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10 17:13:39| 人氣1,7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14~微觀當今的儲蓄購屋與婚姻關係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技版~超遜偵探~UOD14~微觀當今的儲蓄購屋與婚姻關係

 

近日的西班牙《世界報》發表一篇文章說,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是結婚要以擁有住房為前提,然而房子太貴的現實迫使很多人大幅度削減開支、控制消費以增加存款。這種節制消費的行為導致全球經濟總需求不振,抑制了全球經濟。畢竟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國居民的消費和儲蓄行為不僅對本國經濟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而且會導致全球範圍內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中國的整體儲蓄率最低也有38.6%,最高則達到了52%,與美國社會為負數的淨儲蓄率相比,更是讓人覺得有些恐怖。簡單地將儲蓄率資料進行對比很容易忽視一個更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投資率也高得嚇人。從全球範圍來看,儲蓄永遠與投資相等,儲蓄大於投資的經濟體產生順差,相應進行儲蓄輸出,儲蓄小於投資的經濟體則產生逆差,對應著資本淨流入。

 

中國人的儲蓄率雖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與此同時,國內的投資率也相當高,絕大部分儲蓄消耗於國內的投資之中。儲蓄減去投資後的餘額,即淨儲蓄率最高值為GDP8.8%,最低值僅為2.2%,這似乎也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有時人們只看到儲蓄過高的一面,有時又只看到投資過高的一面。目前的中國是一個高儲蓄國家,是發展中經濟體中不多的資本過剩國,國內高投資以高儲蓄來支撐有餘,中國這種儲蓄的持續時間過長,負淨儲蓄同時持續地積累,才使全球失衡成為一個各方高度關切的問題。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年度的淨儲蓄或負儲蓄都不可怕,只有長時間單向地維持淨儲蓄或負淨儲蓄才值得重視。今天中國人的高儲蓄率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人口結構和社會保障不足。中國人口結構相對許多發達經濟體更為年輕,中國正在享受著人口紅利,正是這種人口紅利導致了中國的高儲蓄率。

 

一個人一生中不同階段會出現正儲蓄(工作階段)或負儲蓄(幼年、求學和退休之後),但在整個生命期限內,收入和消費必相等,總儲蓄為零。這樣一個低撫養比率的國家,其儲蓄率必定要高於高撫養比率的國家。因為計劃生育導致撫養晚輩人口少而獨生子女又尚未普遍進入撫養長輩的階段,中國目前處於低撫養比率階段,這是中國人儲蓄率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社會保障不足、安全感缺乏是高儲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遺產動機又放大了這一因素的影響。生命週期假設有一個前提是沒有遺產動機,這一假設很可能不符合中國的現實。在中國,父母往往有給子女留下遺產的強烈動機。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一個人很難精確地做到終生的收入與消費完全一致,產生遺產的可能性更大。這樣,儲蓄率就更高了。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一個人為了買房會進行若干年的高比例儲蓄,但這種潛在需求當期就造成了住房投資的興旺,其儲蓄可視為當期轉化為投資,這裏面不會產生什麼淨儲蓄,自然也就不會抑制全球經濟了。一旦買房之後,他的消費更是急劇上升,因為房價越高,虛擬租金相應也會更高,消費占比也就越高。中國住房消費資料準確度太低(未包括虛擬租金)很可能導致了中國宏觀統計中的消費比重大幅度地低估了。

 

若要將中國人的儲蓄歸因於要結婚先買房的中國式習俗,這更像是天馬行空的妄測,事實的背後是更多地反映出中國人在經濟體量日益擴張、房價泡沫離奇膨脹之心境,那麼世界又會對之產生了好奇、期待和焦慮的複雜心態。

 

近年來因為美國名人紛紛出軌,《今日美國報》就此刊登專題,調查了數千名美國人的婚姻及愛情觀。那麼,對於率性而為的美國人來說,什麼才是離婚的首要原因呢?雖然我們一貫認為美國人和我們無論從社會態勢還是思維方式上,都有著極大的不同,但調查卻顯示,美國人離婚的最主要兩個原因其實和中國人差不多:「出軌和金錢」都離不開這兩個物質因素所造成的。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承認身邊有人出軌,更有超過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承認自己有過出軌行為。而出軌也正是離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為現代人比過去更加不能忍受出軌行為,78%的男性和84%的女性認為出軌行為不正當。美國的社會其實並沒有在道德敗壞,而是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敢承認自己的行為,並願意公開討論出軌問題,也是因為人們不再願意忍受。

 

金錢的糾紛也能夠成為導火索,如小金庫的存在就可能成為致命的問題。丈夫背著妻子開設銀行帳戶,有可能以此來轉移財產或包養情婦。若認為僅僅是有私房錢並不會導致離婚,但如果隱瞞財產做得過火,很容易引來婚姻的最大殺手:雙方的不信任感。一旦雙方相互不信任,那麼原先多麼穩固的婚姻也會土崩瓦解。

 

