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06 04:46:53| 人氣1,9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續)附錄:高旻寺德林大和尚在禪七開示中之《戒法》-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續)附錄:高旻寺德林大和尚在禪七開示中之《戒法》-參!

(24)打七,個人生死個人了,自己要能夠獨立,絕對獨立。不能獨立就是攀緣,攀緣就有生死,那是與道絕對不相應的。要知道,生也是一個人來的,死也要一個人去跑,沒哪個跟你作伴!打七要有打七的氣氛,大家都是慕道而來,怎可不得法而歸呢?禪堂講話是助道因緣,道,要自己用心去會,參禪的路自己認定好了,一點不懷疑了,堅定不移,十個七打下來,還不能開悟,來年還有十個七。除十個七以外,平常也要用工,三百六十五天都要用工!

(25)用工是我們的正修行,法門中有正道,也有助道,都講一個實用,專門成就我們〝悟道〞的條件。修道人講個〝緣〞字,到一個地方都要具足〝人緣、飯緣、法緣、地緣〞,只要具足這四緣,住在哪地方,身心均自安!另外還有〝五緣〞亦須自我來具足,那就是: 

1.持戒清淨。這是修行上的根本問題,持戒若不清淨,修什麼也修不成,更別想要成佛作祖了,也別想開悟、明心!持戒不清淨,弄得不好,人身都難保。宗門不講持戒,但如果你能把〝念佛是誰〞參好,什麼戒都能持。

2.衣食具足。打七期間,要注意調飲食及衣著。天冷自己要有準備,高旻寺去年天氣冷到零下十二度,所以禦寒的冬衣要備足。每個人都要自我保重這身子,打七是辛苦也疏忽不得的。

3.閑居靜處。在高旻寺禪堂門口止靜門外,我們寫上『阿蘭若處』幾個字,這代表寂靜處,又叫做『離幻目處』。這地方是不受塵勞的干擾,蓋世紅塵飛不到!在門口又設門房看守,不許閑雜人等進去,是為成就大家道業。

4.息諸緣務。進堂來參禪了,身要歇、心也要歇,不是人進堂而心還在外飛馳,這樣七是打不好,禪也參不了。未打七前,就應把一切閒事,料理乾淨,要有個段落。過去在打七告了〝生死假〞後,是不能夠離開禪堂的,有病都不能請假,何況閑雜等事!你若想辦這生死大事,就得下勇猛心,萬緣放下,只一個〝念佛是誰〞是緊隨不捨,十個七打下來,總有些看頭。

5.親近善知識。這一點更重要,用工辦道若沒人引導是很困難的,自己瞎摸是不行的。走上岔路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曉得遭了什麼魔障,他自己是不願意,但事實卻如此。然後怪禪宗這一法不能行,不參禪還好一參禪就發魔障,法無咎啊!在我們禪堂裡,前面坐的幾位老班首師傅,都是飽參飽學的善知識,這個道場亦是千年以來的祖庭宗門,堂裡一言一句都可以拔釘抽檞,都是我們的助緣。

具足五緣,還要呵五欲、調五事、行五法。在修行上有這麼多的講究,但在禪堂先教我們參〝念佛是誰〞,不要打妄想!只要你參〝念佛是誰〞,什麼魔障也靠不上的。『六根六塵妄作無邊之罪,十纏十使聚成有之因!』凡夫造一切罪,都由於塵境所引發,所以要呵五欲。欲,是生死根本,這個障礙必須掃除!還要棄五蓋:貪欲、嗔忿、睡眠、掉舉、疑。這些蓋住了我們的真心,是我們自性的障礙!身心的調理要靠自己,『調食不飢不飽、調眠不節不恣、調身不緩不急、調息不澀不滑、調心不沉不浮』。 

(26)在禪堂裡用工夫,從初心用到有心,從有心用到無心,歇妄想從〝粗妄、細妄、微細妄〞到歇〝最微細妄〞,你看這過程有多長?一生一世就可以徹底做得到嗎?用工之道在〝精勤不懈〞,在〝契而不捨〞,這條道路長得很呢!修行人要有耐心、長遠心、毅力、要吃得苦呀!如果參兩句不能開悟就不參了,不肯再用這個工了,你永遠開不了悟!無量劫來的習氣毛病太多了,這都是自己造來的,妄想來的,若不參〝念佛是誰〞,你又怎麼辦呢?能了得了生死嗎?禪宗這一法,在修行的法門上是最直接了當的,直達心源! 

