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2 21:07:08| 人氣1,5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四念處--身、受、心、法的禪觀修法(7)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四念處--身、受、心、法的禪觀修法(7)

 

無念,如果以「出入息法」的話,第八個階段就已經是來到「無念」的階段,第八個階段「安息心行」,就是已經來到「無念」的階段,所以有的人就認為「起心即錯、動念即乖」,我們修行是要無念,結果修!修!要追求個「無念」,不敢起心動念,那也是修得變成枯木禪,身心會僵化、身心會凋萎。

 

心是要「明心」,「明心」之後要能夠明行、明覺,然後在「明行」、明覺的情況之下起作用,所以這時候我心可以喜悅,可以微笑,可以非常快樂啊!那種法喜可以展現啊!但是當下沒有我慢,都保持清醒明覺,「令心喜悅」就是心喜悅的情況之下,也清楚覺察。

 

到第十一個階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覺知心定,令心等持,就是我的心能提、能放,不容易喔!眾生常常是這樣一直動、動、動,就是靜不下來,不然有的修行就是這樣要修到無念、修個寧靜,但是你修、修、修得追求一個靜,你就不敢動,一動就是很害怕,很挫折,那都是走偏,沒有走在正確的中道之上。你走在正確的中道上是可動、可靜,可靜、可動。

 

「令心等持」還有另外一個深層的意思,你能不能以等持、平等之心,來對待一切境界?能不能以平等之心善待一切眾生?說到平等之心不容易啊!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等持」的心,以平等的心來對待一切眾生,你就會體會到佛陀的法號、名號─無上正等,「正等」就是以完全的平等之心善待一切眾生,不要把它只是當作標語、是真的要做到,眾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

 

「等持」的世界、「正等」的世界是完全絕對的世界,看到小花、看到大花,你會以平等心來欣賞它們;看到平民百姓、達官貴人,你一樣以平等心來對待他們,要做到這種心境不容易,你一定要來到超越所有的框框,一定要來到超越種族、超越黨派、超越國界。如果沒有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你不可能來到「等持」的世界,如果你堅持某個宗派、某個黨派,你很容易站在一邊,以不平等之心對待另外一邊。解脫,就是來到沒有框框、沒有籬笆的世界,所以要能夠來到「令心等持」不容易,不要把它當作只是標語,那是解脫之路,真的要來到、要證悟到,而且要真的做到。

 

再來,第十二個階段「令心解脫」,你的心能不能來到解脫自在的世界,這就是佛教所要追求,也是任何宗教所嚮往的目標─來到解脫自在的世界。如果你的方法不正確,或只是在「有為法」上面下功夫,你都還是在枝流末節上面,在一些宗派的框框裡面繞,成為一些宗派的信徒,而沒辦法來到真正的解脫。你要超越宗派、超越宗教,才有辦法來到真正的心解脫,心要能夠解脫,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絕對沒那麼容易,有時候只是部分解脫,或是一時的心解脫。

 

在打坐的時候,在禪修的時候,好舒服、好棒啊!都沒有貪、瞋、癡,好感恩啊!好知足啊!但回到家裡,太太擺一副臉孔給你看,指責:你在那裡享受好幾天,我在家裡當牛當馬,她憤憤不平,結果擺臉色給你看,糟糕!你那個心境馬上從天堂掉到地獄,女眾也是一樣啊!當妳回去,你先生只要講妳幾句、潑妳一個冷水,妳馬上從天堂掉到地獄,這就是說,我們那一種解脫都只是一時的、短暫的或是局部的,不是來到究竟解脫。

 

如果是來到究竟解脫,在禪堂裡面很高興、很安祥;回到家裡太太潑你冷水,你也覺得喔!好清涼啊!像蘇格拉底,太太罵他之後,哦!打雷啦!拿出冷水來潑他,哦!打雷之後下雨啊!好清涼啊!真的解脫之心,就是面對什麼境界都沒有瞋心,而且會慈悲的善待一切眾生。一般眾生的心,很容易成為境界的奴隸,而處處黏著!

