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2 07:56:27| 人氣3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代研究04﹞世代洪流,極抽象之假設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撰文:邱高生 2009/06/14 

世代洪流,這個世代研究的基本假設(Assumption),較之於6到18歲為關鍵期(Critical Period)這個假設,確實是比較抽象,至少「6到18歲」是相當的具體可知之事,而世代洪流的假設可說是完完全全為一種概念(Concept)的存在,但也不是說不可理解,亦為一不證自明(Self Evidence)的基本假設,而且「世代洪流」是連續的(Continuity),也就是說世代在基本上是不可劃分切割的,而世代研究的目的,乃在探討找尋世代背後的世代洪流,例如生活價值觀的變動,例如消費行為模式的轉變,是故,基於研究的必要性,將世代加以區分,其分割點可因研究的可行性進行分割,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之下,並無不妥之處,既然世代洪流是連續不可分割,這也意味著因研究之需要而進行任意分割可也,例如世代研究的年級之說,若沒有世代洪流這樣的假設,那就相當的麻煩了,為何可以如此任意的以民國出生的年次加以區分為各個年級,這不是太過於武斷了嗎?有了世代洪流的假設為立論之基礎,就可避免這樣的疑慮,不消太去計較那個劃分點為何?

若沒有世代洪流這樣的假設,這種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民國60年出生的人,就算是六年級生了,但60年次的人卻與59年次只差那麼一年,一個就歸為五年級,而另外一個卻又要算是六年級,這是不能說得通的道理,就差這麼樣的1歲而已,也難怪在年級之說盛行之時,就有人投書在報紙的讀者意見,對此表示抗議,說自己是60年次的,住在鄉下地區,每天也是下田幫忙家裡的農事,那有如住在都會地區的六年級那樣「匪類」,自己應該算是比較接近五年級生吧!這些讀者投書有的也是這樣表示,年級之說的各年級之劃分,是不是太過於主觀了,而且有貼標籤之嫌,即使是在同一年級的人,例如同樣是55年次的人,也不盡然都是一樣可歸為同一類,就是這樣的質疑,若沒有世代洪流的假設,當然就完全的成立可反對此說,類似這樣的質疑,也將使得世代研究變得不可能之研究,世代的年齡不管怎麼切割,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故世代洪流的基本假設就變得非常的重要,有了世代洪流的假設,怎麼切都不會有問題,世代研究並非在研究個別差異,應該可以說是在個別差異中找到共同點之處。

所以,有了世代洪流這個基本假設,我們就可以大膽放心地研究世代,不怕有類似這樣的質疑,不然世代的研究,可能就會寸步難行,光這個世代的分割點,就會使得世代研究在理論論理上站不住腳。有了世代洪流的假設,再配合6到18歲關鍵期這個假設,我們就可以在世代的光譜中找到很多的世代進行研究之,各年級的世代就是其中之一,用民國出生的年次區分出一到九年級,共有九個年級世代,不但可瞭解每一年級世代的生活價值觀,更可以預測類似九年級這一世代在長大之後會是怎樣過生活。再譬如說熟年世代的研究,熟年本指的是年紀在45歲,或50歲到59歲的人,但從世代研究的角度視之,現今大約在這個年紀的人,在6到18歲的成長背景是相當特別,正是1945年戰後10年內出生的人,故可以將這一代的人歸之為「熟年世代」,至於說再過個10年,在2019年的時候,這群人可能都滿65歲的老年人了,這時的熟年世代已非現在2009年所指的熟年世代,這也顯示世代的研究,隨時間一年一年的推移,不會說一兩年內就變成另外的世代,但過了10年後,或是20年,原有的世代可能就會漸漸消失了。

世代研究,當我們導入這兩個基本假設,即可架構出一個世代研究的理論,也使得我們在看過去的很多有關世代的研究會更為深切的瞭解,也比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國外的研究會稱1964年往後10年出生的就叫做X世代,像N世代就很清楚,在6到18歲的成長過程中,就是靠著電腦和網路相伴長大的,而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理論找出台灣新的世代,譬如說,捷運世代,再譬如說,日本世代和1945年後從中國移入的世代,其下一代就是現今的熟年世代,而現今熟年世代的下一代,應該可稱為台灣全新的世代,約是現今的8、9年級生,完全沒有歷史的包袱,是台灣的全新世代,像我們所熟知的王建民,應該就是這一世代的人,而其下一代的小孩子,則又是另外的一個世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在我們台灣現在可看到的世代會有四個世代。


註:本文為2009年06月14日作者寫在「知識終結者」之著作

台長: 知識終結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