(27)講到用工,精進心好發,長遠心難持。我們不是打一個七,二個七,而是打十個七呢!在這十個七當中,天天如是,就是為了要保持一致,一定要把整個身心,納入打七的規範當中。千萬不要打一個七還可以,打兩個七就要懈怠了,應該越打越精進,工夫越來越成熟。今天是雙解七,初步規定雙解七是洗澡、洗衣、剃頭、縫補,基本上只允許做這四件事情。事了都要進堂坐香,別閑嗑牙去了!要知道用工是不能間斷,一曝十寒是做不好。 

(28)若是個人才,要腳踏實地的用工,把我們佛法的大業,禪宗的門庭給撐起來,燈燈相續。修道的人,氣量要大,道心要堅固,法器、法器,能容一切法啊!無論今天講法如何深妙或粗淺,你都能受了,那說明你有氣量。如果說:「唉呀!今天講的什麼東西嘛!莫名其妙!」那你就沒得氣量哪,你還不懂,怎麼能接受呢?佛法不可思議,踢到石頭,都會令你開悟的!而那還得看你是不是法器,有沒有氣量了。

(29)古人講:「用工如一人與萬人敵」,這仗如何打呢?那〝一個人〞就是〝念佛是誰〞,那〝萬人〞就是無量的〝妄想〞啊!在禪堂裡用工像打仗一樣,當你用工參〝念佛是誰〞,妄想說來就來,也不跟你招呼一聲,咻!就佔住不走,而且不止一個妄想,成串相連的結伴。這仗怎打?力量來自你的道心,發心、發心、發道心哪!維那師父一卓香板,大家就搶位子坐,把〝念佛是誰〞丟下不管了!坐下來聽開示,〝念佛是誰〞也乘涼去了,這行嗎?宗門用工的人,只管參〝念佛是誰〞!行香、坐香、聽開示也是〝念佛是誰〞,就是這樣用工。     

(30)光陰是非常可貴的,現在已是第三個七,還只剩七個七,時間一晃就到了,打七是要越打越有精神、越來越進入狀況!你不要去管別人如何如何,只要自己照顧好自己,把自己管好,什麼事都不要你問,油瓶倒了也不用你扶!專專心心做工夫,參〝念佛是誰〞提疑情!若有不會不明白的,要去請開示,千萬別自個盲修瞎練。我們這一生的歲月,真正能令你用工的又有多少呢?既來到禪堂用工,就要在道上行!修道人豎起衣領、挺起腰桿,今天還能跟世間人一般嗎?那將來要怎麼交代呢?要以〝悟〞為期啊! 

(31)〝禁語〞是參禪的人最大助緣,也是最好的戒規,講話是最壞的一件事,一講話就要起心動念,一動念就很容易使自己失去了覺照。 // 『動念即乖,舉心即錯』,不要看這小節,只要〝禁語〞守得好,就能與道相應,工夫就得連貫,不打閒岔嘛!修行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好好把心歇下來!真正用工的人,你跟我講話,我不回答你,我〝念佛是誰〞嘛。你問我什麼,〝念佛是誰〞!再問我,我還是個〝念佛是誰〞。什麼時候能開悟,不要去裡它,『只管做好事,休要問前程』!總之在道上要不斷的努力。 

