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7 23:02:06| 人氣3,6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律〈天界法律〉之『賞善金篇』賞例及冥律〈地府法律〉之『玉律規箴』罰則【人人必看行之能助人改好命運】及閻羅王生死簿由來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律〈天界法律〉之『賞善金篇』賞例及冥律〈地府法律〉之『玉律規箴』罰則【人人必看必知,尤其各教派之修行者更要看,行之能助人改好命運也可避免將來受苦】豐原懿敕拱衡堂扶鸞書〈轉載自宗教寶書

 

 

※神佛曰:一念之善,神司(即眾神聖)錄之,一事之善,神司鑒〈審察〉之。日有鑒察,月有考校〈考核〉,神司報以三官(即掌管人類福祿壽等之三官大帝),三官以歲(年)統計,報呈玉庭(即天庭即玉帝),或增福〈祿〉壽,或增紀算(即延長壽命多久)三官分別發下(即下令至各神職單位執行),北斗落死(即北斗星君註人何時死亡),南斗延算(即南斗星君註人延長壽命多久),東斗上昇(即東斗星君註人何時升官發財),西斗紀名(即西斗星君註人追加功名利祿多少),分下各曹(即各神職單位)施行,是故,世人之窮通禍福、福祿壽考,皆因一人之『功德』大小多寡有無而定之也。

 

 

賞善金篇』賞例

勸人閱經典、善書之賞例:所謂經典善書,特定指於道場所發行之心法寶冊、經典善書、真詮等俱屬其內,際今末法時期千宗萬脈大開普度,故甚多善書乃能因緣際會而廣佈,可惜囿於宗脈之人我執見乃形成分別心,以致善書使諸多善根器之人無緣得見,故特列此賞例,凡能將自身研閱經典善書判定優質而不淪為異端邪說之倡詠者,每推荐一人閱一本經典善書則消除一次病星,凡達十人、十本經典善書則賜增一祿,凡持恒以行達一年則賜增一福,凡能將此賞例傳佈他人而知,每十人消除一次車關,每五十人賜增一祿,凡能持恒不斷者則可依律消災厄、增福祿,凡因此而使他人發心喜閱善書,則行者每一人增一祿。

 

勤護法之賞例:護法,是宗教名詞,古來乃專指大戶人家,施財壇場、作法事之謂,沿襲至今各家宗脈應運、應機,是以故,甚多善慧根器之眾生亦能行護法助道場,增福慧、消災愆,雖然天律明訂護法之功德已有「功德司」專責,因而本例重在「勸」,以及自行而感召他人之賞例,凡能時刻存心見得有機即予婉言勸介護法之利益,每三位消除一病災,每十位消一血光,凡能勸人有成彼願傚行者,免一車關並增半祿,凡能自身勵行不怠成他人傚行者,每年增一祿並消一病災,凡在過程間有得其成效,則依成效之賞例加計。

 

說理釋疑之賞例:修行之人乃因時時親近道場接受福音,可謂比一般諸大眾可以較深入宗教法義及殊勝妙諦,雖非修行之人智慧一定比一般人為高,但在悟理及明義上可以略勝常人,因此自古以常有修行有素之人,喜以心得分享他人以啟迪善眾修道行持之心,今時千宗萬脈大開普化之門,善書寶冊隨時問世,修行之人可以方便攝受諸家理諦,若能將之為一般大眾作解說則普化功效將更為普及、廣泛於各階層,乃編此賞例,凡能將善書寶冊研悟有得,並得機為他人解釋,每年消一車關,增一祿,凡能因此而勸得他人親近道場,每一人消除一次血光災星,每二人增生一祿,凡能因此感召他人傚行,每人增生半祿,持續則予加計。

 

掃抹清淨莊嚴道場之賞例:道場,乃係諸家善眾拜神禮佛修行大道之壇場,不說有諸天仙神聖佛駐駕,單以壇場為眾善寄願所在,即是神聖莊嚴之所在,有許多善慧根器之人,但因不識字或者老年之人,較有餘裕時間可以在道場上擦擦抹抹整理神桌供品等鎖碎事務,眾生切莫小看此等作為,其中所包含之心願及願力,卻可直上諸天寶殿感召諸天聖佛之鑒納,一者其人有禮敬仙佛之誠心,二者願意付出自己心力、時間,三者時時擦拭絕不間斷,恰如修行之人定時不斷修法做功課殊無二致,四者莊嚴壇場與各地善眾結廣大善緣,更可因此啟發善眾親近道場之心,可謂功德無量,乃特編例行賞,凡能發心掃抹清淨莊嚴道場,每年消除一大病災、一大車關、增生一祿,(不足一年按例而計,持恒者年年加計。)凡能因此而感召善眾親近道場,每一人消一次血光災禍、增生一祿,凡能因行持不怠繼而感召他人效法及至加入,每一人消除一次病災、並增一祿,可以持續加計,凡自身有所不能行此例,但卻諄諄誘善勸導他人能行,不論有成與否每十人消除一次病災,勸得有其效,則每三人增生一祿。

 

良言益語之賞例:說話,是一門技巧,不但是人際溝通之方式,更是傳承知識之方式,其中言語之間端視各人如何運用,不懂說話技巧之人可以將好話變成壞話,其嚴重更有如子路所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亦可禍國,直言賈禍,從古至今不勝枚舉,說話如此重要,當然即可從此生禍增福,試看善用言語技巧可以使心生自殺之念的人打消輕生之心重新振作,亦可言語挑撥使人心生恨怨、毒心而害人,凡能以言語啟人善慧者,每五件賜一祿(不包含為人師表、領薪給職者),凡見人有難或頹喪失志以好話鼓勵,每三件賜增一祿,若因此使人發奮圖強有成賜增一福,若因此救人之命賜增三福,凡無心之間有好言益語以勸人,則十件增一祿,凡存心諄諄勸勉、鼓勵,甚至奔波為人說好話,則每件增賜一祿。

 

珍惜墨寶聖跡字紙之賞例:自古以來,緣於勤儉之美德,故人多珍惜可用之字紙並以傳頌,求功名之學子更宜珍惜字紙,今時雖然物資充足,但此美德實不應泯滅,並且冥律猶然依此執行增削功名之依據,故甚願世人能夠身體力行,並且能夠教育子女體認此德之美,凡能將記載聖神仙佛所批訓之善書聖訓字紙妥善處置,譬如焚之或者再造使人不至冒瀆,三年不怠學子得功名所願,一般人不求功名者,每半年增生一祿,凡能以此教育子女,則每半年增其一祿,凡能以此而勸人,則每年增一祿,凡學子依此而勸戒同學、朋友,則每年增生功名一級,若能積累三級,則功名無礙。

 

孝道之賞例:孝為百善之首,善,自古以來已是老生常談,故不再贅述其意亦不循舊例而訂定賞則,本此孝道之心符合目下人世之社會動態而增頒賞例,凡貧者、小康之人,或需外出謀生者,不能供養侍奉尊親但卻能善盡照顧及請安關懷而慰親心者,每年賜增三祿,凡富貴權貴之人,不但衣食供養無虞,並且盡心侍奉病苦體弱而不厭其煩者,每年消除一大災難,每三年消除厄星一次,可以顯成救命貴人以渡災厄,凡有行孝而使旁人感動傚行,則貧者每件賜增一祿,富者每件消一災。

 

兄友弟恭之賞例:古人有云:兄弟同心,其力斷金。更有云:兄弟鬩牆,親痛仇快。在在言明兄友弟恭之利益,因為兄弟同脈血緣,但既處功利社會尤易爭產不和導致一家不寧,雖兄弟情誼自小培養,一旦面對產業爭奪卻可掩蓋親情,故為勸勉兄弟能行:為兄者友善對弟,而為弟者能行恭敬事兄,乃列此賞例以資勸勉眾生,小至家庭可以和睦,大至社會可以祥和,凡兄弟之間可以互存禮讓和睦,每年消一次災星,三年各增三祿。凡能見人兄弟失和加以斡旋促成兄弟和睦,不成者三件增一祿,事成者每件增一祿。凡兄友弟恭足堪為鄰里典範,有人見賢思齊,每件各增一祿。

 

妯娌和睦之賞例:妯娌即兄弟之婦,自古以來妯娌不合衍生家族事端時有所聞,不但兄弟鬩牆,老者不能安,幼者又起怨隙,故妯娌之間常是家族爭端之導火線,古來訓婦道常有著墨,惜少見其功,故今有賞例以資勉諸妯娌,凡能妯娌之間,一方強勢或辱待,一方可以退讓以息事端,每件增二分之一祿,每年增三祿,凡妯娌之間有所不合,上擾親尊,下及幼輩,但有一方肯退讓並能勸勉夫婿不因此而生事端,每件賜增一祿,凡妯娌和睦,上盡孝道,下盡慈育,則其家每年增賜二祿,凡能妯娌和睦使鄰里讚勉,而為自身家庭之榜樣以勸勉自家妯娌,每件賜增一祿,若有見及此之傚行,則每件再加增二分之一祿。

 

勸勿介入他人家庭之賞例:時值社會文明大幅提昇,形成地球村無遠弗屆,視訊等科技傳播竟致歐風美雨染著東方之倫理,現社會不論男女有較思想前衛者,視倫理道德為迂腐,但亦因此造成家庭不健全,連帶使社會風氣導向不善,進而衍生許多問題,故特列此賞例,以期淨化社會人心。凡能勸人不因自身所圖而介入他人家庭,每勸十人增一祿,若期間有人懺悔而戒慎立即抽身退出,則每件增三祿。凡能依此例而廣加勸善,則每一年增加一祿,有受到感動成效者,依前示增三祿。

 

成全挽救少婦、女人之貞德賞例:古來有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古來許多寶書記載:士子求功名,慎勿犯淫。靈驗事跡不勝枚舉,古例今適絕無改變,因而莘莘士子求取功名慎記不觸。凡能懸崖勒馬不破壞少女、寡婦女人之貞德(必需要有實際面臨其事,並非沒有碰上可以涵蓋。)則可消除三世因果阻礙功名之罪業,並增生二福二祿。凡能以此行為感召他人傚行,則每人增生功名三分(以十分為總限)凡能以此例或解釋勸度他人謹慎,則每十人增一祿。凡勸化有成,每人增一福二祿。

 

見義勇為之賞例:見義即是理當而為,然則世態澆薄有時好心沒好報,更因此造成世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偏安心態,乃致社會之公益日趨不顯,惡者更加肆無忌憚,行善端在認知,有人為博虛名,有人為更大利益,甚至有人行善是應人之請不可推卻,往昔若非真心行善是無善功可得,如《玉皇普渡聖經》云:「善欲人見,不是真善」,即可知往昔功德律例之嚴苛,但為因應澆薄之世態人心,上天為賞其善行,一者可以利他,二者聊為拋磚引玉以利他人見而傚之,故只要肯行善即予賞賜,以此為揚善抑惡裨助匡正世道人心,故見義勇為雖屬常理之內,但仍細分賞例,以資世人願行之動力,凡見人受迫害受傷甚或居家異常現象,肯助予撥打電話報警可以賜增十分之一祿報,若因此使人得助免損財、免傷身,則可消行善者自身之災禍一件,若因此有救助人得解除生命危機,則可以消弭一件血光災星並賜增一福,凡有見老弱婦孺陷於險境(包含有不安全之虞者)見義勇為者,每件增賜十分之五之祿報,若因此而有解除生命危害之危機,則可自身消除一件血光災星並得增生一福。註:但此賞例若屬職權必需負責之人,如警察則其賞例減半。

 

救人命之賞例:佛經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由此可見救命之恩德有多大,古來許多長壽之人,均多有在世曾有救助他人性命之陰德,因而欲求長壽者、欲求子孫賢達者,有機會救人一命則必定有此福報,當然在救人命之際亦有自身不幸罹難之人,依天律即刻成神,所以救命乃為大陰德之成就,凡見人性命危險可以施予援手,救不成雖無陰德但可得增生三福五祿延壽二年,凡救人性命成功者可增加五福七祿添延壽元三年,並且可以折抵三世因果公案,凡救人有成受救之人能有貢獻社會人群之公益功德等敘錄,救人者再依其例增計一分,可以每件累計無所限制。

 

解救一窩生靈之賞例:人為高等動物且有強大破壞殺傷力,所以對其他具有生命之較低等動物操控掌握生殺大權,此乃自古以來各宗脈大力倡揚慈悲護生之理由所在,凡有機會解救一窩(包含一家)之動物瀕臨性命交關之危機,則可消除三件殺業因果,增生二福三祿,凡能因此善行而可感召他人傚行則每一人加賜一福,凡累積至七福可得延壽三年,凡累積至十福可得人丁旺盛。

 

不濫殺生之賞例:殺者酷戾也,人之起心動念若含肅殺之念,其形相必然厲烈,殺生專指以強凌弱,尤其專指身為高等動物之人類一旦宅心不蓄仁憫,依人類科技文明將可輕易滅絕甚多物種,但是若至如斯人類亦將面臨滅絕境況,所以勸戒殺生不是迂腐簡單之素食觀念而已,更可以牽連到整體生物存續之發展,當然最重要是培養萬物之靈的人類之仁憫慈心。凡能抑制殺生之念,持續一年,減少一次病災;持續二年,減除病災、車關各一次;持續三年,可以免除血光災劫一次,並增二祿。由此往上類推。凡能勸人慎戒濫殺,每三人增半祿,得其效者每一人增一祿。凡能以自身勵行而成他人效法者,每一人減除一次病災,增生一祿。

 

移除路障、標示危險區域之賞例:世人際值功利之世絕多有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心態,自私不為罪,利他則有功,尤其際值末法時期因果既然大清算賞例亦宜提升,乃有此賞例因應。凡見危險區域不甚明顯或甚險峻,願出錢出力而立警示牌語以為救命惕示之用,每三件增一祿,凡因此有救人救命之事,則依天律陰德積聚而行。凡在行路或公共場所看見有不利於行,或有不利於公眾之阻礙而願行之清除,每五件增一祿,凡能以此行而感召他人傚行,每二人增一祿。

 

能勵行清除路有遺屍之賞例:今例所指之屍乃為動物之屍不包含人身(因人屍應以報警處理。),今時交通工具發達不但人易有車禍,動物亦常遭受撞傷枉亡,而肇事者逃逸若是傷人,猶有陽法可管,若是動物則常加以棄置不理,肇事者陽法可免但陰律另計,本例不再新列,故側重於未肇事但見路有遺屍而願行清除或葬之,列此賞例是在勉行惻隱之仁善。凡見動物遺屍願清除或下葬,每三件增一祿。凡勸人而行,每五件增一祿。凡因此感召他人傚行,每二人增一祿。

 

勤儉之賞例:此中所謂勤,並非指自身工作崗位之勤,乃指勤於任事、勤於見義見公而願行;最主要是在儉,所謂儉,即乃刻苦自勵,絕不奢侈浪費。實則此例不用贅述,台疆有一王姓大企業主即是最佳範例,其勤是不荒廢時間,其儉是破巾洗盡猶可用,因此頒列此賞則以勉世人。凡知勤儉而行,每年換算其所不浪費之福報而增賜其祿,可以無其上限,凡能勤儉而使他人得受感化傚行,每人增賜一祿。凡能勸勤勸儉乃使他人知而行之,每人增一祿,若勸而未果,則每十件增一祿。

 

濟救孤寡免於歧途之賞例:古來有甚多忠義節烈之事跡出於託孤之事,有者能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卻也有人趁之人危欺他孤寡而侵佔他人產業甚至妻小,乃致形成得之於人卻以怨報德,自古以來孤寡之所受迫害多如過江之鯽,然則,此亦緣於人之貪婪所致,故能受託而忠事之人乃係品德之高超,但是陌生之人願意在自身所許可(甚至有些頗為艱辛情形下),有肯解濟孤寡助其孤者得以安身、寡者免於歧路,即是陰德之無量功德。凡能見孤寡而施援手解其燃眉之急即得增賜一祿,凡能持續而行可以無限累計,凡因此寡者免於沈淪歧路加賜一福,凡孤者得以受助成為善良人則加賜一福,若成為棟樑之材則加賜三福,凡能因此感召他人傚行每一人增賜一祿。

