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09 00:02:01| 人氣1,2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菩薩_08_2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小菩薩_08_2
 ⊕一、不殺生 ⊕二、不盜竊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惡口 ⊕六、不兩舌 ⊕七、不綺語
 ⊕八、不貪欲 ⊕九、不瞋恨 ⊕十、不痴迷

   ◎第八章 五戒十善

  再說「十善」。

   ⊕一、不殺生

  我們先來談談「不殺生」。
  佛家為什麼主張不殺生——
連人以外的眾生,都不能殺呢?
殺豬、殺牛、殺羊、殺魚、殺雞、殺鴨……怎麼都不能殺呢?
  佛云‥「眾生皆有佛性,皆堪成佛。」
  鳥、獸、蟲、魚……種種動物的形狀體貌,雖然千差萬別,然其本體,都是一樣的,我們人有眼耳鼻舌(口)身意,動物也有眼耳鼻舌身意,要論其身體的構成元素,無非是「地(骨肉毛皮等)、水(血淚精涎等)、火(體溫)、風(呼吸運作)」之「四大」要素構成的;雖其相貌、作用,千差萬別,然其「本體」,都是一樣的——好比‥冰、水、蒸氣、雨、露、霜、雪、波浪、泡漚等,雖然所呈現的相貌不同,但其本體, 還不都是「水(氫氣化合物)」——
由一個「水」,所變化出,千差萬別的相貌。
人與眾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皆本具「佛性」,卻因各別之「業力」所感,而造就千差萬別之色身。
  一隻螞蟻,你要去捏死牠,牠也會跑;所有的動物,要被殺時,無不是驚慌惶恐、懼叫哀鳴……試想‥我們自己被人家罵幾聲、打幾下,就氣得要命;摔一跤,就痛得叫媽媽;要打針,就害怕;被小刀割一下,就哇哇大哭……
大家是否能夠體會‥動物被殺時,所受身心苦痛嗎?
只是牠們,「拿人沒辦法」……因瞋恨,轉作恐懼~轉作哀鳴……
可惜‥人類聽不懂,牠們在叫什麼。
但是‥大家如果在被壞人逼迫、殺害之時,就當了解‥牠們是在叫什麼了。
  語謂‥「鴉知反哺義、羊有跪乳恩、雞有護鶵情。」
這些至情至性的心,與人何異呢?
  「水牛被殺會落淚、羊被殺會死不瞑目、烏龜被放會回頭。」
這些傷痛、懷恨、感恩之心,與人何異呢?
  人道動物「弱肉強食」很殘忍,而人對動物——又殺、又割、又剝、又剁……又煎、又炸、又燉、又煮……的——吃牠們,難道就不殘忍嗎?
 
  〈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人類以強凌弱,為貪口腹之欲,而殺害眾生,是何其殘忍呢?
  再說‥這世上會有「刀兵劫」(戰爭),都是由於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瞋恨心,所引起的。 古德有偈道‥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一切眾生,在被殺時,無不心懷憂愁、驚怖、瞋恨;想想‥我們被人打幾下,就要生氣,何況眾生被殺害? 牠們不恨死人才怪呢!
小時候,遭人欺負,就會說‥「沒關係!你會老、我會大……以後你就知道!」
乃至說‥「今生報不了仇,來生一定找你算帳!」
一念瞋恨,會存於「識」中,生生世世,不能滅除,見了人,連人家姓什麼、叫什麼,都還不知道,就會討厭對方,或是被對方討厭……
乃至行事常遭人阻撓、老是被人扯後腿,被人「殺害」……
這些,都是因為‥生生世世的「冤仇」所致啊!
  人類之所以會戰爭,不得和平,就是因為「殺孽」太重,而引發的「報復大屠殺」——你看「 日本南京大屠殺」,把幾千萬人,「活埋」的情景,跟前一陣子,因蛋雞過剩,致使蛋價暴跌……為了淘汰老雞,而將幾千萬隻雞,給「活埋」的情景;還有因豬瘟,活埋幾千百豬隻的情景;因狂牛症,活埋幾千百隻牛的情景——
二者,實在沒什麼兩樣啊!
  人類若不能「戒殺」,別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第四次、第五次……都隨時可能會發生的。
  …………
  然而‥不殺生,只是在「止惡」,我們不但「不殺生」,而且還要「放生、護生、救生」,乃至「不惱害眾生」,這才是「善行」。
  所謂「放生」,就是「放其一條生路」,放了會活才放,放了會死的,就不能放——把那些小貓、小狗,丟到街上,這不叫放生,而是叫作「放死」;
把人所培養的金魚,放到激流裡,金魚不能適應,那叫「放死」,不叫放生;
為了放生,去抓小鳥來放,那不叫放生;把北極熊放到沙漠裡,那不叫放生……
  像有些「無正信、正念」的「宗教徒」,還「固定」每年放幾次生……
時間一到,那些「生意人」,就「努力抓、拚命抓」,更多的鳥獸蟲魚,
來「賣」給他們去「放生」,這樣子的「放生」,實在是非常愚痴的作為。
  放生,是見有動物被人捕獲,不忍見其失去自由、葬身人腹,而勸人放走,或是以金錢買來放走,這才是真正的放生。
  所謂「護生」,就像現在人們發起的「保護動物運動」。
  要知道‥地球,不只是人類所有(地球上的「土地」,都被「人」給「分占」光了),眾生都有共同使用地球的權利;人類一再破壞自然環境,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這是「無理之行」,也是「自取滅亡」之道;為人之口欲、利益,而殺害動物,更是暴行,故當護生——還給一切生物,生存的空間,以及生存的權利。
  所謂「救生」,乃是見一切眾生,處於危難之時,而伸出援手。如見鳥獸,困於羅網、陷阱之中掙扎,便出手解救牠,這樣的行為,就叫「救生」。
  而「不惱害眾生」呢!是說不使眾生產生苦惱、不危害到眾生。比如‥
不去釣魚、不去捕鳥、不破壞鳥巢、不虐待牲畜等等,便是「不惱害眾生」。
 
