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5 01:35:19| 人氣4,7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禪武不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演(含劇本、構想):

真的是很難再用傳統意義中的「劇本」或「戲劇」的概念,來看待優表演藝術劇團的作品,尤其這次的作品更與嵩山少林寺武術館一起合作,在表演的形式上,揉合了鼓樂、舞蹈、武術以及少量的角色表演,作品的主旨核心其實是在探問「我是誰」這類的存在本質問題,用一種屬於東方禪思的方式,而非以西方哲學常慣用的二元對立辯證。

然而我對東方的禪學與禪思是極為不熟悉的,因此在這個作品涵義的廣度與深度上頭,完全無法提出什麼樣的意見。而從導演藝術的層面來看,劉若瑀著重寫意畫面與能量流動的概念,在場面的調度與表演節奏的安排上,基本上是流暢如水的,看起來沉靜、舒服;至於是否能夠從中頓悟些什麼來,那可就因人而異了。

這次的《禪武不二》已經是自2005年台北首演之後,再經香港藝術節(2006)、法國諾曼地秋季藝術節(2006)、新加坡華藝節(2007)等地的海外巡演之後的改編「正版」,原本的武俠世界、習武復仇、尋親歸根的比重已經大幅減低,更多的是在鼓、舞、武中的禪辯與慧悟。

設計(含舞台、燈光、服裝等):

第十場,所有人在台上打不同的鼓,其中有一位站在佛頭上以雙手雙槌擊著大鼓。那個削去右半邊、橫倒舞台、成為一個擊鼓高台的佛頭,其設計結果實在和筆者今年一月中旬在香港大會堂所觀賞的香港話團劇所演出的《我自在江湖》的舞台設計頗有雷同。(請參考附件檔案)或許英雄所見略同,但雷同度實在高。

我沒有看過2005年6月《禪武不二》的首演版,以及2006年1月赴香港藝術節的演出版,而香港話劇團的《我自在江湖》是在2007年1月才首演,在舞台的設計上是否有啟發自《禪武不二》香港版的演出,我就不得而知了。



演員:

一部分專心地打鼓,一部分則是專心地操武,另有四個角色:禪師、徒弟、徒弟的敵手、徒弟的母親,但實在也無法以演技與否來評斷其優劣,演技好壞在此變得毫無重要性可言。主要還是不同的身體訓練方法,使得兩組人馬在肢體的表現上,有很不一樣的質感,優人的沉與柔,少林的武與勁,共處一台時,輕重緩急皆有之,倒也有幾分畫面與節奏的力度與美感。

演出效果:

共分十場,每個場與場之間的暗場換景,都有來自觀眾席的掌聲,有時是贊同,有時卻是形式(因為前面的換場鼓掌了,總不好意思這個換場不給掌聲),有的則是驚嘆(因為有幾場少林武者實在打得漂亮、精彩)。

其他(含觀眾反應等):

從1994《優人神鼓》首演之後,十幾年來,優已經培養出一群很特別也很死忠的觀眾,從外表看去,有修行者、宗教學者等,每個人看起來都像是修行很高的禪修者或此中行家,開口閉口不離其宗;做為一個對此修行世界完全未涉入的旁觀者而言,筆者彷彿闖進森林裡的小白兔,不解風情,卻也只能心領神會。

節目單裡頭,只有新加坡導演林仁余寫的〈擊鼓聲中的禪修體悟〉對筆者(同時做為觀眾及讀者)有所意義,因為他不像其他這類節目單的受邀作者,總是談玄說禪、高來高去、不知所云,甚至賣弄自己對禪、對佛的歷史與觀念的掌握,林仁余的介紹文既有優的簡介,也有《禪武不二》的主旨意涵與表現手法的導覽,這對不是此道中人的觀眾與讀者而言,毋寧是有極大幫助的(修行者有時會忘了:並非所有人都是修行者)。

台長: 于善祿
人氣(4,7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