 

熱心助人公益之賞例:際值功利社會之時,絕多數人是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心態,雖然有許多人行善反被拖累,甚至誣陷之真實事件,但世人切莫因噎廢食,雖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冤曲,但天眼如電自有賞例增福、賜祿、延壽。本篇賞例不在行大善立大德之助人公益,反而側重起心動念眼見一切細小之善行,譬如自願為學校團體義工媽媽等,維護學童行之安全,甚至見有路上障礙物而加以弭平,助老弱婦孺殘障等行路安全等等,小從日常之善行頒賞例,大善大德則依天律福報,乃不贅述。凡能眼見周遭不安全事物而加以設立警告或剷平無礙之人,積三次消除一次病星,一年則增一祿,消除一次事端、車關。凡能作維護行路安全之義工,每年增一祿。凡能隨處幫助需幫助之人,則每三件消除一次病星,積十次增一祿,消除一次血光災星。凡因此有感召他人傚行者,每人則增一祿。

 

 

成人之美之賞例:所謂成人之美,古來是指幫人成就好事姻緣,自身縱然有能力或者有所喜愛卻願意委曲退讓成全他人好事不生波折。今人廣泛引用,可以助人一臂之力而完成公益善事,亦曰:成人之美。若狹義而言,人之一生有可能遇不到,若廣義而言,則甚多機會遇上,本例即此廣義。凡能行此成全他人之姻緣,不以自身強力介入而破壞,則增一福,並得一樁美善姻緣,即速顯成。凡能因自身有能力而願克服其它因素助人達成正善願事,則增一福三祿,凡能以此勸人而行每年增二祿,凡有犯此過者而知慎戒懺悔永不再犯,則起懺日起每年復其所遭削祿總量之一成,可以全部復其遭削除之福祿。

 

 

醫者親切耐心之賞例:俗云:官者人之父母,而醫者亦應體此心,蓋以醫者救治病苦,使患者得回春之助,均如父母呵護子女、庇蔭子女一般。但時至今日,醫者父母心?多已為功利所取代,醫家仍然多有圖利為先,治病為次者,乃致使病者多受苦磨,乃列此賞例以勉為醫者:術精猶要心仁。凡醫家對待病患可以和顏解釋病情,耐心開導治病,可以免除一年一災。凡醫家可以身體力行,而有感召他人,不論身處任何崗位而傚行,每件增賜二分之一祿,積三件消一災。

 

 

堅守商德不行詐騙之賞例:自古以來商者多奸,蓋以圖利為先,是以心思擅巧可以矇騙一般平民百姓,尤其際值今時功利抬頭,科技昌明,欲以低劣品而矇騙無知者更加容易,但商者為民生經濟之基石,如若人皆奸巧實有大礙民生,故特以商德列賞例,以期勉諸從商之人,雖為圖利不可不顧商德。凡從商者既定利潤,不以劣貨充上貨,斤兩公平,童叟無欺,每年增賜二祿。凡從商者可以自行詳細審查,避免膺品流入自家商店,斷除無辜之人受害者,則每一事件,增賜一祿。凡以從商誠信立德,因此有人受感召而傚行,即增賜一祿。

 

 

堅守商德不行詐騙之賞例:自古以來商者多奸,蓋以圖利為先,是以心思擅巧可以矇騙一般平民百姓,尤其際值今時功利抬頭,科技昌明,欲以低劣品而矇騙無知者更加容易,但商者為民生經濟之基石,如若人皆奸巧實有大礙民生,故特以商德列賞例,以期勉諸從商之人,雖為圖利不可不顧商德。凡從商者既定利潤,不以劣貨充上貨,斤兩公平,童叟無欺,每年增賜二祿。凡從商者可以自行詳細審查,避免膺品流入自家商店,斷除無辜之人受害者,則每一事件,增賜一祿。凡以從商誠信立德,因此有人受感召而傚行,即增賜一祿。

 

 

不背信之賞例:古人有一諾千金,可見人之信譽實可珍貴。往昔民風純樸,人之交易,甚至口頭承諾即可算數,然則時至今日,縱然契約訂明,猶要反悔,更甚至訛詐欺騙,比比皆是,使得言語信用淪為詐騙之工具,殊為可嘆!更因此種下人際紛爭不斷,衍成重大事端之導火線,為惕勉世人重然諾守信用,因此特列此賞例。凡能信守自身言諾,不分大小,每半年增生一祿,可以累計。凡能自身勵行,乃至成為他人傚行之啟迪,每三件增一祿。凡能勸人以信重其然諾,每勸三人增半祿。凡因此得到成效,每一人增一祿。

 

 

不以私利而陷害別人之賞例:功利社會自我為中心情有可原,但是為圖自身私利卻用盡心機、手段、擘劃、設陷誣害他人,則不僅失厚道,尤要牽連於無辜者,甚至有人被害,乃至家庭破散,妻兒淪為苦囚,雖非直接受害,陽法申告無門,但若以此而害無辜,監察司錄、秋毫明察,將有因果律例論計。今列此例,乃在勸人能慎思而警惕。凡有為己私利,不論其利若干,或者屬於何種利益,能在起心即予戒慎而止,每一件增生半祿。凡能勸人省過不再犯,每一人增一祿。凡能勸其不犯,且做彌補,則減除一次車關血光,並增一祿。凡能自身勵行,而成他人效法者,每二件增半祿。

 

 

不販售魅惑人心之香油藥品賞例:所謂魅惑,即乃藉化學物品提煉之迷香,或精油、藥粒,使人喪失或短暫迷茫心神,不能自主,以此遂圖己心私欲或私利危害他人,凡知此危害而加拒絕不售、不傳,可以增生半祿,可以累積。並且持恒,則每年消除一次血光災星。凡知此危害而勸人勿行,每件增生半祿,可以累計。凡至十次,並可消除一次車厄、災劫。凡以此例作為善勸,或為教材,宣講周知,每次增賜一祿,其間有人悔改,則按律加計。

 

 

身為貧窮不起偷盜之賞例:人之欲望最難抑制,尤其貧苦困頓之人不起盜心者,更屬難能可貴,試看,古來多少盜賊,乃係貧苦鋌而走險。凡貧窮者,有機會行偷盜,而可抑制不惡行者,即增賜三祿,可以累計。凡有此行為,但知惕勵而戒慎不再犯者,所削除福祿,除已顯成產生之外,不再處罰,並得復其福祿。凡能以此而廣宣周知,或勸人悔改、惕勵者,即予增賜半祿,可以累積,並每年消除一次災星。

 

不以私害公之賞例:以私害公幾乎是人性通病,因為人之習性絕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未能顧及其他,有者甚至自己好了,仍不願顧及他人。本篇賞例,是指特定有職有權之人,不論政府機構,或民間社團之成員,悉皆有自己之工作崗位,亦即負責專有領域之事務,一旦存私心,不論是為自己,或為親友,必定損及他人,並且更有牽連廣泛損及一地之安全或利益。因此,特將此從公忠心,不以私害公,增賜賞例,仍可及於公務人員。凡公務人員秉職權依法行事,不以私心圖利,每年增賜一祿,可以按其程度,最多增賜五祿。凡民間社團成員,不以私害公,每年增賜二祿,按其程度可以增賜七祿。凡能諄諄勸人不以私害公,則每件增賜二分之一祿,若有成效,則增賜一祿。凡以本例為教材作法施勸善,則先計二分之一祿,再按其成效,最高可賜一福。

 

 

勸止不法或破壞環境之賞例:當今之世乃因科技提升,故多有提煉萃取精華,之後所剩餘殘渣毒物卻因此倍增於往昔,尤其台疆一地地狹人稠,大量製造有害物質無地可處理,乃將之傾倒河川、溪流,造成破壞生態及環境更是遺禍無窮,雖然許多有識之士大力提倡環保概念並且廣為宣傳,但卻不敵私利之心,故為獎賞發心勸人遏止此一不法而嚴重破壞生態之行為,故有賞例以資勸勉眾生力行。唯此賞例不及於公務人員分內職司之人,首要在勸化一般平民,而及之於人人見善而行,見賢思齊。凡見人有傾倒廢棄物或毒物,加以勸止或報請司法機關處理,一件賜增二分之一祿,若因此順利遏止此不法行為,則增賜二祿。凡自身可以謹慎不犯此不法行為,一年增五祿,只要持續而行,可以累計。凡不屬於私利,亦不屬於自身職責之人,願以傳單或轉述,甚至文宣、電訊等,廣為勸化,則每月增賜一祿,若有因此實質收效,鑒察屬實,則每一事件,增賜五祿。

 

不污染空氣之賞例:往昔漢民族以農業為立國之根本,最常見即燒山林重耕,以及燒乾稻草以灰燼為肥料,早古時期人口不多而且也不是影響層面甚廣,時至今日整個地球人類居所已因空氣污染面臨滅絕危機,故特列此賞例以資惕勵世人。凡能在日常中謹慎其行,減少對空氣之污染,每年增一祿,減除一次災害。凡能一世奉行不怠,自身得長壽之福報。凡能以此而勸人,每五件消一次病星、一次車關,每十件加賜一祿。

 

 

不污染水源之賞例:際值科技文明昌盛之今日,絕多數人傾向功利之心態,利己為先,利他為後,因此許多行為在往昔不可能發生今時卻隨處可見,當然此緣於人口暴增有關,但根本上仍是道德建設之不足,故特列此賞例以資重建道德觀。凡能見此例而立生懺悔前有造作觸犯此例之人,可以先復其一成所遭削除之福祿或增加之罰報,如病苦、舛運等,凡能持續一年則復其三成,凡能誠懺戒慎不再犯則可增一福五祿,並免除一次災厄。凡能以此善言勸人者,則每五件增一祿,每十件再加消除血光、病星各一次。凡能一生奉行勸化,則可蔭及一子騰達。

 

 

『玉律規箴』罰則

譭詆修佛修道之人的罰則:世人乃以夙世因業而輪迴於此閻浮提地,既在因果中竟生譭詆心實有不該,目下文明提升科學昌盛人不願信仰於因果理論不知敬佛拜神,皆在無可厚非可以不加降罪之處,但是自己不信卻出言譭詆,或者橫加阻止周遭親友禮拜仙佛修佛修道則有可議之處,天律明訂此般言行之人所必需承擔因果罪業之外,冥罰削其福祿更是如影隨形立即呈報、立即執行,凡有親友人等禮神拜佛即加嘲笑,削其一祿,若屬橫加阻止干涉到底,削其二福,若親友因此而退心可以削其三福三祿,凡有動輒加以威逼恐嚇食素之人,甚至以似是而非理論試圖打消其食素之念每次削其一祿,若有人因此退心削其一福(天律之罪業另計),凡有修行之人是以唸經為主,若世人加以嘲笑唸經無用,削其一福,凡有修行之人以拜佛拜神為主,若世人嘲笑其行無用,立即削其一祿,凡有修行之人不論佛道互相攻訐,立即削其一祿,凡有人行善拜神若世人加以嘲笑,立即削其一福,凡有世人譭詆勸善書刊、禮神拜佛、修行修道,立即削其二祿,有受其影響退心立即削其二福(天律明定罪業另計),凡有借修行修道而圖謀自己私心,另有騙財騙色立即削其一福,若造成修行之人受害則另計削福(天律明訂之罪業另計),凡口出惡言或出手毆打修行之人,立即削除二祿,人生在世際值目下末法時期大道普傳,千宗萬脈秉承廣渡有緣之意旨而行普化,世人自己不願親近仙佛,不願修行大道基本上尚無大罪過,但若以自己不願,若不明不知其義動輒言行譭詆,天律明訂口業之罪冥律即是加以削福,際值三曹大開普化之門甚願世人謹慎,切莫犯錯招致天罰冥司削福之事。

 

口業之罰則:人身在世多有人際關係,而其接觸溝通端賴文字及言語,因此說話可謂人際互動之間最為關鍵之因素,不論是善、是惡、是好、是壞,一句話可以使人感動傷心,也可以使人忿怒,職事之故,口中說話一不注意即可產生惡業因緣,更遑論蓄意惡言傷人或挑撥是非,口業是人生在世容易觸犯之業因,故冥律不以其結果而作判決,而是以其起心動念之惡意而作懲罰依據,冥罰最重者猶有先受割舌小地獄之嚴刑,再判處投生畜道,今為警惕世人慎防惡心口業,茲列舉其削福減祿之例以利世人,凡存心以言語揭人隱私,則削其三祿一福,若受害者造成生命危險則加倍削減其福祿,凡存心以語言挑撥於人,不論對象是親眷、朋友、同事、長官或有利害或無利害牽連者,即削除其三祿,若造成實質傷害則削其一福三祿,若致危害人命即削其三福三祿,凡以言語造成罵人或侮辱,即減其一祿(對象若屬親長,則其削減福祿加倍),若因此引起事端,則可視其情節輕重酌予加重減除其祿,凡以言語辱罵、挑撥、揭人隱私或尖酸刻薄(有者乃以事業謀生之人,酌情減半達到十成之六)雖非存心害人,但有蓄意報復之心,減除一祿,若因此造成傷害,酌情加重削除福祿,凡言語間並非蓄意存心,但有造成他人受害未危及生命者,則予減除一祿,口業之例因屬世人日常之中常犯之行為,因此世人有心無意之中容易犯此業因而不自知,甚希閱此例而後心生警惕。

 

挑撥離間之罰則:世人常因喜惡或利益衝突,乃無所不用其極以期達到報復或遂行己願,因此在人際社會中常見有人以挑撥離間,使人誤會進而衝突,離間本屬兵法之策,但人心擅巧喜用機鋒,將之運用於商場及人際關係,不論兵法不論民間運用,其首在即是攻心,因而造成衝突,雖然民間運用之傷害不如運用於軍事,但傷害人際和諧乃屬必然,凡有意對他人報復或攫取利益而思挑撥離間即削一祿,但同一事件不累計,凡以遂行而使人受害,輕者五件削一福,重者二件削一福,凡能見例心生懺悔即斟酌復其福祿。註:本例不適用於軍事或國家命令,除非涉及重大公眾危害,則依天律之律例。

  

不孝之人之罰則:人生在世百善孝為先,然則,近世以來人心趨於功利,濃郁親緣竟被現實利益所取代,往昔稍有忤逆尊親動輒「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眾人唾棄,於今竟有不孝尊親、辱親、毆親,甚至弒親,僅為取得財利,如此罪大惡極天律不容,冥律更是嚴罰,古云:「思親之痛如己之痛」,若不能和顏悅色以事親即為不孝,因而冥罰亦分輕重,凡不知尊親之苦,而不知順親意,每一次削一祿,凡尊親病痛不能立即送醫延治,每一次削其一祿,凡不能勤問安,不能和顏悅色解親之憂,削其一祿,引親之怒加削一祿,凡不能事親以盡心,動輒索取錢財,每次削其一祿,若為謀取財產,動輒言語頂撞,甚至辱罵、毆打削其一福,若嚴重不孝,可以削其全部福祿甚至奪其壽元,凡有為人處世不能謹慎累及尊親憂煩,削其一祿,凡有從事危險不法之事累及尊親驚懼,削其一祿,若有嚴重者可以削其一福,世人需知「天地君親師」乃為五倫,親者為五倫之一,不孝之人天罰尤重,凡有不孝之人可以累計加罰,及至奪其壽元為止。

 

心胸狹隘報復之罰則:世間乃為群居體,亦因而人際互動頻繁,俗云:「一樣米養百樣人。」此謂人之賦性與習性均會因客觀因素而改變,既是群居互動又頻繁則產生摩擦自然難免,而報復之心即可見其人之心胸,若受害者因為對方凶暴蠻橫並且恃強欺弱,受害者思欲報復尚可理解,但世間有許多人稍受迫害,不論有心無心之傷害即欲逞快意而報復,因而社會不安寧,有肇因於報復行為,但此行為大多屬個人事件其危害較輕,故本罰責重在收警惕之效,凡有人執於受傷害而欲報復分成四小項:其一、對方無心而欲加報復,一次削一祿。其二、對方有意傷害而始欲報復,則可累積五次始削一祿。其三、自身並無多大傷害卻心有不甘欲加報復,一次削一祿。其四、自身有受傷害而欲報復,則可三次累積始削一祿,凡以報復他人或逞自身快意、或逞英雄主義,甚或僅為他人強出頭,若報復未有重大傷害一次削一祿,若有重大傷害即削一福五祿,而其事件另依因果律審斷。

