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4 21:03:34| 人氣1,6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說“黃龍宗禪詩境界”~4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
黃龍宗禪詩境界”~4
 

三、黃龍宗禪詩的美感特質()

3.自信無求,雄猛奔放

由黃龍三關的生佛平等觀念,生髮出黃龍宗禪人自信無求、雄猛奔放的氣質。黃龍宗禪人注重樹立主體的高度自信:「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登山不到頂,不知宇宙之寬廣;入海不到底,不知滄溟之淺深。」《五燈》卷17《慧南》 性空妙普認為「家無二主」,著《見佛不拜歌》同上卷18《妙普》,將自性抬到至尊無倫的地位,深得臨濟不拜達摩的神髓,被列為黃龍宗門人的蘇轍讚嘆這種精神是「扭鼻徑參真面目,掉頭不受別鉗錘」同上《蘇轍》。馬祖用「野鴨子」公案接引百丈,將百丈鼻頭扭痛,百丈大悟。次日馬祖升堂,眾僧剛剛集定,百丈即將馬祖的坐席捲起,表示法會已經結束,馬祖只得下座,問百丈何故如此,百丈說「昨天被師父扭得鼻疼」。意思是昨天承蒙師父教誨,已大徹大悟,如今對師父的開示,可以掉頭不顧,不再需要受鉗錘鍛鍊了。

黃龍宗禪人稟承臨濟「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的風格,用峻烈禪機錘鍊學人,「拗折拄杖」、「拈卻缽盂匙箸」《續古》卷1《死心新》,將學人外在的依倚全部奪去,以使之能夠真正自如地行走、獲得受享無窮的精神資糧。經由了嚴格錘鍊的禪者,大悟不存師,般若威光煜煜顯現。克文頌百丈再參馬祖公案:「客情步步隨人轉,有大威光不能現。突然一喝雙耳聾,那吒眼開黃檗面。」 《古尊宿》卷45百丈參馬祖前,未能見性。馬祖振威一喝,百丈三日耳聾。在蓋天蓋地的一喝中,百丈獲得了禪悟慧命,成為那吒般自立自信者。法因的開悟詩也表達了這種感受:

嶺上桃花開,春從何處來?

靈雲才一見,回首舞三台。

《五燈》卷18《法因》

嶺上桃花盛開,參透花從何處而來,也就參透了禪的奧妙。靈雲見桃花而開悟,猶如賤者得貴,由一個普通平民,轉身一變為在三台指顯要位置上笑傲自得的重臣。克文頌靈雲見桃花悟道雲:

奇哉一見桃花後,萬別千差更不疑。

獨有玄沙言未徹,子孫幾個是男兒?

《古尊宿》卷45

此詩同樣表達了對師家權威的否定。靈雲見桃花悟道,到底「悟」了個什麼,禪僧往往不明其旨,只是盲目讚許,獨有玄沙發出了「敢保老兄未徹在」的質疑,有大丈夫的氣息。

自信獨立的禪者,不會對任何事物產生執著:「愛色被色縛,愛院被院縛,愛名被名縛,愛利被利縛,愛身被身縛。」《續古》卷1《死心新》不但對名色等不能貪求,對佛法、悟心也不能貪求:「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具鐵枷。百千三昧門,百千梁鐵鎖。」「明眼底人被眼礙,悟心底人被心礙,證道底人被道礙,達法底人被法礙。」《續古》卷6《廣鑒瑛》「佛為無心悟,心因有佛迷。佛心清凈處,雲外野猿啼。」《五燈》卷18《達杲》將求佛之心掃卻,才能感受雲外猿啼的清機。但是,如果執著於掃卻悟心的意念,又會形成新的執著,所以還要將這掃卻再予掃卻:「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同上《智通》金剛般若隨說隨掃的威光赫赫顯現。

自信獨立的精神,形成了黃龍宗禪人「師子不食雕殘,快鷹不打死兔」 《五燈》卷17《祖心》的雄猛奔放氣概。克文《寄浮山岩中渙達二上人》: 「若是金毛那守窟,奮迅東西警群物。有時踞地吼一聲,突然驚起遼天鶻。所食不食雕之殘,戲來還是弄活物。翻嗟疥狗一何痴,到處荒園咬枯骨。」《古尊宿》卷45詩意謂參禪者自信自立,便是不固守窠窟的金毛獅子,它奮迅出窟,群獸膽裂。當它踞地哮吼之時,縱是遼天俊鶻也聞風逃竄。它不吃雕殘之物,而要戲弄活物喻禪者的思想不會為他人思想所左右,參活句不參死句。相反,只有疥狗才會在荒棄的園地里咬嚼干骨頭喻死在句下,不得開悟。這種精神深得臨濟禪髓,表達了「一一盡從胸臆里,蓋天蓋地灑醍醐」同上《送則上人》 的雄猛奔放之氣,使得黃龍宗禪詩帶上了醉意與狂態:

