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24 01:09:57| 人氣3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岑安滨 会思考的海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年留学的海归都有哲学和商业的双重气质,他们喜欢哲学似的思辨,也喜欢精明的商业策略,在一个完全以美国科技公司方式商业操作,获得风险投资,组合合作伙伴,但以来中国哲学管理经营的软件公司,这一切在实践一种最佳的组合。能不能成功?在数字上已经有结果,但商业理念上,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1963年出生的岑安滨喜欢称自己是“思考爱好者”,他简单的把哲学家归类为“创造体系的人”,他说我们都会欣赏创造体系的人,因为他们创造了历史。“既然选择你出国去读书,很多事情也需要你去做,我常常思考很多问题,不思考是罪过”岑安滨对自己和未来都喜欢清清楚楚,他的眼睛和气质告诉你,这是一个明白人。

1989年,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留校,因为专业特别,主攻飞行控制,他很快被公派去美国中部的肯塔基大学留学,“肯塔基是美国的保守之城,我在那里呆了9个月,决定离开去东部”,1990年,他转到纽约大学克朗研究所,这是美国最好的机器人研究所,岑安滨研究计算机控制,大量接触软件,在核心部门埋头做研究。

一直到1993年冬天,他离开了克朗研究所,希望自己在产业界有点发展,他去的地方依然有特色:日本奥林巴斯美国研究部,专门研究医学和尖端领域使用的数字照相机,“我们做出来数字相机很早,也很出色,但在日本公司看看就知道,其实日本的文化也很特别,好的东西都留在日本本土使用,日本人在美国本土做研究都是做SHOW,好东西不会拿出来的。”

一些经验和观察,让岑安滨越来越了解自己,“在那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我希望自己制造未来的不确定性,也看出来自己的本性-----不安分,如果说很多事让你感觉无聊,一定会希望自己改变,我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

之后他也自己创过业,自己做资讯,为中国投资作技术服务,但那些今天看起来只是一点小小的尝试。

很多人都会问自己:“We should do something?”,该如何回答?“其实关键是三点,要找到自己的路,产品要有独特性,还要有个互补的团队,什幺样的路?要有大市场才有机会,今天有钱去做事没有人能保证会成功,路很重要”,岑安滨说美国有本畅销书,中文译本叫《基业长青》,里面的观点很对,其实重要的是找到一条准确地道路。

“然后,你要做事,需要产品有独特性,是不可能马上被复制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再往后,就是互补的管理和研发团队”。他很有条理的描述他的职业理念,在一个框架下创造的细节,有时近乎刻板,但岑安滨看来就是一种方法,“我后来做速达软件,就是符合这三点”。

这是个研究数学,喜欢精确的人。
1994年,他回国要创业了。

好IDEA的创业故事

在中国有好几家软件公司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本土的财务软件市场,因为特殊的中国财务要求,阻挡了大部分国外软件公司的进入,这些依赖天然屏障的行业,有中国自己的企业垄断市场,在内地A股上市的用友,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金蝶,还有准备在香港上市的杭州新中大,都是市场受益者。

广州的速达软件,和用友、金蝶不同,他只为中小企业提供简单有效率的产品,包括价格,也是低价市场的有力拥护者。而中国和美国的中小企业市场非常相似,美国有1000万家这类企业,中国至少有800万家。“中国人也有美国人相似创业精神,这是个活跃的市场”。
岑安滨说。这是他喜欢的一条路。

其实整个故事在前奏充满戏剧性,今天读来仍然弥漫了冒险精神和岑安滨喜欢的不安分的自由意志。

岑安滨在广州遇到亲戚的好友邹其雄,邹在做系统集成,钱赚的很快乐,他也有雄心,看好互联网机会,希望做互联网翻译引擎,1994年,他们一起联手做软件产品。1995年,一个偶然机会,做创投的IDG中国投资经理周全和他们走到一起,IDG总部直接投资100万人民元给速达,看好一个叫“网译”的软件。这个据说非常好的翻译软件是31个工程师花了一年的时间,借用了堆积半个房屋的字典完成的。