(32)監香下香板有八種香板:前趴、後仰、東倒、西歪、沖盹、打呼、彈指、抓癢。這八種情況下,都要下香板助道。什麼樣的人打呼,打呼打得嚴重了,人家在坐香,他在〝呼啦、呼啦〞的,若是還沒有到走圈子的時候,怎麼辦呢?持〝手抄香板〞直走去下他香板。不打呼就是輕昏點頭,是不能如此持香板去下的,都是要在走圈子時,發現了有這八種情況下,才去下香板。 // 監香師父下香板,這是有警策、助道的作用,不能隨隨便便,跑到人家面前去下香板,這是不行。既是助道因緣,就是辦道,『道』是不可思議!什麼叫道?就是道路,由此至彼暢行無阻,這才能成為一個道路,修道的人亦復如是。監香也是一種修道,修道人修的是什麼道?佛道啊!佛道是什麼呢?你不能把道修到阿鼻地獄去哪!雖說.阿鼻地獄也是道,也是人去修來的,你要是造了惡業,造嚴重的貪嗔痴業,那肯定是要墮三塗的。 

(33)禪堂裡除和尚以外,還有首座、後堂、西堂、堂主、還有班首師父七、八個善知識;都是有工夫、有見地、飽參飽學的。今天在堂裡講開示,雖不能像佛稱性而談,但都是正法,絕不是隨隨便便開口。聽話要會聽,要能往〝道〞上會!我們是用工辦道的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因緣所現的語言或法,都有不可思議處。不要說:「講得好的我聽,講得不好的我不聽。」甚至於有的人笑:這像禪堂嘛?不把禪堂當禪堂,肆意的評論起來,你不曉得尊重嗎?不知慚愧!既然覺得別人講得都不好,笑話人家,我就請你出來講講,請你來當首座,試問你能勝任嗎? // 修行用工辦道當參學,當什麼參學?二板掛下來,回座掛腿坐好聽開示;或站板時聽開示,你講你就講,我願聽的好好聽,不願意時我只管用工。修道人沒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的,只就當下的因緣〝如實〞安住!哪有什麼煩惱呢?如果你只能順境界,逆境界就適應不了,這樣的話,無病無災我這工可用,一有病來臨,這個工就不能用啦!在禪堂這麼一個賢聖的地方,很容易打發的環境,你就打發不了,都被境給轉了,還談什麼〝了生脫死〞呢! 

(34)晚課下殿,就是晚課香以後:三點到五點,這兩個鐘點休息的時間,要給足。五點鐘在堂外打叫香,這支養息香的起香,就跟要吃飯時打叫香一樣,必須在堂外打。 // 除了禪堂放養息起來以外,外寮的人也要進堂坐香,你們白天有事,晚上就沒有事了,都要在禪堂裡坐坐養息香。如果禪堂還沒有起香,進禪堂掛腿子坐,等候起香;不是一進禪堂就跑香,那也不行,要等起了香,大家才開始跑香。基本上,五點起香到掛二板,有一刻鐘,時間比較寬裕,然後跑香、掛二板、喫茶、打抽解共是半個鐘點,再來止靜、坐養息香、到放參。//  

早上也是這樣子,沒有煞叫香,基本上不催香,煞過叫香,時間到了,催催香。催香無論是哪一支香,基本上,不論是掛二板,還是打站板、打抽解,在這之前,都要喊兩句:「提起正念來!」、「打起精神來!」給大家提提醒!好用工!因養息香以後,大家精神飽滿,像猛虎下山一樣,剛起香跑香時可以慢點,等打催香了,就要跑快一點。催香的作用是把步子邁大一點,把精神、道契提高昂起來!但是可別將兩條腿撩起來用跑,拼起命的跑,恨不得把腳後跟踢到後腦勺去了。這要是給外頭的人看見,禪堂在做什麼呢?就算諸方有這現象,在高旻寺也是不用的哦! // 我曾一再交代高旻寺的禪風,也事先跟大家打招呼了,你們若還來這一套,我可還凡夫,也有煩惱,惹腦了我,你也沒好日子過哪!在一家應隨一家呗,不能任何事由得個人來搞,怎麼說也不聽,難調難伏!永嘉大師也說了:「嘆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治。」習氣啊!佛也說呢!千真萬確!大家共修共住,在這個門庭道場裡,要共同的遵守規矩,不是滿好嗎?本來這些話、這些事,都是是是非非的,但既已發生了,而且一再糾正不改,只好跟大家提一提,讓大家都知道,共同來執行。 