很多報紙、書刊和電視節目,一說到婚姻危機,首先想到的就是國情二字。仿佛思考方式更世俗、更功利化。縱觀歷史,就會發現無論是在古希臘、古羅馬的奴隸社會、近代英美的禁欲社會、還是在現代中美這種開放性社會,離婚的原因永遠萬變不離其宗,出軌和金錢糾紛永遠佔據著最主要的角色。

 

其實無論是什麼社會背景,只要兩個人結合在一起,都會遭遇同樣的問題呢?為什麼人類不能像聖鬥士一樣,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是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呢?雖然有朋友總結到,只要好好過日子,就能過上好日子。這個道理雖然大家都懂,但真的落實到實際中,還是困難得很啊!雖說法律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但不能不面對的現實是,任何事情如果需要動用法律來管治裁決,通常也就意味著契約的瓦解和衝突的出現,畢竟婚姻到底還是從兩個人的感情契約,變成了一紙經濟合同。

 

最近在法理專家和普通百姓之間引發了種種激辯,引起關注和討論最多的集中是在關於小三權利和婚姻財產歸屬的問題。法律上“小三”是沒有索要分手費的權利。有專家認為,這不僅無益于保障合法配偶的權利,還會讓婚姻中出軌的一方更加有恃無恐。而另一專家則堅持,不僅小三不能索賠,法律還應賦予合法的配偶能去追索贈予的權利,因為小三在分手前從男方拿到的禮物,嚴格說來也是夫妻倆共同的財產。

 

對於婚姻,不能完全講究男女平等,因為一般說來女性顯然對家庭的付出更多,尤其是在養育子女上。這種對家庭的貢獻很難用金錢衡量,而且通常以犧牲女性的職業追求和經濟地位為代價。對於婚後財產增值部分的分割,同樣沒有能對女性做出應有的補償。但是共同財產可以轉移,出軌關係可以抵賴,孩子的贍養費可以拖欠甚至還不付,最後能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全看對方的人品。

 

在當下的中國,還有什麼話題能比房子更容易觸動人們的神經?而在當下中國的婚姻中,又是什麼東西最叫人歡喜讓人愁的?答案恐怕還是房子。有房才能結婚,似乎是中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共識,也是不少姑娘的基本擇偶條件,所以,丈母娘、年輕姑娘,紛紛被當作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

 

婚姻原本是愛情最美的歸宿,但在一個功利性的社會裏,它不得不承載原本愛情中不該存在的東西。婚姻美妙之時,夫妻的一切是共有的,包括愛巢;而離婚現在也不是什麼稀奇事,離婚便要遭遇物質,什麼美好感情都成了浮雲,財產分割成了糾結的痛,房產往往最甚,於是有了恐婚族”。

 

房產歸屬是恐婚族最大的擔憂,自己辛辛苦苦交首付、還房貸,離婚後,另一方可以分走一半。再加上一些騙房族的存在,瞄準有房有車者結婚,離婚便能分得一半房產,也使婚姻中有了更多的不信任。於是近來關於婚前買房,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可將該不動產認定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財產,尚未歸還的部分貸款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債務。

 

這似乎給恐婚族吃了顆定心丸,保護了婚姻當事人的財產自治權,要離的,少了糾紛;想結的,動機單純,而且能讓夫妻雙方理性地看待婚姻,避免一些人將婚姻當成追求物質享受的手段,所以很受到了一些年輕人的追捧。保衛婚姻,先從保護房產開始。對富二代之類擁有多套房產的夫妻也影響甚微,而大多數夫妻,如果感情甚好,當然不會因為多了幾條法律條文,買房一方就變得底氣十足,甚至大有對方是寄居我家的感覺。但它在保障夫妻財產自治和經濟獨立,以及解決離婚夫妻分產難題方面,前進了一步。同時,還可能有效阻止一部分騙房族

 

然而另一方面,質疑的聲音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認為可能造成婚姻關係雙方不平等、帶來潛在危機,比如有房者容易自恃我有房子我怕誰,而無房者則寄人籬下;二來,難以保證公平,尤其對於女性一方,按中國的傳統,結婚時房子多為男方購置或首付,如果不管什麼原因離婚,男方都將獲得房產權,勢必強化女方的弱者地位。難保不在夫妻爭執等情況下,說出這房子也是我的,你隨時可以離開之類的話,而對於出軌、小三之類影響婚姻的情況,也增加了危險性。

 

婚姻相對於愛情而言,不只是多了一紙證書,更多了法律的保障和約束,因愛情而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固然彼此信任,但為何最終仍然需要法律的明示,這既符合中國人的名分之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法制社會裏婚姻的契約關係。在這個意義上說,婚前財產公證也好,一些新的規定也好,與感情的物化或者雙方的不信任無關,只是在一個法治社會、契約社會裏,一切依法而行最穩妥。當然首要的還是考慮如何更好地去營造改善婚姻關係,畢竟,婚姻在,一切也就都在。

 

                                                           *幻羽*~靜思篇

 

 

台長: 幻羽
人氣(1,74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