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6 03:20:17| 人氣2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CyberPUNK之二:《名人辞典》序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构思这部作品历时20年。期间,Tekkaman一直作为覆面作者而被世人瞩目着;甚至,不自谦地说,再下也成为了一种现象。虽然不同于古代作家所具备的专业精神,但是我所具备的自觉意识,依旧渗透到了写作历程当中。

写作者身为作家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写作压力带来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在开始作品时更为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要求投入更多的预备周期,并且在开始创作之前,储备更为充足的感情和情绪。作为纯文学,致命的缺点和劣根性就在于纯文学世界的必然性!因此,这种必然性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下笔时就订立好规则、基调、批判的视角、终局和作者的立场,甚至,有时候我们要给出问题和答案。

规则、基调、视角、终局和立场,决定这些的归根结底是作者的个体生命情感。在此,有必要强调一下,为什么要说纯文学的唯一特点是完全不同于个体创造性的必然性!

因为在构思任何一部充满理性投入的文学作品时,我们无论为主人公设置了怎样的种种磨难和经历!或者说,我们的主人公将有可能面临到的任何经历——这一切都不可能改变整个叙述事件和叙述立场!最经典的案例——即使面对规劝,德拉曼恰依旧顶着他的破锅!因此,我们说德拉曼恰的作者是第一位具有自觉意识的作者!而了不起的希腊人也在暗示,只是使用着情人间的信心!不可能把情人间的信心当作一种忠贞-考验的离散体的专业文学范本;古希腊人推崇着美!达芙妮与贺罗亚的背后!是美的结合!就像孩子们习惯的——在组装积木时,总是致力于和谐结构。可以说,绝对性,是一切文学的基石。回想一下晚年的Allen Bloom,他致力于建立的秩序起源于何处?——起源于荷西俄德!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强调、并且重重地呼唤

Quis、quid、ubi、quibus、auxiliis、cur、quomodo、quando?

因为必然性也同样对文学提出了要求!比如!为什么我们容忍日记体裁作为文学?因为这丝毫不违背必然性!因为思想发展需要一个终局!也必须有一个终局!因为一切有完整的逻辑动机!(在客观上,人类是不规则上升的动物而绝不是平行演绎的动物,人类能够一方面不断否决自己,但是一方面又通过自我语境提供足够的违背逻辑理性的持续和稳定。)而那些违背必然性的文学!——能够想象吗?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在发展!而保尔柯察金居然在进步!甚至,最可笑的超现实之事也发生在路易阿拉贡身上,仅仅因为他的妻子是一名旧信仰的党徒!这些都是文学的丑闻!这些作品人物的转变有必然性可言吗?“随着故事深入!他开始认识到——”任何用这句话开始序言的作品,都是欧里庇得斯的ληκυθιον!

必然性对我们提出要求,我们唯有两种解决方法来应对。一是我们有很明确的纲领,然后细化,润色的专业做法!其典范是我18时就接触的《尤利西斯》。二是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我们知道自己此刻的立场,并且,从开始这个故事到结束!我们的立场不能转变!所以有谁能站出来反对杰克伦敦和约翰斯坦贝克吗?他们在自己的单个故事里,都是忠诚而坚定的!假如没有立场,那么就使用一种一以贯之的感情来代替!这也是情绪化写作被认可的基石!因为情绪背后是稳定的作者人格!这也是《naked lunch》被认同的基石!在今天,距离多神信仰2500年之后,我们已经实现了信仰三位一体的普遍化!我们拥有了核心知识库!也实现了用绝对的技术系统代替道德辞令!但是,和2500年的传统大不一样!我们的社会有充分的人格转移机制!也允许体验异民族的信仰!因此,我们没有办法持续着保持过去意义上的完整自我!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建立在理性上的知识库已经异常完备,而我们以这种知识库来维系个性,不同的家族知识库带来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面对文学的必然性,我们失去了第二种方法的大部分基础和传承!但是,正如大家了解的,文学的衰退起因于情感投入的减少!通常,根据D.Koilone的理论,在1000字节里吸纳1个激素或者波动单元的文学能够在线体内产生充足的酶质刺激阅读!而这,当然也是我大量使用惊叹号的原因。当然这种刺激必须是不规则的,规则的刺激和剧情带来的冲动情绪可能打断阅读,有时候这种打断也类似于宗教祭祀当中的沉默——属于一种对于作品正面的景仰之情!在10年以前,我们发明了配合阅读的信息植入系统,我们的眼球速度和分泌频率的切合程度开始决定对于文学的好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呼吁那些传统的经典作品!我们需要在结构上尽善尽美!同样的、也是讽刺的,恰恰由于这种对于必然性和必然性所带来的第一种填入式专业写作的追求,我们的文学系统更加苍白起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维系刺激系统的并非一定是纯文学!而真正的纯文学更需要心灵的契合!我们不是蛮族而乃是父的孩子!父教诲我们自爱!我们的自爱之心使我们能够准确地从知识库里补完精神。我们阅读是为了契合我们从家族知识库形成的个体智识;而这种契合带来的情操,就像我们最初带着自爱进入家族知识库的补完系统!阅读意味着理解,而理解最终通向灵魂深处之爱!我可以提醒各位,Anselmus Cantuariensis说