早上止靜想多坐幾分鐘,看起來是滿好的嗎?如果你想多坐是可以的,那我們就做到下夜一點半如何?現在打七比過去鬆快得多了,下午三點到五點,有兩個鐘點的休息時間,晚上十一點開大靜,到早上四點半,基本上一天有七個小時的休息。如果還不夠,每支香還可以貼補貼補,難道你每支香都沒有昏沉嗎?沒打一點瞌睡嗎?這就夠了吧!所以今年打七,看來沖盹、打呼的便不太多。 

(35)禪堂不只是用工,也要考工的唷!過去有大考工、小考工,我們現在能考不能考呢?考工也是一個逼拶,辦生死大事嘛!上根利智的人一聞千悟,是不用逼拶的,六祖慧能大師便是如此!而我們中下根人走這條路,除靠自身努力,還要靠環境以及助道因緣來成就。所以到禪堂來打七,要接受禪規的約束,這約束也就是逼拶!我們可要認真的、真心的接受,不要言之諄諄、聽之藐藐啊! 

(36)宗門這一法,參〝念佛是誰〞是要“離心意識”參,你參的時候若沒〝離〞心意識,那麼〝念佛是誰〞便不在,即時墮入了〝妄想〞中,這就是你“用”〝心、意、識〞參禪的狀況了。參的當下,絕對要離心意識,若有一絲的雜念,是參不入〝念佛是誰〞!要如何用工?把〝心〞處在〝歇〞息下,把〝身〞安住在規範裡,逐漸得以〝離〞妄!參禪人除〝話頭—念佛是誰?〞之外,其餘皆是〝閑事、妄念〞啊!所以說:要〝照顧話頭〞!道理就在這裡呢! 

(37)用工的過程,什麼境界都會有,用工的人氣量要大,什麼都要能容,什麼事情都要能丟得開、放得下!不容易啊!要明白境界的根源不出五陰,也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一切境界皆是幻化不實,莫〝住〞了!宗門裡〝行〞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凡聖皆不立!用工的人要有氣量,要有高度的覺悟和素養,才能夠用禪宗這一法。德山棒、臨濟喝,“棒下無私、喝下有眼”啊!禪堂裡有棒亦有喝,你的心能否入呢?能否受持法意呢?參〝念佛是誰〞下工夫,離心意識參,怎麼參呢?歇!把心歇下來,將浮動的心全然止息!

(38)一支香坐下來,〝念佛是誰?〞〝佛到底是誰念的?〞〝究竟是誰念的?〞不明白啊!這疑情、不明白處要站得住、站得長、不打失!佛法是一,不是二!參禪用工是沒有〝能、所〞的!有〝能、所〞就是二法,參〝念佛是誰〞就是自己的心悟自己的心,那就不是二個而只是一個!『依言悟道,藉教明心』,你要想見〝般若〞,把智慧打開,要明心見性、開悟,可是業障卻處處給你障礙,來障你的道!這在初發心的人,是非常明顯的,閉障了心源,令你不得前進,所以參禪的人也要〝求懺悔〞,要〝生慚愧心〞!

(39)今年這個冬天第一次下雪了,你們要自己會去調身、調心,每個人的身心素質都不一樣,用工辦道的過程,要能不懈怠也不太急躁,這個身心都是要靠自己去調適,才堪為法器,用工必先自利,而後才得以利他啊!天冷更是好好用工的助道因緣,一般的禪堂都是〝冬參夏學〞,這就是在冬天裡打七,而在夏天裡做一些有關的學習,可見得冬天的氣候,對身心的收攝是最適宜了。

(40)高旻寺承上啟下,把禪宗這一法延接下來,不敢怠忽,總是苦口婆心、競競業業、認真的來用工辦道!事實上禪堂是要靠大家,共同來護持及遵守禪規,成就天下人能在這兒會入祖師禪裡用工,將這支香給延續下去!所以期望大家在高旻參禪,一天要守一天的規矩,千萬別打混、放恣身心了,禪堂可是有祖師大德、龍天護法睜眼看著呢!我們能安穩的在禪堂打這個七,什麼事都不需你煩心,油瓶倒了也不用你扶!可以說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般般如意、事事現成,這哪來呢?