  不殺生,所連代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吃肉」。
  雖然,吃肉並非「罪過」,「殺生」跟「吃肉」是兩回事,實不可混為一談。但是‥「有人要買肉~吃肉,就有人要殺生~賣肉;有人要殺生~賣肉,就有要買肉~吃肉」——越多人要買肉,就要殺得越多~賣肉;殺得越多,就得越費勁去賣肉……這是互相影響、彼此增長——惡性循環的。
  是故,當提倡「素食」——為了「長養慈悲心」故!但念‥
〔一切「眾生」,皆有生命、皆想活命——
 我素食,則未為有一眾生,因我要「吃肉」而死!
 我悲愍一切眾生,故不願殺生~食肉。〕
(信佛,未必一定要吃素,佛陀在世,謂「不殺生」,但並未禁止食肉——
 素食,是老愛與佛作對的〈提婆達多〉,所主張、提倡的。
 中國僧人素食,則為梁武帝所推動、倡導。
・故提倡素食者,因種種原由而發心素食,但絕不當言‥「我因信佛而素食。」
・若欲食肉,則當吃「五淨肉」‥
 不自己動手殺、不教他人殺、不疑為我殺、畜生自死、鳥獸所殘」者。)
  這個「素」字,是「簡單、樸質、清潔、乾淨」的意思,吃素就是‥吃「簡單、樸質、清淨」的食物。
  說實在話‥眾生之肉,未有「清淨」者,肉類含有‥氮、屍毒、膽固醇、尿素、尿酸、肉酸、病毒菌……是導致‥中風、血管硬化、心臟病、高血壓、肝病、痛風、糖尿病,以及各種癌症的主凶,(像那些貓、狗、虎、獅等「肉食動物」,死後經解剖研究,大都是死於「癌症」的。)你道這「肉」,清不清淨?
  其實‥人類是屬於「草食性動物」的——人的牙齒平整,適合磨碎食物,像獅子、老虎的牙齒,都是尖尖的,便於「撕咬」食物,而馬、牛、羊的牙齒,都是平平整整的;再說‥人的腸道,是人體的十二倍長,就像馬、牛、羊的婸子一樣,適合吸收纖維性食物(也就是「蔬菜」),肉類在小腸中太久,就會腐化,而肉食性動物的腸子,都很短,消化得快。
  人體所需的營養,從五穀、蔬菜、水果之中,很容易就能獲取到,而且沒什麼「副作用」,所以「吃肉」,只不過是貪圖口腹之欲罷了!
  那些說‥「吃肉才有營養、才有力氣、吃肉才長得胖……」都是「偏見」,
豈不知‥牛吃草而能耕、馬吃草而善跑……
大象也是吃草的,不也長得又大、又壯的嗎?
人吃牛肉,而牛是吃草的;人吃雞肉,而雞是吃穀子的……
說來,吃肉類,還不是在吸收「二手營養」?
為何不「直接攝取」,不是來得比較快嗎?
  我們試著把肉類跟蔬菜放著,任其腐化——肉則生蛆,臭不可聞,菜雖腐爛,卻也不怎麼臭,就可知道‥這「肉」是多不清淨。
  大家了解了,當能發心素食,不要貪圖口腹之欲,叫自己的肚子,成了「動物的墳場」,別人無知殺生食肉,我們可別笨笨的,跟人家去「自尋死路」……
說這話實在「不中聽」,可能還會「挨罵」呢!
大家,要能了解「因果報應」的道理,保證「嚇得」看到肉,連碰都不想去碰呢!
  不吃肉,也就不必殺生,這就是在「長養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也會不想吃肉,不吃肉,久而久之,也就會生出慈悲心;心裡清淨的人,也會自然想吃素,吃素久了,身心也就能清淨,這其間的道理, 雖非「必然」,但對於有心修行者,是會相互感應的。
 