 

夫妻不盡責之罰則〈夫妻相處之道〉夫妻乃為維繫整個社會進步最基本之結構,亦屬人倫之基礎,然則世態演變至今,夫不能以對家庭之道德責任、妻不能柔順持家主理中饋,猶然宣稱女男平等可以打破人倫之常,誠然世道變遷法亦遷,如今趨向人權女男平等不可謂之有錯,但夫與妻相對等則對家庭亦相對等負起成敗責任,因而夫妻之道是社會進步之原動力,乃將夫妻不能盡己本份之罰責列舉於下:凡為人之夫不能道德存心,責任縈懷,自顧自行(對外若有嚴重犯錯、犯過、犯罪另罰),僅以此不能盡責即削其一祿,可以累積累罰。凡為妻凶悍不知婦道柔順,即削其一祿。凡夫妻互爭不知各盡本份,即各削一祿。夫妻之道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論削夫減妻之祿,必然影響家庭福運乃至愈減愈敗,因而古人有云:家和萬事興,此乃本篇要普勸世之夫妻珍惜善緣,切莫一時之氣或逞一時之快,導致家庭福運之削減。

 

酗酒橫暴之罰則:酗酒易亂性,凡人在酒興大起之際理智即失,常有許多人因此弒親、毆親、亂倫、背德及至胡作非為,甚多藉酒壯膽乃惡向膽邊生,故本殿〈乃冥府第七殿〉特列罰責,以警好杯中物但卻不能自制者,凡酗酒鬧事則削除一祿,可以累計,若與鄰里大打出手則削二祿,若罵親、辱親則削三祿,若毆親則削三福,凡酗酒而有背德之行則削三祿,若及亂性則削三福,凡有酗酒而作奸犯科則削五福十祿,凡酗酒而辱稚齡孩童,若僅打罵則削二福,若屬亂倫或害命則可削其後福,若至弒親則其福祿盡勾並打入阿鼻地獄永不超升,凡酗酒而藉酒亂性,任性行事,若屬言語騷擾及人則削其一祿,若違規觸法則削二祿,可以同一事件累犯累罰,酒之害人乃以酒壯膽並突破久受抑制之劣根性,故有許多人喜酒後任性行事,乃特此為勉而惕之!

 

忘恩負義者之罰則:人為群居類動物,曰社會。因而人際關係乃為社會祥和之一大動力,忘恩負義,即乃受恩不報,更甚者回以負義、背叛、惡臉相向,諸般種種悉皆引爆衝突,古賢云:「受人點滴,報以湧泉」此乃知恩報本,人之常理,縱然不立即回報亦應思人仁德感恩在心,豈可忘恩負義,更甚者,因利、因色,甚至僅為意氣竟作出恩將仇報之小人行為,故當有冥罰以昭公正,凡有受人之恩,雖屬小恩小惠雖未必回報,但卻嘲笑在心,甚至冷言冷語,削其一祿。凡有受恩解其燃眉之急,危機過關不思回報,削其一福;若有機會回報予助其渡難關者,有能力回報解其難關卻故作熱心,卻不實質回報助其難關,削其二福;若有幸災樂禍之心,削其二祿。凡有受人恩惠卻假意回報,實有另存圖謀,若屬財利,削其五祿,若屬謀人妻女美色,削其三福,若屬重大事件,可以削其全部福祿,甚至奪其壽元。凡有受人恩惠,大至得其遺產,而以託孤或者託付產業,但卻思圖佔為己有,托孤未加善予教養教育,削其十福,裨利早日罰其惡果;若將產業佔為己有,不思回報施恩之人,削其十福,裨利早日顯成惡報。凡有受人恩惠卻以私心為用,處心積慮再得其恩惠,用心機作計較,利用人之仁善心圖取利益恩惠者,削其三祿,並可累犯累罰。恩者,乃為人之仁善心,亦乃為人之優於畜道者,故,不知感恩不如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已失其為人意義。

  

殺生業之罰則:人為萬物之靈,是乃靈慧較高於其他物種,然則,諸眾生物咸皆有命,雖曰:「各自造因,各自受報。」禽畜為人所果腹,在弱肉強食之生態中是理所當然,但以萬物之靈而自居者,何不發起慈悲仁憫之心,可以不殺即不殺,自古以來,殺業、素食、放生有許多爭議焦點,但最為關鍵乃在人之起心動念之間,雖曰:「殺業非我之手而行」,但物命之將亡其酷厲之怨恨甚深且執,是乃殺業之不易化解所在,但絕非一視同仁見殺即罰。雖曰:「造業仍有輕重」,事為本殿〈乃冥府第五殿〉所司,故羅列罰責以警勉世人,凡以口腹之欲而造殺業,每十件殺業削一祿,若屬家禽,則十五件削一祿。凡因補身所需而造殺生,積二十件削一祿。凡因藥所需而食葷殺生,則積五十件削一祿。凡因維生所需而造殺業,一年為計削一祿。凡因利益眾生之所需,譬如醫者開方處藥,有受害殺生者,凡積一年不論大小事件削一祿,但其有誤害靈獸,因果依律另計;若有救人之功,當然功德亦另計。凡有從事飲食而造殺業,雖是有其業因但係屬維生且與人方便,故兩年一次計算,削一祿。凡因事或行為等造殺業,百次削一祿;若屬有害蟲之殺業,此乃自衛,故可因此減至十分之一,此乃殺業最輕者。凡有蓄意而殺生,如電、毒、釣等行為所造殺業,須負其惡意之起心動念罪業,故一次削一祿。生命誠可貴螻蟻尚且貪生,故世人當體佛經所云:「眾生悉皆可能為我夙世之親眷,則仁心慈悲即可發露,至少斷除自行之殺業而減輕業累、業罰。

 

暴殄天物之罰則:所謂「暴殄天物」,實則即是在耗福,舉凡不知珍惜食物,必落至餓殍之果報,不知敬惜字紙必落至耗損功名,其因何在?食物乃農工血汗所耕作製造,字紙乃聖人啟蒙之教化,故不能珍惜當必罰之不使其受惠,世人在富裕生活中互相比較豪奢即是一種浪費福報的不智行為,今時可以享受富裕安定之生活,可知累積了多少世的福德,可嘆眾生不知惜福,然則冥司罰例重在警惕教化不在嚴峻罰刑,故本殿〈乃冥府第四殿〉特列罰則以資警醒世人。凡在日常中浪費食物,或不知敬惜聖跡字紙者,以單一事項而計,凡有三事即削一祿,凡有此行為,知有警惕改過,每年逐漸增福添祿,凡知過能改且廣為勸人者,立生福報,凡因此受勸而改過之人,除自身得福祿之外,善勸之人亦可一人增一福,可以累計。

 

欺佔他人財務之罰則:本篇罰責重點在欺佔並非侵佔,侵佔者有可能以商業或者人際互動信諾之間所產生之行為,但欺佔則屬蓄意存心,其起心動念即屬惡質或者更有仗恃權勢以強凌弱,並且會處心積慮用心計謀以掠佔不法所得,故在其起心動念之際冥罰即至,削其二祿。凡藉權勢而與人或信諾或交換而欺佔他人財物,即削其二福二祿,若有危害人命即削其五福五祿,多人受害則多削減其福祿,若福祿不足削減可以奪其壽元。凡以朋友相交而處心積慮謀其財物,或誑稱投資或虧損達到欺佔財物之圖,削其二福二祿,有危害人命即加重削減福祿,最重者可以奪其壽元。凡為官者有權有勢或者自詡聰明而設局陷害於人以達到欺佔他人財物者,即削其一福一祿,此可單一事件即加罰累計削減福祿,更可以縮減其福祿報限使其早速受罰。古人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各人各憑本事辛勞努力以賺取正當財物,血汗積蓄若被欺佔者不勞而獲則昭昭天理何在?世人至希明乎此理,有者速改,無者勉之!

 

居上位而不恤之罰則:所謂居上位,可以為官、可以為商;而不恤,亦即不能體恤下屬之辛勞貢獻,常施加名目以利剝削其應有所得之利,古云:「苛薄成家,理無久享」,待人以寬,天賜福報,其意旨即是要各人盡本份,可以各得其利。為上者,以下者之辛勞而得利潤,為下者因上者之投資而可溫飽,乃屬互蒙其利,故上者不恤猶如殺雞取卵實為不智,但僅苦口婆心勸不醒利慾薰心之為上者,本殿〈乃冥府第七殿〉乃列罰則,以期可收宏效。凡起心動念,即削一祿。凡付諸行動,即削一福。凡此情形均可單一事件而削其福祿。凡能知所省懺,則酌情復其福祿。

 

 

為人謀而不忠之罰則:所謂為人謀,可以說受託,亦可以說任職,不過俱皆屬於為他人做事,既為他人做事而不忠,即乃不盡心,必定壞人之大事,譬如工匠得人薪資為人做事,不能妥善盡心必將導致業主重大損失,冥律既有對為上者不恤有其罰責,相對為人做事不盡心亦當有所罰則。凡起心動念,不論挾私怨報復或貪圖方便、財利等心,即削一祿,可以累計,凡遂行此事,不論為人做事屬於何事、何物,積三件削一福。凡屬公眾利益,遂行犯此例者,即削一福。凡有危害人命,即削五福,並按因果律例審斷。凡知懺悔,即斟酌復其福祿,但以未危害人命為限。

 

 

為人師表誤人子弟之罰則:師也者,傳道、授業、解惑。世人自受啟蒙學習以來均賴師者之教化,易言之人之成敗其師至少佔有一半之功勞,因此為人師表若不能善盡師者之職責,稍有荒廢即易誤人子弟造成許多英才埋沒,甚至使其誤入歧途,因此本殿〈乃冥府第七殿〉有此罰責。凡為人師表荒廢自身職責,即削一福一祿。若有造成他人子弟受到延誤,每人削除一福五祿,可以重複累計。凡為人師表者有私心為用,對待學生私心考量乃有偏頗,即削除一福,可以累計。若造成學生實質傷害,則削除三福五祿。凡為人師表者以私廢公不盡師職,即削三祿。凡為人師表背德悖倫,對學子有侵害行為,即削五福百祿,並報東嶽加速顯成業報。師者,位列『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中,若有不當貽患甚深,列此篇,用在敦勉世之為人師表者,勤於化育英才,功德無量。

 

 

握權不正之罰則:世人在人生過程中最容易造作惡業者,即屬手中握權柄之人,莫看他在世司權握柄、呼風喚雨,一旦三寸氣斷魂歸冥府之際難逃陰司冥律之制裁。然則絕大多數有權勢之人其聰明才智必定超越常人,而其身處陰森冥獄之間更是一口推翻自己在世所造惡業,但冥府「孽鏡台」卻是秋毫可鑒、無所遁藏,故寶鈔有載「孽鏡台前無好人」,本殿〈乃冥府第一殿〉正是職司孽鏡台,不論善惡罪魂要定其功過,必先由孽鏡台顯像,庶幾無可推託。由此,本殿定其功過善惡,善者升天;惡者論其罪業分發各殿審判,但是,冥律雖嚴罰在身後不免令眾生有「善者未得福報,惡者未得禍報」,而心生不平,故關皇掌玉帝之尊,令改因果為現世報以期平息隔世果報之不平,本殿承命,乃以孽鏡台所記錄陽世人造作惡業簽註罰則,立呈有司侍機即報,因而先列出手握權柄之人所易造惡業,罰損折耗福祿壽報之條例以警世人。陽法評判世人犯罪首重動機,次重損害程度,三則視其有悔改之心與否;冥陽同例,凡有所權柄之人起心動念為私慾者,立即削其一福;若其行為造成損害他人,以受害者多寡可以削其至百福;更甚者可以折其陽壽。若犯意者能有悔悟並進行補救,則可撤銷其耗福損祿之報,若已顯報者,可賜其一次貴人善緣之機稍助其所損耗之福祿,但其先決條件是其人確切誠懺,並有實質補救自己所造成之為害他人事件。

 

 

為官不正之罰則:官者兩張口,不平也要服,其意即乃為官者有其權利。清廉為官可以造福黎民百姓,若有貪瀆或者循私其為害廣泛,受害者雖不平也只有認命,古來,中國漢民族根深蒂固之士大夫觀念常有「千里為官只為財」之偏差觀念,因此歷朝歷代為官之人大貪、小貪不計其數,而為害廣泛層面當然以其官階大小、職司權利大小而成正比,故本章分為兩大部份。其一:為官職權屬於第一線,與廣泛民眾直接關聯之公門中人,現代名詞即為檢調、警察等司法官員人等,有此權利之官者,如檢察官代表國家公權力,起訴不法人等,但是一筆劃下攸關人之生死、成敗大事,所以,謹慎猶嫌不夠,務求勿枉勿縱真相大白;警察人員屬於現今人民保姆,可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都是攸關尋常百姓生死大事,一旦私心自用牽連無辜必然損耗自身福報,其理即在彼等掌握公權力,古有云:「身在公門好修行」,亦即勉勵此等人員,為官當以百姓福祉為先。故其施行細則如下:凡有起心,循己之私誼,受親友關說而枉法循私,即削其祿報一年,及至遺害無辜,視其禍害減除一福,最重可以削除全部福祿。凡若為自身官途,玩法弄權蒙上蔽下,若有遺害無辜可以削除一福,最重可以全部削除福祿。凡若有疏誤遺害無辜,最重可以削除五福,輕者削除祿報。凡為官嚴酷,雖在法內猶不肯予人自新之機,一件削除一祿,二件削除一福,最重者可以全部削除福祿。其二:生為權官,現代名詞即為縣市首長、部會首長以上官員,均屬手握民生大計之司權。此等官員若私心自用,將為害甚多無辜平民百姓,故其罰責尤重,凡有為己官途私利或謀求接受賂禮關說等事,削除十分之七祿報,折損五福,若為害過重可以全部削除其自身福祿,尤烈者可以連帶削除其妻、其子、其女之福祿。官者,雖為因公設事而授其權力,但若不能仁心愛物,視黎民為己子女之慈心同視,而其危害非僅一家一戶而已,若屬酷吏,雖然奉公守法,但法外仍有人情之常可寬可憫之事。因此《禮記‧檀弓》有云:「苛政猛於虎」,可見其害之大,因而冥罰乃重。

 

 

執行公務不力之罰則:本殿〈乃冥府第三殿〉司判世人身具公務之人,常有為此而借職權之便圖利自身或近親、遠戚、好友等,甚至僅因賦性隨興竟以執行公務之便而好惡隨之,雖然有者未造成甚大傷害,但有者卻造成浪費公帑、人力等貽患頗深,均在本殿小地獄中受苦,故乃將本殿依循職權之案例轉換現世報之定律頒明闡示,啟悟世人「有則改之,無則勉之」以作惕勵。凡執行公務不力,若能力不足,三次累積,剝削一祿。凡執行公務不力,是為自身好惡之心,一次削一祿,可以累計,然若嚴重延宕,則可以削除一福,危及甚多人生命、財產,更可以奪其壽元。凡執行公務先設想自身利益者,即削一祿,有所行動,即削一福,可以累計。凡執行公務之人常以自身之時間因素、經濟利益,甚或處心積慮藉此職權之便而有圖謀之目的,除削除三福三祿之外,並有惡緣顯前牽引敗事或自身事端、波折、病苦,以作警戒。凡執行公務盡心盡力,不為私心之利,則可增祿添福,顯現貴人善緣助力。

 

 