credo ut intellegam;

Bernardus Claravallensis说

Res in tantum intelligitur,in quantum amatur!

毫无疑问,我也包括在内,几十年来的世界文学都面临必然性架构和创造性贯注灵魂的两难窘境。解决方式由于时代和媒介载体、阅读习惯等原因,必然倾向于使用更加完备的个性化写作方案。这也是在本序言开始强调我所面临的作家自觉意识的原因。因为这种自觉意识根植于我们的核心知识库!我通过这种自觉所带来的创作危机感发现了解决方法,我不妨从三点来说明。

首先,我曾经在耶鲁讲解江户川乱步的短篇作品机制。当时我这样解释,江户川乱步不同于爱伦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短篇作品是主动的第一视点文学,并且由于道德关系,总是刻意模糊了这种主动性和第一视点的持续性、连贯性(最经典的是反瓶中信结构的出现)。而这种主视文学的开端经常是“社会畸形儿”详细的分析自述。我当时着眼于这种分析!强调江户川文学的特色乃是一种对于核心知识库-家族知识库关系的自觉!因为在那个年代,社会系统背后的是普适性道德法则和采用基础不规则递变函数(普适值是自然时间,而变量则是传媒速度)维系的思想共同体。对于核心知识库,虽然有异教徒们组成的法兰克福学派站在分析语境的朴素认识,但是,始终没有技术上的认识。但是个体仍旧可以通过异化、畸形等偶然性和普适性的矛盾共同体来接触这一问题。

“为什么我的人物会沉迷于如此邪恶的欲望?为什么我乐于这样写作?是我个人的问题?”“当然不是,只要看一样美杜莎,你也会成为石人!但是你视而不见,仅此而已!”

为此,不得不宣讲着美杜莎的不存在!无法言说人群中的美杜莎成为了当时社会个体思维系统当中致命的悖论。由于使用情感语言探索经验库,很容易使人格和思想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因此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自我阐释来给予这种畸形儿一定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也以此来自我安慰,排遣创作过程中带来的“美杜莎的一瞥”。当时,我是这样分析这个问题的。

这种分析至今来看也并没有错,但是在今天,我认为,对于畸形儿的自我叙述除了确定人物、起到间离读者的作用,更大的功用在于一种“快乐法则”!就是说,除了解释和制造阅读写作的合理性、安全性,这种风格更多带来的是本能的快感。这也是核心知识库所缺少的,产生于生命个体生物机制和经验系统的思维快感;而正如我过去分析的,江户川分析式阐述语境带来的是一种通过截流自我感情达成的快感抑制。这种快感抑制更准确的说法是一种感情抑制,我现在认为,感情抑制恰恰带来最大的骚动和快乐!这也正需要我用第二件发生在我个人经验系统当中的实例来做说明!以表明一种通过抑制个性情感来达到合理进入集体情感的可能性。