高吟大笑意猖狂,潘閬騎驢出故鄉。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續古》卷1《湛堂准》

高吟大笑,意態豪雄。潘閬倒騎驢,落拓狂放,驚起了棲息著的沙汀群雁。這種磊落剛健的精神,還滲透在黃龍宗禪人對三要的創造性詮釋上:「如何是第一要?李白歌詩。如何是第二要?公孫舞劍。如何是第三要?張顛草書。」 《續古》卷4《心聞賁》詩仙李白淋漓奔放的歌行體詩,舞蹈藝術家公孫大娘攝魂奪魄的劍舞表演,書聖張旭酣暢飛動的狂草書法,最能體現盛唐文化詩歌、舞蹈、書法的澎湃激情、軒翥氣勢、飛揚神韻,都是妙造毫巔的化境,禪宗以之詮釋三要妙旨,生動地說明三要的精神實質,是無限開拓參禪者的主體性,不參死句參活句,在酣暢淋漓落拓狂舞中作原真生命的盡情噴發,將情塵意垢悉皆盪除,「如關將軍相似,持一口露刃劍,當八萬大陣,一時掃將去」同上《佛心才》。

也正是在此時,可以保持平常心,猶如新婦騎驢,婆婆牽繩,不論是新婦還是婆婆,都沒有纖毫的分別念,自然之至,純真之至。「張顛不似首山顛,不動毫芒百怪全」《古尊宿》卷45,在黃龍宗禪人看來,首山境界,比張顛還要顛狂飛動。因為首山回答什麼是佛時所說「新婦騎驢阿家牽」這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蘊含著深微幽隱的「佛法大意」,雖然不動毫芒,平淡雍容,卻將千奇百態盡攝其中,比之醉酒狂呼、以辮蘸墨的張顛,更是顛狂得雍容高華,顛狂得無跡無痕。參《從容錄》第65則萬松評唱:「俗諺有雲:『顛倒顛,新婦騎驢阿家牽。』佛國頌雲:『首山有語古今傳,此語休雲返倒顛。新婦醉騎驢子去,時人笑殺阿家牽。』」

 

4.艷情閨思,妙諦通禪

與楊岐禪一樣,黃龍宗禪人將艷情引入禪中,使禪詩增添了香韻繚繞的風致。馬祖病重時,院主請安,問他身體怎樣。馬祖說:「日面佛,月面佛。」日面佛壽長一千八百歲,月面佛壽僅一日夜,馬祖之語顯示了斷絕壽命長短與生滅來去之相,以契當本具之佛性:在悟道者的心裡,永恆與剎那打成一片,善於體證當下的生命情境。這則公案,機鋒圓轉,克文曾有「日面月面,胡來漢現。一點靈光,萬化千變」之贊《古尊宿》卷45

楊岐宗法演詠此謂:「丫鬟女子畫蛾眉,鸞鏡台前語似痴。自說玉顏難比並,卻來架前著羅衣。」以少女對美的追求喻禪者對本心的回歸。這首詩寫得含思婀娜,聞名禪林。天游禪師上堂時,對法演詩提出了異議,:「東山老翁滿口讚嘆則是,點檢將來,未免有鄉情在。」 遂借用唐人金昌緒《春怨》來表達自己對日面月面公案的感悟:「打殺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幾回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五燈》卷18《天游》詩中所說的「黃鶯」,包含著三層喻義:

1指「日面佛,月面佛」,「打殺黃鶯」 指拂卻短暫與永恆的對立。

2指馬祖回答日面月面的公案,「打殺黃鶯」指掃除對此公案的種種知性理解。

3指法演的頌詩,「打殺黃鶯」指掃除對此頌詩的種種知性理解。黃鶯驚擾閨中人,影響春夢,所以要打殺。將一切影響心性的東西都清除後,「妾」參禪者就可以夢中奔赴良人的所在,與良人本來面目相會。禪師巧借妙用,信手拈來觸處春。

 