製素摻葷之罰則:此一行為雖然是商業行為,但基本上是存心不良,一者素食者乃人之慧器,摻葷乃斷人慧器;二者必因圖利之關,或以口味吸引,或以成本考量等等,俱屬罪不容赦。因而本殿〈乃冥府第十殿〉職司靈魂投胎之本責以外,特列此罰責將投胎之靈注銷其福祿,凡有意製作素食食品而將葷物摻雜即削一福,若屬在世之人,則每一起心動念削一祿,凡因此購買之人,不知不罪,但製造者每十件擔其業削一祿。凡已遂行之人則專案登錄,每十件擔其業削一祿,可以在其產品流通之際累計累罰,若屬將要投胎者,則削三福五祿再轉人身。凡見此例驚心懺悔或勸化於人,可以復其福祿,每勸一人得效則增一祿,每勸十人不論有無其效則增一祿。此例罰責雖非罪惡滔天,但在商無德,在行為傷人慧器實有不該,深願世人有者速改,無者嘉勉。

 

 

醫者無醫德之罰則:語云:「醫者,父母心」。其意即為身為醫家當視病猶親,如同父母之視子女,急切其病情,妥善醫療處方,現今社會醫生身處上流社會,收入高、交友廣濶,不似古時醫為九流之列,雖然此乃時運變遷之關,但原則上醫家治病、救苦,雖無權力卻攸關人之生死,因而得其優渥禮遇,相對冥罰亦重,其施行細則如下:凡醫家一切唯利是圖,不能仔細診療病患,一件削除一祿,可以累積、累罰,及至全部削除福祿。凡有疏誤,延宕病情,致生病患者多受苦磨,二件削其一祿,可以累積、累罰。凡有醫者不能深入病理、病症探究,妄下病論,亂投處方,一件削其一祿,三件削其一福,可以累積,或者嚴重甚深,可以削除其全部福祿。凡有醫者以其專業研發或者將研發之藥,以迫害、殺害為目的,立即削除五福,視其遺害程度可以全部削除福祿,更嚴重者,廣大殺害之禍事,可以奪其壽。醫者,為人生病之救星,雖非如官如富之權可傾天、富可蓋地,但病人一見醫者有如久旱望甘霖,因此必要嚴罰,甚望醫者以仁心妙術自我期許。

 

 

奸商之罰則:古有云:「無商不奸」,此句廣泛影射從事商業之人其用心必在圖利,利益當頭自然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死活,但是,直至今日商業行為是經濟脈動的一大重要因素,並且更因物質慾望之提昇利益掩蓋道德良心,今時尤甚往昔,商人之競爭在自然生態中比諸弱肉強食更為可怕,因為人心若只存在利益則一切親情、友情、愛情、恩情俱皆化為烏有,只剩下用盡心機攫取財利。商者很廣泛,所以甚難規範屬於哪個條例來處罰,並且營商之道若不心思擅巧很容易被市場機制所淘汰,所以,為商奸巧實亦非過,但若有不法之行為,如現今之仿冒、盜版、偷工減料等等,悉皆在奸商之罰則中。凡起心動念擬欲從事不法之商業行為,即削一祿,可以每起一念即削一祿,凡已實質從事此一不法行為即削一福,可以每一不同之從業,而每次削除一福。凡在商者煽惑或矇騙,使貪小利者上當或無知者上當,則削三福三祿,若僅起心動念未付諸實行,但已先告知他人而由他人取代而行,則需負起教唆之過,乃削一祿,一人一祿往上類推。凡在商者故意囤積哄抬物價者,則以每五日為一單位,削除一祿,直至其釋出所囤積之物品為止。凡在商者有以商業行為而為害民生,甚至國家者,即削三福,可以削除至改過為止。凡有在商者原本奸惡,但受勸化改過向善,有司鑒其真心,即將罰則勾除,並酌情復其福祿之運。商業行為攸關民生,亦與國家安定有關,故特闡明此例以警醒世人。有則速改!庶免福祿削除悔之不及。

 

 

欺騙之罰則:所謂欺騙,本質上是掩蓋真相不欲人知之真正用心,故多屬為惡,今人常喜以「善意的欺騙」作為自己言行有不得不爾的苦衷,但善意的欺騙若對他人造成實質的傷害仍屬犯錯、造業,故世人切莫自欺欺人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找藉口,不過,欺騙之動機當然亦屬罰責之考量,譬如:癌症末期,親眷恐懼餘後時日活在悲傷恐懼之陰霾,所作善意的欺瞞即不屬欺騙之罰責,冥律森嚴,乃秉天律之至正無私而行賞罰。凡有為圖己利,不論日常生活或運程、事業等,起心動念意欲欺騙無辜之人,每三次削一祿,凡付諸行動則一次削一祿。凡有重大利害關聯,每欺騙一次則削其三祿,若造成實質傷害則視其傷害程度,需依因果律,則生因果業報,但先削除一福。世人當知,人生在世時刻在與人互動,而其互動絕大多數以言語為之,而欺騙最直接方法即是言語說服,因此此業不重,但卻屬人類最易輕忽而犯過,故特列此章為警!為勉!

 

 

販售淫藥、毒品之罰則:世之各行各業均有所本,藥可救人但亦可害人,自古以來以藥救人成就大功德者不計其數,但藉藥牟利斲害世人之例亦如過江之鯽。本殿〈乃冥府第七殿〉職司,凡有淫藥害人,尤其以藥而激人淫性造成他人因此犯罪之例,判罰小地獄受刑罰百年至三百年不等,可見此罪之重。今時科學昌明醫藥更提升至可以藉藥煉成毒,以使人上癮圖謀厚利卻不顧他人死活,因此闡述其起心動念以迄實質行為造成為害他人,所要削除之福祿以警醒世人,有者速改無者勉之。凡因以藥毒品為手段圖利或遂姦淫之心,凡起心動念即削一福三祿使其警惕,若不知警惕實質販售或用藥用毒即削三福十祿,若因此造成人命,則可盡削福祿甚至奪其壽元〈即奪其生命〉凡以淫藥或毒品提供、控制他人,即予削除五福十祿,一年之間立即生出不善業緣,或使其車關、血光、病災。凡為淫藥或毒品之製造者,不論其目的為何即削除全部福祿,並由本殿彙報酆都大帝改換命盤,因果速即顯成使其落魄、牢獄,甚至奪壽。本章之所以嚴厲,乃因淫藥使人失節,毒品使人失志,均屬動搖國本之大罪,國法不容,冥律更是不赦,深願世人勉之而惕。

 

 

邪淫之削福祿罰則:所謂邪淫,乃有特殊能力而作淫虐之事,如修法者以邪法逞淫行,如有醫事或技術能力者,而藉此逞淫行,謂之邪淫,邪師藉法威逼弱女,神棍識神用事、蠱惑弱女威逼恐嚇逞其獸行,實有違背天理,然則一般行業之人亦有藉事仗權而逞淫心,當亦視同邪淫之罰,故邪淫有加重罰責甚於一般淫業,因為其起心動念有恐嚇加害之行為。凡以實質邪法威逼恐嚇遂行邪淫之修法者,立即削其福祿慧報,三年之間收其法,並得轉報東嶽大帝勾其壽元,並轉會冥司會報有司神祇不作護法加深禍報之事機。凡有藉法、藉符、藉治病等而逞邪淫,立即削其福祿會報有司,一年即生因果、禍端之業報。凡平常人藉事權行邪淫,即削其三福三祿,可以按次累計累罰。凡起心動念而未行,即削其一祿,可以累生累罰。凡知此懺悔未行者,可以復其所削之祿,若已行之者,視其懺悔補救程度而斟予減輕削罰之福祿。

 

 

強暴之罰則:俗云:飽暖思淫欲,際值台疆一地經濟起飛民生有趨富裕之象,乃連帶使許多人未能克制欲望,然則人之所色若屬夫妻則為人之大倫,但卻因歐風東漸民俗同化,今時人之觀念已非往昔淳樸,故女者貞烈之心較失,男者漁色之行愈旺。孔聖人云:「血氣方剛,戒之在鬥」,然則,今時之人尚宜:約制血氣、戒之在欲。色為刮骨刀,古云:「色字頭上一把刀」,但此僅為普勸世人遵循禮規。本篇所列更是惡質不堪,因強而暴之。一者以暴力而行,必將傷害被害者之身心;二者被害者心靈之驚懼,對於日後人際互動將產生甚深之陰影;三者不願之心遭受強迫暴行,對於受害者之傷害不但有形無形之侵蝕、困擾,有可能致使被害者易產生同樣暴烈之性格。故此罪乃在警惕世人切要慎為約制自身之心靈,庶免造成他人深遠之傷害。凡有起心動念欲行此惡劣暴行,即削一福三祿。凡此心不釋,時時見色起意,可以累計累罰。凡此罪之遂行,陽法不計,冥律即依因果論罪,但身亡之際即發交銅烙炮炷之刑。人之敦倫本屬你情我願,一切以甘心而受之,暴行不但傷害他人,更造成自身心理性格發展之不健全,奉勸世人,無者勉之,有者立發誠懺而改。

 

 

以暴力行迫害恐嚇之罰則:今日台疆一地雖曰民生富足,但貧富差距仍大,尤其台疆一地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幾乎已到春城無處不飛花之境地,造成人們好逸惡勞貪圖不勞而獲者日多,因此在入不敷出之際只好鋌而走險,賣命賺錢,此乃功利社會最諷刺之現象,「斷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無人為」,故,台疆一地常可見遂行暴力討債、綁架、恐嚇等不法行為,故因應此象,本殿〈乃冥府第九殿〉職司所在乃列罰責。凡有暴力恐嚇行為即削一祿,為首之人加削一祿,若造成傷害則依因果律例定罪。凡以暴力逼迫他人服從己意即削一祿,未造成傷害罰僅止此,若造成傷害則依因果律例定罪。凡以暴力恐嚇即削一祿,若僅恐嚇未造成傷害罰僅止此,若造成傷害取財物則加削一祿,財物之多寡依冥律每一限量即加削一祿,可以無上限類推。若是圖色則削一福,所造成傷害則依因果律例定罪。凡以暴力遂行己身目的,不論迫害、恐嚇,及至造成其他受害者因此所衍生之後遺症,均依因果律例定罪。暴力行為乃傷害人際互動以及祥和之惡劣行為,故冥司特列罰則。

 

 

搶劫之罰則:世間陽法對於搶劫一罪迭有重刑,冥律更是不容,因為遭搶之被害者不但損失財物,有者身體尚受傷害,並且心靈之陰霾可以數年揮之不去,故,其所施之人必需承受重刑罰責,何況許多遽行搶劫之人絕多數貪逸惡勞想要不勞而獲,有者更因吸毒、享樂、入不敷出乃致行搶,更是罪不容赦,但刑之意涵,乃為自新之機,冥律雖嚴,尚不致不教而誅,重業之罰首在警惕,故本篇乃列罰責以收警惕之效。凡在起心動念或籌劃行搶之際,遊神監察司神即可施警,譬如生災禍、起事端、橫生波折,以利嚇阻。凡欲招募同夥行搶,各有司神衹即可立予施懲或生病災。凡以議定行搶而未實際作用之前,各有司神衹即可立予施報、或鬼神警嚇、或出事端以利阻嚇。凡有意行搶並又遂行之人,有司立即彚報東嶽大帝,因果著即顯成,並可禍報提前,並將福、祿、壽勾除,身亡之日即先發處血汙池之罰,再審定功過。本罪因屬重大傷害他人,並無辜之人受此害之後遺症甚大,更因此影響社會治安,善良之人驚懼不安,故非僅削福祿可示懲,乃有重罰。

 

 

殺人之罰則:殺人者,人恒殺之;因果律定是如此。然則,輪迴果報不足以收震懾人心之效,試看目下閻浮提地所發生之殺人事件,實以怵目驚心,猶不足以形容。為何殺人?為財、為名、為情、為氣,所有人世間所發展之事務及情緒均可以為殺人作藉口,因此,這是心理建設不足、是震嚇作用不彰、更是隔胎果報之不能惕勵眾生,故關皇〈玉帝〉乃將因果報改為現世報,所緣即此。殺一人,可以牽連到無數人之悲慟、損失,更有可能對社會、國家,造成莫大傷害,上天有好生之德,世人切宜體此悲心,止殺念、斂惡性,凡處於激動失智之際能夠潛靜心思,裨利冷靜心神改變意念,庶免犯下濤天大罪,殺人不但陽法重罪重罰,冥律之業報亦重,若事涉弒親並可能打入無間地獄永不超生。本殿〈乃冥府第五殿〉執掌此重罪重罰之權柄,際值著書之緣機,故甚願先列未行之罰責以資惕勉世人,甚勿有此殺心。凡處世起殺人之心不論其因所在,亦即其動機縱然尚屬正確,亦在罰責之內,立予削除一福三祿,若屬殺心不退,時思殺人而後快意,則可每三日計一罰,累計累罰。凡以遂行殺人事件,但其因是無心或正當防衛,則由陽法論罪,冥律再定因果。凡起殺心,但卻能止消其念、並懺悔,確切未行,則可通報有司取消罰責,並酌予復其福祿之半。「治亂世用重典」,乃為往昔法家之一貫主張,但時至今日重視人權,故重典一修再修,乃至稍嫌放縱惡行,故有本書本篇之著,甚願世人知所警惕。

 

肇事逃逸之罰則:際今文明物質兩皆提升,並且醫藥發達,人之誕生以及生命過程亦皆提升,相對交通工具亦因此進步,但卻因人口密集車禍不斷,今日之人心不若往昔純樸,肇事者為免官司纏身多有人肇事即加逃逸,更甚者撞傷人再倒車輾斃,人命至此殊為可嘆!亦可見人之道德良知淪喪至此,夫復何言!然則,本殿〈乃冥府第六殿〉職司所在,故列明罰責以資警惕世人。凡有肇事逃逸者即削一福,凡所受傷之人達到重傷即削五福,凡所撞傷之人致命枉亡,即依因果論斷。凡因肇事為避免醫藥官司纏身而加以輾斃者,三年之內福祿削盡,五年之內勾命,並且專案呈報東嶽大帝先入血污池、刀山、油鍋各小地獄刑罰各五十年,再依因果論斷。凡見例而警惕並加以勸告他人,則每一事增加一祿,並專司立即定案生效。本殿因此例之傷害不單是當事一人而已,並且有可能累及其親眷數人,故要慎重奉勸世人,偶因未加注意肇事,應立即探視,並加送醫,雖然會有許多麻煩,但卻可能因此而救了許多人,故有此一例,奉勸世人警惕。

 

 

為富不仁之罰則:富者,乃以其產業、錢財,富裕龐大,而其財產之下足以提供許多人謀生、維持家計,進而組織建構成為一個穩定之社會族群。所以,豪富之人雖未必有權力,但其言行影響層面甚廣,因而,近代有許多大企業家認知其企業之延續,必對社會有所回饋,易言之,存續之企業有其社會責任存在,此乃正確認知及方向,然則,絕大多數之富人卻未必有此認知,更甚者,為富慳吝,乃至未有仁心者比比皆是。故,冥罰有此施行細則:凡為富者,無所不用其極壓榨其勞工者,削其祿報。一件,削一祿;積至十件,削其三福。凡為富者,勾串權貴官府打壓異己無辜者,削其一福;或遺害無辜甚重者,削其五福。凡為富者,藉其錢財產業之便利而為害國家,甚至廣大民眾,可以削其全部福祿,尤烈者,可以削其祖澤,乃至其妻、其子、其女之福祿。

 

 

偷竊之罰則:所謂「小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此乃台疆俗諺,意謂從小不教,及至長大膽子愈大,壞事也做得更大。偷者,不經人允許而取,謂之偷;不經人邀請而入內,謂之竊,若僅屬偷竊尚屬膽小之人思欲不勞而穫,但若偷竊經人發現卻惡向膽邊生,即可能演變成強盜、殺人事件,故偷竊雖屬小罪,但卻是大罪的根源,並且容易使遭竊者心驚膽跳惶惶終日。故本殿〈乃冥府第二殿〉職司罰責,重在警惕,以期世人不生此心念,避免造成他人不安。凡起心動念欲行偷竊者,二件起念即削一祿,可以累計累罰。凡有起心動念引誘或招募他人行此偷竊計劃,每一事件即削一祿,可以累計累罰。凡告知他人後,雖未踐行,但他人已自行為之,他人是依實行犯而罰,但首作俑者即先削一祿。凡遂行偷竊者,即削一福。凡因偷竊行為而造成人身傷害,或人命債,則依因果論報。凡有上述行為見例而省思懺悔,未有再犯,即可斟酌復其福祿,最高可以達到復其所削福祿之八成。