  從前,有個屠夫,日感自身殺業太重,可是為了「生活」,又不得不殺,於是‥便作了首詩道‥
「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桌上一道菜,人不吃來我不宰‥你找吃的去討債。」
作了這首詩,要殺豬的時候就唸,便殺得很「安心」。
  有個顧客看了,也作了首詩道‥
「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桌上一道菜,他不殺來我不買‥你找殺的去討債。」

  阿文要是那時候的人,一定會作這麼首詩給他們‥
「屠兒屠兒你莫宰,殺業罪重深似海。殺的吃的各有罪,因果報應別想賴。」
  其實‥殺有殺的罪、吃有吃的業;殺生食肉,與眾生常結「惡緣」——
別說是被人殺害,就是被狗咬,乃至被蜂蟞、被蛟子叮,這都可謂是「報應」呢!
  「一日食素——天下殺業無我分。」
  以後,要是遇著什麼大戰,「不死」的人,你就會是其中一個。
 


   ⊕二、不盜竊

  再來說「不盜竊」。
  既然盜竊是壞事,那麼不盜竊,當然就是好事嘍!
但是不盜竊,只是在「止惡」而已,更進一步,要去行善——
能「節儉」,即是「自利」;能「佈施」(救濟),即是「利他」。
  我們無論是「錢財、時間、精神、物品」,都是要「節儉」的,不能浪費,必須要愛惜——偷人家、搶人家,是在危害人家;浪費自己的、破壞自己的,那就是在危害自己了。
  阿文有偈道‥「惜時自長壽、愛物自多福。」
  人們千方百計的求長壽,而不知道‥「珍惜時間」,就是長壽——
要能一日當兩日用,那麼‥活了五十歲,不也就等於活了一百歲了嗎?
人們總是求神拜鬼的,希望鬼神,能夠賜福,而不知道‥能夠愛惜自己擁有的,便是「福」——很多人,太會浪費,這也浪費、那也浪費,把「福」都給浪費完了;然而‥節儉,並不是叫你「執著不捨」,一執著,就成了「慳貪」,人一吝嗇、一貪著, 也就苦惱了。
  所以‥我們不但不偷不搶,還要去「佈施」——濟世利人(眾生)。
  「佈施」的意思是「佈恩施惠」,又有「廣佈的施捨」之意。
  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一、財施‥以錢財物質,佈施於人,叫作「財施」。
財施又分「內財施、外財施、內外財施」三種‥
  內財施‥內財,是指自身的頭、目、腦、髓等等,像捐血、捐眼角膜、腎臟等,就是內財施。
  外財施‥外財,是指身外的一切物質、金錢、財寶、田園、房舍等等,像捐款、送人衣物、捐土地建寺廟等,就是外財施。
  內外財施‥內外財,是指自己的妻子(丈夫)、兒女,雖然是自己的眷屬,卻也是身外之物,所以叫作「內外財」。
  以前,阿文搞不懂,什麼叫「內外財施」,剛才還在擔心‥要怎麼去解釋? 可是現在,卻突然想到,終於明白了!
  所謂‥「內外財施」,不是叫你把自己的妻子、丈夫,送給人家當太太、當老公;把自己的兒女,送給人家當孩子的意思,而是說‥像有些孩子,想去當警察、當兵(投身軍旅),乃至去出家,做父母的,就會難過得要命,甚至千般阻撓,不願 讓孩子去當警察、去讀軍校、去出家——說什麼‥
「當警察很危險哪!讀軍校很苦哪!
 出家……那我就絕子絕孫了,怎麼行?」
  要知道‥當警察、當兵(讀軍校),那是在服務民眾、利益國家、社會;「出家」,更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利及現在、未來,百千萬的眾生,這是很難得的事情,做父母的,若能歡喜其行,讓孩子去當警察、當兵(讀軍校),乃至去出家,這就是「內外財施」;同之,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另外,像是丈夫、妻子、兒女,要去當志工,服務社會——
若能「歡喜隨喜」,這就是「內外財施」。
  (關於「內外財施」,佛書中說‥「修行的人,連自己的妻子(丈夫)、兒女,都要能佈施出去……」 這是要人無「執著」之心——一切都要能「捨」,連自己的妻子(丈夫)、兒女,也不例外;不過,妻子(丈夫)、兒女,不是「東西」,吾人雖能「捨」,也當「尊重」她(他們),觀其是否願意,把「自己——佈施」出去,這才是正確的;像有些父母,反而逼著自己的孩子,去讀軍校、當警察、當醫生……乃至出家,孩子不願意,還說他「不孝」呢!要是這樣的「佈施」,那就不對了。)
 
