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30 20:49:39| 人氣1,6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續2)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60~太陽系之月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科技版~超遜偵探~UOD60~太陽系之月球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27%;品質為7.35×1022千克,約為地球的1/8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月球的表面積約為3800萬平方千米,只有地球表面積的1/14,大約相當於中國陸地面積的4倍;月球表面的重力也只有地球表面的1/6。如果你的體重是60千克,到月球上就只有10千克了,因此在月球上人人都是跳高健將、舉重能手。

 

月球表面基本上沒有大氣,表面氣壓僅為1014大氣壓量級。由於沒有大氣的熱傳導,月表平均溫度白天為107℃,夜晚降至--153,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度為120150℃,夜晚和太陽不能照射到的陰影區的溫度僅為160180℃,由於最低與最高溫度為180 130 ℃,所以溫差可以達到300℃以上。月球表面沒有水。月球的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月球南北兩極的月壤中確實存在水冰。它們是彗星撞擊後殘留下來的,並在月坑的永久陰影區中得以長期保存。月球表面總共大約有66億噸水冰,但水冰的收集和加工比較困難。

 

大量的測試表明所有月球樣品中都沒中間,地勢低平,有的還分佈著小的山峰。環形山的內側比較陡峭,外側較平緩。有些環形山的周圍,向外輻射出許多明亮的條紋。月球上的環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哥白尼、開普勒、牛頓、柏拉圖、第谷、祖沖之、張衡等環形山。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月球的半個球面,而這半個球面基本上是月球的同一個半球的表面。這個總是朝向地球的半個月球面,叫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另一個半球面,總是背著地球,叫做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人們是無法直接觀察月球背面的。

 

自從1959年月球探測器拍攝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後,人們才開始對那裏的月球表面特徵有所瞭解。繞著月球飛行的太空人,則直接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景象。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穀(月隙)

 

1.環形山---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佈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環形山的中間,地勢低平,有的還分佈著小的山峰。環形山的內側比較陡峭,外側較平緩。有些環形山的周圍,向外輻射出許多明亮的條紋。月球上的環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哥白尼、開普勒、牛頓、柏拉圖、第谷、祖沖之、張衡等環形山。在月球上環形山的數量非常多,總數達5萬多個。環形山的大小差別很大。較大的環形山直徑達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徑則在1千米以下。在月球的正面,直徑超過1千米的環形山,就有33000個以上。其中,直徑超過100千米的約有40個。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達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月球正面的第穀、哥白尼、開普勒等環形山,周圍都有很明顯的輻射條紋。特別是位於南半球的第谷環形山,周圍的輻射條紋最為壯觀,數量多達100多條。其中最長的一條長達1800千米,一直延伸到北半球的澄海。在地球上,即使用最普通的望遠鏡,也能清晰地觀察到那些較大的輻射條紋。

 

2.月海---月球表面那些相對平坦的陰暗區稱為月海,共有22個。雖然稱為,但裏面一滴水沒有,真是名不副實。絕大多數分佈在月球正面,約占整個半球面積的一半,且在北半球特別顯著。月海都有命名。最大的一個月海稱為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是九個法國面積的總和;其次是雨海,面積88萬平方千米。月球背面月海很少,僅有莫斯科海、東海和智海等。但是,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徑為50千米左右的巨大圓形凹地,其形狀和大小可以與月海相比,與月海不同的是,其寬闊坑底沒有黑色的熔岩物質充填,這種凹地稱為類月海。

 

大多數月海呈圓形或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以外還有,地形與海類似。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都分佈在正面。沼和灣其實沒什麼區別。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比較低的海(如雨海),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海反射太陽光的返照率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顯得比較暗。

 

3.月陸和山脈---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它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根據同位素測定,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環形山外,還有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 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其中最長的山脈是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月球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相仿,最高的山峰也不過9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在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為月塹

 

4.月面輻射紋---月面上的環形山常帶有美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亮帶,亮帶可以直穿月球上的山脈、月海或環形山。輻射紋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穀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 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是哥白尼環形山和開普勒環形山。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約有50個。

 

5.月穀---月面上一些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稱為月穀,它們中有的綿延幾百米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寬大的月穀主要在月陸上比較平坦的地區,窄小的月穀(又稱為月溪)到處都有。最大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大月穀,長130千米,寬1012千米,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科學家認為,塑造月球表面形態的主要因素是:小型宇宙天體物質(如小行星、彗星、流星等)衝擊、熔岩噴發,以及劇烈的溫度變化、太陽風的不斷衝擊等。月球誕生的時間與地球一樣,大約在46億年前。月球誕生後,由於小行星轟擊月面,形成了月海。而大量隕星對月面的撞擊,形成了數量繁多的環形山。

 

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鬆散層,由岩石碎塊、角礫狀岩塊、砂和塵土組成,稱為月壤。在月海中月壤厚為210米,在月陸上月壤厚達20米。它是月球外層的岩石受隕石撞擊破碎以及因晝夜溫差變化懸殊發生脹縮差異崩碎而成。根據月壤的研究,組成月球的岩石主要有四類:

 

1)斜長岩與蘇長岩:是組成月陸的岩石。前者主要由斜長石組成,含少量輝石;後者斜長石和輝石同等比重。它們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約在46億年前從熔融的月球物質中最早結晶的,岩石的晶體仍保留著原始月殼形成時的特徵。這層岩石殼因受到巨大隕石撞擊而裂開。