在IDG公司推介下,岑安滨和邹其雄,直奔美国销售这个“得意的产品”。但他们碰了一鼻子灰,他们发现除了重要的法律与标注障碍,最重要的是美国业界对中国的小型企业是否生存下去充满不信任。这是一个挫折。

花掉了IDG的100万元,还有自己的200万人民币,两个创业者回到中国土地上,他们有两个收获:一是中国有这幺大的市场,应有空间,“美国这个皮球太大,我们推不动。”二是在美国发现了Intuit公司的财务软件,价格只有98到600美元。

这是一个美国现成的案例可以复制,“一开始我们就想模仿美国的Intuit,她是美国最成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通用财务软件的公司,有300万客户,占3成以上市场。”岑安滨很直接、坦率把速达的开始描述为“抄袭者”。

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大量繁殖,个个成长神速,需要用信息技术参与管理,岑安滨看好这个未来会取代人性管理的工具,“我们把大的管理系统装在里面,然后把它变简单,有效率”。

这个好的“idea”变成一条可以迅速去走的路,他极为兴奋,再次去找曾经花掉100万美金,毫无怨言的“天使”-----IDG投资,狂热的激情和冷静的商业模式再次吸引资本家。1997年底IDG再次投入风险资金100万元人民币。速达公司全力科研,用8个月攻关,将速达2000投放市场。

当然,IDG也不是好心无脑的“纯洁天使”,几乎是同一时间, IDG投资了另100万元于另一家中国民营企业Double(双倍)公司,Double公司的林总是中国第一代财务软件的始作俑者。这样两个公司分别开发出两种中小企业财务软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接口,不同的价格,几乎同时投放市场。结果定价790元的速达2000卖得效果非常好,一个月就卖出1600套,大大超出预期,第一代速达2000总共卖出1.5万套。6个月占领中国这一市场的75%份额。“任何一个好的产品不能贵”这正是速达2000成功的关键。 IDG迅速让Double公司与速达合并,一切就像实验室里的故事,但资本家的力量在幕后是真正的推动力。

之后,英特尔(intel)和IDG联手再投入3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项目启动很顺利。4个月后,英特尔(intel)和IDG,外加速达的美国师傅intuit,再次投入600万美元。后来又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摩根斯坦利、京华山一、荷银、新加坡银行、韩国三星都在后续投资中,加入银团。熟悉国际市场的岑安滨主外,喜欢专注做事的邹其雄主内开发软件,“我线条比较粗,个性活跃,我考虑问题多,邹总做事踏实仔细,又对中国了解,他管开发后台。”

这一组合顺利使速达软件在2年多时闲获得2400万美元的持续投资,迅速壮大。在3年时闲,攻占80%左右市场,“最新的IDC报告说我们有80%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有87。6%。市场是第一位的。”

美国Intuit的成功模仿者

因为是模仿,在很多方面,速达都有美国Intuit的影子,但这并不是坏事,“Intuit不能到中国来做市场,因为西方没有记账凭证的财务概念,而中国是最主要的,中国的流程不一样,但Intuit的小盒子非常厉害,他们可以打败对手,有他的长处,我们要的是他的结构,这种软件设计理念是我们最缺的。”

速达和美国Intuit的缘分开始于一个电子邮件,在1997年底,速达给美国Intuit亚太区总经理庄逊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宣布其开始开发中国的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然而美国Intuit一直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计算机水平还远未到时候。然而7月份后美国Intuit发现速达2000已经学的像模像样了,明智的商人们不再互相角力,逐步开始合作,在美国Intuit帮助下,速达6名工程师前往美国研修,美国Intuit派出12名工程师共同开发。速达在上海建立“可用性实验室”。

美国Intuit也看好这个大市场,用投资速达的方式进入中国是比较特别的,成本低,也有效率,但速达并不满足,他们又把美国Intuit全球畅销的Quickbooks 大牌子拉进中国,速达要这个软件行业有价值的品牌,两家在中国共享品牌,一起开拓市场,“软件的知识产权在中国本土” 岑安滨很得意,“我们未来再一起推互补产品。目的只有一个,做中国市场。
不久,印着美国Intuit标饰的多款软件开始上市。

