眼前能看得淡,色到情動能脫得開,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可以任大事矣。

 

 

★『無私無我』即是天地之心,亦是純淨的心,唯有『無私的心』、『純淨的心』、『心如虛空的心』,此三心是自性中,自然流露的淨光。

 

※究竟成佛一真心:真心無它『清淨單純、無私無我、無分別』。

 

◎『菩提自性』,無一絲人心私欲,亦無善惡之別,心量若廣大如虛空,靜如止水,即能『真空生妙有』,一切無礙。

 

▲涅槃經云:『如來之性』實無生滅,為化眾生示現生滅,若能『一念清淨、萬緣皆放下』即能入不生不滅之涅槃境。

 

◆華嚴經云: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若有欲知『如來智』,應離一切妄分別;唯有放下『人心私欲、意識思惟』,其自現也。

 

※『無為大道』非語言所能表達,乃實證功夫,故言『真佛不在虛無邊際處、真法不在文字經典中』,它就在生活中、承擔中,反觀即是。

 

★『菩提自性』人人本俱足,不用向外求,當你清除了『妄想執著、私心名相、有求有得』,於清淨無求中,『佛性』自顯。唯有『念頭純淨、一塵不有』,方能與自性相應,也唯有『無私無我、清淨單純』,才能與天地之徳相應。

 

◎光明祈禱:世間再艱難的事情也不能打倒我、困擾我,不愉快的事情總有一天會消失,想害我的人有一天也會失去他的力量,要幫助我、提拔我的人源源不斷的出現。這是『光明祈禱』,每日早晚各念三次以上,磨難打不倒你。

 

●佛說:只有善於調御自己、馴服自己的人,才能領會究竟法喜,達到涅槃。

 

★正道〈正師〉-→順天理、合人群、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率、剛貞堅毅、常正心善念正義正理、能遵行倫理慈柔善待一切、有良善道徳心勤行正法、能無私利眾大公無我謙卑博愛。

◆邪道〈邪師〉-→逆天理、拂人情、悖倫理、乖道義、常傲慢脾氣暴躁、多邪心妄想、多貪愛執著嫉妒、為利益常行邪法、無道徳心不正義正理、常私心利己不行善徳自私自利剛愎自用

 

◎佛魔一線間、『心善』是佛、『心邪』是魔………

 

※準提佛母開示:密宗之男女雙修法必需是『夫妻』才能修,縱使是師徒或情侶亦不能修,否則即是邪即是魔也.....《這也是密宗之『法王』會結婚的原因》

 

※細心是成功的褓母,粗心是失敗的同伴……

 

★佛說:『行善棄惡』是佛佛相通的教導,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是教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美德,使人遠離煩惱痛苦到達清淨涅槃。

 

●天官曰:一個人『悟道』之時間會因種福田、結善緣、行功德而加快。反之,亦會因造惡業、棄道心而延長。

 

◎仙佛曰:各人修行所做所累積之福慧資糧功德,除非『自己發心迴向』,才能將此功德轉移到他處,否則縱然是古佛、菩薩、大羅金仙、神聖仙賢等亦無權動用他人之福慧功德,除非其〈你〉有為人發願祈求則例外,因為無形中你的福報功德會被神佛拿去轉移給那人成願成就之。此必需注意之。

 

 

※仙佛曰:大道非至德不凝。故修之者,勿以一味禪坐而獨善其身,除身受師點化指導功程外,尚要內外兼顧,行善積德,二六參禪,率性不亂,方能臻九品蓮台之果也。人之善惡功過,自顯清氣或濁氣於頭上,功德厚重者,氣清潔淨而光輝;善小德薄者,自然氣散而濁,故『善有善氣,惡有惡氣』,而善念愈深,功德愈多,則善氣愈清,善光越強。故佛云:『心可做天堂,心可做地獄』,三界唯心,全憑一念善惡之分別也。

 

★濟佛曰:人有時處在不如意之環境中,心情難免煩躁、消極、悲傷,但切不可亂發脾氣、怨天尤人;而應任勞任怨,不變道志,保持心情之平穩,對於自作自受之逆考,更應發揮毅力勇氣加以克服,如是方能達到琢玉鍊鋼之效果。