  二、法施‥就是以佛法佈施人。像講經說法的法師,向信眾演講佛法,使信眾得到佛法的利益,這便是「法施」;我們也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佛法道理,說予人聽,使大家都能了解佛法的好處,開啟智慧、破除痴迷,而同沾法益,或是印贈佛教經書,使其廣佈流傳,這都是法施。
 
  三、無畏施‥這是指精神上的安慰、鼓勵——當他人(眾生),遭受欺凌、恐怖,或是在生病、失敗、苦惱等時候,我們能以種種方法,使其解除,精神上的壓力、恐懼、苦痛、煩惱等心理,這就是無畏施。
  我們若能朝著這些去做,就是走在一條光明的大道上,也就能漸漸地,解脫罪惡的纏縛,沒有畏懼,也就沒有苦惱。
 


   ⊕三、不邪淫

  再來說「不邪淫」。
  邪淫的壞處,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不邪淫」,就是在止惡。
  世人總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結婚是為了要「傳宗接代」;事實上,人們多是為了貪圖淫欲之樂;看看那些動物、禽鳥、昆蟲、魚類……繁殖後代,都是「有時有後」的(有一定的繁殖期),哪像人類‥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而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千四百百十分~八萬六千四百秒,隨時都有人出生——造成人口膨脹危機。
  阿文曾說‥「既要生之,則要養之;既要養之,則要教之。」
  既然要生嘛!就要生個聰明、端莊、相好、健全的「優生兒」嘛!
世人老是亂邪淫,有的婦人,懷了孕嘛!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抽煙、喝酒、賭博……傷身害體,連胎兒,也受池魚之殃,結果‥生出了個不聰明、不端莊、不相好、不健全的……「劣生兒」,不但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更苦了社會、國家;生了個劣生兒,還傳什麼宗?接什麼代呢?
  既然要生嘛!就要對孩子負責——有的父母,老愛罵孩子笨,也不想想‥
〔自己怎麼要把他,生得那麼笨呢?〕
不怪自己,還要怪孩子,這怎麼對得起孩子呢?
既然生了下來,就得好好的去撫養,男孩、女孩都好!
不要重男輕女‥男孩是寶、女孩是草。
男孩是心肝寶貝,養得壯壯肥肥;
女孩是石頭累贅,養得瘦弱憔悴。
既然生下來,就得好好的撫養。
  有的孩子,有爸爸媽媽,跟沒有差不多——父母成天忙著賺錢,也不抽空觀照(觀護照顧)子女,去親近子女、了解子女,以為子女,要什麼就給什麼,給孩子吃、給孩子穿、給孩子住,這就是養孩子;有的父母,還要虐待子女,動不動就打、就罵,什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虐待子女,也算對嗎?
  阿文的鄰里,以前,就有個太太,專門在生孩子來「賣」的,年頭一個、年尾一個,生了就「送人」(賺紅包),這又算是什麼父母呢?
  有的父母,還把女孩推進火坑,這又算什麼父母呢?
  養孩子,是責任,也是義務——不想養孩子,那就別生嘛!
  既然要養孩子,就要好好的去教育子女——
  俗語說‥「養子不教,不如養豬;養女不教,不如養驢。」
  阿文也有話說‥「望子成龍,不如教子成材;望女成鳳,不如教女成器。」
  教育孩子,是對孩子、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乃至對於眾生,最大的責任與義務。
  孩子一生下來,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家庭,所學習的對象,也是父母;父母要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給予孩子良好的身教、言教,讓孩子學壞了,不但危害到孩子自己,也危害到家庭、社會、國家、人類、眾生。
  生孩子,要是不能‥光耀門楣、利益眾生,而使三代蒙羞、危害眾生,那麼‥生這種孩子——別生也罷!
  大家實在要體認‥「生孩子,是要做什麼?」
生孩子,是要對孩子、對社會,乃至對眾生,負起責任和義務的——
否則‥為自己一時之樂,造就出無窮禍害,那就太對不起孩子,也太對不起社會、太對不起眾生了。
 
  以上,是對三種「身業‥殺生、盜竊、邪淫」的解釋。
  要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要得五官端正、四肢健全的人身,更是不容易啊!若使「它」(人身)成為「犯罪的工具」,那是在「蹧蹋」人身哪!
試看那些,身體有殘障的人,行動都不方便,痛苦得很!
能得健全之身,若不好好珍惜,善用人身——
那真是比殘障者更不如,簡直就是個「廢人」啊!
 