他说Intuit在美国已经做到最大,速达的使命是如何在中国重建奇迹。

在2002年9月的美国《财富》杂志上,美国100年来最好的生意模式,全球有600万客户的Quickbooks名列第三,和排第一的共同基金,第二的Snowboy滑雪生意,排第四的戴尔(Dell)一起,被称为推动美国社会和商业产生巨变的好主意。“社会接受一种新技术带来的转变需要时间,也要有背景,当然一定会有社会影响。”岑安滨说起这些伟大的故事,眼睛里充满了崇敬和感慨,他周身的美国味道显现无疑。

速达的产品理念深深印着美国Intuit的痕迹,最强调的是简单,岑安滨一直说我们在尝试把复杂的管理技术和专业的概念变成“普通的商品”,“我们不要专家,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速达只解决共性问题,不会解决个性问题,我们做的是通用产品。”他一直强调自己和用友、金蝶的不同,“我们要让软件有简单的感觉,价格低廉,确实有用”,他说在一个好的产品上,一定是把商业理念和客户认知,贯穿在产品里,然后把企业的日常操作细节傻瓜化,这很关键。

目前,速达有13类产品,价格从880元到2万多不等,市场最接受的是4000元左右的中级产品,因为适用性好,也简单,市场都有好的评价。“我们做小产品,不讲究个性,一般不会给用户个性化服务,但我们的产品在给中小企业建议,我们把10多年摸索出来的规律告诉买家,指导他们如何做,当然这不是解决所有问题。”

不做直销的软件策略

大部分软件商特别讲究自己的直销和服务体系,甚至认为软件的服务收入是最大的收益来源,但速达说不做直销,都交给合作伙伴、渠道零售商做销售、服务,“软件一旦成熟,就需要社会分工,这就像一个复杂的生物链,没有一个人可以包打天下,当然也不会专业,效率也不会高,我们把软件做到简单的产品之后,已经很成熟,我们就利用社会分工来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他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这是美国Intuit的模式,我们努力在中国推广。”

善用分销也保证不会使营运成本激增,虽然利润需要分割,但软件商的扩张速度非常快,品牌的建立成本更低。美国Intuit的理念是深入社会任何角落,快速渗透。

3年多来,速达已经销售接近10万个客户,几乎都通过分销商出货,服务支持。而速达也首家推出软件公司的800免费电话做远程支持。

速达董事长岑安滨说未来社会的分工服务将决定社会的发展。他说因为低价产品占多数,利用社会网络的销售模式,也帮助公司保持最低的营运成本,不会在后台服务上面临无法控制的远期风险。

虽然已经占据中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第一的市场份额,但岑安滨说在中国软件太不容易,只有财务软件可以有成功的机会,但财务软件还是需要教育市场,“很多企业家要幺不相信软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要幺就是希望一个软件可以什幺都解决,其实软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有人说ERP包打天下,是绝对错的,ERP只是提供管理思路,每个细节都需要人去做,简单当成产品实施,有重大的问题,因为软件商面临的实施问题都是个性化的,很多企业操作又不一样,这些特有的问题并不是解决方案。”

他说,速达公司2001年曾经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每5辆公共汽车就有1辆打着“速达”的广告,“中国的市场还是初级阶段,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还没有上升到信息管理,把速达放在中国的大环境下,看看绝对数字,还不是很大,但增长率是全球第一,这就是这个市场的吸引力。”

而,Intuit从北美看亚洲,并不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但快速增长的吸引力太大了,“速达和Intuit都有共同的理念:我们为企业提供最好的管理方式,接近企业家、做最容易的销售,提供最简单、直接达到目的的服务过程。”

他说这将是一个企业良性循环的开始。速达是成功的模仿者。

寻找自己的终极关怀

今天再重头谈合作故事,岑安滨说可以套用洋人喜欢的“3个right”: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他说这可以讲解速达和美国Intuit的故事。