 

●若欠人錢財依地府之冥律記載將來〈來世〉需三十倍奉還才能抵消,而傷害他人身體心裡者就需數佰倍抵還之,因此平時就要勿欠他人勿傷害他人〈若有要在生前趕快還之和解之為佳〉以免將來付出產痛的代價。

 

※行事成功守則:肚量大一點、嘴巴甜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腦筋活一點、理由少一點、做事多一點、脾氣少一點、說話輕一點、微笑露一點。

 

※人的『福分』不是源自於他能獲得多少,而是來自他能『承受』多少,『珍惜』多少,『奉獻』多少。

 

◎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眾生』的生命。

 

以戒為師依法【正法〈修身修心性證涅槃空性之佛法宇宙真理〉.善法〈利益群生萬物〉不依人,『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各人生死各人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

 

★修行者不管你是何教何人若只行善修法而無修己內心之『貪、嗔、痴、慢〈高傲心、我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無明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使心念常保『純正清淨〈即常保「正心善念」〉』,則你將來命終皆有可能轉生至阿修羅道此必需注意之。修行者〈不分何教何人〉若能日日時時常〈永〉保『正心善念』【此可由行諸善斷諸惡加如上所說之修己內心之貪嗔痴慢等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來多修身修心養性並多念佛持咒將心多安住在佛號咒語上或將心多安住在利益眾生上來常〈永〉保之】則就較無魔障也較不會退轉也較能成就上品之果位而較不會往生至阿修羅道去了。

 

※修子宜知:入道,在於知悉道理、明白法義;學道,在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道,在於修身養性、實踐力行。是以故,三施〈即財施.法施.無畏施〉並行,業障日減,勤耕福田,則能『增福』;福慧雙修,善德日增,神明庇佑,則能『開運』。

 

●行盡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人……

 

※對己之父母.長輩或高僧〈出家人或神聖仙賢佛菩薩聖人偉人等聖像〉大徳〈修行有成或德高望重者〉.師長.恩人乃至好上司,若對其傲慢無禮不謙卑則無形中即會被上天〈監察人類之眾神聖仙賢等〉削福減壽,此必需注意之。

 

●佛陀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

 

◆若能體悟一切境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無怨無尤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知足常樂任運自然就可過的消遙自在了;其中若有不足或逆境則宜反觀反省自身平時或一生中所做所行是否皆合儀合理,來舒暢身心解諸惱苦使心常清淨無礙即可我淨常樂.常樂我淨了。

 

★仙佛曰:欲求運程開通者,首先必須斷心執、去妄念,存善念、行諸善;欲求福運無邊,先學不計較,能包容、可體恤、知滿足、肯利眾,則運不求而自亨,福不尋而自得。

 

※修行要修到『心清淨』之境界才能預知自己的往生時辰。

 

發大願菩提心利眾可消己之無量業、拔己之無量苦。

 

●改好『脾氣毛病』就是改好業力,『改好業力』就是改好命運……

 

★心中無求、一切放下,才能解放『心靈』,才能心通法通漸而了然『道』通。若能『萬緣放下、諸法皆空』,則諸幻能離、諸苦皆無,『處處皆淨土』。

 

『留錢給子孫、不如留徳給子孫』,因留錢給子孫其若不善則錢多反害其造諸惡業而墮落,甚至禍殃父母祖先及子孫;而留『徳』給子孫卻可蒙眾神聖之護持庇祐,使其常行正路正道而平安順利吉祥乃至利益群生,甚至有緣修行成就而上蔭祖先下佑其之子孫;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宜『多修養心性多行善廣行功徳廣益群生』的勤修行並勿造惡要多孝順,如此『行孝廣積功徳無諸惡的利益群生萬物並善待一切』即是留『徳』予子孫亦是修成正果之要也

 

●濟佛曰:只知布施、建廟、助印善書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瞋恨才是『天德』,所以要成就大道天道需有『天福』還有『天德』。

 