 

 

陷害之罰則:所謂陷害,必屬損人利己。亦即為圖自身之利益,處心積慮陷害別人達到目的,不論為財、為名、為情愛,甚至為仇恨,不論任何理由及動機,只要是以不正當之手法陷害別人即是犯此罰則。聖人教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為仁。然則,今時適得其反,人人竟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故,陷害他人之事層出不窮,此一事件行為雖然不至罪大惡極,但是卻也有人因遭陷害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語云:十目所視,十指所指,人言可畏,捏造不實事物,以訛傳訛,有造成他人傷害甚深之可能,故,本殿〈乃冥府第六殿〉有此職司,乃列罰則。凡起心動念欲陷害他人,五日不打消此念,即削一祿,可以持續削祿至消念為止。凡實行陷害他人之事實者,即削一福。凡知此改過遷善者,則每年為一單位,賜增一福。凡能勸化他人,若收實效,亦即其人改過遷善,一年得一福,而善勸者,亦同得一福。

 

 

偷工減料之罰則:所謂偷工減料,必在圖利,而其利卻以昧良知,罔顧他人生死大事而為之,因此其罪源甚重,試想:台疆之九二一大地震,許多大樓倒塌後才發現樑柱石材嚴重偷工減料,而枉死多少冤魂。為工者付勞力取資酬天經地義,但為圖厚利罔顧人命卻傷天害理,本殿〈乃冥府第四殿〉列此罰則亦在警惕世人,不論身在任何行業,慎勿犯此罰則以免悔之莫及。凡有起心動念欲行偷工減料,則削一祿,可以每起一念即削一祿,祿盡削福,福盡削壽。凡有遂行偷工減料者,視其產品對他人之危害,無生命危險者削一福,可以按件削福,福盡削壽。凡遂行偷工減料者,有危害他人生命者即削五福,受害之人命終,依因果申控,按律罰懲。凡有見此罰例,或者自行反省懺悔,當可斟酌其懺悔程度,而復其福祿壽。但先決條件以無危害人命之虞者。

 

 

不忠於事之罰則:本項目所指乃普羅大眾以就職場之工作崗位,不涉食俸、國家公務、祿事,換言之,即乃一般平常百姓。所謂不忠於事,即乃與人互有約定而不依信諾而行,職場員工有負老闆所託,當然是在合情、合理、合法之範圍內。古時有「君有亂命,不受」之例,今時民主時代當然不受亂命,但是人群之所以和諧、之所以進步、之所以共存,端賴人際間互信基礎,故,不忠於事在整體上有害和諧,亦會加深人際間之傷痕,並且也是人際間最易輕忽而觸犯。此項罰責亦屬本殿〈乃冥府第三殿〉所司,雖然絕大部份罪業不重,未必會有割心、剜腸、炮柱、銅烙之苦刑,但甚多以此罪業判入畜道,因而按律闡示,借茲警醒世人。凡為人不忠於事,若屬自身身體病弱或能力不及者,積五次削除一祿。凡有此能力卻私心為用,不忠於事,每次削一祿。凡為人任事,以自身目的優先,再以任事而量力慢行,每次削除一祿。凡為人不忠於事,屬別有用心圖謀者,起心,先削一祿,有所行動,削一福;若造成業主或相關人等受害,依其程度削福、削祿,並顯現不善業緣牽引,使其多受苦磨。然,不忠於事僅屬個人營生、謀利,譬如以劣貨充上貨,蓄意藉事不當圖謀,行之,削三祿,每三個月即削其三祿,可以累計。祿盡削福,福盡削壽,並使其不善業擾。凡為人可以忠事盡心,初期,即加三祿,行之不怠,累積半年即加賜三祿,至祿具、福添、壽延,均可不限。

 

 

綁架勒贖之罰則:世道人心已趨向見錢眼開,並且多不能刻苦耐勞,見別人富裕即生惡念,想要用生命威脅別人付出鉅額金錢。試看,台疆一地近年中綁架勒贖事件有多少?世人切勿以為綁架勒贖均係窮凶惡極之輩所為,許多平素看似老實膽小之人也會犯此滔天大罪,故本殿首在警示世人,切勿犯此大罪,若一旦遂行,此罪則恐非削福祿而已。凡有起心動念,即削一祿,若時時不打消此念,可以按日削祿,祿盡削福,福盡勾命。凡有利誘、招募他人,欲行綁架勒贖計劃,其間即削一祿,按日削祿,至打消此念為止。凡有告知或計劃夥人綁架勒贖,雖然自己未踐行,但他人卻自行,自行犯者依遂行犯罰之,但首作俑者,即削一福;被綁架者,若生命受到危害死亡,即削五福;凡遂行綁架勒贖之人,一人各自削五福,若有凌虐事件,則每一事件加削一福,若有危害生命死亡者,則一年之內福祿削盡,二年勾命,並依因果論斷,身亡之日且先發交銅烙、割心、剜腸小地獄,各刑罰百年。凡是首作俑者,未踐行,但卻危及人命,亦需受此二小地獄之刑罰各五十年。此例罰責重在勸勉世人,有則速改,無則勉之,可將此例勸化他人增生福報。

 

 

製造槍彈之罰則:「槍彈兵凶也」,凡欲持此利器,必有圖謀。台疆一地,槍枝之所以氾濫,乃因販售有利可圖,因此乃有人遂行製造槍彈,孰料此行為已造成社會極大不安,因而本殿〈乃冥府第九殿〉職司所在,亦明列罰責以資勸勉世人,勿犯此罰責而致福祿削除導致終身落魄,有則速改,無則勉之。凡欲以此為圖利,起心動念,即削一祿,三月不消此意念,則加削一祿,可以累積削祿。凡因此販售他人圖利,則削三福,凡因此有害人命,則依因果論斷。凡見此事例心生懺悔,永不再犯,並且無害人命,則可復其福祿,最高達八成。 〈本書完〉

 

 

◎福:即人之好運道、貴人運、桃花運〈人緣運〉及身體好壞之運,一福即一好運道好人緣運好健康指數,一福約有十祿之利益。

 

※祿:即人之賺錢運、守財無失運及食祿之多寡數,一祿約有一百功的好處、約有一萬元之利益數。

 

●以上敬請廣傳宣說翻印流通利益眾生離諸苦得幸福功德無量……

 

 

◆閻羅王的生死簿由來:人死後靈魂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行善修行功多者其死後會先由福神來接引其至城隍廟那裏除去陽籍入陰籍後再引其由陰陽界之三叉路往生天界〈有修念佛淨土法門者可往生西方淨土〉,二是無功無德者或為惡過多者其死後會由黑白無常或牛馬將軍來押其去城隍廟除去陽籍入陰籍後再押其下地府去審判去輪迴或受苦,而世間上每一個人〈不分任何教派種族〉皆由其自身之三尸神〈即人之元神阿賴耶識,其就像一部電腦主機體會記錄著人之生生世世所做的任何好壞善惡事〉及住守其家之灶神、地基主與其當地管區的土地公福神及城隍爺與天界之北斗星君、三台神君等所監視統管並記錄其日日時時不管在任何時候所做的一切好壞善惡,凡你的一切起心動念若常思常想〈常怨恨〉著某人..物等或你平時所做所為的任何好壞善惡事或你有修行任何教派法門等,凡此種種皆會被自身的三尸神及如上之眾神聖所記錄而呈天界與地府做成你在閻羅王那裡的生死簿〈一生的功過簿〉,以做成你在世間一生的功過好壞善惡之累積,好做為你將來〈晚年或來世〉之因果業報及未來之往生何處【即轉生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之何道】或其後半生〈晚年〉或來世一生的成敗如何及命運身體之好壞為何等等。而凡塵每一個人的生死簿皆位在地府第二殿之閻羅王手中,人死後閻羅王皆會依你的生死簿〈一生的功過簿〉而判定你的善惡好壞功過而決定你的來生〈往生〉去處,而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之修行者在經天界及地府審閱其一生功過的生死簿後,若其功多過少有精進念佛〈持咒〉而修行成就者則其死後即會由佛菩薩直接接引其往生西方淨土〈不經地府〉,若其過多無功且念佛不精進則其就需與一般無念佛之修行者或與一般無修行或只行善者一樣要先下地府去報到再依其生死簿論其一生功過後再判其往生何處。←→以上乃人死後之大概情形。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倘今生若有造大善〈如日日勤為善或有機救人命等〉或大惡〈如日日為惡或搶奪財物殺人等〉者則其所受好壞善惡報應的速度會較快,可能於『今生〈短期內〉』即會速受到好壞之善惡報應,而常為惡做惡者恐很難平安活到老死,因為常造惡做惡者其祿其福〈其累世或今生所積之福.祿〉被上天〈即天界.地府.人間之眾神聖佛菩薩等〉削盡削完後,便會再削其之壽元壽命而使其壽命變短乃至收其魂回地府報到〈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突遭橫禍而死或人無故即死亡之原因〉,所以多造惡做惡者其是很難平安活到老死的,除非其有邊造惡邊行善並懺悔己過不再犯而能功過相抵否則任何人皆無例外也……【因為人類之一切皆在『上天』所派在各地各處的眾神聖仙佛菩薩等《如上天安放在各人體內之元神『三司神』、上天所派駐在世間各家庭中之『灶神.地基主』、各地各處當地管區之土地公『福徳正神』、凡間各地各處統管當地陰陽兩界之『城隍爺』、十方各處監察凡塵人類善惡及監察各處眾神聖等所做好壞善惡而回報上呈天界之日夜『監察遊神』等等》所監視掌控運管中,其會依各人平時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大小』,依其因緣〈即依其累世今生所做之好壞善惡在其功過相抵相互平衡綜合後,以其所剩所存之好壞善惡大小功過多寡去業報之〉而在何時給予其業報之好壞報償使其承受之;或做成其之因果業命報於來世轉投生何處或出生於何人家中之業報,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出生為男為女或出生為較聰明較好較富貴較健壯,而有人會出生為較笨較差較貧窮較體弱多病之原因,而有的甚至會出生為身軀手腳不健全或愚痴者等等,凡此種種皆是其人累世〈今生〉所做所積之好壞善惡功徳福報大小多寡所造成所形成的因果,所以古有云:人之命運好壞皆操之在自己手中即是此意也。總之人之『一切行為』皆在上天所掌控中,因此日常中一切所思所想所做所行必需『慎言慎行』以免造惡業而壞了將來〈晚年或來世等〉己之命運。《若人自覺今生多不順(常有遇外之災或運不開無人缘遭排斥等等)或多病或多感情親情不順不和等等時,那麼唯有今生今世(日日)多孝順【勿忤逆〈勿打罵傷害〉父母以免被上天削福而生病或產生災禍事】多行善廣積徳並善待一切或今世勤修行多(勤)念佛持經咒多利益眾生或多多(常)(助)經典.善書』做大功徳去迴向祈求(此法改善最速效最能快速助人改好之,若能一次即做很大之印經功徳去迴向祈求則必見速效)助之改好之才佳才能速轉好命運之》

 

 

※無極皇母慈音:誓言

六十餘年前,有一位住在鄉下的年輕男子,與住家相去不遠的年輕女子相戀,他們時常互通款曲,傾訴衷情。由於二人如同鴛儔鳳侶般的愛戀,於是,女人對男人發誓,男人也對女人發誓,他們只會愛對方一個,並且非君莫嫁,非卿莫娶,至死靡它。後來,年輕女子不幸罹患肺結核,在醫藥相對不發達的鄉下,染上這種病症,就代表著死亡,因此,年輕女子沒多久就病故了。雖然女子已經亡故,但因為愛情的力量,讓她依然眷戀著年輕男子,心念也強烈地欲嫁他為妻,因此落入鬼道,一縷幽魂跟隨男子左右,形影不離。

對於年輕男子來說,雖然內心甚為悲痛,但畢竟陰陽兩隔,永遠都難以再相聚,於是,他很快地就與另一女子相戀,並且到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見年輕男子清貧如洗,為了女兒的幸福,隨即斷然拒絕。年輕男子與這位女子見父母心意堅決,因此決定私奔,遠走他鄉,然而,這一切過程都讓女魂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於是,女魂決意要復仇。

某日,年輕男子與女方相約在下午二點,於村中廟前的羅望子樹下相會。男子提前抵達後,女魂早已先一步幻化成女子的身形,出現在羅望子樹下。當時,男子有些神智不清,更不知女子是其前女友亡魂所幻化,因此,二人隨即一前一後聯袂私奔。

當他們穿越一座森林時,男子聽到一陣詭異的聲音,於是轉身往後看,結果看到的是前女友的亡魂,她眼神空洞、披頭散髮,男子驚嚇之餘拔腿狂奔,結果一下子就跌落山崖摔死。

『誓言』是表明決心,矢志不渝的言語。立下誓言,即是許下承諾。所以,誓言莫輕發、承諾不輕許,才不會受輕諾寡信之害。

例如,清朝咸豐年間,遵化有位刺史為了標榜自己的廉潔,提了一副對聯掛在大堂中:上聯是:我如枉法腦塗地,下聯是:爾莫欺心頭有天。然而,這位刺史卻是一位官僚十足,利令智昏的貪官。一日,他在登山途中失足墜落,頭撞巨石,頓時頭破腦裂,當場死亡。正應驗了對聯中「我如枉法腦塗地」的誓言。

修行人『發願』有助精進,世俗人『發誓』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尤其『毒誓』力量甚強,所以,立下誓言前當三思而後行,而且,不論是立誓或發願,都必須符合自然法則,未來才有實現的可能。一個人如果有立下誓約,則應當朝誓約目標戮力以赴,才是負責任的人生。

 

 

●遠離惡友的好處

人類是過著群居的生活,因此『擇友』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周易•繫辭上』有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就反映著他的為人是如何。所以,只要觀察一個人的社交圈子,就約略能瞭解一個人,也可以從中看出他的人生價值觀。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信實的朋友,多廣見聞的朋友』;有害的朋友有三種:『阿諛奉承的朋友,口蜜腹劍的朋友,巧言令色的朋友』。有益的朋友,能從各方面協助你、感召你,令你受益無窮。反之,有害的損友,會令你走向岔路,受到意想不到的牽連和傷害。若一個人跟隨怎麼樣的人學習,日後也必定會成為怎麼樣的結局。

昔時,有一日,佛陀著衣持缽,進入羅閱城中托缽乞食。約略同一時間,提婆達多也走入羅閱城中乞食。阿難跟在佛陀身後走在一街道上,正要進入其中一條巷子的時候,看到提婆達多也將進入同一個巷子,於是佛陀轉身準備繞道而去,這時,阿難問佛陀:世尊,我們為什麼要避開這條巷子呢?佛陀說:因為提婆達多也在這條巷子裡,所以我要避開他。阿難不解地問:世尊!難道您怕提婆達多嗎?佛陀說:我不是怕提婆達多,而是不想跟這個惡人相見。阿難又說:世尊!我們是不是應該將提婆達多驅逐到其他地方呢?佛陀說: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將提婆達多驅逐至他處,他自己造的惡業,自會讓他去他應該去的地方。阿難說:但是提婆達多在世尊的僧團當中造諸惡業,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呢?

佛陀說:他是愚痴之人啊!愚痴的人,我們不應該和他見面,也不要跟他們一起共事;不要跟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總是喜歡說是非、造惡業而已。阿難說:世尊,愚痴的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和過失,就連跟他們說話,也都會替自己帶來這麼大的危機呢?佛陀說:愚癡的人自己造下各種重大的惡業,做盡各種非法壞事,他們總是違背正見、常規,讓邪見日益增長。所以,阿難,不要和惡知識、損友共事,如果和這些愚痴人共事,不僅沒有信用、沒有戒行、不想聽聞正法,智慧也難以生起;而與善知識、益友共事,就能不斷增加功德,成就戒行,因此,阿難,你們都應當如此學習!阿難說:世尊,我明白了!