 

現在講這很簡單,很快的講出來,但是如果你沒有很認真去檢驗,不知道說你的心常常成為境界的奴隸,遇到一個好吃的東西,你心裡就想,回去要怎麼樣來做,要買什麼材料,然後要做的色香味俱全,你的心就被那個境界卡住了,包括說修行也是一樣,遇到一個某某大師很有名,聽說有神通,就覺得一定要去,在崇拜大師的情況之下,你不知道你的心,被那個大師的境界把你繫縛住了。某某大山頭很有名,國際大山頭很有名,我依止在那裡就沒有錯了啦,好幾百人、好幾千人在那裡依止,依止在那裡就沒錯了,你不知道你沒有依法,沒有回到依止在法,你被大山頭的那個境界把你吸住了,成為那個境界的奴隸你不知道,還洋洋得意我是某某山的人,你的心沒有來到解脫的世界,你的心被大師、被大山頭、被大偶像卡住你不知道,這離心解脫還很遠。

 

如果你固執在某個宗派、某個框框裡面,要知道你的心沒辦法來到真正的解脫,所以佛陀不斷的提醒大家,真的要保持客觀、冷靜、理智、求真、求證,不要經典崇拜、不要偶像崇拜,這都是修行上很多的叉路,唯有你保持客觀、冷靜,理智、求真、求證,如實的面對自己、如實的來檢驗,你才能夠一關一關的過去,最後必然能夠來到真正的究竟解脫。

 

很多人很認真的要修行、要打坐、要開悟,急著要有所成就,有的人一天用好幾個小時在打坐、在參禪,有的人就是專業的修行,好幾個月閉關專修、專心用功,但是一年、二年……幾年過去了,還是不容易有成。遠的不說,光是在禪修的這幾天,有的人會認為奇怪,我怎麼好像進步不明顯,我怎麼打坐還是不容易得力、不容易入定,一顆心還是這樣飄浮不定、動盪不安?當然有聞思基礎之後,聞思修證會一直的上來,你的法喜會很快出來,但是有的基礎不夠、聞思不夠、觀念不正確的話,他很努力、很拼命用功,但是卻發現距離他所要的,還是差的很遠,也就是他覺得修行不容易契入、不容易得心應手,這裡面有一個很重大的關鍵,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是什麼呢?欠缺慈悲心。

 

有的人就認為打坐、參禪,或是禪修的時候,就用著一個法門一直深入這樣就好了,還要在那裡想什麼慈悲心?如果你在修行的過程欠缺慈悲心,你的修行很難有成,如果你的修行過程欠缺慈悲心,你的修行會成為一種練功夫,或是長養「我慢」的方式。不要小看慈悲心,有的人認為慈悲只是世間的善法,慈悲心是從世間的善法邁向出世間的橋樑。

 

記得!慈悲心是從世間法邁向出世間法很重要的橋樑,而你將來要慈航普度,一樣是透過這個慈悲跟眾生廣結善緣,不管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都不能夠欠缺慈悲心,慈悲心怎麼修?有什麼功效?有什麼功德?

 

你能夠好好行慈悲心,「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也就是很快能夠到達涅槃究竟解脫的彼岸。但是要知道慈悲是一個很重要的橋樑,而不是把修行就光停留在是世間的行善布施這方面,它是一個很重要跟眾生廣結善緣,讓你培養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

 

「若有眾生修行慈心解脫」,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講或是用頭腦在那裏想,在那裏想像作意思惟,不光是這樣,說一丈不如行一尺,你是真的要行、要行動,要實際去做出來,不是光用嘴巴講,要修行慈心解脫。當你不斷用慈悲這一種方法,一方面來修行,一方面也慢慢默默去做,你會來到解脫的情況,而這一種解脫是代表著你內心很喜悅、很安祥、很自在。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在生氣、瞋恨別人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很苦的,這時候就是處在地獄裡面。你在怒罵別人的時候,就是在阿修羅道裡面,如果你在展現慈悲、行慈悲,善待一切眾生的時候,不但內心很愉快、很快樂,而且你也會把這一種氣氛帶給眾生,這時候你就是處在天堂的境界,處在極樂的世界裡面,所以你光是行慈悲,一樣可以來到解脫,但是你要來到究竟解脫,一定是要深入整個聞思修證。

 

如果一個人能夠「修行慈心解脫,廣布其義,與人演說」,而且你跟眾生分享慈悲的好處,又勸人多行慈善,像這樣的人會獲得哪些果報呢?種善因、得善果,會有哪些果報呢?有十一種,哪十一種呢?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就是說,你在睡覺的時候會睡的很安祥、很安穩,不會有什麼惡夢,沒有那些恐怖的夢。恐怖的夢,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擔憂,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恐懼,如果一個人能夠行慈悲之心,你的睡覺就品質會很好,而且會睡的很安穩安祥,臥安、覺安、不見惡夢。

 