 

2)月海玄武岩:分佈在月海中。由斜長石、輝石與橄欖石組成,與地球玄武岩比較,富鐵而貧鈉、鉀。月海玄武岩年齡多數為3931億年,少數為30億年,沒有更年輕的,從這一點分析,月球的岩漿活動大約已停止30億年了。

 

3)月球角礫岩:分佈在月陸高地上的角礫狀岩石,由岩石碎屑和玻璃質碎屑組成。由於隕石撞擊產生的熱和壓力的作用已熔解或壓實變硬。月陸上這種角礫岩的存在證明在月球的早期歷史中已出現隕石撞擊爆炸的現象。

 

4)玻璃質岩石:月岩受隕石衝擊熔化後迅速冷卻而形成的非晶質物質。月球岩石與地球岩石有很大區別:月球岩石中沒有碳、氫、硫、氯、汞等低溫蒸發物質,而富含鋁、鈦、鋯等不易熔化的耐熔元素。另外月球上沒有水,因此月岩極其乾燥。而在地球上,即使是最乾燥地區形成的岩石總是會以物理和化學方式含有一定量的水份。

 

月亮、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都在不斷地改變著。農曆每月初一,月亮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這時,月亮對著人們的那一面太陽光照不到;而受太陽光照射的那一面人們見不到,因此,人們看不到月亮,即此時為新月或朔月。過了兩三天,月亮改變了位置,太陽光逐漸照亮它向著地球的這半球的邊緣部分,人們也就開始看到月亮被照亮的一小部分。它好像彎彎的蛾眉,人們稱它為蛾眉月。這以後,月亮向著地球的這半球一天比一天照到的太陽光多了,於是彎彎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豐滿起來,直至農曆初七、初八前後,月亮面對人們這半球,有一半可以照到太陽光。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即為上弦月。 到了初九、初十兩天,可以見到大半個月面了,這時候的月亮叫凸月。月亮逐漸越變越豐滿。

 

這時可見月亮明暗分界線附近每一座山都投下了長長的陰影,月面佈滿了一 個個環形山,它們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像戰場上千瘡百孔的彈坑。其中有3個上下緊緊相連的環形山,由北向南依次是托勒玫環形山、阿爾芬斯環形山和阿爾紮赫環形山。天文愛好者可以看到,中部平坦面積廣闊的雨海,雨海的東部有峰巒起伏的阿爾卑斯山、高加索山、亞平寧山……在阿爾卑斯山北部有一條130千米長、1500米寬的大峽谷,一直從雨海通到汽海。

 

直至農曆十五、十六,地球處於月亮和太陽中間,這時月亮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陽光照亮。人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渾圓的月亮,這就是滿月,也叫望月。由於明月太亮,在望遠鏡前觀察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使眼睛發花。這時的月面上月海和山峰還清楚可見,可是大多數環形山不見了,只有3座環形山了它們分別是第穀環形山、哥白尼環形山和開普勒環形山還十分清晰,像3個小太陽一樣向外發散著光輝,這光輝叫作輻射紋。 這些縱橫交錯的輻射紋使得月面更加絢麗多彩,風光無限。滿月之後,月亮一天天地下去。農曆二十二三,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為下弦月;又過了四五日,又只能看到蛾眉月,直至農曆月份的最後一二天,月亮又消失了。再過三四天,月亮又開始出現,於是開始新的迴圈。

 

月光下的景物非常的迷人,充滿了神秘色彩,加上人們的浪漫幻想,編織出了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與月亮的丰姿...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十個太陽一起升空,晒的土地乾裂,海水枯竭,使民不聊生。這時有個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無窮,勇武善射,能拉萬斤寶弓,射殺各種猛獸。后羿為救助百姓,一口氣用弓箭射下九個太陽,人們才得安居樂業。后羿立了大功之後,人民為感恩而擁戴為王,但他生性暴戾,毫不體恤民間疾苦,所以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可是后羿仍然不滿足,希望可以長生不老,於是向王母娘娘乞求到仙丹,準備擇日吞藥。人民聽說這個消息,個個滿面愁容,深恐后羿的殘暴永無休止。此事被后羿的妻子嫦娥得知,十分同情人民的處境,於是就把仙丹偷偷藏起來,結果讓后羿知道時,情急之下就把仙丹吃下去了。吃了仙丹之後,突然身輕如燕,輕飄飄的向著皎潔的圓月飛去,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傳說月中有兔子。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負責搗藥,即不死藥。由於月中有兔子之說廣泛流傳,所以古人又常以「金兔」或「玉兔」作為月亮的別稱。

 

月宮中除了有玉兔之外還有吳剛,他本來是個凡間的樵夫,由於醉心於修仙而忽略了砍柴的工作,天帝一怒之下就把他居留在月宮,命令他天天砍伐一棵桂樹,並且要求必須把桂樹砍倒,才能赦免他的罪過。誰知這棵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癒功能,砍下去之後,馬上又長出來,吳剛就這樣永不停息的在砍樹。吳剛伐桂的傳說使的月亮又添加了幾個雅緻的別名,如「桂月」或「桂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球基地概念圖

台長: 幻羽
人氣(1,66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史努比*說~*來去月球觀光*花1.5億美元。。。
此分類上一篇:(續1)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59~太陽系之月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