這則經歷過程讓世人懂得『遠離愚人,親近智者』的道理,因為只有這麼做,一個人才會有安全和喜樂。所以,對於心思與行為惡劣的人,要適時避開,對於理性智慧的善友,要多親近,尤其是在修行道路上,更要步步謹慎,選擇如法、向法的益友,才能在你迷途的時候拉你一把;在你退卻的時候推你前進,未來可以獲得喜樂、進步與寧靜。《此篇轉載自宗教雜誌》

※此外遠離惡友亦可避免被其之惡業力所波及而受到傷害,如你修行很好應已無業障無災禍了,但你如與此惡友坐同車外出則若其之業障討報干擾出車禍災厄時,你便會被其之災禍波及所傷,此必需注意之。這也是為什麼進香團的車子有神護著還是會發生車禍的原因,因為奉旨的業障靈討報神佛也沒輒,只是在其旁邊的人無故被波及受傷而已。

 

 

※濟公活佛開示什麼叫「修行」呢?又要如何「修行」及在哪裡「修行」呢?

濟佛曰:『修』之義乃向『心』來下功夫,非外假他求,修心首重『忠.孝』,次重『誠.正』。世人往往不在忠、孝、誠、正四字上下功夫,只在人情世故上打轉,在道場上打拱作揖,回家後卻是打妻罵子,如此修有何意義?須知修行之宗旨主『家齊』,先把家庭照顧好,才有『道修』之機,無有和樂之家庭,何來道修可言呢?老衲之言即是修的場所在『家庭』為先,推及於『工作場所』,在廟堂服務是『造功』非修之地方,修以『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為主要課目,離此無道可修。現時之人以為「修」是要懂得很多高深的「道學」或「佛理」,其實差矣!不懂都沒關係,一樣可成就『無上功果』。

 

 

●何謂修道呢?

濟佛曰:世之人以為到廟堂去服務効勞叫修,實乃謬也,何為也?因到廟堂服務効勞乃造己之功,所謂道修乃離堂後與家人或同事相處之間,方有修可言也。如有人未入廟堂,但於人道修持無違,即是修也。道在自本心中,心外求道,無道可得。世人只要把持好一點本心,努力行『人倫之道』: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並『力行』之,即使不懂任何高深之佛理,證道亦無難也。世人談修,終日掛在嘴邊,但吾問汝,汝修得何物?修得心安理得嗎?修得安然自在乎?能努力行忠、孝、節、義乎?能處處為人著想乎?以上諸問試捫心自問做到幾分?如若全做到,那老衲恭喜汝;如若不能做到,或只七、八成,則皆不及格也。望世人談「修」之「修道者」好好反省反省,以免壽命終了之時,天堂無路,地獄之門大開,那悔之晚矣!

 

 

※濟佛曰:吾常提倡『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之中華固有文化,其含意無非要修道之人,先由『人道』行起,諺云:『人道盡,天道近』,此就是修道者之『座右銘』。但是在新生活的規範中,除了『五倫』之外,應要再加強的就是第六倫的『公德心』;使人人遵守公共道德,公共秩序,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祥和,互助互惠又美滿的新生活社會,這是人人應該共同奮鬥的目標。

 

 

●『孝』乃老生常談,卻為成仙做佛所必備,但常為世人所忽略,何因呢?

濟佛曰:仙佛濟世、揮鸞,乃為指世人一條明路,以登仙佛之界。奈何世人不信,「孝」道不行,又侈言自己已求一貫大道,或自己已信佛,或言自己已受洗將得永生,此皆錯誤之念也。試問汝身從何來呢?無有慈母,及雙親劬勞之撫育,汝焉能長大成人,讀書識字,得有高學歷,享有高薪之收入,享受舒適之生活呢?此皆父母茹苦含辛,方有汝今日之成就也。飲水當思源,當父母年老生病之時,汝卻不顧父母之受病魔折磨,棄之不顧。甚至有者只請外勞在醫院看顧,其餘皆不聞不問,此皆罪之大者。不論你求何一貫大道,或信佛或信任何其他宗教,天堂之路已閉,地獄之門大開,天堂無名,地獄有號,若不知悔醒,悔之晚矣。

 

 

★濟公活佛聖示:『孝』乃百善之首,世人能行孝者,上天已註其名,上可為大羅金仙,下可為上、中、下界神祇,在人間可享福、祿、壽之善報也。如若世人可在人世間盡孝於父母,則可得好之果報,消業、消障同得善果,將來歿後證果無難也。願世人勿捨本而逐末,孝道未盡而侈談修天道,那是緣木求魚,不但無道可修,反而地獄有份矣!慎之。

 

 

一生真誠奉行『孝道』證果位之高下如何界定呢?

濟佛曰:世之人在世能克盡為人子之孝,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能常體親憂,光大父母之德性,善事孝養之責,則歿後因孝功之累積,可得成證道果。一、下界神祇果位〈如各地之土地公、山神、王爺公等〉:凡是一般之順親、孝親,不惹親憂及傷親之心者,歿後可證下界神祇果位,受享下界各廟宇之香火。二、中界神祇果位〈如各方之日夜遊神等〉:其之孝有異於一般之孝者,如家貧能孝,父母病能孝,此於較艱難之狀況下能盡人子之孝者,歿後可證中界神祇之果位。三、上界〈仙佛〉果位〈如天界之仙...聖等〉:凡父母暴戾凶惡者,且欲殺害親生子女者,在此惡劣之環境下,能依然體親生、養之恩,孝順如常者,並能以仁孝之心感動父母心轉惡為善者,可證上界〈仙佛〉之果位也。

 

 

◎真正的孝是什麼呢?

以佛教的精神來看,作為子女應當「孝」,但是不一定要「順」,「孝」是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此外則要「敬」,意即當尊敬父母。為什麼不一定要「順」呢?因為父母的話不一定是對的,父母的要求也不一定是好的,因此,順或不順,這需要智慧來判斷。

孝敬父母祖先的等級有四:下品的孝:孝養父母,令父母吃穿住用無缺。中品的孝:光宗耀祖,令家族感到榮耀,父母心靈安祥。上品的孝:解脫輪迴,令父母增長智慧,解脫輪迴之苦。極品的至孝:乃廣做功德大善迴向在生父母使其解脫生死輪迴或超拔過往父母及歷代祖先之靈成道,或做功德迴向超拔過往父母及歷代祖先之靈入『寺廟之靈修院.證道院』修行證道,平時並常做功德迴向他助其靈清慧明福報增早證道成道,使其皆解脫六道生死輪迴之苦。

 

 

●孟子說不孝者有五種,第一: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也就是目前的啃老族,不給錢還會打父母親。第二: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嗜好賭博、飲酒、毒品,都是不孝的行為。第三:好貨財,利妻子,不顧父母之養。第四: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發音路,表擔憂,亦表羞辱,侮辱也〉我們呼籲不要沉溺於聲色或沈迷於電玩遊戲,偶爾消遣一下時間倒是可以,因為縱情聲色使父母擔憂都算是不孝。第五種: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古徳曰:『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以,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孝子得以轉危為安的真實故事不勝枚舉,『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想要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之方無他,唯有『斷惡修善』一法。有德之人,愛物憐物為本心;無德之人,毀物殺物為本意。天本俱有好生之德,若有違背天地之本德,則多災多難、多病夭壽。

 

 

●如何為父母『延壽』呢?《若父母年壽已高或其身體已損傷不堪則勿為其延壽為佳以免其在世拖磨,此時宜為其做大功徳迴向解業助其早消業除障增福將來得以往生淨土善道世界才可》

仙翁曰:世人行事當明真理,尤其是誓願不可隨意而發,否則上天視爾心誠之來,兌現汝願,可能造成世人誤解。如果以減己壽而延父母壽,造成自己比父母壽短,豈不傷父母之心?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盡孝之道林林總總,當以父母之考慮為考慮,不要一廂行事,這樣方可兩全其美。其實欲為父母延壽方法甚多,可以印贈經典善書做大功徳迴向【如去任一正統寺廟〈正神廟〉或己所皈依修行的寺廟〈道場.教堂.鸞堂.一貫道佛堂等〉一次捐印五萬元或至十萬元以上〈依己能力誠心捐印愈多愈好,越能替父母速消業除障增福而如願之〉去迴向祈求延壽之,並請該寺廟之人員為你寫疏文上呈才佳】,亦可濟貧救困或行志工之勞抑或是放生迴向,或造廟供養等等,其法多矣!但以『放生』迴向延壽效果最顯著,因為多病壽短者,以殺業重居多,故如能對症下藥,廣放生命〈勤放生或一次大量放生〉迴向祈求,自可蔭壽算之延,所以方式雖異,效果雷同。《如上之法多做常行迴向亦可為己為人延壽,但人若造了五逆天律重罪者則此延壽法對其恐較無效果而只能為其消業障而已》

 

 

家如何修行呢?

仙翁曰:一個人邁入道程有出家、在家之分,而在家修行就不能拋家離群,而應『隨緣而行』。吾之所謂隨緣而行,即是修行者除了自得其樂之外,亦應兼顧家庭成員之感受,以免令家人誤認修行者怎麼都「怪怪的」?吾舉例言之,如子女正就學或是在青春期,本來叛逆心就較重,故修行者應循序善誘,有緣則說理,無緣則勸化。莫以說教方式,強迫孩子依「道」依「佛」而行,反而令子女反感,也不須強迫子女信奉宗教,隨父母四處進香或參與道場聖事,否則待其成績受影響,人際同儕關係疏離時,必令怪罪父母與宗教而適得其反。

故子女之道應讓其好好接受教育,將來有智慧悟深理。而為人夫為人妻者亦同,若夫妻有一方不信,另一方應以家庭為重,盡量減少家庭風波,否則家庭不睦,修者心難安,常掛念回家時又要面對齟齬〈發音舉與,比喻彼此不合〉,造成身心煎熬。故各人因緣順序不同,當明而行之。其實宗教教理汝若明之,應知其乃分出家在家實踐之法,實踐什麼?在家修行者乃實踐君臣(亦含工作之間)、父子、夫婦三綱之理;實踐仁、義、禮、智、信五常....等等倫常修身之理做起。故世人莫可本末倒置,修起道來六親不認,或修行之後對道友輕聲柔語,對家人反如仇人,修行之後子女不教,夫妻失和,那就有違初願了。

 

 

●甚麼是信仰正道〈正教〉之『正確態度』呢?

祖師:信仰必需以『真理』為「皈依」,不可以『人』為「歸依」,蓋『真理』萬古不變,歷代仙佛聖賢所傳者皆秉此為則,故為修道之指針。道乃是『圓滿至善』之代表,絕無自譽毀人,或自命不凡,輕視他人之污點,故而佛云:『萬法平等,眾生平等』,只要是實含真理之用心,行為確實符合『道德慈悲』者,皆是信仰之準則。道在日常生活當中,修道是件極平常,極平實之事,只要將『五倫八德』於二六時中,自自然然行之於日用之間,不但獨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這便是修道。若是為了修道,而破壞了正常生活,甚至荒廢正業,而狂熱、衝動等,皆非正確信仰所應有之表現。行道發自本心,不可著相、不可頑空,無論是法施、財施、無畏施,都要出於自願自心,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而且行功立德,莫要稍存功德無量或將來必成仙作佛之想,當效法菩薩之力行『四弘誓願』,廣度大地有情,且內無度人之『執心』,外無所度之『執相』,如此自自然然隨天真所流露可也!對那些只會成群結黨,湊熱鬧,裝門面,而對世道人心從無真正之關懷、對社會公益亦從無貢獻者,或專以妖言惑眾,不重品德之人,切莫迷隨盲從也!

 

 

◆各教修行者何以平時即要『修心煉性』呢?

祖師:修行者在世雖能行功立德,代天理物,但若後天脾氣剛強暴躁,任性自是,才高氣旺,欺藐先賢,目無尊長者;或過於強橫,未能隨緣而變,成攪擾同修之果者;或優柔寡斷,不能當機扼制歪偏,以致姑息養奸,敗壞正規者;皆需送入天界之『化氣關』接受矯正,務必使其懺悔歸正而後已,令其氣質臻全真全聖之境,來合其果位也。

 

 

◆何謂『修心養性』呢?

濟佛曰:動一毫妄念,心內就短少一分真氣,一事入心,便添一種魔障。修心之道,儒曰『正心』,佛云『明心』,道名『煉心』,心皆一心,法皆一法,無有別也;修持或各有小異,證果則無不同歸。而聖仙神佛即是此心『圓滿至善』之別稱也,從心起修,則一真一切真,一證一切證矣!天命從天性之光輝而來,大道亦是率性〈乃順着本性,指平素的性情,即乾脆、自然〉而行,修子各俱良知良能,雖然累世習性隨身而在,但人人良知猶然絲毫不減。修心養性,就是在訓練『良心』能不被習性所蔽,而由迷返覺,由覺而行,由行而證,證者無他,一切皆合於『天良』而已矣!

 

 

※何謂障道之罪呢?

濟佛:世人皆渴望過幸福之生活,修道者亦希望步上幸福光明之大道,真正之幸福,不在於有形物質之佔有,乃依於無形心靈之感受(覺悟),即是剎那亦屬永恒。近來人間法盛,學佛修道者眾,成為時尚,蔚為風氣,然法興弊生,人眾則濫,故宗派每見鬩牆,真理且多訛傳,致合修者如入五里霧中。有盲修瞎煉誤入歧途者;有背離正道釀成不幸者;有家庭失和人道有虧者;有愩高自大傲慢凌人者;有門戶深築大道不通者;有真理不悟妄求形相者;有妄自尊大自稱人師者。凡此偏私之情不勝枚舉,令大乘心法懸絲欲斷,先天妙道落人非議,此皆障道之罪也。

 

 

★修道修行如何方能通過上天之考核呢?

祖師:在世無論皈依任何教門之修士,均有其必需遵循之規戒,雖然各教門戒條不盡相同,但歸納之不外三點:心清、身清、行清;三者皆清,方可通過上天之考核。(一)所謂「心不清」者,口齋心不齋者是也。心中匿藏貪、嗔、痴之邪妄,不符中道思想,或偏激消極,狂熱衝動,迷痴執著,對待分別者,皆屬之也。附帶說明:口齋非專指茹素而言,如花言巧語、搬是弄非,以訛傳訛,天機惑眾、惡言傷人、綺言騙人,或抽煙、飲酒、嚼食檳榔,皆屬口不齋之行為,若是心齋口不齋,會陷『身』入於不清之境。是故心清者,乃指口齋心亦齋也。(二)所謂「身不清」者,乃指舉止非禮,足涉不正當場所,身行離道之事。如不淨身焚香禮佛;或衣冠不整、赤身擅入寺觀廟堂、佛壇;或神聖臨壇時,嘻笑喧嘩、走動亂禮者;或乾坤混淆,破壞聖地之莊嚴;或焚香叩首,拍墊邪眼,流於形式者,皆屬之也。(三)所謂「行不清」者,乃指呵風罵雨,怨天尤人、慢待尊長、污染江河,露恥日月【露恥即羞辱,乃不敬之意;露恥日月即咒罵毀謗不敬天地神佛日月星辰等或污染日月,如在日〈白天〉〈露天之月光〉下行淫或手指日月星辰神佛像等而對其冒瀆不敬也】,藉善騙財騙色、設計陷人、驕侈荒淫、偷盜搶奪、妄用功德金等一切違背道德之行為皆屬之也。

 

 

※何謂『真理』呢?

濟佛曰:修道在乎真修,真修在乎遵循真理,而真理乃是建立在圓滿、平等、至善、至真、至美之上;修子依此而平心境,自然在麈而不染塵也。

 

 

◆修道修行應如何行之才不會入偏斜而自毀呢?

