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03 07:35:34| 人氣1,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仙洞孔與白米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仙洞孔與白米甕』


  古早的基隆傳說著:仙洞內有白米甕,一指大的出米口在石壁上。此洞每天必會流出白米,份量恰好供應洞內的人食用。人多流多人少流少,絕對不會流出太多或太少。後來洞中有位修行者,心想這洞內一定蘊藏不少白米。於是他異想天開,拿支鐵鑿子將壁孔鑿大。

  他想知道真如所說,多少人流多少米。這天當他把洞鑿大後,果然流出好幾袋的白米。說來還真奇怪,當天洞內本來只有四個人,可是當他鑿開洞口流出白米之後,突然洞外人聲鼎沸。一大群水手走入洞內求援,因為他們的坐船在洞下方觸礁沉沒。

  住持抱著「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胸懷,客氣的收容那些水手和乘客。他口唸「阿彌陀佛」,一手肅客進入洞內休息。随即喚來值日知客僧,吩咐多煮點米飯款客。知客僧立即到香積厨吩咐,眾僧陷入一片忙碌。

  這批船難客在洞中寄住三天,白米甕所流出來的白米恰好夠吃。待那船公司將人接走之後,白米甕再也沒流半粒白米。這則傳說流傳很久,有人說這是修道人捏造出來的故事,有人說是無聊人之信口開河。不管真相如何,這個傳說仍然流行於當地。

  其實,仙洞孔與白米甕是兩個地方。仙洞孔就是今天的仙洞巖,它是一座深度八十餘公尺的海蝕洞。洞內供奉著許多神祇供信徒們膜拜,殊來香火鼎盛蔚為奇觀。洞壁上有許多石雕與題字,錯落連綿凹凸有緻,放眼一望十分壯觀。聽說,其中不乏為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之達官貴人或詩人墨客所留。

  仙洞巖越往內走洞身越窄,主洞尚稱寬敞,左側有名「一線天」的小洞,洞寬只能容許一人通過,身材中廣者只好望洞留步。洞內幽暗不明,走至半途須以匍伏前進。走入深處檀香為時有時無,那是洞底香火竄飄而上之緣故。

  白米甕原是清代所建之砲台遺蹟,自斜坡登上台頂,汪洋大海浮顯於眼前。放目遠眺,右側有個像魚鰭露出海面的黑物,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基隆嶼。左側所見到的雄偉建物,它就是協和火力發電廠。三根矗立的煙囪,白煙裊裊升空表示正在運作中。

  這座古砲台的構築非常堅固,早年負責北台灣的海域安全,故有「西海岸第一堡壘」之稱。今日它已是民眾的最佳休閒地,以今推古,可見在當時它是多麼雄偉的建築啊!

  這天老丈人小舅子來訪,正愁不知帶他們去哪玩好?恰好老五過來找我同遊北海一周,順道前去拜訪基隆港和平島和中正公園。老五畢業於此間的某企業專校,五年的基隆住校生活,對於基隆輕車駕熟。有他帶路萬無一失,因此,當天老丈人小舅子都玩得非常開心。   【完】



PS.-照片-步步高升通仙境-[KOKOLAN作品]。

台長: 慕松
人氣(1,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