再來,天護,因為你有慈悲之心去善待一切眾生,老天爺也會善待你,龍天護法也會來保護你,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啊!所以我愛人人,人人愛我,這就是下面所講的人愛,因為你用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眾生也會回報你慈悲慈愛。

 

「不毒、不兵、水、火,盜賊終不侵拄」,一個有力行慈悲、充滿慈悲心的人,意外的災害、天災人禍就會大大的減少,很多的災禍也會大化小,小化無,真的會這樣。雖然有意外的車禍,但是一樣,大家和諧,很好的收場,如果有的人被一撞之後,你很不甘心,就下來怒氣沖沖的,很有可能就會釀成一些災禍出來。因為我們平常就是慈悲善待一切眾生,所以大化小、小化無啊!人員也沒有什麼受傷,我們就慈悲善待一切眾生。所以,一樣意外的災害、災禍會大大的減少,而且會大化小、小化無。

 

這個慈悲不嫌多的,「若有行慈心,亦無放逸行,諸結漸漸薄,轉見於道跡」,為什麼一個行慈悲心的人,你內心的各種結縛會漸漸少呢?我們先說身見就好,一個人吝嗇的人,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總是樣樣都為自己,像這樣你的身見很牢固,則你內心裡面的結縛,就很牢固很強,身見不容易破除,如果一個人你捨得,樂於行善布施為眾生,你也把眾生的苦難就像當作我們自己的苦難。

 

這無意中跟眾生之間的那種隔閡,是不是漸漸的淡薄掉?這就是身見結無意中一直在化除、化除,我跟眾生之間的隔閡漸漸的淡薄、淡薄,最後會完全的消失,這就是諸結漸漸薄,當我們真正在施行慈悲的時候,我們會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那一種身見、我所,就會漸漸的化除,這些有什麼功效呢?轉漸於道跡啊!你很快就能夠見到、遇到真正的解脫道。

 

真正的解脫道,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能夠很快的遇到解脫道,需要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夠行慈善,表示你有善根,你在行善的當下,也是在累積很多的福德,而且跟眾生廣結善緣,我們不少同修、不少學員接觸到解脫道,都是他們在行慈善或是行義工、法工的時候,就是當下有同修、有其他的朋友,跟他們介紹這些資料,如果他沒有去參加義工,沒有去參加一些行善,他就錯失掉接觸我們這些解脫道的機會了。

 

所以行慈善,跟眾生廣結善緣,會有很多的好處,而這回報不是用有形的金錢所能夠衡量的,你越是無所得、無所求之心去行善,三輪體空的行善,你無形之中所獲得的回報更大,最大的回報是怎麼樣呢?不只能夠昇梵天上,而且「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這些累積下來的善根福德因緣,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到達究竟涅槃彼岸,也就是成道、成佛。因此,行慈悲心不是口號,而是要真的去作,我們很多人都會看到世間很多的對立、很多的衝突、很多的不平等、很多的仇恨,像這方面,如果你用仇恨去對抗仇恨,只會仇上加仇,你用武力想去化解世間的各種對立衝突,只會引來更多的仇恨,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慈悲,真正能夠化解各種衝突對立、能夠化解任何仇恨的,只有慈悲。

 

慈悲的力量無限,唯有慈悲能夠感化最剛強、最頑劣的人,但是我們要懂得悲智雙運,慈悲不是爛慈悲,你要懂得悲智雙運,如果是爛慈悲,你的慈悲有時候很容易長養眾生的欲貪,有時候變成溺愛,反而害了對方,不要忘了必須悲智雙運,智慧怎麼來?需要大家深入聞思修證、止觀雙運,所以菩薩道跟解脫道要一起併行併進。

 

怎麼樣來修慈悲心呢?慈悲喜捨稱為「四無量心」,為什麼稱為無量心呢?因為慈悲行、慈悲心,會把我們狹窄的心胸不斷擴展擴大,擴大到無邊無際無量,所以稱為「四無量心」。你怎麼去修?怎麼去做呢?慈悲心怎麼樣去修?慈悲心的擴展一樣是要從點、線、面到虛空,這個點怎麼開始呢?