濟佛曰:修道原在真功實善,不在外表虛名;在腳踏實地,不在浮誇清談,故形相外在非真修者所應執著。上乘無為妙道不假外求,而在能迴光返照,多多觀省自心顯隱之變化是否『合理』也。有云:『行遠自遐〈發音爾,乃近處、眼前也〉,登高必自〈乃低下也〉』,實乃修道至貴之箴言也。昔今修子之成敗,其理並無二致,果能誠恒不變道志,任勞任怨,真參實證,則不難道成天上名芳萬世。若是假道求名,徒混度日,遇事生心,功課不專,稍歷天考人驗,便生退悔之心,結果遺恨千古,輪迴難脫也。

故修道若無實在之「成績」,豈有果位之「文憑」?修子當在平時「功課」認真,力求進步,務必使各科平均發展,樣樣及格,否則易入偏斜,乃至自誤毀人矣!『品格』乃修士之首要功程,修道者若『人格高尚』,必獲大眾之尊敬與認同。若每個人皆能確實改毛病、去脾氣,謙恭和藹,低心下氣,孝順父母,忠愛國家,友悌兄弟,信義交友,貧無諂媚,富不驕凌,培養出高尚之人格情操,必使人人敬佩而引為模範,則度人勸世定獲如意。

『功德』為成聖成賢之要件,有云:『天上無弗功德之神,人間無不忠孝之聖』。古今聖賢皆以利人立德為事,德立則冤孽可消,業債不清,必召魔考。故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修道之人豈可只求獨善其身,而不兼善天下呢?故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勤行,積沙成塔,何患功德之不圓滿?

『火候』是養性之主要工夫,倘若品格佳、功德多,然而缺欠火候,則遇事易於半途而廢。蓋火候不足則定力必亦不足,往往經不起考驗,例如:受人毀謗即生嗔心;受名利引誘即生貪心;受凡業纏煩即生怠心,等等...。歷種種境即生種種心,漸漸為境所牽引而離正道,竟至前功盡棄,實為可嘆!《修道修行應日日時時常保永保『正心善念』為佳,也才不會入偏斜而入魔道阿修羅道》

 

 

★何謂『外功內果』呢?

祖師:外功、內果本屬一體兩面不可離分。凡練心、守戒、明心、守心,保持良知本覺理智清明之修,皆屬內果。而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眾善奉行等,即是外功也。儒家之『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可謂功果交論最貼切之表明;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可屬內果之範圍;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功之指標也。所以修道有幾層功夫,一克己、二改過、三省察、四佈慈。克己必須有一定之戒律,當然佛之戒律,根本戒除『殺,盜、淫、妄、酒』,亦是克己工夫之表現,修子若能以此時常觀照自心之種種念頭,徹底格去障蔽『良知』之物,則所謂照見五蘊皆空,良知昭然而顯,而達修內之工夫也。

 

 

◆甚麼是真『天命』呢?

濟佛曰:『道德』上之天命勝過沙盤上之天命,『真修』之天命勝過形式上之天命,『無形』之天命勝過有相之天命。天命有真有假,但『道真〈道理.道徳〉真』天命方真,亦即天命永遠是建立在『真理.道徳』之上!修子細思。

 

 

◎如何達到『修而不迷』之境界呢?

濟佛曰:以『慈悲』為懷,愛人如己就不迷;以『爭名貪功』,虛求顯化就是迷。

 

 

●何謂『迷』與『覺』呢?

濟佛曰:書云:『天難諶,命靡常』,也就是說人的命運是沒有一定的,而且首先必須知道因果是小我的責任,天下是大我的責任,當然,人的因果牽纏不少,但是可以『德化〈即行諸善斷諸惡勤修行〉』來改造因果,而不是以因果來控制我的人生,如此屈於因果之命,豈不是生生世世輪為眾生了,那能成為一位『覺』者呢?因此,『迷』與『覺』在此分別,覺者能夠改造因果的造化『多行善修身修心』養道以明自性(涅槃),迷者永遠承受因果的安排而輪迴。

 

 

●修行者如何才能獲得『身、心之大自在』呢?

佛曰:自在者乃身、心的一種解脫狀態,能讓人百疾不侵、長壽到老,但要做到並不容易,因世人常顛倒妄想,擁有的一直嫌少,一直想擁有更多的財富、名利、地位,以至於被名利所綁、所縛,被財富所坑、所陷,陷於泥淖無法自拔。欲脫此困境,惟有真心放下一切,不為物欲所牽,不被名利所縛,更不被財富所誘,能捨假修真,如此方能得到身、心之自在。若欲得大自在者,則須進一步看破生死之迷思,生不足惜,死不足悲,跳脫生死之喜悅與恐懼,一切惟道是進,惟道是修,存心仁德,不欺、不騙,心中圓融無礙,道理研究透徹,心中充滿般若之智慧,那時亦是身心獲得大自在之時也。

 

 

●濟公活佛開示甚麼是『真修道、真修行』

今時大道的修持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處事,此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怎能稱為『修道』。但假如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諸多困擾,諸多欺謗,仍然能修處之泰然,該忍則忍,該讓則讓,不為所動,不為改節,不為異志,作為他人的良範,作為他人學習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此種道子,雖言未有修道,但吾言『你成道了』。故有修與無修,真修與假修,在此分野;成道與未成道,在此分別;道本隨時在你左右,『道』非是老人的專利,『道』非是消極作為,『道』非是頑空或固執,『道』非是自縛自纏;因此,若有以上之念,皆落於偏見之端。今日修道亦是一樣,平常是道,日常生活是道,『道』非是如草木一團死寂,它是富有生機,非常圓融,它要你致『中和之道』。因此,有人因『道』而生,有人因『道』而迷。有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自遠』,此是最好的明證。所以批評『道』之人尚在門外,未入門內;行『道』而甚覺痛若的人,尚在門外未入門內;入『道』而感到恐慌的人,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而求仙佛感應者,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而寸步難行者,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有門戶之見,尚在門外未到門內。因此,『道』是充滿生機,它不是消極,它不是散漫,如行道之人犯有以上通病者,皆非究竟之道,非解脫之道,尚未悟到真道,此是易倒的『道』,非是不倒的『道』,是頑執之道,非圓通之道,是頑固的道,非是圓滿的道。人若不能悟出此道,知曉此道,是妄見迷心,千萬不可就此大加欺謗,論說是非,此是自生的無明,猶如將自己本性遷出真道,將自己遷出天堂,闖入地獄一樣的愚蠢,凡是有以上思想的人,不可一沉再沉,當不可謗佛謗道,否則是自沉孽海。『學道』是人人的事,平常的事,不要自為吾道吾教是高高在上,若有如此的優越感,這正是修持的大病,離乎各教教主在生之時的『胸襟與坦闊』精神。

 

 

※現在教門諸多如何分別真偽呢?

濟佛曰:各教當以『修心佈善,救世濟人』為宗旨,若有違背,無論何人皆與『教』背離,與『道』斷緣。名相皆假,真偽在此,不必起分別之心,更不必互相抵毀紛爭,須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正行道』,道是正,『欺詐行道』,道是邪。

 

 

★要如何『除魔』返本還源,還我如如清淨呢?

仙翁曰:魔概分如下:一曰心魔,二曰身魔,三曰天魔,四曰業魔,心魔是一切魔生之源,若能破心魔,將可去除其餘魔擾。所謂心魔者,凡屬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情,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欲,貪、嗔、痴等三毒皆屬之,一個人情、欲、毒充塞,就易執著其中而無法自拔,如一個「愛」字,就讓世人輪轉不休,一個「貪」字,就折損不少英豪。不但如此,修行者亦有『法執』之來,如執著己修方是無上等等法,其餘乃旁門小派,或己有得卻吝於指導晚輩,或造口業誹謗其它道場教派,這都是修行者易犯之毛病,故除『心魔』之法需要破『我執』之念,方能達其功。所謂身魔者,乃因心魔一生,造成磁場破壞,肉身就狀況百出,導致身軀不聽使喚,或因行邪事造惡業,感邪入身,而疾病叢生。所謂業魔者,乃因累世或今世心魔作祟,犯下身、口、意惡業而輪迴受報,故今世若能不造業,更造善功以消累劫之業,如此自可安樂無比。最後即為「天魔」,天魔者乃是修行者的貴人,亦是修行者跌入淵藪的要因,天魔常窺伺凡人習性,依其適合魔眷之習氣而導其著魔,此乃最難抵擋者也。以上所述,世人應有一基本概念,所有魔皆是『心魔』衍生,故心魔除,就不怕他魔來襲,世人只要把持『淡是真滋味』的道理,就不會偏離中道而自陷險境了,因此只要執著、極端於某一事物,皆可言『著魔、入魔』了。《修行者若能日日時時常保永保『正心善念』就不會走偏而入魔道了》

 

 

※何謂『無上菩提』呢?

菩薩曰:所謂『無上菩提』,『無』是『佛心』,圓融無角,無前無後,不偏不執,常清常明,『佛性』是,心量廣大,猶若虛空,無邊無際,無大無小,無嗔無怨,無惡無善,無私無偏,照破虛空,包融一切。自心清明者,猶如烈日當空,常清常明,若自心昏昧者,就如黑雲密佈,不得清靜;但返觀內照,一切陰影,皆是自生的無明,若了此心,陰影黑雲自除,若能明悉此理,則能如如不動,正是『無上菩提』本性。但若有分別之心,『我私.我執』未除,便落於『有』,不能大公無私,則非真常之大道也。

 

 

◆世人如何修至『全真』證道呢?

濟佛:修道、證道貴在乎天真流露,平常行事一切遵理,合於中和,只要不犯執理強橫,時能克己復禮,即是一個活佛全真之人,再說,上蒼不許尚存後天習性【如:剛愎自用〈指性情倔強,自以為是,乃任性、固執也。愎發音必〉、優柔寡斷、矜躁褊急〈乃驕傲自大,度量狹小,氣量狹隘,性情急躁。矜發音金,褊發音貶〉,等等...者登上一塵不染之蓮台,有云:『心淨即佛土淨』,故欲登各「洞天淨土」或「天佛院」者,必先去其後天習氣。如果修子能上不愧天,下不〈發音做,乃慚愧也〉民,內不虧心,外無背理,自然海闊天空,逍遙自在,此種『心覺』方是極樂。若是需靠外來刺激,聲色犬馬之麻醉方覺快樂,是為物所役;此種認賊作父之誤解,終究只是暫時性之虛幻,隨後而來之空虛與罪惡感,更加深良心不安愧疚,如此惡性循環,以追求快樂始,終究黑暗痛苦終。

 

 

※人的起心動念要常安住在好心好念之佛號咒語上或常安在利人利眾或行善之事上才不會如地藏經所說之人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必需注意。

 

 

※人身七毒:盡天下終歸無〈斷貪以知足常樂破解〉怨仇惡德行失〈斷瞋以謙卑柔和破解〉情執愛身心苦〈斷癡以放下不執破解〉高我大招魔事〈斷慢以恭敬涵養破解〉理行道非真慈〈斷疑以求證精進破解〉嫉妒人我福格枯〈斷嫉妒以懷柔感恩破解〉淫欲斷盡佛身浮〈斷淫欲以念佛行善破解〉完美人格需勤護.....

 

 

●行做一切善法善事如果沒有慈悲心、謙卑心、菩提心〈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利眾心〈無執心〉,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其功德將是非常渺小的,倘能以清淨念加如上之心行『不求回報』之諸善行則可功德無量矣,但若以邪心妄想行諸善事則其恐為魔業必需慎之。

 

 

★為人處事要圓和各教各派之修行要成就其基本法則就是『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並常清淨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不亂想且遵守『人道』之忠孝仁愛禮信義等古倫理道德之實踐,『孝養父母.和睦家庭〈家族〉.恭愛師長親友』對人以誠.對事以真.對下以和並善待一切來圓滿人道;而要當世即成就高智慧高果位脫離六道輪迴永斷生死得壽命無量之金剛不壞身,其最快速之法則是日日勤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為最佳,其是所有修行法門中當世最穩最速最好成就之法不分任何教派人人可修可成就。

 

 

●你的心你的念頭決定你的人生〈一生〉,也決定你的生死去處,更決定你的往生果位境界高低,因此宜『念念光明念念善、念念清淨念念佛〈經咒〉』,要將心將念頭常安住在佛號經咒上或利眾上以助己將來〈命終〉得以直超己欲往之高層天界國土淨土佛土…

 

◎守口〈勿造任何口業〉、修心〈即修己之一切清淨心、平常心、貪欲心、邪惡心、平等心、喜捨心、慈愛心、柔和心、忍辱心、天真良善心、博愛心、寬廣心、大無量心、大願心等等〉、平氣〈即淨化去除己之一切不好脾氣習性傲慢嫉妒火爆等之心之氣也〉,能修身(即不履邪地.不去色情場所.不看色情影片.不毀謗不惡口罵人.不做壞事等)養性即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嗔恨、不平、嫉妒、貪求等行善積德愈多越『德高望重』,心性越無私無我無執無住無色無相無有分別心者,則將來其之果位會越高而越能往生越高層之天堂或淨土永脫生死輪迴之苦。

 

 

◆佛說:掌握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掌握六根即心不為六根被外在之六塵所動所影響之意,乃心如如不動不為一切內(即內心之無明煩惱)(即外在之種種境遇)諸境所惑所動所染能常住清淨喜悅也》的人就是統治者,毫無私心沒有德行上缺陷的人即是統治者,而愚痴者是追求感官欲樂的人。

 

 

※諸功德中布施最易行,欲消災解孽以布施為捷徑。

◎諸福報中布施最厚大,欲祈求如願以布施易靈驗。

●諸感應中布施最迅速,欲延年益壽以布施得感應。

 

 

※招來幸福(健康富足安祥喜樂和平)的念波:慈愛心、施捨心、恭敬心、感謝心、歡喜心、報恩心、寬恕心、平等心、開朗心、自信心、自在心、勤勞心、和平心、信仰心、虔誠心、深切心、積極心、無我心、清淨心。

●招來不幸(災厄疾病貧窮落魄混亂)的念波:傲慢心、憎恨心、報復心、不平心、憤怒心、暴躁心、奪取心、背叛心、悲傷心、忘恩心、利己心、冷淡心、失志心、懶惰心、偏狹心、卑視心、恐怕心、猜疑心、固執心。

 

※快樂心經:不埋怨要感恩、不煩惱要樂觀。不記恨要寬恕、不恐懼要安心。不忌妒要欣賞、不計較要寬巨集。不自私要捨得、不氣餒要振作。不貪心要知足、不爭功要分享。不批評要讚美、不衝動要忍耐。不發怒要微笑、不拖延要積極。不自誇要謙虛、不欺騙要誠信。

 

◆相由心生命由心轉: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貧窮直到老。

 

 

※成大事修行成佛必備要件:痛到腸斷能忍得過,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煩到心亂能耐得住,困到望絕能行得通,屈到氣憤能受得起,怒到髮指能息得平,恨到齒切能消得散,急到眉燃能定得安,喜到意滿能沉得下,話到唇邊能停得來,財到眼前能看得淡,色到情動能脫得開,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可以任大事矣。

 

 

★『無私無我』即是天地之心,亦是純淨的心,唯有『無私的心』、『純淨的心』、『心如虛空的心』,此三心是自性中,自然流露的淨光。

 

※究竟成佛一真心:真心無它『清淨單純、無私無我、無分別』。

 

◎『菩提自性』,無一絲人心私欲,亦無善惡之別,心量若廣大如虛空,靜如止水,即能『真空生妙有』,一切無礙。

 

▲涅槃經云:『如來之性』實無生滅,為化眾生示現生滅,若能『一念清淨、萬緣皆放下』即能入不生不滅之涅槃境。

 

◆華嚴經云: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若有欲知『如來智』,應離一切妄分別;唯有放下『人心私欲、意識思惟』,其自現也。

 

※『無為大道』非語言所能表達,乃實證功夫,故言『真佛不在虛無邊際處、真法不在文字經典中』,它就在生活中、承擔中,反觀即是。

 

★『菩提自性』人人本俱足,不用向外求,當你清除了『妄想執著、私心名相、有求有得』,於清淨無求中,『佛性』自顯。唯有『念頭純淨、一塵不有』,方能與自性相應,也唯有『無私無我、清淨單純』,才能與天地之徳相應。

 

◎光明祈禱:世間再艱難的事情也不能打倒我、困擾我,不愉快的事情總有一天會消失,想害我的人有一天也會失去他的力量,要幫助我、提拔我的人源源不斷的出現。這是『光明祈禱』,每日早晚各念三次以上,磨難打不倒你。

 

●佛說:只有善於調御自己、馴服自己的人,才能領會究竟法喜,達到涅槃。

 