当还是哭泣婴儿的时候,我最初了解到欲望,那是对于快乐和“完满”的欲望,但是教育本身反对欲望的实施。因此欲望开始适用于一种规则、并且得到克制和合理地释放。但是,终于有一天,当离开一个令我感到不同与往常、充满自由和溺爱的环境时,我竟然产生巨大的悲哀和空虚!个体不会因为他人所有之物而悲哀,但个体发现自己的空洞时必然悲哀!我的悲哀难以克制!但是我知道另外一种规则化的感情,出于自我的自利因素,我不可能称之为“克制”,而是称之为“骄傲”,因此我试图抑制悲哀,而令我吃惊的是!悲哀可以抑制并且无数次地提供凝视绝望的机会,我也明白了虽然自然时间无法倒退,我们再没有机会退回完整的圣体;但是我们仍有机会退回虚无,因为虚无就在我们回头凝望之中。从此之后,我开始理解感情抑制的作用。感情抑制本身带来的抑制行为反而制造大量的化合物,提供给大脑长时间的空想和兴奋。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家族知识库间建立桥梁,形成一种审美公式,而不需要求助于核心知识库的规划。我从第三点——一个古老的道德寓言给予说明。

河流流向之处有美的所在,但是那所在太多了。而在任何一个点上,能够被赞叹着美的不就是流动着的河流本身吗?因此,在文学中,让叙述本身符合个性,而让这种个性叙述带有美和信仰——不是这种叙述背后的知识库,而是纯粹的叙述本身带着美和信仰,不强调美和信仰的合理性,而是通过表明立场的一致性——以此来完成个性化和必然性兼顾的写作。

在今天,最受推崇的小说家是莫泊桑,这也恰恰是由于我们对莫泊桑能够提供的语境有充分的把握和正确的预期。这种把握和预期恰恰是通过带有必然性的整体和个性化立场的完满协调达成的。

我在以上费尽口舌,是试图说明这部作品的合理性。名人辞典并非是罕见之物。而我希望展示的是带有独特立场的解说;而这种立场的独特性恰恰回避了个性化语言,而是存在于那种纯粹的逻辑堆垒。堆垒不同于递推。今天的逻辑学告诉我们,递推的本质是个性化方式的深入,而堆垒是基于一种对于绝对顶点的仪式化追求。正如了不起的维特根斯坦没办法写出西塞罗雄辩、富于递推精神的文字,但是却始终用松散的模块萦绕在核心精神边一样。

文学就是追求顶点、从各个角度围绕、逼近而又撤退着觊觎顶点的道路。必然性也不是建立在任何针对社会实体动态模型的逻辑分析上!乃是出于一种追求的自觉——河流流动,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探寻如何在流动中体现美。

文学的本质与功用在于自我的深入和剥离,不断深入已有和再造经验,在感情活动当中体验这种活动本身的快感,然后,也许我们有一天能够明白古人是如何祈祷的,明白圣餐和阿门的力量!

BY Tekkaman.2061

注释:
(知识库)类似康德的种子库和古希腊的可衍生实体,搜集历史文献建立。2010年,否决绝对理性的存在,承认逻辑理性为唯一合理的理性。2015年,承认情绪的合理性,将传统感性命题纳入理性的物理范畴。2016年,通过模块整合建立核心知识库,30年中技术普及,家族知识库出现。婴儿在家族知识库中吸取知识,补完人格。2036年,承认绝对实体属于个体思维的必要对象,并写入法典;承认三位一体和信仰并写入核心知识库。同时否定柏拉图主义。
(结尾一句)核心知识库在建构是参考了各种文献,但是依旧遗失了仪式部分的知识,因为核心体的理性认为仪式和真理本身客观地存在存在着逻辑悖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反瓶中信结构)瓶中信结构:先叙事,然后自白和分析。与之相反的结构意味着先自白和分析,最后叙事。

台長: zz
人氣(2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小説内容 |
此分類下一篇:速写本p1
此分類上一篇:3.5.未凉馆青行灯(十)
TOP
詳全文