(41)參〝念佛是誰〞是要發大心!一槌站板打下來,你是站在什麼地方呢?是站在禪堂裡或禪堂外呢?還是站在地板上或是站在〝念佛是誰〞疑情上呢?三板一鐘打下來,盤起腿來〝念佛是誰〞疑情滾滾嗎?開了靜放下腿子,還有沒有〝念佛是誰〞這疑情呢?跑起香來〝念佛是誰〞疑情在不在呢?上淨房、出入往返去齋堂〝念佛是誰〞疑情又如何呢?一入寮房、被子一蓋、一覺起來〝念佛是誰〞疑情還有嗎?…疑情啊疑情,要念茲在茲呀!

(42)一個道場一個門風,要豎立這個宗旨,不是隨便的事,要想達到某個程度,必須聚合各方面的因緣,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一步步朝前邁去!我們在禪堂裡講話,主要就是講〝念佛是誰〞,從不離這個工夫話,你用工也好不用工也好,若想聽別的,恐怕是沒有。 // 禪堂就是這麼個龍蛇混雜、凡聖同居的地方,所以我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禪宗是根本的正法,你已投入這個門庭,便要好好發心參〝念佛是誰〞,自然慢慢相應趣入! // 禪堂裡一切施設,都是為成我們的道業,給我們好用工,禪規是要嚴守,這麼多人在一起參禪,怎可我行我素呢?

(43)禪宗這一法後繼也要有人,常住上盡心盡力,護法們也無我無私,禪和子們那一念心又如何呢?門庭是靠眾緣聚合努力、共同揮洒出來的,每一種角色都要有人,每個細節都疏忽不得。過去的人,是拼起命來打七,那打得是〝日月無光、天昏地暗〞的!虛雲老和尚,就在高旻寺禪堂打七開悟的,那股勁,到現在大家都還津津樂道!若你也有那樣的道念,一個七一個七的打下去,如果十個七到了,你工夫正用得起勁,缺那麼一點火候,耶!常住上再擰出一點力,大眾也再發發心,十七之後再加兩個〝鞏固七〞,踢你一腳!承擔得下或承擔不了呢?

(44)禪宗這一法的特點是不走彎路,直接了當,當下就是,不要動腳跟,直接到這種程度!用什麼走?既是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當然就是用〝心〞走,宗門下這個行也就是用〝心〞行!而這一念心是要〝不雜用心〞,就只用在〝念佛是誰?〞專一不二,這才省力!用參〝念佛是誰〞起疑情,這〝起疑情〞就是動了心,心〝動〞起來是動在〝念佛是誰?〞疑上,抓住這路頭,不相離,如影隨形直直去,逐漸便也得力啦!宗門下這一法,方便不方便呢?只要你路頭摸對了,用上心了,那既是方便又省力且得力了!

(45)高旻寺建這個禪堂有七個保證: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不得蚊蟲、不會潮濕、沒有噪音、色調柔和、還有空調。這一切的施設完全是現代化,為要合乎現代的人來使用,無論四季哪個時候都好用工。這一些的助緣也都來自十方,我們的福報大,現在就能在這裡用工,怎能不加把勁,好好參禪呢?有時候工夫也是逼出來的,比如:催香、加香、打警策、考工…等等,都是在特別的〝照顧〞我們,要我們把工夫能做得更緊密點!所以凡事你若都能往道上會,與道相應,那麼受益最多的將是自己!

