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6 07:31:00| 人氣6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那一年,我在瑞典 (刊於元智校友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一陣子在一個節目中接受鄭弘儀先生的訪問,在訪問的過程中發覺:自己在瑞典的這一年經驗真的很難得,應該將這段經驗分享給大家,恰巧學校公共事務室來電邀稿,讓我有這個機會分享我的心得給元智的校友和學弟妹們。

我參加的這個計劃為瑞典易利信和AIESEC合作的國際研習生交換計劃,對全球青年開放三個為期一年實習的工作機會。在對AIESEC元智分會提出申請後,順利通過語言測驗和一連串的面試,我很幸運的從全球三百多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三位研習生中的一員。

很多人問我:為何可以成為那唯一的幸運兒?我是怎麼樣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呢?我想「儘早掌握自己的方向與目標」會是個成功的指標,當我發現電機並不是我真正興趣時,我很積極的將個人的觸角向課堂外和社會延伸,參加許許多多的專案及社團活動(AIESEC),也進入產業界實習來體會真實的職場生態,所以當我發覺自己的興趣在資訊與商管方面時,我對這產業的知識及生態已有某種程度上的了解,並且在外系修習了不少相關的課程,累積自己的實力。當我畢業後面對市場的競爭,我可以很有自信的對自己說:I am ready!

也有很多人問:在這國際化的社會,我是如何加強自己的英文實力呢?我始終覺得:英文是一個工具,進步的動力在於有沒有足夠的「需求」與「刺激」。很多人嘗試每天背單字或是去補習班,但往往成效不彰,因為他們並沒有把英文當成一個工具在使用,而把它當成一門要pass的學科,這樣的學習不僅痛苦而且事倍功半。不論是哪種語言,想要進步就要去使用它,看外國影片的時不要看字幕、閒暇時多聽聽ICRT、多找外國友人談談天、閱讀原文的報章雜誌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因為用多了才知道自己哪裡還需要進步,用久了才會想要持續加強。

在鄭大哥的訪問過程中,他問:瑞典人的工作態度和台灣人有什麼不同呢?這真是個好問題,我這一年來也不斷地在思考這問題。我覺得主要的差別可用「獨立自主」四個字來說明。舉個例子來說,若生長在瑞典這樣一個福利制的國家中,每個國民都享有免費受教的權利,除此之外政府還會另外給一筆生活費,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無後顧之憂的狀況下學習,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性向來選擇自己想選修的學科。反觀台灣,一個小孩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到了研究所的經濟來源都是家庭,因為這樣的關係,間接的讓我們台灣人對家庭的依賴性遠比其他歐美國家高出許多,所以每當我們要做決定或是要做事情時,家庭及社會的眼光往往也是決定的要素之一。外加瑞典的文化很開明,整體的經濟結構可以說是達到了均富的境界,所以不論是什麼職業,沒有人會歧視你,你的薪水也不會比人低,我曾經看過一個數據,挪威人的貧富差距不超過十倍,但是在台灣光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就可以有五十幾倍的差距,更不用說整體的貧富差距了,所以當瑞典的青年可以很隨心所欲的朝自己興趣方向發展的同時,我們台灣的青年卻得因龐大的社會壓力和經濟壓力而妥協。

所謂的有利必有弊,雖然說福利國家給人民很好的生活品質,但相對的也造成整體國家的競爭力下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像瑞典這樣的福利國家,其大學院校內,可以看到很多「老」學生的蹤影,因不想進入社會工作而將自己滯留在校園內,造成整體國家的生產力下滑,並且耗費了許多的社會資源在這些職業學生身上。而且當人民過的太過安逸後,企圖心漸漸萎縮,況且福利制度所需要的經費,大多是向國外舉債得來。就我所知,福利制國家中只有挪威的國庫是盈餘的,不過這也是因為他們產油的關係。

在瑞典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生活。有人說亞洲人是為工作而生活,歐洲人是為生活而工作,在瑞典工作的這一年,讓我對這句話有很深刻的體驗,在他們的觀念裡,鮮少會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犧牲了自身的家庭生活,而他們的休閒活動多往戶外走。雖然才回來休假一個月,但我已經開始懷念在瑞典時與朋友在公園裡野餐、玩老人球的時光了。

台長: JamesGenie
人氣(6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