 

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我們的內心跟慈悲心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我們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心,遍滿一方成就遊。你從這個點開始做起,把這個點做好之後,慢慢繼續再擴大到「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再把這個慈心慢慢的擴大、擴大。這個步驟是怎麼做呢?第一個步驟點就是從善對自己開始,第二、這個線就是來到善待家人、善待親友、親戚朋友。再來,面呢?面是擴大到善待全人類、善待全人類。空間呢?擴大到空的時候,是善待一切眾生,包括六道的眾生,也包括你認為無情的植物,包括山河大地。如果懂得慈悲善待他們,你不會蹂躪它,不會破壞它。

 

為什麼慈悲心要從善待自己開始?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說,我們修行就是趕快要去行菩薩道,趕快趕快去幫助眾生,趕快去行善,你在行善的當下,不錯!你是有喜受、樂受,你也覺得你在行善。但是幾年之後,你還是會覺得內心是空虛的,還是不安的,我內心深層的憂悲苦惱還是沒有止息,遇到比較強的境界考驗衝擊的時候,還是在起瞋。對其他的人、對外面那些苦難的人,很容易生起慈悲心,但是回到家裡,家人唸我幾句的時候,又很不高興。

 

面對別人慈悲容易,面對家人慈悲不容易,所以這是很多行善布施的人共有的一些心得,但是你有沒有停下來、靜下來去看看,眾生有苦難,但是在行善的這個眾生本身,有沒有苦難?你看到眾生在顛倒夢想,你有沒有停下來、靜下來看看,我這個眾生有沒有在顛倒夢想?你看到眾生在苦海裡面,你有沒有回來反觀自己,有沒有還在苦海裡面?如果有,我們要好好的去深思一個問題,如果我還不會游泳,我怎麼教人游泳呢?如果我還不會開車,我怎麼教人開車呢?如果我不會游泳,我怎麼能夠跳下水,去救度眾生呢?

 

再來,我們說要度眾生、度眾生,但是我這個五蘊身心裡面,一樣有很多的眾生,我這個五蘊身心裡面的眾生,他們也在吶喊,你有聽到嗎?如果你能夠寧靜下來,你會聽得到。但是一般眾生很不容易靜下來,你聽到外面眾生在吶喊,但是你靜不下來,所以你很不容易聽到自己內心裡面眾生,一直在吶喊。所以,當一靜下來的時候,你內心恐慌不安,不願意去聽聽自己內心眾生在吶喊,結果你又透過忙碌、透過行善、透過其它的作為,然後讓自己忙碌,又忘了內心眾生在吶喊,就好像家裡的人在抱怨,但是你覺得他們在發牢騷,你不喜歡聽,出去外面作善事更快樂,所以你不願意幫助家裡的人,而寧願跑到外面去幫助別人,你覺得因為幫助別人,別人會對你感恩,而你幫助家裡的人,他們嘴巴沒有那麼甜,你就不覺得很快樂,他們甚至認為你是應該的,所以你就很火大、不想做,所以對別人慈悲容易,對家人慈悲不容易。

 

再來,對身外的人慈悲容易,對自己慈悲不容易,眾生甚至還常常在折磨、在虐待這個五蘊身心,這一匹牛、這一匹馬一直在幾十年來默默的陪伴著我們,都在為我們默默地拖著牛車、默默地耕耘,這一匹牛、這一匹馬,一直幾十年來讓你騎在牠上面,然後東奔西跑,一直在追逐你的欲望,但是你卻很少好好的去愛惜牠,好好的去感恩牠,而當他做得辛苦的時候,有病痛在吶喊的時候,你又在責備:業障深重啊!我怎麼樣……。你很少用慈悲心去關懷他,很少用感恩心去善待這五蘊身心,像這樣是錯誤的,你要救度眾生之前,能不能從因緣最近的開始做起呢?五蘊身心的這些眾生跟你的因緣是最密切,如果你做事情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你會從因緣最近的眾生開始做起,善待這個眾生,如果你本身不快樂的話,沒辦法帶給別人真正的快樂。

 

注意這一句話!如果你本身不快樂,不安祥,你沒辦法帶給眾生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安祥,頂多也只是一種治標,或是你透過那一種行為,一方面滿足自己行善的一種滿足感、成就感這樣而已,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如何安自己的心,你不可能幫助眾生安其心,一條路如果你沒有真正走過去,走過來,你不可能清楚的告訴眾生如何走過這一條路,慈悲心是不錯,但是要有智慧、要切實際,我們想救度眾生之前,要先回來救度自己,自己成為明眼人,你才能夠告訴眾生怎麼成為明眼人?自己學會游泳,你才會教導眾生怎麼學會游泳而出離苦海?所以慈悲要從善待自己開始。(續)

 

                     註:用白話來說者--空海法師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