“当年我们找英特尔和美国Intuit,主要是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商业方式,告诉她们中国市场的机会,从市场角度看,引入美国Intuit有很大帮助,对企业最有效,没有名气的公司如何证明你有好产品?我们找了Intuit,做到了。”

他评价说很多事都是偶然因素,并不是超前计划的结果,偶然中也有很多努力,“可能是各50%的比例,我们当时没有那么聪明,是危机感驱动我们着眼眼前利益,我们看得很短,先要活下去,解决了生计,再讨论发展,从历史看我们在挣扎中解决生存的欲望,解决好了再往下走,理论上很好解释了”。

岑安滨说做速达的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回头看,未来是不确定的、没有预知,但绝不是虚无,“我们只能做出最好的判断,我相信所有企业都面临同样问题,到一定关口,需要深思熟虑下一步如何走,企业小,不相信大计划可以做到,需要面对眼前问题。”他说与美国Intuit主要有共识才有合作的信心,“这是我们的成长故事,公司今天看起来比较顺,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商业上不会是神话,虽然很多偶然,很多不确定性”,他说自己看前面的路比较准,自己又是一个乐观的人,有信心的人,对未来充满乐趣。


岑安滨有非常强的激情谈论他的产品和创业故事,他说中国市场的缓慢进程让洋人和国际公司谨慎,也让他们没有绝对优势,他说我自己其实喜欢系统性东西,我自己的兴趣不在做管理软件,“中国人都是企业家,都有创业激情”,他含笑而语,“其实人应该有忍耐力,做一些自己必须做的事”。

“美国Intuit的总裁很强调强制,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的思维,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还是强制自己去做好应该做的事。”其实他有独特的方式评价自己,“有点自由主义”,但社会的评价依然为主,“每个人看法不同,要看社会价值为重”,他的思路有点特别,也常常给自己设问句,但他很快会把自己从想象的空间拉回来,说:这些思考并不会影响我做企业家的雄心。

他说其实做企业是很好的锻炼,很多东西需要互补,也有太多偶然因素,很多故事没法预先计谋。但有好的团队很重要,“包括股东”。他评价说王志东一直批评董事会的错。其实是双方在管理上的变化,对未来看法不一致,表面上互斗,其实是思路上出了问题,“不能把股东拉在一起,一定会出问题,作为董事长,必须有一致的看法。”

他很有经验的说我们速达的故事就是混合美国版,形似美国Intuit,但组织差异大,一句话描述速达的经营哲学:这是合作的智慧。包括股东之间、管理团队之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公司渠道之间、公司用户之间,所有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充分合作,“从以前的泰勒管理、周扒皮管理、皮鞭式管理等等几十种,到今天的学习型管理,其实没有灵丹妙药,都有问题。”很多是“悖论”,就象任何决定都有遗憾,这就是现实,“普华永道最近出了一份报告,做了悖论分析,写的非常好。”

“其实,今天的管理已经没有模式,没有原则,也没有适用性,我们管理的难处就是如何解决悖论,如何解决好每天的悖论和遗憾就是艺术”。

他说着说着,越来越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你怎么信仰,就怎么活着。“我喜欢哲学、管理”,他笑得有点自得,“其实人生也就是在解决悖论”。

“发展就是硬道理,这句话绝了,这是解决悖论的最高理解”。他赞叹不已。

岑安滨有典型的“海归”的特征,喜欢思辨,喜欢比较,喜欢做形而上的宏观思维,他说其实每个人在寻找自己的价值,但你需要明白自己的成本,在美国做中国人的成本,在中国做事的成本,“我有一个宿命的观点:生于时代就是固定的成本”。他说自己很喜欢郭梓林的《成本论》。“呵呵”,他说着自己笑了,“其实我们不要讲太多困难,没有意义”。

“我的性格喜欢反省,是个自责的人”。在海归的圈子里,1997年就先知先觉,回到国内的叫“海早”,1999年再回来的才叫“海归”。“呵呵,我应该属于海早”,他说自己的终极关怀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非常不幸的是,每个人都会消失”。

他摇摇头,有点落寞,但他的眼睛依然有光。



台長: allen
人氣(3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