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2 06:48:54| 人氣1,2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知道嗎?《外星人長得怎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知道嗎?《外星人長得怎樣》

 

當你一個人孤獨地遊蕩在無邊無際的深山空穀無助地高喊“有人嗎?”的時候,聽著自己的聲音在曠野裏迴響,你是不是渴望遠處什麼地方,有人回應一聲?

 

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太空發出了同樣的呼喊:“我們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嗎?”多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對在外星文明的探索,但除了似真似幻的飛碟的記錄和電影導演的憑空想像之外,我們幾乎一無所獲。科學家們也在期待著遙遠的太空有外星人作出回應。可他們在哪呢?他們長什麼樣?是肉身凡胎,還是鐵骨錚錚?

 

對於外星人,人類有一整套猜想和學術推論。首先,在合適的恒星系統中一顆條件溫和的行星上,由化學反應產生了原始生命,我們知道,這種現象在整個宇宙中普遍存在;接著,在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的模式下,從那些生命中間最終會進化出一種智慧生命;最後,那些最為高等的生命會研究發展出可以在太空進行通訊的技術,向宇宙中的其他地方發射射電波或其他波段的各種聯絡信號。

 

天文學家弗蘭克·德瑞克在1961年發明了一個推斷外星生命的著名方程式--現在我們稱為“德瑞克方程”,他通過這個方程計算並樂觀地推斷,在我們銀河系中存在著大量的智慧生命,而我們能否找到他們則完全取決於文明能夠進行星際探索的年限。

 

外星人是機器人嗎?

 

美國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塞思·肖斯塔克認為,人類不可能會遭遇到像科幻電影裏描述的那種軟軟的粘乎乎的外星生命,而更可能是某種智慧型機器。他以加利福尼亞矽谷的科學進展為根據,提出一個猜想:應該有一種可能,在人類生命進化發展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隨著科學技術越來越進步,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出一些人造的精巧智慧物體,以繼承我們人類的文明。如果在太空中有其他更進步的文明的話,幾百萬年來,他們可能早就製造出智力機器。所以,我們能夠探測到的外星人將會是一種機器智慧人,而不是像我們一樣的生物智慧人。

 

這個觀點為許多的科學家所接受。要理解這一點得從人類本身說起,其實人類一直有探測星空的夢想,然而要走出太陽系,進出銀河系,進入遙遠的星空卻並非易事。由於人類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技術的原因,在太空探索的最初階段,人類本身無法承受巨大的發射荷載,也不能在太空長期居留,只能依賴遙控機器人。因此首先將機器人送上太空打前陣,然後派人類跟上要安全得多。

 

我們已經把一些機器人送上了太空。如旅行者號、火星探路者等機器人就可以將大量的科學資料從遙遠的外太空傳輸到地面控制室裏的人類。美國宇航局的人工智慧研究專家們還在研製測試一種遙控機器人助手,如果這個計畫得以實施,它可以使太空探測器和衛星之間進行更廣泛的指令交流,並使它們通過相互間的資訊指令交流來調整自己的動作,比如控制衛星姿態等。這種機器人間的資訊交流有點類似人如人之間的電話交談。

 

最終,人類製造的探測器將會擁有一定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我們的太陽系離最近的星系鄰居阿爾法人馬座也有4.25光年之遙,如果將我們把飛船送到了那裏,人們將無法對它進行遙控,更不用說遙控在那些行星上面遊弋的登陸器了。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登陸器到那裏到底會面臨什麼樣的境地,要執行什麼樣的任務。所以,對於探測器來說,擁有智慧將可以使它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甚至可以獨立設計製造出新機器。50多年前,一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伊曼第一個提出這種智慧型機器的構想,所以現在通常把這樣的智慧型機器稱為“馮·諾伊曼機器”。

 

一些科學家由此非常肯定地認為:如果有某一種外星生命企圖想要和人類取得聯繫的話,他們在宇宙中首先邂逅的將是我們製造的智慧型機器;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能接觸到外星人的話,也許就是外星機器人。

 

艾倫·塔夫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名教授,他就持有這樣的觀點。塔夫認為,我們在50年後不僅能製造出聰明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還會精神的情感。其他的生物文明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經製造出了這樣的機器人,而且這些機器人可能已經到了地球上。儘管那些外星人看我們就像看金魚一樣,當我們是一群奇怪有趣的動物,但天性的好奇會促使他們和我們進行交流。

 

也許就在此刻,我們的宇宙中到處飛行著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陌生的外星智慧型機器人,譬如經常光顧我們地球的形形色色的飛碟,它們在蒼茫的恒星星際之間靈巧快捷地穿行著,而那些製造它們的肉身生物,有可能仍然只能孤獨地偏居在某一行星上,在那裏的適合他們居住的脆弱的生態系統中苟且偷生。

 

有科學家甚至還認為,納米技術的進步,會使機器人越做越小,也許那些外星人派到地求的探測器,只有跳蚤那麼大。

 