(46)禪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過去的人為道的精神殷切,這麼一指就明了,見了性,生死也了了!現在的人參〝念佛是誰〞幾十年了,也沒啃通!道理你說不通嗎?還能說會道的!懂是懂了,但“歷事練心”工夫火候還不夠!境界一現前,“話頭”就乘涼了,再回過頭來又參〝念佛是誰〞時,得從新再起灶了!你說這工夫能純熟嗎?很難很難! // 現在我們共聚禪堂在打七,有鐘板、有善知識、有護法護道的人、天、諸佛菩薩、祖師們的加被,一個七又一個七的接著打,你是否應知勤勉、惕勵自己,專心好好參禪呢?五個七以來,講的話可以塞滿整個禪堂了,千叮萬囑、老婆心切的為什麼?知不知啊!我們都還不是過來人,除了〝歷事練心〞,還要腳踏實地去做工夫,真正去行出來,那片禪門裡的風光,等你來說呢!

(47)如果你找到了〝念佛是誰〞,誰來證明呢?威音王佛以前可以自證的,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佛,當然也沒有祖師,說是最初無佛的時代;威音王佛以後,若是無師自悟,都是天然外道!所以宗門下這一法,要有人印證,從佛陀以來,代代都是以心印心,代代相傳。你這個人行履怎麼樣?平常用工夫的狀況如何?還在妄想堆裡嗎?現在突然之間說:「念佛是誰?找到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有道無道自己知道!未悟言悟,那因果可少不了,含混不得啊!所以希望大家要老實做工夫,老實參禪,參〝念佛是誰〞,起疑情,有沒有?濃不濃?自己要知道,蒙混不得呢!

(48)所謂“實際理地不染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講〝佛性〞,不染一塵就是本來清淨。『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叫作用,依體起用,藉用顯體。禪宗這一法,講到一個體,講到一個用,我們都日用茫茫而不知哪!禪堂裡的鐘板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一天到晚四止四開,敲三百八十六下,鐘是體、板是用,從體起用、攝用歸體。用三百八十六下表十法界一切法,從一念未生之前,到萬德圓融果證,皆涵蓋於內!

(49)參禪人沒葛藤,單單一個〝念佛是誰?〞啃到底!見了法身也好、證了法身也好、透了法身也好,不喜不憂、不驚不怖,只一句〝念佛是誰?〞啃到底!直到佛地!〝念佛是誰?〞不明白處具足一切,參〝念佛是誰〞即是真修,要〝離心意識〞嘛!這不就是“全修在性”嗎?“依性起用”是無為法,參〝念佛是誰?〞即是無為法啊!只怕你不會,不怕你不知哪!

(50)連我這個沒道心的人,身上還燒了很多香疤,我的兩個膀子還燒了『念佛是誰』,胸口也燒了個『願』字,一百零八個大香,那還不大好燒,一般人是承受不了,那是我特別發心燒的!願,對一個出家來講是很重要,特別是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人。

(51)參禪人不雜用心,認準這一法門,持之以恆,不改弦易轍,道念堅固!〝念佛是誰?〞這輩子參到底,參不通,下輩子再參,生生世世發願參通它!純一無雜“精、專”不二!工用到這個時候,最怕守不了道念、沒了信心,突破妄念很難,工夫愈深境界愈高,這就在“考工”啦!能過不能過?過得荊棘者是好手!

(52)禪門裡處處是法器,拈來都是能令我們悟道的助緣!參禪人要有恭敬心、有慚愧心、有精進心,自助而他亦助,自然水到渠成。扳開手指算一算,我們這一生真正用上工夫的有多少?實在是可憐得很,還認為自己工夫不得了了,便到處攀緣、講俗情,這是在做什麼呢?知不知這障了自己道,也障了人家的道呀? // 參禪人一心就只在“道”上,不行“道”外事,息諸緣慮,可以入道!從己心起道念,自然於外即是道行。參禪人自是有番“道貌”行諸於外,人家的敬仰、恭維要謙遜;若真是個參禪人,也不理這些嘮啥事,一句〝念佛是誰?〞不達佛地不罷休!哪有些許閒?(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