★正道〈正師〉-→順天理、合人群、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率、剛貞堅毅、常正心善念正義正理、能遵行倫理慈柔善待一切、有良善道徳心勤行正法、能無私利眾大公無我謙卑博愛。

◆邪道〈邪師〉-→逆天理、拂人情、悖倫理、乖道義、常傲慢脾氣暴躁、多邪心妄想、多貪愛執著嫉妒、為利益常行邪法、無道徳心不正義正理、常私心利己不行善徳自私自利剛愎自用

 

◎佛魔一線間、『心善』是佛、『心邪』是魔………

 

※準提佛母開示:密宗之男女雙修法必需是『夫妻』才能修,縱使是師徒或情侶亦不能修,否則即是邪即是魔也.....《這也是密宗之『法王』會結婚的原因》

 

※細心是成功的褓母,粗心是失敗的同伴……

 

★佛說:『行善棄惡』是佛佛相通的教導,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是教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美德,使人遠離煩惱痛苦到達清淨涅槃。

 

●天官曰:一個人『悟道』之時間會因種福田、結善緣、行功德而加快。反之,亦會因造惡業、棄道心而延長。

 

◎仙佛曰:各人修行所做所累積之福慧資糧功德,除非『自己發心迴向』,才能將此功德轉移到他處,否則縱然是古佛、菩薩、大羅金仙、神聖仙賢等亦無權動用他人之福慧功德,除非其〈你〉有為人發願祈求則例外,因為無形中你的福報功德會被神佛拿去轉移給那人成願成就之。此必需注意之。尤其寺廟〈佛寺.廟堂.道場.教堂等〉、鸞堂之正鸞、執事者或辦事人員等若常代替信眾本身向上天諸神佛菩薩求稟成就〈祈求成就〉〈信眾〉之某事時,此時信眾若不馬上用錢去布施做功德〈如印經書或建廟放生等〉迴向其之所求事,則正鸞、執事者或辦事人員等切莫直接代替此〈任何〉信眾去求稟成就其〈信眾〉之事,宜請信眾自己向神佛祈求之才可,以免你的功德福報被眾神聖菩薩拿去替那信眾解決其之所求事而大損你的福報功德而不知,此必需注意。總之就是除了親人〈父母、夫妻、子女〉及恩人外,不要〈輕易〉去為〈替〉任何人〈他人〉上天諸神佛菩薩祈求某人〈他人〉某事之願的〈能〉成功成就,以免介入別人之因果而為其〈他人〉擔業使己之功德福報被轉移而漏失。《轉載自金闕遊記》

 

※仙佛曰:大道非至德不凝。故修之者,勿以一味禪坐而獨善其身,除身受師點化指導功程外,尚要內外兼顧,行善積德,二六參禪,率性不亂,方能臻九品蓮台之果也。人之善惡功過,自顯清氣或濁氣於頭上,功德厚重者,氣清潔淨而光輝;善小德薄者,自然氣散而濁,故『善有善氣,惡有惡氣』,而善念愈深,功德愈多,則善氣愈清,善光越強。故佛云:『心可做天堂,心可做地獄』,三界唯心,全憑一念善惡之分別也。

 

★濟佛曰:人有時處在不如意之環境中,心情難免煩躁、消極、悲傷,但切不可亂發脾氣、怨天尤人;而應任勞任怨,不變道志,保持心情之平穩,對於自作自受之逆考,更應發揮毅力勇氣加以克服,如是方能達到琢玉鍊鋼之效果。

 

●若欠人錢財依地府之冥律記載將來〈來世〉需三十倍奉還才能抵消,而傷害他人身體心裡者就需數佰倍抵還之,因此平時就要勿欠他人勿傷害他人〈若有要在生前趕快還之和解之為佳〉以免將來付出產痛的代價。

 

※行事成功守則:肚量大一點、嘴巴甜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腦筋活一點、理由少一點、做事多一點、脾氣少一點、說話輕一點、微笑露一點。

 

※人的『福分』不是源自於他能獲得多少,而是來自他能『承受』多少,『珍惜』多少,『奉獻』多少。

 

◎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眾生』的生命。

 

以戒為師依法【正法〈修身修心性證涅槃空性之佛法宇宙真理〉.善法〈利益群生萬物〉不依人,『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各人生死各人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

 

★修行者不管你是何教何人若只行善修法而無修己內心之『貪、嗔、痴、慢〈高傲心、我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無明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使心念常保『純正清淨〈即常保「正心善念」〉』,則你將來命終皆有可能轉生至阿修羅道此必需注意之。修行者〈不分何教何人〉若能日日時時常〈永〉保『正心善念』【此可由行諸善斷諸惡加如上所說之修己內心之貪嗔痴慢等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來多修身修心養性並多念佛持咒將心多安住在佛號咒語上或將心多安住在利益眾生上來常〈永〉保之】則就較無魔障也較不會退轉也較能成就上品之果位而較不會往生至阿修羅道去了。

 

※修子宜知:入道,在於知悉道理、明白法義;學道,在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道,在於修身養性、實踐力行。是以故,三施〈即財施.法施.無畏施〉並行,業障日減,勤耕福田,則能『增福』;福慧雙修,善德日增,神明庇佑,則能『開運』。

 

★仙佛曰:欲求運程開通者,首先必須斷心執、去妄念,存善念、行諸善;欲求福運無邊,先學不計較,能包容、可體恤、知滿足、肯利眾,則運不求而自亨,福不尋而自得。

 

◆若能體悟一切境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無怨無尤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知足常樂任運自然就可過的消遙自在了;其中若有不足或逆境則宜反觀反省自身平時或一生中所做所行是否皆合儀合理,來舒暢身心解諸惱苦使心常清淨無礙即可我淨常樂.常樂我淨了。

 

●要遠離『惡友、惡人、脾氣習性粗暴之人、邪師、不正派之寺...堂』等,才不會被其惡業所波及傷害而產生病苦或厄運;尤其修行很好者更需速離,以免其所積之惡業惡靈業靈纏上你而為其擔業拖累,以致損傷自己又毀了你的修行功果,此必需注意之。

若人要交友最好是交行為端正心地品性善良道德好的人,此種人較無業障且全身亦會有金光佛光護身,若與此種人來往對你較有助益,反之若與非善類之惡人不好的人常往來則其之惡業不好之業恐會波及你而使你受到傷害或損失,此必需注意,這也是為什麼說“自古聖賢多孤寂”即是此理也,因為成聖成賢後即少有人之德行素養可與其匹配而交往之故,所以其就獨來獨往消遙遨遊於世間而被看做孤寂了。而交異性之結婚對象其理亦同,要交比自己更好更有德的人才不會被對方的惡業力拖累乃至墮落,因此交友一定要交比自己德行好的如此對自己才有真正的助益,倘你是一個修行很好的人但爛交很多不好不怎樣的朋友常相往來,則你恐將為別人多多的擔業而大大折損己之福報功德而不自知了,此必需注意;但如你有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大願悲心想廣結善緣廣利群生者就不必忌諱可多多結交之去利眾。》

 

●行盡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人……

 

※對己之父母.長輩或高僧〈出家人或神聖仙賢佛菩薩聖人偉人等聖像〉大徳〈修行有成或德高望重者〉.師長.恩人乃至好上司,若對其傲慢無禮不謙卑則無形中即會被上天〈監察人類之眾神聖仙賢等〉削福減壽,此必需注意之。

 

●佛陀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

 

※修行要修到『心清淨』之境界才能預知自己的往生時辰。

 

發大願菩提心利眾可消己之無量業、拔己之無量苦。

 

●改好『脾氣毛病』就是改好業力,『改好業力』就是改好命運……

 

★心中無求、一切放下,才能解放『心靈』,才能心通法通漸而了然『道』通。若能『萬緣放下、諸法皆空』,則諸幻能離、諸苦皆無,『處處皆淨土』。

 

★『留錢給子孫、不如留徳給子孫』,因留錢給子孫其若不善則錢多反害其造諸惡業而墮落,甚至禍殃父母祖先及子孫;而留『徳』給子孫卻可蒙眾神聖之護持庇祐,使其常行正路正道而平安順利吉祥乃至利益群生,甚至有緣修行成就而上蔭祖先下佑其之子孫;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宜『多修養心性多行善廣行功徳廣益群生』的勤修行並勿造惡要多孝順,如此『行孝廣積功徳無諸惡的利益群生萬物並善待一切』即是留『徳』予子孫亦是修成正果之要也。

 

●濟佛曰:只知布施、建廟、助印善書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瞋恨才是『天德』,所以要成就大道天道需有『天福』還有『天德』。

 

●行善無惡積德利眾〈財寶如意〉、修身修心養性護生放生〈無病延壽慈柔忍辱和氣善待一切〈納福吉祥〉、念佛持咒常保正心善念〈消災解業增福慧〉……

 

●古佛說:因果業,唯有『功德』可解之……

 

※生命〈靈性.靈魂之命〉是『永恆的』永無止盡的,因此要多『行善利衆』時時勤奮認真且勿造惡勿忤逆不孝,要遵行忠.....悌等古倫理道徳之實踐;要『誠...愛』善待一切,要『純善無惡』恆住善心廣益群生萬物,要精進恆持『永遠不倒』以助己早成聖賢佛果……

 

●能付出愛心利眾生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心清淨就是『慧』……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請看看你今日所做的一切,『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將會是日後的際遇……

 

◎能忍『風雪』成巨木、能忍『忤逆』成巨人、能忍『苦磨』成巨業、能忍『辱罵』成巨匠……

 

●一個人名利權勢成就越大越有名氣越富貴發達時,越要顧好己之徳行道徳並『多行善』,切勿邪淫、不孝、做惡,否則你的那些福報很快便會被上天收回而毀了,此必需注意之。

 

◎做對(如為正義、公理、道德、正法真理等)的事,若遇到障礙阻逆時要『謙虛、安忍、堅持』去恆行之如此才能成功成好之。

 

●仁者無敵:乃是仁者『慈悲善待』面對一切,普天之下不與『任何人』任何群生萬物結怨,所以『無有敵人』也。

 

●為人處世做人要『誠信老實、要感恩報恩、要孝順和樂家人並尊敬師長』、要多行善利益眾生且善待一切,並勿造惡做惡〈尤其勿造五逆重罪以免天地不赦〉勿與人結怨結仇〈以免被報復傷害〉,如此一生常行恆持不退即可蒙上天〈眾神聖佛菩薩〉之助而使你成功成就乃至修成正果。

 

●濟佛說:只須放開『心懷』,即是故家佛國;只要收取『妄念』即刻就是如來,這是最佳的『心性理天』。

 

※古佛說:對任何一切人事物(萬物眾生)不起『嗔恨』之心,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

 

※一個人『心念』變好了,『德行』就變好了,德行變好了,『氣場』就變好了,氣場變好了,『運氣』就變好了,運氣變好了,『命運』就變好了,所以改好命運要靠自己的正能量,『念善.心善.言善.行善』,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善待一切勿造惡做惡以『厚德載物』必可漸改好命運之。

 

※佛說:不要將自己『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不要被『外在』的環境動搖你,如此你的心才不會被外界所控制而產生煩惱痛苦或憤怒恐懼不安等。

 

●凡事〈對一切人事物等〉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你的好壞『心態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之好壞,也會影響而改變周遭環境事情(人事物)之好壞變化,因為心招感世界,心態改變事情就改變了,需慎行之,去多行好之。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佛陀說:即使長命百歲,但若不修習、奉行佛法,則生命毫無意義。

 

★佛陀說:一個人若要布施,應該馬上做,若遲疑,回報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請勿隨便批判〈毀謗〉他人以免與其產生共業,而為其承擔業力或與其結惡緣。

 

※佛陀說: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來報的。

 

★佛陀說:作惡的人一定會在今生與來生自食惡果,『惡業無法逃避』……

 

※佛陀說: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茹素〈吃素食〉並戒殺多放生且多行善多孝順莫造惡做惡,可結善緣消夙業除災劫去橫禍祛病健身增壽延年,能祥和家庭助旺好運改好命運得好子女好子孫。

 

仙佛曰:若『發願茹素』,則吃一餐素食上天則錄記『三大功』,此功德屬於「持茹素戒」的功德。上天於每一素食館皆會派有一位『護法神』駐守,以記錄所有來吃素食者之食素次數以便為其消災業及記錄開素食館者其之服務態度與衛生情況好壞等,然後於年終大結算其之好壞功過再呈上天於來年為其消災或賜福祿等,所以常人要多吃素食不但可養身又可消災業,而開素食館者宜態度佳衛生好如此才能消業得福也才有真功德。

 

●海愈深,其折射散射愈多,故海愈藍。修道涵養智慧愈高,其反省迴向愈多,故愈完美。是以,修道之人先要有迴向心,然後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會產生慧心與信心,以及更上一步的精進心。修子謹記!殺生食肉乃是犯了「五罪心」,即是: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放生素食乃是增長「五善心」,即是: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等心。《轉載宗教雜誌》

 

★仙佛曰:世人慈心茹素有五好處:一則不欠眾生債。二則不會血管梗塞、中風。三則較不會有口臭且能齒頰留香。四則可改變急躁的個性。五則可趁機以修心養性也。

 

※佛說放生7條生命可脫己之地獄苦,放生21條生命可消己之一世業債。

 

地藏王菩薩說:修行者若能常(永)保『正心善念』就不會走火入魔了。

 

◆吸食毒品者之功過簿如何錄記呢?

福神曰:每吸食迷幻藥、安非他命者扣減伍佰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千分之一,註籍衰耗籍(身體日漸衰弱、錢財日漸耗散),再犯則加倍扣除;若吸食大麻者,則扣減一仟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之千分之五,註籍衰耗籍及地獄黑籍!

 

●要『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而變成朋友,恨只會增加更多的恨,唯有友誼,相互體諒及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多孝順〈勿忤逆,以免被上天削福〉、多行善利眾、莫造惡做惡〈勿殺生勿賭毒邪淫等,以免被上天削福減壽〉,常保己心己念之清淨〈如念佛持咒或利益眾生之念〉〈永〉住『正心善念』,此乃改好己命運最快速之法而修行亦可不入魔矣。

 

●『心念』要越單純越好,才不會亂想而多煩惱;『生活』要越簡單越好,才不會多壓力而造業。

 

※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去多多幫助他人《不一定要很有錢,有心最重要,且勿造惡要多孝順》,要有『大公無私』之心、心量要廣大,這樣你的一切行事才會比較平安順利如意乃至和樂興旺。

 

●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離……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先必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先必有餘德,德盡必滅;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人之『起心動念』若無恆住在佛號咒語或利眾〈如為他人想等〉上,則你皆有可能是在造業了…必須注意。

 

●生活佛法化:用『菩提心〈清淨心〉』契道,生活沒煩惱。信仰正覺化:用『無住心』修持,信仰能提昇。處事平和化:用『慚愧心』反省,處事沒紛爭。修行日常化:用『平常心』生活,修行能持久。

 

※宇宙凡塵中之任何事物皆有『靈性』,只要你能對其『說好話』以鼓舞或讚美之,必可使其以較好之狀態呈現。

 

濟佛曰: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妄想,自然心清淨,不染污;能『放下萬緣』,不執有,不執無,連『中道』亦不立,一切都不存於心,心安住於『清淨』,妄心不起,常住『一真法界』,自然跳脫十法界而出六道輪迴矣!

 

●唯有『徹底放下』一切名、利、恩愛、權勢、情仇、稱、譏、毀、譽等等,你(心)才能真正的解脫自在逍遙無礙無憂無惱,而「放下」乃一切皆『不執著』之意也。

 

◎包容異己、接受無奈……可無惱矣……

 

※對任何境遇好壞事都要看開放下『一切不執』,此即無量之覺悟乃『大行者』所必備之要件。

 

※修行人〈一般人〉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於,沒有試著用佛〈慈柔〉的眼光去觀察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心〉的慈悲去憐憫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巧〉的智慧去包容善待世人〈別人〉等,所以才無法謙卑慈柔包容別人而產生種種煩惱諸苦諸業過。


台長: 人人好網站
人氣(3,623)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壯陽藥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17:35:1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