但科學家們也擔心,機器人的發展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機器人可能會親眼目睹創造他們的生物締造者們(人類或者其他生物)殘暴的天性,而不只是他們善良的一面,這會讓智慧型機器人感染上人類的這種惡習,從而可能會使使外星探索研究成為另一種軍備競賽,這不是核武器的競賽,而是智慧型機器人爭奪外星領域的競賽。

 

而且,智慧型機器人如果真地能發明出來的話,那些具備思考判斷能力的機器人會變得非常優秀,行動非常敏捷,他們甚至可能轉而來統治人類,這可能將到至人類文明的中斷。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機器人的智商是人類的十到十八倍高的話,到時候誰統治誰可能就不由我們說了算了。當然也有人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在競爭和衝突中生產的,如果人類來自於猴子的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轉身就把所有的猴子殺了。機器人不可能把人類都殺了,但有可能一周只讓我們吃一頓飯,我們得準備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外星人還是生物機器人呢?

 

但研究外星文明的其他專家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塞思·肖斯塔克完全低估了外星人可能具有的生物技術,高明的生物技術完全可以做到將有機生物體和機器融會一體,創造出肉身與機械結合的新的生物種類。

 

這些科學家認為,即使是人類也不會永遠生活在地球上,人類的好奇心、人類發展的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一定會使人類跨出地球,進入更廣闊的空間生活。

 

人類一直在嘗試努力研製人工智慧,隨著智慧型機器人製造技術的開發發展,生物技術與遺傳學理論天翻地覆的革命,相信人類物種進化停滯不前的現狀不會太長久了。遺傳工程及其它生物技術的進步將可以使一種生物擁有更高的能力和更長的壽命,從而可以為自己製造出更聰明、更強壯的宇航員。不僅如此,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有可能和人結合起來,人工智慧機器可以從人類身上吸取某些“靈氣”,而我們人類自身經過長時間與機器相處,將會模糊生物性與機械性之間的界限,因此未來的人將不再是和現在一樣的純粹的生物性的人。其實,人類現在已經在這方面顯現一些機械性的苗頭了:如在心臟裏植入心臟啟勃器,在大腦中植入某種晶片等。未來的人也許應該改一個名字了,那就是“電子人”。

 

在更遠一點的將來,人類甚至可以將自己的意識下載到所製造的智慧型機器裏面,使那些“粘乎乎”的生物永生不老,甚至變成“超人”。

 

如果有比我們目前更先進的文明,他們完全可能是一種肉身與機械結合的複雜生物種類,他們的技術已經可以將蟲洞鑄造成一種超維的時空隧道,使他們的宇航員能通過

那些隧道而避免太空中的傷害,自由地在太空中旅行。

 

弦論創始人之一卡庫認為:宇宙也許是一種高維空間,與我們對宇宙空間的日常感覺截然不同,如果這個理論是真的,外星不可思議的高級複雜生物將可以非常輕鬆地在星系內和星系間隨意地跨越,其行為簡直就如同我們通過房門在房子間穿行,簡單而自然。

 

還是沒有結束的爭論哪!

 

但不論是智慧型機器人也好,納米機器人也好,這些都是某些科學家們的推測,也有許多科學家對此持反對的意見,他們的觀點可能更現實,那就是:除非我看到他們來到地球了,要不就是一派胡言。

 

雖然根據德瑞克方程預測宇宙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智慧生物,但是它們究竟位於何方,在哪個星球上?這些人類最想得到的答案從來沒有明朗過。也許人類不過用德瑞克方程玩了一場大遊戲,因為它全是以各式各樣的假設作為前提的。

 

在這場辯論中,甚至有些科學家提出了更激烈的批評,他們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高級外星文明,人類才是第一個有智慧的生命。對此,塞思·肖斯塔克認為,關於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那種盲目自大的觀點是非常小氣錯誤的。

 

科學家們用了許多方法在茫茫太空中無休止地尋找,他們發射帶有地球文明資訊探測器和飛船,他們向天空發送無線電之類的信號,他們還借助天文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在茫茫的太空求索等等。目前還有人在互聯網上建了一個網頁,他們認為,有可能外星人正在環球軌道上,通過溜覽國際互聯網來瞭解人類文明的發展。

 

微軟公司合夥創始人保羅·G·艾倫和前微軟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納森·梅爾沃德也來湊外星文明這個熱鬧,他們這樣的大富翁出手很闊綽,出了一大筆資金建造了一個占地一公頃的外星文明探測望遠鏡,他們對搜尋到外星很自信,“這個望遠鏡也許能夠幫助我們能竊聽那些外星智慧型機器人的高談闊論。”他們說,“當然,我們並沒有希望那些外星機器人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盛大的圓桌晚宴,也不指望對他們說'我要和你們的頭面談'這樣的廢話。”

 

總之,一些科學家堅信,人類的進化不過花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如果我們的太陽系比許多其他星系要年輕10億年的話,根據德瑞克方程,在宇宙許多星系的許多星球上,就一定有智慧生命存在,而且比人類要先進得多。而以光速作橫跨星系的旅遊要成百上千年,那麼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有外星人來到地球敲打我們住所的前門的話,也就不足為了奇了。

 



台長: 幻羽
人氣(1,2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