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6-15 05:31:12| 人氣2,19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疾病和醫療的文化依存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化」在社會科學裏的定義,通常所指的並不是「以文化成」的高貴禮節,或是音樂廳裏的古典音樂。在這裏所描述的「文化」乃指一種社會群體所累積、適應的生活方式,包含一切非天生遺傳的群體適應行爲。更進一步說,他通常是某一社群的行爲背後,所隱含的想法、信念與價值觀。

「文化」對於疾病和醫療的影響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探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適應出來的生活習慣和地方風俗,常會造成地區性特有疾病的發生或盛行。而在不同的文化所型塑的各個社會間,他們對於「疾病」的認知與觀念,常常也有大相逕庭的差異,甚至觀念是彼此衝突矛盾的。既然不同的社會對於疾病的認知出現了差異,他們在面對疾病的求助行為當然也呈現了完全不同的面貌。除此之外,不同文化的群體,他們對於疾病的社會反應與支援體系也有著顯著的差異。

某個地區因為其文化適應而演化出的特殊生活習慣與風俗,常常會導致該地區特殊疾病的發生與流行。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即是新幾內亞的「KURU」症。當地的女子與小孩因為食物有限而有食用死人肉的的習慣,然而煮食人肉常造成病毒的感染,而使食用人肉的女子與小孩得到KURU症。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心理方面的疾病找到和文化特殊性相依存的例子。日本人特有的「Amae」即是產生於其文化中過於愛護與照料的育兒模式,使得這樣的「過度希望被人愛」的心理在長大後造成羞慚和罪惡感,甚至造成其在人際關係上神經質的性格。除此之外,我們當然也可以從工業化、資本化之後的全球體系找到絕佳的例證。工業化之後,慢性病成為流行,其和現代的飲食習慣,生活態度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往往是長年累月慢慢傷害人體的。

特殊的文化會造成特異性的疾病,當然也可能因此而形成比其他地區更好的健康條件。比如說印地安文化裡對於嬰兒暴露的限制以及較佳的哺乳和照顧模式,使得印地安母親發生死產和嬰兒死亡的情形,相對低於其他類似社會條件的地區。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不同的文化對於疾病的認知和判定標準常有不同解釋。「文化症候群」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有些文化裡面,不穩定人格常常是他們神職人員所必要的條件,然而在有些文化裡他們常常被判定為精神病的一群。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對於不穩定人格常有形塑的力量,而造成某種文化體底下,特定異常行為不正常的大流行。在此,我們當然不否定「同性戀」族群的組成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文化對於不穩定的性別認同應該也具有相當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某些特定的地區有相對高於其他地區的同性戀者,這其中文化型塑的力量絕對大於生物、種族的決定性。另外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阿美族對於「疾病」的定義裡頭,更納入了「喪偶」這個項目。所以,不同的文化對於某一行為和症狀,常有不同的解讀與判別,有些文化認為是一種疾病,而其他的文化則以為是種常態,甚至具有神聖的力量。

不同的文化體系也會有迥異的疾病觀。現代西方醫學以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有不適的症狀是因為細菌或病毒等致病體的侵入造成,或者是人體本身生理條件的不平衡所造成。然而仍然有些地區的疾病觀並不和現代醫學完全相同。比如說蘭嶼地區的達悟族認為疾病乃是「惡靈」來糾纏所致,而疾病所產生的不適則是一種人和惡靈爭鬥的過程,如果能夠戰勝惡靈,病自然就能痊癒。而在傳統中醫的觀念裡面,講究的是陰陽五行的調和,如果人體內的陰陽失調,就會使人生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傳統中醫觀念下,漢人即使面對非生理性的疾病和不適時,往往會有將病因身體化的現象。所以在漢人陳述病症時常有「神經衰落」、「氣血不順」、「肝火大」等特殊的用詞,此乃源於傳統中醫的醫療觀。

在面對疾病和不適時,不同文化也會有不同的求助行為和反應。曾有人發現美國人、愛爾蘭人、猶太人和義大利人在面對疼痛時,會有有趣的差異。在表達疼痛方面,愛爾蘭人通常以拒絕承認的態度面對疼痛;義大利人和猶太人則喜歡誇大疼痛的感覺;而美國人則相對的比較客觀陳述。而在處理方式方面也因民族性而有不同。義大利人想趕快逃離痛的感覺,而猶太人則不以不痛為目標,反而一定要追根究底找出痛的原因。

針對台灣民眾的求醫行為,也可以因其醫療觀的不同,而發現有求醫行為的差異。這方面曾有人在70年代發現有省籍上的差異:外省籍通常傾向西醫,即使有些人相信中醫,也大都只接受針灸的治療。而本省籍相信中藥和草藥的比例較高。外省籍會去算命、抽籤和看風水,而本省籍還會去找乩童。除此之外,台灣民眾還會以生病的性質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求醫行為。比如說,一般民眾在遇到急症狀況時,會找西醫;而若是認為和體內失調有關,則會找中醫,扭傷也常被認為是中醫的專長;如果碰到像「小孩得驚」等精神方面的疾病,則常求助於民俗醫療。

除了針對病的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求助行為外,台灣民眾面對疾病的求助行為還有一項特色,即是「複向求助」。當疾病困擾時,台灣民眾可能會同時求助於西醫、中醫、或者一些民間偏方,最後還不忘去廟裡抽個籤。只要是人家說有效什麼都能當作療方。曾經有一陣子盛行一種說法,說懶人樹的樹葉,如果是自然落在地面,可以治肝病。一時之間台灣各地公園的懶人樹下,完全找不到任何落葉。這或許是一種另類的環保宣導吧?!不過,國人面對疾病時的複向求助行為,的確是台灣地區就醫的一項特徵,這當然也和台灣多元文化的彼此交揉、互相作用,共同生存有很大的關係。

台長: 南來瘋
人氣(2,19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持久液
2020-01-13 17:34: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