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5 01:03:03| 人氣3,1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食以民為天 ––《感恩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美國,十一月的感恩節開始,接著聖誕節,一直到新年,都讓充滿著一種濃濃的“過節”氣氛。前兩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關於比較各國感恩節日的文章,相較於美國的感恩節,中國的感恩節是哪一天呢?答案是…中秋節。

以下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中秋節,農曆的八月十五號,是古代中國人慶祝豐收的節日。中秋節是月亮的生日,中國人會烘製金黃色圓形的月餅,並且蓋上兔子的圖形,這是中國人在月亮表面上看到的形象(註:西方人認為月亮看起來像人臉,而不是兔子)。
相似於感恩節的大餐,中國人吃燉豬肉,豐盛的水果和月餅。人們相信在這三天的節慶中,會有花朵月球上飄下來,誰看見了,誰就會獲得好運。

…看到這裡,Kenneth已經有一種想要放棄繼續讀下去的感覺,這…這…這…到底是哪一國的中秋節啊?
接著Kenneth不禁想到,那麼我所知道的感恩節,到底是真的感恩節,還是中國人眼中的感恩節哩??

於是,Kenneth覺得有必要來更新一下我的資料庫。

  西元16世紀到西元17世紀,英國清教徒(Pilgrim)發起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佈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廢除聖公會的影響。但是在十七世紀中的保皇會議中通過了“信奉國教法”,也使得清教徒開始受到迫害。於是清教徒的領袖布雷德在1620年的九月,帶領102名清教徒,搭上著名的五月花號,往美國尋找新天地。

  經過了66天,11月21號,他們平安的在麻州的普羅文絲港敦港登陸。之後他們輾轉來到新英格蘭普利茅斯港(Plymouth in New England)。雖然他們獲得了長久以來冀求的自由,但老天的眷顧似乎並不足夠,當冬天來臨,幾乎一半的清教徒死於疾病和飢餓,就當他們幾乎放棄希望的時候,當地的印地安人向他們伸出了友善的手臂,除了給他們足夠的食物外,並且幫助新移民在來年的春天,開始耕種,捕魚,飼養火雞。於是1621年的秋天,這些新移民不但獲得了自由,並且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當時清教徒為了感謝這些印地安人的幫助,便舉行盛大的宴會來感激這些熱心的印地安人,這便是第一個感恩節的由來。也是白人和印地安人友好的最早紀錄。

既然是感謝“吃飽飯”,提到感恩節,食物當然是重頭戲。感恩節的傳統食物,不外乎烤火雞,南瓜派,玉米,蛋酒,蘋果汁。


烤一隻火雞,可是大工程。

在前三天要先把火雞放在室溫解凍,前兩天將火雞浸入調味料中醃漬入味。

感恩節的當天,將火雞放入烤箱。烤一隻火雞的時間大概是6-8小時,將整隻火雞及配料用紗布包起來,每十五到二十分鐘要在火雞外皮的紗布上淋上事先準備好的高湯,保持火雞肉的溼度,在上桌前的45分鐘,將火雞外皮的紗布去除,使得火雞外皮上色,酥脆。

光看到這些繁雜的步驟,真的還有人想烤火雞嗎?這還不包括火雞肚子裡的現料,其他的配菜……等等。比較“閒”慧的媽媽,還會在火雞放入烤箱前,在火雞皮和雞肉中間舖上香草的葉子,等到火雞烤好了,半透明的雞肉就會透出各種香菜的花樣。難怪人家形容日子過得太閒,是在過“美國時間”啊。

南瓜派,是秋天的食物,對Kenneth這種沒有味覺得人來說,其實我很難分辨南瓜派和地瓜派的的分別。南瓜派製作的關鍵完全在各種料的比例,所以完全一樣的材料,因為比例的不同,可以做出美味無比的南瓜派,也可以做出噁心難吃又難看的南瓜派。
Kenneth看過一則新聞,關於感恩節和南瓜派。話說1620年清教徒到美洲來的時候,並沒有帶著乳牛,而當時的印地安人,也沒有飼養乳牛的習慣。所以…只有麵粉和南瓜,沒有牛奶和奶油的南瓜派? 嗯…似乎不太可口ㄟ。

蛋酒Eggnog,蘋果汁,是Kenneth最喜歡的冬季飲料。
蛋酒是用白蘭地,萊姆酒,鮮奶,蛋黃,糖,調出來的一種寒酒精的飲料。濃濃的奶香,酒香,伴著荳蔻粉的香味,真是讓人禁不住一杯接一杯啊…不過,蛋酒的熱量,可是高的不像話哩。