    ⊕四、不妄言

  再說「不妄言」。
  不說妄言,只是止惡,更要說「誠實語」。
誠是「誠心、誠敬」,誠心是對自己,誠敬是對他人。
對自己,不自欺;對他人,不欺他,這就是誠。自欺欺他,就是不誠。
實是「真實、如實」,真而實在,謂之「真實」;如其實際,謂之「如實」——
說出來的話,不是欺騙自己,亦非欺騙他人,而是「真實不虛、如實不假」的,
就叫「誠實語」。
  所謂「誠則明」,一個人心懷誠意,所表現在臉上(身體)的,便是懇切的態度,而不管是言語或行為——對人、對事,都會敬重如己。
  至誠則能明照一切,有真誠的心,則光明磊落;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也就不會做出不可告人的壞事,何況是說謊話來騙人呢?
  阿文覺得‥這個「實」字,又有「不溢」的意思,好比杯子,要是倒滿了水,就叫「充實」,如果再倒下去,就會滿出來;說話要是不實在,超過實際的情形,便是渲染、誇張、吹牛……這也是假話,好比溢出來的水,沒有用處。
  我們看報紙,同樣是一件事,看三家報紙,三家所說的都不同,有的大肆渲染,澆花不小心把水噴到人,可以說成用洗腳水潑人,這就是「不如其實際情形」,不是真實的,而是虛假的,看到這樣的「新聞」,使你搞不清楚,你會作何感想?
  大家都不願意聽妄言,所以‥我們要說「誠實語」。
 


   ⊕五、不惡口

  再說「不惡口」。
  惡口,就像一隻吠人的狗,聲厲音兇,大家都討厭,故要「不惡口」,然而‥不惡口,只是在止惡,更進一步,要說「柔軟語」,什麼是柔軟語?
  有句話說‥「惡語傷人六月霜、好言一句三冬暖。」
  六月是夏天,夏天的天氣那麼炎熱,一說惡語,天都要下霜了,叫人「冷」得發抖;惡語是六月霜,那麼「柔軟語」,就是冬天的太陽——
冬天的太陽,很溫暖,使曬太陽的人,都會覺得很舒服;
說柔軟語,便能使聽到的人,感到很舒服、很快樂。
柔是「輕柔」、軟是「細軟」,說話要「輕聲細語」、不慢不疾,這就是柔軟語;要說柔軟語,必是心平氣和、無所瞋恨;
要是心浮氣躁、有所瞋恨,那說出來話,就會是「惡語」。
  柔軟語,就好像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所說的話、所唱的催眠、所講故事一樣,聽了很舒服,要是媽媽,「厲聲惡語」的大叫‥「你快給我睡覺……」
保證那個寶寶,會放聲哇哇大哭,不然,就是「嚇昏」了。
  惡口說出來的話,硬得跟石頭似的,會砸得人頭破血流的,又像箭似的,會射死人;而柔軟語,則像是一陣微風,叫人「如沐春風」。
  再者,柔軟語是指那些‥安慰人家的話、激勵人家的話、恭賀人家的話,與讚美人家的話等;我們不但不要去罵人家,而且還要說安慰、激勵、恭賀、讚美等柔軟語,使人家聽了,能夠「解憂、奮起、高興、歡喜」,這就是一種善行了。
 


   ⊕六、不兩舌

  再說「不兩舌」。
  人要是「兩條舌頭」,實在是「不好玩」,舌頭只要一條就夠了。
有兩條舌頭,實在很糟糕。(大家想像一下‥有兩條舌頭,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不要兩舌。
  然而‥不兩舌,只是在止惡,我們更要說「和諍語」,什麼是和諍語?
  諍,是「諍訟」,也就是「吵架、相罵」的意思,兩個人(乃至於多數人),在那裡爭辯是非曲直、誰對誰錯、誰好誰壞,
乃至於惡口相向,吵得面紅耳赤、口焦舌爛……
一個吐火、一個噴水的,沒完沒了。
  這時候,就要去當「和事佬」(要是「能力」不夠的話,那還是不去的好),聽聽他們所說的,到底是公有理、還是婆有理,從中分析是非曲直、好壞對錯,要叫雙方心服口服——錯的向對的道歉、對的要原諒錯的,叫雙方「回歸於好、破鏡從圓」。
  俗話說‥「勸人和,不可勸人離。」
  「兩舌」,是在破壞人家的感情,那麼「和諍」,則是在使在人家和好如故。說勸人家和好的話,就是「和諍語」。
  想來‥實不只是要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好、和平」,也要阻止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鬥爭」——
有些人啊!老喜歡「弄狗相咬、唆雞相鬥」,搞什麼「鬥蟋蟀、鬥羊、鬥牛、
鬥狗、鬥雞」的,雙方要是不相鬥,就又慫恿、又唆使的,挑起雙方的「鬥志」,然後,看牠們鬥得血肉橫飛、半生不死……
  人類都想「和平」,何以忍心,挑起眾生的「瞋恨」呢?
  以後,不僅對人要「和諍」,就是看到人和動物,或者是動物與動物在相鬥,我們都要去「和諍」(不管是用言語或行動),這也是促使世界和平的一種善行啊!
 