趙州勘婆公案,也是禪宗經常參究的一則話頭。《五燈》卷4《從諗》:「有僧游五台,問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僧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師,師曰:『待我去勘過。』明日,師便去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師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師歸院,謂僧曰:『台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慧南跟隨楚圓參禪,楚圓以此公案勘驗他,慧南汗下不能答,後來大悟作頌:「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仇。」詩成後呈獻楚圓,楚圓以手指「沒」字,慧南心領神會,易為「有」字,楚圓遂予印可《五燈》卷17《慧南》。問路者接二連三,跌倒無數;台山婆一番又一番勘破學人,機鋒陡峻。而趙州前去勘驗台山婆的作略,使問路指路同時銷落,頗「有」來由。克文頌此公案雲:「似狂不狂趙州老,或凡或聖人難曉。是非長短任君裁,老婆被伊勘破了。」《古尊宿》卷45謂不落是非,即是趙州勘破台山婆處。心聞賁頌為:「勘破了,有誰知。春風過後無消息,留得殘花一兩枝。」《續古》卷4《心聞賁》以春風春雨葬殘花喻真意的不可得。而龍鳴賢之頌,則成了一首風情裊裊的艷詩: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將玉笛向人吹。

曲中無限花心動,獨許東君第一枝。

《五燈》卷18《龍鳴賢》

此詩完全脫離了公案本身,宛如一幅精緻優美的玉人撫笛圖。紅袖佳人撫弄長笛,奏出美妙天樂。笛聲飄處,花心歡忭沉醉。在無數聞笛顫舞的花心中,獨有東君鍾愛的那枝最能感受到笛聲妙韻,與撫笛人心心相印。冰雪佳人,取意於《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上「肌膚如冰雪,綽約如處子」的「神人」,詩中喻勘驗眾僧的台山婆。作者完全忽略了台山婆與青春佳人在外貌上的差異,在「冰雪」氣質上發現兩者的共性。佳人撫笛,喻台山婆子以禪機勘驗僧人。 「無限花心動」,喻眾僧回應台山婆子的機鋒。「獨許東君第一枝」,喻在眾多的禪僧中,以趙州尤為傑出,與婆子心心相印。

 

5.水中鹽味,色里膠青

黃龍宗禪人有豐厚的古典詩詞修養。傅大士《心王銘》曰:「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善慧錄》卷3本是形容「心王」在 「身內居停」的狀況,借來形容黃龍宗禪詩對古典詩詞巧妙無痕的運用,也非常恰當。黃龍宗禪人對古典詩詞極為熟稔,在應機示法時,常常引用、化用古典詩詞成句、意境。以下是較典型的幾種。

寫精神家園之美、客況淒涼的,有晦堂的《晚春道中》:「江邊草色和煙碧,嶺上雲容帶雨飛」《黃龍四家錄·晦堂心》,化用江淹《別賦》「春草碧色」典故;《早秋示眾》「圭月漸成魄」同上,熔鑄《別賦》「秋月如圭」 意境;晦堂上堂法語「風蕭蕭兮木葉飛」同上,也借用了《楚辭》句式和詞彙。這些詩句,形象地表達了家園景色之美、流落他鄉的落寞,使詩歌具有哀感頑艷的魅力。

寫對回歸的渴望和對回歸無望之嘆喟的,有克文《百丈野狐》的「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古尊宿》卷45,借靈澈《答韋丹》成句 《全唐詩》卷810,喻世人參禪,都知道要休心息念,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歇卻機心。

寫師家粉碎疑情使學人明心見性的,有守卓的禪偈,以「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續古》卷1《長靈卓》作為師家職責,系借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成句《全唐詩》卷224,表示禪者說法,旨在盪除遮蔽本心的妄念,使晶瑩如月的自性熠熠生輝。

寫自性超越特性的,有文淮的「廬山瀑布水,不知得幾千萬年。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續古》卷1《湛堂准》,借用徐凝《廬山瀑布》成句《全唐詩》卷474,喻自性的永恆絕對,超越了相對的意識。

寫領悟掣電禪機的,有黃龍《靈雲見桃花悟道》:「二月三月景和融,遠近桃花樹樹紅。宗匠悟來猶未徹,至今依舊笑春風。」《黃龍錄》詩意脫胎於崔護《題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全唐詩》卷368崔詩寫踏春見桃花時勾起的繾綣情懷,慧南詩則以省略的「人面不知何處在」,暗示見桃花悟道的真正意旨已經在參禪者尋思擬議之際飛逝而去,留下夭夭桃花「至今依舊笑春風」,喻靈雲悟道因緣對鋸解秤錘者的嘲諷。

寫禪學感悟心理基礎的,有祖珍示法時所引的詩,謂「九月重陽,以何為佛性義?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續古》卷4《別峰珍》。 「竹葉」兩句,系杜甫《九日》成句《全唐詩》卷231,「竹葉」指美酒。當時杜甫患病不能飲酒,故用戲謔的口氣說,既然不能飲酒,淡了賞菊的雅興,菊花從此也可以不開了。禪師借用此詩,喻禪悟主體沒有作好心理準備,就無法進行直覺觀照。