這裡說的蘋果汁(Apple Cider) 不同於一般金黃色透明的蘋果汁,而是一種經過發酵過的蘋果汁,Apple Cider的顏色看起來有點像混濁的牛奶糖,很多人不敢喝,因為看起來覺得很噁心,不過,這種果汁加熱之後,灑上肉桂粉,插上肉桂棒,在冬天喝起來,絕對不輸一杯讓人振奮精神的咖啡。真正的Apple Cider,通常必到農場裡才容易買到,因為Apple Cider有季節性(因為必須使用Cider 蘋果),並且因為Apple Cider發酵的產品,不能長久保存,所以產期大概是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一般超市裡,一年四季也都有買Apple Cider,但是喝起來的味道比較淡一些。

另外,屬於秋天的水果,橘子,野生莓,有都是感恩節餐桌上的必備食物。

(嗯…寫到著裡,又覺得餓了……)



在第一個感恩節過後的80多年,1703年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在國會裡立法,每剝下一張印地安人的頭皮和獵捕到一個紅種人,便給予40磅的獎賞,到了1720年,獎賞提高到100磅(註一)。印地安人和白種人的戰爭,延續了一百多年,當然,這中間牽扯到的層面太複雜,包擴不同歐洲國家和不同印地安部落之間的利益協商和衝除,以及宗教和生活方式,環境資源的爭奪,總之是一段充滿殘忍的時代。(Ken:在1620年第一個感恩節之前,白人和印地安人的衝突就開始了,記得十五世紀的哥倫布嗎,1495年他也參加過屠殺印地安人的戰爭。)


感恩節的意義,簡簡單單的就是字面上的感恩,感謝給予我們溫暖和關懷的人,感謝給予我們溫柔包容的人,不過就像農曆年或是情人節一樣,感恩節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大概也只是全家團圓,吃吃喝喝,或是血拼購物得好日子了。

當節日被賦予的意義,被歡慶的形式所掩蓋,那一種遺憾,好像不只是一點點,當我在網路上看著那些幾百年情的資料,再比較那電視上那些精細的感恩節食物,突然有一種難以吞嚥的感慨。

  1520年5月,阿茲特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青玉米節,西班牙人堵住了神廟的出口,不放過一個想逃脫的人。被殺者的“內臟在地上流淌,一些人還在無望地奔跑:拖著拌腳的腸子”。在這場三個小時屠殺中,神廟內的600名貴族武士和3000名平民全部被殺害。

  西班牙修士拉斯卡薩斯曾擔任古巴遠征軍的隨軍教士,他目睹了古巴島的大屠殺,在《西印度毀滅述略》中他紀錄到——當印地安人帶著食品和禮物來到一個離大村庄10裡之外的地方迎接我們。他們就奉上大量鮮魚、干糧和其他食品以及他們所能拿出的一切。不料,同行的人突然凶相畢露,當著我的面毫無道理地用劍殺死了坐在我面前的3000多名男女老少。”

  二十世紀初,五十名龍舌蘭種植園大王總共擁有十多萬名印第安亞基族奴隸,盡管他們都是經過挑選的身強體壯者,但三分之二還是在進行奴隸勞動一年后就死去了。當然奴隸主也有憐惜奴隸的時候,比如對待犯了錯誤的女奴,在鞭打她之前,先在她要趴下的那個地方挖一個坑,讓她把肚子放在凹處,這樣就不會傷了肚子裡的那個物品——那個未來的“人力資源”。


  我想在電腦螢幕前的你,看完以上這些片段,應該和Kenneth一樣,需要深深的吸一口氣,才能緩和一下情緒,問了一下Max,他好像也沒有聽說過美國人在感恩節,會想到這件事。被我問煩了,Max先生說,這已經是三百年前的事耶,想那麼多幹麼!

  我想,遺忘是一件美德,對於那些殘忍或是痛苦的記憶,是沒有必要再去挖掘或是仇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完美的,但是在我們爭奪或是傷害彼此之前,能夠稍稍停下來想一想,那麼世界應該是可以更美好一點。

當下的幸福,原來是這麼的珍貴。
WORLD PEACE!! 祝世界和平。


*****************************************************************************

註一:1774年九月美國獨立戰爭,1776年7月通過獨立宣言,到1783年才有聯邦的雛形,所以在1703年通過的這項法令,應該不能說是國會頒布的明文法—因為這時候根本還沒有美國嘛。如果有人熟悉這一段歷史,請你告訴Kenneth喔。

註二:
寫完文章之後,覺得有偏頗印地安人的嫌疑。其實在印地安人和白人的戰爭中,兩方面的死傷,都是非常血腥而殘忍的。戰爭很難分辨出誰對誰錯,但是,不管歷史怎麼記載,對參與戰爭的人來說,都是輸了的一方。

台長: ken
人氣(3,1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食以民為天 |
此分類下一篇:啃一夏 ─ 海鮮飯
此分類上一篇:瑞士火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