   ⊕七、不綺語

  再說「不綺語」。
  大家都曉得綺語的壞處,就不要再說綺語,然而‥不說綺語,只是在止惡,更進一步,我們要說「質直語」。
  什麼是「質直語」?
  質是「氣質、實質」;直是「正直、明直」。
  我們要說有氣質的話,什麼話有氣質呢?
就是要說「有水準」的話,不要說那些‥「下流、齷齪(污穢、骯髒)、卑陋、無恥」的話。
  什麼是實質?
就是有實在的價值,要說有價值的話,就是說「有意義」的話,不要說那些吹牛、放屁、無聊、沒用的廢話。
說「勝義語(非常殊勝、有義的道理)、讚嘆語、慰藉語、激勵語」等話,就是有氣質、有實質的話。
  那什麼是「正直、明直」的話呢?
  阿文總覺得‥這個「綺」字,就像是一團糾纏不清的五色雜線,叫人看(聽)得眼花撩亂、頭昏腦脹、迷迷朦朦、糊里糊塗的,怎麼說呢?
你看那些花言巧語、甜言蜜語、諂言媚語……
就好像一條又一條的絲線,往人的身上、腦筋纏繞,好像是在灌迷湯,使人解脫不出「綺語」的陷阱,終而吃虧上當。
  那麼‥這「正直、明直」的話,就是不會使人「迷惘」的話,而且能使人「清醒」。
  「正直」就是「無私」的心,如果心是歪歪「邪邪」、烏烏黑黑的,那就不是正直,不要說講話不會正直,就是行為,也會不正直的。
  再說「明直」,說話要明白、要直接,所謂「巧語不如直道」,與其花言巧語、彎彎曲曲的告訴人家,不如明白清楚、直截了當的告訴人家。
有些人,人家問他一個小問題,他卻扯得天長地遠,不著邊際,或是答非所問,儘在答案的外邊盤旋,這就是說話不明直——
若不是在玩「猜謎語」啊!還是少搞這種「賣關子」的把戲。
  (以上是阿文對於「質直語」的解釋,在佛書中,未得明確的意義,只得「依字作解」,或有所錯誤、不足的地方。)
 
  前面所說四種口業‥「妄言、惡口、兩舌、綺語」,都是在提醒大家,所謂‥「禍從口出」,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的!
  我們說話,是要「負責任」的,否則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那麼‥人有這張嘴巴,實在是多餘的!
  看看啞巴,有苦都說不出,我們能夠說話是何其之幸?
  若不善用之,有還不如沒有的好呢!
 


   ⊕八、不貪欲

  再說「不貪欲」。
  貪欲的壞處,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不貪欲,也就能制止,無窮無盡的壞事發生,然而‥更進一步的,要去行「佈施」。
  貪是「心無厭足」,這個貪欲心,是個「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的坑,大家想像一下——有個無底的坑,然後,自己推著「獨輪車」,運著「財、色、名、食、睡」,五種……廢物,往坑裡頭倒,看要多久,才會填滿、才能填滿?
  想想自己往來奔跑,載運五欲填坑的情形,保證你用「想」的,就會累得半死! 累啊!怎麼辦? 停下來休息嘛! 要知足、要知止——
  阿文有話說‥「知足常樂、知止不勞;知足常足、知止常逸。」
  貪欲的人,就會「疲勞生死」,有什麼意義呢?
不要貪欲,就可免除無窮的罪惡。
  不要貪求,而且不要執著,要「能捨」,那就是要「佈施」,饒益眾生;
無論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都是具有無量功德的!
  有功德,做什麼?
  有功德,才有福報。好比用功讀書(佈施),就能擁有知識,擁有知識,就能增長智慧(功德),有智慧,就能享受考試一百分的快樂(福報)。
  無論是貧賤也好、富貴也好,都當「隨緣(隨順因緣)、「隨力(隨己所能)、隨喜(隨己意願)」的去行佈施——
不是沒錢,就不能佈施,因為佈施,不只是「金錢」,才能佈施而已!
你要能每天‥「笑臉迎人」,不給人家「臉色看」(不要好像人家,都欠你五百萬似的),讓人家看到你,都能夠起「歡喜心」,這也是一種「免費」的佈施啊!
  而行佈施,最重要的是「無所求報,而行佈施」,佈施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報答,否則‥念念在心,那就跟「記仇」沒兩樣。
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若助了人,卻老想想著,要人家來報答,那就是苦惱了,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再者‥「佈施」者,只是得「人天福報」,而非「功德」。
 若行佈施,當知「迴向」‥迴向菩提、迴向眾生,那才是「功德」。
 


