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1 11:44:35| 人氣3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代研究02﹞世代研究,兩個基本假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撰文:邱高生 2009/06/05 

世代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生在在同一時空背景下長大的人就是同一個世代(Generation),或約30年為一世代,這種說法看似相當地合理,也非常清楚,但觀之其所謂的「時空背景」,這是一個連續不可分割狀態,一切並沒有說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所有的事情就一夕面目全非,不管怎樣總有個醞釀期吧!這也使得「世代」的概念又變得很模稜兩可(Ambiguity),例如,當我們稱現在的年輕一輩為N世代,也就是網路(Net)世代,在台灣應該指的是民國80年左右出生開始的這一代,這應該不會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這一代的年輕人從小懂事開始就是用電腦和網路的成長環境,所以長大以後當然也是認為網路的使用是理所當然,在生活上,或工作上,很自然地也就大量倚賴電腦網路的使用,甚至於說這一代的年輕人沒有電腦網路是活不下去,當然這樣說是有些誇張,但也未嘗不是一種現況,故稱這一世代稱為N世代。

N世代這種說法應該很清楚,但,問題來了,在現今這個時代,說到用電腦和使用網路,也絕非是這群所謂N世代的專利,除了N世代之外,很多人都在用,甚至於有些阿公阿嬷也在用,那這些人又為何不能稱之為N世代,卻只有在民國80年左右之後出生的才可以算是N世代,這其中應該有個道理,也就是說要有一種合乎邏輯的思考想法,這樣在研究上會比較嚴謹,而這也是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必需嚴肅面對的事情,世代研究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在此先要說明世代研究的兩個基本假設(assumptions),一、6到18歲為每一世代形成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在大約6到18歲生長在同一個「時空背景」的人,會經歷一些共同的成長經驗,也會有一些共同的回憶,我們就稱之為同一個世代。所以,現在的阿公阿嬷級的人,雖然有些也是在使用電腦和網路,但不能將之歸納為N世代,其理由也就是因為這群阿公阿嬷級的人在6到18歲年少之時,應該是農業時代的田園生活吧!其年少生活成長的經驗中並沒有電腦和網路,故不能稱之為N世代。

而世代研究的第二個假設為「世代洪流」的假設,也就是說世代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每個世代背後的一些所謂「洪流」的變動和演進,而且這些「洪流」是連續的(Continuity),例如,生活價值觀的變動,從勤儉是一種美德,演變到追求高質感的生活,奢華是理所當然,這其間是連續的演變,很難確切說在演變過程中有個跳躍點,過了這個點之前和之後就是不同的世代。所以,有了「世代洪流」的假設,我們就可以很正式的宣告,在世代的研究中,雖然也是不否定個別差異(Individuality) 的存在,很多世代研究資料也都是來自於個別差異的收集,一個一個的資料,但研究者的興趣與立論並不是在這些個別差異的探討,而是著眼於連續的「世代洪流」之探究,例如,現在也是有N世代的年輕人並不使用電腦和網路的,這時我們也不能說這些不使用電腦和網路的年輕人就不是N世代,故,以個別差異說世代研究如何又如何,這是沒有意義的世代研究,與此一假設相違背也。

假設,應該是英文Assumption的意思,光看中文「假設」這兩個字,很容易被誤解,這是假設的議題,其實不是這樣想的,這是任何研究理論之建構一定要使用的手法,有這樣的假設前題之成立,才可演繹建立一套理論學說。世代研究,若沒有這樣的兩個基本假設,關於世代研究的探討將遇到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的麻煩事,也就是說在整個思考邏輯上會是自相矛盾,道理會說不通,也有可能會是雞同鴨講,而在此導入這兩個基本假設,也就是一般研究方法之常用的手法,研究必需有一些基本的前題,以追求研究思考邏輯的完備性,而在此運用這樣兩個假設,即可把世代研究說得更為清楚,同時世代研究和其探討也是以此為基礎,方可再繼續研究下去,也才不會有這樣的質疑之處,為何各個世代之間的界線是那麼模糊清,但也是相當地清楚不會混淆,民國59年次出生的就是五年級世代,而民國60年代出生的,也就差那麼一年,為何又被歸為六年級世代,有了「世代洪流」的假設, 大概就沒啥可爭議的了。另我們也可找很多6到18歲有共同的生活經驗者研究之,而給一個世代的名稱,只要能看到有趣的世代現象,一切並無不可,例如,捷運世代,這是可考慮的研究世代,這個捷運世代一出生就是搭捷運長大的,一定會跟其他的世代不一樣吧!

註:本文為2009年06月05日作者寫在「知識終結者」之著作

台長: 知識終結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