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23:13:59| 人氣4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己說] 關於:馬力秀_ 主題樂園2003年度電影選(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3年確實是一個讓很多影痴或者是極力想成為影痴的人們感覺到開心與分身乏術的一年。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中小型影展放映不同類型的電影,目不暇給,也擔心自己的荷包。

『純16』(Pure 16 a Film Carnival)提供台灣獨立的紀錄片、實驗短片、動畫長短片一個播放的空間,提供創作者一個可以發表的空間,也提供給有興趣的觀眾朋友觀賞的機會。同獲2002年第3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山有多高](How High is the Mountain,湯湘竹)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Spring: the Story of Hsu Chin-Yu)成為院線電影。這個影展確實提供了台灣許多默默付出努力的影像工作者一種稱之為『聚集經濟』的效益,不用在單打獨鬥的如此辛苦。

『女性影展』(Women Make Waves)已經邁入第十屆,創立於1993年,算是台灣小型影展當中年紀較大的一個。兩性平權、性別差異、性偏好、婦女運動、女性身體和情慾自主、家庭中的女性角色、母親和子女關係、歷史身份的認同、媒體中的女性形象、同志和愛滋、女性與醫療、記憶與傷痕等,都是女性影展所探討的主題。不過這個影展的挑片標準其中一項是『必須是女性導演所拍攝的作品』,不免令人懷疑『女性影展』是否真的能夠做到兩性平權的理想。韓國導演邊永妵(Byun Young-Joo)的[密愛](Ardor)提供了一個女性在外遇議題上的新觀點,女人的外遇與男人的外遇會受到這個社會的不同評價。香港導演游靜則以[好郁](Let’s Love Hong Kong)揭露社會無論對於性別議題或是經濟議題上的矯情做作。

原本在台灣的老影痴們沒有這麼多的機會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國或是本土的藝術創作者的精采作品,越來越多的小型影展以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市場區隔為現代幸運的影痴們作分類與推介。『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了不同類型影片的見天光的機會。甚至楚浮、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都能夠在小型影展中重新登上大銀幕,讓許多老影迷新影迷能夠(再次)目睹風采。

不過讓人覺得還不夠滿足的是台灣這塊土地還沒有足夠的心胸或是勇氣能夠讓『同志影展』出現。在之前台灣同性戀者電影僅僅只能靠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國際影展『金馬國際影展』當中一個單元做有限度的引薦,每每造成一票難求的景象,能夠登上院線行列的也是少數。以色列的同志電影[我的軍中情人](Yossi & Jagger)就是在2003年金馬影展中的『性別越界』單元中大受歡迎,被台灣片商引進。但是台灣這一個自許包容、平等的社會卻連販賣已經由『中華民國圖書評鑑委員會』認證核可出版的男體雜誌而被判刑。這代表著台灣這個社會的開放完全是一個粉飾太平的情況,而大多的同性戀者也都也都習以為常的不公平對待。我想因為如此,台灣的同性戀者在影像需求上被迫要跟隨廣大的市場機制而行,就是需要展現同性戀者在經濟上的強大實力。雖然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還有待討論與確認。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台灣同性戀者在影像需求、享受上與異性戀者相比少的可憐。請不要有人對我說,同性戀者畢竟是少數。但是少數也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李幼新曾經在1993年出版一本【男同性戀電影】。我很佩服李幼新勇於對男人身體與情感意淫。提供異性戀男人與異性戀男人之間情感也是一種同志情感的觀點。而異性戀男人也會對男人的身體表示讚嘆、崇拜,這不也是同志之間的一種情感嗎?目前華人世界唯一的同志影展是『香港同志影展』(Hong Kong 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影評人聞天祥先前曾寫了一篇相關介紹)大規模的整理與推薦國際上最新的同性戀者影像作品。2003年底剛剛舉辦完第13屆的影展。我熱烈的期待台灣這塊我們生長的土地,有一天真的可以看到我們的電影,我們的影展可以在台北街頭光明正大的做廣告、做宣傳,光明正大且大量的看著我們的電影上映。不要因為我們人少,就應該比你們少享受一點喔!

台長: Jasper Kao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