   ⊕九、不瞋恨

  接下來,再說「不瞋恨」。
  人與人(眾生)之間,之所以不得和平,就是因為有瞋恨心存在,一念瞋恨,會引發惡口、殺生等,種種罪惡,所以‥不要瞋恨。
  要怎樣,才能不瞋恨呢?
  那就是要「持戒、忍辱」——
  持戒,就是要守持五戒,別以為持戒很苦,這也不行、那些不行的;
「戒」,是一劑「清涼散」,你看那些「殺、盜、淫、妄、酒」(此以包括十惡在內了),會產生那麼多罪惡、那麼多苦惱,就好像熾燃的大火一樣——
想想自己置身於大火之中,要不趕快逃出,那不是要被火燒死、烤成木炭了嗎?
「持戒」,就是在遠離十惡,離開大火,那不就是得到「清涼地」了嗎?
  再說「忍辱」,忍就是「忍耐」、辱是「欺辱」。
  先人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能對一切欺辱,不起瞋恨心,那就不會引發惡口、殺生等罪惡了。
 
  還記得‥前面所說的「壞禮物」嗎?
  別人的欺辱,就是壞禮物,我們能夠「忍辱」,不起瞋恨心,就是不接受對方的「壞禮物」,我們不接受,那人家就得帶回去,自己用了。
  其實‥忍辱,不只是對人,就是對事、對物、對境,都要忍辱——
不要被‥「外塵」(五欲境)所引誘,更不要被「內塵」(惡心)所迷惑,
因為‥內塵、外塵,都是欺辱「善心」的惡魔,使人「蒙羞」,
要是不能忍受,惡魔的引誘,那就等於在接受惡魔的欺辱;
那些惡魔,最喜歡看人做種種的壞事,在那裡「受罪、受苦、受災、受難」了,
所以‥忍受外來的欺辱重要,而忍受內在的欺辱,更是重要。
  大家不要上了他人的當,當你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蝦」之時,是別人最高興的時候了,他們巴不得你‥「氣死最好!」
  大家更不要上了惡魔的當,當你為五欲忙忙碌碌、疲勞生死的時候,惡魔正裂著嘴笑著說‥「貪死最好!」
  故凡持戒也要忍、欺辱也要忍、瞋恨也要忍——一忍,什麼事都沒了。
  再者,「逆境」當忍,「順境」也當忍——
順境,是指「得意、高興」等時候。
得意時,易使人趾高氣昂~產生驕慢之心、疏忽之心,不忍者,常致樂極生悲。
 


   ⊕十、不痴迷

  最後,來說「不痴迷」。
  我們知道‥「痴迷」,是一切罪惡之源,因痴迷,才會起瞋恨、起貪欲,而促使身與口,造作出無窮的罪惡,而引發出無邊的痛苦、煩惱,所以‥我們不要痴迷。
  然而‥要如何對付痴迷呢?
  那就是用「智慧」,來破除痴迷;而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就要有「禪定」的功夫,和「精進」的毅力——智慧是怎麼來的呢?
  智慧,是從知識而來的,什麼是知識?
  知是「了知」、識是「認識」,對於宇宙人生的種種事物、道理,都要去了解、去知曉、去辨認、去識別,把宇宙人生的事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就有「智慧」了。
  而知識的另一種意思,是指‥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鼻子所嗅的、舌頭所嘗的、身體所觸的、心裡所想的一切「境界」,都是知識。
  要得知識,就必須「廣學多聞」,多看書、多聽講、多做事……這樣,就可以獲得很多知識。
  然而‥獲得的知識,必須經過「思惟」——
把所獲得的知識,弄清楚、搞明白‥好壞是非、善惡正邪。
然後,取出‥「好的、是的、善的、正的」來用、來做,這便是「智慧」。
若是選擇「壞的、非的、惡的、邪的」去用、去做,那就是「痴迷」了。
 