寫禪悟妙境的,有祖珍引用的禪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續古》卷4《別峰珍》,借用錢起《湘靈鼓瑟》成句《全唐詩》卷238,意為美妙清揚的歌曲終了,始終不見演奏者的身影,只看到連山脈脈蒼翠如黛,象徵空明的悟境,不落任何痕跡的妙景。

寫禪者依依惜別的,有晦堂的《晚春將出郡城留別二三道友》:「長亭煙柳正搖春,杜宇聲聲送曉昏。花落可堪傷謝客,草芳何獨怨王孫。」《黃龍四家錄·晦堂心》長亭、煙柳、杜宇、落花、謝客、芳草、王孫,都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辭彙和意象。晦堂又有《逢劉居士》:「去年別我龍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濱。相別相逢兩無語,落花啼鳥又殘春。」同上堪與杜甫《江南逢李龜年》相媲美:「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全唐詩》卷232迴環詠嘆,在無言之中透露出落寞惆悵。慧南《送著維那》「送行唯托金輪月,夜夜相隨到別溪」《黃龍錄》,頗得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全唐詩》卷172的神韻,表現了禪者不忘人性而又超乎人生的精神世界。

寫對禪林風氣不古之感嘆的,有西蜀鑾禪師的詩偈。鑾禪師用峻烈機鋒接引學人,不拘泥名相,求法之人紛紛離去,禪師遂說偈罷講:「眾賣華兮獨賣松,青青顏色不如紅。算來終不與時合,歸去來兮翠靄中。」《五燈》卷18《西蜀鑾》熔鑄鄭谷《感興》「禾黍不陽艷,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全唐詩》卷674意境,克文上堂也徑截引用了鄭谷此詩批評禪林趨新騖淺的風氣。

寫悟道後洒脫寫意的,有文准「高吟大笑意猖狂,潘閬騎驢出故鄉。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續古》卷1《湛堂准》。前兩句化用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意境《全唐詩》卷174,而後兩句則徑用李涉《潤州聽暮角》成句同上卷477。將兩者綰聯在一起,天衣無縫,宛如自家胸臆流出;寫即幻即真的自然清景的,有克文的《和仙上人秋夜對月》:「風傳喬木時時雨,泉瀉幽岩夜夜琴。」《古尊宿》卷45深得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之神韻《全唐詩》卷443

由此可見,在接機說法的各個層次,諸如流離之嘆、回歸之望、接機、悟道、禪悟心理基礎等諸多方面,黃龍宗禪人無不熔鑄古典詩詞成句、意象,或隨手拈來,全同己出;或別鑄新詞,得骨得髓。這種創造性的運用,豐富了黃龍宗禪詩的藝術表現力,增加了迴環唱嘆、蘊藉流宕、義趣深遠、詞彩挺秀的藝術魅力,透露著古典詩詞的神采韻致,起到了百花逗春色的藝術效果。

本章以惟信「三水三階段」、黃龍「三關」作為參照,探討黃龍宗禪詩的美感特質。惟信的見山三階段,從詩禪感悟的角度,指明了人由准開悟的混沌狀態到「自我」意識的生起而引起的迷執,由「自我」迷執到「無我」初悟,由「無我」初悟到「真我」的徹悟的層層遞升的演進過程,對禪宗審美感悟生髮機制有獨特的闡發;黃龍三關,則從參禪者覺悟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殞的第一關,到覺悟每一物既是它自己又是它物的第二關,再到任運無功用的第三關,旨在強調禪人「直下薦取」,隨機起用。

黃龍宗禪詩汲取臨濟禪「無事是貴人」的精髓,生髮了任運隨緣、日用是道的美感特質;汲取臨濟禪「無依道人」的精髓,生髮了自信無求、雄猛奔放的美感特質。同時黃龍宗人又有其獨特的詩禪感悟,其中最顯著的是與「見山只是山」相應的觸目菩提、水月相忘的直覺觀照,在這種觀照中,觀照的雙方互為「主客」,能所雙亡,擺脫情感的膠著性,使得這一類禪詩呈現出境象玲瓏、空明澄澈的藝術境界。由於對古典詩學的熟諗,使得黃龍宗擅長用艷情寓禪,大量運用古詩名句、意境,從而形成了艷情閨思妙諦通禪、水中鹽味色里膠青的美感特質。黃龍宗禪詩以其超妙的詩禪感悟和豐贍的美感特質,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