●行善無惡積德利眾〈財寶如意〉、修身修心養性護生放生〈無病延壽慈柔忍辱和氣善待一切〈納福吉祥〉、念佛持咒常保正心善念〈消災解業增福慧〉……

 

●古佛說:因果業,唯有『功德』可解之……

 

※生命〈靈性.靈魂之命〉是『永恆的』永無止盡的,因此要多『行善利衆』時時勤奮認真且勿造惡勿忤逆不孝,要遵行忠.....悌等古倫理道徳之實踐;要『誠...愛』善待一切,要『純善無惡』恆住善心廣益群生萬物,要精進恆持『永遠不倒』以助己早成聖賢佛果……

 

●能付出愛心利眾生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心清淨就是『慧』……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請看看你今日所做的一切,『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將會是日後的際遇……

 

◎能忍『風雪』成巨木、能忍『忤逆』成巨人、能忍『苦磨』成巨業、能忍『辱罵』成巨匠……

 

●一個人名利權勢成就越大越有名氣越富貴發達時,越要顧好己之徳行道徳並『多行善』,切勿邪淫、不孝、做惡,否則你的那些福報很快便會被上天收回而毀了,此必需注意之。

 

◎做對(如為正義、公理、道德、正法真理等)的事,若遇到障礙阻逆時要『謙虛、安忍、堅持』去恆行之如此才能成功成好之。

 

●仁者無敵:乃是仁者『慈悲善待』面對一切,普天之下不與『任何人』任何群生萬物結怨,所以『無有敵人』也。

 

●為人處世做人要『誠信老實、要感恩報恩、要孝順和樂家人並尊敬師長』、要多行善利益眾生且善待一切,並勿造惡做惡〈尤其勿造五逆重罪以免天地不赦〉勿與人結怨結仇〈以免被報復傷害〉,如此一生常行恆持不退即可蒙上天〈眾神聖佛菩薩〉之助而使你成功成就乃至修成正果。

 

●濟佛說:只須放開『心懷』,即是故家佛國;只要收取『妄念』即刻就是如來,這是最佳的『心性理天』。

 

※古佛說:對任何一切人事物(萬物眾生)不起『嗔恨』之心,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

 

※一個人『心念』變好了,『德行』就變好了,德行變好了,『氣場』就變好了,氣場變好了,『運氣』就變好了,運氣變好了,『命運』就變好了,所以改好命運要靠自己的正能量,『念善.心善.言善.行善』,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善待一切勿造惡做惡以『厚德載物』必可漸改好命運之。

 

※佛說:不要將自己『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不要被『外在』的環境動搖你,如此你的心才不會被外界所控制而產生煩惱痛苦或憤怒恐懼不安等。

 

●凡事〈對一切人事物等〉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你的好壞『心態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之好壞,也會影響而改變周遭環境事情(人事物)之好壞變化,因為心招感世界,心態改變事情就改變了,需慎行之,去多行好之。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佛陀說:即使長命百歲,但若不修習、奉行佛法,則生命毫無意義。

 

★佛陀說:一個人若要布施,應該馬上做,若遲疑,回報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請勿隨便批判〈毀謗〉他人以免與其產生共業,而為其承擔業力或與其結惡緣。

 

※佛陀說: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來報的。

 

★佛陀說:作惡的人一定會在今生與來生自食惡果,『惡業無法逃避』……

 

※佛陀說: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茹素〈吃素食〉並戒殺多放生且多行善多孝順莫造惡做惡,可結善緣消夙業除災劫去橫禍祛病健身增壽延年,能祥和家庭助旺好運改好命運得好子女好子孫。

 

仙佛曰:若『發願茹素』,則吃一餐素食上天則錄記『三大功』,此功德屬於「持茹素戒」的功德。上天於每一素食館皆會派有一位『護法神』駐守,以記錄所有來吃素食者之食素次數以便為其消災業及記錄開素食館者其之服務態度與衛生情況好壞等,然後於年終大結算其之好壞功過再呈上天於來年為其消災或賜福祿等,所以常人要多吃素食不但可養身又可消災業,而開素食館者宜態度佳衛生好如此才能消業得福也才有真功德。