  在這裡,阿文可以告訴大家‥「佛法」是「智慧」的大海,佛教經書,是知識的泉源。 大家要是不親近佛法,就算是上了大學~成了博士,所得到的知識,保證連自身的罪惡和苦惱,都解決不了,何況是人類(眾生)世界的罪惡和苦惱?」
  阿文所說的,絕非是在打妄語,試看那些,為作歹的壞蛋,多的是大學生,也有許多什麼博士的,而看看那些研發武器的科學家,哪個不是「才高八斗、學富十車」呢? 為什麼他們,卻老是在搞那些‥危害人類眾生的「玩具」呢?
他們要是能親近佛法、了解佛法,保證會一個個「改行」的!
  (似乎越扯越遠了。然而‥前面所說的這些「長篇大論」,還不及佛法大海裡的一滴水呢! 大家可別沾到這「半滴水」,就滿足了,「求取佛法」,不是「五欲」,所以‥是不能「知足」的,大家今後,更當親近佛法!)
 
  再說什麼是「禪定」‥禪定的意義很多,最簡單的解釋是「靜慮」,也可說是「不動心——專心一志」,使我們的身心,「安定不散亂」的意思。
  用個簡單的比喻‥就是使一盆渾濁、污染的水,「澄清」的意思;污濁、擾亂的水,是照不出影子的,沒什麼用處,也唯有清淨(清靜)的水,才能映物、才能喝。我們要透過靜慮,使心志專一、使精神不散亂,這樣就可以,產生堅定的意志和力量,來克服內、外塵境的誘惑和破壞。
  我們常說「專心」‥讀書要專心、作事要專心、走路要專心……連吃飯也要專心,什麼都要專心;讀書不專心,考試不會寫;做事不專心,就會鐵釘不敲,而往指頭敲下去;走路不專心,撞到電線桿,還會跟很有禮貌的,對電線桿說「對不起」;吃飯不專心,還會吃得往鼻孔裡塞呢!
  所以‥凡事都要專心,專心就是「禪定」。
  所謂‥「心猿意馬」,這就是說‥我們這顆「心」,好像是猴子似的,蹦蹦跳跳的;而我們的「意」,就像是野馬一樣,易放難收——
剛才在想那個,現在在想這個,等一下,又不知道要想什麼?
明明在看書,心裡卻在想‥下課要去買冰吃;寫一個功課,一支鉛筆,削了三十次(有斷也削、沒斷也削……阿文以前,就曾這樣);
有時候,還會發呆、心不在焉,人家叫了好幾聲,都沒聽見,這就是不專心。
  一個人,不能專心,遇到危險、艱難,就會心慌意亂、手足無措,而不能保持鎮定、不能沉著應付。
  再者,禪定是一種「定力」——
人家罵人你,你就生氣;人家誇你,你就高興;看到電動玩具,就想打;
看到人家喝酒,乃至吸毒,也想嘗一口……這就是「無定力」——
定力,就像是生了根的石頭一樣,一百個人來推,也推不動,(如果一百零一個人,就推動了,那便是定力還不夠。)
定力就是「泰山崩於前」,也會面無懼色。
而且,常常把持內心「平靜、安詳」,如是‥行、住、坐、臥,也就不會緊張、惶恐,而自在安然。
  能有禪定的功夫,就可利於持戒、忍辱,而制止罪惡的叢生,與克服惡魔的誘惑。
 
  再說「精進」。
  阿文道此精進,有「無雜義、實在義、常持義、不退義」——
一心一意,謂之無雜;穩步穩行,謂之實在;
不懈不怠,謂之常持;無畏無縮,謂之不退。
也就是‥一心一意、努力不懈、勇猛進取的意思。
  從學習到修行,從修行到成功之間,必須要有恆心、有毅力,要努力不懈,才可達到目的;更要勇猛,不怕艱難、不怕挫折、不怕阻礙、不怕失敗,這就是「精進」。
  如是‥
要追求「智慧」,就是要有「精進」的精神和毅力;
要得到智慧,就是要有「禪定」的功夫。
能得「智慧」,則可破痴迷、解決一切罪惡、擺脫一切苦惱,
而得到真正的、圓滿的、恆常的、畢竟的大樂。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2.11.09.三 00:02:01
◎潘文良《小菩薩 第八章 五戒十善》之二。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278205
※FB佈:佈告於臉書。
■標籤:#佛性 #成佛 #本體 #素食 #節儉 #佈施 #財施 #法施 #無畏施 #止惡 #優生 #教育 #誠實 #充實 #柔軟 #氣質 #實質 #正直 #明直 #知足 #功德 #迴向 #持戒 #忍辱 #清涼 #逆境 #順境 #禪定 #精進 #智慧

台長: 阿文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29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小菩薩 |
此分類下一篇:◎小菩薩_08_3
此分類上一篇:◎小菩薩_08_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