 

●海愈深,其折射散射愈多,故海愈藍。修道涵養智慧愈高,其反省迴向愈多,故愈完美。是以,修道之人先要有迴向心,然後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會產生慧心與信心,以及更上一步的精進心。修子謹記!殺生食肉乃是犯了「五罪心」,即是: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放生素食乃是增長「五善心」,即是: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等心。《轉載宗教雜誌》

 

★仙佛曰:世人慈心茹素有五好處:一則不欠眾生債。二則不會血管梗塞、中風。三則較不會有口臭且能齒頰留香。四則可改變急躁的個性。五則可趁機以修心養性也。

 

※佛說放生7條生命可脫己之地獄苦,放生21條生命可消己之一世業債。

 

地藏王菩薩說:修行者若能常(永)保『正心善念』就不會走火入魔了。

 

◆吸食毒品者之功過簿如何錄記呢?

福神曰:每吸食迷幻藥、安非他命者扣減伍佰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千分之一,註籍衰耗籍(身體日漸衰弱、錢財日漸耗散),再犯則加倍扣除;若吸食大麻者,則扣減一仟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之千分之五,註籍衰耗籍及地獄黑籍!

 

●要『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而變成朋友,恨只會增加更多的恨,唯有友誼,相互體諒及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多孝順〈勿忤逆,以免被上天削福〉、多行善利眾、莫造惡做惡〈勿殺生勿賭毒邪淫等,以免被上天削福減壽〉,常保己心己念之清淨〈如念佛持咒或利益眾生之念〉〈永〉住『正心善念』,此乃改好己命運最快速之法而修行亦可不入魔矣。

 

●『心念』要越單純越好,才不會亂想而多煩惱;『生活』要越簡單越好,才不會多壓力而造業。

 

※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去多多幫助他人《不一定要很有錢,有心最重要,且勿造惡要多孝順》,要有『大公無私』之心、心量要廣大,這樣你的一切行事才會比較平安順利如意乃至和樂興旺。

 

●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離……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先必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先必有餘德,德盡必滅;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人之『起心動念』若無恆住在佛號咒語或利眾〈如為他人想等〉上,則你皆有可能是在造業了…必須注意。

 

●生活佛法化:用『菩提心〈清淨心〉』契道,生活沒煩惱。信仰正覺化:用『無住心』修持,信仰能提昇。處事平和化:用『慚愧心』反省,處事沒紛爭。修行日常化:用『平常心』生活,修行能持久。

 

●要遠離『惡友、惡人、脾氣習性粗暴之人、邪師、不正派之寺...堂』等,才不會被其惡業所波及傷害而產生病苦或厄運;尤其修行很好者更需速離,以免其所積之惡業惡靈業靈纏上你而為其擔業拖累,以致損傷自己又毀了你的修行功果,此必需注意之。

 

※宇宙凡塵中之任何事物皆有『靈性』,只要你能對其『說好話』以鼓舞或讚美之,必可使其以較好之狀態呈現。

 

濟佛曰: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妄想,自然心清淨,不染污;能『放下萬緣』,不執有,不執無,連『中道』亦不立,一切都不存於心,心安住於『清淨』,妄心不起,常住『一真法界』,自然跳脫十法界而出六道輪迴矣!

 

●唯有『徹底放下』一切名、利、恩愛、權勢、情仇、稱、譏、毀、譽等等,你(心)才能真正的解脫自在逍遙無礙無憂無惱,而「放下」乃一切皆『不執著』之意也。

 

◎包容異己、接受無奈……可無惱矣……

 

※對任何境遇好壞事都要看開放下『一切不執』,此即無量之覺悟乃『大行者』所必備之要件。

 

※修行人〈一般人〉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於,沒有試著用佛〈慈柔〉的眼光去觀察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心〉的慈悲去憐憫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巧〉的智慧去包容善待世人〈別人〉等,所以才無法謙卑慈柔包容別人而產生種種煩惱諸苦諸業過。

 

 

台長: 人人好網站
人氣(3,325)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